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制说明
食用冰执行标准
食用冰执行标准食用冰是一种不少人喜爱的食品,但由于其制作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为了确保食用冰的质量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执行标准。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食用冰有关的标准和参考内容。
一、中国国家标准《冰制品卫生标准》(GB 13102-1991): 该标准规定了食用冰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包括外观和气味要求、溶解性固体物质、重金属、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的检测要求。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食用冰中的使用限量,这是为了防止食用冰中存在过量或不合适的食品添加剂,保证冰的质量和安全。
二、美国标准《冰的制作和分配方法》 (CDC Guidelines for the Safe and Efficient Ice Machine, 2002):该标准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提供了制作和使用食用冰的指导,包括冰机的清洁和消毒方法,储存和分发冰的良好卫生实践等。
三、欧盟标准《食品法典》(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ODEX STAN 256-2007): 这是一个国际标准,被欧盟使用。
该标准规定了食用冰的标准定义、名称、要求和采样方法,包括冰的外观、气味、微生物指标等。
四、澳大利亚标准《食品收购、制作和处理法规》(Australian Food Standards Code, Standard 3.2.2): 该标准规定了食用冰的质量和卫生要求,包括冰的含水量、外观、气味等指标,以及在制作、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五、日本标准《食品卫生法》(Food Sanitation Act): 该法规明确了冰制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规定了食用冰的制作过程和卫生管理的标准。
六、印度标准《食品安全和标准法》(Food Safety and Standards Act): 该法律规定了食用冰的制作和销售方面的标准,包括冰制造设施的要求、卫生管理措施等。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冷冻饮品及食用冰生产企业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CCAA/CTS 0019-2008CNCA/CTS 0019-200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冷冻饮品及食用冰生产企业要求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Requirements for frozen drinks and edible ice productionestablishments2008年9月11日发布 2008年9月11日实施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目 次前 言 (I)引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人力资源 (3)4.1食品安全小组 (3)4.2 人员能力、意识与培训 (3)4.3 人员健康和卫生要求 (3)5 前提方案 (4)5.1基础设施及维护 (4)5.2其他前提方案 (5)6 关键过程控制 (6)6.1 原辅材料的控制 (6)6.2加工过程控制 (7)6.3 贮存 (8)6.4 运输 (8)6.5 零售 (8)7 检验 (9)8 产品追溯与撤回 (9)附录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0)本技术要求是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冷冻饮品及食用冰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冷冻饮品及食用冰行业的特点对GB/T22000相应要求的具体化。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归口。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原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等。
本技术要求系首次发布。
为提高冷冻饮品及食用冰产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我国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技术要求从我国冷冻饮品及食用冰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入手,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结合冷冻饮品及食用冰企业生产特点,针对企业卫生安全生产环境和条件、关键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提出了建立我国冷冻饮品及食用冰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专项要求。
食品安全标准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本标准是在国家尚无该产品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情况下,为保证产品质量,指导企业生产,根据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现就标准编制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编写格式依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而制定。
二、产品配方如下:(详细列出,包括主料、配料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及用量)
三、产品生产工艺:详细列出
四、本标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指标(企业标准内所有指标,包括理化、微生物指标)、限量及制订依据:
五、修订指标的说明(若无修订指标,可删掉此项):
六、企业标准比较情况说明:详细说明企业标准制定过程中与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及国外标准比较情况。
七、参考的国内外相关标准或有关资料(详细列出引用的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不用列出)。
如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制定的企业标准,须附所采用标准原文及译文各一份。
如:GB 15266-2009 运动饮料……
单位名称
编制日期。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一)立项背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贵州市场上代用茶产品琳琅满目,但至今尚无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贵州省内企业生产销售基本都自行制定企业标准。
在日常检测工作中,经常发现该些标准项目和要求参差不齐,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代用茶产品标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经调研和统计,目前贵州省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代用茶企业有50余家,产品品种覆盖了叶类、花类、根茎类和混合类等,本次制定《代用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使贵州省境内的生产企业能得到资源共享,有利于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
制定代用茶产品的贵州省地方标准,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代用茶产品加工技术,更重要的是提升我省食品生产的技术水平,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从而增强我代用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管理部门有效监管提供技术依据,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为了规范引导和促进代用茶生产的健康发展,2013年11月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向贵州省卫生厅提出制定《代用茶》地方标准的申请。
(二)任务来源《贵州省卫生厅关于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函〔2014〕26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 2014年3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进度后,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调取了以往全省160多个代用茶样品的检测数据,并采集了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苦荞香茶,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的野生苦丁、苗家凉茶及市场采购了大麦茶、薄荷叶、甘草、荞麦茶、野生苦丁茶、菊花、茉莉花、荷叶、刺梨果茶、山楂果茶、柠檬果茶等共14个样品进行检测,数据汇总见附件1、附件2。
经过大量数据整理、对比分析,课题组对起草文本反复进行讨论和修改,于2014年6月起草完成了《代用茶》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及其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公布、解释、备案、跟踪评价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解释、跟踪评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负责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日常工作。
第四条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包括地方特色食品及原料的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配套检验方法与规程等。
已经制定食品安全产品标准或者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已经涵盖食品类别的,以及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新食品原料、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不得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执行生产企业所在地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第六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公布、复审、跟踪评价等程序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立项计划应当书面征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意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书面同意后方可立项。
第八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应当符合下列规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由代号、顺序号和年代号三部分组成。
汉语拼音字母“DBS”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组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号。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号示例:DBS××/×××-××××代号顺序号年代号第九条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公布之日起30日内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
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报送文件;(二)标准文本;(三)编制说明。
第十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备案的地方标准征求评估中心意见。
对符合法律和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予以备案;对违法法律法规或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抵触的,不予备案,书面反馈审查意见。
《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全文
《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全文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制定了《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下面是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标准,公布本省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一)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食品安全抽检经费、风险监测经费和监督管理等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二)建立健全行政监管、生产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三)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四)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五)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六)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建立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人员队伍;(七)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根据本条例和上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相关工作,并应当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重点协助做好农村、农村中小学(托幼机构)、城市社区、建筑工地等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报告食品安全情况;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和支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承担下列职责:(一)分析本地区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二)提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政策措施;(三)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综合监督管理制度;(四)督促检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落实情况;(五)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制、修订的必要性,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的情况。
主要工作过程、主要成员、参加成员等。
“耐热高强韧铝合金”是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型高强度铸造铝合金研发及产业化(2007BAE09B02)”过程中,完全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具有特别优异的铸造性能和综合机械性能的系列新材料;特别是该系列新材料采用普通工业纯铝和普通合金化元素为原材料,生产成本较目前所有高强度铝合金有显著降低,而力学性能等指标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因此特别适合于“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支撑中国铝工业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
由于现行国家标准《铸造铝合金锭》(GB/T8733-2007)、《变形铝合金》)(GB/T3190-2008)中均无上述代号产品的技术标准,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基础、引领性铝合金新材料的标准体系,对引导和加快中国的铝及铝合金产业、与铝关联度密切的军、航、重、汽、化、电、通、信等国家高端、基础、支撑和引领产业的技术升级、产品换代和产业聚集,同时在更广泛的产业领域内实现结构轻量化(以铝代钢)和加工减量化(以铸代锻/轧),加速中国跻身世界铝工业强国的进程,引领国际铝产业格局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2010年12月3日专题会议要求(见“黔府专议[2010]112号”专题会议纪要),在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贵州省科技厅支持和帮助下,由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牵头,与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贵州铝厂和贵州科学院共同起草《耐热高强韧铸造铝合金锭》贵州省地方标准。
编制的地方标准对耐热高强韧铝合金铸锭的化学成份、主要力学性能技术指标和测定方法进行了规定。
包括:元素组成及范围(包括杂质限量),室温、高温下的抗拉强度及延伸率,硬度等。
标准编制的主要成员有:车云、张中可、门三泉、李祥、李荣华、刘海林、李家华、张继东、罗艳、张颖、袁波、何锦林。
标准编制说明
《饮用天然泉水Q/FYCL0001S-2017》标准编制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以山泉水为水源,经过粗滤、精滤、超滤、杀菌、灌装封盖等生产工艺制成的可直接饮用的天然泉水。
为规范企业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本品以山泉水为原料加工制成可直接饮用的天然泉水,其配方、工艺符合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的规定。
本标准中的感官指标根据产品的特征而定。
本标准污染物指标参考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规定制定, 其中铅的限量指标严于GB 2762的规定【备注:GB 2762中规定浓缩饮料类铅的限量指标铅(以Pb计)≤0.01mg/kg,本标准规定铅(以Pb计)<0.01mg/kg】;其他指标参考本标准参考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DB 35/T 914-2009《福建省地方标准瓶、桶(袋)装饮用山泉水》的规定而制定。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符合GB 2760的规定,本品未使用食品添加剂。
1、本标准编写的格式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写。
2、本司经对原料、工艺、技术指标反复验证分析,确认标准切实可行。
3、本标准的原料、卫生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均等同采用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
福建永诚利山泉水有限公司
2017年7月20日。
食品添加剂 冰结构蛋白(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冰结构蛋白》(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2013年)”(项目编号为spaq-2013-06),食品添加剂冰结构蛋白被列入2013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待定。
负责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检测方法的验证比对,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组织标准的初审讨论会及标准报送等。
(二)简要起草过程1.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针对制定冰结构蛋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于2013年年底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2.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在研究这些标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
之后,工作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多次讨论研究,并对标准中采用的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行业内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食品添加剂冰结构蛋白可在冷冻饮品(食用冰除外)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标准制定符合《食品安全法》、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标准文本中引用的相关标准如下: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789.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7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经查询,欧盟委员会批准冰结构蛋白作为食品原料的决议(2009/344/EC)、澳新食品标准法典(No. 83–2005修正案)及美国公认安全使用物质GRAS法规认证(GRN NO.117)均公布了冰结构蛋白的质量规格要求,但均未规定相应的检验方法。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预制菜生产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预制菜生产卫生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预制菜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等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预制菜的生产。
不适用于方便即食类菜肴。
2 术语和定义GB 14881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预制菜以畜禽肉及制品产品、水产品及制品、果蔬及制品等为原料,经粗加工、腌制或调味、熟制、包装后杀菌或不杀菌,或不熟制和包装后杀菌,食用前需加热方可食用的非即食预包装菜肴制品。
3 分类3.1 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预制菜又可分为无后杀菌工艺的预制菜和有后杀菌工艺的预制菜两类。
3.1.1 无后杀菌工艺的预制菜:经熟制后包装,需冷藏或冷冻保存的预制菜。
3.1.2 有后杀菌工艺的预制菜:经熟制或不熟制、包装后均需杀菌保存的预制菜。
3.2 根据原料的不同,预制菜分以下三类:3.2.1 畜禽类预制菜以畜禽产品为主料加工而成的预制菜。
3.2.2 水产类预制菜以水产品为主料加工而成的预制菜。
3.2.3 果蔬类预制菜以水果蔬菜产品为主料加工而成的预制菜。
4 选址及厂区环境应符合GB 14881-2013中3的相关规定。
5 厂房和车间5.1 设计和布局5.1.1应符合GB 14881-2013中4.1条款规定。
5.1.2 采用活禽、生鲜水产品为原料生产禽类预制菜、水产类预制菜的,应设置独立的宰杀、去杂、清洗等粗加工车间;采用新鲜果蔬为原料生产果蔬类预制菜的,应设置独立的去杂、清洗等粗加工车间。
粗加工车间应明确标识,并设工器具间。
5.1.3 应按照生产工艺布局和功能区要求,将最终冷却车间、内包装车间等设为清洁作业区,将分切间、腌制间、熟制间、杀菌间等设为准清洁作业区,将原材料验收区、原料仓库、粗加工间、成品库、工器具间、包材库、外包装间等设为一般作业区。
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应分隔设置防止交叉污染。
5.2 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应符合GB 14881-2013中4.2条款规定。
食品安全-冰块的卫生
食用冰块制作的卫生学调查
• 对加工厂、酒 吧、宾馆和日本料理店用到的食用 冰块制作的卫生情况,参照冷饮生产卫生规范进 行调查检验, 对冰块制作单位逐户调查环境卫生、 原 料卫生、运输卫生、个人卫生、成品贮藏卫生 和 销售卫生共六项内容进行检验。 • 在每个单位上午生产时和晚上结束时各采集一份 冰块样品,检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贺菌、 沙门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并在培养分离 时寻找其他致病菌。
“QS”标准的要求
国家对食用冰要求还是很严格的,食用冰已经归入“QS” (企业食品安全许可)标准目录,制作食用冰的标准是非常严 谨的。
制作过程中要对水进行多次过滤、消毒处理,制冰的工人进入 消毒后的工作间时要进行消毒、换鞋、更衣、戴帽等一系列准 备。在存储和运输上,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避免食用冰受到 污染。
食 用 冰 块 生 产 卫 生 状 况
调查结果
合格率
食用冰块检验结果显示,112份
样品中,有百分之九十多的是合格的,
但有十一份产品不合格主要是因为菌 落总数超标,有两份不合格样品检出 绿脓杆菌,一份检出嗜水气单胞菌;
而生产厂家合格率为百分之百,
宾馆饭店为百分之九十四,酒吧为百 分之六十二点五。
菌落总数在国际上通常是企业 用来进行生产过程的规范控制, 很少用来判定食物是否合格。 比如日本乳品生产规范要求清 洁区菌落总数小于30CFU指用 各地食用冰块的监测结果表明,食用冰块微生物合格率明显低 一定检测方法得到的测定值), 于其它冷冻饮品的平均合格率(≥ 75% ) ,而菌落总数超标尤为 30~50只能算准清洁区,如果 超过100就算严重污染不能进 突出。 行生产。
结论 Conclusion
92.3%之间,平均为81.5%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预包装冷藏冷冻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预包装冷藏、冷冻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条要求,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预包装冷藏、冷冻膳食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根据《关于下达2014年度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粤卫办函:﹝2014﹞593号),按《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委托协议书》的要求,由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广东省团餐配送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起草小组,立项标准名称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预包装冷藏、冷冻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
起草小组首先进行相关法规标准的资料搜索,收集与预包装膳食及食品生产卫生规范相关的标准法规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先后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产厂家进行调查研究,对生产工艺、设备与设施、贮存、运输及销售、产品检测等环节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保证标准起草工作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本标准各部分内容编写的原则是现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已有明确规定,则采取引用,条文中也不再具体列出,一方面有利于突出预包装冷藏、冷冻膳食生产过程经营特殊要求,另一方面以减少文本篇幅。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广东省预包装冷藏、冷冻膳食食品生产工艺及安全状况情况,分别于2015年6月11日、10月15日、11月15日和12月14日召开4次标准起草研讨会,参加单位及人员为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和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的部分专家,研讨会对标准的制定内容进行认真的讨论,采纳各方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后形成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预包装冷藏、冷冻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
贵州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贵州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确保贵州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贵州省内所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
二、食品安全责任1.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安全。
2.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三、食品安全标准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标准,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2. 对于地方特色食品,应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四、食品生产与加工1. 生产经营者应取得相应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并在许可范围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2. 生产加工过程中应使用合格的原料、添加剂,并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
五、食品检验与监控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食品检验制度,对生产加工的食品进行定期自检。
2. 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对食品市场进行抽检,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查处。
六、食品追溯与召回1.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
2. 对于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生产经营者应立即采取召回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七、食品从业人员管理1. 食品从业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八、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 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九、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1. 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举报。
2. 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发挥监督作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曝光。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贵州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由贵州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食用冰执行标准
食用冰执行标准
本执行标准适用于食用冰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以下是关于食用冰的执行标准:
1.外观和气味要求
优质食用冰应呈现洁净的冰白色,透明度良好,无明显杂质和异味。
口感应清新爽口,无异味。
2.溶解性固体物质
食用冰的溶解性固体物质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类型I:总固形物含量≥90.0%
类型II:总固形物含量≥80.0%
类型III:总固形物含量≥70.0%
不同类型的食用冰应根据其对应的固形物含量进行分类和标识。
3.重金属
食用冰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如铅、砷等重金属不得超过规定限量。
4.细菌总数
食用冰的细菌总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类型I:细菌总数≤100CFU/g
类型II:细菌总数≤200CFU/g
类型III:细菌总数≤300CFU/g
5.大肠菌群
食用冰的大肠菌群应符合以下要求:
类型I:大肠菌群阴性/50g
类型II:大肠菌群阴性/50g
类型III:大肠菌群阴性/50g
6.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
食用冰的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不得超标使用。
7.制作和分配方法
食用冰的制作和分配方法应符合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清洁卫生和质量安全。
同时,制作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防止污染。
冰制品卫生标准
冰制品卫生标准咱老百姓过日子,谁能离得开那一口冰凉爽口的冰制品呢?可你知道吗,冰制品也得有卫生标准呢,不然吃坏了肚子可就不好啦!你想想看,要是那做冰制品的地方脏兮兮的,工具上还沾着啥脏东西,做出来的冰制品能干净吗?咱吃了能不生病吗?就好比你穿衣服,要是衣服上都是灰尘污渍,你还愿意穿出去吗?肯定不愿意呀!先说这原材料吧,水得是干净的吧,不能是那种浑浊有异味的水呀。
还有那些添加的东西,什么水果呀、奶油呀,都得是新鲜的、卫生的。
这就跟咱做饭一样,你总不能用烂掉的菜去做菜吧,那做出来的能好吃吗?能对身体好吗?再看看制作的过程。
那制作的环境得干净整洁吧,不能有苍蝇蚊子到处飞吧。
制作的人也得讲卫生呀,把手洗干净了再做,不然把细菌都带到冰制品里去了,咱吃了不就遭殃啦?这就好像你去别人家做客,人家家里乱七八糟、脏兮兮的,你心里能舒服吗?还有啊,那些工具设备啥的,也得经常清洗消毒呀。
你想啊,如果那做冰棒的模具一直不洗,上面沾着上次残留的东西,再做出来的冰棒能干净吗?这就跟你用的筷子勺子一样,如果一直不洗,那上面得有多少细菌呀!储存冰制品也有讲究呢!得放在合适的温度下,不然化了可就不好了。
而且存放的地方也得干净呀,不能和那些脏东西放一起。
你想想,要是把冰制品和垃圾放一块儿,那还能吃吗?咱平时买冰制品的时候也得多个心眼儿。
看看包装是不是完整的,有没有被拆开过的痕迹。
要是包装都破了,那肯定不能买呀,谁知道里面有没有被污染呢。
这就跟你买东西要看保质期一样重要呢!哎呀,说起来这冰制品的卫生标准可真是太重要啦!这可关系到咱们的身体健康呢。
咱可不能马虎,得认真对待。
你说是不是?咱不能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就不顾卫生呀。
要是吃坏了肚子,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呢!所以呀,大家都要记住这些卫生标准,让我们吃得开心,吃得放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制说明
一、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制定的意义:
食用冰是炎炎夏日的最佳“搭配品”,加入各种饮品、制作成冰沙、生食保鲜等,受到大多数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的喜爱,需求量更是日益增多。
随着央视曝光“冰块脏过马桶水”报道,很多地方陆续爆出食用冰卫生安全隐患[1]、[2]、[3]。
从我省2014年抽检情况看,食用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属于高风险食品。
随着餐饮监管的加强,国家对高风险食品的监管也进一步加强,但是目前对于餐饮企业使用的大量自制食用冰的监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缺乏餐饮业食用冰的相关标准(虽然目前有《GB2759.1-2003冷冻饮品卫生标准》,里面有食用冰的相关规定,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标秘发(2013)180号文“关于商请明确《冷冻饮品卫生标准》适用范围的复函”中说明此标准不适用于餐饮业制作的冷冻产品),导致检验机构无法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和仲裁检验,政府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处罚。
而对餐饮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卫生标准,不利于进行食品安全生产的指导,不利于解决或控制食用冰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没有适合餐饮业食用冰相关卫生标准的情况下,为加强贵州省内餐饮服务食用冰安全监督管理,规范餐饮服务食用冰加工行为,对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有效监管,提高餐饮服务提供者抵御食用冰安全风险的能力,保障消费者餐桌饮食安全,特制订本规范。
二、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编写的原则
规程的编写原则是注重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有利于促进加工和消费,保护消费者利益。
规程注意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相协调。
三、贵州省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主要内容提出的依据
1、定义
通过2010年至2014年承担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企业食用冰的抽检工作经验,参照《SB-T10017-2008冷冻饮品食用冰》,确定了食用冰的概念。
2、适用范围
根据贵州省餐饮企业食用冰的制作与销售情况确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3、环境设施
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必须具备的相关硬件设施要求。
5、人员要求
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人员要求之规定。
6、操作规范
编制操作规范的内容是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最新修订版)
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的相关规定制订的,通过对加工销售食用冰的餐饮企业实施《贵州省餐饮企业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相关要求规范,对规范前后加工销售的食用冰进行采样检测,并且对餐饮企业现况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筛选,选取两轮都是来自于相同餐饮企业且样品相同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第二轮菌落总数检测值呈下降趋势,对总的检测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两轮都是来自于相同餐饮企业且样品种类相同的检测数据(每轮34批次)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t=2.501,P=0.0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菌落总数是食品卫生质量重要指标,反应食品中细菌污染程度;菌落总数的多少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4]。
再从餐饮企业现况调查设置的调查项目(这些项目根据现场考察和多份文献总结得出)统计结果看(根据第一轮的调查,编写初稿后,也删减和增加了一些项目),但是从共同调查项目来看,第二轮符合规范要求餐饮企业所占比例明显比第一轮高,在经过《贵州省餐饮企业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干预后符合规范要求的餐饮企业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发现符合规范设计调查项目要求比例越高的餐饮企业,样品中菌落计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值越低,两者成负相关关系,说明餐饮企业经过规范的要求后,卫生质量出现明显好转,进一步说明《贵州省餐饮企业食用冰加工卫生规范》设置的内容是可行的,对提高餐饮企业食用冰的卫生质量是有保障的,餐饮企业食用冰的加工
是有指导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宋晓荷.食用冰块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8):45-46.
[2]刘黎莺,杨文权.上海市虹口区餐饮单位食用冰块卫生状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3):143-144.
[3]韩春卉,余东敏,韩海红,董银萍,白莉.北京市餐饮业食用冰块微生物污染水平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26(3):281-283.
[4] 李洁莉.食品检测中两个重要的微生物指标释义[J].监督与选择,200,(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