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发展更符合规律
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精)
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摘要:当今城市规划的改革与发展是深受我国城市规划界关注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城市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随着国家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已成为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
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通过阐述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容及其重点,进而分析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当今城市规划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深受我国城市规划界关注的问题。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城市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随着国家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已成为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
一、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一)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1]。
(二)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是指城市经济运动的总演化过程,是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规模的扩大与质的提高。
城市经济发展是经济运行的结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与城市规划有直接联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资本的竞争力、技术进步、城镇化的推进及土地经济。
二、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一)我国近期批准的部分城市总体规划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也呈上升的发展势头。
从我国近年来城市规模发展情况看,其各种经济效益指标也在不断提高。
据资料分析,若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大城市的经济效益比小城市平均高出两倍多,而个别的经济效益差额在10倍以上。
说明了城市与企业经济相比,同样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
下面是国务院最近批准的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其中主要包括城市规模、城市规划区范围及城市性质三个指标。
十二五规划题目及答案
“十二五”规划试题一、单选1、中国是以几年为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DA 2年B 3年C 4年D 5年2、“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DA 2010-2014 B2010-2015 C2011-2014 D2011-20153、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四个阶段?AA审批发布B审核纠正C审理纠正D 考核纠正4、“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据悉已经开启,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近日透露了“十二五”规划的5条思路,其中,()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 A 结构调整B 经济调整C人员调整D 社会改革5、“十二五”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BA、保护耕地B、国家粮食安全C、粮食生产能力D、农村基础设施6、十二五计划,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称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定于()在北京召开?BA 10月15日至17日B 10月15至18日C 10月16日至18日D 10月16日至17日8、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公开选聘研究单位工作,发展改革委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部署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个领域()个题目的《“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重大指南》A A8 39 B7 39 C8 40 D7 409、“十二五”的核心任务是()?A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改变社会风气C 提高人均收入 D 促进社会和谐10、“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二五”规划要具有哪些特性?A A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B战略性发展性科学性C科学性发展性前瞻性D指导性发展性科学性11、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中央经济工f会议上 ,胡锦涛总 记进 一 乍 步强调 ,要把推进现 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
有机统 . ,把 建.资源节约型 、环境 起来 【 殳
f 友 好 型社 会 放 在工 业 化 、现 代化 发 展 战略
这 完 全符 合 人民群 众 的共 同愿 望 。~ 一
建设 生态 文 明城 市 是结 合实 际 贯彻 科 学发 展观 的具 体 行动
宅 总珲 在 政府 工 作 报告 f指 出 .要增 强全 } l
个城市好不好 ,不能只看城市的 G P D ,还 要看城市居 民生活得是否幸福。幸福感与
经济收 入之 间并不 完全 成正 比关 系 。 国际
上幸福指数高的国家 ,并不一定是经济发
达 的 国家 。去年 ,英 国 “ 经济 基金 ”组 新 织对 全 球 18 国家和 地 区按 “ 7个 幸福 指数 ” 作 了一次 排 名 ,冠军 是 太平洋 岛国瓦 努阿
,
展道路为着眼点 , 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 特别是工 业文 明深刻反思的结果 ,是对既 有的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
社会生态文明观念 ,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 极投身 f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 设 ,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 ,水更清 ,天更
英国和美吲则分别排作 18 0 位和第 10 5
维普资讯
家积极进行生态城市的实践 。城市的生态
化 成 为时 代 潮 流 。贵 阳建 设 生 态 文 明 城
深 入 贯 彻 科 学发 展 观 建 设生 态 文 明城 市
建设 生态 文 明城 市 ,是 一个 理念 ,是 一个 目标 ,是 一个结 果 ,也是
路径的拓展和匡正 。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
质文明, 致力于消除人类活动对 自然界稳
历史经验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
历史经验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回顾历史经验。
历史上的城市规划实践,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也留下了宝贵的智慧和经验。
通过借鉴过去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并为未来的规划提供有益的启示。
首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城市规划要与环境相协调。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和城市建设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空气污染到现代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城市发展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减少污染、合理用地和建设生态公园等措施,我们可以创造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其次,历史经验提醒我们城市规划要符合人们的需求和习惯。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集中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直接影响城市的形态和规划。
古代城市规划往往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比如古罗马的公共浴室和社区空地。
这些设施不仅提供了方便的生活条件,也有助于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要求,一些城市规划却忽视了人们的需求,导致了社区疏离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城市规划需要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需求和习惯,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历史经验还教会我们城市规划要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
城市的历史遗产是一座城市独特性和魅力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保护历史建筑、保存传统手工艺和鼓励文化活动等举措,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具有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城市空间。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城市规划应当注重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瑰宝。
最后,历史经验提醒我们城市规划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包容性。
城市发展不应该只关注经济利益和富裕阶层的需求,而应该将城市的资源和机会更公平地分配给所有居民。
历史上的一些城市规划实践,如巴塞罗那的合作公寓和新加坡的公共房屋项目,都是为了解决贫困和住房问题,并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
通过相似的措施,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和社会公平性的城市。
城市规划综合之北京城市发展与“摊大饼”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北京的城市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规模不断扩⼤,交通环线从⼆环、三环发展到五环、六环。
与此同时,对北京城市(主要指市区中⼼地区)发展建设的批评也接踵⽽来,认为北京的城市建设是在“摊⼤饼”,或者说处于失控状态。
就此问题我们想与⼤家进⾏探讨。
关于“摊⼤饼”讨论北京城市的建设发展是否是“摊⼤饼”,我们⾸先要分析⼀下“摊⼤饼”的含义。
“摊⼤饼”这个词从字⾯上来理解,是指城市的建设发展采⽤围绕⼀个核⼼,以同⼼圆的⽅式不断向外扩张;如果从学术上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则是在批判城市的建设发展处于⼀种盲⽬的、⽆序的扩张状态。
其实,“摊⼤饼”是对北京城市近年来建设发展的⼀种不太准确的描述,只看见冰⼭⼀⾓即匆忙下定论。
这些年来北京的城市规模是在不断扩⼤,但这种扩⼤不是⽆序的,⽽是在规划指导下进⾏的。
我们不否认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及实施过程中存在某些缺陷,但应该注意的是,城市是⼀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它的发展是经济⽔平、社会意识、⽂化传统、政治形态、地域特征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的结果。
城市发展状况总是以⼀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情况为背景,要客观的认识和评述城市的发展就不能脱离它所处的经济、社会状况,要⽤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摊⼤饼”对北京的规划建设、城市发展⼀概⽽论,我们更不能由此⽽怀疑北京城市的飞速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城市永恒的主题。
我们应该了解城市发展的⼀些规律,以便客观准确的认识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的⼀般规律城市占⽤空间是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种物质体现,城市属于物质范畴,具有“物质的属性”。
城市的发展遵循物质发展的⼀般规律:由⼩到⼤,由简到繁,由低级到⾼级,由旧质到新质,不断运动变化。
例如,在原始社会,⽆城市可⾔;到农业社会,开始出现⽐聚落规模更⼤⽽且功能复杂的城市,并且随着农业社会的进步,城市的规模及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复杂;到⼯业社会,城市功能更加庞⼤⽽复杂;虽然后⼯业社会的城市开始形成较为稳定的规模,但其功能却远⽐⼯业社会的城市复杂;信息社会的城市可能在规模上达到⼀个合适的度,但在内容上肯定会⽐后⼯业社会更复杂。
2017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2017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强化国家指导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执行,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欢迎参考~2017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七大要点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在北京召开,正如公报背景所阐述的,我国在经历了大规模扩张、快速度建设的城镇化进程以后,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城市病,水系污染、城市安全等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模式,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
我们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公报做了解读,梳理出其中的七大要点。
一是强调城市工作要尊重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意味着以后的城市工作,不仅仅是住建局、规划部门或国土部门一家的事,需要财政、产业、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协同。
而城市领域的改革,也需要多部门协同,以人口市民化为例,不仅需要进行户籍改革,还需要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多个领域的配套改革。
除了系统性之外,城市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人口的流向、空间的布局、产业的选择,并不是能纸上画画能够规划出来的东西,而是由市场选择规律决定。
由此,未来的城市规划,是融合了经济、产业、空间、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规划,需要更加的客观科学,才能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是更加尊重人本和自然。
“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城市为人民”、“公众参与”等字眼,不断出现在行文中,也意味着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都需更加的人性化。
与人性化相呼应的是尊重自然,2013年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曾提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意的文字,此次公报也提出了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城市里面也需要再现“绿水青山”,看得见“好山好水好风光”,少了原有的改天换地、挖山填湖的气魄,而只有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才更加宜居。
所以类似于云南提出的城镇上山、园区上山等大幅改造自然地理地形的城市建设,已经迫切需要改变了。
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是指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用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规划。
城市规划的本质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解析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城市规划和的策略、结构、标准、规范,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服务。
城市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关系。
城市规划的目标往往是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区域经济发展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个谚语“城市是国家的心脏,而区域经济是城市的心脏”。
城市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反过来,也就是说,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也有重要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活力。
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改变经济结构上的单一性和不平衡性,使城市经济发展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
第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社会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引导城市和农村资源的有机整合、使城市和农村之间达成合作和共赢。
这样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社会经济的平衡。
第三,地域经济发展是国家对实施区域创新策略的必要途径。
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经济上的协调,推动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使城市经济发展的创新不断推进、持续进步。
城市规划要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其原因在于:第一,城市规划不仅仅是把城市规划得美观和宜居,而更可以在区域经济发展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可以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当地的经济活力,并且在此关联下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推动城市向未来发展。
第二,世界上很多繁荣的城市往往看起来精良完美、不断发展的关键是他们是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设计和发展的。
当地政府制订出科学、符合规律的城市规划方案,将能够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相关产业、解决社会就业等各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更有助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可持续进行。
第三,城市规划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一、 规划背景1.城市需要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分析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
从表格(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经济高速增长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破坏环境,不利于持续发展等。
[1]所以要想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的城市发展就需要遵循经济规律。
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
城市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表1 1950-2015年我国GDP增长率(数据源自网络)2.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解读十九大指出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包括: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高质量发展不是指发展不追求速度,只注重质量。
提高发展质量,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的速度也会提升。
所以说高质量发展的“质与“量”是辩证统一的。
高质量发展六大内涵的解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公民、生态、国家。
从公民层面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改善城乡差距,让区域发展均衡,能够让经济的发展更加公平地惠及公民。
高质量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公平性,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的努力,发展的成果应该人民共享。
要始终明确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2]。
从生态层面来说,发展要顺应经济规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为未来更加长远的发展做打算。
[3]再者,高质量发展也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要保护好生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从国家层面来讲,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组织结构日益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并且不断深化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产业实力的综合反映,是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我国产业转型的发展支柱。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7.28•【文号】国发〔2024〕17号•【施行日期】2024.07.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24〕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4年7月28日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为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坚持以人为本。
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充分尊重人的意愿,调动和发挥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坚持遵循规律。
立足我国国情,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特别是城市发展规律,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建设重要意义
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建设重要意义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建设重要意义【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城乡区域整合,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增大,城市道路建设成为城市连接乡镇,工业连接农业的重要纽带,也是城市规划的规范性、科学性、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本文浅析两者重要意义,粗略分析两者关系,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使得两者更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道路建设,规范性,科学性,可持续发展性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正文】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城乡区域整合,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增大,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关键影响;城市道路建设是城市连接乡镇,工业对接农业的重要纽带,是城市规划的规范性、合理性、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学科,世界各个国家对其定义各不相同。
作者认为国内的城市规划是综合运用各学科,以促进城市发展为中心,通过区域化的合理建设和合理配置方式,打造适合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所的手段。
综合来说,城市规划最终是服务于使用者,为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间接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物质文明水平,从而推动城市快速发展。
1、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规范的模式:城市规划需要遵循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来自多种形态赋予,有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必须要做到规范设计,规范规划。
从一个城市发展历程来看,城市规划在本质上就是对城市功能区域进行规范划分,根据城市发展的空间定位、城市发展的需要、人口居住的密集度,规范的划分出对应的功能区间,譬如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发展区等等,进一步推动城市规模扩大与城市发展。
2、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合理的布局:如上述,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规范的划分城市功能区域,所划分出来的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发展区等功能区域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进行合理的布局。
合理的布局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娱乐等各项活动的基础手段之一,譬如休闲广场、购物商场、饮食饭店作为生活、娱乐活动场所,三者必须考虑合理的布局构成商业休闲中心区域,从而产生区域经济效益,扩大区域经济辐射,且对城市规划反作用,使得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加符合自然生活规律的进化。
浅谈城市精明增长在深圳城市更新中的务实与思考
规划设计□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吴攀浅谈城市精明增长在深圳城市更新中的务实与思考一、精明增长概述与产生背景精明增长是一项综合的应对“城市蔓延”的发展策略,目标是通过规划紧凑型社区,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效力,提出“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内部废弃地的再利用(Brown field Redevelopment)等,提供更多样化的交通和住房选择来努力控制城市蔓延。
它还是一项将交通和土地利用综合考虑的政策,促进更加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选择,通过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将居住、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布置在一起,并将开敞空间和环境设施的保护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Geoff Anderson,1998;Victoria Transport Policy Institute 2003)。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其“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
学者们将城市蔓延带来的不良影响确定在5个方面:1、无节制的土地消耗;2、增加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3、居高不下的公里数;4、不佳的土地利用形态;5、就业岗位和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匹配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
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令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
美国人因此提出了“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概念。
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空间紧凑,混合用地功能,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通过鼓励、限制和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
2012公务员申论热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乡镇申论考试热点汇总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将针对报考乡镇机关的人员,根据乡镇机关工作特点单独命制申论试题。
在考前,我们对此再一次总结了部分申论考试热点,作为《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的增补资料。
注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用红色字体标出来的内容是这次乡镇申论考试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
热点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时政背景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2000-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从45906万人增加到6655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36.2%提高到49.7%,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近几年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最大的发展潜力也在城镇化。
近30年来,中国城镇化水平以年均约1%的速度提升,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组织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但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相比,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
从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看,大部分国家人均GDP3000美元时,城镇化水平在60%-65%,而目前中国在46%左右,滞后15-20个百分点。
如果在未来1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从现在不到40%,提高到75%,那么,年均社会消费额可以从目前的10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而且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可以维持20年。
因而,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将扩大内需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内需持续扩大的良性互动。
我国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
一是城镇化可以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增加居民消费。
二是城镇化可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三是城镇化可以有力拉动投资需求。
城镇人口的增加,可以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
2019年整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要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就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工作和实践中。
当前,长岭镇就是要借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现场会在长岭召开之机,一手抓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一手抓好年内的各项工作,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工作,以实际工作成效检验活动成果。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按照产业强镇、项目兴镇、创新活镇、特色立镇的要求,瞄准建设次中心、打响长岭牌,县外追赶跨越、县内争创一流的目标定位,按照四个两(打好计划生育、财政两个基础;寻求招商引资、集镇和园区建设两个突破;实现村村通工程、村庄规划执行两个覆盖;强化安全稳定、基层组织建设两个保障)的工作思路,强化六个抓(抓学习、抓观念、抓创新、抓机制、抓统筹、抓作风)的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力促长岭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先行、强农增收,建设新农村要抓住国家重视三农及省新农村建设百镇千村示范乡镇机遇,持之以恒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抓规划。
在试点的基础上,去年我们按照四个一的基本要求,即成立一个理事会,确定一个规划方案,画出一个规划图,定下一个村规民约,专家指导,土法上马,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由点向面推进的序幕。
目前集镇总体规划及29个中心村规划已经到位并开始执行,屋场规划也在完善之中,形成了以集镇为龙头、杨林新桥大桥和中心村为主体、大屋场为依托的布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做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克服了土地调整、拆屋迁坟、公益设施配套等许多困难,通过抓规划,最大限度唤起了群众建设自已美好家园的热情和能动性。
现在许多村搞规划,过去是镇里要他搞,现在是他要搞,这个转变难能可贵,也是今后执行规划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要一手抓规划完善,一手抓规划执行。
二抓基础。
抓住政策机遇,村村通工程完成90公里,到去年底全镇17个村都通上水泥路,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下一步我们还要用好村村通和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等政策机遇,加强农村支路网建设,由村村通朝屋屋通的目标迈进;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如何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如何协调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是关乎人类未来福祉的关键问题。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旨在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需求。
然而,如果在规划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比如,过度的土地开发可能破坏自然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合理的交通规划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增加尾气排放,进而影响空气质量;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呢?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估。
在规划之前,需要对城市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了解这些基础信息,可以帮助规划者明确城市发展的生态底线和限制条件,从而制定出更符合生态规律的规划方案。
其次,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
要确保留出足够的绿地和生态空间,比如公园、湿地、森林等。
这些绿色空间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同时,要避免在生态敏感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保护好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再者,优化城市的交通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通过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从而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此外,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效率,也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能源利用方面,城市规划应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太阳能的利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设备;利用风能进行发电;推广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等。
同时,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城市的发展原则
城市的发展原则王玉轩(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710065 西安)摘要:城市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从城市的现象入手,到跳出城市的范围,再站到城市之外寻找城市的规则,有两个原则贯穿始终:一是物质流良性循环原则;另一是城市的独立性原则。
关键词:物质流良性循环;城市的独立性人类在适应自然中进步,城市在改造自然中发展。
人类生存在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之间。
那么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应该有一个原则,它规范并约束人类的行为,其尺度范围是人类社会。
物质是循环的,物质循环是有界线的,物质在界线内循环是良性的。
--------这就是物质流良性循环理论,它是人类社会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所遵循原则。
从城市的现象入手,到跳出城市的范围,再站到城市之外寻找城市的规则。
这是本次答辩的思路。
并有两个原则贯穿始终:一是物质流良性循环原则;另一是城市的独立性原则。
一、城市的现象(两个概念、两个数字及一个现象)1-1、年集水吨面积一个地方年平均降水量是一个常数,那么,在该地方一年中平均收集降水一吨所需要的面积,也是一个常数,地方平均年集水吨面积,简称“年集水吨面积”,单位:平方米/吨。
年集水吨面积侧重于体现建筑工程(硬化地面)的积水能力,或者需要给该建筑工程(硬化地面)提供的排水能力的大小。
平均降水量代表给的多少,年集水吨面积则表示得到的多少。
西安市区年平均降水量584.9毫米[1],也就是说,在西安,每1.71平方米集雨面每年均可收集雨水一吨,取值A =2.00(m2/ t)。
2016年,西安市建成区面积为579 km²,是1978年95 km²的6倍。
年均增加的12 km²建成区面积,可增加600万吨的集水量。
城市的集水能力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增大的。
这些雨水的流向决定着城市的水平衡,也决定着城市是否能产生“看海”景象等。
年集水吨面积是一个能够看到城市发展及发展的另一面的概念。
1-2溢流式雨水口直接排放雨水口只有做好雨水的取舍,才能做好雨水的利用。
控规调整论证报告
控规调整论证报告一、前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调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控规调整进行论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空间的利用和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各地政府纷纷制定了控规,并对其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三、控规调整意义1. 适应城市发展需求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原有的控规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控规进行调整是必要的。
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对控规进行调整,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
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对控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4. 改善居住环境通过对居住区域进行规划和调整,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控规调整的原则1. 顺应城市发展控规调整必须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和趋势。
2. 保障公共利益控规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 科学合理控规调整必须科学合理,符合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定位。
4. 统筹协调控规调整必须统筹协调,与其他相关规划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五、控规调整流程1. 规划编制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原有的控规进行评估和分析,并确定需要进行的修改范围和目标。
同时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评审。
2. 方案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制定具体的方案,并进行论证和评审。
方案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并与其他相关规划相互配合。
3. 公示征求意见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方案进行公示,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评审。
4. 审批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调整后的控规进行审批,并确定实施计划。
六、控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缺乏科学性有些地方在制定控规时缺乏科学性,没有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律和趋势。
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意义
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也迎来着发展的时代,随着不断变化的趋势,城市的更新改造也成为当务之急。
城市更新改造,或者说是城市重建,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改造既有建筑或空间使之更符合时代需求,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其整体形象、功能、绿化等进行改造的一种行为。
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最重要的是维护城市的整体形象,新时代有新的需求,老城市的建筑、空间等都得与现代化接轨,这既可以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也可以给人民带来视觉上的新感受。
此外,城市更新改造也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增强地区的生态安全能力,保持城市的宜居环境,使其更美丽更宜居更安全,从而更加有利于长远发展。
城市更新改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起初有必要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调研,以全面了解城市当前的状况,了解其历史发展及居住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城市中心及新发展区域的规划发展规律。
其次,要进行科学全面的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确定适当的设施方案,合理布局,确定有利于改善状况的设施结构,适当改变城市的空间格局,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
面对新的城市更新改造的潮流,我国积极应对,不断完善城市更新改造的立法措施,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以求达到改善城市空间状况的目的。
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更新改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使城市可以更新更改,转化老旧建筑,构建新的环境,改善城市空间,使城市更加宜居安全。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能维护城市的整体形象,又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保持城市的宜居环境,使其更加有利于长远发展。
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制定完善的政策,做好更新改造的准备工作,按照科学的标准和评价指标,加强更新改造的宣传和科技研发,促进城市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和谐美丽的城市社会发展。
甘肃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网友回忆版)
甘肃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网友回忆版)一、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下列事例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几项?①某地人代会开会前,群众代表通过初审政府预算草案,提出修改意见,监督管好政府“钱袋子”,使公共资金使用更好反映人民意愿②某地居委会和社区一同组织居民讨论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的分配使用规划,居民通过各种创新的基层协商民主方式,让财政决策更接地气③某直播平台开展了“最美建筑摄影”网络投票活动,众多摄影爱好者纷纷拍摄并投稿,网友们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评选出“最高人气奖”④某政府网络平台开辟了“领导留言板”栏目,群众可直接给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留言,提出意见和诉求A、1B、2C、3D、4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下列不属于这“六个方面”内容的是:A、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B、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C、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D、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下列属于我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保障清单的有几项?①深化网络生态治理,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③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④将2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减轻家庭养育负担A、1B、2C、3D、442022年8月31日至9月5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
下列与服贸会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服贸会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之一②2022年服贸会的主题为“服务合作促发展,绿色创新迎未来”③服贸会是全球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平台④2022年服贸会吉祥物“福燕”预示服务贸易发展造福世界,寓意邀请境内外客商共赴服务贸易盛宴A、1B、2C、3D、45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国外⽣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态城市的概念提出⾄今,世界各国对⽣态城市的理论进⾏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前⼀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了⽣态城市建设。
这些⽣态城市,从⼟地利⽤模式、交通运输⽅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疑会对我国的⽣态城市建设产⽣积极的指导意义。
⼀、典型案例(⼀)巴西库⾥蒂巴巴西库⾥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个⼤城市,为巴西第7⼤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态之都”、“城市⽣态规划样板”。
⼀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蒂巴市就⾛上了低成本,⼈及⾃然尽可能和谐的⽣态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体化交通⽹络、道路⽹络,并采取了致⼒于改善和保护城市⽣活质量的各种⼟地利⽤措施。
⾸先,库⾥蒂巴市通过追求⾼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地利⽤及公共交通⼀体化;其次,城市还⿎励混合⼠地利⽤开发的⽅式,⽽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对所有的⼟地利⽤和开发密度进⾏了分区。
此外,城市在⼀体化交通⽹络、道路⽹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条结构轴线向外进⾏⾛廊式开发。
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交汇,构成了⼀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
⽽通过城市的⽀路满⾜各种地⽅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及⼯业区连接。
同时。
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廊有⾜够的空间⽤作快速公交⽤路。
⽬前,库⾥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员估算这⾜以使得每年减少的⼩汽车出⾏达2700万次。
总之。
⽬前该城市80%的出⾏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
每辆车的⽤油减少30%。
大撕裂理论
大撕裂理论
最大撕裂理论是指不断撕裂不断发展的城市扩张带来的分裂,特别是跨地理和政治界限的分裂。
它首先由英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Michael Storper提出,他称之为更紧的边界,更多的分裂,他的理论更具有实质性,更符合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最大撕裂理论的框架下,当城市扩张时涌现的新的地理和政治界限即为最大撕裂,这些界限通常形成同一城市的多个社会、经济、文化和空间系统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分开层面。
它们可能会按照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如贫富阶级、职业分布等,来定义城市的不同部分,导致城市出现不均衡的发展,制约和限制城市的高效发展。
此外,最大撕裂理论还提出了城市扩张可能导致的其他分裂效应:
(1)它会导致城市不同部分(如空间布局、居住条件、城市服务水平等)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分裂,造成不同部分的不平等发展;
(2)城市扩张对郊区社区生活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比如会给郊区带来更多的交通压力、拥堵和环境污染;
(3)大城市扩张也可能抑制小城市和乡镇的发展,因为他们缺乏投资资源,从而致使他们长期落后国家整体发展水平。
最大撕裂理论对地理空间发展新理念的提出受到了海内外的重视,重新审视了城市的发展和扩张的概念,指明了城市扩张莫避免会造成空间不均衡的分开,关系到社会服务质量及其均衡提供,这是指导城市发展和规划并推动城市发展更加均衡、分工合作及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
在此基础上,当前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都要根据最大撕裂理论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不再像以往一样把扩张视为一个客观规律,而是要认识到城市扩张带来的问题以及政策解决的必要,及时调整和完善以消除地方分裂的政策,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城市发展更符合规律
作者:李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很多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在城市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之一是我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正视人口规模及相关联的资源配置问题
如果我们对于人口规模没有清醒的认识,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忽视对人口结构、人口规模的分析,就会导致投入严重的浪费。
这个现象在全国相当普遍。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某新区做了一个50平方公里的规划,规划人口是50万人,但是没有考虑到:第一,新区离老城挺远,如果不能先与老城区结合起来的话,就不会形成人口的聚集效应。
第二,成本高,怎么和其他的新区、其他城市产生竞争优势?第三,规划没有考虑地理差异、发展约束、生态空间。
试想,不当规划带来大量投资和粗放建设会给一座城市带来多么严重的浪费现象。
要解决便民的问题,完善周边生活的各种公共设施、服务设施没错,可以往这里大手笔投资。
可是投资严重粗放浪费到了上百亿上千亿,也没有人承担责任,还给后任带来了严重的管理难题。
因此,编制大规模空间的规划一定要结合这一空间可以容纳的人口,认真分析大规模空间内需要承载的大规模人口从哪里来?人口结构是什么样的?和什么样的产业发生关系?和城市之间是什么关系?过去,我们以为一个很大的规划自然会吸引人来,但是如果在这个规划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尚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而一旦转化为投资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多年辛苦积累的财富、积累的投资,政府花费了一定代价拿来的土地,最后或许变成一大笔闲置的资产。
遵循城市交通配置的规律
我们注意到,现在大量的高铁站都修在城外面。
为什么要修到城外面呢?因为这些城市想当然地认为,只要高铁通过的地方,就会带来大量的人流和物流,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就提出了诸如“航空港”、“高铁港”、“高铁新城”之类的发展思路。
然而这个观念对吗?
研究城市发展历史上因港兴城的案例自然会问:为什么在一些港口会逐渐形成繁华的城市呢?因为港口具有泊船、装卸、中转和仓储功能,而且客货集散速度非常慢,船舶在港口的停留时间长,一些工业企业便围绕铁路港口建厂,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而大量工人就需要各种生活服务,在港口地区就逐渐生成了大量的产业、商业,人口也不断集聚,进而发展演变成为一片城市,而城市中心和港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然而,现在的交通枢纽和过去的港口大不一样。
因为高铁和飞机都是快速交通工具,高铁和航空运输的特点是快速流动、停留时间短。
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如今的城市基本上是先有城市后有航空港的,而不是先有航空港后有城市的。
以高铁为例,怎么可能在高铁站边形成一个城市呢?这种观点的失误在于未能充分理解快速港口的功能,忽视了高铁快速流通的特点。
原本坐高铁就是为了快速省时间、为了交通更便利,但很多城市把高铁站都修在城外,从城外高铁站转车进城,增加了半个多小时的换乘时间,就抵消了高铁带来的交通优化产生的大部分好处。
为什么要把高铁站修到城外?因为一些市长想在自己任期把高铁站修成,可是城里拆迁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修在城外,难度相对会降低很多。
为什么国外的大量交通枢纽都修在城里呢?它们基本上遵循一个规则,就是往城市中心人多的地方扎。
一是因为拉选票,人多的地方受益人群增加,会支持政府的行为。
二是只有在城市最中心的位置才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才能带来土地增值,创造服务业就业机会。
我们看到东京站的立体交通枢纽,就建在皇宫附近,新干线、地铁、公共交通分层集中在一个空间内。
这种立体交通枢纽最大的特点,是每天百十万
人口流动的地方一定会产生巨额的商业价值。
虽然我们有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交通工具,但却把站点建在城外,这就使得其应有功能因决策偏差等因素而被大大抵消。
城市是组团发展还是分散发展
关于城市发展的形态,在国际上也是有规律的。
我们很多城市的规划选择走组团式发展形态,都在倡导理想的城市发展形态。
最典型的就是某城市新区,规划了五个板块。
那么,城市发展到底是走摊大饼式的扩张模式,还是走组团式的发展模式?
事实上,从世界来看,沿着主城区、沿着边界向外扩张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什么城市要沿边界向外扩张?因为沿城市边界向外扩张的时候,基础设施最短,管道、路网最短,成本也最低。
修路的时候,只要在原有路网的基础上再向外延伸一点点,而服务业也会顺着城市边界向外发展。
一般来说,城市是根据成本最低的经济学规律发展的。
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卫星城呢?当城市扩大到一定规模后,城市半径达到30公里以上的,才会呈现树枝状发展模式。
比如东京,从核心区到30公里半径处,再向外就不可能再走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了,于是就沿着铁路,发展形成了卫星城。
而对于一座百十万人口的城市,完全没有必要发展卫星城。
我们的城市官员会有这样的体会:老城区建设和新城区建设的热度是不同的。
一方面老城区改造起来太难了,另一方面建新城区则要大规模拆迁,而拆迁的同时,管道、路网、就业都会发生变化。
然而新城区建设的一个结果就是,老城区人不愿意去新城区生活,新城区虽然好看、路宽,但生活不方便、没有人气。
调查发现,新城区的就业网点甚至只有老城区的三分之一。
因此,在城市扩张发展模式中,一定要抱团发展,沿着中心区向外扩张,而不能走分散的发展模式。
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天津都是在发展过程中主城区越大,人口集聚越多,服务业才能发展,未来辐射就越强。
尊重城市产业发展规律,重视服务业发展
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5%)仍然不高。
全国很多城市都是这种情况。
然而,在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当城市化率达50%以后,服务业就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为什么?
第一,劳动密集型工业会逐渐被资本和技术替代。
比如现在大量企业都在投资研发机器人,而技术支撑和资本支撑的背后需要的是现代服务业,通过研发来支撑就业的压力。
创新和研发也是劳动密集型的。
因此,城市的人口结构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第二,城市发展规律是退二进三,必然有从工业再到服务业的回归过程。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就是因为人口聚集,催生商业发展,各种交通要道会形成“市”,这种“市”就是商业。
中世纪之后,工业革命推动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劳动力,而工业需要低成本的环境、基础设施、厂房租赁、土地、劳动力等在城市市区的成本过高,于是工业便逐渐向城市外转移。
所以,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要远离城市,西方国家的工业基本都是远离城市的。
同时,由于城市里土地成本过高,传统工业迅速地置换到城市郊区,有利于产业转型置换。
20世纪90年代,很多城市在实施退二进三战略的时候,大量传统工业、街道工业都被服务业替代了。
只有服务业替代传统工业,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就业转型。
第三,居民对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不允许工业继续留在城市。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而居民对城市生活的要求也将随之提升,比如会对城市宜居、生活环境提出相对高的标准,于是工业也需要远离城市。
第四,城市是服务业最容易生长的地方。
对于紧凑发展的城市,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服务业的规模效益最高。
为什么目前我们的城市服务业发展缓慢?因为很多可以发展服务业的地方被城市景观所占据。
在欧洲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很多大城市,城市布局和服务业发展有什么关系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路。
因为服务业发
展需要以最小半径获得最大的消费满足,所以就有了“街区经济”的形态。
那么,城市给服务业提供了什么样的空间,为就业提供了什么样的空间?以台湾地区为例,其城市服务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吃”,在城市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而服务业质量也大大提升,服务业就业功能、方便功能也大大发挥。
再看我国其他不少城市,服务业产品无论是数量、质量、方便度,还是就业广泛程度,都难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