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斯特之《雪夜林边驻足》赏析
从《雪夜林边驻足》弗罗斯特诗歌“现代性”
从《雪夜林边驻足》浅析弗罗斯特诗歌的“现代性”摘要: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自然诗人,也是美国人民最喜爱并引以为自豪的少数几位诗人之一。
在传统中创新是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的一个基色。
他扎根于美国诗歌传统,推陈出新,富于创造,因而它的诗歌质朴、清新而诗意隽永,富有韵律而又自由、不落俗套,既遵循传统又具有时代气息。
关键词:时代性简洁意象传统中的创新一他深受大众喜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他的诗歌大多以美国新英格兰乡村为背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情趣。
这些诗歌对于饱受过度工业化,过度文明之苦的现代美国人来说,犹如一曲曲优美动听的牧歌,宛似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诗画,令他们流连忘返;而且,诗人那种寓居于田野之中,亦诗亦农,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是许多现代美国人所向往的。
正如卢卡斯·农戈所说:“他的同胞,由于身陷嘈杂和贪婪的巨笼中,都喜欢弗罗斯特,热爱他那安静的生活。
”其次是他的诗歌能雅俗共赏:唱“下里巴人”者能从中得到乐趣,吟“阳春白雪”者能从中掘以哲理。
再次是他不随波逐流,不标新立异或追求时髦。
他扎根于美国大地和美国诗歌传统之中,以传统的步伐踏上现代派林立的20世纪美国诗坛而成为一代巨匠。
二弗罗斯特的“现代性”首先表现在他在传统诗歌的韵律上的革新。
在诗歌形式上,美国现代派诗人大多热衷于创新。
他们抛弃传统的诗歌形式,如e·e·肯明斯着意破坏传统的诗歌格律和形式,以求“新”;更有甚者因受一些外国诗歌流派的影响而在诗歌中大量引用外来语或使用偏僻的典故,使得一般美国读者不愿读也读不懂他们的诗。
可是弗罗斯特显然不是这样,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而主要是内容上的新。
他认为传统的诗歌形式已经受过真善美的锤炼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创作中,弗罗斯特常使用传统的无韵体和押韵的四行诗形式,但却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变体,节奏丰饶而又独具特色。
《雪夜林边驻足》这首诗就是从传统中创新的一个范例。
【诗歌鉴赏】雪暮驻马林边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雪暮驻马林边_诗歌鉴赏雪暮驻马林边[美国]弗罗斯特这是谁的林子我想我知道。
不过他的房屋远在村那截;他不会看见我停在这儿望着他的林子灌满了雪。
我的小马一定觉得很奇怪附近没有人家怎么就停歇,停在林子和冰冻湖面之间而且是一年最黑暗的一夜。
它摇了摇挽具上的钤想问我是不是出了错。
另外唯一音响是轻风和茸毛雪片席卷而过。
林子真可爱,黑暗而深邃。
但我有约在先不可悔,还得走好几里才能睡,还得走好几里才能睡。
(方平译)【赏析】《雪暮驻马林边》是弗罗斯特最著名的也是他本人最喜爱的一首短诗。
全诗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轻快的节奏描绘了诗人在新英格兰冬日傍晚雪花缤纷、神秘幽暗的树林旁驻足观望、流连忘返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在生命历程中小憩时的感受:人生总会面临一种两难选择,是快马加鞭,投身于那未知的世界,还是沉湎于现状之中,享受短暂的快乐?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严肃的,在完成其人生的使命之前,他是不能投宿安眠的——“但我有约在先不可悔/还得走好几里才能睡”。
弗罗斯特曾说:“诗歌始于喜悦,而终于智慧。
”这首诗从怡人的自然风光开始,又以轻快的节奏和质朴的遣词渐渐把诗歌推向高潮——“林子真可爱,黑暗而深邃/但我有约在先不可悔”,最后以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还得走好几里才能睡”。
诗体短小精悍却包含着完整的叙事要素:“这是谁的林子我想我知道/不过他的房屋远在村那截”——人物,“停在林子和冰冻湖面之间/而且是一年最黑暗的一夜”——地点、时间,“我的小马一定觉得很奇怪/附近没有人家怎么就停歇”——起因,“它摇了摇挽具上的铃/想问我是不是出了错”——经过,“但我有约在先不可悔/还得走好几里才能睡”——结果。
叙事中同样含有悬疑:“林子真可爱,黑暗而深邃”,是要留下还是离去?在这样一个雪花纷飞、微风徐徐的傍晚,离开美丽的树林而奔向艰险未知的前路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而“林子”这一意象是催生两难选择的关键要素。
有评论认为,“树林”象征可使人脱离世事纷争的大自然,对于社会的人来说,它本身既有挑战性,又充满原始的自然风情。
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驻》美学欣赏
作者: 康宁 李婵
作者机构: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158-15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雪夜林边小驻》 弗罗斯特 美学欣赏 自然意象 20世纪 借景抒情 美学角度 罗伯特
摘要: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了大量充满自然意象的诗篇。
《雪夜林边小驻》是他最负盛名的一首短诗。
诗人借景抒情,以动静结合的笔法,并运用多种修辞格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冬日树林雪景图。
从美学角度看,诗歌蕴含的意境美、修辞美和理性美值得读者细细体会诗歌本身的魅力所在。
《雪夜林中小驻》文体解析讲解
《雪夜林中小驻》文体解析摘要: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探讨这首诗的文体特点,通过主题、语音、词汇与句法特征、修辞手法等客观标准分析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关键词:宏观;微观;修辞手法引言《雪夜林中小驻》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写的一首诗歌,它也是现代英语始终公认的短篇杰作。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老人对生活失去信心,在黑暗中来到美丽的森林,本打算了结自己的生命,然而动听的风声和铃声唤醒了他对人生的热爱,这首诗的哲理深奥,韵律优美,文字朴实无华。
马儿与老人默默交流,将景色融入老人心中,意境深远。
一、主题分析诗歌《雪夜林中小驻》共为四节。
诗中有两个主要的角色为人和马,第一和第四节讲述了周围的环境,第二和第三节是关于发言者和小马所想的。
诗中作者是以主角出现,在寒冷昏暗的夜晚,停下马儿观看林中雪景,他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马,但是马没办法理解为何要在“这一年最黑的晚上”,“在林边湖畔停顿”,所以它急于向前奔跑。
作者就在这时受到两种思想影响,一种是他喜欢眼前的美景,一种是被生活所压的责任。
诗中的小矛盾象征着生活的大矛盾,小冲突象征生命里更大的冲突。
二、从语音的角度分析对于文学文体来说,特别是诗歌这类抒情文体,研究语音对于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诗歌中,语音的选择与文学文体所获取的特定涵义或氛围之间有着内在的统一。
如果除去了语音的因素,这首诗的韵味也就荡然无存。
2.1音位特征《雪夜林中小驻》,全诗采用明快的四音步抑扬格,每行以弱音开始,弱音节与重音节交错。
这种格律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鲜明而又舒畅,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到了宁静的雪夜林景之中。
2.2韵律这首《雪夜林中小驻》共分四小节,每小节四行,每行八个音节,韵脚排列方式是:aaba,bbcb,ccdc,dddd。
诗人把每一小节中那个不入韵的韵定为下一小节的韵,环环相扣,而最后一节韵脚重复,一韵到底。
弗罗斯特的压韵方式使整首诗读起来节奏富于变化。
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驻林边》解读
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驻林边》解读
卫麦鹏
【期刊名称】《沧桑》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本文分析的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抒情短诗“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驻林边),作品文字简练洁美、清新朴实,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与现实情怀。
关于作品的语言运用,诗界的评论各不
相同。
本文试用英国现代语言学家韩礼德的文体学理论,对其进行解析,从另一角度
分析作品寓于诗歌语言的深意。
【总页数】2页(P247-248)
【作者】卫麦鹏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2
【相关文献】
1.罗伯特·弗罗斯特和他的《雪夜林边小驻》
2.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诗歌《雪夜驻马
林边》之文体解读3.理性与非理性的对话--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林边驻足》文
本解读4.认知隐喻理论视角下的罗伯特·弗罗斯特作品分析——以《雪夜林边驻马》为例5.断肠人在天涯——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雪夜林边驻译文对比赏析
雪夜林边驻译文对比赏析探析《雪夜林边小驻》摘要:《雪夜林边小驻》的语言简洁清新,给读者宁静安详的景象。
作者罗伯特·费罗斯特是美国最出名的诗人之一。
在这首诗里,他通过描写森林、马和沉睡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森林文体抑扬格拟人《雪夜林边小驻》是一篇描写风景的短诗,里面所描写的雪景给读者的印象是唯美的。
要学习这首诗,首先从它的基本信息着手,如作者、诗的体裁等,然后是诗的文体特征。
1 基本信息1.1 作者《雪夜林边小驻》的作者是罗伯特·费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当时在美国享有非常高的名誉和地位。
他的诗描写的主要是生与死,爱与恨,战争与和平问题,因此被誉为哲学诗人。
但他最感兴趣的是大自然以及大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他大部分著作以新英格兰的乡村为背景,充满了强烈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情趣,所以他也被称为田园诗人,并被赋予“新英格兰诗人”和“美国民族诗人”的称号。
罗伯特·费罗斯特仁慈聪颖;他的诗歌风格也清新质朴,阐述了生命的真谛。
1961年他被邀请出席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并朗读了他的诗作《彻底的礼物》,之后便成为美国人心中的“民间桂冠诗人”。
他不仅发扬了传统诗篇的创作技巧,还建立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他是连接欧美传统诗和现代派诗篇的桥梁,因而有些评论家也称之为“交替性诗人”。
费罗斯特从来把自己归为任何一个学派,对由庞德和艾略特等所发起的新诗运动毫无兴趣,并拒绝接受法国先锋派的诗篇创作原则,他感兴趣的是独创性。
他四次获得普立兹奖,并在1938年和1941年获得美国艺术文学和美国诗社奖。
作为描写大自然的诗人,费罗斯特将具本土特色的、清新自然的新英格兰英语融入到传统的抑扬格诗篇里,采用本土方言进行诗篇创作,这种创作方法为华兹华斯高度赞扬。
他经常将意义/哲理隐含于各种各样的形象,以表达他对生活、社会和宇宙的看法。
因此他的诗作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宗教意义。
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驻》美学欣赏
自然 的怀抱去享受无忧无虑 的生活 。因此 , 诗人在本 节 中用 白描手 法以轻 盈 的画笔 为我们勾勒 出-r N美
丽 的冬 日树林雪景图。 在第二节 中 ,诗人假借不 谙世事 的小马来揭示
自然意象 的诗集 , 主要有《 山问》 《 新 罕布什尔》 《 西 去 的溪流》 和《 又一片牧场》 等。弗罗斯特诗歌的创作 风
他心 中的疑虑。面对大雪覆盖的神秘树林 , 诗人停下
脚步 , 不知去向何 方。诗人 用“ 一定” 这个词来刻 画这 种无法排解 的困惑 , 就 连小马也 觉得奇怪 , 主人 为何 要在这 “ 一年中最幽暗的冬夜” 停歇。后两句 中, 诗人 描绘了一个冰雪世界 , 其中“ 结冰 的”一词具有双重修 饰效果 , 使读者不但 能够联想到 大雪纷飞 、 银装素 裹 的美景 , 而且还可 以感觉到难 以忍受的刺 骨寒冷。 第三节 的描 写使小马 的形象更加 丰满。它抖 动 着颈上 的铃 铛 , 仿佛 是责问主人 为何 要止步不 前 , 铃 声让寂静纯 洁的冰雪天地 富有生气 。然而诗人 却不 做声, 聆听着微风 吹过树林 、 雪花纷纷飘 落的动人 声 音, 这是一次令 人赏心悦 目的心 灵洗礼。 诗人在 第四节 中将 目光再次投 向幽暗深邃 的树 林, 尽管 它是那样 的可爱 , 但诗人并没 有就此停歇 去 陶醉于 美景之 中, 因为在他心 中还有“ 诺言 ” , 还 有尚 待 履 行 的社 会 责 任 与 义 务 。后 两 句 中 的 “ 安睡” , 可理 解 为当晚的入眠或是彻底 的长眠 ,对 此诗人并 未说 明, 留待读者 自行体 会。本节作 为诗歌 的结尾 与开头 部分遥相 呼应 ,字里行 间流露 出诗人 渴望沉溺 于美 景, 却又不得不 回到 现实。弗 罗斯特 曾感言 “ 诗歌 始 于喜悦 , 而终于智慧” 。 他 用朴 实的语言将诗 歌不断地推 向高潮 ,最 后 又悄然无声地道 出其 中的哲理 。作 为现代人 的读者 , 面对选 择与挑战 , 表面看似怡然 平静 , 内心却充 满疑 惑 与不 安。 因此我们感 同身受 , 我们来 自现 实 , 试 图 逃避现 实, 但却最终 回归现实。 诗人在全 诗 中用意 象构建一幅 完整画面 ,以大 雪覆盖 的树 林为主要背景 , 从视 觉和听觉 出发 , 以动 静结合 的笔 法描绘树林 雪景 。从 审美 角度来看 , 该诗 创造 了一种 意境 , 具体 又抽象 , 空 间有 限 , 想 象无限 。 因此人 与物 、 景与情 水乳 交融 , 因景生情 , 美好 的意
罗伯特_弗罗斯特_雪夜驻林边_解读
··2009·4引言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驻林边)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though;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M 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The w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以上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著名的诗作之一,描写的是一个雪夜诗人在郊区林边欣赏雪景的情景。
本文分析此诗,运用的是韩礼德的文体学理论。
韩礼德文体学理论的核心是语言系统的“功能”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形式,包括语法结构、语音结构等,其自身并不能表明它自己是否与一个语篇的文体相关。
语言形式与文体的关联,是通过语言形式在语言交流中的“价值”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看它是否在语篇整体中起突出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由于语篇的语言形式生成语篇内容的情景是作者在创作中创造出来的,所以要分析语言形式的文体风格,就要看它是否与表达作者的整体意义有关。
弗罗斯特之《雪夜林边驻足》赏析
弗罗斯特之《雪夜林边驻足》赏析在法国古典主义诗人让弗罗斯特的诗中,《雪夜林边驻足》是一首充满着浪漫诗意的诗作,充满了繁花丛中美丽天使走过的景色。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夜晚,作者正在一片迷人的森林中,细雪纷飞,漫山遍野,令人震撼的是,这个夜晚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弥漫的宁静与安详。
这首诗以森林的细雪和夜幽的气息开头:“白夜,穿过森林,细雪飘飞,深谷默默,夜幽的气息。
”它引人深思的是,作者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定格,他想要记录这一刻的美景。
随后,整片森林仿佛突然静止下来,只有幽幽森林那种深沉、令人不寒而栗的气息仍然在隐隐作响,作者用诗意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美丽而凄美的场景。
整首诗歌流畅,韵脚婉约,充满了优美的诗意,它以神秘而冒险的叙述传达出了一种被神秘景象所震撼的强烈感受,诗中把森林与星空中的天使联系起来,隐喻性的描绘出这个美丽的夜晚:“咫尺之间,蝴蝶翩翩,星空之下,漫天繁花,月光照耀,令人目眩”。
作者就像是在诉说一个秘密,因为只有他拥有能够体验这种特殊氛围的能力。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把森林赋予了一种浪漫的色彩,表达了一种宁静与深沉的情怀,把美丽的夜空和浪漫的森林连结在一起,似乎他就是想要让人们也拥有那种能感受到林边的夜晚宁静的心情。
诗中的神秘景象所蕴含的深刻的意义和高雅的诗意,以及色调的细腻,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和谐的情绪,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森林之夜的平和与自然。
在《雪夜林边驻足》中,弗罗斯特以一种深沉而宁静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这个宁静夜晚的深深情怀,运用简单而又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静谧夜晚的赞赏和幻想,给人以宁静而自由的空间,使人想要享受这片宁静林边的宁静夜晚。
弗罗斯特的这首佳作堪称是对宁静的映射,将灵魂的内心深处的理想与现实的景象完美融合,把大自然的宁静气息传达给读者,让人有孤独的沉思,有被自然的美妙的宁静所吸引的感受。
浅析《雪夜林边驻足》的音韵之美
浅析《雪夜林边驻足》的音韵之美[摘要]诗的音韵美和诗体是相互依存的。
本文从音韵的角度对弗罗斯特的诗《雪夜林边驻足》进行剖析,解读此诗的音韵格式来品尝诗的内在之美,使诗的内涵得以充分呈现,深层揭示诗人所表达的复杂的情感。
[关键词]音韵弗罗斯特弗罗斯特(1847-1963)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自然诗人,也是美国人民最喜爱并引以为自豪的少数几位诗人之一。
他三十九岁才成名,与其他诗人相比,可谓大器晚成;但他一生中享有的荣誉却是其他任何一位美国诗人都难以与之相比的。
他曾四次荣获普利策诗歌奖,多次获得美国许多大学和学院授予的荣誉学衔。
晚年,他获得了美国政府授予他的荣誉勋章,并应肯尼迪总统之邀在其就职仪式上朗诵自己的诗歌。
从20-30年代直到他去世,弗罗斯特实为美国未受封的“桂冠诗人”。
弗罗斯特善于把握诗歌的音韵特征,把平淡的无奇点化成富有美的,意味深长的诗趣;透过诗歌意象的描写,追求深远的意蕴,使诗从多层次,多角度展现出一个富于弹性的艺术空间,给人以清新纯朴,富于生活气息,语调宁静亲切的美感。
《雪夜林边驻足》这首小诗,质朴清新而诗意隽永,富有韵律而又自由,不落俗套,既遵循传统又具有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音韵美与诗意美的和谐。
一在阅读此诗时,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浮现处这样的一幅画面:某人在雪夜经过一个熟人的树林,不顾夜黑风寒,驻脚观望,稍作休息后,不得不继续赶路。
音韵的艺术形式在艺术作品中,尤其是在诗歌审美的重要方面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大雪覆盖的白色森林,银装素裹美丽非凡,但作者有许多承诺的事要做,只得稍停后又继续赶路。
要真正领略诗人赋予此诗的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哲理,我们就要去感受这首诗歌的艺术形式的构成,从诗人和谐的音韵美和丰富的意象描写中,进入到诗歌的深层意蕴里。
这是因为作品的内容不是独立于形式而存在的,而是贯穿、溶解于特定的形式中的,内容是表现在形式中的内容,形式是表现着内容的形式,两者不可分离。
某个内容变换了或离开了特定的形式,即改变了文体,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也就立刻消失[1]。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雪夜林边驻足翻译及赏析
《雪夜林边驻脚》赏析(辜正坤)这是一首充满梦幻情调和淡淡忧思的诗歌。
弗罗斯特本人曾认为这首诗是他所有创作的诗作中他最喜欢提到的诗。
科林斯•布鲁克斯也认为:“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这首诗最引人注目。
”《雪夜林边驻脚》至少有5组意象连缀起来表达了一种扑朔迷离、忧思惆怅的情调。
第1组意象是雪夜。
这是寒冷与幽暗二者的结合,象征着诗人心境的凄冷状态。
第2组意象是树林,美丽、幽深,象征着诗人的寄托。
第3组意象是小马,这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生命和力的象征。
第4组意象是湖冰,冷的极致,象征着死亡。
是诗人本能地感觉到的必不可免的未来的归宿。
第5组意象是飞舞的雪花,漫天遍野,有点像是其余4组意象的中介物,弥漫而不执著,可见而不可触。
飘然于前,忽焉在后,是扑朔迷离状态的最贴切的写照。
这种扑朔迷离状态由于诗中一连串的疑惑而进一步加强:“纳闷”“为何”“仿佛问,出了什么事情?”此诗的诗眼是“可惜我还有别的承诺等待完成(课文译为:可是许诺的事还得去做)”。
诗人还有强烈的使命感,他还不愿意就此在雪夜的林边永远驻步,生命的路程远未完结,他“不能安睡,除非再走一程(课文译为: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
死亡这种极其重大的主题在这里被淡化,诗人以一种近乎超然的人生态度来提到它。
苟非有“承诺”,他也许会长此沉睡林边!诗歌的魅力正在于诗人对待生命与死亡的这种近乎超然的心态。
来则来,去则去,人生在世,只要尽其所能地完成承诺,则无所遗憾。
不过,弗罗斯特终究还是愿意执著于生命的。
他的超然也还不能达到苏轼(1037—1101)的那种超逸隽永、泻化无痕的清高境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词的境界亦有类于弗罗斯特诗境界处。
此词意境幽冷深曲,影影绰绰,恰如孤鸿之翩然而至,悠然而往。
“语意高深!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但词旨毕竟有别,此词喻诗人不肯苟合取容、与世俗同流。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雪夜林边小驻》是罗伯特·弗罗斯特最著名也是最受欢迎的诗作之一,本篇论文除了分析了这首诗的形式——押韵之外,在分析诗歌内容时还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诗人面对三种人格结构的依次出现时的心理变化。
诗人最终在超我的人格结构的主导下不再留恋那片幽静的树林,而是继续前进,从而体现了这首优美的诗歌所隐含的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韵步;押韵;人格结构罗伯特·弗罗斯特是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被称为“新英格兰诗人”、“民族诗人”。
他是用传统诗歌形式创作的杰出代表,在二十世纪诗歌改革的潮流中他却屹然不动,更加的显得难能可贵。
《雪夜林边小驻》是弗罗斯特众多代表作品中的一部,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极其质朴的语言道出人生的哲理,引人深思。
我国学者对于这首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文体学角度解析:如俞瑶指出“弗罗斯特的小诗《雪夜林边小驻》一直为读者喜爱,这极好地证明了偏离的使用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探究作者的使用偏离的意图,从而了解诗歌更深层次上的涵义。
”;对其解构主义角度解析:如谷峰指出“通过对这首诗进行解构解读,找出这首诗中的二元对立,即美丽平静与恐怖紧张,作者内心的平和与不安以及生与死,体现了这首诗的多义性。
”;以及对其核心意象“树林”的解析:如任景赛指出“这树林是诱惑也是一种警示,弗罗斯特作为一个诗人直面人生中的苦难,坚定地从事诗歌创作,从而摆脱了迷失林中的命运,最终履行了诗人的诺言”等其他的研究。
但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这一诗歌的,目前还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本篇论文在分析诗歌内容及主题时,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探析这首诗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一、韵律美这首诗共有四节,每一节四行,每行用的都是四音步抑扬格,押韵模式为连锁式的押韵模式,即a a b a;b b c b;c c d c;d d d d。
诗人除了用了这一押韵模式,还用了押头韵和押元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音乐美和韵律美。
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畔小驻》的汉译评析
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畔小驻》的汉译评析论文导读: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着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和世间最复杂的意象的文学形式非诗歌莫属,这种情感和意象便构成了诗歌所特有的文化意境。
意境是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人类精神认识的一个共性。
StoppingbyWoodsonaSnowyEvening(《雪夜林畔小驻》)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一首深受广大读者传诵的不朽之作,它融优美的意境、和美的音声于一体,有多种汉译文。
关键词:诗歌,意境,汉译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着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和世间最复杂的意象的文学形式非诗歌莫属, 这种情感和意象便构成了诗歌所特有的文化意境。
论文发表。
意境是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人类精神认识的一个共性。
诗歌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意境的传达,译者在翻译文学文本时须着重把握,从而再现原文本的意境。
英汉诗歌翻译应注意异域文化的传达, 从各个角度, 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不同的文化意境营造体现出来, 才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Evening (《雪夜林畔小驻》)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一首深受广大读者传诵的不朽之作,它融优美的意境、和美的音声于一体, 有多种汉译文。
本文选择了夏菁先生的译文,评析它在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及翻译技巧方面的特点。
一、文本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1]原诗如下: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 a shake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Of easy wind downy flake.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以下是夏菁先生的翻译[2]:我想我知道这是谁的森林他的家虽在那边乡村;他看不到我驻足在此地伫望他的森林白雪无垠。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雪夜林边驻马》的作者是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美国著名的诗人。
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
他是第一个四次获得普利策奖的人。
主要诗集有《孩子的意愿》、《波士顿以北》、《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理智的假面具》、《慈悲的假面具》、《林间中地》等。
《雪夜林边驻马》整首诗韵律整齐,不断地加强节奏,使得我们如同摇篮中的婴儿不知不觉中就进到诗歌美丽的幻境之中。
同时也正是这轻风,这梦幻,让人在神往之余品尝到一丝淡淡的忧伤,而这丝忧伤里蕴含的对生命、对时间的艺术沉思,使得这首诗格调不俗。
这是一首规范的四步抑扬格小诗。
诗歌的押韵形式是a a b a, b b c b, c c d c,d d d d.例如第一诗节中的know,though,here,snow.此外诗歌还运用了头韵,第二行的the和though,第三行的see和stopping,第四行的watch和woods,等等。
诗人在诗中对一些音素进行了重复使用,例如/s/这个音,stop,sweep,snow,sleep,听起来就像是下雪时的丝丝声,很宁静,很温馨;以/w/开头的单词,wind,wood,will,without,令人想起风呼啸的呜呜声;还有众多带/t//d/音素的单词,像极了马儿奔驰的答答声。
头韵和对同一音素的重复使用,首尾音的巧妙安排,这些都极大的加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使得全诗节奏分明。
这首诗语言的重要特征就是大量运用象征和比喻。
例如woods 和snow就有很强的象征性。
Woods象征着大自然的神秘和复杂,snow则象征着诗人纯洁和简朴的品格,二者形成强烈对比。
Horse 则具有更大的象征性,它是诗人另一个自我的象征,它催促着诗人赶快上路,一路向前。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to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马儿被赋予了人的思想和理性,也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雪夜林边小驻 赏析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雪夜林边小駐赏析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雪夜林边小駐赏析作者: Robert Frost 罗抜.弗罗斯特 (1874-1963)翻譯: 露英客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这林是谁我知道His house is inthe village though. 主人就住村里头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不会見我留在这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看他树林滿蓋雪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小騎定想这事邪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停在这里沒农舍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就在树林冰湖间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年中最暗的一夜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牠把肩上銅铃抖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询问撹錯了与否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其他声籟都没有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除了轻风吹软雪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树林可爱且暗深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但有诺言要遵守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远路走完才眠休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远路走完才眠休.罗抜.弗罗斯特是美国人,住在美国东北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要了解这首诗, 首先要知道一点美国北部的生活常识. 下雪, 常被人描成美丽浪漫的境色, 然而, 现实生活中, 雪, 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可能是致命的东西.冬天在荒郊走动, 沒雪的地方可以如常的在地上行走. 但如果下雪了,雪会令到行走如在泥泞中一样艰难, 雪越厚则举步越难,同時,风雪会把足跡掩盖, 回头都成问題, 最后会累到不能走动而停下来, 冷死是遲早的事. 这是个连畜牲都知晓的情况.很多人認为这首诗可以作为一首写境的诗来欣赏, 但有了这样的背境, 这首诗就不能单从表面来读了.开头的一段,写他夜访别人的樹林, [不会見我留在这] 有不希望林主知道的意思吗?全诗共十六句, 其中有四句是写馬的不安,畜牲的思想最简单, 牠不安是因为牠察觉到危險. 这样的篇幅表明作者对潜在的危險沒有忽略, 其实作者是用马的抗议来暗示存着的險境.[其他声籟都没有, 除了轻风吹软雪],是写雪境,但亦说明沒有人烟,出事后沒人知晓,风雪会令行走越来越困难,走过的足跡会消失,回头路会被掩沒.表面是写雪境,但有潜伏着的危險.诗里雖然藏了很多危机,但字面上还是很平静和谐,马沒有用嘶呌来表达異议,只是抖了一下,铃声揉混在轻微的风声中,点缀着幽静的空间.作者单身骑着马,在一个轻风细雪的晚上,面对着一个深邃幽暗的树林,他很想抛弃林外的一切,走进树林里,享受树林里面的自然和宁静,他知道进去的后果...他踌躇...最后,在林内和林外两者中,他作了决定.[树林可爱且暗深]对他是十分吸引,是他所喜欢的,一个[但]字,把可爱的树林和他的诺言分开,不能共存.暗深的树林雖好,但他[有诺言要遵守],有[远路]須要走,所以选择了林外的丗界.第二句重复的[远路走完才眠休]肯定了他的选择,他要兑现许下的诺言,要完成他路程,同時亦使到字面下的暗流更明顕,令读者不能不再读一遍,这時读者才真正的清楚,他原想在树林里面眠休的,但经过一番思考后,现在还不是眠休的時候,他决定守他的诺言,走他的远路去了.。
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驻》的主题及创作思想分析
《雪夜林边小驻》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位旅人在雪夜林边小驻时的经历。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对自然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描写。
诗中的旅人在与自然的对峙中,体会到了自然的伟大与神秘,也感受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脆弱关系。
在创作思想上,这首诗体现了弗罗斯特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激,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护自然,不要破坏自然的平衡。
总的来说,《雪夜林边小驻》是一首充满自然哲学的诗作,既能感受到弗罗斯特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又能感受到他对人与自然之间的脆弱关系的关切。
《雪夜林中小驻》文体解析
《雪夜林中小驻》文体解析一.宏观分析(一)背景《雪夜林中小驻》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它描写了旅行者夜晚骑马穿过树林时,停下来看雪的情景。
这首诗的语言是简单朴素的新英格兰口语语言。
1922年6月,弗罗斯特在佛蒙特州的家中写下了这首诗。
他一整晚都沉浸于写诗的氛围中,当他终于完成的时候,才意识到早晨已经到来了。
(二)情境语境这首诗被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关于周围的环境,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关于旅行者和马的想法。
当旅行者独自一人在森林中时,他会思考自然世界与社会的对比。
这首诗巧妙地暗示,虽然旅行者为了看雪被吸引到树林里,但由于生活中的各种责任使他不能停留在树林太久,不得不继续向前赶路。
(三)语域语场:《雪夜林中小驻》是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在乡间路上停下来观察树林里的积雪的人,一匹系着铃的小马摇摇头,表明它不明白为什么主人会停下来。
这首诗捕捉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也强调愿望和义务之间的区别。
语旨:沟通者是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和他的读者,社交方面的距离很大。
语式:语言在情境中的作用是构成性的,这首诗是一种书面媒介,描述了旅行者在夜间骑着马穿过树林时停下来看雪的情况。
二.微观分析(一)句法特征在诗的开头“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这形成了一个倒置,强调了“Woods”形象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一种安静和孤立的感觉。
在第四节的第二句中,“I have promises to keep”是“I have to keep promises”的一个变体。
这句话的目的是要表明了旅行者生活中上还有很多责任和义务,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树林里停留。
(二)词汇特征在人们常规的认知中,诗歌是优雅的象征,诗歌的语言一般都是优美的。
然而,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采用了一种简单易懂的新英格兰口语语言和比较简单的措辞。
例如,“woods”, “house”, “village”, “snow”, “farmhouse”, “lake”, “wind”and “flake”都是英语中常见的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罗斯特之《雪夜林边驻足》赏析
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驻足》是由意大利诗人弗罗斯特于1821年创作的著名诗篇。
该诗描绘了雪夜里,作者在森林边驻足、凝望星空,还让芦苇乘风起舞的景象,使人似乎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雪夜的美好时光。
该诗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宁静景象,又对此刻时光流失的深刻感受。
《雪夜林边驻足》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全诗共有7句:“当暗夜冰天/梦停止,我呆呆驻足/ 下森林边,凝望苍穹的星空/让芦苇随风起舞/雪田中各种游魂急奔.”人简洁地描绘了一个晚间在雪夜里静静凝望,仿佛可以感受到芦苇在风中起舞的美妙场景。
诗中的散文式的叙事结构,把雪夜的宁静景象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心旷神怡,仿佛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雪夜里自然宁静的景象。
弗罗斯特在《雪夜林边驻足》中抒发了对自然的情感与感悟。
读这首诗,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天地宽广存在的气息,也感受到了弗罗斯特把自然宁静景象连缀在一起,把一晚花草星辰的灿烂,一夜雪花的冷暗,一生的游离梦想,一世的风花雪月,一见的唏嘘悲歌,都抒发在这首诗中,让人可以体悟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通过“芦苇随风起舞,和雪田中各种游魂急奔”,也表达了人们值得安静、随波逐流、每一瞬间都处在流逝中的感慨。
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驻足》以其凝练的语言,流畅的笔触,以及对雪夜宁静的感受,深深吸引了读者的心灵。
诗中用简练的文字,以及风花雪月、宁非变的意境,让人体会到人生的芬芳,以及人们的
游走,无力抗拒等等。
这首诗歌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出了更多的温暖和深刻的情感感受,使人们可以在雪夜里,静静地欣赏、理解和体悟,享受自然带给我们的宁静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