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规律与启示
世界各国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各国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以世界各国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为题,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使得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反思,下面我将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展开讨论。
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成为了经济的核心引擎。
城市中集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集群效应。
例如,中国的广东省深圳市就是一个成功的城市化案例。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城市化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之二是环境保护。
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城市的扩张使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紧张,城市交通拥堵和大量的工业排放也给大气环境带来了污染。
因此,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例如,许多国家都在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城市绿化、节能减排和垃圾分类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之三是社会发展。
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市中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城市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也愈发凸显。
因此,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城市的社会问题,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高社会融合度和公平正义。
例如,许多国家都在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城市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在全面推进城市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国家和政府也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几年来已采取了 一些对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地区间发展差距, 但效果不很明显。比如近几年中国向西部投入是巨大的, 但收效甚微。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倾斜的政策和思路。 农村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是区域经济增长 的有力杠杆。大力推进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以农村城 市化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国家应制定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运用政府 力量引导和促进落后地区开发和农村城市化建设。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2、加大宏观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城市化提供强有力 加大宏观政策扶持力度, 的资金支持
增加资金投入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政府实施 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倾斜与援助方式,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是世界各国促进落后地区农村城 市化发展的通行做法。借鉴世界其他各国的经验,中国政府为推进 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建设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强化财 政转移方式,以直接或通过商业贷款贴息的方式,加强落后地区城 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其次,以财政补贴为基础,改 善落后地区城市的经济结构;再次,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给落后地 区减免税收,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到落后地区投资,为落后地 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最后,加大对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 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落后地区城市的产业开发。
国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与启示
3、积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其区域经济发展中 积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的主导功能
世界各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中间化趋势导致的结果是,人口和 产业越来越多地向处于中间层次的城市集中,从整个城市体系看, 应是“纺锤型”化,这些处于中间层次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既可以 避免规模过大的城市和规模过小的城市各自的弊端,同时又可以兼 顾城市的规模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可以提高城市体系的平衡性和稳 定性。在中国落后地区的西部,城市体系极不完善,中间层次的城 市相当缺乏,已出现断层。为此,在落后地区农村城市化中,必须 强化中间层次城市建设,优先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促进 经济要素向中间层次城市集中,以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竞 争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城市化发展规律及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借鉴
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及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借鉴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城市发展阶段理论主要有服部硅二郎的“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相关分析”,诺瑟姆(R.M.Northam)“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博格(L.v.d.Berg)的“城市人口的动态过程分析”。
而诺瑟姆的S型曲线理论应用最为广泛。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根据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于1975年提出了城市化发展过程呈S型曲线,如图所示:曲线表明,城市化发展呈阶段性: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当人口超过10%,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城市化发展呈加速状态,进入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大约超过70%时,城市化又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城市化初级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也占较大比重,农业生产率比较低下,能提供的商品粮有限,而粮食的供应是区域内实现城市化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粮食不仅保证城市人口的正常生活,同时是城市的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社会的资金积累也是有限的,并且科学技术水平低下。
因此工业化处在初级阶段,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不足,所以城市发展缓慢。
进入城市化中期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工业化进入起飞阶段,初期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生产,大量劳动力进入城镇、城市,特别是进入大城市,进入工厂就业,进入城市的各类服务业,促使城市化进入高速成长期。
城市化后期阶段,工业己由劳动密集型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原来进入工业的一部分劳动力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
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已经大致完成,没有更多的劳动力可以进入城市,城市化进入缓慢发展和注重提高城市质量的时期。
119)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总结世界城市化呈不断加速之势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呈不断加速之势。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5000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5.1%。
整个19世纪,世界总人口增长了70%,而城市人口增长了340%,城市化水平提高到13.3%。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 国的启示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模式。
研究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模式1、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较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其特点是以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
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升级。
例如,英国在 18 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美国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也迅速实现了城市化,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
2、拉美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其特点是人口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城市规划和管理滞后,导致城市贫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严重。
例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等城市,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满足需求,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困境。
3、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城市化模式亚洲新兴经济体如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较为成功。
其特点是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同时,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二、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中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以工业化作为重要支撑。
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城市化提供持续的动力。
同时,要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确保城市经济的稳定增长。
2、注重城市规划和管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能源、供水等公共服务设施。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和规律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和规律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城镇化是国家崛起的必然趋势。
目前,城镇化在许多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水平上,正轰轰烈烈地推进着,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吸取和借鉴这些国家成功的城镇化经验,不仅可以从社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轨迹,而且也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一)全球城镇化总体情况。
20世纪是全球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二战以后,全球城镇化率到20世纪末达到48%,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达80%以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已达55-60%,而我国仅为32%。
全球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71座,2000年增加到388座。
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是世界后半期出现的。
有些发达地区出现了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周围分布着成组成群中小城镇的都市连绵区。
这种特大城市组群形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发展所促成。
可见,全球城镇化不仅表现在数字上和比重的提高,还包含着丰富的、空间形态上的发展变化,表现出多样的形势和特点。
(二)国外城镇化发展的规律、特点及模式。
●城镇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综观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它不仅仅是人口的简单聚集,而且是整个社会基本形态由农业型社会向更高一级城市型社会的转型,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它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其进程一般沿着起步快速发展—高位趋缓的轨迹来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的形态特征与内在机制都发生着较明显的变化,体现出鲜明的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该阶段第一产业所能提供的生活资料不够丰富,国民经济总体实力薄弱,第二产业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短缺,所以城镇化的速度比较缓慢。
中期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一70%之间,该阶段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期。
人口和经济活动迅速向城市集聚,城镇化水平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经验、教训及启示(上)张晓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主任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综合室的主任张晓欢。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主要是从经验、教训和启示这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包括四大块:第一块是城镇化的历程,主要就是跟大家再简单回顾一下世界和中国的城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第二个重点部分是给大家分析一下城镇化模式,什么是城镇化模式,按照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的城镇化模式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表述;第三是,就是现在当前比较热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也跟大家算是一个专题的分享;最后是一个结论性的评述。
一、城镇化历程现在我们先开始第一部分,城镇化的历程。
我们先从世界城镇化的历程分析,然后再来对照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我们中国的城镇化历程。
(一)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1、城镇化的概念关于城镇化的概念和一般规律。
究竟什么是城镇化呢?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包括我们现在的各级政府、领导、学者、专家,还有一些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精英人士,他们对城镇化的理解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一些闪光点,也有些不同。
实际上从国际上正常的城镇化的概念来讲,城镇化实际上这个词是我们翻译过来的。
国外,一般它就是urbanization,一般就是城市化,而我们加一个城镇化。
这个城市化和城镇化究竟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不想详细讲。
我们今天可以把它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
当然,有些学者是非常反对这样的认识的。
如果说城市化和城镇化是等同的,那么,城镇化一般的理解就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实际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第一个,城镇化首先是一个从空间上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们好多学者,在分析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时候,往往忘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城市化它首先它有个词叫作“城市”,而城市对应的词呢,是个“农村”。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一、国外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1、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2、城市化发展呈现出S型增长曲线3、全球化、信息化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二、国外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经验1、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公共干预政策2、形成合理城镇体系3、主导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4、城市治理的法制化和透明化三、国外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教训1、自然资源与环境代价惨重(城市蔓延)2、社会环境危机重重(疾病流行、房地产泡沫危机)3、人群互动关系问题丛生(贫民窟、城市危机与社会骚乱)4、美国案例四、国外城镇化道路对中国的启示1、城市发展不能以牺牲乡村为代价2、走多元化城镇发展道路、形成多极多层次的城镇体系至关重要3、积极培育城市主导产业4、制定系统、稳定、可持续的城市政策5、政府的适度引导必不可少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城市又是交通拥挤堵塞、环境污染恶化、社会分崩瓦解的渊薮。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不同,各国城镇化的速度、特点与动力机制等存在显著差异。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汲取和借鉴所有先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001年6月底,近500个中国城市的市长参加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达成一个共识: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按照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估计,2008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化水平超过50%,人类进入城市时代。
自从有了城市,就有了城市化现象。
从城市的起源、发展动力和推进规模的角度,可以将人类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分为三大发展阶段:(一)工业革命前人类城市发展阶段:指工业革命前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人类城市发展阶段,从城镇的起源(或人类文明的起源)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兴起。
城市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
众所周知,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类的群居体被统称为人类聚落,城镇就起源于原始的人类聚落。
世界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时期,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解决我国未来50年近5亿乡村人口的“进城”问题的有益途径。
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城市化发展又加速的背景下,研究世界城市化,特别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教训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城市化城市病集中化分散化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总体特征1.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特征纵观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来看,城市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城市化初期发展缓慢,中期发展速度加快,后期发展速度又放慢。
呈现出慢-快-慢的过程。
即呈现慢-快-慢的过程,对于城市化速度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这种变化轨迹,现在研究城市化的学者一般都称之为“S”型曲线。
最早提出“S”型曲线理论的是美国学者、地理学家诺瑟姆。
他在书中把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运动轨迹形象地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
但他没有具体提出这条曲线的数学模型。
清华大学焦秀琦在1987 年对“S”型曲线理论进行了数学模型推导,描绘出了城市化发展的“S 曲线形状图。
图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注:Y-代表城市化水平,t-代表时间。
资料来源:《城市规划》,1987年第2期,P35。
我们通过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指标分析,也可以看出“S”型曲线是有现实依据的。
如下表所示,无论是城市化的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年平均增速都表明,世界城市化进程经历了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缓慢阶段后,进入了1920年~2000年的加速推进时期,年平均增速也达到了0.3%以上,而进入21世纪,则会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再次进入慢速发展时期。
表1 世界城市化进程资料来源:胡欣江小群:《城市经济学》,P30表2 近25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平均增速资料来源:胡欣江小群:《城市经济学》,P30对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S”型曲线规律,在西欧、北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得最为充分。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路径及启示
关键词 :城 镇化
产 业 支撑
统筹兼 顾
【 中图分 类号】 T U 9 8 4 d o i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1 7 8 . 2 0 1 3 . 0 6 . 0 1 6
马克思在1 8 6 7 年《 资本论 》 第一版序 经验和教训 ,避免走弯路 , 及 时纠正和解 言 中指 出, “ 一个 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 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 积极稳妥地推进 他 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 城镇化 ,努力实现 “ 集约 、 智能 、绿色 、
城镇化率甚至高达7 5 . 7 %, 属于高度城镇 化 。二 十世 纪二 十 年代 以后 ,由于 科 技 的
( 二) 英 国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英 国 的城 镇 化 是 以 乡 村 现 代 化 和 城
进 步 、高 速公 路和 石油 业快 速 发展带 来 了 市发 展 的同步推 进 为典 型 特征 。农 业技术 7 6 0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 汽车取代了其他运输 革命 是推 动英 国城镇 化 的重要 因素 。1 工 具成 为最 主要 的交 通工 具 , 促 进 了城 市 年 英 国 的 城镇 化 水平 仅 有 1 0 %左 右 。 由
展、 “ 物 ”的增 长 ,而 忽 视 “ 人 ”的 全 面 同时 也 是 城 镇 化 水 平 最 高 的 国家 之 一 。 发 展 的 问题 ,导致 大 城市 发 展面 临交 通拥 它 在 1 0 0 多 年 的时 间里 就 完成 了城 镇 化从
挤 、人 口膨胀和环境污染等 “ 城市病”问 萌 芽 到成 熟 的全 过 程 ,速 度 之快 ,程 度 之 题 ,而小 城 镇和 农村 发 展相 对 缓慢 ,出现 高 ,令 世人 瞩 目。美 国的城 镇 化起 步于 l 9 了农 村 “ 空心 化 ” 、留守 人 口等 问题 。针 世 纪 3 0 年 代 ,在 美 国的城 镇 化 进程 中,交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推进城镇化进程。
国外城镇化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国外城镇化政策、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国外城镇化的经验进行和分析,并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一些建议。
2. 国外城镇化政策的经验2.1 灵活的政策制定国外城镇化政策的一个重要经验是灵活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程度和发展需求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城镇化政策。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激励措施来吸引人才,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着重解决基础设施和住房问题。
2.2 多部门协同合作国外城镇化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合作。
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和民间企业等需要形成合作共识,并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共同推动城镇化进程。
3.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3.1 人本主义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注重人的需求,即人本主义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供优质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
例如,一些国外城市重视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开发公共空间,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设施。
3.2 可持续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是国外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
城市规划师们注重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和垃圾产生。
例如,一些国外城市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4. 国外城镇化对中国的启示4.1 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制定适合的城镇化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适合的城镇化政策。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4.2 注重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念中国的城市规划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理念。
我们应该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国外城市化现状与启示研究
国外城市化现状与启示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国外城市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在一些方面面临挑战。
通过对国外城市化现状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国外城市化现状1.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速。
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城市化率已达到55%,预计到205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8%。
在发达国家中,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0%-90%,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更加迅猛。
2.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能源消耗、交通问题等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垃圾、废气、废水等排放不断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3.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犯罪率上升,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不断引起关注。
4.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使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城市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加重。
二、国外城市化的启示1.城市化规划必须科学合理国外城市化规划非常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城市化规划中,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
2.城市化要注重环境保护城市化进程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国外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绿色发展,完善城市公园、生态园、森林公园、生态廊道等绿地系统,同时,加强城市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等排放,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城市化要注重社会公平城市化进程中要注重社会公平。
在城市化规划中,必须注重人口流动和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推进住房保障政策,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和谐。
4.城市化要注重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必须注重经济发展,以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和城市创新为重点,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
美国、巴西城市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巴西城市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内容提要:我国正在进入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避免出现过度城市化和过度城郊化,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美国和巴西在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和管理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色"我国应认真总结和借鉴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重视乡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规划和管理。
关键词:美国巴西城镇化为了借鉴美国、巴西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的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2003年1月,我们考察团对美国、巴西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察。
期间,我们既考察了纽约、旧金山、西雅图、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库里蒂巴等大城市,也考察了夏威夷、迈阿密、巴西利亚、玛瑙斯、伊瓜苏等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考察团认为,尽管美国和巴西在经济上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化起步也不一样,但两国的城市化水平都很高,在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和管理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美国、巴西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和管理的情况及特点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城市化进程起步始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该国城市化的任务基本完成。
巴西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总量曾于1997年名列世界第8位"巴西的城市化进程晚于美国,源自19世纪80年代,伴随着巴西工业化而兴起。
到20世纪末,两国的城市化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例如,美国85%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巴西2000年的城市化率为8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6%。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美国、巴西的城市化与小城镇的发展和管理,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城市数量多,集聚度高,形成了大!中!小城市(镇)相互配合的城镇体系美国共有51个州,3043个县(郡),35153个市、镇。
国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及启示
国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及启示城镇化的模式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及人口、土地资源等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城镇化模式,研究并借鉴国外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城镇化经验和教训1.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
从建立多层次城镇体系、开展城镇建设均衡发展、采取多元化内涵式发展形式、以交通运输建设为先导,到制定市场与政府双轮驱动政策和完善农业政策体系,美国城镇化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期间也走过弯路。
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
以中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实现城镇的均衡发展。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最新数据,美国10万至20万人口的城市有131个,3万至1O 万的有878个,数千至3万的小城市(镇)达34000多个。
美国城市中1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镇)约占城市总数的99%左右。
在小城镇建设中,美国也非常注重整合各种要素,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均衡发展。
美国城镇化重视农业的发展。
一是坚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二是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重视农业技术进步,为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四是平衡城郊发展,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让农民享受如同现代化城市的发达与便利,并实现生活质量、方式与观念的全面升级。
城市化发展中的国外经验借鉴及启示
百科知识 2019.06 C城市化发展中的国外经验借鉴及启示魏 伟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逐渐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型城市社会的转变。
所以,城市化又叫做城镇化。
城市化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因为在转变过程中涉及到人口、地理、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概念,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城市化会有不同的理解。
随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的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和生活模式必将会得到调整。
在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中,复杂的体系使得城市化发展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们也应向城市化发展较好的发达国家借鉴相关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做出必要的调整。
一、各国城市化发展特点(一)速度快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首先以美国来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是世界国家中最高的,它的城镇体系多元化,建设发展均衡,将对运输的建设作为先导,市场与政府齐头并进,对农业政策的建立完善,促进了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城市乡村一体化。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推行城市化的国家,与同时期的美国相比差不多提前了70年,早在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人口比例就已经高达百分之五十。
但英国在发展城市化的道路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夺取农民的土地以及其使用权和所有权,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圈地运动”,贵族将无家可归的农民收做自己的奴隶,不仅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还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量劳动力的减少,不受重视的农业逐渐走向错误道路,农业发展的停滞不前也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化的发展。
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虽说地方小,但是在城市化发展上一向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日本一直借鉴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使其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其他发达国家用了将近一个世纪才达到的城市化水平,日本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
(二)发展的空间较为集中在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中小型的城镇众多,所以成为重点发展对象。
中国_世界城市化能带给中国哪些启示
Macro Economy 宏观经济
33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2011.01
(三)拉美模式 :过度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亦称超前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 即城市化明显超过了工业化,造成城市化与经济发 展阶段相脱节。由于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 城市具有极大的拉力和农村具有极强的推力,导致 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过度城市化现象,以拉美国家 为典型。二十世纪 30~70 年代,大多数拉美国家先 后进入了现代化的起飞阶段,城市化也进入了快车 道。1920 年,拉美地区城市化率仅为 22%,到 1950 年达到 41.8%,1980 年进一步提高到 64%,1998 年 已达 78%(参见表 1)。拉美国家城市化所取得的成 就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是在相对短的时期内实现 的,拉美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缺少统筹规划,致使城 市化充满“无序”和“混乱”。主要表现在 :
国家名称
人均 GDP (美元)
非农劳动 力比重 (%)
非农产业 城市化 比重(%) 水平(%)
中国
3263
60.4
88.7
43.1
埃及
1997
68.6 (2006)
85.9
42.7
印度
1068
---
82.4
29.5
巴基斯坦
1013
56.4 (2007)
79.6
36.2
资料来源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摘要 2010》,中国银行
二是城市贫困和社会问题突出。由于农民短期 内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经济发展缓慢,正规就业岗 位有限,大部分人或者找不到工作,或者在非正规 部门就业,导致居民收入很低,城市贫困问题异常 突出。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报告,“20 世纪 90 年 代拉美地区有 30% ~40% 的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 20% 的人的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 4%”。从 1999 年 到 2003 年,拉美贫困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 上升(从 43.8% 增至 43.5%),贫困人口达到 2.25 亿; 极端贫困率增加了 0.9 个百分点,达到 19.4%,近 1 亿人口。阿根廷 2002 年的贫困率比 1999 年上升了 22.7 个百分点,达到 45.4%,乌拉圭贫困人口从 9.4% 上升到 15.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全球城市发展的启示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全球城市发展的启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城市化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全球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城乡差距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中国发现了传统城市规划模式的局限性,随后采取了更加可持续和综合的城市规划方式,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其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为全球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合作的空间。
中国城市的崛起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贸合作的机会。
例如,中国的城市化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各国可以参与中国的基建项目,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三,中国城市化进程对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解决方案,例如共享单车、智慧城市建设等。
这些创新不仅改善了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应用的机会。
共享单车的火爆,使得全球城市都开始探索基于共享经济的交通解决方案;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城市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更多智能化的方式。
最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对全球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
城市是文化的交融之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的传播对全球其他城市产生了影响。
中国的文化节庆、建筑风格等都成为了各国城市借鉴和融入自身文化的源泉。
通过城市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同国家的城市可以相互学习,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全球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机遇和合作空间为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契机,中国的创新思路和文化交流对全球城市发展产生了影响。
国内外城市发展转型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内外城市发展转型经验借鉴与启示国内外城市发展转型经验借鉴与启示二、国内外城市发展转型趋势(一)以产业高度化、就业充分化引导,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全球化导致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空间转移趋势日益加剧,服务业全球化是制造业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转移,发达国家仍控制相关行业的核心技术和附加值较高的环节,通过不断转让其技术专利取得市场利益。
发展中国家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也积极引导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现充分就业是城市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目标,因此,城市政府更加注重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吸纳就业;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来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通过就业保障政策保证就业水平,以实现人的均衡发展,促进城市经济转型。
(二)以信息化、制度创新引导,促进城市社会转型社会现代化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更多受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及人口等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制约。
信息化降低了信息收集、储存、处理、传播成本,改变了个人和组织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影响个人和企业的选择,导致社会就业与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社会交易与交往方式发生转变,有效地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收入分配、就业、税收等相关制度、政策的革新,更加民主、科学、公平地进行社会利益结构调整,把因利益调整所引发的各类矛盾和冲突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小范围,逐步消除城市二元社会结构;相关制度的创新以满足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为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以新产业空间规划引导,促进城市空间转型城市市场化水平提高与创新能力增强,推动着城市空间形态不断变化。
产业结构转移与重构通过城市空间结构中城市经济用地功能的变化而具体呈现出来。
尤其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生产驱动的标准化大批量产品的刚性生产方式逐步转向为市场驱动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柔性生产方式,新产业空间就是以柔性生产方式为主的发达城市经济区域的典型象征。
顺应生产方式的变更与技术革新,以本地网络与根植性为主要识别标志的新产业空间大量涌现。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李延军李海燕彭展①(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摘要:城市化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21世纪面临着加速城市化的重任。
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韩国、巴西、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并吸取其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城市化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21世纪是全球城市化的世纪。
纵观世界各国100多年的发展,始于英国十八世纪中期的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城市化不仅是20世纪发展的主题之一,而且也是21世纪发展中国家仍然要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尤为急迫和严峻。
如何借鉴和吸收国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1 城市化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曾在他的《现代经济增长》中所提到的,伴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从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过渡,即工业化过程,城市和乡村间的人口发生变化,即城市化过程②。
众多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都印证了这一观点,如最先完成城市化的英国,伴随着工业革命后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引起了城市化水平相应的提高。
由此可见,城市化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从比较静态的角度看,我国属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从动态趋势来看,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城市化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①作者简介:李延军、李海燕、彭展,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②西蒙·库兹涅兹,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城市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即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从而缩小城乡的差距。
在我国解放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规律与启示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规律与启示(2009-12-07 21:48:27)转载标签:国内外城市发展规律启示汽车1、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及意义一、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指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步转变的历史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经济结构变迁意味着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活动转变,以及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社会结构变迁意味着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逐步扩散;空间结构变迁意味着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市地区集聚,以及集聚到一定阶段后的再分散过程。
二、城市化的度量城市化一般用城市化水平来度量,它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指标运用简单,但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它只有数量意义,不能反映城市化质量;第二,城市人口的统计口径偏差,有可能造成数据的失真;第三,城市化水平一般在大尺度的空间更有意义,例如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其经济、社会和空间结构的内在意义。
一个省的城市化水平在多数情况下也具有可比性。
但尺度过小,这一指标的意义就不大。
三、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城市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前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城镇空间经济结构转型和城镇体系的极化;二是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资本的影响,特别是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阶段,由于外部资本的流动性强,各个城市对外来投资的争夺加剧,因此,存在着将城市做大的倾向,以便更好地捕捉流动要素;三是城市和城市地区被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大都市区的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性节点。
四、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几乎所有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土地问题,二是住房问题,三是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四是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五是贫困问题,六是城市犯罪和暴力问题。
我国也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问题。
五、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干预不同国家对城市化采用不同的公共干预政策,其结果也有很大区别。
世界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所谓“过度”或“超前”是说: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传统的生活、商业性服务)来推动的城市化,甚至是“缺乏工业化的城市化”,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造成严重的“城市病”、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畸形城市化。造成过度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推力和拉力,再加上政府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是这种模式。
3.德国
德国注重以财政及金融方式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联邦政府从财政上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水平以促进农村地区小城镇发展。
德国还注重建立均衡发展的协调机制。首先,广泛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协会发挥规划和协调作用;其次,各经济区都成立了区域经济协会,负责州及地方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制定实施、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第三,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开展地区性的联合;第四,德国还注重发展地区性的联合体,一般称之为村镇联盟,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有计划地改善当地的设施水平和居民的生活状况。
2.城市化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必须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适度同步
城市化的国际经验证明:过度城市化是病态城市化,既不能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又不能带来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还会产生严重的“城市病”;滞后城市化则是发育不全的城市化,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利于现代化的实现;只有同步城市化,才有可能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与良性循环,避免或缓解、消除“城市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规律与启示(2009-12-07 21:48:27)转载标签:国内外城市发展规律启示汽车1、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及意义一、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指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步转变的历史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经济结构变迁意味着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活动转变,以及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社会结构变迁意味着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逐步扩散;空间结构变迁意味着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市地区集聚,以及集聚到一定阶段后的再分散过程。
二、城市化的度量城市化一般用城市化水平来度量,它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指标运用简单,但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它只有数量意义,不能反映城市化质量;第二,城市人口的统计口径偏差,有可能造成数据的失真;第三,城市化水平一般在大尺度的空间更有意义,例如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其经济、社会和空间结构的内在意义。
一个省的城市化水平在多数情况下也具有可比性。
但尺度过小,这一指标的意义就不大。
三、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城市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前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城镇空间经济结构转型和城镇体系的极化;二是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资本的影响,特别是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阶段,由于外部资本的流动性强,各个城市对外来投资的争夺加剧,因此,存在着将城市做大的倾向,以便更好地捕捉流动要素;三是城市和城市地区被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大都市区的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性节点。
四、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几乎所有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土地问题,二是住房问题,三是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四是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五是贫困问题,六是城市犯罪和暴力问题。
我国也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问题。
五、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干预不同国家对城市化采用不同的公共干预政策,其结果也有很大区别。
例如美国,主要借助市场力量,对城市化进程干预相对较少,而欧洲国家则运用城市规划手段对城市化进程加以引导。
从结果看,欧洲的政策成效卓著,较好地协调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也更加符合紧凑集约、节能减排等现代理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规划就是国家管理城市化的过程,是引导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有效工具。
六、城市化的意义从各个国家的发展轨迹来看,城市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趋势,是完成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其发展规律,做好城市化这篇大文章。
(1)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伴生和相互催化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提高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这一结论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验证。
过去主流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是因、城市化是果”,因此主张着力点要放在产业发展上,即强调工业化而忽视城市化。
后来的研究发现,没有城市化的支撑,工业化的发展也会遇到瓶颈或降低效益。
因此,“两化”并轨才是正确的途径,如果说经济发展是火车头的话,那么,城市化就相当于铁轨,它能确保火车行驶得更加安全高效。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规律——诺瑟姆曲线根据对一些国家城市化发展历史轨迹的研究,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发现城市化进程的轨迹接近一条稍微拉平的S型曲线,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初期阶段(城市化率30%以下),由于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农业释放的剩余劳动力数量都很有限,城市化发展十分缓慢;在中期阶段(城市化率30%—70%),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大为提高,工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后期阶段(城市化率70%—90%),农业人口比重已经有限,而农业生产又必须维持一定的规模,此时城市化发展又会趋于平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提升质量和品质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由于技术的发明、传播以及人们对城市化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后发国家呈现出城市化加速的趋势,即不同阶段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
例如,完成城市化加速发展期的时间,英国用了100年,美国用了80年,日本用了40年,而韩国只用了30年。
(3)城乡差距变动的倒U型曲线规律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根据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发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距变动存在一个倒U型曲线分布现象,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到一定阶段后又逐渐缩小,最终趋于均衡。
(4)城市化的集聚规律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重塑了世界经济图景,集中成为了一个法则。
例如,占全球土地面积1.5%的某些地区,却囊括了世界一半的生产活动。
针对这一现象,空间经济学作出了如下解释:经济活动在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完成自组织化,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但当运输条件、生产技术、人口分布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这种稳定就会被打破,经过新一轮的自组织化过程,新一轮的集聚的产生,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结构。
认清城市化的集聚规律,有助于我们重新检讨既有的空间开发策略。
过去,我们通常把均衡分布生产力作为追求的目标和政策制定的基础,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空间上均衡分配经济活动,虽然用心良好,却只会阻碍经济增长。
先进地区(或优势区位)与落后地区(或劣势区位)的良性互动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条件不好的地区,不应该徒劳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应该考虑采用转移支付、教育移民、生态移民、公共服务等手段,缓解人地紧张的矛盾,采用缩小分母而不是扩大分子的方法来提高人均收入,使得区域的经济、生产遵循市场规律集中,而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趋同。
2、国外城市发展与启示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次浪潮世界城市化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是英国及欧洲的城市化,开始于1750年,历时将近200年;第二次是美国及北美的城市化,开始于1861年,历时近100年;第三次是拉美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大致开始于1979年,预计历时40-50年。
二、世界城市化水平预测根据联合国秘书处资料和《世界城市化展望》,2030年全世界总人口预测为82.7亿,城市化水平为60.2%。
这一时期全球人口增长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战场也将是在发展中国家。
三、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启示一是在区域层面进行统筹协调,如欧盟在1999年制定了欧洲空间发展战略,为统筹协调各成员国的空间发展提供指导框架;二是注重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都市,如日本政府一直关注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的发展;三是集约紧凑发展取代城市无序蔓延,如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检讨城市蔓延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后果,提出了精明增长理念;四是不断提高消除城市贫困区的能力,通常的做法是从改造贫民区和建造廉价住房入手,逐步发展到为城市平民创造合适的就业岗位;五是注重农村的健康发展,如日本政府在关注三大都市圈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农村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六是城市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英国等西欧国家、日本和韩国政府都坚持以城市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通过空间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等引导城市化健康发展。
四、国外城市化发展中的教训一是英国的公共卫生危机,英国是率先进行城市化的国家,早期由于城市人口过快膨胀,导致生活环境恶化,瘟疫流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后来才采取以城市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政策化解了这种危机;二是美国的城市蔓延,由于没有联邦政府的调控,美国的城市化缺乏引导,随着机动化出现开始了城市的郊区化,导致城市蔓延发展,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费大国,这对我国是一个警示;三是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拉美国家片面追求城市化水平,在缺少工业基础的前提下,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出现了庞大的城市失业群体,并带来大量贫民窟的出现和犯罪率的上升等社会问题,这种城市化的虚高就好像沙基建楼,极其脆弱。
3、中国城市发展与启示一、发展历程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在思想认识上也经历了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总体上采用的是抑制的方略,走了一条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80年代,尽管学术界在探讨城市化问题,但政府采用的是观望的态度;90年代,由观望转为认同、支持,继而积极和大力推进,由于带有补课性质,在大力推进过程中,发力过猛,也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又转向适度、稳妥、健康的城市化。
总体看,目前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化与经济建设一样有自身的规律,各级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无所作为。
二、发展特征一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始终与“三农”问题紧密关联,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有2亿人,进城务工人员问题如果解决不当,可能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完全解决又会形成城市内部新的二元结构。
二是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机动化同时展开,增加了我国城市化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三是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将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
四是空间差异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表现在省际之间也表现在省域内部。
这一特点使我国必须采用多种模式的城市化。
三、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一是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持续拉大,“三农”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存在过于追求城市规模扩张、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城市发展质量和就业的倾向;三是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国际竞争能力不够强大;四是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特色不突出;五是资源低效使用,生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基于此,我们必须探求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它包含五个要点:一是多元化,对全国来说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针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要消除对大城市的恐惧症,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做好大城市、城市群的文章;空间上不同区域发展模式要有所差异;机制上强调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动力上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多种产业共同拉动。
二是渐进式,要科学把握城市化发展速度,使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吸纳人口能力相协调,逐步放开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改变进城务工人员候鸟式的生活方式。
三是集约性,要强调土地高效集约使用,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发展紧凑型城市,避免城市盲目蔓延。
四是和谐性,强调城乡统筹、和谐人居、社会平等、安全保障。
五是可持续性,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城市的开发强度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