初一语文上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苏教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火把节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语言品味,感受彝族火把节之美。
2.体会彝族人狂欢精神的内涵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的活动美和精神美。
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寓意着团圆美好的中秋节。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吗?(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等)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很多少数民族除了跟我们有一样的传统节日以外,他们民族还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比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充闾的散文《火把节之歌》,感受彝族节日的别样风情。
板书:火把节之歌王充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想一想,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的话,全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火把节的?每个方面用一两个词概括一下。
来源、场面、精神。
(可提示: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也为了祈祷丰收,年年都点燃火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火把节。
”(纪念英雄、祈祷丰收)这是一个怎样的彝族英雄?(反抗恶势力,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敢的、智慧的英雄),当然纪念英雄是传说,过去火把节真正的目的是彝族人民对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渴望。
(板书:丰收祈祷)2、接下来我们走进六月二十四日到凉山彝族火把节。
课文6——11小节是对火把节当天情境的具体描绘。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火把节当天的盛况吗?快速浏览6—11节,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回答,看看谁拥有速读抓文章主要事件的能力。
(板书:活动场面)活动形式:填空式吃过早饭,我们来到了形似看台的一处开阔的草坪,那里上下坐满了人。
放眼望去,我看到了穿着节日盛装的姑娘、小伙们。
最先表演的是唱着“朵乐荷”的彝族女儿。
最能展现彝族儿女丰姿的是已有千年历史的选美活动。
场上还有紧张热烈的摔跤、赛马、斗牛、斗羊活动。
天色暗了下来,人们来到广场,点燃蒿把,高唱祝歌。
《火把节之歌》教案设计_47
《火把节之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2.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尊重民族传统。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领悟课文内容。
2.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精神。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彝族火把节的文化,感悟少数民族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学习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以宋祖英《爱我中华》歌曲导入新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2、释题《火把节之歌》是作者王充闾随作家团去彝族凉山采风时所作。
作者被彝族少数民族的文化深深吸引,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及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3、作者简介王充闾,笔名:汪聪,男,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
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当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以后在省、市领导机关工作。
长期坚持业余创作,曾以汪匆、林牧、柳荫、任之初等笔名,在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上发表过大量各种类型的散文和一些旧体诗词,1983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中共营口市委副书记,营口市文联主席、辽宁省委宣传部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代表作品:《柳荫絮语》、《人才诗话》、《清风白水》、《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诗词集《鸿爪春泥》、《春宽梦窄》、《沧浪之水》、《面对历史的苍茫》、《诗性智慧》等。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记忆《火把节之歌》的歌词。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知道它是中国彝族的传统文化节日。
(3)学会简单的彝族舞蹈步伐,体验彝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模仿、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火把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彝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火把节之歌》的歌词内容和节奏。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体验彝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2. 教学难点:(1)学会彝族舞蹈步伐,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2)深入理解火把节的文化内涵,对彝族文化有较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火把节之歌》的歌词和旋律,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习俗。
(2)准备火把节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彝族舞蹈的音乐和步伐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火把节之歌》的歌词,了解火把节的基本知识。
(2)穿着轻松舒适的服装,便于舞蹈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火把节之歌》的音乐,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拍手。
(2)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火把节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新歌:(1)教师教授《火把节之歌》的歌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记忆。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火把节的舞蹈步伐,让学生在舞蹈中体验彝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3. 深入了解火把节:(1)教师展示火把节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火把节习俗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表演《火把节之歌》,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舞蹈表现力。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火把节之歌》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运用多种感官,如听觉、视觉、触 觉等,感受火把节的气氛和特点
通过实践活动,如制作火把、参与 火把节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火把节 的热爱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引导学生尊重和传 承民族文化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介绍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背诵《火把节之歌》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题 收集与火把节相关的资料 写一篇关于火把节的短文
拓展作业
收集与火把节相关 的图片或视频,分 享到班级社交平台
撰写一篇关于火把 节的短文,要求包 含火把节的起源、 发展和文化内涵
设计一款与火把节 相关的手工艺品, 并制作成品带到学 校展示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 火把节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掌握相 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 一部分是火把节的起源和发展,第二部 分是火把节的文化内涵,第三部分是火 把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 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题的内容 ● 教学重点
● 火把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的介绍。
● 火把节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挖掘。
● 学生对火把节相关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阅读、讨论、归纳等手段,了 解火把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组织一次班级小型 运动会,以火把节 为主题,设置相关 比赛项目
教具准备与板书设计
多媒体课件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1 (新版)苏教版
《火把节之歌》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吵闹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吵闹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同学为主体,引导同学独立阅读课文,老师做适当的引导,挂念同学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英勇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吵闹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英勇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1.老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肯定不生疏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同学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复备栏同的民族进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赐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老师谈话,导人: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格外有特色。
他们也热忱地邀请我们去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设计意图:引导同学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火把节的生疏和了解。
再通过课堂的反馈、沟通,进一步巩固同学对火把节的整体认知。
同时培育同学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力量和借助资料学习课文的习惯。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1.学习并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和同学沟通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留意要点。
火把节之歌教案
火把节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2.学习火把节的相关歌曲;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滇池地区的傣族。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傣族人民会在这一天点燃火把,跳舞庆祝。
火把节是傣族人民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节日,也是展示傣族文化的重要场合。
火把节的相关歌曲1.《火把节之歌》火把节,火把节,傣族人民的节日。
火把高高举起,跳起欢快的舞蹈。
火把节,火把节,傣族人民的节日。
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火把节,火把节。
2.《傣家山歌》傣家山歌唱起来,欢快的旋律飘荡在山间。
傣家山歌唱起来,让我们跳起欢快的舞蹈。
傣家山歌唱起来,祈求丰收,祈求平安。
傣家山歌唱起来,让我们共同庆祝火把节。
合唱练习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练习;2.合唱练习:将各小组练习的歌曲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3.整体练习:将所有学生一起练习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火把节的文化背景;2.听唱法: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听歌、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3.合唱法:通过分组练习和整体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估1.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讲解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测试学生对火把节文化的理解;2.学生的歌唱能力:通过合唱练习,测试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合唱效果;3.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分组练习和整体练习,测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介绍了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以及相关歌曲的学习和合唱练习。
但是,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加丰富,例如可以加入火把节的舞蹈教学等;2.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讲解法、听唱法和合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3.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歌唱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但是还可以加入其他评估指标,例如学生的表现和自我评估等。
初一语文上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初一语文上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学习目的】1.指点先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通读全文,识读生字,了解生词。
3.引导先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境和彝家人勤劳英勇、坚韧不拔的品德。
【学习重难点】1.通读全文,识读生字,了解生词。
(重点)2.引导先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境和彝家人勤劳英勇、坚韧不拔的品德。
(难点)【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同窗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哪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浩荡的传统节日,普通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域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恭祝五谷丰收。
火把节普通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行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厚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浩荡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浩荡的节日气氛吧!二、自主预习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吞噬(shì) 寻觅(ì) 攒聚(cuán)涅槃(pán) 飞翔(á) 气氛(fēn)亢奋(àng) 忌讳祈祷全神贯注循规蹈矩墨守成规2.解释词语。
心仪:心中敬慕。
攒聚:紧紧地聚集在一同。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肉体集中在一点。
描画留意力高度集中。
循规蹈矩: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胆小妄为;也描画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化。
墨守成规:原意是指依照分段规划的需求而布置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依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明白: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繁华局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协作探求(一)全体感知1.围绕〝火把节〞依次写了哪些内容?简介彝族火把节——火把节的传说——火把节上〝选美〞——火把节的狂欢局面——举行火把节的重要意义。
《火把节之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火把节之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2、形近字: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5、理解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火把节之歌教案
火把节之歌教案【篇一:4、火把节教案】4、火把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方法: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13火把节之歌》word教案
4、火把节教学内容:4、火把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他们特有的民族风情;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感情;2、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同学们你喜欢这个节日吗?彝家人的火把节非常有特色。
他们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欢度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家人的火把节吧!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字,积累词语。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三、展示交流: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解释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
激情四溢:充满着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矫健:强壮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彝族的火把节文化,丰富学生的民族知识。
2. 通过学习《火把节之歌》,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火把节之歌》这首诗歌,了解彝族的火把节习俗和文化内涵。
2. 民族知识:介绍彝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语言文字等,使学生对彝族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诗歌欣赏:分析《火把节之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火把节之歌》,使学生了解彝族的火把节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彝族火把节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彝族的火把节,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火把节之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彝族火把节的小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热情以及问题回答的准确性,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彝族火把节的相关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增加学生对民族节日的直观感受。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
人教版《火把节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火把节之歌》;(2)了解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3)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火把节的特点;(3)借助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族活动的热情;(3)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友谊、公平竞争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火把节之歌》2. 生词:火把、彝族、传统、节日、习俗、竞技、友谊、团结、热情、壮观3. 重点句子:(1)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在火把节期间,人们举行各种活动,如斗牛、斗羊、斗鸡等竞技项目,以及传统的舞蹈和歌唱表演。
(3)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展示团结、友谊和热情的重要场合,也是他们展示自己文化独特性的平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火把节之歌》;(2)了解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3)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记忆和运用;(2)对火把节文化内涵的理解;(3)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火把节活动现场、彝族人民、传统竞技项目等;2. 视频:火把节庆祝活动片段;3. 教学课件:包含生词、重点句子、任务型教学活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火把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火把节的特点;(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火把节的了解和经历。
2. 呈现:(1)介绍火把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2)呈现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火把节之歌》;(2)分小组进行背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篇一】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2、形近字: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5、理解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第一篇: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火把节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二、成果展示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2、形近字: 寨()矫()跤()赛()娇()狡()塞()骄()寒()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5、理解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上第13课火把节之歌教案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习重难点】
1.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
(重点)
2.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哪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大凡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恭祝五谷丰登。
火把节大凡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盛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
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自主预习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吞噬(shì) 寻觅(ì) 攒聚(cuán)
涅槃(pán) 翱翔(á) 氛围(fēn)
亢奋(àng) 禁忌祈祷
全神贯注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2.解释词语。
心仪:心中仰慕。
攒聚:紧紧地聚集在一起。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循规蹈矩: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
按部就班:原意是指按照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明确: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围绕“火把节”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简介彝族火把节——火把节的传说——火把节上“选美”——火把节的狂欢场面——举行火把节的严重意义。
(1)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
(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莱”,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
)
(2)斗牛:“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写出人多、热烈、喜悦。
“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固地顶住对方的犄角。
”写出了斗牛比赛的精彩。
(3)摔跤:“各路摔跤好手灵敏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快乐,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骄慢。
”体会摔跤手的快乐和骄慢。
(4)点燃火把:“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
”想象这时壮丽的场面。
“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二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
”体会人们在节日里情绪高涨。
⑸围着篝火跳舞:“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欢乐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这段话是一句排比句,写出山寨里所有的人围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喜悦与美满。
2.通过本文来看,彝族火把节有哪些特点?体现了什么精神?
彝族火把节特点:同预祝丰收相结合;参与人数众多,节目丰盛,场面盛大。
体现了一种狂欢精神,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二)品味语言
下面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1.歌声美,舞步轻,织成了一条情韵绵绵的女儿河,又好似一朵朵太阳花在蓝天下缓缓滚动。
连用两个精彩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彝家女儿打着黄的油伞,相互牵着三角彩巾载歌载舞的情态之美。
2.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
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富有语言气势,有力地突出了夜晚漫山遍野的火把之多,浩荡奔腾的气势之壮,营造了热情、欢乐的氛围。
四、板书设计
火把节
内容:简介、传说、“选美”、狂欢场面、严重意义特点:与丰收结合,人数多,节目丰盛、场面盛大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pī zhān iǎ iàn shuāi iā ī qíng sì ìí dù iǎng lì huáng chóng bù qū bù ná3.补充词语,再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不()而同约:人声()沸沸:
激情四()溢:数不()数胜:
兴高()烈烈:()山遍野遍:
4.完成课后第2题。
5.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早已准备好的火把,()屋门,()三圈,然后()田野,()山川。
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
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这一段的比喻句是。
把,写出。
(3)“沸腾”一词说明了什么?
6.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