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蝉的诗句及作者

合集下载

关于蝉鸣的古诗

关于蝉鸣的古诗

关于蝉鸣的古诗月光下知了有关诗句,例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出自: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关于蝉鸣的诗句古诗名句描写爱情的诗词有: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选自《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是汉乐府《饶歌十八曲》之一。

诗歌以女子的口吻誓言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感情直率真切,构思新颖奇特。

大意是:天啊,我想和你想爱,让我们的爱情永远不断绝,高山化为平地,江河枯竭,冬季雷震,夏季下雪,天地合,只有发生这类不可能发生之事,我才会和你断绝爱情。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出自唐代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关于蝉的诗句_描写蝉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蝉的诗句_描写蝉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蝉的诗句_描写蝉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蝉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蝉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所见》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

其全文诗句如下: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西江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诗句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入若耶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籍。

古诗全文如下: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翻译】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咸阳城东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许浑。

其全文诗句如下: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在狱咏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诗句如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关于蝉的诗句_诗词(精华版)

关于蝉的诗句_诗词(精华版)

关于蝉的诗句诗词(精华版)
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出自唐代:骆宾王《咏蝉》。

译文:秋天里寒蝉叫个不停,被囚的人思乡愁情深。

2、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出自宋代:晏殊《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译文: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

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

3、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

出自唐代:毛文锡《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译文: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大家都在搜五年级上册蝉古诗古诗蝉虞世南拼音诵读写蝉的最出名的四句诗关于蝉鸣的著名诗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出自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文: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虞世南__《蝉》原文、注释、赏析、诗句解释

虞世南__《蝉》原文、注释、赏析、诗句解释

虞世南__《蝉》原文、注释、赏析、诗句解释【篇一】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注释: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关于描写蝉的古诗

关于描写蝉的古诗

1.《蝉》
作者:唐·虞世南
诗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在狱咏蝉》
作者:唐·骆宾王
诗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蝉》
作者:唐·李商隐
诗句: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4.《闻蝉》
作者:唐·耒鹄
诗句: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5.《蝉》
作者:宋·朱熹
诗句:高柳鸣蝉相和喧,关门扫径欲迎轩。

莫言林鸟浑无事,犹得花间啄晚烟。

《咏蝉》骆宾王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咏蝉》骆宾王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咏蝉》骆宾王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作品简介《咏蝉》是唐代文学家的诗作。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诗中的名作。

作品原文咏蝉唐并序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作品注释并序⑴“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借此自叹其不得志。

这里即用其事。

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

召伯,即召公。

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⑶曩时:前时。

⑷将:抑或。

⑸徽纆(mò):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⑹蟪(huì)蛄(gū):一种比较小型的蝉。

⑺缀诗:成诗。

在狱咏蝉⑻西陆:指秋天。

《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用蝉来比喻生命短暂的句子

用蝉来比喻生命短暂的句子

用蝉来比喻生命短暂的句子1. 形容“蝉一生短暂”的诗句,都有哪些1、《早蝉》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2、《蝉》年代:宋作者:梅尧臣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行经朝雨后,思乱暑风前。

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

3、《新蝉》年代:宋作者:李复病耳不堪听,仍悉露下时。

才能升木杪,便解入云吹。

漫有真仙契,犹多风树悲。

美阴如可托,后患亦须知。

4、《蝉》年代:宋作者:宋祁晓腹清呼饱露津,本求仙蜕远嚣尘。

貂温范蜜非吾族,枉共花冠托此身。

5、《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年代:唐作者:刘禹锡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

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

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

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2. 描写蝉的优美语句,急古诗:咏蝉作者: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现代美文:在大热的几天里,一天到晚,总可听得蝉声如沸,小园里树木多,所以蝉也特别多,便织成了一片交响乐,简直闹得人心烦意乱。

天气越热,蝉也越闹,清早就闹了起来,直闹到夕阳西下时,还是无休无歇。

听它们的声音,似乎在唤“知了!知了!”所以蝉的别名就叫知了。

但不知它们成日的唤着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么。

【周瘦鹃:《苏州游踪》】有人也讨厌蝉鸣。

这天气愈热,太阳愈大,愈是困人的中午,蝉鸣也愈有劲,在客观上起催眠的作用,因此它被人称为“懒虫儿”。

……蝉鸣不像蛙叫那样短促、跳跃,像声声鼓点,而是漫长、高亢、执着:“嘶呀……嘶”,好像二胡。

因此,在夏季田园交响乐队中,如果说青蛙是鼓手,那么蝉便是弦乐师了。

试想:炎炎夏日当空,树枝纹丝不动,连鹅鸭都聚集在树荫下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位弦乐师的高亢奏鸣,该会使人感到多么的寂寞啊!【李伏加:《夏三虫》】我在山中,每天听见的只有蝉声,鸟声还比不上。

有关蝉鸣的诗句

有关蝉鸣的诗句

有关蝉鸣的诗句
夏日里,蝉鸣声总是不可或缺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蝉鸣的诗句: 1. "蝉鸣树间,七月闷热。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2. "秋风起,蝉声减,池上荷叶初卷。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
3. "炎炎暑气烘,蝉声来助凉。

" (出自元代白朴的《天净沙·夏》)
4.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蝉声何处听,多在黄昏时。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蝉》)
5. "碧梧一叶秋,金井梧桐晚,夜凉清梦好,惊破纱窗梦。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些诗句中,蝉鸣声被描绘成一种宁静、舒适的听觉体验,同时也传递出季节、天气、心情等方面的情感信息。

除了古诗词,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对蝉鸣的描绘,例如鲁迅的《故乡》中写到:"夏蝉又叫了,叫声里似乎带了一种凄凉。

" 这样的描写更加贴近现代人对蝉鸣的感受,也反映了社会变迁中,人们对蝉鸣的不同情感体验。

四年级语文蝉翻译及课后习题

四年级语文蝉翻译及课后习题

四年级语文蝉翻译及课后习题
蝉(虞世南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练习: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形状、习性、声音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表扬;次句写蝉声“流响”,从声音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3.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写蝉的七律诗

写蝉的七律诗

写蝉的七律诗以下是十条关于写蝉的七律诗的诗句及出处意思:1.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宋·朱熹《南安道中》意思是:蝉在高处声音传得远,茂密的树林里也有余音缭绕。

就像夏日里,那声声蝉鸣,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让人心旷神怡!例子:你听,那高蝉的歌声多悠扬啊,简直就像天籁之音!2.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意思是:傍晚时分凉风吹来,听到蝉鸣更加感到悲伤。

这蝉声勾起了诗人的愁绪,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

例子:哎呀,这蝉鸣怎么让人听着心里怪难受的呢!3.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意思是: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以动衬静,描绘出山林的幽静之美。

例子:哇,蝉噪林静,鸟鸣山幽,这画面也太美了吧!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展现了夏夜的宁静与美好。

例子:嘿,这明月清风,还有那半夜的蝉鸣,真是让人陶醉啊!5.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意思是: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生动描绘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例子:哈哈,这小孩为了抓蝉,还真挺机灵的!6. “蜕形先觉金风动,轻翼偏嫌玉露清。

”——明·徐渭《赋得风入四蹄轻·其四》意思是:蝉蜕皮时先感觉到秋风的吹动,轻盈的翅膀偏偏嫌露水清冷。

细腻地刻画了蝉的生命变化。

例子:哇哦,蝉的蜕变真是神奇啊!7. “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宋·陆游《秋晚》意思是:何必像雍门子周那样弹一曲,蝉声已经极力诉说着凄凉。

借蝉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伤感。

例子:唉,这蝉声听起来咋这么凄凉呢!8. “高柳乱蝉栖,夕阳山外山。

《蝉》的全诗及赏析

《蝉》的全诗及赏析

《蝉》的全诗及赏析《蝉》的全诗及赏析《蝉》的全诗及赏析1【诗句】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出处】唐·李商隐《蝉》。

【意思1】蝉栖托在树上,抱枝通夜哀鸣,到天晓力竭声疏,而树却“无情” 自“碧”。

作者以蝉自比,以树比作他所期望的援助者。

【意思2】蝉声的“疏欲断”与“一树”的“碧无情”本无关系,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的,但就借蝉寄慨的诗人说,责怪权贵的无情却是有理的。

传神空际,无理得妙。

俞陛云《诗境浅说》甲编:“三四言长夜孤吟,而举世无人相识,若蝉之五更声断,而无情碧树,仍若漠漠无知。

悲辛之意,托以俊逸之词,耐人吟讽。

”【全诗】《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鉴赏】此诗与初唐虞世南之《蝉》、骆宾王之《在狱咏蝉》并称为唐诗中咏蝉的三篇名作。

三作同为咏蝉,虞世南身处高位,借蝉居高而声名自播,喻己之名动四方;骆宾王则身为阶下之囚,以蝉自表予心之高洁;而义山则处二者之间,借蝉以寄寓自己志行高洁而不遇于时的处境和悲愤无告的心情。

同为咏蝉,身份处境不同而喻义、境界亦相殊相异。

在艺术手法上,不似虞诗有“垂緌饮清露”的形象,骆诗“露重飞难进”一类的描写,义山则只围绕蝉之高洁难饱,徒劳费声处用意虚写。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为诗人才不见用之写照。

至冷至幻,非有切身遭际者难喻其妙。

《蝉》的全诗及赏析2“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的诗意: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

这两句是说,山间早秋傍晚时分,蟋蟀在草间不住鸣叫,秋天已经到了,蝉在树上悲鸣,更增添了早秋的气氛。

诗句写山居情趣,隐喻着诗人因愤慨而退隐的心绪,耐人寻味。

出自王维《早秋山中作》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释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关于 蝉的诗句

关于 蝉的诗句

关于蝉的诗句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咏蝉/在狱咏蝉》唐·骆宾王2.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唐·白居易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清·袁枚4.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

——《早蝉》唐·贾岛5.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

——《早蝉》唐·李咸用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7.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霜月》唐·李商隐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9.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10.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

——《闻蝉感怀》唐·贾岛11.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

——《闻新蝉寄桂雍》唐·贯休12.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

——《闻早蝉》唐·陆畅13.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

——《与友人会》唐·杨凝14.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

——《咏蟹》唐·李贞白15.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初秋行圃》宋·杨万里16.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乐游原》唐·李商隐17.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塞下曲四首》唐·王昌龄18.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早蝉》唐·白居易19.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

——《蝉赋》魏晋·曹植20.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六月三日夜闻蝉》唐·白居易21.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

——《赋得弱柳鸣秋蝉》唐·李世民22.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

——《晚山蝉》唐·鲍溶。

200个关于蝉的诗句

200个关于蝉的诗句

200个关于蝉的诗句1.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4.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李商隐《霜月》5.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王昌龄《送狄宗亨》6.长榆落照尽,高柳暮蝉吟。

——陈子良《夏晚寻于政世置酒赋韵》7.猿啼三峡雨,蝉报两京秋。

——元稹《酬许五康佐》8.香醅浅酌浮如蚁,雪鬓新梳薄似蝉。

——白居易《花酒》9.阳影里,见一簇寒蝉衰柳。

——高明《商调·二朗神》10.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

——韩愈《送灵师》11.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居易《闻新蝉赠刘二十八》12.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刘禹锡《始闻秋风》13.相思蝉几处,偶坐蝶成群。

——贾岛《寄贺兰朋吉》14.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武元衡《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15.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司空曙《和王卿立秋即事》16.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白居易《立秋夕有怀梦得》17.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白居易《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尚书》18.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杜甫《立秋后题》19.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

——白居易《题李十一东亭》20.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

——陆龟蒙《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21.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张嵲《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22.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

——鲍溶《白露》23.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卢殷《悲秋》24.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2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戴圣《礼记》26.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虞世南__《蝉》

虞世南__《蝉》

虞世南__《蝉》虞世南__《蝉》【篇一】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注释: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

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开阔、稀疏。

藉:凭借。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古诗中含有蝉的诗句

古诗中含有蝉的诗句

古诗中含有蝉的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古诗中含有蝉的诗句:
1.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这句诗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

哎呀呀,你想想看,那蝉儿垂着触须在吸食着清澈的露水,它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来,这画面是不是特别有意境啊!就好像在一个安静的夏日午后,你突然听到了清脆的蝉鸣,那感觉多美妙啊!比如在夏天的公园里,你正悠闲地散步,突然就听到了这样的蝉声,是不是一下子就感觉特别宁静和惬意呢?
2.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也是虞世南《蝉》中的诗句呀。

哇塞,蝉儿因为处在高高的枝头,所以它的声音才能传得很远很远,可不是依靠那秋风的力量哟!这就好像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是不是很厉害呢!就好比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平时默默努力,最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靠的就是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其他的歪门邪道,这和蝉儿多像呀!
3.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是清代袁枚的《所见》中的句子呢。

哈哈,小朋友想要去捕捉那正在鸣叫的蝉儿,就突然闭上嘴巴,静静地站在那里。

这场景多有趣呀,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看到喜欢的东西,也会小心翼翼地靠近,生怕把它吓跑了一样。

比如看到一只漂亮的蝴蝶,我们也会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想要抓住它,这就是童年的纯真和可爱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古诗中的蝉真是太有魅力啦,它们为古诗增添了许多生动和有趣的元素呢!。

骆宾王的咏蝉诗句

骆宾王的咏蝉诗句

骆宾王的咏蝉诗句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武后专政,骆宾王担任侍御史,遭人嫉妒,含冤入狱。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这里的"西陆指的是秋天,"南冠"也就是楚冠的意思,在这里相当于囚徒。

如今已是深秋,蝉儿叫个不停,蝉的叫声,把我这囚徒的无限愁绪带到了远方。

在我的牢房外面,有许多棵的古槐树,古槐树长得生机勃勃,每到傍晚的时候,太阳光照射下来,蝉儿就开始叫个不停,像是在发出轻微的叹息,我感觉那种叹息超过了以前的声音,可能是所处的境况不同,蝉儿的叫声也体现了诗人的悲凉,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才能士,诗的开头用起兴的手法,用蝉声来引起作者的客思,想到自己身处大狱,此生再难见到亲人,又饱受这燥乱的蝉鸣,不禁内心焦躁让作者思念自己的故乡。

关于蝉吵叫的诗句

关于蝉吵叫的诗句

鹈鹕和鸬鹚的区别
答案: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闻蝉》宋-游九言
悄悄山郭暗,故园应掩扉。

蝉声深树起,林外夕阳稀。

《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塞上曲》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四时读书乐》元-翁森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新蝉的诗句

新蝉的诗句

新蝉的诗句以下是三首《新蝉》的诗句及其解析:1. 唐代刘兼的《新蝉》:新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微风方满树,落日稍沉城。

为问同怀者,凄凉听几声。

解析: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观察新蝉的鸣叫,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新蝉的鸣叫触动了诗人的内心,让他感到时光的流逝和自己的逐渐老去,产生了无尽的感慨。

微风拂动树叶和太阳的西沉,烘托出凄凉的氛围。

诗人希望能找到与他有共同体会的人,一同感受这凄凉的声音。

整首诗表达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和人生的短暂,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慨和思考。

2. 唐代李商隐的《新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解析: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新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高洁情操的追求和对时局的感慨。

新蝉在高树上鸣叫,声音凄切,但无人理解它的苦衷。

诗人自比新蝉,虽然高洁但难以得到满足,即使费力嘶鸣也难以得到同情。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漂泊不定的船只,无法回到故园。

最后,诗人感谢新蝉的提醒,表示自己会坚守高洁情操,与它同病相怜。

3. 唐代司空曙的《新蝉》: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微风方满树,落日稍沉城。

为问同怀者,凄凉听几声。

解析: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观察新蝉的鸣叫,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新蝉的鸣叫触动了诗人的内心,让他感到时光的流逝和自己的逐渐老去,产生了无尽的感慨。

微风拂动树叶和太阳的西沉,烘托出凄凉的氛围。

诗人希望能找到与他有共同体会的人,一同感受这凄凉的声音。

整首诗表达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和人生的短暂,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慨和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蝉的诗句及作者1)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

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

——《闻蝉感怀》2)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

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

《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3)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唐•白居易《早蝉》4)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

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

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

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

《闻蝉》5)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

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

——《闻早蝉》6)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早蝉》7)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六月三日夜闻蝉》8)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

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

——《听早蝉歌》9)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10)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

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

《与友人会》11)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

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

《听早蝉歌》12)鬓蝉似羽。

轻纨低映娇妩。

凭阑看花,仰蜂粘絮。

春未许。

宝筝闲玉柱。

东风暮。

《垂丝钓》13)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唐•卢殷(《晚蝉》)14)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

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

《咏蟹》15)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

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

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

——《早蝉》16)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早蝉》17)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

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

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蝉》18)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画蝉》19)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六月三日夜闻蝉》20)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晚蝉》21)鬓蝉似羽。

轻纨低映娇妩。

凭阑看花,仰蜂粘絮。

春未许。

宝筝闲玉柱。

东风暮。

——《垂丝钓》22)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闻蝉》23)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

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

——《闻新蝉寄桂雍》24)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蝉》25)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唐•司空曙《新蝉》26)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

——唐•元稹《送卢诗》27)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

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

——《与友人会》28)鬓蝉似羽。

轻纨低映娇妩。

凭阑看花,仰蜂粘絮。

春未许。

宝筝闲玉柱。

东风暮。

——《垂丝钓》29)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

——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唐•雍裕之《早蝉》30)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

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闻蝉》31)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

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风蝉》32)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33)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

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

——《秋蝉声》----------------------------------------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①,流响出疏桐②。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③。

[注释]①緌(ruí):这里指蝉的触须。

②流响:形容声音传得很远。

疏桐:不太茂密的桐树。

③藉(jiè):凭借。

[解说]“饮清露”,说明蝉饮用之物是非常洁净的;“出疏桐”,说明蝉所处的环境是非常高雅的;“居高”,说明蝉所居的位置是很高的,所以它的声音自然可以传播的很远,并不见得非要借助秋风才行。

蝉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人只有洁身自好,志向高原,才能声明远扬。

----------------------------------------在狱咏蝉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①;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②,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③,将④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⑤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⑥,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①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借此自叹其不得志。

这里即用其事。

②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

召伯,即召公。

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③曩时:前时。

④将:抑或。

⑤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⑥缀诗:成诗。

⑦西陆:指秋天。

⑧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⑨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⑩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

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

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

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

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

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

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

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

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动作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有之忱。

“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愿意更深入一层。

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

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

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

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然而正如战国时楚敢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那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

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诗文解释】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

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

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

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词语解释】以:因。

高:栖于高处。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嘶鸣。

疏欲断:指蝉声稀疏,将欲停止。

薄宦:官职卑微。

芜:荒草。

君:指蝉。

清:清贫,清高。

【诗文赏析】栖于高树之蝉吸风引露,饥而难饱,日夜哀鸣,然而碧树无情,仍然清翠依旧;诗人身为小宦,四处漂泊,想来故园一定已经荒芜了,乡思难熬,可是蝉却无情,依然鸣叫不停。

蝉声的断疏与树叶的清翠作者的思乡与蝉的鸣叫本无关联,但在诗人笔下,蝉与树都被赋予了情感,咏物与抒情密切地结合了起来,而且「错综细腻」,寓意更深:诗中的「蝉」难道不就是作者的影子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