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秦汉时期的政治解析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c327f702020740bf1e9bdd.png)
课后限时集训 (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色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时间: 40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共48 分)1.(2019 ·湖南长沙模拟 ) 西周时,周天子常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散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第一流传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宽泛流传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确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沟通比较屡次C[ 资料表示周天子经过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散发给各地诸侯的方式,使周人使用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包含偏僻的楚或吴、越之地,为华夏文化的形成确定了基础,故 C 项正确。
]2.(2019 ·河南六市联考) 占卜在商代据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以为天数是不行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A.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提高了基层公众的政治地位C.确定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挣脱了宗教神权控制A[ 依照所学知识,商代洋溢着神权色彩,而商代的消亡使西周意识到“天数靡常”,看到了公众的力量,所以才会有早期的民本思想,借此稳固王权,故 A 项正确;西周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地位,不会提高基层公众的政治地位,故 B 项错误;据资料“民心向背才是根本”可知是民本思想,而主权在民思想指一个民主的政府一定把权利完整交到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手中,故 C 项错误;资料主要重申的是西周期间侧重公众的力量借此稳固王权统治,而非重申挣脱宗教神权的控制,故 D 项错误。
]3.(2019 ·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 ) 《左传》记录,公元前 516 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
晏婴献策回答:“唯礼能够已之”,若行礼法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医生不收公利”。
这表示先秦的“礼”是()A.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C.保护宗法分封的工具D.增强等级次序的手段A[ 资料“若行礼法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反应了礼法有益于稳固社会、治国安邦,故 A 项正确;资料没法表现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波及保护宗法分封的问题,故 C 项错误;资料也没有反应增强等级次序,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https://img.taocdn.com/s3/m/524e5a090242a8956aece451.png)
跟踪检测评估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重庆模拟]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日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
由此可知,秦汉“乡里”()A.属于地方自治机关B.职官由中央直接任免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解析:“治民之基”体现了管理百姓的作用,而不是自治性质,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乡里体制”不属于中央官制任免的范围,故B项错误;“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多数属于政治管理的范畴,故C项错误;“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既包含有宗法的职能,也有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故D项正确。
答案:D2.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
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解析:郡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不能消除地方割据,故A项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B项错误;郡的划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D项错误。
答案:C3.[2020·云南昆明高三复习诊断]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
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 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可知秦朝“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便于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从而提升关中地区的地位,故选C 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强化关中地区的地位,而不是强调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排除A项;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关中地区的发展,而未涉及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强化关中地区的地位,而不是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ef84cfba1aa8114431d9fb.png)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秦汉时期的政治一、知识梳理4/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A【答案】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海南高考·33.(2017·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而判断孝廉、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 (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B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D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B【答案】,垂二千年而弗能改□□□□“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4.《读通鉴论》曰:)(句中省略处应填入矣。
”D.行省制度C.郡国并行BA.分封之制.郡县之制【答案】B二、基础练习,“皮币”称为汉武帝时,)·1·1.(2019全国高考卷25.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千户侯”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而当时一个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三、巩固练习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 A.加强了货币管理.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B .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削弱了诸侯实力C表1【答案】C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2017.2(·2)浙江高考4.·公元纪年郡级政区皇帝纪年)(体现该论断的是前195年郡汉高帝十二年15 .郡县制与刺史制 B A.皇帝制与郡县制24郡汉文帝十六年164前年D.丞相制与刺史制.皇帝制与封国制C4/ 2.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D【答案】)(.《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5 D.宗法制.井田制B.分封制 C A.郡县制)( 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表【答案】A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6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秦汉时期的政治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秦汉时期的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5c08929e770bf78a65295497.png)
秦汉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1.(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20)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察政事得失)。
”符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 )A.秦朝的丞相B.西汉的尚书令C.北宋的枢密使D.明朝的首辅答案 A解析由“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察政事得失)”可知这一官职和丞相相符,故A项正确。
2.(2018·曲靖一中高考适应月考四,24)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
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分封,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郡县制能( )A.加强专制主义B.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C.加强中央集权D.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管理答案 C解析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专制独裁,郡县制有利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A项错误;分封制和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官制,故B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郡县制不仅管理地方的军事还管理地方的行政,故D项错误。
3.《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答案 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丞相诸大臣……天下之事……皆决于上”即可选出B项。
A项不是材料所要反映的主旨,题目中未涉及秦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等史实,故排除A、C、D三项。
4.(2019·桂林模拟,24)《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
”据此判断,嬴政时,铸“半两”意在( )A.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C.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D.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答案 C解析材料天圆地方仅表明天子顺承天意,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尊地卑”等级秩序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天圆地方是天子统治天下的哲学基础,体现了天子顺承天意,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半两”钱表达了天子与天地的关系,故D项错误。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走向“大一统”_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课题综合检测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走向“大一统”_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课题综合检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42241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9.png)
课题综合检测(三) 走向“大一统”——秦汉时期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秦代郡级政区的幅员与自然地理区域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或者是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或者数郡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区域,少数情况下一郡包含几种不同的地貌类型。
这一划分( )A.侧重于军事和边防管理B.以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据C.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D.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D[材料表明秦代郡级政区的划分尊重自然区域的关系,这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当时的划分是以山川地理为依据,排除B项;当时国家已经实现了统一,排除C项。
]2.(2020·广州三模)汉武帝时期刺史的职责有监督“二千石(郡守)”选署不平,任人唯亲一项,唐代监察官员的职责中已不存在此项目。
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选官制度的变革C.中央集权趋势的加强D.专制皇权的强化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官员不可能通过任人唯亲的方式产生,因此,唐代监察官员的职责中已不存在此项目,故选B项;汉代、唐代儒学都占正统地位,A项不能说明变化的原因,排除;唐代监察官员的职责中已不存在“任人唯亲一项”,无法体现中央集权加强,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君主权力的强化无关,排除D项。
] 3.(2020·济宁模拟)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
下面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
该表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B.重视引进人才促进了统一大业C.通过笼络人才削弱其他国家D.以重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B[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众多被秦国所重用的客卿的主要事迹,大都涉及秦国的富强和统一六国的计谋,据此可知,这反映出秦国比较重视引进外来人才,以促进其统一六国的大业,故选B项;表格中所列诸多客卿的主要事迹,不仅涉及秦国的改革,还有统一六国的计谋,排除A项;秦国大量重用客卿,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统一六国的宏大志向,而不仅仅是削弱其他国家,排除C项;通过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诸多客卿的事迹可知,其活动内容与打击本国贵族无关,排除D项。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一单元训练3秦汉的统一与政治制度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练习(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一单元训练3秦汉的统一与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c94f12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3.png)
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20分)1.殷周时代可能已经有“中国”意识,但只有到秦汉建立统一帝国……一个初步统一的“中国”才真正形成。
以下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有()①民心所向,人民渴望统一②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割据③采取正确的方针,远攻近交④历代秦王的雄才大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2.(2023·温州模拟)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
”其“进步”主要表现在()A.实行郡国并行制B.实行郡县制C.创立皇帝制度D.设立中朝3.(2022·浙江德清县高三模拟)根据考古发现《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立即)行之;不急者,日蹙(毕),勿敢留。
留者以律论之”。
这反映出秦朝() A.皇权的至高无上B.行政管理的严格高效C.文官政治的确立D.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4.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其后颇有所改。
”其中“颇有所改”的是()A.设丞相B.设内朝C.设御史大夫D.设三公九卿5. 感叹“大道”既隐,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集团)。
试想,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6.(2023·杭州模拟)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
该局面()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C.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D.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7.《文献通考》记载:“延康(东汉献帝)元年,尚书陈群以为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
”下列关于“九品官人法”的解读,正确的是()A.由“中正官”根据出身门楣评定人物的才能B.是各个州郡县选拔各自地方官员的选官制度C.考选方式封闭,造成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D.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打破门第界限8.《汉书》中关于汉代“博士”记载:“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
2020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35beceba0d4a7303763a11.png)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B.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C.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答案】A点睛:秦朝通过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确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2、(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新颖,从明代玉制器皿的使用入手,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生活和等级秩序的理解和认识。
全国卷1试题在考察中国古代经济这类选择题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侧重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加强概括总结能力的提高。
3、(浙江省××市十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西晋文人傅威曾经如此评价某项发明:“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真。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己新。
”该发明A. 对军事和经济,特别是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B. 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C.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推动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D. 15世纪经由波斯传到西方,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廉方有则,体洁性真。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高考真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高考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f5f55f702af90242a995e55c.png)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高考真题2013—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政治、思想是考查的重点。
政治主要考查政治现象、政治演变趋势的原因及特点;经济考查相对较少,主要考查秦汉小农经济的特点;思想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影响及演变等。
(2)从考查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考查主要从贯通古今角度考查。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历史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
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1.(2017·全国卷Ⅱ)《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解析】从官修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很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了官修史书的政治性,C项正确。
2.(2017·全国卷Ⅰ)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汉高祖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增多,而且从只有郡到郡、国都有,意味着封国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逐渐增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封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A、D两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B项错误。
3.(2016·全国卷Ⅲ)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汉代对秦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关系。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测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73d82931b765ce050814b7.png)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说明()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D.贵族政治已取代官僚政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讨论’仅仅是个过场,即使没有这场讨论,郡县制也必然会取代分封制,即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故A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秦朝的朝议制度,故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推行郡县制是秦李斯提出的,故排除;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标志,故排除D项。
2.(2019·长沙模拟)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材料中出现的“九卿”的原先职能是皇家的内侍机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显然是化国为家的体现,目的是突出皇权至上,故答案为B项。
3.(2018·黑龙江牡丹江期末)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
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
此材料反映了()A.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反映了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决定性作用”表述不准确;D项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表述不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b1a21a69eae009591bec1e.png)
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桂林、贺州期末联考)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解析:选A。
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为巩固君主专制集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取大型军事行动,故C项错误;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基本稳定,故D项错误。
2.(2019·南通调研)《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
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
”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选C。
材料中“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与材料中“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
3.(2019·福州质检)西汉一朝共有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
“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至尊”。
这表明( )A.时代变革导致观念变化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缩小D.政治联姻作用上升解析:选A。
题干中“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以及“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至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大变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血缘和等级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尚未占绝对优势,故A项正确。
4.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测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4a2539a45177232f60a2b4.png)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代实行严格的爵位制度,对此有人指出“让天子与诸侯等不同等级的贵族一样,都有相应的爵位,因此天子并非‘绝世之贵’,故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
这表明该制度()A.促成不同等级和谐相处B.限制了周王的专制权力C.造成周王室势力的没落D.为分封制的实施创造条件【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周代实行的爵位制度是把诸侯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不是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所有贵族,不会促成不同等级和谐相处,故A项错误;周代实行严格爵位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周天子的权力,巩固统治,而材料“天子并非‘绝世之贵’,故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说明有人主张限制周王的专制权力,故B项正确;周王室势力的没落是由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造成,故C 项错误;周代爵位制是对分封制下诸侯的等级规定,二者同时存在,故D项错误。
2.(2019·河北名校联盟联考)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答案】D【解析】A项“皇权专制”的说法本身错误,此时中国还没有实行皇帝制度;B项“地方分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信息体现不出,排除;根据材料“国家元首委派”“推行天下一统”可知,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故D项正确。
3.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这客观上有利于()A.防范诸侯割据B.扩大统治区域C.监督商朝残余力量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分封不能防范诸侯割据,排除A项;“扩大统治区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商朝残余力量”,排除C项;据材料“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可知,分封到这些地方的诸侯会把周统治中心的经济、文化等传播到这些地方,客观上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故D项正确。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含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0dbabd284ac850ad0242e3.png)
课时检测(三)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谈论的多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
这反映了秦治国理念的()A.开放性B.务实性C.进取性D.民本性解析:选B“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没有涉及进取,也没有对未来的憧憬,更未体现开放性内容,故A、C两项错误;“秦人谈论”是秦民自身的言论,“民本”是国家政策层面的内容,故D项错误。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认为秦灭周,得水德,尚黑,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遂成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材料本质上说明秦始皇()A.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B.提倡君权神授的理论C.信奉阴阳五行的学说D.遵循以德治国的思想解析:选A“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行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对历史变迁、王朝兴衰做出解释。
“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以证明其政权统治的合法性,故A项正确;君权神授理论由西汉董仲舒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阴阳五行”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并非本质,且秦始皇信奉法家学说,故C项错误;以德治国是儒家的治国理念,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A.由秦王嬴政创立B.春秋战国已出现C.全面取代分封制D.加强了君主专制解析:选B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故A项错误,B项正确;秦朝建立后,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全面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036f3d61a5e9856a56126093.png)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2019·山西省45校高三联考)以下是秦朝九卿职责一览表,对此表理解准确的是( )职务职责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宫中警卫卫尉宫门警卫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太仆负责宫廷车马A.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B.为历代王朝所沿用C.职能分工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原则D.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D2.(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查政事得失)。
”符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 ) A.秦朝的丞相B.西汉的尚书令C.北宋的枢密使D.明朝的首辅A3.(2019·邢台检测)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丞相主管全国军事C.国家政局稳定太平D.太尉纯属后人杜撰A4.(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全国,秦人谈论的多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
这反映了秦治国理念的( )A.开放性B.务实性C.进取性D.民本性B5.(2019·江西红色七校高三联考)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
这表明了当时( )A.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B.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D.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B6.(2019·江西省百所名校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
2020届高三一轮历史复习学案(秦汉政治)
![2020届高三一轮历史复习学案(秦汉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8156fed704a1b0717fd5dde1.png)
高三一轮历史复习学案秦汉时的政治【课程标准】(2003版)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017版)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通过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自主学习】1、请说明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皇帝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三方面分别有那些方面的特点?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背景、影响。
4、指出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两大矛盾。
(2)基本趋势。
(3)基本特点。
5、“汉承秦制、有所损益”,请结合史实说明西汉对秦的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创新)。
(1)继承(2)发展(创新)【合作探究1】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试结合课本知识说明。
【合作探究2】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
……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
……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的原因,说明后来中国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材料二:“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主独制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项制度的那些基本特点?材料三:“(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6cb90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8.png)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3•房山区一模)《云梦秦简•为吏之道》载有“五善”与“五失”。
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做多让”;五失:“一曰夸以迣(lì,超越),二曰贵以泰,三曰擅裚(jì,断)割,四曰犯上弗知害,五曰贱土而贵货贝”。
“五善毕至,必有大赏”“五失犯一,则予重罚”。
据此可知秦朝()A.形成了以民为本的社会风气B.强调对官吏的考绩与奖惩C.官员考核以儒家伦理为标准D.法律与教化逐渐趋于统一2.(2023•包头二模)秦律《内史杂》规定,有事请示必须用书而的文书请示,不得口头请示,也不能委托他人代为请示。
《论衡•别通篇》云:“汉所以能治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汉)以文书御天下。
”这表明秦汉时期()A.官僚政治统治的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C.皇权独尊的思想意识D.文书在制度运行中起重要作用3.(2022•松滋市校级模拟)从史籍和出土的《云梦秦简》可以看出,秦朝初期法律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基本上做到了“制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官吏行事“致以律”,“良吏”“恶吏”各予赏罚。
但秦初的法律中保留了奴隶制的残余和继承了奴隶制的刑罚,以及实行连坐族诛。
这说明秦朝初期()A.法律制度实现不断完善B.法制建设作用的两重性C.中央集权统治得以强化D.法律损坏了百姓的利益4.(2022•天心区校级模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数次东巡,每次都立碑刻石,如表为部分碑文节选()秦灭六国原因《之罘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
皇帝哀熊,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秦王朝的统治《碣石刻石》: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第1页(共31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精练含解析2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精练含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1604eb15453610661ed9f467.png)
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2019湖北武昌模拟)孔子不以族源作为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认为华夏之作为违背礼乐文明则应贬其为夷狄,夷狄之作为符合礼乐文明则应褒其为华夏。
孔子的态度说明( )A.华夷观念已经不复存在B.文化认同成民族间纽带C.华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D.血缘关系失去政治意义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孔子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是看其言行是否符合礼乐文明,说明文化认同成民族间纽带,故选B项。
当时华夷观念依然存在,故排除A项;C项明显错误,排除;材料不能体现D项。
2.(2018湖南长沙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为壮大自己的势力,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
士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合则留,不合则去”。
这一现象( )A.加剧了争霸战争的残酷B.导致了学术思想的活跃C.抑制了社会结构的变迁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成熟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从材料中的“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合则留,不合则去”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地位提高,并可以灵活流动,这有利于学术思想的活跃,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战争的残酷性,A项错误;士阶层的兴起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迁,C项错误;官僚政治形成于秦代,D项错误。
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 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
“王”字在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孟子观点相左,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可排除B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D项。
4.(2019安徽合肥模拟)“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2020版高考历史1轮复习课时检测3秦汉时期的政治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1轮复习课时检测3秦汉时期的政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37acdacfc789eb162dc822.png)
课时检测 (三 ) 秦汉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48分)1.周武||王灭商后 ,封商纣||王之子于殷 .秦||王嬴政灭东周国 ,又封一地给东周君 ,让他们 "祭祀先祖〞 .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 )A.受宗法传统影响B.竭力推广分封制C.加强了(中|央 )集权D.扩展||王朝的疆域解析:选A 秦||王嬴政让东周君 "祭祀先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反映出嬴政深受宗法传统的影响 ,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 "祭祀先祖〞 ,而不在于竭力推广分封制 ,且秦朝推行郡县制 ,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 )集权的任何措施 ,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 ,故D项错误 .2.(2021·昆明一中测试)秦统一后 ,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 ,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 ,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 .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遵循 "犬牙交错〞的区划原那么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开展D.弱化了(中|央 )对地方的经济控制解析:选C A项说法绝||对 ,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 ,故B项错误;以地理单元为郡范围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开展 ,故C项正确;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 )对地方的统治 ,故D项错误 .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 ,而 "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格局泾渭清楚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中的 "独制〞与 "地方分权制〞相比 ,其不同在于(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解析:选C 依据所学 ,秦朝郡县制下 ,郡守与县令皆由皇帝任命 ,而非地方推荐 ,故A项错误;秦朝时采用 "殿最||〞制考核官员 ,而非世代镇守 ,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 ,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便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 ,县令由皇帝任命 ,而非郡守任命 ,故D项错误 .4.(2021·长郡中学调研)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 ,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 ,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 "治道运行 ,诸产得宜 ,皆有法式〞 .这说明秦朝( )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开展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开展解析:选A 根据材料 "共有二十九种 ,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 ,说明秦律注重经济关系的调整 ,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 ,秦律中农工商皆有涉及 ,故B项错误;农本观念受到严重冲击 ,与史实不符 ,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法律与经济的关系 ,故D项错误 .5.如果周天子和一般贵族还保持着比较密切关系的话 ,那么秦汉时代的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鸿沟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形成B.权力结构的变革C.思想专制的加强D.宗法观念的破坏解析:选B 封建经济并不能决定最||高统治者与地方官员的关系 ,且封建经济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成型 ,故A项错误;从西周至||秦朝 ,古代中|国的官制历经了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 ,由世袭变为(中|央 )任命 ,其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故B项正确;思想专制并不会影响皇帝与地方官员的关系 ,故C项错误;宗法观念的破坏只是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关系出现隔膜的直接而非主要原因 ,故D项错误 .6.嬴政认为 ,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 ,是很不适宜的事情 .称帝时 ,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 ,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 "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 ,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这一做法( )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B.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C.是宗法制开展的必然趋势D.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解析:选B 由材料 "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 ,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可知皇帝独尊的身份 ,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 ,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 .7.(2021·柳州联考)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B.加强了君主专制C.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D.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汉高祖晚期多为同姓诸侯||王 ,随着同姓诸侯||王势力的增强 ,威胁到皇权统治 ,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 ,故A项错误 ,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诸侯||王 ,与(中|央 )的皇权加强无关 ,故B项错误;C项中消除边疆威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C项错误 .8.(2021·唐山考试)西汉初年 ,就封国的官制而言 ,||王国的傅、相由(中|央 )任命 ,||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 ,而相 "总纲纪、统众官〞 .这一措施( )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 )集权C.是 "无为而治〞的具体表达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开展解析:选A 由材料 "相由(中|央 )任命 ,||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可知西汉初年对封国权力的制约 ,防范封国的实力膨胀 ,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皆无从表达 ,排除 .9.据记载 ,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 ,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 ,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 ,并 "循令而从事 ,案法而治官〞 .由此可知 ,西汉刺史( )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C.随意处分违纪官员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解析:选B 西汉的刺史负责监察 ,不是地方一级||长官 ,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 ,并‘循令而从事 ,案法而治官 ,〞说明代表(中|央 )进行监察 ,具有明确的职责 ,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 ,故C项错误;刺史级||别不高 ,具有位卑权重的特点 ,故D项错误 .10.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解析:选C 根据材料 "文帝十三年 ,以御史不奉法 ,下失其职 ,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得出丞相因御史失职负责监督监察御史 ,这是汉朝某个历史阶段丞相的职权 ,并不是固定职权 ,故A项错误;材料逐一列举了秦汉监察制度的变迁 ,并未涉及监察的具体职权 ,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论秦朝还是汉朝 ,政府先后设置御史、刺史监察 ,说明秦汉不断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管理 ,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监察官掌握监察权 ,地方官掌握行政权 ,互不统属 ,并无上下之分 ,故D项错误 .11.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 "波纹式的循环发生〞 ,即 "天子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 ,压倒了政府的大臣 ,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 ,其中又有私臣变成实权者 ,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 "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解析:选B 结合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题中的 "微臣〞 "私臣〞逐渐获得实权 ,这与汉代 "中朝〞的特点相符 ,B项正确 .12.有学者说 ,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 ,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泼于(政|治)舞台 .这是因为汉代( )A.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C.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 ,汉代通过察举制和征辟制 ,使一些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泼于(政|治)舞台 ,故A项正确;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是在战国时期 ,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 ,没有表达人们的参政情况 ,故C项错误;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 ,第14题12分 ,共37分)13.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 )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 .阅读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成认的原有邦国 ,而是以武力为背景 ,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 "插队〞进去……很像 "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 ,按 "授民授土〞的原那么 ,仍是 "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 ,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 ,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 ,而不是一元的- -(中|央 )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 ,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 .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 ,犹今之秘书长 ,功曹总领众曹 ,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材料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除京畿附近由(中|央 )内史直接控制外 ,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 .汉初约有60郡 ,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 ,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局部地区 .诸侯||王国 "外有君臣之名 ,内有敌国之实〞 ,汉天子所领仅15郡 .汉武帝以后 ,郡不断扩大 ,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 ,而诸侯||王国 ,大国最||多领10余县 ,小国仅3~4县 ,(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 ,诸侯||王只能 "衣食租税〞而已 .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 ,往往郡国并称 ,实际郡大于国 .-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 ,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 "掺沙子〞的意图 .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 ,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 .这反映出(中|央 )与地方关系如何 ?(6分)(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 ,从西周分封制的意图来考虑 ,西周通过分封同姓兄弟或亲信来加强(中|央 )对地方控制 ,维护西周统治;第二小问 ,根据材料一 "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 ,而不是一元的 - -(中|央 )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来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 ,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第二小问 ,从郡县制的作用来答复 .第(3)问 ,首||先是先表达再评论 ,史论结合 ,要求对秦汉时期的(政|治)变革有全面系统的把握 ,可将这一时期的变化分成秦汉、汉初、汉武帝三个时期加以评述 .答案:(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 .(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 )任命 ,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 .关系:(中|央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地方仍有较大权力) .(3)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形成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诸侯||王势力过大 ,威胁(中|央 )集权;汉武帝以后 ,郡得以扩大 ,诸侯||王的辖区和权力缩小 ,(中|央 )集权加强 .14.阅读材料 ,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第|一帝国时代从上表中提取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关论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晰 .)(12分) 解析:首||先 ,分析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 ,如秦汉实行郡县制 ,罗马帝国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罗马帝国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 ,体系日趋完备;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 ,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罗马帝国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 ,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等 .其次 ,明晰论证观点 ,对获得的信息结合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如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等 .最||后 ,根据提取的相关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表述成文 .答案:例如一论题: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 .阐述:东西方帝国为了维护帝国的统一与平安 ,它们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设计 ,如在行政制度上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和罗马的行省制度 ,都保证了(中|央 )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同时在法律制度方面 ,秦汉时期严密的法律制度和罗马帝国完备的法律体系 ,都有效协调帝国内部矛盾 ,稳定统治秩序 .周密完善的制度设计是维系东西方帝国统治的重要条件之一 .例如二论题: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 .阐述:秦汉和罗马帝国为了有效控制扩大了的疆域 ,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 .秦汉和罗马都修筑了通往帝国四面八方的道路 ,方便了帝国的信息与军队等及时到达帝国边界;除此之外 ,两者都修筑长城等防御工事 ,维护帝国的统一 .重大公共工程的兴修既是 "第|一帝国时代〞东西方帝国实力的表达 ,也维护了帝国的统治 .。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之先秦与秦汉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之先秦与秦汉的政治制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b4265ef111f18583d05a73.png)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之先秦与秦汉的政治制度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非常辉煌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
在几千年的时间当中,我们形成了一套很完整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这对当时和对后代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们按照文明史观的观念,来对古代文明进行学习的过程里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的这部分内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节课首先来了解先秦和秦汉的政治制度。
【重点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梳理】比较西周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提示: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去思考。
(1)西周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受封诸侯王的权利。
(2)秦朝郡县制实行的基础,郡县长官的任免调迁。
总结: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课后检测】1、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
钱氏重视修订族谱,充分说明( )A.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B.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C.中国古代郡县制度影响深远D.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A.丞相B.太尉C.九卿D.郡守4、“六合之内,皇帝之士;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5、嬴政统一全国后,改革制度,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并在重要物品上铭刻诏令。
右图为刻有诏文的“权”,显示了A. 嬴政功盖三皇五帝B. 皇权不可僭越C. 效法商周制度的决心D. 秦重视商业发展参考答案:1、A。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f20d666bd97f192379e97c.png)
秦汉时期的政治学案一、知识梳理一、基础练习1.(2017·北京高考·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2018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4.)评价历史人物应以事实为依据。
材料一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
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
”《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所记述的秦始皇的不同及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
(6分)参考答案:(1)不同: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
(3分。
写清楚两个不同的描述即可。
)原因: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有一定的美化成分。
《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述,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
(3分)二、巩固练习1.(2017·海南高考·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2.(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三)秦汉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
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
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 )A.受宗法传统影响B.极力推广分封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展王朝的疆域解析:选A 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宗法传统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极力推广分封制,且秦朝推行郡县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昆明一中测试)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
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解析:选C A项说法绝对,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B项错误;以地理单元为郡范围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D项错误。
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解析:选C 依据所学,秦朝郡县制下,郡守与县令皆由皇帝任命,而非地方推荐,故A项错误;秦朝时采用“殿最”制考核官员,而非世代镇守,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便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县令由皇帝任命,而非郡守任命,故D项错误。
4.(2019·长郡中学调研)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这表明秦朝(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解析:选A 根据材料“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表明秦律注重经济关系的调整,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秦律中农工商皆有涉及,故B项错误;农本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法律与经济的关系,故D项错误。
5.如果周天子和一般贵族还保持着比较密切关系的话,那么秦汉时代的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鸿沟。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形成B.权力结构的变革C.思想专制的加强D.宗法观念的破坏解析:选B 封建经济并不能决定最高统治者与地方官员的关系,且封建经济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成型,故A项错误;从西周至秦朝,古代中国的官制历经了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由世袭变为中央任命,其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故B项正确;思想专制并不会影响皇帝与地方官员的关系,故C项错误;宗法观念的破坏只是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关系出现隔阂的直接而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6.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
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这一做法( ) 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B.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C.是宗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D.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解析:选B 由材料“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知皇帝独尊的身份,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7.(2019·柳州联考)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 )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B.加强了君主专制C.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D.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汉高祖晚期多为同姓诸侯王,随着同姓诸侯王势力的增强,威胁到皇权统治,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诸侯王,与中央的皇权加强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中消除边疆威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8.(2019·唐山考试)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
这一措施( )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C.是“无为而治”的具体体现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解析:选A 由材料“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可知西汉初年对封国权力的制约,防范封国的实力膨胀,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皆无从体现,排除。
9.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
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 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解析:选B 西汉的刺史负责监察,不是地方一级长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说明代表中央进行监察,具有明确的职责,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刺史级别不高,具有位卑权重的特点,故D项错误。
10.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解析:选C 根据材料“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得出丞相因御史失职负责监督监察御史,这是汉朝某个历史阶段丞相的职权,并不是固定职权,故A项错误;材料逐一列举了秦汉监察制度的变迁,并未涉及监察的具体职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论秦朝还是汉朝,政府先后设置御史、刺史监察,说明秦汉不断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监察官掌握监察权,地方官掌握行政权,互不统属,并无高下之分,故D项错误。
11.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解析:选B 结合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题中的“微臣”“私臣”逐渐获得实权,这与汉代“中朝”的特点相符,B项正确。
12.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
这是因为汉代( )A.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C.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汉代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汉代通过察举制和征辟制,使一些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故A项正确;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是在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没有体现人们的参政情况,故C项错误;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是在隋唐时期,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
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材料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
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
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郡。
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小国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
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
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
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6分)(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西周分封制的意图来考虑,西周通过分封同姓兄弟或亲信来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维护西周统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来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第二小问,从郡县制的作用来回答。
第(3)问,首先是先叙述再评论,史论结合,要求对秦汉时期的政治变革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可将这一时期的变化分成秦汉、汉初、汉武帝三个时期加以评述。
答案:(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
(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
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地方仍有较大权力)。
(3)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形成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以后,郡得以扩大,诸侯王的辖区和权力缩小,中央集权加强。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帝国时代——摘编自胡孝文等《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从上表中提取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关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