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分析方法的应用(3)
第五章 (10)LALR(1)分析方法
![第五章 (10)LALR(1)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598f91a26925c52dc5bfd7.png)
13
LaR• #
状态4和状态12 状态5和状态8 状态9和状态1113 状态10和状态13
注: 无冲突状态的LR(1)活前缀状态机合并同心状 态后得到的LALR(1)活前缀状态机可能存在冲突 状态:
可能产生归约—归约冲突,但是不可能产生移 入—归约冲突.
14
例如,假定Si、Sj是某一LR(1)状态机的两个状态,
RL• #
a
5 La•R # =
b R•L # =
L•aR # = L•b # =
RL
11 RL• # =
6
SL= • R #
R • L #
L•aR #
L•b
#
b
a
8 La•R # R•L # L•aR # L•b #
b
12 Lb• #
7 SL=R • #
R L
9
a RL• # L
R
13 LaR• #
3
LALR(1)方法
它具有SLR(1)的状态数少的优点和LR(1) 的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LALR(1)方法的功能介于SLR(1)和LR(1) 之间.
LALR(1)状态机的状态个数和LR(0)状态 机的状态个数相同,而其展望符则即不 采用SLR(1)的Follow集方法,也不采用 LR(1)的完全精确法.
Si
A•
u1
B•
v1
C•a
t1
Sj
A•
u2
B•
v2
C•a
t2
其中,u1、u2、v1、v2、t1、t2分别为归约展望符集 , aVT.
在Si中有: u1v1=、u1{a}=、v1{a}=;
在Sj中有: u2v2=、u2{a}=、v2{a}=.
材料分析方法 第五章(3)
![材料分析方法 第五章(3)](https://img.taocdn.com/s3/m/477f26a81a37f111f1855b21.png)
(q ) =
I0
入 射 线 强 度
l R e
入 射 线 波 长 样 品 到 辐 射 探 测 器 距 离 电 子 电 荷
m c V V0 |F|
电 光X 单 子 速射 位 质 线 晶 量 照 胞 射 体 的 积 样 品 体 积 结 构 振 幅
PHKL j (q ) e -2 M A(q )
多 重 性 因 子
q
五、多晶体衍射积分强度 1.多晶体参与衍射的晶粒数目 粉末多晶体衍射的厄瓦尔德图解
如右图,(HKL)晶面 对应的倒易点均匀地 布满在半径为r*HKL 的球面上,通常把这 个球面称为倒易球。 倒易球与反射球的交 线是一个圆,从这个 交线圆向反射球心连 线形成衍射圆锥。
在理想情况下, 只有倒易球与反射球交 线圆上的倒易点满足衍射必要条件; 实际上, 位于倒易球面阴影环带上的倒 易点也能参与衍射。
参加 (HKL) 衍射的晶粒数Δq
样品晶粒总数q
环带面积ΔS 倒易球面积S
q S 2p r * sin (90° - q )r *dq cosq = = = dq 2 * q S 4p (r ) 2
r*-倒易球半径; r*Δq -环带宽。
cos q = q • dq ∴ q
2
多晶体的 (HKL)衍射积分强度I多 = 一个晶粒的衍射积分强度Im 实际参与 (HKL) 衍射的晶粒数Δq
2.一个实际小晶体的衍射积分强度
一个理想小晶体的衍射强度: Im = Ib |G|2 = Ie |F|2 |G|2 , 一个实际小晶体的散射强度应是一个理 想小晶体散射强度在G≠0空间内的积分,即 衍射积分强度。 Im= Ie |F|2 |G|2 dq d
3 1 l = Ie |F|2 V 2 sin2q V0 式中: V0—晶胞体积;ΔV—小晶体体积。
软件工程 编译原理 第五章 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
![软件工程 编译原理 第五章 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3a3657804d2b160b4ec01e.png)
例:文法G(E):
E→TE E→+TE | T→FT PROCEDURE F; T→*FT | IF SYM=‘i’ THEN ADVANCE F→(E) | i ELSE 对应的递归下降子程序为: IF SYM=‘(’ THEN
其中不以P开头。
可以把P的规则等价地改写为如下的非直接左递归 形式: 左递归变 P→P 右递归 P→P|
一般而言,假定P关于的全部产生式是 P→P1 | P2 | … | Pm | 1 | 2|…|n 其中,每个都不等于,每个都不以P开头 那么,消除P的直接左递归性就是把这些规则改写 成:
第5章 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
语法分析的作用是识别由词法分析给出 的单词符号序列是否是给定文法的正确句 子(程序)。 目前语法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1、自顶向下(自上而下)分析 2、自底向上(自下而上)分析
5.3非LL(1)文法到LL(1)文法的等价转换
确定的自顶向下分析要求给定语言的文法必
须是 LL(1)形式。然而,不一定每个语言都是 LL(1)文法,对一个语言的非LL(1)文法是否能变
换为等价的LL(1)形式以及如何变换是我们讨论
的主要问题。由LL(1)文法的定义可知若文法中 含有左递归或含有左公共因子,则该文法肯定不 是LL(1)文法,因而,我们设法消除文法中的左 递归,提取左公共因子对文法进行等价变换。
1、提取公共左因子
若文法中含有形如:A→αβ|αγ的产生式,这导 致了对相同左部的产生式其右部的FIRST集相交, 也就是 SELECT(A→αβ)∩SELECT(A→αγ) ≠ φ ,不满足 LL(1)文法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五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五章滴定分析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a0eac7a27284b73f242502a.png)
第二节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即为物质的 量浓度,以符号CB 表示
nB m B / M B cB V V
式中 mB—物质B的质量,g;
MB —物质B摩尔质量, g· -1 ; mol
4. 间接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
凡是能满足上述(3条件)要求的反应, 都可以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质,即直 接滴定法。
例如,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OH含量,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Mg2+含量都属于直接
滴定法。
返滴定法
当滴定反应速率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 或没有合适的指示剂时,选用返滴定法。
返滴定法:先准确加入过量滴定剂,待 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 滴定剂;根据反应消耗滴定剂的净量就可以 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这样的滴定方法称为 返滴定法。
3. 滴定误差 (End Point Error, Et)
滴定终点(实测值)与化学计量点(理论值).不
一致,由此所造成测定结果的误差,又称滴定误差。
4. 指示剂(Indicator)
为了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化学计量点的达到, 在实际滴定操作时,常在被测物质的溶液中加入一 种辅助剂,借助于它的颜色变化作为化学计量点到 达的信号,这种辅助试剂称为指示剂。
mNa 2 B4O7 10H2O = (1/2)×0.1×(20~25)×10
-3×381.4
结论: 选用硼砂 Na2B4O7· 2O作基准物更合适,可减小称 10H 量的相对误差。
标定时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自上而下语法分析
![第五章自上而下语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f7c8d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7d.png)
第五章⾃上⽽下语法分析第五章⾃上⽽下语法分析1、教学⽬的及要求:本章介绍编译程序的第⼆个阶段语法分析的设计⽅法和实现原理,包括⾃上⽽下分析的⽆回朔的递归下降分析、 LL(1)分析法。
要求理解递归下降分析、LL(1)⽂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回朔的递归下降分析的设计和实现、LL(1)分析表的构造与分析⽅法。
◇能够对⼀个给定的⽂法判断是否是LL(1)⽂法;◇能构造预测分析表;◇能⽤预测分析⽅法判断给定的输⼊符号串是否是该⽂法的句⼦;◇能对某些⾮LL(1)⽂法做等价变换:①消除左递归②提取左公共因⼦可能会变成LL(1)⽂法。
这样可扩⼤⾃顶向下分析⽅法的应⽤。
2、教学内容:语法分析器的功能,⾃上⽽下语法分析(递归下降分析法,预测分析程序),LL(1)分析法,递归下降分析程序构造,预测分析程序。
3、教学重点:递归下降⼦程序,预测分析表构造,LL(1)⽂法。
4、教学难点:对⼀个⽂法如何判断是否是LL(1)⽂法,由于在判断 LL(1)⽂法时⽤到⽂法符号串的开始符号集合(FIRST集)和⾮终结符后跟符号集合(FOLLOW集)的计算,⽽⼀般学⽣往往因概念不清或不够细⼼对这两个集合的计算常常出错,导致判断和分析结果的错误。
5、课前思考为了了解⾃顶向下(⾃上⽽下)分析的⼀般过程和问题,请学⽣⾸先回顾本章之前介绍的有关基本概念:◇句⼦、句型和语⾔的定义是什么?◇什么叫最左推导?◇什么叫最右推导和规范推导?◇什么叫确定的⾃顶向下语法分析?◇⾃顶向下语法分析是从⽂法的开始符号出发,反复使⽤各种产⽣式,寻找与输⼊符号匹配的推导。
◇确定的⾃顶向下语法分析中⽤的是哪种推导?◇在确定的⾃顶向下语法分析过程中,当以同⼀个⾮终结符为左部的产⽣式有多个不同右部时,如何选择⽤哪个产⽣式的右部替换当前的⾮终结符?◇确定的⾃顶向下语法分析对⽂法有何限制?6、章节内容第⼀节概述第⼆节 LL(1)分析⽅法第三节递归下降分析法5.1 概述LL分析法确定的⾃上⽽下分析⾃上⽽下分析递归下降分析法语法分析不确定的⾃上⽽下分析——即带回溯的分析⽅法算符优先分析⾃下⽽上分析LR分析⼀、带回溯的⾃顶向下分析⽅法是⾃顶向下分析的⼀般⽅法,即对任⼀输⼊符号串,试图⽤⼀切可能的办法,从树根结点(识别符号)出发,根据⽂法⾃上⽽下地为输⼊串建⽴⼀棵语法树,或者说,从识别符号开始,根据⽂法为输⼊串建⽴⼀个推导序列,这种分析过程本质上是⼀种试探过程,是反复使⽤不同规则谋求匹配输⼊串的过程。
第五章 定量分析概论第3节 标准溶液
![第五章 定量分析概论第3节 标准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ba06ed5cad02de80d4d8405d.png)
相对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
复习回顾
如何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对照试验
减免系统误差
(2)校准仪器
(3)空白试验
减免偶然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5.3
标准溶液
在滴定分析中,不论采用何种滴定方法,都必须使用标 准溶液,并通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来计算待测组 分的含量。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1.直接配制法 直接准确称取,溶解,稀释至一定体积,计算准确浓 度。 n m
3.浓度误差
标准溶液的浓度不能太浓或太稀。 太浓→过量一滴造成误差较大 太稀→终点不灵敏 一般分析中常用的浓度以0.1~0.2mol/L为宜。 标准溶液的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总结一下
标准溶液配制;基准物质;滴定度
练习: 1.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可用Na2CO3或硼砂 (Na2B4O7· 10H2O)为基准物质,若Na2CO3吸水,
偏高 ;若硼砂结晶水部分失去, 则标定结果 偏低 ;(以上两项填无影响,偏 则标定结果
高或偏低),若两者均保存妥当,不存在上述问
硼砂 作为基准物质好,原因是 题,则选
其摩尔质量较大,称量误差小。
2.标准溶液有几种配制方法?如何配制,各举一例说 明。 答:标准溶液有两种配制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的配制方法是: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溶解 后,在容量瓶内稀释到一定体积,然后计算出该溶 液的准确浓度。例如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 间接法(又称标定法)的配制方法是:粗略地称取一 定量物质或量取一定量体积溶液配制成接近于所需 要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或另一种物质的标准 溶液来标定它们的准确浓度 。例如 KCl 或 NaOH 标准 溶液的配制。
第5章 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3
![第5章 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3](https://img.taocdn.com/s3/m/369acb4c011ca300a6c390c8.png)
2 xy
Gxy 2 Gx Gy
相干函数是表示两个信号在频域内的相似 性。
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 频率响应函数的定义
H
Gxy Gx
▪ 谱相干函数的性质
2
Sxy ( f ) Sx ( f )Sy ( f )
油管振动自谱
第五章 信号分析技术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5.2 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
一、自功率谱密度函数
1 定义
Sx ( f )
Rx
(
)e
j
2
f
d
称 Sx(f) 为 x(t) 的自功率谱密度函数
7
第五章 信号分析技术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2 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
2.1 自功率谱密度函数
1 定义 ➢ 根据维纳—辛钦公式,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
Sy f Sx f
测量中经常用这个公式计算频率响应函数的幅值, 但无法计算它的相位、实部和虚部。
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 互功率谱密度函数定义
➢
如果互相关函数满足付氏变换条件
Rxy
d
Sxy
R xy
e j d
Rxy
1
2
S xy
e j d
▪ 单边互谱密度函数
Gxy
➢ 虚部
Qxy
2
R xy
sin d
Gxy Gxy e jxy
Gxy Cxy 2 Qxy 2
xy
arctan
Qxy Cxy
第五章 信号分析技术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第五章 定量分析
![第五章 定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007b3aee06eff9aef807d6.png)
仪器分析法主要包含电化学分析法、光 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 (1)电化学分析法:以被测物质的电 化学性质而进行分析的方法。按电化 学原理可分为电势分析法、电解分析 法、电导分析法和伏安分析法等。
(2)光学分析法:根据被测物质的光学性质 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吸收光 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 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核磁共 振波谱法等)、发射光谱分析法(荧光分 光光度法)、折光分析法、旋光分析法等。 (3)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利用被测样 品中各组分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测定的分 离分析方法。主要包含经典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4) 干扰杂质的排除:在分析过程中,若试样 组分较简单且彼此互不干扰,则经分解制 成溶液后便可直接测定。复杂试样中含有 多种组分,在测定某一组分,共存的其它 组分有干扰时,应当消除干扰。消除干扰 的方法主要有掩蔽和分离。
(5) 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的评价: 分析过程中将得到相关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 据的处理,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同时 也要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评价。
(三)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
根据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化 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 1. 化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 为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历史悠久, 又称为经典分析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 法和滴定分析法。
(1) 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是根据被测物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的重量差来测定组分含量 的方法。 (2) 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是根据一种已知 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液)与 被测物质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的体积及其浓 度来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依据反应 类型不同,滴定分析法又可分为酸碱滴定 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 滴定法。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_药物分析(3)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_药物分析(3)](https://img.taocdn.com/s3/m/f5e3f63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48.png)
鉴别 试验 (jiànbié) (Test of identification)
共一百零二页
一、丙二酰脲类反应(fǎnyìng) 苯巴比妥 ChP(2005) 【鉴别(jiànbié)】(1)本品显丙二酰脲类的鉴 别反应(附录Ⅲ)
共一百零二页
附录Ⅲ 一般鉴别试验
1. 与银盐的反应(fǎnyìng)
共一百零二页
2. 芳环取代(qǔdài)基的反应
(1)硝化反应(fǎnyìng):黄色硝基化合物 (2)与亚硝酸钠-硫酸反应
橙黄 橙红 不显色
共一百零二页
(3)与甲醛(jiǎ quán)-硫酸反应
接界面
玫瑰红 无此现象
共一百零二页
苯巴比妥 ChP(2005)
【鉴别】(2)取本品约10 mg,加硫酸 2滴与亚硝酸钠约5 mg,混合(hùnhé),即显 橙黄色,随即转橙红色
性(pKa为7.3-8.4),可与强碱形成水溶
性的盐类。
共一百零二页
1
2
3
1,3-二酰 亚胺基团(jī
tuán)
共一百零二页
1,3二酰亚胺基团(jī
tuán)
共一百零二页
互变异构为烯醇式结构
(jiégòu)
弱酸性
H
共一百零二页
H
弱酸性
共一百零二页
与强碱 的成盐反应: (qiánɡ jiǎn)
【鉴别】(3)取本品约0.2 g,加氢氧化
钠试液 5 (shìyè) ml与醋酸铅试液(shìyè)2 ml, 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为黑 色。
共一百零二页
五、水解反应 JP(14)异戊巴比妥、巴比妥 取异戊巴比妥或巴比妥0.2 g,加
氢氧化钠 试液10 m1,加热煮 (qīnɡ yǎnɡ huànà) 沸,则产生具氨臭的气体。
第五章 因子分析
![第五章 因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cf5c620b1c59eef8c7b4e1.png)
模型中的 aij 称为因子“载荷” ,是第 i 个变量在第 j 个因子上 的负荷,如果把变量 X i 看成 m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则 aij 表 示它在坐标轴 Fj 上的投影,因此矩阵 A 称为因子载荷矩阵。 (二)Q 型因子分析 类似地,Q 型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X i ai1F1 ai 2 F2 aim Fm i , ( i 1, 2,, n )
(7.3) Q 型因子 分析与 R 型因子 分析模 型的差 异体现在 , X 1 , X 2 ,, X n 表示的是 n 个样品。
无论是R型或Q型因子分析,都用公共因子F代替X,一般要求 m<p,m<n,因此,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一样,也是一种降 低变量维数的方法。我们下面将看到,因子分析的求解过程同 主成分分析类似,也是从一个协方差阵出发的。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这两种模型又存在 明显的不同。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变换,是将原始坐标 变换到变异程度大的方向上去,相当于从空间上转换观看数据 的角度,突出数据变异的方向,归纳重要信息。 而因子分析从本质上看是从显在变量去“提练”潜在因子的过 程。正因为因子分析是一个提练潜在因子的过程,因子的个数 m取多大是要通过一定规则确定的,并且因子的形式也不是唯 一确定的。一般说来,作为“自变量”的因子F1,F2,…,Fm 是不可直接观测的。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由模型(7.2)式所满足的条件知
Σ AA D
(7.4)
如果 X 为标准化了随机向量,则 Σ 就是相关矩阵 R ( ij ) , 即
R AA D
(7.5)
第二,因子载荷是不唯一的。这是因为对于 m m 的正交矩 阵 T ,令 A* AT , F * T F ,则模型可以表示为 X A* F * ε 由于 D(F * ) T D(F )T T T I mm
第五章 电解及库仑分析法
![第五章 电解及库仑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67fa78ba0d4a7303763a12.png)
第五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教师:李国清一.教学目的:⑴掌握电解分析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⑵掌握库仑分析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⑶了解控制电位法和控制电流法的优缺点⑷掌握控制电极电位的方法⑸了解电极超电位的影响因素⑹了解库仑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和原理二.教学重难点:⑴电解分析及库仑分析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⑵控制阴极电位的方法三.教学难点:阴极电位的控制,库仑滴定终点的确定四.教具:多媒体计算机。
五.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提问、讨论。
六.教学过程:§1.概述电解分析法是将被测溶液置于电解装置中进行电解,使被测离子在电极上以金属或其它形式析出,由电解所增加的重量求算出其含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实质上是重量分析法,因而又称为电重量分析法。
库仑分析法是在电解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不是通过称量电解析出物的重量,而是通过测量被测物质在100%电流效率下电解所消耗的电量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按实验所控制的参数(E 或i )不同,本章的方法可分为控制电位法和控制电流法。
控制电位法是控制电极电位在某一恒定值,使电位有一定差值的几种离子能够分别进行测定,因而选择性较高,但分析时间较长;控制电流法是控制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一般为2~5A ,电解速度较快,分析时间较短,但选择性较差,需要有适当的指示电解完全或电流效率100%的方法。
控制电位电解法控制电流电解法库仑滴定法控制电位库仑法§2 基本原理当直流电通过某种电解质溶液时,电极与溶液界面发生化学变化,引起溶液中物质分解,这种现象称为电解。
一.分解电压和过电位水溶液中除了电解质的离子外,还有由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换句话说,水溶液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究竟哪一种离子先发生电极反应,不仅与其在电动序中的相对位置有关,也与其在溶液中的浓度有关,在某些情况下还与构成电极的材料有关。
如在铂电极上电解硫酸铜溶液。
当外加电压较小时,不能引起电极反应,几乎没有电流或只有很小电流通过电解池。
分析化学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分析化学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5f8b93dd88d0d233d46ab9.png)
滴定允许的最低pH值: lgKMY = lgKMY - lgα Y(H) lgα Y(H) = lgKMY - lgKMY
lgα
Y(H)
≤lgKMY - lgK MY =lgKMY-8 (3-29)
将金属离子的KMY代入式3-29,计算出lgαY(H), 再查 表3-11得对应的pH值,即滴定允许的最低pH值。 将金属离子的lgKMY 与其滴定允许的最低pH值绘成
b.碱土金属离子的lgKMY = 7~11; c.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离子和Al3+、Ce3+ 、Y3+等 的lgKMY=12~19; d.多数三价、四价金属离子及Hg2+、Sn2+等离子的 lgKMY>20 。
注意:表中数据为无副反应发生时的稳定常数。
实际测定时要采用条件稳定常数。
二、EDTA的离解平衡
综合考虑EDTA的酸效应和金属离子的络合效应等 副反应时,络合物的实际稳定程度要用条件稳定常 数KMY表示:
lgKMY = lgKMY-lgα Y(H)- lgα ≈lgKMY-lgα Y(H) = lgKMY
M
注意:在络合滴定中,酸效应对络合物稳定性的影 响较大,而络合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条件稳定 常数可只考虑酸效应的影响,近似用KMY代替KMY。
K MY
Y(H)
[Y' ] [Y]
MY
[MY] [M][Y]
[Y ] [Y' ]
根据:
Y(H)
可得:
[MY] K MY K MY ' [M][Y' ] Y ( H )
考虑酸效应的条件稳定常数:
lgKMY = lgKMY - lgα
Y(H)
第五章碳氧同位素分析
![第五章碳氧同位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b6db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3.png)
第五章碳氧同位素分析
1.碳氧同位素的概述
2.碳氧同位素的分析方法
目前常用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主要有质谱法和光谱法两种。
(1)质谱法:质谱法是通过对样品中同位素的相对丰度进行测量来进
行碳氧同位素分析的常用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原子化和离子化,并
通过质谱仪对离子进行质量分析,从而得到同位素的相对丰度信息。
常用
的质谱仪包括质子漂移质谱仪(IMS)和气体质谱仪(GC-MS)等。
(2)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对样品中同位素的吸收或发射谱线进行测
量来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的方法。
其中,核磁共振光谱(NMR)和红外光
谱(IR)是常用的光谱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通过核磁共振现象测量同位素
的相对丰度,而红外光谱法则是通过样品中同位素吸收或发射的红外谱线
进行测量。
3.碳氧同位素的应用
碳氧同位素分析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地质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考古学等。
(1)地质学应用:通过对岩石样品中碳氧同位素的分析,可以推断岩
石的成因、演化和变质等信息。
例如,氧同位素分析可用于研究古气候变化、洪积作用和水文循环等问题;碳同位素分析可用于研究古环境和生物
地球化学循环等。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88d319e518964bcf847cbb.png)
以销售价格P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
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
F(WC)Q
BEPP
Q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以收益TR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
F BE TR PPQ PPCW
以生产能力利用率(Q/Q0)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
BEPQ Q 0 Q0(PFCW)
SK反映敏感程度的大小,有正负。
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2、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1)确定具体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IRR/NPV/Pt); (2)选择不确定性因素(Q/P/C/T/F); (3)计算、作图(敏感因素变化线)表示各
因素变化对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影响; (4)分析寻找敏感因素(确定敏感因素).
解析:
BEQPPCFW10 15 79.6 24 53 5.295 08027M0 3 0
BE Q P Q 01 80 20 7 1 0 00 0 % 0 0 08.7 2%
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3、盈亏平衡分析法的应用 进行多方案的分析、比选时,若各方案的费
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实际可变成本是以 产量为自变量的开口向上的一元二次函数; (3)计算所采用的数据均为正常年份 的数据; (4)没有考虑长远情形。
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二、敏感性分析法
1、基本概念
2、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3、敏感性分析的局限性
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
第五章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 (1)敏感性;
经济评价指标对其影响因素的 变化 的反应。
第五章-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五章-色谱分析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31b8431524de518974b7d90.png)
Fc:流动相平均体积流速,(单位:cm3·min-1).
(5) 保留体积VR
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 的流动相的体积。保留时间与保留体积关系:
VR = Fc·tR (6)调整保留体积VR
某组分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体 积。
VR = VR VM = tR Fc
3. 保留值与容量因子的关系
k' K1KVs KVs
Vm VM
将色谱过程基本方程代入:
k' VR VM Vs
Vs VM
可得: k' VRVMVR ' tR ' tRtM
VM VM tM tM
将该式改为: VRVM(1k')
tRtM(1k')
tR
L u
(1
k
')
4.相对保留值 2 ,1
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
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上的热力学性质。
2、分离度的定义
分离度又叫分辨率或分辨度,既能反映柱效率又能反映选择
性的指标,是衡量分离效能的总指标。
定义:
Rs
1 2
{ 根据流动相的
气相色谱(GC) 气-液色谱(GLC)
物态可分为
液相色谱(LC) 液-固色谱(LSC)
液-液色谱(LLC)
按固定相的固 定方式分类
填充柱色谱 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平板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平板色谱
根据分离机理 可分为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排阻色谱
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
1.分离效能高 2.灵敏度高 可检测10-11~10-13g,适于痕量分析.色
食品风味化学 第五章食品风味物质分析方法
![食品风味化学 第五章食品风味物质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66c7d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4.png)
同时萃取出来。分离出的风味物必须通过分子蒸馏、水蒸气
蒸馏或透析进一步分离纯化。
透析法一般适合从脂肪中分离短链脂肪族和大多数芳香
化合物,但对大分子挥发性物质不适用。
14
第二节 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
5、常用的溶剂萃取方法
(1) 固一液萃取
固一液萃取原理:把液态溶剂加入固体原料中,选择性地溶解
第五章 食品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
Chapter 5 Food Flavor Analysis
1
本章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
第三节 风味物质的分离鉴定方法
2
第一节 概述
确定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任务是分析化学家面临的最艰难的任务
之一。
主要困难是实验室的仪器对许多气味不可能像人类嗅觉一样敏
23
第二节 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
升温的作用:
加压的作用:
增加解吸能力学
迫使溶剂进入在低压下受阻的孔隙中
减少溶剂的粘度
加压使高温下溶剂操持液态
被测物扩散进入溶剂更快
样品池在高压下快速充满
克服基体效应
典型值: 1200-2500 psi (3000 psi 最大值)
增加被测物溶解度
用更少的溶剂和时间!
(3)同时蒸馏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SDE)是一种使得产品蒸汽和蒸出的萃取溶剂
充分混合实现气相状态的萃取,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取风味
物质的方法。
31
第二节 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
同时蒸馏萃取
32
第二节 食品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
(三) 吸附与解吸法
• 在风味研究中,为了避免风味组分与水蒸汽一起冷凝,通常利用某种固体吸
生态学研究方法 5基础分析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 5基础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8dafdf58f5f61fb736667a.png)
Method
第五章 基础分析方法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态环境系 2016/10/31
表3.2 是一个高等植物物种丰富度的例子。在两 个环境中调查物种丰富度,第一个环境中取13 个样方,第二个环境中取15个样方。 解: n y 15 n 13
x
r
x
267
r
y
139
13(13 1) U x 13 15 267 6 2 15(15 1) U y 13 15 139 161 2
MannWhitey U-检验
成对数 据的检 验
福建农林大学
1.平均数的t-检验 2.Mann-Whitey U-检验 3. 成对数据的检验
福建农林大学
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方差
计算F值
查表是否显著
Nx,Ny rx,ry和 Ux,Uy
T1公式
T2公式 查表得结论
计算t值,查表是否显著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F
s s
2 x 2 y
2
这里F为检验统计量, s x 与 s y 分别是两组样品x 和y的方差。 假设二方差差异显著。通过查F分布表得到显著 df x n x 1 性检验,这里自由度 nx和ny分别 df n 1 是两组样品的数量。
y y
2
福建农林大学
下面是一个例子,用以计算以上的统计量。表 3.1是在一灌丛群落的两个样地中测得的地面光 照强度占旷地光强的百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紫外光谱图
二、定量分析
定量依据:A C l
A : 吸光度 ε: 摩尔消光系数(L· -1· -1 ) mol cm l:溶液层厚度(cm) c: 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二、定量分析
(1)标准对照法
标样 待测
C样 A样 C标 A标
8.21
宽峰在芳 香区域内
多重
2
6,8位芳香质子 -NH2
本章结束
习题:
1.简述紫外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 2.试比较各种分析方法的异同点和应用范围。
3.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9H10O,IR谱图中在1715cm-1
处出现强吸收峰,在1600cm-1、1510cm-1处出现中等 强度吸收峰;1H NMR谱图:δ7.2(单峰,5H),δ3.7 (单峰,2H),δ2.1(单峰,3H);MS: 29(70) , 43(100),67(3),91(52),92(8),134( 15)。试推测它可能的结构,并写出质荷比m/e分别 43和91碎片离子峰的裂解过程。
A A 2
b
1
b
a a Aa b A1 A2 a ( 1a 2 ) Ca l
a Ca l
A A Ca a a a l 1 2
a b
a b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波长的选择原则:
(1)一般1选定为混合物中欲测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 (2)一般2选定为混合物中干扰组分等吸收点的波 长,即干扰组分在所选两个波长(1,2) 处吸光度相等。
可能的结构CH3CH2
例如:化合物 C8H8O2,推断其结构
3 1 4
10
9
8
7.43
7
6
5
4
3.87
3
δ9.87
解: 化合物 C8H8O2,
(1)看积分线有四组峰 A:B:C=3:4:1(H数之比)
(2)看峰的化学位移和裂分数目 δ3.87,单峰,3H,CH3-,向低场位移,与电负 性基团相连, 属于CH3O-; δ7.43,四重峰,4H,属于 ;
定性分析应用实例
1. 利用max进行定性鉴定
相同测试条件,与标准对照 物谱图或标准谱图进行对照比 较。
合成产品
定性分析应用实例
2. 利用max考察化合物的稳定性
pH=3 pH=8
pH=8
pH=6 pH=6 pH=3
红子中红色素不同pH值 时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红子中黄色素不同pH值 时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定性分析应用实例
3. 依据吸收光谱的相似程度复配染料
0.5:2.3
0.5:2.2 0.5:2.1 商品染料
红、黄两种染料不同配比时的吸收光谱图
续前
定性分析应用实例
4. 利用吸收峰的形状鉴定化合物的纯度
含少量水杨酸的阿司匹林紫外吸收光谱图
定性分析应用实例
5. 利用紫外区的吸收鉴别表面活性剂的类型
解析: NMR分析 δ7.2(单峰,5H)为苯环单取代。 δ3.7(单峰,2H)为-CH2-,且邻位C没有H。 δ2.1(单峰,3H)为-CH3,且邻位C没有H。 IR分析 1715cm-1 确定存在-C=O; 1600cm-1、1510cm-1,确定存在苯环。
正确结构:
MS验证:
例2: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9H10O2,IR谱图中在1745cm-1处出 现强吸收峰,在1100cm-1处出现中等强度吸收峰; 1H NMR谱图: δ7.22(单峰,5H)、 δ2.36(四重峰,2H)、 δ1.98(三重峰,3H); MS: 43、57、 77、79、94、108、121、150。 推测其结构,并写出质谱图中m/e 为57、94和121的碎片 离子峰的裂解过程。
MS: m/e=393 染料的核磁谱图 (X=3, R=C2H5)
化学位移 1.05 1.89 3.37 3.42 3.71 7.71 多重性 相对氢原子数 归属 3 CH3CH2三重 2 -CH2CH2CH2五重 2 -OCH2CH3 四重 2 三重 -OCH2CH2- 三重 多重 2 2 ( CO)2NCH2CH26,7位芳香质子
第五章 现代分析方法在精细 化学品中的应用
5.1 核磁共振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
5.2 紫外可见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
5.3 质谱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
5.4 现代分析方法应用综述
5.1 核磁共振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
谱图解析的步骤
(1)根据峰的强度(面积),确定每组峰的氢原子数目; (2)根据峰的化学位移( ),确定基团的类型; (3)根据峰的裂分数,确定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数 目,决定相邻的基团。 (4)合理组合成最可能的结构式。
波谱综合解析步骤:
1. 由1H NMR确定出分子中各类型氢的数目、类 别、相邻氢之间的关系,推测出化合物可能 的结构式;
2. 由IR证实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3. 利用MS断裂规律验证分子结构式是否合理。
例1: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9H10O,IR谱图中在1715cm-1处出 现强吸收峰,在1600cm-1、1510cm-1处出现中等强度吸收 峰; 1H NMR谱图:δ7.2(单峰,5H),δ3.7(单峰,2H ),δ2.1(单峰,3H); MS: 29(70), 43(100),67(3),91(52), 92(8),134(15)。 试推测它可能的结构,并写出质荷比m/e分别43和91碎 片离子峰的裂解过程。
a 过程:1 测定A1 a 2 测定A b
2
由A1 1 Ca l Ca
a a
a A1
al
1
a a b a b A2b A2 A2 2 Ca l 2 Cbl
Cb
a a A2b 2 Ca b
为CH3 –且另一端连有=CH — 。 D( 1.83, 双峰,3H),
结构式为:
H3CO
CH=CH CH3
5.2 紫外可见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尤其适用于染料、农药、表 面活性剂、芳香族有机中间体方面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
定性鉴别的依据→吸收光谱的特征 最大吸收波长 吸收峰的强度 吸收峰的形状 吸收峰的数目
MS验证:
O O C CH2 CH3
O O C
m/e=121
+
H2C CH3
O
+
O H 2 C C CH3
m/e=57
CH3CH=CO
O
m/e=94
应用3:染料分析实例
教材P175
应用3:商品染料分析实例
一般蒽醌染料的结构式
商品染料的IR谱图数据:
3460 cm-1、 3300cm-1 双峰属于-NH2 1745 cm-1、 1696cm-1 属于-N-C=O、-C=O 1111 cm-1属于-CH2-OR
例:下图是C3H6O核磁共振图谱,三组吸收峰
的化学位移值分别为9.8,2.4和1。试推测结构。
3 1 c 2 bຫໍສະໝຸດ a9.82.4
1
0
解: 化合物 C3H6O,
(1)根据峰积分线高度求出各种类型H的数目
三组峰 a组:6H×3/6=3H b组:6H×2/6=2H c组:6H×1/6=1H (2)根据化学位移和裂分数目判断基团类型和各基 团的连接顺序。 a=1,三重峰,3H,属于CH3-且与- CH2-相邻; b=2.4,四重峰,2H,属于- CH2-且与- CH3相邻; c=9.8,单峰,1H,属于CHO-.
3. 紫外可见光谱——确定化合物的骨架
适用于不饱和化合物,特别是共轭不饱和芳香族 化合物 可进行定量分析
4. 质谱——确定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分子离子峰决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同位素峰的相对丰度判断Cl、Br、S元素
根据碎片离子峰结合其他谱图推测结构
二、精细化学品结构的综合分析实例
5.4 现代分析方法应用综述
一、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1. 红外光谱——确定主要官能团的存在
例如判断-OH、-C=O、C-O-C、-NH、 C=C以及苯 环等官能团的存在、苯环取代等信息。
2. 核磁共振谱(1HNMR)——确定不同氢和碳的 归属
从峰面积(积分)推测各峰的相应氢原子数目 根据化学位移判断基团的类型 根据峰的裂分数目判断某一基团与相邻基团的关系 滴加重水,确定OH、NH等“活泼氢”质子。
2. 多组分的同时测定
(1)两组分吸收光谱不重叠(互不干扰) 两组分在各自λmax下不重叠→分别按单组分定量
过程:1 测定A 1
a
a
b
2 测定A
a a
b
2
由A1 1 Ca l Ca
A1
a
2
l
a
1
(2)两组分吸收光谱部分重叠
λ1→测A1→b组分不干扰→可按单组分定量测Ca λ2→测A2→a组分干扰→不能按单组分定量测Cb
C标 A样 C样 A标
例如:1,5-萘二磺酸含量测定 测得含量为99%的1,5-萘二磺酸标样在287nm处的吸 光度A标为0.491,在相同条件下测得试样的吸光度A样 为0.438. 99% 0.438
C样
0.491
88.31%
(2)标准曲线法(工作曲线法) 过程: 配制标准系列最大吸收波长 分别测定A C ~ A曲线
• 步骤:
A 1
a b
A1 A1
a b
a
a a b A2b A2 A2
a a a b b Aa b A1b A2b ( A 1 A2 ) ( A1 A2 )
消除a的影响测b
a a 选 定1和2 A1b和A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