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3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3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伟大的建设成就三目,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在曲折发展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重要经验,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初步了解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的伟大建设成就等历史事件的主要史实,有较好的知识储备。

基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本课要求学生将毛泽东置于1921-1976年的中国历史中去归纳分析其历史贡献,需要梳理较多的知识点,提升逻辑思辨能力。

四、【教学目标】1.按照时间顺序,梳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史实。

2.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依据史料,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归纳其主要经验教训,对此作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提炼这一时期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4.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掌握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史实,理解其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教学难点】:感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一份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历史海报。要求如下:
a.海报内容包括:历史事件、重要举措、成果展示等,要求图文并茂,富有创意。
b.海报尺寸:A3纸大小,横版或竖版自选。
c.每个小组需在海报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d.海报完成后,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评选,优秀作品将给予奖励。
4.分析这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曲折性,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历史事件或重要举措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其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问题。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个时期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时期的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对我国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历史问题上,可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盲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了解程度不同,需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教学效果。
5.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1960 年纠正左倾错误的八字方针;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理解国民经济曲折发展的原 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课在初二下册教材中涉及史实较多,高一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个 性鲜明,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理性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课根据高一学生的 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围绕“工农业生产折线图”设置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理 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 / 1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经过三年多 的艰苦奋斗,到 952 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 3 亿多无土地 或少土地农民分到土地;1952 年,工农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均 超过历史新高。(板书:1、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师问 2:到 1952 年,当时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如何? (可用饼状图 引导)
生:小农经济、手工业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国营经济等多种 经济成份,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
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 过渡时期总路线
师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是总路线的灵魂。由此使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速度的 “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
1、 大跃进 师问:大跃进运动的表现、特点、原因分析,危害? 生: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 度。 原因: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急 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速度;根源:“左”倾错误。 特点: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错误 危害: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会造成人力物 力的巨大浪费,环境严重破坏,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课时 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课时 教案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课时教案本专题主要叙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前提。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问题:(PPT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领导人也不是全然明白,邓小平曾说: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仍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由此说明,社会主义是不是一种固有的模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新中国在1953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PPT人民币展览),主题鲜明,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主景图案从壹分到五角券分别为:汽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水电站等,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

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根据中国的国情,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后,存在着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这个时期称为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就是(PPT提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追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即“过渡时期”的内容)第二个问题:面对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PPT又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呢?)(PPT毛泽东)毛泽东认为:要向苏联和其他国家学习;当时针对中国国情,(PPT 刘少奇)刘少奇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工业化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探索的第一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时间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PPT过渡时期展示图)这个国度时期以195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二个阶段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课程目标: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个子目中,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理解“一化”和“三改”之间的关系。

1、背景:恢复国民经济——克服重重困难,恢复国民经济(PPT)(1)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新中国建立之后,全国放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PPT土地改革)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但是这次土改并没有使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发生变化,仍然是土地私有。

第8课__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

第8课__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

课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授课地点:学生业余党校教室听课人:八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3.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教学重点: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调整。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而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则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主要任务: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是土地改革)1953年到1956年: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三大改造,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949—1952)1.政治上:巩固人民政权基本解放全国——标志: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开展土地改革(1950—1952底)强调:土地改革后实行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还是一种个体的土地私有制。

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优秀教案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中历史上册世界近现代史《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优秀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记住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思考题1 八大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知道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的目的3、能够记住整风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思考题2比较 1942年整风运动和1957年整风运动4、能够分清反右派斗争的开展的必要性及其扩大化的危害5、能够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失误;思考题3比较反右派斗争和“反右倾”斗争。

6、能够分析1959年至1961年的严重困难出现的原因7、能够记住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和七千人大会的内容及意义8、能够归纳1957年至1966年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中共八大?例1 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A.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D.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背景是什么?讲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问题3:整风运动开展的原因是什么?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问题4: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我们如何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认识?例2 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A.高指标 B.高投资 C.高积累 D.高耗能问题5: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有哪些?问题6:分析十年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说明了什么?三、目标检测完成课后练习题配餐作业一、基础题1.中共“八大”确定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B、人民政权与国内反动势力的矛盾C、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D、先进生产关系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2.中共“八大”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A.调整国内的阶级矛盾B.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中国D.坚持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3.1957年整风运动内容不包括()A、反对党八股B、反官僚主义C、反宗派主义D、反对主观主义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整顿党的作风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5.1957年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的原因是()A.党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极少数右派分子向党进攻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D.八大二次会议的错误引导6.1958年总路线的错误主要在于()A、突出阶级斗争B、忽视了客观规律C、“好”和“省”没有具体标准D、提法不全面7.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乘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C、无计划的盲目垦荒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8.造成1959年~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9.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A、克服严重自然灾害B、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10、“左”倾思想由指导国家政治生活扩展到指导经济工作始于()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C、国民经济三年困难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11、1956年~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A、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况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C、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渐纠正12.为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中共召开的会议是()A.北戴河会议B.七千人大会C.最高国务会议D.八大二次会议13.下列对七千人大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A.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提出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C.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D.为“反右倾”斗争中受批判的同志平反14.1960年党为调整国民经济制定的“八字方针”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C.改革、巩固、充实、提高D.整顿、改革、巩固、提高15.十年建设时期建成的重要钢铁基地是()A.武汉、包头B.武汉、鞍山C.鞍山、包头D.包头、攀枝花二、巩固题1.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2. 1956年到1957年3月间,全国约有10000工人罢工和10000学生罢课,农民掀起闹退让和闹缺粮的风潮,知识分子纷纷对时局发表不同意见。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教学目标】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是贯穿整节课的主线。

本课确立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分为“方向引领”、“严重挫折”、“伟大成就”三部分,每一部分都紧紧围绕“探索”这个关键词展开。

1.史料实证。

用史料还原史实,展现历史发展的过程,还原有血有肉、生动细致的历史,使历史课更有历史味,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深入认知和理解;2.历史解释。

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和辨析,理性、辩证、全面和客观地理解历史事件;3.文本阅读:引领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阅读、深入思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4.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体会祖国强盛的来之不易,形成对祖国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历程2、本课难点:理解20世纪50—70年代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任务: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请同学们说说以下几个关键年份里的重大事件,1949年、1950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6年。

教师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外交各个方面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就,迅速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人民以惊人的速度和昂扬的状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教学设计2: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2: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与曲折,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角度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遇到的问题。

2.时空观念: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抓住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历史阶段特征去理解、认识新中国各个方面的建设成就。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实证,利用相关数据、材料说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4.历史解释:依托教材,结合丰富的史料,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我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5.家国情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列举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列举这些成就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

难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导弹之父钱学森……,这是一串闪耀着光辉的名字,这是一串被人民所铭记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镌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和拼搏历史,他们耳熟能详却又已离我们而去。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那激情澎湃的岁月,去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与曲折,去接受劳模精神的洗礼。

【新课讲授】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师】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归纳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

出示材料:党的七大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薪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设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设计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能力要求||。

知识与能力:知道建国初“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意义;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懂得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并形成为增强祖国综合国力而不懈努力的认识||。

||。

过程与方法:这节课以构筑历史情境展开||,通过《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线索||,以一位东北农村大妈的生活经历||,突出个体农民的“小”家和我们“大”家(国家)的对比||,让学生通过一个平常的农村家庭||,明白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经历||,以此来构建整个国家的历史轮廓;在上课过程之中||,针对大妈在生活中遇到的疑问和难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能正确反映并符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时||,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

并且让学生明白||,即使在建设中遇到挫折||,只要我们及时的调整并改正失误||,也能取得成功||。

这都有利于培养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挫折感教育||。

教学重点:“一化三改”所取得的成果;十年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的失误授课过程:课前五分钟到班级||,组织学生准备历史课||,并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酿造学习气氛||。

导入:通过赏析“粮票”导入新课:“粮票”见证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曲折发展||。

板书: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听陈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1949年||,经媒婆介绍||,俺嫁给了同样是一穷二白的打铁匠老丁||。

(九年级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2

(九年级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2 九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2.能力方面: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在前进中有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2)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3)通过十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力解决探索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分析十年探索中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本章教材中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是重点。

“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力。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很多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八大”正确决策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掌握和理解十年探索史的前提和基础。

(2)十年建设的成就是重点。

学生对十年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的认识,是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的重点条件。

2.难点分析: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是难点。

由于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和认识上的不足,十年中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甚至出现了重大失误。

但是,我们的党能够正视困难、纠正错误,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伟大的党,所以她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困难,不断前进。

人民版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教案及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word教案及学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内容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困难,仍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3)了解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沉痛教训。

【过程与方法】(1)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2)选取一组反映“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社会状况的图文声像资料,以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

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2)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3)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造成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的机遇。

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9-56)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建国初国民经济的严峻形势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案.doc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案.doc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及其扩大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反右倾”斗争、三年经济困难;七千人大会、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要求学生认识: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立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10 年的探索中,虽然屡遭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是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主流。

2.十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反复的曲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发人深省的教训。

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后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伟大实践,提供了借鉴。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史实具体分析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与失误,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提高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屡遭挫折的原因和教训教具1957—1966 年主要成就示意图(放大、着色)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总结学生回答情况,逐步导入新课。

指出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55 年和1956 年,相继出现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

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既然已经建立起来,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教学设计4: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4: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懈努力,认识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

2.了解“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主要过程,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3.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意义,感悟那个时代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在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难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展示雷锋图片,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是20世纪50到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奋斗的代表,他们忠于党和人民,立足本职,苦干实干。

让我们走进感受那个年代的激情岁月与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曲折发展。

设计意图:以熟悉的历史人物导入,引起同学兴趣,引入归纳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同时让学生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新课讲授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1.中共八大(1956年)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成为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1957年)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曲折现象。
4.课堂讲解:讲解“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阐述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如改革开放等。
巩固练习环节(5分钟)
1.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练习题中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 师生互动: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课堂提问环节(5分钟)
1. 随机提问: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提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问题。
这些知识点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实例和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后拓展学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例题2:分析“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答案:“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大跃进”时期,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例题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经验教训。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1: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1: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的表现及原因,认识“左”倾错误的危害,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社会主义建设二十年取得的成就及在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社会主义建设二十年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培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的伟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失误及教训。

【难点】全面理解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谈话法)、图示法、归纳法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联想理解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问: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出现了哪些失误?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①首先,教师出示本课课件,展示重点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圈点标注;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合作解决疑问;③最后,全班采用问答法的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知识要点提纲如下: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正确的探索2.探索中的失误3.国民经济的调整(1)时间:从1960年冬开始。

(2)内容: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3)意义:1962年下半年到 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4.“四个现代化”的提出: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二、“文化大革命”1.原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004-12-18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曲折与成就知识结构:【引言分析】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有利的条件:苏共20大以后,开始破除对苏联与斯大林模式的迷信印度支那实现停火,国际局势趋向缓和对经济建设理论认识不足,实践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并且已经出现冒进势头不利的条件:苏共20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导入课题:著名学者胡绳认为,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向,有时这种趋向比较占上风,有时那种趋向比较占上风,或者不同趋向在不同领域同时并存。

试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趋势。

两种趋向最终发展的结果及影响如何?给我们以怎样的深刻启示?一个是正确的趋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方针政策及其实践经验。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五七整风、国民经济八字方针一个是错误的趋向: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错误理论观点与实践经验。

“多快好省”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59年反右倾斗争一,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探索开始的标志2、中共八大--探索出初步成果(1956年)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占居主导地位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①背景:国际:1956年苏共20大召开批判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和个人崇拜分析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②内容提出党的总任务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③意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具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3、整风运动——建国初期中共思想建设(1957年)①背景:中共在全国范围处于执政党的领导地位,有些干部滋长骄傲自满或特权思想,容易采用单纯的行政命令的办法处理问题,甚至打击迫害的办法对待群众.因此有必要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②指导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③内容: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④目的: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党群关系分析:1942年延安整风与1957年整风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C、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速度,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2)表现:
A、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大跃进:1958年底,“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指标——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
4、调整中前进:
(1)措施: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核心是调整)
(2)结果: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5、十年建设成就:
(1)重工业(2)交通运输(3)能源
总结十年来的建设,可以看出,尽管在探索中出现曲折和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在发展。问题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
过渡:遗憾的是,由于中共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内未能牢固确立,一些重要思想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坚持下去。
3、曲折的道路
(1)原因:
A、党内“左”倾错误开始泛滥,政策指导出现失误,修改了关于八大的正确主张。
B、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没有经验。
教学过程实施
课时编号
29-30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室
课题名称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由于缺乏经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2、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克服了困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内容:
①基本国情: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国内主要矛盾:即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
②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上层建筑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
教学
资源
准备
教学资料
教材、网络资源
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教学内容
仪器设备
多媒体
耗材
作业布置
简述大跃进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而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则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③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④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探索,正确分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
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教材处理
适当删减,稍有补充
教学
方法
教法设计
问题目标教学法、讨论法、讲解分析法
学法设计
材料学习法、体验式学习
课后作业:
简述大跃进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C、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到1958年底,全国99%以上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
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结果: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1959—1961出现三年经济困难。(愿望美好,方法错误,损失惨重)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但也有不完善、不适应的一面。
(3)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其处理方针和政策。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矛盾、农民阶级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的矛盾,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矛盾等等,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要用专政的强制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和教育的方法来解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
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为“八大”召开做了准备。
2、中共八大的召开
(1)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在北京召开了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在继承和发展八大的正确路线的同时,开始产生了偏离八大正确路线的“左”倾错误,为“左”倾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机会。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和3月的成都会议对于大跃进的发动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为八大二次会议作了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