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斯特诗歌林中小路
小径
小径作者:黄桂元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07期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过著名诗篇《未选择的路》,里面有这样的句子:“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是尼采式的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而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基本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趋利避害,天经地义。
樊忠慰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把自己的背影投在了一条小径上,一条野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寂寞小径,也是一条通向神秘梦园的蜿蜒小径。
他站在小径的幽暗处喃喃自语:“不出诗人、英雄、艺术家的土地是原始部落,出了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是野兽之邦。
”于是我们抬起头极目远望,扑入视野的是新世纪科技浪潮,是“全球化”背景中的盛世繁华,连天接地,绚烂夺目,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这些年,我没少追随滚滚红尘,一路喧哗地旅游在天南地北的许多现代化城市,触目都是高架桥,快速路,步行街,别墅群,摩天大厦,购物超市,巨型广告屏……楼群逼仄,光线晦暗,汽车拥堵,交通瘫痪,市声嘈杂,人满为患,古籍翻新,新景做旧,所有的城市大同小异,所有的时尚似曾相识,所有的欲望翩翩起舞,那些流淌着乡村往事的田野风景,日渐陌生,遥远,模糊。
樊忠慰却仍然执迷不悟,写出一首首诗呼唤那些遥远的乡村记忆。
中国人活得往往过于现实,宁肯成为物质动物,也要与无用的浪漫神性保持距离。
樊忠慰在诗中一次次说“不”,即使描写日常风景,他也在强调神,而不是形。
这位浪漫主义的赤子更崇尚神性,更接近精灵,更具有宗教诚意。
他诗里的风景源于田野、乡间和村落,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有如意蕴凝重、境界深远的经典油画,“落日像一个临终的眼神/被沉默的山覆盖”。
(《杂记》)日常景色则杂糅着水墨与工笔,人间烟火袅袅,“几捆干柴,半筐猪草,一把弯镰/割痛少年的夏天/没有人娶走流水/没有人嫁给青山/千年了,放牛娃竹笛横吹/暖了村姑和夜晚/大风刮过多情的山冈/狗吠瘦了红豆的家园”。
(《家园》)乡村更有永远牵挂自己的母亲,“线是长长的路/从母亲额头抽出/她剪不断的游子/看见针眼里的故乡”。
英语诗歌《雪夜林中小驻》的文体学赏析
英语诗歌《雪夜林中小驻》的文体学赏析摘要:《雪夜林中小驻》是罗伯特·弗罗斯特最好的抒情诗之一,写于1922年,并于1923年发表在他的著作《新罕布什尔》。
罗伯特·弗罗斯特由于这一系列作品荣获了普利策奖,并被广泛认可为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诗人。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这首诗的文体特征。
关键词:文体学;宏观;微观;修辞手法一.宏观分析(一)背景《雪夜林中小驻》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它描写了旅行者夜晚骑马穿过树林时,停下来看雪的情景。
这首诗的语言是简单朴素的新英格兰口语语言。
1922年6月,弗罗斯特在佛蒙特州的家中写下了这首诗。
他一整晚都沉浸于写诗的氛围中,当他终于完成的时候,才意识到早晨已经到来了。
(二)情境语境这首诗被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关于周围的环境,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关于旅行者和马的想法。
当旅行者独自一人在森林中时,他会思考自然世界与社会的对比。
这首诗巧妙地暗示,虽然旅行者为了看雪被吸引到树林里,但由于生活中的各种责任使他不能停留在树林太久,不得不继续向前赶路。
(三)语域语场:《雪夜林中小驻》是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在乡间路上停下来观察树林里的积雪的人,一匹系着铃的小马摇摇头,表明它不明白为什么主人会停下来。
这首诗捕捉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也强调愿望和义务之间的区别。
语旨:沟通者是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和他的读者,社交方面的距离很大。
语式:语言在情境中的作用是构成性的,这首诗是一种书面媒介,描述了旅行者在夜间骑着马穿过树林时停下来看雪的情况。
二.微观分析(一)句法特征在诗的开头“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这形成了一个倒置,强调了“Woods”形象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一种安静和孤立的感觉。
在第四节的第二句中,“I have promises to keep”是“I have to keep promises”的一个变体。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描绘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生命、死亡、孤独、爱情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弗罗斯特的诗歌常常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独特的写作风格融合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元素,给人一种深沉而富有想象力的感觉。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寓意和隐喻,读者需要仔细阅读并思考其中的意义。
《路过林地的暗号》是弗罗斯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在林地中遇到两条路,他选择了一条不常走的小路,这个选择代表着他与众不同的决心和勇气。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中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决定我们命运的时刻。
弗罗斯特的诗歌还经常探讨人类存在的问题。
在《擅长火焰的冰》中,他描述了一个人对世界的审视,他意识到人类经历了生活中的痛苦和苦难,但仍然有希望和欢乐。
这首诗鼓励读者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心态。
此外,弗罗斯特的爱情诗也是他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精致而深情的描绘,捕捉了爱情的美丽和复杂性。
他的诗中充满了温暖和
浪漫的情感,例如《风吹过我的耳边,你的声音》和《雪中之恋》。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存
在的思考,也引领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
他的作品仍然被广泛阅读和欣赏,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类情感的探索,弗罗斯特的诗歌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之作。
【诗词阅读及答案】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赏析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的一诗写了“面对两条都没有走过的路,主人公毅然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来走、来历练”的事情,体现了人性之美,其实我们倘将该作品作为“选择人生之路”来读也完全恰当。
品读该诗,主人公形象的大气沉雄、勇敢创新、义无反顾,还是比较容易看得出来。
在到了岔路口,因为“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所以必得选一条路去走。
由于“鱼”和“熊掌”两者不能得兼,故颇费踌躇,“我”“久久伫立”对两条路都再三观望,最终才咬咬牙下定决心选实了走“人迹更少的”那条“荒草凄凄,十分幽寂”的路,这样的义无反顾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如果说选择“那条通向丛林深处的路”是大众化的选择,比较平稳,但很有可能就平常了;那么主人公不愿庸俗而冒险地去创新一番,玩一把过瘾,认为即使轰轰烈烈地去死也比窝窝囊囊地存活强上百倍千倍。
诗人的这种思想无疑是难得的,很精彩的。
这样看来,说诗人的这种勇敢和大气魄不是一般的果敢,而是大气沉雄的干练,再恰当不过。
还有,诗人的思想之美也体现在对未来的展望上,还体现在对未来忆及“现今”这个从前的回忆上,它们的思想美点也确实颇为多多。
已经选定并走上选定的路时,诗人还念念不忘“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可人生是趟单程旅行,决无回头再走的可能。
故一旦选定人生的道路,便是无尽头的求索。
才开始走就揣测日后之事是展望,是人生的“大气度设计”,是开放。
这样的展望有利于更稳健地干好人生大事业。
因为不能同时选走人生道路,所以只选一条去走或许就很圆满地获取了成功,或许就大致成功却稍留缺憾,或许就根本是个事业大失败的结局,人生况味无外乎上述三种可能。
有缺憾固然该“叹息”并后悔当初选择的太过于“草率”了些;我们说,就是成功者也可以“叹息”,认为假如选择走另外的一条道路成功准许会更大。
这样憧憬未来的回顾因其打通了“少年、中年、老年”再“老年、中年、少年”的关节,属全程式鸟瞰,是高瞻远瞩,显得深刻。
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驻》美学欣赏
自然 的怀抱去享受无忧无虑 的生活 。因此 , 诗人在本 节 中用 白描手 法以轻 盈 的画笔 为我们勾勒 出-r N美
丽 的冬 日树林雪景图。 在第二节 中 ,诗人假借不 谙世事 的小马来揭示
自然意象 的诗集 , 主要有《 山问》 《 新 罕布什尔》 《 西 去 的溪流》 和《 又一片牧场》 等。弗罗斯特诗歌的创作 风
他心 中的疑虑。面对大雪覆盖的神秘树林 , 诗人停下
脚步 , 不知去向何 方。诗人 用“ 一定” 这个词来刻 画这 种无法排解 的困惑 , 就 连小马也 觉得奇怪 , 主人 为何 要在这 “ 一年中最幽暗的冬夜” 停歇。后两句 中, 诗人 描绘了一个冰雪世界 , 其中“ 结冰 的”一词具有双重修 饰效果 , 使读者不但 能够联想到 大雪纷飞 、 银装素 裹 的美景 , 而且还可 以感觉到难 以忍受的刺 骨寒冷。 第三节 的描 写使小马 的形象更加 丰满。它抖 动 着颈上 的铃 铛 , 仿佛 是责问主人 为何 要止步不 前 , 铃 声让寂静纯 洁的冰雪天地 富有生气 。然而诗人 却不 做声, 聆听着微风 吹过树林 、 雪花纷纷飘 落的动人 声 音, 这是一次令 人赏心悦 目的心 灵洗礼。 诗人在 第四节 中将 目光再次投 向幽暗深邃 的树 林, 尽管 它是那样 的可爱 , 但诗人并没 有就此停歇 去 陶醉于 美景之 中, 因为在他心 中还有“ 诺言 ” , 还 有尚 待 履 行 的社 会 责 任 与 义 务 。后 两 句 中 的 “ 安睡” , 可理 解 为当晚的入眠或是彻底 的长眠 ,对 此诗人并 未说 明, 留待读者 自行体 会。本节作 为诗歌 的结尾 与开头 部分遥相 呼应 ,字里行 间流露 出诗人 渴望沉溺 于美 景, 却又不得不 回到 现实。弗 罗斯特 曾感言 “ 诗歌 始 于喜悦 , 而终于智慧” 。 他 用朴 实的语言将诗 歌不断地推 向高潮 ,最 后 又悄然无声地道 出其 中的哲理 。作 为现代人 的读者 , 面对选 择与挑战 , 表面看似怡然 平静 , 内心却充 满疑 惑 与不 安。 因此我们感 同身受 , 我们来 自现 实 , 试 图 逃避现 实, 但却最终 回归现实。 诗人在全 诗 中用意 象构建一幅 完整画面 ,以大 雪覆盖 的树 林为主要背景 , 从视 觉和听觉 出发 , 以动 静结合 的笔 法描绘树林 雪景 。从 审美 角度来看 , 该诗 创造 了一种 意境 , 具体 又抽象 , 空 间有 限 , 想 象无限 。 因此人 与物 、 景与情 水乳 交融 , 因景生情 , 美好 的意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当时,他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他的诗歌主要描写生与死、爱与恨、战争与和平等问题,被誉为哲学诗人。
然而,他最感兴趣的是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的作品大多以新英格兰的乡村为背景,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风情。
因此,他也被称为田园诗人,被授予“新英格兰诗人”和“美国民族诗人”的称号;1961年,他应邀出席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并宣读了他的诗歌《完整的礼物》。
此后,他成为美国人心中的“民间桂冠诗人”。
他不仅发扬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技巧,而且确立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是欧美传统诗歌与现代派诗歌之间的桥梁,因此有评论家称他为“候补诗人”。
弗罗斯特从未将自己归类为任何流派,对庞德和艾略特发起的新诗运动不感兴趣,拒绝接受法国先锋派诗歌创作的原则。
他感兴趣的是独创性1.3《雪夜林中驻足》这首诗的体裁和主题是一首四英尺长的抑扬诗,它采用了爱德华·菲茨杰拉德创作的鲁比节。
除最后一行外,每一行都遵循阿巴的押韵格式,是一个连环押韵,即在前韵之后;但由于他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他不得不回归现实,继续前行。
诗中的主人公其实是指作者本人;诗中“树林”的深邃寓意着人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里程碑”是指诗人需要完成的作品;“睡眠”是指生命的终结。
这些词都反映了人生旅途中的一种进取精神,这正是弗罗斯特所追求的。
本文主要从节奏和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这首诗的文体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韵式和结构变异。
2.1押韵这首诗使用了多种押韵方法,特别是韵尾和头韵。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押韵方法,2.1.1这首诗最明显的文体特征之一就是结尾押韵。
在第一节中,结尾押韵的词是已知的。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不仅使用了最后的押韵和头韵,而且使用了谐音、和声和内韵,使这首诗更有节奏感。
弗罗斯特诗歌林中小路
弗罗斯特诗歌林中小路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中一直以自然风景为主题,而《林中小路》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通过描绘一条小路,表达了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选择的困境和不确定性。
以下是对《林中小路》的相关参考内容的描述。
《林中小路》是一首表现人在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选择和不确定性的优美诗歌。
诗中描述了一位行者在林中看到两条小路分叉,他必须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
这个决定对他的未来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他无法事先知道每条小路所带来的结果。
诗歌开篇,描绘了一位行者来到了一片林地,他眼前出现了两条小路。
这两条小路看起来都很相似,都没有被走过,都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
这个场景象征着人生中的选择,每个人都会遇到在众多分歧路口中,不知该选择哪一条道路的困惑。
行者刚开始对这两条小路都感到好奇,他用眼睛凝视着它们,试图看出它们有何不同。
但是,很可惜,这两条小路都被林中的灌木和树木遮挡住了。
这隐喻了人生中我们面临的选择是模糊不清的,我们无法事先预知每条道路的未来。
行者最终决定选择其中一条小路。
在他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他意识到这个选择将会对他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他知道,一旦他选择了一条小路,他将无法回头重新选择另一条。
弗罗斯特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的选择是困难而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诸多选择,但我们无法预知每个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这种不确定性使我们感到恐惧和迷茫,我们常常会回头看看我们所不选择的那条道路,想知道我们会不会后悔。
这首诗的结尾非常具有哲理。
行者告诉自己,他将来会讲述他选择的那条小路,这个决定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可能会有些遗憾,但他知道,他的选择使他与众不同,这使得他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意义。
通过这首《林中小路》,弗罗斯特把人生中的选择比作一条小路,这个比喻给了读者深刻的思考。
在困境和不确定性中,我们必须决定我们的人生方向,即便我们不知道每个选择的结果。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决定,相信它们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价值。
国外关于道路的诗
国外关于道路的诗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与智慧,还映射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国外关于道路的诗歌,这些诗作以道路为载体,传递了诗人对旅行、人生和家园的感悟。
道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常常激发诗人们的创作灵感。
以下是几首国外关于道路的著名诗作:1.《道路》(The Road)-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这首诗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在岔路口的抉择,象征着人生中面临的选择与未知。
弗罗斯特以道路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道路抉择的深刻思考。
我选择了那条走得少的路,这让我的人生变得迥异。
2.《在道路的尽头》(At the End of the Road)- 威廉·巴特勒·叶芝(W.B.Yeats)叶芝是爱尔兰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神秘主义和民族文化的探讨。
《在道路的尽头》是一首关于人生归宿的诗,道路在这里象征着生命的历程。
在道路的尽头,火焰舞动,疲惫的旅人寻找归宿,星辰陨落,大地悲鸣,旅人啊,你的道路已尽。
3.《道路》(The Path)- 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作为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道路》是一首描绘旅途中的感慨与思念的诗作,道路在诗中象征着远方的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道路啊,你为何如此漫长,带我离开我那亲爱的家园,我渴望回到那温暖的怀抱,在道路的尽头,寻找我的归宿。
4.《道路》(The Roads)- 帕斯捷尔纳克(Boris Pasternak)帕斯捷尔纳克是俄国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著称。
《道路》这首诗描绘了战争背景下人们的流离失所,道路成为难民们寻求生存的途径。
道路四通八达,人们离去,硝烟弥漫,家园破碎,在这无尽的路上,寻找希望,生命在道路两旁,绽放光芒。
总结:这些国外关于道路的诗歌,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道路在人生中的象征意义。
浅析《雪夜林中漫步》的语义和语言特征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浅析《雪夜林中漫步》的语义和语言特征张培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主要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大多描写的是乡村田园生活,着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也有“田园诗人”的美誉。
《雪夜林中漫步》描写了一个旅行者夜晚停驻林边的故事,道出了诗人所见所闻与所想。
本文主要从诗歌的意象和修辞两方面分析了这首诗的语义和语言特征,探讨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独特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雪夜林中漫步》;语义特征;语言特征[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94-02一、引言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一生享誉无数,诗作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是公认的桂冠诗人。
他诗作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运用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于细微之处来表现为人处世的智慧。
他的诗作多描写田园生活,取材广泛,简单易懂,深受各阶层人民欢迎。
他的语言风格简单、朴素,旨在表现人与大自然的亲切和谐关系。
他的诗虽朴实无华但却耐人寻味,往往蕴含深刻的生活道理,给人以启示。
《雪夜林中漫步》是罗伯特众多广为流传的诗作中最著名的一篇。
它讲述了诗人雪夜在林间赶路,被途中林中小屋的雪景吸引而停马驻足,但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诗人还是选择了再次前行,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间小屋。
围绕着这雪夜林景,诗人营造出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处的画面。
二、语义特征1.话语结构这首诗作的语言简单流畅却含义深远。
诗人在标题中就向我们点出了整首诗的场景:在一个寒冷的下着雪的夜晚,诗人在林中驻足。
紧接着,给读者呈现了整首诗的画面: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一位旅行者在树林旁停了下来,这里的一切都被雪覆盖着。
他如此专注于美丽的景色,几乎忘记了他的承诺。
他的马摇着铃铛提醒旅行者继续他的旅程,但“easy winds and downy flake(风和雪花)”似乎更迷人。
未选择的路原文及翻译
未选择的路原文及翻译《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原文:The Road Not Takenwriten by Robert Lee Frost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翻译:未选择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英文诗歌鉴赏-The-road-not-taken
The road not taken1诗歌简介:这首名诗《The Road Not Taken》形式是传统的抑扬格四音步,但音步可变(含有不少抑抑扬的成分);每节的韵式为abaab 。
弗罗斯特写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
这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的:“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可惜我不能在同一时间走两条路/我选择了少人行走的那条/这就造成了一切的差异。
”诗人选择了诗歌,放下了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以及那可能平坦,安稳的生活。
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于是他们就来了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作为新家。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2诗歌翻译:TheRoad Not Taken——RobertFrost 未选择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wood,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And sorryIcouldnot travel both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And looked down one asfar asIcould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To where itbentinthe undergrowth;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Then took the other, asjustas fair,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And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wanted wear;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Though asfor thatthe passingthere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In leavesnostephad troddenblack.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Oh,Ikeptthefirst foranotherday!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Yetknowinghow way leadsonto way,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I shall be tellingthis with a sigh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一个地方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Tworoadsdiverged ina wood,and I,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I took the onelesstraveled by,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And that has made allthe difference.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3诗歌赏析:(1)诗歌特点:全诗共4节,可分两层:1—3节为第一层,在树林里,“我”面临着两条路,而经过思考决定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未选择的路诗歌鉴赏
未选择的路诗歌鉴赏【原创版】目录1.诗歌背景介绍2.诗歌主题分析3.诗歌的艺术特点4.对诗歌的评价正文【诗歌背景介绍】《未选择的路》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者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
这首诗创作于 1915 年,正值美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面临着诸多选择,生活节奏加快,个人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
弗罗斯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感悟。
【诗歌主题分析】《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是人生选择。
在诗中,作者描述了两条道路在树林中分叉,他站在分叉口,无法决定选择哪条道路。
诗中,一条道路被描述为“被踏痕罕至”,另一条道路则是“虽然两条路都被踏痕罕至,但那一条路更加诱人,因为它草地欲穿,虽然两条路都被踏痕罕至,但那一条路更加诱人,因为它草地欲穿,虽然两条路都被踏痕罕至,但那一条路更加诱人,因为它草地欲穿,虽然两条路都被踏痕罕至,但那一条路更加诱人,因为它草地欲穿”。
作者在诗中反复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并表示自己要选择一条“未选择的路”。
【诗歌的艺术特点】弗罗斯特在这首诗中采用了许多艺术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首先,他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两条路在树林中分叉,可惜我不能两条都走过”,形象地描绘了人生选择的场景。
其次,他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等手法,如“一条路是草地欲穿,一条路是却已迹罕至”,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
最后,他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如“我在途中独自长久地站着,看着它们弯曲至灌木丛深处”,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对诗歌的评价】《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深刻人生哲理的诗歌。
作者通过描绘人生道路上的选择,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场不断选择的旅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从语言学角度解析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中小驻》
从语言学角度解析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中小驻》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美国著名诗人。
弗罗斯特称自己的诗是始于愉悦,终于睿智。
本文旨在用语言学知识,通过词汇,语音,修辞三个方面解析这首小诗的魅力所在。
一、词汇这首诗用了大量的实词,如树林(woods), 屋子(house),村子(village),小马(horse),人烟(farmhouse), 湖泊(lake), 铃铛(bells), 声响(sound)。
大部分实词都是形容自然景观,通过写自然景观实词的比例,由此可见诗人主要描绘的是自然景物,该诗为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歌。
弗罗斯特曾被称为农民诗人,其诗朴实平淡,通俗易懂。
这首《雪夜林中小驻》也不例外,诗人使用的语言简单明了,普通平淡,如动词,认为(think),知道(know),看见(see),停下(stop),观看(watch),覆盖(fill up),给予(give),寻问(ask);如名词,树林(woods), 屋子(house),村子(village),小马(horse),人烟(farmhouse), 湖泊(lake), 铃铛(bells), 声响(sound)。
这些词汇在英语中都是极其普通的,然而诗人正是用如此普遍的小词,使读者立刻得以共鸣,仿佛自己置身于雪花飘舞的夜晚,身边是幽静的树林,飘舞的雪花,瑟瑟的风声。
二、语音《雪夜林中小驻》这首诗由四个诗节组成,每个音节里包含四个诗行,其中第一、二、四句诗行押尾韵,第三句与下一诗节的一、二、四句诗行押尾韵,know, though, snow押尾韵[?u],不押韵的here和下一诗节的queer, near, year押尾韵[i?],同样lake与shake, mistake, flake押尾韵[Ei],最后sweep与最后一个诗节押尾韵[i:]。
最后一个诗节,互相押尾韵,其中三四两句重复。
全诗韵脚是aaba; bbcb; ccdc; dddd。
弗罗斯特《一条未走的路》赏析2
•••••••••••••••••弗罗斯特《未走的路》赏析2弗罗斯特《一条未走的路》赏析2(美)弗罗斯特方平译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很遗憾,我,一个过路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伫立好久,我向一条路远远望去,直到它打弯,视线被灌木丛挡住。
于是我选了另一条,不比那条差,也许我还能说出更好的理由,因为它绿草茸茸,等待人去践踏--其实讲到留下了来往的足迹,两条路,说不上差别有多大。
那天早晨,有两条路,相差无几,都埋在还没被踩过的落叶底下。
啊,我把那第一条路留给另一天!可我知道,一条路又接上另一条,将来能否重回旧地,这就难言。
隔了多少岁月,流逝了多少时光,我将叹一口气,提起当年的旧事:林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而我--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抉择的时候。
职业、爱情、婚姻等等,我们的面前摆着两条或更多的路,看上去都差不多,各有各的吸引人之处,而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
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走,心里想着万一此路不通,还可以退回来,重新走另一条路。
然而生活常常跟我们过不去,一旦走上了一条路,想要回头恐怕难上加难了,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颇有一种悲壮的感觉。
但有时我们会停下来,回头看看,不禁感慨万千,心想要是当年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现在不知会怎样了?这时的我们,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一切可以重来,就像科幻影片中那样,该有多好!这种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过的经验,被一位诗人敏感地捕捉到了,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这首诗,这位敏感的诗人就是美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四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
弗罗斯特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朴素,他“用日常聊天的语调建立他的诗行”,走了一条与其他现代派诗人完全不同的道路。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雪夜林边小驻》是罗伯特·弗罗斯特最著名也是最受欢迎的诗作之一,本篇论文除了分析了这首诗的形式——押韵之外,在分析诗歌内容时还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诗人面对三种人格结构的依次出现时的心理变化。
诗人最终在超我的人格结构的主导下不再留恋那片幽静的树林,而是继续前进,从而体现了这首优美的诗歌所隐含的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韵步;押韵;人格结构罗伯特·弗罗斯特是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被称为“新英格兰诗人”、“民族诗人”。
他是用传统诗歌形式创作的杰出代表,在二十世纪诗歌改革的潮流中他却屹然不动,更加的显得难能可贵。
《雪夜林边小驻》是弗罗斯特众多代表作品中的一部,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极其质朴的语言道出人生的哲理,引人深思。
我国学者对于这首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文体学角度解析:如俞瑶指出“弗罗斯特的小诗《雪夜林边小驻》一直为读者喜爱,这极好地证明了偏离的使用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探究作者的使用偏离的意图,从而了解诗歌更深层次上的涵义。
”;对其解构主义角度解析:如谷峰指出“通过对这首诗进行解构解读,找出这首诗中的二元对立,即美丽平静与恐怖紧张,作者内心的平和与不安以及生与死,体现了这首诗的多义性。
”;以及对其核心意象“树林”的解析:如任景赛指出“这树林是诱惑也是一种警示,弗罗斯特作为一个诗人直面人生中的苦难,坚定地从事诗歌创作,从而摆脱了迷失林中的命运,最终履行了诗人的诺言”等其他的研究。
但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这一诗歌的,目前还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本篇论文在分析诗歌内容及主题时,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探析这首诗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一、韵律美这首诗共有四节,每一节四行,每行用的都是四音步抑扬格,押韵模式为连锁式的押韵模式,即a a b a;b b c b;c c d c;d d d d。
诗人除了用了这一押韵模式,还用了押头韵和押元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音乐美和韵律美。
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畔小驻》的汉译评析
弗罗斯特诗歌《雪夜林畔小驻》的汉译评析论文导读: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着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和世间最复杂的意象的文学形式非诗歌莫属,这种情感和意象便构成了诗歌所特有的文化意境。
意境是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人类精神认识的一个共性。
StoppingbyWoodsonaSnowyEvening(《雪夜林畔小驻》)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一首深受广大读者传诵的不朽之作,它融优美的意境、和美的音声于一体,有多种汉译文。
关键词:诗歌,意境,汉译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着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和世间最复杂的意象的文学形式非诗歌莫属, 这种情感和意象便构成了诗歌所特有的文化意境。
论文发表。
意境是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人类精神认识的一个共性。
诗歌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意境的传达,译者在翻译文学文本时须着重把握,从而再现原文本的意境。
英汉诗歌翻译应注意异域文化的传达, 从各个角度, 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不同的文化意境营造体现出来, 才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Evening (《雪夜林畔小驻》)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一首深受广大读者传诵的不朽之作,它融优美的意境、和美的音声于一体, 有多种汉译文。
本文选择了夏菁先生的译文,评析它在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及翻译技巧方面的特点。
一、文本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1]原诗如下: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 a shake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Of easy wind downy flake.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以下是夏菁先生的翻译[2]:我想我知道这是谁的森林他的家虽在那边乡村;他看不到我驻足在此地伫望他的森林白雪无垠。
关于林间小道的诗 美国
关于林间小道的诗美国
林中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罗斯特诗歌林中小路
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其中一首著名的诗歌就是《林中小路》(The Road Not Taken)。
这首诗以林中小路作为象征,描绘了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选择的心理历程。
诗中描绘了一个人来到了一片分岔的森林中,面对两条小路,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前进。
最后,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过的小路。
他知道这条路将决定他的人生之路,而且他也清楚这条路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他坚定地选择了这条小路,因为他认为这将使他的人生有所不同。
这首诗歌的意义深远,它不仅反映了人生中的抉择和决策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冒险精神和个人独立性的崇尚。
作者通过描绘林中小路,表达了对不同选择的思考和追求个人价值的勇气。
这首诗所传递的信息是,人生中的每个决策都是重要的,无论选择哪条路,我们都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并为之承担后果。
这首诗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社会期望和压力的反抗。
诗中的主人公选择了与大众不同的道路,这体现了对个人独立性和独特性的追求。
作者可能希望读者能够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声音,不被社会或他人的期望所束缚。
《林中小路》这首诗歌至今仍然广为人知,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引发了读者对人生选择的深思。
这首诗让我们意识到,生命中的每个选择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每个选择都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不同的结果。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选择的机会,勇敢地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开拓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