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的神经阻滞适应证、解剖点位、操作要领!
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
注射和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
• 镇痛效果确实可靠 • 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 • 强副作用小
注射和神经阻滞疗法的机理
• 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 • 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 • 改善血液循环 • 消除炎症 • 疗效和操作技巧关系密切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
•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
加重,有的还发生严重损伤。
颈原性头痛的注射疗法
冠脉搭桥术; • 顽固性骚痒;痔疮内或血管瘤内注射。
疼痛医学
是神经科学的新分支和边缘学科
• 近年来发展很快
• 2001年美国国会第106次会议通过决议,将新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命名为
• “疼痛研究与治疗的十年” • 是目前美国医学科研经费增加最快的学科
疼痛疾病是常见多发病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机会因疼痛就医 • 每个家庭都有疼痛患者 • 镇痛用药在医院门诊的用药量和药费于
颈原性头痛的定义
• 颈原性头痛学会将颈原性头痛描述为: • 在头枕部、顶部、颞部、额部或眼眶区或者上
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 • 这个定义缺乏特异性,因为几乎包括了整个头
部。 • 为此,颈原性头痛学会又补充了颈原性头痛的
特征,特征就是头痛的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 颈部压痛、颈部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多有头、颈部损伤史。
• 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疼痛、三叉神经痛或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恶性疼痛。
注射治疗
• 注射治疗作为一种病灶注射治疗技术,
• 随着X光、超声波介入引导技术的广泛应 用,许多过去难以穿刺给药的部位,现 在都可以安全地注射给药了。
注射治疗
• 根据疼痛的炎症病灶的不同特点,配制有效的 药液
• 通过注射方案及穿刺注射技巧,进行病灶注射 • 局部高浓度药液消除炎症病灶,疼痛也随着消
疼痛科常用诊疗规范
疼痛科常用诊疗规范一、脑神经阻滞1、眶上神经在眶上切迹(或孔)处阻滞或毁损三叉神经眼支的眶上神经,可治疗三叉神经眼支的眶上神经,可治疗三叉神经第1支痛。
因额神经和滑车上神经紧邻其内侧,故治疗时往往同时累及。
眶上孔的解剖和定位眶上孔多位于眼眶上缘中、内1/3交界或中点附近。
切迹宽约5~6mm,一般可从表皮摸到,但骨孔不能触及。
操作步骤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在眼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向中点触压,找到放射性压痛点,进行标记。
皮肤消毒后,不用局麻,用细短针头快速刺入皮肤直达眶缘,小心改变针头方向寻找异感。
如刺入眶上孔,深度不超过1cm。
回抽无血,注入2%利多卡因0.3~0.5ml,3min后检查阻滞区域,如果满意,待局麻作用消退(约20min),再缓慢注射神经破坏剂0.3~0.5ml。
注射时注意用手指压迫周围软组织,以免药物扩散和对周围组织的刺激。
并发症几乎全部出现上眼睑水肿,数日内自行消退,不需特殊处理,但治疗前要向患者讲明,以免引起恐惧。
2、眶下神经在眶下孔处阻滞和毁损眶下神经及前、中、上牙槽神经,可治疗三叉神经第II支痛,其痛区分布在下眼睑、鼻旁、上唇和上颌门齿、犬齿等部位。
眶下孔的解剖和定位眶下孔位于上颌骨的前面,是眶下管的外口,其内口在眶底面与眶下沟相接,眶下神经即通过此管及眶下孔而达表面。
眶下孔多呈半月形,凸边朝外上方,孔口开向前、下、内方,由此决定了进针方向。
眶下孔距眶下缘约1cm,一般从体表可摸到。
眶下管的轴多由眶下孔走向上、后、外方,与夭状面呈40°~45°角,其长度约1cm(男性平均约为1.45CM,女性平均约为1.31CM)。
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
自患者眼外角至上唇中点做一连线,再由眼内角外1CM处向同侧口角做一连线,两线的交叉点即为进针点。
做好标记,局部皮肤消毒,在标记折内下方以5号球后针头快速刺入皮肤,同时用另一手示指压住眶下缘,以防针尖滑入眼眶误伤眼球。
依眶下孔的开口方向进针,即针尖向上、后、外方倾斜,缓慢进针,在眶下孔附近仔细寻找,当针尖进孔有落空感时,患者即出现放射痛。
疼痛门诊神经阻滞疗法
注药1
垂直进针触及颈5横突后结节。回抽无血无脑脊液 后,注入0.26%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5mg。
注药2 拔针1cm,针尖向后滑过横突后结节再刺入
1.5cm,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注入0.26%利多卡因 5ml+曲安奈德5mg,以阻滞后支,或浸润斜方肌间 隙阻滞肩胛上神经。
C5椎旁注射适应症
颈源性肩背及上肢痛 肩关节周围炎 肩背或上肢带状疱疹神经痛
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入0.26%利多卡因5-7ml+曲安奈 德5mg。
二、腰椎侧间隙注射(小关节内侧缘法)
棘突旁开0.8-1.0cm,8-10cm5号长穿针垂直刺 入,针尖稍向外侧直至抵住关节突。
退针少许,针尖稍向内滑过小关节内侧缘,进针 过程中玻璃注射器始终保持正压。
玻璃注射器注气阻力突然减小,则提示针尖进入 硬膜外侧间隙,注入0.26%利多卡因10ml+曲安奈 德10mg。
(三)颈椎椎旁注射(后入路法)
棘突旁开3cm,8-
10cm5号长穿针垂
直刺入直至抵住椎
板外侧。
将针退至皮下,
针尖稍向外进针,
进针深度超过垂直
1cm。
玻璃注射器注气
无阻力即到椎旁,
注入0.26%利多卡
因5-7ml+曲安奈德
5mg。
3cm
棘突旁开3cm,垂直刺入至椎板外侧。
将针退至皮下,针尖稍向外进针,进针深度超过垂直深度 1cm,注气无阻力即到椎旁。
疼痛门诊常用的神经阻滞
杨阳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
一、颈椎椎旁注射 颈椎椎间孔注射
(侧入路法)
(一)C2椎旁射(侧入路法)
定位
乳突下一横指或下颌角平齐处,胸锁乳突肌后缘为 颈2横突后结节。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神经阻滞术是一种通过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技术。
以下是神经阻滞术的基本操作规程:1.了解解剖结构:进行神经阻滞术之前,必须熟悉局部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
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 趾 ) 神经干阻滞,颈丛、臂神经丛阻滞等。
2.准备药品和器械:根据阻滞的部位,选择适当的局麻药,例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以及用于注射的针头、注射器等。
确保药品和器械准备齐全,并注意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器械的消毒情况。
3.确定穿刺点:根据需要阻滞的神经分布情况,确定穿刺点。
一般而言,穿刺点应选择在神经干或丛的周围,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阻滞神经冲动传导。
4.消毒: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一般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液。
注意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以避免感染。
5.穿刺:在消毒后的皮肤上注射一定量的局麻药,然后使用穿刺针沿着局麻药形成的液囊进行穿刺。
穿刺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6.确定阻滞效果:穿刺成功后,观察一段时间,确认神经阻滞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如果阻滞效果不佳,可以重复注射局麻药,或选择其他阻滞部位进行操作。
7.术后处理:术后要对穿刺点进行适当的包扎和压迫,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局麻药过敏、注射部位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
因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此外,为了确保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射前应先回抽,确保穿刺针未进入血管或腔隙。
2.注射局麻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避免局麻药过敏反应的发生。
3.注射局麻药时应缓慢注入,避免快速注射导致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4.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穿刺针的位置固定,避免针头移动或刺入其他组织。
神经阻滞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上的地位和作概要
1诊断性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神经阻滞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身用药带来的较大副作用、手术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缺点,已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成为疼痛科治疗方法的主体,并且在许多病例中有利于疼痛的正确诊断或预后的判定。
诊断性神经阻滞原理:进行诊断性神经阻滞的前提是对所有适合于进行神经阻滞的病人进行诊断所必要的详细病历记录、查体、临床病理检查、放射学检查,若能做心理学评价更好。
用上述方法也难以确定疼痛原因时,可考虑进行诊断性神经阻滞。
其原理为顺序应用安慰剂(placebo或不同浓度的局麻药阻滞脊神经不同纤维,产生仅阻滞交感神经或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现象,达到诊断心因性、外周性或中枢性神经来源性疼痛的目的。
一般用0.9%生理盐水首次注入安慰剂,如果获得止痛效果,则评价病人为"安慰剂反应者",但须注意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疼痛中,约30%~35%具有安慰剂效果,当然安慰剂效应是一过性的。
若获长期止痛效果者,则属于心理性疼痛的可能性很大。
低浓度局麻药进行疼痛部位感觉神经阻滞状态。
用针刺皮肤确认感觉消失后疼痛消失,则可断定这是躯体神经来源性疼痛,治疗可选用末梢神经阻滞。
感觉神经阻滞也得不到止痛效果时,可再次注入高浓度局麻药,完全阻断运动神经。
如果用此法可获止痛效果,则可认为这是躯体神经来源性疼痛,宜选用末梢神经阻滞。
如果躯体神经虽被完全阻滞也得不到止痛效果,则可认为疼痛原因位于比阻滞部位更高的中枢侧,此时则末梢神经阻滞、末梢部手术均为无效。
用上述方法达不到止痛效果,常见于中枢神经障碍、大脑化假病、心理性疼痛。
2治疗性神经阻滞2.1阻滞治痛作用机理①感觉神经阻断消除疼痛的恶性循环。
局部疼痛经感觉神经传入脊髓,反射性引起交感兴奋,导致血管收缩,组织缺氧代谢异常,使局部的病损不易修复,同时产生致痛物质,使疼痛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神经阻滞后阻断了恶性循环,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疼痛可明显减轻。
有时原发性疼痛的病因可能已去除,但恶性循环仍残留,神经阻滞治疗就可一次阻滞,疼痛治愈。
疼痛科神经阻滞、毁损术诊疗常规
疼痛科神经阻滞、毁损术诊疗常规神经阻滞/毁损术是疼痛科治疗各种疼痛性和某些非疼痛性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
基本原理:通过局部注射局麻药、糖皮质激素、维生素、神经破坏药,暂时或长期阻断疼痛传导通路,阻断疼痛恶性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缓解或消除疼痛。
一、适应证1、脊髓神经和外周神经受压、炎症引起的神经痛及软组织痛。
2、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痛等难治性痛。
3、某些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瘫),眼肌、面肌痉挛,神经性耳鸣、耳聋,顽固性呃逆,失眠等。
二、禁忌证1、不能配合治疗包括精神失常者。
2、穿刺部位皮肤或/和深层组织有感染病灶或全身感染尚未控制者。
3、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局麻药过敏者。
5、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活动性溃疡、妊娠初期、甲亢、结核病活动期等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时,应慎用糖皮质激素。
6、低血容量患者,不宜施行椎管内、腹腔神经丛及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毁损术。
三、常用药物常用药物配方:2%利多卡因2.5ml~5ml+维生素B12 0.5mg~1.0mg+维生素B6 100mg~200mg+复方倍他米松1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或20ml。
对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者,可用赖氨匹林(来比林)替换复方倍他米松。
(一)、局麻药局麻药是神经阻滞治疗中的主要药物,首选利多卡因,次选罗哌卡因。
根据治疗部位选择用药剂量、浓度和容量,如:利多卡因的用药浓度为0.4%~2.0%,罗哌卡因为0.125%~0.375%;头颈部神经阻滞为5ml~10ml,臂丛神经阻滞为10ml~20ml,胸、腰部神经阻滞为10ml~20ml,交感神经阻滞为3ml~10ml。
局麻药浓度过高和剂量过大可增加其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用局麻药注意事项:1、强调有效低浓度、剂量个体化、剂量总量控制的用药原则,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防局麻药中毒反应。
对儿童,特别强调不能浓度过高和剂量过大。
疼痛的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疼痛的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第一部分概述一、门诊治疗的种类:疼痛和非疼痛二、以神经阻滞和关节腔注射为基础三、治疗风险评估:高龄病人多,合并症多四、影像学支持五、门诊治疗的无菌原则六、生命体征监测和急救药品和设备的配备第二部分门诊局部疼痛注射治疗一、局部疼痛的概念和常见部位1.痛点是组织损伤的部位,伴有局部组织撕裂、出血和无菌性炎症。
(1) 皮肤痛点(2) 肌肉痛点(3) 骨膜和软骨膜痛点(4) 腱鞘炎痛点(5) 肌腱-骨附着点痛点2.扳机点肌肉、筋膜或结缔组织内最为敏感的病灶,可有硬节,往往是无菌性炎症的聚集地。
触诊该点可诱发牵涉痛或疼痛向周围扩散。
扳机点内注射盐水或局麻药有效。
三叉神经痛面部扳机点可诱发其它分支的闪电样疼痛,有半月神经节或中枢内信号的短路有关。
3. 各个部位常见痛点位置部位痛点区域头面部颞部、前额、枕部、顶部颞颌关节三叉神经痛的面部扳机点肩关节周围喙突、冈上和冈下、肩胛内缘、肩峰、肩锁关节上肢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肱骨粗隆、尺骨鹰嘴、桡骨茎突指曲肌腱鞘胸背部胸锁关节、胸肋关节、肋横突关节、肋骨、肋软骨、剑突肋间肌脊柱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关节突关节相关肌肉髋部股骨大转子、髂嵴、梨状肌、腹股沟、骶髂关节下肢膝关节周围痛点腓骨小头、胫骨前肌内踝、外踝、足底、足跟、足跖二、常见局部疼痛注射治疗(一)足跟痛是指跟骨跖侧长期慢性劳损引起的跟部疼痛,多见于40岁以上肥胖者。
相关解剖足底腱膜和足长韧带起自跟骨,许多足肌如踇展肌、小趾展肌、趾短展肌及足底方肌均自跟骨结节起始。
上述诸肌、韧带、腱膜的劳损、挛缩或炎症均可刺激跟骨结节发生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注射方法最常见原因是足底腱膜和足底长韧带的劳损炎症。
因此其治疗主要在2个组织层次上实施。
(1)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踝下垫枕。
(2)穿刺点:跟骨结节前缘中份(足底腱膜的起点偏内侧,而足底长韧带的起点偏外侧)。
(3)经穿刺点用带5号针头的注射器快速经皮直达跟骨结节前缘,稍退针,回抽无血,注入药液3-5ml,再退针至皮下,稍向内侧进针至足底腱膜处,回抽无血,再注入药液3-5ml。
疼痛诊疗学神经阻滞培训课件
疼痛的生理机制
疼痛的产生与神经系统的传导密 切相关,了解疼痛的生理机制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神经阻滞的作用
。
疼痛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 阻滞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
和禁忌症。
疼痛诊疗学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神经阻滞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神经阻滞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包括慢性疼痛、急性疼痛 、神经性疼痛等。同时,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等,神经阻滞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禁忌症
对于一些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患有凝 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此外,对于 一些对药物过敏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神经阻滞治疗。
疼痛诊疗学在神经阻滞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神经阻滞技术的改进
0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于临床。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满意度。
多学科合作
03
疼痛诊疗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加强多学科合作,共
02
03
04
局部麻醉药过敏
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局 部麻醉药产生过敏反应。
神经损伤
在神经阻滞过程中,可能因操 作不当导致神经损伤。
血管损伤
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 致出血或血肿。
感染
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原 则,可能导致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血管损伤的预防
神经损伤的预防
疼痛科操作规范
枕大神经阻滞术适应症1、颈源性偏头痛。
2、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
3、该部位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在影像监视器引导下注射神经损毁药治疗颈1~2骨转移癌引起的偏头痛。
5、枕部后、枕上1/3的头皮麻醉。
禁忌症1、注射部位感染。
2、患者不能合作。
操作方法1、患者面对治疗床,头稍前倾,双肘部支撑在床上,长发患者用治疗巾从后向前包住枕后头发,让患者双手自己固定治疗巾同时用手掌托住前额,患者下颏尽量接近自己前胸。
2、确定乳突与寰枢关节连线或颈2棘突与乳突后缘连线中点向上1cm,在此点可能触及枕动脉。
3、无需注射局麻皮丘,用3.5cm长,7号短针垂直进针,直至接触枕骨。
此时病人有可能会出现异常感,表明触及枕大神经、但多数患者可以没有异常感。
4、充分回吸无血后即可于帽状腱膜上、下注射局麻药或除痛液5~6ml,轻压3~5min后不再出血即可。
注意事项1、注药前坚持回吸,避免将局麻药误注入枕动脉内。
2、通常只要沿枕后骨板注药,罕有并发症出现。
枕小神经阻滞术适应症1、治疗颈源性头痛。
2、该部位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禁忌症1、注射部位感染。
2、患者不能合作。
操作方法1、治疗体位同枕大神经阻滞术。
2、在枕大神经阻滞点外侧1cm为枕小神经穿刺点。
3、注射1%利多卡因或除痛液5~6ml,轻压3~5min不出血即可。
注意事项1、注药前坚持回吸,避免将局麻药误注入枕动脉内。
2、通常只要沿枕后骨板注药,罕有并发症出现。
眶上神经阻滞术适应症1、眶上神经痛患者。
2、眼眶上部带状疱疹痛。
3、上述范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禁忌证1、局部感染。
2、患者不能合作。
3、有严重出血倾向患者。
操作方法1、患者仰卧位,眼前视,在患侧眶上缘内1/3处或在眉中间可触及眶上切迹,或用手指或圆珠笔尖诱发出头痛扳机点作为穿刺点。
2、常规消毒后,用6~7号短针垂直刺入切迹,针尖触及骨质之前可有异感,如果先碰到骨质无异感,针的方向应轻轻做扇形移动,寻找异常感觉或有发出疼痛扳机点,穿刺到位后即可注射1%利多卡因0.5~1ml.3、退针后轻压穿刺处3~5min后,由于眶上孔变异较大,仅有20%左右的操作可以刺进眶上孔。
神经阻滞在疼痛科应用
18
(三)上颌神经阻滞
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2支痛,疼痛范围广以 及经眶下神经阻滞无效者;蝶腭神经痛; 继发性神经痛及上颌、齿部术后痛。 并发症 (1)出血、血肿 上颌神经阻滞较容易刺 破血管引起出血和血肿。一般一周可吸收。 血肿可以给予冰敷。 (2)视力障碍 。 (3)复视 阻滞了动眼神经或展神经。
23
(四)下颌神经阻滞
(4)咬肌麻痹 针尖刺至卵圆孔稍下方侵 及运动支时可引起咬肌麻痹 (5)味觉障碍 针尖偏向下或阻滞鼓索神 经时引起味觉障碍。 (6)乙醇三叉神经炎 临床表现为阻滞后 出现前所未有的持续性灼热痛。 (7)三叉神经全支阻滞 药液经卵圆孔进 入半月节,可发生三支都被阻滞。
24
下颌牙、牙龈、 下牙槽神经 颏神经 颏部及下唇的 皮肤和黏膜
下颌神经 后股
舌神经
耳颞神经
21
(四)下颌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常用口外穿刺法。病人仰卧位,头偏向 健侧。穿刺点在颧弓中点下方凹陷处,用7~8cm 长,22G带芯穿刺针,并带可移动标志。穿刺针 垂直刺入约4~4.5cm,达蝶骨翼突外板,此时将标 志放置距皮肤1cm处。将针退至皮下,改变穿刺针 方向指向原接触点0.5cm后方及稍向上方刺入5cm 左右深度,即可得到向下颌、牙龈部的异感,注 入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镇痛液0.5~1ml。 如作破坏性神经阻滞者,经15~20分钟证实有效后, 注入无水乙醇或7~10%酚甘油0.5ml。
2、适应证:主要用于原发或继发性舌咽神经痛, 扁桃体手术等。 3、并发症 (1)出血 穿刺过深损伤颈内动、静脉引起 (2)其他脑神经阻滞:附近有迷走神经、副神 经、舌下神经及交感神经干,如阻滞这些神经, 可出现心动过速,声嘶,斜方肌和同侧一半的 舌麻痹、Horner综合征。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一、神经阻滞术是的直接去末梢的神经干、神经丛、脑肾神经根、交感神经等神经组织或附近注入药物给予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功能传导达到消炎、止痛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人体各部分各种疼痛症状。
二、神经阻滞术的基本操作程序:1、术前心理准备:对患者说明治疗方法、目的、可能产生的正常反应。
术中可能出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2、术前定位:让患者置于适宜体位,质拟阻滞部位容易观察和操作,确定穿刺点后,去皮肤上要标记。
并对附近的骨骼、神经、血管予以标记。
3、严格消毒。
洗净皮肤、广泛充分消毒术,戴无菌手套。
4、以正确的持针方法先用局麻药穿刺点作皮穿并浸润皮下。
四吸无血继续进针。
以达预定部位后,应再次四吸无血注入剩余药物,需改变穿刺方向必将针尖拨回皮下,再行上述步骤。
5、注射完毕按压穿刺点,观察病人,防范不良反应与合并症的出现。
并矛以TOP射,助进药物的吸收。
三、注意事项:1、医生操作过程中应高度集中精神,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知识水平进行手术。
做好抢救准备和严格的无菌操作。
避免意外事故与并发症。
2、操作过程中应取得患者的合作,摆放理想的体位与适宜的心理准备。
3、反复确认穿刺点。
4、严格无菌操作,完全彻底消毒术前与术后无菌棉球覆压穿刺点,压迫时间充足。
5、下列情况不宜施术:(1)不合作者,包括精神失常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者。
(3)有出血倾向或正进行抗疑治疗中。
(4)对局麻药过敏者。
(5)低血压、高血压、糖尿病、活动性溃疡、孕娠初期患者。
神经阻滞
五、锁骨下阻滞 高位腋窝阻滞,可以做臂丛止痛,因置管易固 定。 1.操作:肩峰腹侧突与胸骨上切迹中点连线的 中点,锁骨下缘做皮丘穿刺,上肢远端有异感, 若用神经刺激仪可见远端刺激反应。如果调整 方向,出针至皮下再进,垂直皮肤,在穿刺点 内外0.5-1cm内找,注药30ml,未找到异感就 放弃。
六、腰丛阻滞 1.解剖:T12及L1-4神经前支构成,从椎间孔 走出的腰神经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 此处为腰大肌间隙。穿刺目标为第五腰椎横突 前方。 2.操作:患侧向上卧位,髂嵴最高点连线为L4 棘突,向下3cm,再旁开5cm为穿刺点。 15cm7号针垂直进针至L5横突,调整使之滑过 横突上缘,再进针0.5-1cm,注气阻力消失, 回抽无异常,注药液30ml是尺神 经阻滞不全。肺功能明显损害的病人避免 用,其阻滞几乎注定要阻断膈神经。 3.操作:挤压肌间沟进针,向尾后方向进 针,至引出异感。 4.并发症:特别注意膈神经、椎动脉,另 外有气胸。不宜同时双侧阻滞。
5.经验:只用于肩部、上臂及前臂、手的 桡侧手术。注射后压迫穿刺点上方,让 药向下扩散。若肥胖、肿胀不易触及时, 可在锁骨中点上两横指穿刺。肩部手术, 除肌间沟神经阻滞外,还要颈浅丛阻滞, 以覆盖肩部皮肤。
八、股神经阻滞 1.解剖:从腹股沟韧带下面穿出,位于股动 脉后外侧,由L2-4前支组成。 2.操作:腹股沟中点下方股动脉搏动外侧 1cm位做穿刺点,主张多点注射。 3.预防注入血管,防止局麻药中毒。
周围神经阻滞
郑州市骨科医院麻醉科
李学婷 高磊
一、颈丛:
1.解剖:颈丛由C1-4前支组成,在C1-4椎 体外侧,胸锁乳突肌深面。并分成颈深、 颈浅二支。 2.适应症:颈源性头痛,颈部组织活检, 甲状腺手术,颈椎前路手术等。
胫神经阻滞疗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操作要点
胫神经阻滞疗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操作要点胫神经是坐骨神经在腘窝内的直接延续,在腘窝内,胫神经与腘血管伴行,下行至比目鱼肌深面,与胫后动、静脉伴行,最终绕过内踝后方后,分成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和跟骨内侧神经。
胫神经肌支主要支配小腿肌后群和足底,皮支主要支配小腿后下段、足底皮肤。
胫神经阻滞技术在疼痛科、麻醉科应用广泛。
主要应用于胫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包括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下肢软组织疼痛、幻肢/趾痛、跖筋膜炎等;其还能够辅助完善麻醉效果以完成下肢远端后侧、足底手术,以及该部位手术后的镇痛。
胫神经阻滞通常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尤其是近几年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广泛应用,超声下胫神经显示清晰,可视化操作将更安全、更精准、更容易,阻滞效果更确切,可有效地避免并发症,医患双方无辐射暴露,在临床上实用性极高。
胫神经解剖特点胫神经作为坐骨神经的直接延续,是L4-5、S1-3脊神经根腹侧分支发出的神经纤维,在大腿远端,腘横纹上方约4—10cm处,坐骨神经分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胫神经通过腘窝进入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后向比目鱼肌深部走行,行至踝关节内侧逐渐浅表,于跟骨内侧浅面、屈肌支持带深面进入足底。
胫神经在腘窝处与腘动、静脉伴行,于腘肌下缘与腘血管的分支胫后动、静脉伴行直至踝关节内侧。
胫神经肌支主要于小腿上1/3段发出,由近及远分别为腓肠肌内侧头支、腓肠肌外侧头支、比目鱼肌浅支、腘肌支、胫骨后肌支、比目鱼肌深支、趾长屈肌支、跟长屈肌支,分别支配腓肠肌、比目鱼肌、腘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跟长屈肌等。
发出关节支,支配膝关节周围感受器于腘窝处,胫神经皮支主要为腓肠内侧皮神经,于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下行至小腿中部,穿筋膜达皮下,与腓总神经的分支(腓肠外侧皮神经)汇合成腓肠神经,分布于小腿下部后外侧面的皮肤。
胫神经的终末支还包括在踝关节内侧下方发出的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跟骨内侧神经。
分支部位在屈肌支持带的下缘或较远侧,但也有在屈肌支持带上方,经展肌近侧缘的纤维性开口进入足底,并与同名血管伴行。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神经阻滞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和诊断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在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目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一、颈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颈丛由第 1 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分为浅丛和深丛。
浅丛阻滞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在其周围。
深丛阻滞则需要在第 4 颈椎横突处进行穿刺。
这项技术适用于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麻药中毒、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二、臂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和疼痛的治疗。
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肌间沟入路、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入路和腋窝入路等。
肌间沟入路是在锁骨上方约 15 厘米处,触及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进针后注入局麻药。
锁骨上入路是在锁骨中点上方 1 15 厘米处进针。
锁骨下入路则在锁骨下方、第一肋骨表面进行穿刺。
腋窝入路是在腋窝顶部,触及腋动脉搏动,在其周围注射局麻药。
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血管损伤、局麻药中毒等。
三、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适用于胸部外伤、肋骨骨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在肋骨角处或腋后线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到肋间神经周围。
需要注意的是,肋间神经阻滞可能会导致气胸、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
同时,由于肋间神经分布的特点,可能需要多点注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腰丛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通常在腰大肌间隙进行穿刺,定位标志包括髂嵴最高点、腰椎棘突等。
这项技术的并发症包括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硬膜外腔阻滞等。
五、骶丛神经阻滞骶丛神经阻滞适用于臀部、下肢后部及会阴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可以通过骶裂孔或骶后孔进行穿刺。
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
六、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于治疗头面部、上肢及颈部的疼痛和血管疾病。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吵嘴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打针麻药.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启齿,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由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徐徐进针2.5~3.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消失异感,即可注入麻药.5.面神经阻滞麻醉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动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第1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此段长1~1.5cm,向前经由茎突根部的浅面,此段虽被腮腺所隐瞒,但尚未进入腮腺本质内,故可在此处显露面神经骨干,面神经阻滞即可在此处进行.第2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骨干与腮腺后内侧进入腮腺,在腮腺内平日分为高低两干,再发出分支,彼此交错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五组分支.第3段:面神经穿出腮腺今后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离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散布至各响应区域,安排面肌.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25~2.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持续进针1.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在上颌第3磨牙后方的磨牙后窝概况黏膜进针,刺中时可有颊部电击样感到,稍退针后注药.在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之间或近耳部的颧弓上缘约1cm的发际处,也可在颧弓中点下1cm处,触到颞浅动脉的搏动.在颞浅动脉搏动点的统一程度处进针,刺入深度约0.5cm.经眶外缘至上唇上缘重点做连续线,再经瞳孔中间做一垂直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进针倾向应朝外上,稍偏后,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平均约为30度.经瞳孔中间垂直线,与下颌骨高低缘中位线的交点为穿刺点,进针倾向应向前内下,稍偏后,与该处皮肤概况的角度约45度.颏孔的启齿倾向可跟着年纪增加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临床实行阻滞定位时应予斟酌.颈部神经阻滞门路:仰卧位.去枕,头倾向对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神经点)处穿刺进针.体位:仰卧位,略伸颈,头转向对侧.阻滞点的定位:ⅰ. C4横突的定位办法:乳突尖与锁骨中点的连线中点即为第4颈椎横突的地位(相当于成年须眉喉结上缘),该点一般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外静脉交点邻近.ⅱ. C2.C3.C4横突的定位办法:在乳突和C6横突前结节之间作连续线,后方1cm作平行线.C2横突位于乳突尖下方1-2cm,C43横突.留意事项:①颈椎椎孔大,横突短,且颈丛邻接关系庞杂,在颈丛深支阻滞时,可累及膈神经或喉返神经,引起呼吸艰苦.声音嘶哑等并发症.②穿刺针过深,进针倾向偏内偏后有可能将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隙,导致全脊麻的安全. ③临床上禁忌同时行双侧颈丛深支阻滞麻醉 .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距锁骨上2.5~3 cm处,以左手示.拇二指提起胸锁乳突肌,针头刺入皮肤后,沿胸锁乳突肌深面,向内后方深刻约2.5~3 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药物.①斜角肌肌间沟阻滞门路:患者去枕仰卧位,头倾向对侧.先让病人昂首,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该肌锁骨头的后缘平环状软骨处可摸到前斜角肌肌腹,前斜角肌后缘还可触及中斜角肌,两肌之间的间隙为肌间沟,在环状软骨程度线与肌间沟订交处,为肌间沟穿刺的穿刺点,穿刺针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略向足侧进针,直至消失上肢异感或触及颈椎横突为止,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注入局麻药.②锁骨上阻滞门路:患者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锁骨中点上方1.0-1.5cm 处进针,针向内.后.下倾向进针,直达第一肋,在肋骨上查找异物感,当消失异物感回抽无血或无气体时,可注入局麻药.③改进的锁骨上阻滞门路:锁骨中点上方1.0-1.5cm处进针,锁骨下血管旁阻滞5. 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临床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经常应用气管旁入路,即在胸锁关节上2.5cm与前正中线外侧1.5cm订交处向第7颈椎横突基部穿刺,用手指将颈总动脉推向外侧,针尖遇骨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常可消失Horner分解征,并要留意防止气胸.全脊麻和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脊柱区(3阻滞麻醉)(1)后正中穿刺法①部位:椎骨棘突之间进针,与棘突倾向一致②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隙(2)旁正中穿刺法①部位:②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背阔肌腱膜→竖脊肌→椎板间隙→黄韧带→硬膜外隙(再进针→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2.蛛网膜下隙穿刺和腰麻(根本同硬膜外隙阻滞)①穿刺部位:L2.3,L3.4或L4.5腰椎之间②层次:硬膜外隙→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腰椎区域)3.骶管阻滞麻醉俯卧位,将示指和中指的掌面放在两个骶骨角上,以45°角在两个骶骨角之间刺入,当穿刺针碰着骶骨时,应转变针的角度(男性几乎与皮肤平行成5°角进针,女性成15°角进针),向进步针刺入骶尾背侧浅韧带,阻力消掉则进入骶管,留意不克不及刺过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程度.阻滞的脊神根节段:上颈髓节数(C1~4)=平对的椎体数下颈髓节数(C5~8)﹣1=平对的椎体数上胸髓节数(T1~4)﹣1=平对的椎体数中胸髓节数(T5~8)﹣2=平对的椎体数下胸髓节数(T9~10)﹣3=平对的椎体数全体腰髓节段数平对第10~12胸椎体全体骶.尾节段平对第1腰椎体上肢(7神经阻滞2血管穿刺)1. 臂丛神经阻滞门路(1)颈部臂丛阻滞门路①斜角肌肌间沟阻滞门路:环状软骨程度线与肌间沟订交处②锁骨上阻滞门路:锁骨中点上方1.0-1.5cm 处进针,针向内.后.下倾向进针③改进的锁骨上阻滞门路:锁骨中点上方1.0-1.5cm处进针,锁骨下血管旁阻滞(2)腋区臂丛阻滞门路①喙突下阻滞门路: 喙突下2cm,向足向外侧向后竖直10°,两次减压感②腋路阻滞门路(腋血管旁阻滞法):臂处于外展.旋外.屈肘位,腋窝最高点,压住动脉搏动,进入腋鞘2.肩胛上神经阻滞Moore法:在肩胛冈上缘,由肩峰至肩胛骨内侧缘沿肩胛冈上缘画一横线,再经此横线的中点作一与脊柱平行的纵线,在两线订交的外上角等分角上距离交点2.5cm处为进针点,与皮肤垂直倾向略向内刺入4~5cm即达肩胛骨切迹,有异感后注入局麻药.肩外展45°角,在肩峰的背侧下方4cm处穿刺,针尖对向喙突刺入,进针4.0~4.5cm深度,即达四边孔邻近,回抽无血,即可注药(1)肘部阻滞: 肘关节伸直,平肱骨内.外上髁之间切取肱动脉搏动,在其稍内侧垂直刺入3~5cm,消失异感后注入局麻药.(2)腕部阻滞:病人握拳,腕关节微屈可看到掌长肌腱和挠侧腕屈肌腱,经桡骨茎突,横过腕关节画一横线,于上述两肌腱间的交点处为进针点,垂直刺入数毫米,消失异感后注入局麻药.(1)肱部阻滞: 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中点处可触及肱动脉搏动,在此处进针指向肱动脉后方,得到放散至小指的异感后打针局麻药.此点因为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相邻易同时阻滞.(2)肘部阻滞: 前臂愚昧90°角,在肱骨内上髁及尺骨鹰嘴之间触及尺神经,与尺神经平行进针或由稍内侧进针消失异感后注入局麻药.(3)腕部阻滞:腕关节愚昧,握拳,即可显露尺侧腕屈肌腱,在其桡侧可触到尺动脉.取肌腱与动脉间为进针点垂直刺入,消失异感后注入局麻药.(1)肱部阻滞: 肘关节伸直,与肱骨外上髁上方10cm处稍外侧,榨取桡神经时消失异感,在该处刺入皮肤至骨,消失异感后打针局麻药.(2)肘部阻滞: 肘关节伸直,在肘窝前面肱二头肌腱外侧一横指半处,垂直进针指向肱骨前面,消失异感后注入局麻药.(3)桡神经深支阻滞: 肘关节伸直,前臂取内旋位,在肱骨外上髁背侧外缘远端两横指,桡侧腕短伸肌内侧缘压痛点处垂直刺入,得到放散至示.中.环指及手背部的异感后打针局麻药.(4)桡神经浅支阻滞: 在桡骨茎突上方7cm处的背外侧缘,垂直向桡骨进针,消失异感后打针局麻药.7.指神经阻滞在指根稍背侧,作阁下两面打针麻药或在指根正面轴线上作皮丘,穿刺针分离向背.掌两面注入麻药.8.肘窝处是间接测量血压时的听诊部位;肘窝横纹稍上方处可作动脉插管.9. 动脉穿刺或切开插管前采取改进Allen实验法(P236)下肢(5神经阻滞)1.股神经阻滞: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缘,股动脉搏动点外侧 1cm 处进针.2.隐神经阻滞: 平髌骨上缘.股骨内侧髁内正面直刺或在此骨面扇形查找异感,再注药.3.闭孔神经阻滞:耻骨结节外侧及下方1.5cm,垂直进针至耻骨下支,再撤退退却2cm ,稍偏外侧并紧贴耻骨上支下缘刺入2.5cm进入闭膜管,即可注药.(1)近端阻滞定位:侧卧位,髋.膝关节略愚昧,从股骨大转子上缘至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作一与该线垂直(斜向内下方)的线,此线与股骨大转子至骶管裂孔的连线订交,此交点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直至消失异感.(2)远端阻滞定位: 侧卧位,髋.膝关节略愚昧,从股骨大转子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或稍内侧垂直进针,直至消失异感.5.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髂前上棘向内侧及向下2cm处气管插管试述气管切开的层次答:气管切开的层次: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气管内插管的剖解通道:经鼻:鼻孔→鼻前庭→鼻阈→固有鼻腔→鼻后孔→鼻咽→口咽→喉咽→喉口→喉前庭→前庭裂→喉中央腔→声门裂→声门下腔→气管经口:口裂→口腔前庭→固有口腔→咽峡→口咽→喉咽→喉口→喉前庭→前庭裂→喉中央腔→声门裂→声门下腔→气管剖解学要点:口轴线:经口腔至咽后壁的连线;咽轴线:从咽后壁至喉口的连线;喉轴线:从喉口到气管上的连线.其特色是口.咽.喉的三条轴线其实不呈一条直线,而是彼此订交成角.气管插管时为了达到显露声门的目标,可经由过程转变病人的头部姿态,使三条轴线完整重叠,便于经口明视插管,临床大将病人头部举高,尽量后仰,使门齿到声门的距离缩短并且最后呈一条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科的神经阻滞适应证、解剖点位、操作要领!
神经阻滞不是封闭治疗
是什么?
神经阻滞技术是疼痛科医生最常应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信号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
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趾)神经干阻滞,颈丛、臂丛神经阻滞,以及诊疗用的星状神经节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该治疗具有微创、用药量少等特点,使患者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疗效。
另外,根据患者病情,还可以注射医用三氧,或者透明质酸钠等。
神经阻滞应用于哪些治疗?
对许多肩颈部、腰部、或四肢部位的腱鞘、肌腱炎、骶髂综合症等有不错的效果。
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幻肢痛、烧灼样痛等难治的神经性疼痛,通过阻滞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有效么?
神经阻滞治疗所达到的效果在医学上的依据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一、阻止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水肿减轻、缓解疼痛和缓解由于病症所合并的交感神经紧张状态;
二、阻滞感觉神经,阻断疼痛的传导和抑制感觉神经刺激诱发的症状;
三、阻滞运动神经,使肌肉松弛或暂时制动,使疼痛部位得到“休息”。
三氧治疗疼痛作用机制
抗炎作用
臭氧可以诱导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以中和过量的活性氧属刺激拮抗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成纤维生长因子
(transforrn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释放;同时臭氧可以使内皮细胞释放NO[4],使血管舒张,减轻局部组织缺氧,促进炎症消退。
氧化蛋白多糖
臭氧直接与滑膜及软骨组织接触,可以氧化其内的蛋白多糖,从而导致水分的脱失,由此减轻滑膜水肿和炎症反应。
改善组织缺氧
臭氧可使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增加氧气的释放,减轻局部组织的缺氧。
止痛作用
臭氧可以提高局部神经末梢的痛域,产生直接止痛作用。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可刺激氧化酶过度表达,中和炎症反应中过量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释放,扩张血管,改善回流,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水肿。
腰肌劳损、肩周炎、急慢性腰扭伤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是造成无菌性炎症的主要原因。
对其采用病变局部注射臭氧,是利用臭氧拮抗无菌性炎症炎镇痛的作用,改善不适症状。
梨状肌综合症治疗主要是要缓解梨状肌的充血、水肿、痉挛和增生肥厚等一系列急、慢性无菌性炎症过程,解除其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和压迫,利用臭氧治疗无菌性炎症,可以迅速止痛,而且能减少组织充血、促进水肿消散、改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将臭氧注入腰大肌及椎旁间隙用于治疗腰肌劳损、腰腿疼、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采用颈椎旁肌肉注射臭氧治疗颈痛及颈僵直。
另臭氧注射对治疗骨性关节炎、颈椎病、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疼痛效果是很好的,这是现今任何药物注射或针灸、按摩、中药、膏药等不能够相比的。
神经阻滞
疼痛诊疗过程中常用方式
向上滑动阅览
神经阻滞的主要方法及注意事项
1.神经根阻滞疗法: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坐骨神经痛,带状疱
疹神经痛,外周神经卡压导致的酸麻胀痛。
2.神经结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失眠,改善肢体供血等。
3.韧带周围注射:如肩袖损伤以及各种腱鞘炎,韧带损伤炎症等。
4.关节腔注射治疗:各个关节的炎症疼痛,如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的疼痛。
5.激痛点注射治疗:治疗肌肉紧张痉挛的软组织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