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及用药建议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及用药建议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胃、食道、肠道等器官的疾病,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出血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药物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及用药建议,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一、抗溃疡药物1. 质子泵抑制剂:常见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它们能有效抑制胃液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适用于胃溃疡和食道反流性疾病的治疗。
用药建议:一般服用时间为每天一次,最好在早上空腹服用。
2. H2受体拮抗剂:常见的药物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它们通过抑制组胺的效应,降低胃酸分泌。
适用于轻度和中度胃溃疡的治疗。
用药建议:一般每天两次,最好在早晨和晚上饭前半小时服用。
3. 局部抗酸药物:常见的药物有胶体铋剂、铋胍、铋胶囊等。
它们能直接与胃酸中的盐酸作用,生成难溶性盐,形成保护膜覆盖在溃疡表面,保护溃疡面。
用药建议:每天服用3次,最好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二、抗炎药物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见的药物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溃疡或出血。
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使用NSAIDs,可以考虑辅以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损伤。
2. 可溶性淀粉包裹复方制剂:常见的药物有硬脂酸氢氧化铋制剂等。
这类药物能有效修复溃疡表面,促进溃疡愈合,并对黏膜起保护作用。
用药建议:一般每天3次,餐前饭后半小时服用。
三、抗胆碱药物1. 抗胆碱药物:常见的药物有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这类药物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减少胃肠运动,有助于减少胃酸分泌并缓解胃肠道痉挛、胃痛等症状。
用药建议: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剂量和用药频次的确定。
四、抗生素1. 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
在治疗消化道感染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广谱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
用药建议: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剂量和用药频次的确定,并按时完成整个疗程。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病症及用药
三、治疗用药:中成药+调节菌群药+对症用药 联合用药推荐:
四、注意事项:如遇病人腹冷或食冷及油腻食物则出现腹泻,则有可能为脾胃虚弱,可选用中成药, 参苓健脾胃颗粒、香砂六君丸或肠胃宁片等治疗脾虚类中成药。
第三节 肛肠疾病
急性肠炎
一、概述:是由于进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
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如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又称急性胃肠炎。
二、症状:多在夏季常发,与饮食有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
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
1、传染途径:经血液及血制品输入、体液接触、母婴传播,不洁注射、针灸、手术治疗传播,世卫
组织已经证明,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
2、乙型肝炎的检查:
A、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
B、两对半:抗原
抗体
HBsAg(表面抗原)
HBsAb(表面抗体)
HBeAg(e抗原) C、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
胆结石
一、概述:是由胆囊管或胆总管产生结石,堵塞管道,引起胆道绞痛及炎症。 二、症状:有程度不同的腹胀、上腹部或左上腹部不适,持续性纯痛或右肩区痛,进食后加剧,胆 总管结石,可出现黄疸症状。 三、治疗用药:利胆排石+解痉止痛 利胆排石:消炎利胆、金胆片、熊去氧胆酸、消石利胆胶囊、排石颗粒、复方胆通、 解痉止痛:654-2、颠茄片 联合用药推荐: 四、建议顾客:多吃含维生素A的蔬菜、水果,少吃鸡蛋,少饮浓茶,经常运动,防止便秘,禁食辛 辣刺激食物,忌暴饮暴食 五、保健品推荐:平时可补充卵磷酯,防治结石形成。
消化系统常用药物介绍
以起精神紊乱,谵妄等。严重者肝、肾功能损害。
西咪替丁与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合用因为后者在酸
性环境中作用下降。孕妇、哺乳服、儿童禁用。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二)M1受体阻断药物 哌仑西平
哌仑西平能选择性阻断胃壁细胞上M1受体,能明
显抑制胃酸分泌,而对平滑肌、心肌及腺体上的M1
受体亲和力低。故,仅有轻度口干、视物模糊、嗜
促进溃疡愈合。
(2)也可以用于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
(3)与抗菌药物合用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四)H+-K+-ATP酶抑制药物
奥美拉唑 (洛赛克)
(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有恶心、腹胀、腹泻、上腹
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2)皮疹、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轻而 短暂,一般不影响疗效。 (3)长期用药可持续抑制胃酸分泌,致胃内细菌过度滋长, 亚硝酸类物质浓度升高,故临床限定用药时间小于8周。
片剂:0.3g.一次 0.3g或0.5g,一日3次。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用于消化不良、食 欲不振。 六神曲有名建曲
由青蒿、苍耳、辣蓼、杏仁、赤 小豆、面粉混合发酵制成的一种 酵母制剂。其中含有淀粉酶、蛋 白酶、脂肪酶、维生素B族。
用量:6-12g, 煎 服或者冲服。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
睡等不良反应。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三)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丙谷胺
丙谷胺能竞争性阻断促胃泌素受体,抑制胃酸
和胃蛋白酶分泌,并有保护胃黏膜和促进胃溃疡愈
合作用。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
不良反应少,偶见口干、失眠、腹胀、下肢酸胀等
消化系统用药
消化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包括抗消化性溃疡药、消化功能调节药和利胆药等。
一.抗消化性溃疡药:消化性溃疡是主要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的常见慢性疾病,具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在治疗上特别是强调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使绝大部分消化性溃疡可望得到根治,从而使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进入了新的纪元。
治疗原则是:①抑制攻击因子;②增强已减弱的防御因子;③恢复胃和十二指肠正常形态和功能。
治疗目标是:促进溃疡愈合和维持缓解。
抗酸分泌治疗1.抗酸药(1)常用抗酸剂组成成分:抗酸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可作为缓解症状的药物,但不能使病变愈合,由于新的抑制胃酸药不断涌现,可能将被淘汰。
现国际上通用是难吸收的抗酸药组成复方制剂,一般由下列成分组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三硅酸镁。
(2)抗酸剂的合理应用:一般剂量的抗酸剂,仅有止痛作用,对溃疡愈合率与安慰剂无明显差别。
抗酸剂于餐后服用的效果比餐前服用为佳,因其排空延缓,可有更多的缓冲作用。
液体或凝胶制剂比片剂为佳,因为有的片剂崩解度差,影响效果。
另外,抗酸剂在溃疡愈合后维持服用,有预防和减少溃疡复发的作用。
所以,如能合理应用抗酸剂,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2.抑制胃酸分泌药(1)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细胞表面有3种受体,分别为:组织胺2型受体(H2受体),乙酰胆碱受体和胃泌素受体。
H2受体拮抗药能选择性阻离内源性或外源性组胺与其受体的结合,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
目前已上市的共有5种,但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商品名:泰胃美)药理作用与机制显著抑制胃酸分泌,能明显抑制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也能抑制由组胺、五肽胃泌素、胰岛素和试餐等所刺激的泌酸作用。
对实验性胃粘膜出血也有止血作用。
西咪替丁还具有轻度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保护胃粘膜细胞和增加胃粘膜血流量的作用。
临床应用及评价对消化性溃疡效果肯定,大剂量(1.6-2.4g/d)对胃泌素瘤所致的顽固性溃疡也有效。
专题17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尽管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但药物治疗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基本手段,且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因胃肠道是药物的主要给药途径,而肝脏又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故消化道本身的疾病使得药物在体内分布、结合及解离等一系列药动学的变化更趋复杂,因此更需注重药物的选用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消化性清疡、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和胆道疾病的临床用药,重点介绍了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促胃动力药、氨基水杨酸类以及利胆排石药的临床应用与评价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新药层出不穷,尤其是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使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也发生重大的变化。
第1节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约10%~20%。
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多见,且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的发病年龄较迟,平均晚十年。
消化性溃疡的发作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之交比夏季常见。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在不同患者病因不尽相同,发病机制亦各异,所以对每一病例应分析其可能涉及的致病因素及病理生理,给予适当的处理。
自1910年Schiwatz提出“无酸,便无溃疡”观点以来,抗酸或抑酸成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措施。
20世纪80年代初期,H2-受体拮抗剂的问世,被称为消化性溃疡治疗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随后,质子泵抑制剂的问世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而近年倡导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治疗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一、抗酸分泌的药物治疗根据消化性溃疡的定义,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这一概念在“Hp 时代”仍未改变。
降低胃内酸度的药物包括抗酸药和抑酸药,其中抗酸药为无机弱碱类,能直接中和胃酸,缓解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症状;抑酸药,即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
消化内科常用药
消化内科常用药消化内科是指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医学专业。
消化内科主要治疗由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胃肠道疾病。
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肝炎、胰腺炎、便秘和腹泻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医生们需要使用一些消化内科常用药。
一、胃肠道疾病的治疗药物1. 抗酸药抗酸药是胃肠道疾病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和胃酸反流等症状。
抗酸药常见的制剂形式包括胶囊、片剂和液体剂。
常见的抗酸药包括贝类特、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等。
2. 抗生素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胃肠道感染症状。
在消化内科治疗中,常见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等。
3. 镇痛药长期胃肠疾病可能会导致胃痛和腹部疼痛等症状。
消化内科医生在诊断后可以使用一些镇痛药,以减轻疼痛症状。
常见的镇痛药包括阿司匹林、吗啡和芬太尼等。
4. 肠道抗炎药肠道抗炎药主要用于治疗肠炎和消化道溃疡等疾病。
消化内科常用的肠道抗炎药包括硫糖铝和美托洛因等。
二、胃肠道功能调节药物胃肠道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如食物传输、溶解和吸收等。
消化内科医生通常会使用一些胃肠道功能调节药,以帮助患者调节消化功能。
1. 放松药放松药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痉挛症状,如肠绞痛等。
放松药可以减轻胃肠道紧张,改善肠道蠕动,从而缓解症状。
常见的放松药包括哌替啶和乙酰唑胺等。
2. 促进肠道蠕动药促进肠道蠕动剂主要用于治疗便秘和肠梗阻等疾病。
它们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加速食物的通过,从而改善消化功能。
常见的促进肠道蠕动药包括多潘立酮和甲硝唑等。
3. 促进消化药促进消化药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消化不良和胃炎等疾病。
它们可以增加胃酸和酶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营养吸收率。
常见的促进消化药包括胰酶和酵母菌等。
4. 抗胆碱药抗胆碱药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抗胆碱症状,如反酸、腹泻、便秘、腹痛等。
它们可以阻断神经传递,减少胆碱的分泌,从而改善症状。
常见的抗胆碱药包括酚妥拉明和托品等。
总之,消化内科常用药分为两大类:胃肠道疾病的治疗药物和胃肠道功能调节药物。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一.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1、口服止血剂: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云南白药2、抑制胃酸和保护胃黏膜: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3、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奥曲肽(类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二.反流性食管炎合理用药药物治疗抑酸药和促胃动力药三.功能性消化不良1.溃疡亚型(上腹痛为主要症状)抑制胃酸分泌药,或抗幽门螺杆菌(HP)药—三联疗法:2.运动不良亚型(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胃肠动力药3.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四.胃炎、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抗酸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和根除HP药1.抗酸药: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静滴主要用于代谢性酸中毒。
餐后1~3小时及睡前服用口服后在胃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可引起腹胀、嗳气。
2.抑酸药:西咪替丁作用特点:H2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地竞争结合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胃酸分泌减少,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不良反应:有抗雄激素作用,大剂量长时间服用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引起肝损害。
头痛、乏力,失眠、腹泻、皮疹等。
注意事项:西咪替丁系肝药酶抑制剂,可减慢地西泮、苯巴比妥、普萘洛尔、吲哚美辛、华法林、氨茶碱等药物的代谢速度,使其血药浓度升高.3.黏膜保护药物:硫糖铝:注意事项:低磷血症不宜长期使用,不宜与抗酸、抑酸药同用,如果确需合用,应在服用粘膜保护剂前半小时或服用后一小时,方能达到最佳疗效。
4.根除Hp药物金四联: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餐后服)五.便秘和腹泻便秘的药物治疗:主张选用膨松剂和渗透性通便剂如聚乙二醇(PEG4000)、乳果糖等。
应避免长期应用或滥用刺激性泻剂。
腹泻药物治疗原则:1.感染性腹泻首选黄连素,复方新诺明、氟哌酸等2.消化性腹泻可用胰酶、胃蛋白酶,伴腹胀可选用乳酶或二甲硅油。
3.激惹性腹泻要控制饮食,口服乳酶生或微生态制剂,处方药硝苯地平,化学性刺激的可用蒙脱石散。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用药的分析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用药的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而基层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消化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用药也成为其必须掌握的课题之一。
本文将对基层医院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用药进行分析。
一、消化系统疾病概述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发生在消化器官内的各种疾病,包括食道疾病、胃病、肠病等。
常见疾病有胃炎、肠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二、常见药物种类及药理作用1. 抗酸药抗酸药是用于有酸度反流症状的疾病,其作用是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酸反流症状。
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
2. 抗生素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肠道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
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
3. 抗炎药抗炎药通常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常用药物有苯扎氯铵、胃泰等。
4. 消化道动力药消化道动力药是指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不但能改善消化功能,还能增强食欲。
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甲磺酸莫沙必利等。
5. 抗腐生素抗腐生素是指能够抑制肠道菌群生长的药物,可用于治疗细菌性肠炎、防治感染性腹泻等。
常用药物有肠宁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三、药物副作用及注意事项1. 抗酸药抗酸药使用时间过长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贫血、骨质疏松等副作用,且长期使用还会影响胃肠道对细菌的防御能力。
因此应适当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
2. 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不当容易诱发药物耐药性,而且有肠道症状、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使用抗生素需遵医嘱,按照规定剂量和时间服药,并注意配合益生菌使用以保护肠道健康。
3. 抗炎药抗炎药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胃黏膜炎、心脏麻痹等副作用。
因此应遵医嘱,正确选择药物,并注意剂量和时间的掌控。
4. 消化道动力药消化道动力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副作用,并且对胃肠道的刺激较为明显。
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正常使用,避免使用时间过长或剂量超标。
5. 抗腐生素抗腐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导致微生态失调,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
门诊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的处方分析
门诊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的处方分析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发生在消化道及相关器官的疾病,常见的包括胃病、肝病、胰腺炎等。
门诊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的处方分析主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根据病情合理选用药物,并注意合理用药原则,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目的。
以下为门诊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的处方分析。
1.胃病的处方分析:胃病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常见的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等。
对于胃炎患者,常见症状是胃肠道不适、食欲不振等,可选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1)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炎症状。
(2)抗生素: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可选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3)预防胃酸刺激的药物:如铋剂、胃藻糖醇等,可以保护胃粘膜,减轻炎症刺激。
2.肝病的处方分析:肝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等。
对于肝炎患者,常见症状是乏力、食欲不振等,可选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1)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可选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2)肝保护药物:如乙肝活化细胞素、谷胱甘肽等,可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脏修复。
(3)抗肝纤维化药物:如丙戊酸、尼达尼泊等,可以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延缓肝硬化进展。
3.胰腺炎的处方分析:胰腺炎是比较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是腹痛、呕吐等,可选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1)止痛药物:如舒痛宁、吗啡等,可以缓解腹痛症状。
(2)抗生素:对于胰腺炎合并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唑林、呋喃妥因等。
(3)酶替代治疗:如胰酶制剂,可以缓解消化酶缺乏的症状,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在处方分析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因及药物禁忌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避免使用相互不良影响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等因素,以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病情,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的使用。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1.抗酸药物:常见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常见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则能够通过抑制胃酸的产生而减轻胃部不适,常见的药物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溃疡、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等疾病。
2.抗胃酸药物:抗胃酸药物指的是能够中和胃酸的药物,常见的有碱性药物如重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铝,以及氢氧化镁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各种不适,如胃灼热、胃痛等症状。
3.消化酶药物:消化酶药物包括胰酶和胃蛋白酶等。
这些药物能够补充和替代体内分泌不足的消化酶,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常见的药物有胰酮、多酶片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胃切除术后等消化不良的情况。
4.抗生素:抗生素在消化系统中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溃疡、肠道感染等。
常见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
5.抗炎药物:抗炎药物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炎症和溃疡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糖皮质激素也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炎症,但因其副作用较大,仅在严重疾病情况下使用。
6.移动性调节剂:移动性调节剂主要用于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功能。
常见的移动性调节剂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胃肠道运动的协调性,缓解恶心、呕吐、胃肠胀气等症状。
总之,消化系统药物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调节消化酶的分泌,抑制胃酸的产生,缓解炎症和疼痛,改善胃肠道运动,从而有效治疗和缓解各类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症状。
但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医嘱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消化系统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消化科常用药物
消化科常用药物消化科常用药物消化系统疾病是一大常见病,而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针对不同的疾病,消化科医生常常会开出各种各样的药物。
那么,消化科常用药物有哪些呢?胃药消化系统疾病中,胃部疾病是很常见的,比如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
而对于这些疾病,常用的药物是抗酸药和抗生素。
抗酸药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达到保护胃黏膜的目的。
抗酸药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抗胆碱药等。
而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炎和胃溃疡,抗生素是必不可少的药物。
常用的抗生素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头孢等。
肠道药肠道疾病中,最常见的可能就是肠胃炎、腹泻和便秘等。
而针对这些疾病,常用的药物也是抗生素和调节肠道营养、菌群的药物。
抗生素可以杀死导致肠胃炎的细菌,使肠胃恢复正常。
而针对腹泻和便秘,常用的药物有轻泻药和润肠通便药,可以有效缓解肠胃症状。
噎膜药胃肠疾病可能会导致胃酸反流等不适症状,这时常用的药物是噎膜药。
噎膜药可以在食管和胃之间形成一道屏障,防止胃酸反流进入食管,缓解胃酸反流带来的不适。
噎膜药有铝碳酸镁、灭吐灵等。
消食药消食药是一类能够帮助消化食物的药物。
消食药能够促进肠胃蠕动,改善胃肠道蠕动功能。
消食药可以分为中药和西药两种,中药消食药有良姜、白术等,而西药消食药有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
以上便是消化科常用药物的简要介绍。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并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到防病于未然,保护好自己的胃肠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与注意事项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与注意事项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包括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1.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1.1 胃酸抑制剂胃酸抑制剂是治疗胃酸过多的首选药物。
常见的胃酸抑制剂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阻滞剂。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胃溃疡和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
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轻度胃酸过多及部分胃溃疡患者的治疗。
1.2 抗生素抗生素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
常用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抗生素治疗需遵循医生给予的用药方案,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
1.3 抗炎药消化系统疾病常伴随炎症反应,抗炎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减轻炎症反应,但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时长,以防止胃溃疡的发生。
类固醇类抗炎剂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常用于重度胃炎或溃疡病患者。
2. 注意事项2.1 遵医嘱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指导,按时按量用药,并且不得擅自更改给药方案。
若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不耐受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
2.2 饮食调理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用药的同时,还需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
避免辛辣、油炸、过硬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同时,规律进食,避免过饱和过饥。
2.3 避免诱因消化系统疾病容易受到一些诱因的影响而恶化。
吸烟、酗酒、长时间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都可能导致疾病的进一步加重。
因此,患者需尽量避免这些诱因的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4 注意休息消化系统疾病往往容易受到紧张和压力的影响。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对恢复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2.5 定期复查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及时观察疾病的变化,如症状是否减轻、服药效果如何等。
消化系统常用药物介绍
CO2
中和产物氯化镁,能在肠道 中吸收水分一起轻泻作用。 与碳酸钙合用可以纠正。
三硅酸镁:2分子氧化镁和3分子二氧化 硅复合物,不溶于水,也不易吸收,中 和胃酸作用缓慢而持久,对溃疡面有保 护作用。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 一、抗酸药物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二)M1受体阻断药物 哌仑西平 哌仑西平能选择性阻断胃壁细胞上M1受体,能明 显抑制胃酸分泌,而对平滑肌、心肌及腺体上的M1 受体亲和力低。故,仅有轻度口干、视物模糊、嗜 睡等不良反应。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三)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丙谷胺 丙谷胺能竞争性阻断促胃泌素受体,抑制胃酸
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
麦芽与谷芽
主要成分:淀粉酶、转化 糖酶以及维生素B等。用 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麦芽为大麦所发的
芽,谷芽是稻谷所 发的芽,晒干药用。
一次6-12g。
LOREM IPSUM DOLOR
• 山楂 • 含有脂肪酶、山楂酸和维生素C等。 • 其中脂肪酸可以帮助脂肪分解,山楂酸可以帮助提高蛋白酶分解活性,使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20
•
【 相互作用 】
•
1.抗酸药、抗菌药与本品合用时,可减弱其疗效,故应分开服用(间隔3小时)。
•
2.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活菌,不能合用。
•
3.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服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储存】 遮光,密封,在凉暗处(避光不超过20℃)保存。
•
【注意事项】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常见不良反应:常见有头痛、腹泻、皮疹;长期应 用对骨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致粒细胞减少;对 内分泌系统有抗雄激素作用和促催乳素作用 ,可致 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溢乳。老年患者大剂量使用可 以起精神紊乱,谵妄等。严重者肝、肾功能损害。 西咪替丁与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合用因为后者在酸 性环境中作用下降。孕妇、哺乳服、儿童禁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1、食管疾病: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Mallory-weiss综合征、食管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失缓慢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
2、胃和十二指肠: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
3、小肠和结肠: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溃结和Crhon病〕、假性肠梗阻、吸收不良性腹泻等。
4 肝脏: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害、药物性或中毒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硬化、肝性脑病等。
5 胰腺:急慢性胰腺炎等6 胆系:胆囊和胆管结石等。
消化科常用的药物1、抑酸药和止酸药2、胃肠动力药物3、胃肠黏膜保护剂4、肝脏疾病的药物〔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和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5、利胆排石药物6、微生态药物7、泻药与止泻药常用的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泌素受体抑制剂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药理机制:阻断胃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受体,能够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由于抑制胃蠕动和延缓胃排空,当合并胃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时不宜使用;青光眼患者忌用;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常用药物和用法:阿托品0.3mg,3~4次/d口服,疼痛剧烈时可皮下或肌内注射0.5mg;山莨菪碱每次5~10mg,口服或肌内注射。
抑酸药物-H2受体阻滞剂药理机制:与组胺竞争胃壁细胞上H2受体并与之结合,可减少对各种刺激如组胺、五肽促胃液素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常用药物:西米替丁〔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信法丁、高舒达〕及尼扎替丁等西米替丁:口服:每次200 mg~400mg,1日800mg~1600mg;静脉注射或滴注:,每次200mg~600mg,4~6小时1次,1日剂量不宜超过2g。
也可直接肌肉注射。
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早晚饭时服用法莫替丁:口服,20mg/次,2次/d或睡前1次服20~40mg;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0mg,1日2次〔间隔12小时〕。
法莫替丁是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 抑制胃酸分泌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7.5倍,较西米替丁强40倍。
法莫替丁作用时间长,每12h给药1次,能够持续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西米替丁可透过血脑屏障,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少数可有精神障碍,因此有肝性脑病者禁用。
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颜面潮红、月经不调、肝、肾功能损害和粒细胞减少等,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停药后可消失。
孕妇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哺乳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PPI抑酸强度高于H2受体拮抗剂,目前最强大的抑制胃酸作用的药物。
药理机制:在胃壁细胞的管池及分泌小管的细胞膜上分布着氢-钾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该酶是介导胃酸分泌的最终途径,能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而将H+泵出细胞外,H+与CL结合形成胃酸。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用,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产生较H2受体阻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应。
奥美拉唑〔洛赛克〕:口服:20mg/次,1~2次/d;静脉滴注,40mg/12小时。
潘托拉唑〔潘立苏,泰美尼克〕:口服:40 mg/次,1~2次/d,静脉滴注,40mg/12小时。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口服,30mg/次,1~2次/d。
雷贝拉唑〔波利特〕:口服,10 mg/次,1~2次/d。
埃索美拉唑〔耐信〕:口服,40 mg/次,1~2次/d。
PPI-不良反响:恶心、胀气、腹泻、便秘、上腹痛等。
皮疹、ALT和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是轻微和短暂的,大多不影响治疗。
长期使用本品可能引起高胃泌素血症。
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婴幼儿禁用。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必要时剂量减半。
抗酸药物:传统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原理是使酸碱中和,形成盐和水,从而提高胃液pH值,降低十二指肠酸负荷,减轻胃酸对十二指肠黏膜的刺激,以达止痛效果。
,抗酸剂种类较多: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由于单一制剂副作用较突出,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多采用复方制剂,兼有铝、镁的盐类,以减少便秘、腹泻的不良反响,有的含有铋制剂具有收敛作用。
常用抗酸药物罗内片:是碳酸钙及重碳酸镁复方制剂,为薄荷味咀嚼片,服用后直接中和胃酸,迅速解除疼痛病症。
一般用量为2片/次,3次/d。
达喜片:为“钙、镁、铝〞三种药物的复方制剂,既中和胃酸,又吸附返流入胃内的胆汁酸盐。
一般用量为2片/次,3次/d。
胃仙-U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片,于餐后服用。
胃必治: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片,将药片压碎后于进餐后服用。
胃得乐:口服,每日3次,每次2~4片,餐后嚼碎服用,或溶于少量开水送下。
胃肠动力药物促动力药:能增强胃肠道收缩力和加速胃肠运转和减少通过时间的药物。
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胃肠运动。
促动力药-胃复安(metoclopramide)最早被使用的促动力药。
作用机制:作用于多巴胺2受体,阻止多巴胺对上消化道的抑制作用,直接或间接冲动胆碱能受体,可增强胃收缩的张力和振幅,松弛幽门括约肌,并增强胃窦的蠕动,协调胃、十二指肠收缩;加快胃排空,治疗胃轻瘫,增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预防治疗恶心、呕吐。
具有中枢和周围抗多巴胺双重作用。
用法:口服:10~20mg/次,每日3~4次,饭前30分钟服用;肌肉注射:1次10mg~20mg,每日剂量一般不超过0.5mg/kg。
副作用:发生于约20%的患者,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嗜睡、忧郁、焦虑及锥体外系病症。
也可增加泌乳素释放,致育龄妇女闭经及溢乳,男性女性化。
禁忌症:胃肠梗阻、穿孔、出血、帕金森综合征及癫痫病史者。
由于其通过血脑屏障能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近年来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促动力药-吗丁林〔多潘立酮〕(domperidone)属苯并咪唑诱导剂,作用类似于胃复安,为特异性周围神经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仅作用于靶器官多巴胺受体,阻止多巴胺对上消化道抑制作用,能增强胃蠕动,改善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的协调作用,促进胃排空, 并有止吐作用,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病症,对下消化道无促动力作用。
促胃肠动力较胃复安强10余倍,胃轻瘫患者胃复安无效时,改用吗丁啉仍有效。
用法:口服:每次10mg~20mg,每日3次,饭前服。
直肠给药:每次60mg,每日2~3次。
副作用:口干、头痛、头晕、皮疹、腹泻等,也有报道可增加泌乳素释放。
副作用与剂量相关,减量或停药后消失。
不通过血脑屏障,故神经系统副作用者罕见,促动力药-西沙比利西沙比利(cisapride、prepulsid,普瑞博思): 是一种苯甲酰胺的衍生物,是选择性5HT4冲动剂, 作用部位在全胃肠道。
作用于肌间神经丛的胆碱能神经末梢,增加乙酰胆碱释放,对全胃肠道有促动力效应,增加LESP,增加食管收缩波幅,加快食管排空,抗GER作用,加快胃排空和协调性,促进小肠、大肠排空。
西沙比利比胃复安和吗丁啉促胃动力作用更强、作用时间更长,且不具耐受性,也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用法:5mg~10mg, 每日3~4次。
副作用:头晕、头痛、肠鸣音增强及腹泻等。
大剂量西沙比利(每天60mg以上)有延长QT间期作用,易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应用受限,不少国家已限制该药使用。
对严重心脏病患者也应慎用。
某些抗真菌药或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与西沙必利联用时,心电图可出现QT间期延长,故不宜与些药物合用促动力药-莫沙比利〔Mosapride ,贝络纳,加斯清〕是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冲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刺激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增强消化道的动力与协调性。
主要作用部位:胃及十二指肠。
副作用:腹痛、腹泻、口干、皮疹、头晕、心悸等,约2周后自行消失。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及青少年、有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慎用。
常用剂量为5mg,每日4次,餐前30min和晚上9时服药。
促动力药-替加色罗(Tegaserod,泽马可)5-HT4受体局部冲动剂可以强有力的刺激胃肠道的神经元、肠细胞、平滑肌细胞的5-HT4受体,剂量依赖性地增强胃肠道运动和正常化受损的肠道功能,在结肠直肠膨胀、扩张时降低内脏的敏感性。
它与5-HT3受体、多巴胺受体没有亲和力。
可用于治疗便秘型IBS患者。
推荐剂量:替加色罗6mg,每日2次,早晚各1次,饭前口服。
不良反响:很少,耐受性良好,没有明显的心脏方面的不良反响,对QTc间期无影响,没有明显的药物间相互作用。
主要不良反响为腹泻。
其他包括:腹痛、恶心、腹胀、头痛、头晕、偏头痛、腿部疼痛及意外损伤、关节痛、背痛、流感样病症等。
促动力药-红霉素和红霉素类似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胃动素受体冲动剂, 通过与胃动素受体结合,空腹时触发胃窦Ⅲ相MMC,餐后刺激胃窦收缩,增进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作用。
胃动素受体存在于胃十二指肠,不存在于结肠, 红霉素仅选择性作用于上消化道。
多用于经胃复安、吗丁啉、普瑞博思治疗无效或产生耐药性的胃轻瘫病人。
副作用:胃肠道反响和肝损害。
长期应用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继发霉菌感染等。
不宜与西沙比利合用。
促动力药-拟胆碱能药氨甲酰甲基胆碱(贝胆碱,bethanechd)。
作用部位:毒草碱受体。
促动力效应:提高整体胃肠收缩幅度,无加速胃肠转运和协调作用,增加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
用法:10mg,每日3~4次口服。
副作用:提高副交感神经紧张性、肠痉挛、腹泻、睡液分泌、胃酸分泌、心动过速。
促动力药-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neostigmin)具有抗胆碱酯酶作用,能增加肠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元-神经元突触局部的乙酰胆碱浓度,从而促进平滑肌收缩。
副作用:多涎、恶心、呕吐、腹痛、心动过缓、高血压和支气管痉挛,说明其具有一定危险性。
输注新斯的明的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并以阿托品备用。
癫痫、心绞痛、室性心动过速、机械性肠梗阻、尿路堵塞及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
服用ß受体阻滞剂、酸中毒者和近期有心肌堵塞者不可使用新斯的明应用新斯地明多数患者产生腹痛,如有肠缺血、肠坏死时容易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用法:口服,一次15mg,一日45mg;极量:一次30mg,一日100mg。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每日1~3次,每次0.25~1.0mg;极量:一次1mg,一日5mg。
其他促动力药前列腺素:前列腺素F2a可能对特发性假性肠梗阻或有自主神经病的糖尿病胃轻瘫有效。
阿片类药物:鸦片拮抗剂,小剂量纳络酮(nalaxone) (2mg,静脉滴注)对胃有抑制排空作用,而较大剂量(5mg,静脉滴注)时那么可加速胃排空。
抑制胃肠动力的药物-抗胆碱药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阻滞M胆碱受体,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的分泌和胃肠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