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胃癌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胃癌的病理

胃癌的病理

癌与肉瘤的区别
组织来源 发病率
大体特点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九倍, 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多见于40岁后的成人
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 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 特点
网状纤维 染色 转移
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 界清楚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多经淋巴道转移
肉瘤细胞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 分界不清楚,间质内血管丰富, 结蒂组织少 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2.2.2 腺鳞癌:同一肿瘤中有腺癌与鳞癌 两种成分,二者所占的比例相近应与腺 癌中出现小灶性鳞化——腺棘皮癌相区 别。
2.2.3 类癌:为一种发生于粘膜下的具有 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的肿瘤。瘤灶一般 较小,境界清楚,镜下多呈小腺管,小 梁状,或实性巢样结构,核较小,较一 致,胞浆较少。分裂相较少见,一般无 坏死,电镜检查,可见胞浆内含有高密 度核心的内分泌颗粒,可分泌5-羟色胺, ACHT等。
1.1.2. 溃疡型癌。又可分为两个亚型:
A局限溃疡型; B溃疡浸润型
A局限溃疡型(相当于Borrmann II型):表现为凹 陷溃疡,溃疡直径较大,常大于2cm,底部, 凹凸不平,有污秽白苔,易出血,边缘不规则, 明显隆起,呈围堤状,皱壁突然中断,向溃疡 集中,伸展性差,尖端呈锯齿状或虫噬状,周 围粘膜无明显浸润改变。
2.1.3 低分化腺癌:癌细胞大部分呈巢团 排列或条状或单个细胞散在,不形成明 显管腔,部分区域仅可见形成腺管的倾 向,可以确认是腺上皮来源的肿瘤。细 胞异型性明显。
2.1.4 粘液腺癌:产生大量粘液的腺癌, 肉眼可见到粘液或组织呈胶冻状,镜下 均有粘液池形成,癌细胞飘浮其中,有 的呈腺样,有的排成条索状,也有单个 散在,该种结构多见于粘膜下层,在粘 膜层多呈管状腺癌结构。

胃癌病理诊断标准

胃癌病理诊断标准

胃癌病理诊断标准
胃癌病理诊断标准是指根据胃癌组织的形态、组织学结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特征来诊断胃癌的一套标准。

一般来说,胃癌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胃癌组织的形态:胃癌组织通常呈现为不规则的团块状,有时还会出现溃疡、坑洞等病理表现。

2. 组织学结构:胃癌组织的组织学结构表现为细胞核较大、核分裂明显、细胞间质较少等特点。

3. 分化程度:根据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相似度,可以将胃癌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三种类型。

4. 浸润深度:胃癌的浸润深度是指肿瘤组织侵入胃壁的深度,根据浸润深度的不同,可以将胃癌分为黏膜下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和浆膜下浸润等不同类型。

在临床实践中,对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的正确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 1 -。

根据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

根据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

根据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可将胃癌分为四期。

T--指原发肿瘤为了便于估计肿瘤的范围及大小,将胃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即在胃大、小弯的全长划出三等分的点,联结相应的大、小弯的点,上1/3 区包括责门及胃底,中1/3区为胃体的大部,下1/3区包括胃窦。

T1:无论肿瘤大小,病变仅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T2:肿瘤侵及胃壁肌层,但大小不超过一个分区的1/2。

T3:肿瘤侵及胃壁浆膜层,或虽未侵及浆膜层,但病变已大于一个分区的1/2,但未超出一个分区。

T4:肿瘤占一个分区以上(T4a),或已累及周围脏器(T4b)。

N--指淋巴结转移情况N0:无淋巴结转移。

N1: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

N2: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

N3: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

M--指远处转移情况,包括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腹腔种植。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胃癌的临床分期根据上述病理分期,临床可将胃癌分为四期:第I期,指无淋巴结转移的表浅型胃癌,或肿瘤虽已侵及肌层但不超过一个分区1/2者;第Ⅱ期,指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的表浅癌、T2和T3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T3癌也属此期;第Ⅲ期,指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的各种大小肿瘤,或仅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甚或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大小已超过一个分区者;热文推荐:早期胃癌的临床分型(图) 中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期(图)
第Ⅳ期,凡伴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无论肿瘤
大小,均属此期。

胃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

胃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

胃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

病理分型对于胃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胃癌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一、组织学分型胃癌的组织学分类是根据肿瘤间质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划分的。

目前最常用的组织学分型系统是WHO分型。

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将胃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最常见的胃癌类型,占胃癌总病例数的90%以上。

腺癌可进一步分为乳头状腺癌、黏液型腺癌、浸润型腺癌等亚型。

乳头状腺癌细胞形态酷似正常胃腺体细胞,常见于早期胃癌。

黏液型腺癌细胞富含黏液,浸润型腺癌则具有较强的浸润能力。

2.浆液癌(mucinous carcinoma)浆液癌又称黏液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腺癌。

浆液癌的特点是肿瘤细胞产生大量的黏液,使得肿瘤组织呈现明显的黏液样变性。

浆液癌的侵袭性较强,长期发展可能导致淋巴结转移。

3.滑膜下癌(submucosal carcinoma)滑膜下癌是指肿瘤细胞从胃黏膜滑膜下方向浆膜浸润生长,多见于早期胃癌。

滑膜下癌的预后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高于90%。

4.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胃癌类型,源于胃颗粒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

这种癌症往往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二、病理分期胃癌的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划分的。

常用的病理分期系统包括国际TNM分期系统和日本病理学会分期系统。

其中,国际TNM分期系统将胃癌分为0期至IV期,依次表示肿瘤的发展程度和转移情况。

病理分期对于确定胃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早期胃癌(I期和II期)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切除常可根治。

而晚期胃癌(III 期和IV期)的治疗主要以辅助化疗和姑息治疗为主。

三、临床意义胃癌的病理分型及分期结果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胃癌的病理切片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切片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切片诊断标准
1、细胞结构:正常细胞有自己的排列结构,胃癌细胞涉及原来的排列结构,即杂乱无章,没有规律的、没有迹象,排列不一致、错乱;
2、形态:正常胃形态是一种排列样腺管样结构,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胃癌形态发生变化,细胞可大可小,也可以出现瘤巨细胞,形状各异,并且还可以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此核分裂象不同于正常核分裂象;
3、行为:正常细胞应该在自己的范围之内,胃癌细胞突破防线,扩散到邻近组织,也可能到远处器官,这就是胃癌的浸润行为;
4、伴随:通常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发生缺血以后发生坏死;所以通常会看到肿瘤有坏死,有出血、有缺血还有囊性变;
5、特殊情况:通常普通常见胃癌能在显微镜下分辨,但是有些特殊的需要借助免疫组化分子进一步提高诊断,有些特别疑难的会送医院会诊。

2017胃癌分期

2017胃癌分期

分期变化:N3a与N3b独立参与分期,部分亚组分期有升有降,第七版中 T1N3a/bM0统一为IIB期,而在第八版T1N3aM0仍为IIB期,而T1N3bM0为 IIIB期,这也反映出外科学与病理学技术不断进步,胃癌根治性手术检获的 淋巴结数量越来越多,更多数量转移淋巴结的细致分组逐渐成为精准预后 判断的需求。
变化二:新增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分期 (ypTNM)
近年来认识到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可以从术前治疗中获益,所以越来越 多的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第八版TNM分期增加ypTNM分期 系统填补了治疗后肿瘤退缩所导致的分期困难等一系列难题。
依据的分析数据源数量非常有限,仅为700例左右,因此,该分 期标准的实际适用性及临床价值仍亟待进一步验证。
•谢
谢大家 谢谢
胞学检测阳性以及非持续性延伸的大 网膜肿瘤。
第七版的单一分期系统改为综合分期系统
–ypTNM)

临床分期(cTNM)

胃食管结合部(EGJ)腺癌分型
变化一:病理分期(pTNM)的调整
第七版 AJCC 胃癌病理分期(pTNM)
第八版 AJCC 胃癌病理分期(pTNM)
AJCC/UICC胃癌TNM分期标准(第8版)
2016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抗癌联盟(AJCC/UICC) TNM分期标准(第8版)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肿瘤位于上皮内,未侵犯粘 膜固有层 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 T1b:肿瘤侵犯粘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侵及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 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其中:侵及大小网 膜且尚未穿透脏层腹膜视为T3。) T4a:肿瘤穿透浆膜层(脏层腹膜) T4b: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结构 (包括:膈 肌,肾上腺、肾脏、横结肠、小肠、胰腺、 脾、肝、腹壁、腹膜后间隙。)

早期胃癌的病理大体分型和特点

早期胃癌的病理大体分型和特点

早期胃癌的病理大体分型和特点北京肿瘤医院季加孚早期胃癌病变范围大小不等,以直径1.0~4.0 cm最为多见(占60%以上),其大体类型有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三大类。

隆起型(Ⅰ型):肿瘤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胃黏膜(隆起高度超过正常黏膜厚度的2倍以上),常为有蒂或广基,癌组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与黏膜下层。

此型最为少见,约占4%左右。

表浅型(Ⅱ型):肿瘤较平坦,无明显隆起或凹陷,可进一步分为三个亚型:表浅隆起型(Ⅱa),此类肿瘤呈平盘状,稍高于周围正常黏膜,但隆起高度不超过正常黏膜厚度的2倍,此型约占7.3%;表浅平坦型(Ⅱb),无肉眼可见的隆起或凹陷,黏膜无明显异常,可稍显粗糙,此型约占10.5%;表浅凹陷型(Ⅱc),病灶呈浅表凹陷,但深度只限于黏膜层内,形成癌性糜烂,此型最为常见,占39.5%。

凹陷型(Ⅲ型):肿瘤所在部位明显下陷,形成深达黏膜下层的溃疡,此型仅次于Ⅱc型,约占23%。

以上三大类五种类型的复合型常见,如浅表凹陷型(Ⅱc)肿瘤中心形成溃疡(Ⅲ型),则定义为Ⅱc +Ⅲ型,此种复合型较为常见,约占10%,而其它复合型只占6%。

WHO工作小组还将限于黏膜层的早期胃癌分为小黏膜癌(<4cm)和浅表性癌(>4cm)。

两者可完全位于黏膜内或局灶浸润黏膜下层。

当黏膜下层广泛浸润时,称为穿透变型(Pen),包括Pen A和Pen B两个亚型。

Pen A的边缘呈挤推式,Pen B则在多处穿透黏膜肌层。

Pen A 癌比Pen B癌少见。

当肿瘤同时存在以上两种生长方式时,称为混合性变型。

另外,几种特殊大体类型的早期胃癌在临床上也应该引起重视。

微小胃癌、小胃癌和“一点癌”:微小胃癌指癌灶直径小于5mm的早期胃癌,小胃癌指直径在6~10mm的早期胃癌,两者分别约占全部早期胃癌的12%和15%。

IIa、IIb型在微小胃癌中所占比例高于其在小胃癌及一般型早期胃癌中所占比例,而IIc型在小胃癌中所占比例高于其在微小胃癌和一般型早期胃癌中所占比例。

胃癌的病理分类和组织学分型

胃癌的病理分类和组织学分型

胃癌的病理分类和组织学分型核心提示:胃癌的病理分类和组织学分型。

根据病理分型可将胃癌分为早期癌和进展期胃癌;按照组织学分类,胃癌则可分为乳头状腺部、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膜腺癌、硬癌、未分癌及混合型癌。

胃癌的病理分类与分型:早期胃癌: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不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

可分为隆起型、表浅型(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表浅凹陷型)、凹陷型。

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层的胃癌,大体可分为九型:结节蘸伞型、盘状伞型、局部溃疡型、浸润溃疡型、局部浸润型、弥漫浸润型、表面扩散型、混合型、多发癌。

胃癌组织学分型早期胃癌的组织学类型规定为:乳头状腺部、管状腺癌(高分化及中等分化)、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膜腺癌、硬癌、未分癌及混合型癌。

以癌的组织结构、细胞形状和分化程度为依据也可将胃癌分为以下几型:胃癌的普通分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胃癌的特殊分型:腺鳞癌、鳞癌、类癌、未分化癌、胃溃疡癌变。

Lauren's 分型:根据细胞形态与组织化学,把组织学类型分为肠型、弥漫型两型。

研究表明:肠型分化程度较高,多见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而弥漫型恶性程度高。

推荐技术:胃癌的发病速度快,病程短,如不及时治疗,一旦发生转移和扩散则意味着患者从此失去治愈的机会。

合肥凤凰肿瘤医院治疗早期胃癌多采用手术,并结合多项我院的特色技术,如三维免疫、热疗、靶向介入化疗、中医治疗等,有腹水的患者还需要选择双腔热灌注治疗。

三维免疫治疗(三维刺激穴位——重建免疫屏障)三维免疫疗法是一种以免疫治疗、经络治疗、中药治疗为主要手段治疗肿瘤的多学科综合疗法,简称三维疗法。

由于该疗法的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均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原则,不手术、不放疗、不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强化,生活质量同步提高,故称为三维免疫疗法。

三维疗法为我院集众多专家之理论精华为一体,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所独创的一种综合免疫治疗方法。

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理诊断标准对于确诊和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国际规范和指南,胃癌的病理诊断主要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进行,目前已有一系列标准化的诊断标准和指南。

在进行胃癌的病理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病理学家在进行组织学检查时需要注意的是癌细胞的形态特征。

胃癌组织通常呈现出不规则的腺体结构,细胞核较大且异型性明显,胞浆内含有不均匀的染色质。

在组织学检查中还需要观察到胃癌组织的浸润性生长情况,判断癌细胞是否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和器官。

在免疫组化检测方面,一些特殊标记物的表达可以帮助病理学家更准确地诊断胃癌。

对于肿瘤来源的确定,常用的肿瘤标记物包括CK7、CK20、CDX2等,通过检测它们在癌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鉴别不同来源的胃癌。

还可以通过检测HER2、Ki-67等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水平,了解肿瘤的生长速度和预后情况。

除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外,分子病理学的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检测一些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或改变,如EGFR、KRAS、PIK3CA等,可以帮助确定不同类型的胃癌,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医生、病理学家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共同合作。

只有依据规范的诊断标准和技术方法,才能确保胃癌的早期筛查和准确诊断,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效的支持。

希望我国在胃癌的病理诊断领域能够不断提升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二篇示例: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病灶的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

胃癌的病理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病理诊断是通过组织学及细胞学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病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判断。

本文将对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组织学分级组织学是胃癌病理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病变的不同组织形态特点,胃癌可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如腺癌、黏液腺癌、浸润溃疡型等。

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

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

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国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病人。

胃癌发病率很高,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约16万[1]。

5年生存率仅为20%,胃癌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容易发生于>50岁年龄[1]。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发病率逐渐上升。

男女之比2:1[2]。

不同年龄阶段男女发病率有差异,<30岁男女胃癌发病率基本相同,但隨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胃癌发病率增加,50~60岁时差别明显增加[2],这可能与生活习惯有关,因为男性比女性吸烟多,饮酒多,体力活动重,比女性更容易接触致癌物质等诸多因素有关[3,4]。

但是年轻人当中,女性胃癌发病率多于男性,这很可能与女性激素水平较高及服用避孕药后女性激素发生变化有关。

胃癌与吸烟、酗酒及食盐摄入量等因素有关。

胃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型溃疡型:即癌肿自黏膜向浆膜方向生长并且会伴有组织坏死,出现向腔内破溃,出现边缘隆起的似火山口样的溃疡。

侵袭型:即癌肿并不会形成明显的肿块和溃疡,向胃壁的全层侵犯,使胃壁增厚、变硬、胃腔变小,皱壁消失,出现皮革袋样形状,即形成革囊胃。

息肉蕈伞型:即癌肿自胃黏膜面向腔内生长,形成蕈伞样肿块。

胶样癌:即癌细胞会产生大量黏液,呈现胶冻样外观,称胶样癌。

混合型:上述≥2种形态结构同时存在。

早期胃癌病理诊断标准目前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尚无统一认识。

日本胃癌研究会以前颁布过诊断标准,即将胃活检的病理诊断分为5个级别[5]:1级组织学特征为正常胃黏膜及伴有良性病变,无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2级组织学特征为胃黏膜病变伴有异型增生,但视为胃黏膜良性病变;3级组织学特征为胃黏膜良恶性之间的交界性病变;4级组织学特征为非常可疑癌;5级组织学特征肯定为癌。

但是西方国家对胃脏病变活检的诊断尚未达到共识所以目前没有一个标准化方案,病理大夫目前只参考Barrett食管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诊断中所选定的标准来进行胃脏病变活检的病理诊断,最常用的标准为胃脏正常黏膜、胃黏膜反应性改变、异型增生、胃腺癌等4个类型[6]。

胃癌病理

胃癌病理

2.粘膜下层癌:癌浸润至粘膜下层。
• 进展期:癌组织浸润至肌层及以外。 • 微小癌:最大径〈 0.5cm的癌。
大 体 分 型
早期胃癌:按日本内窥镜学会的 分型
• Ⅰ型:隆起型,隆起〉0.5cm,呈息肉状 外观。 • Ⅱ型:浅表型 Ⅱa 浅表隆起型,隆起〈0.5cm。 Ⅱb 浅表平坦型,既无隆起也无凹陷。 Ⅱc 浅表凹陷型,凹陷不超过粘膜层。 • Ⅲ型:凹陷型,明显凹陷,但不超过粘 膜下层。
二、从肿瘤分化程度分型
高分化、 中分化、 低分化 未分化型
三、从肿瘤组织学结构分型
Ⅱb 浅表平坦型:表面上皮未受侵犯时,
微细形态可不受影响
凹陷型:凹陷面微细形态紊乱,散布零
星的残存岛状粘膜,表面呈不规则C、
D型结构。
病理分型
一、从肿瘤组织发生学分型
• 肠型:胃癌来自肠化的上皮,癌细胞形 成腺管或乳头状结构。多见于老 年人,男性多见,胃癌高发区多 见,癌周胃粘膜常伴有广泛的萎 缩性胃炎,预后较好。 • 胃型:胃癌来自胃上皮,癌细胞黏附力 差,多单个散在于胃壁中。多见 于青壮年,女性多见,胃癌低发 区多见,癌周胃粘无或仅有小片 萎缩性胃炎,预后差。
• Stout又描述了一型胃癌,浅表扩散型胃
癌:
癌组织主要沿粘膜扩散,不形成突
向腔内或侵入胃壁的肿块,癌的面积明
显大于浸润深度,大部分癌组织限于粘
膜和粘膜下层。
•实 体 显 微 镜
• 早期胃癌的胃粘膜表面微细形态的改变 Ⅱa 浅表隆起型:微细形态粗大、不规 则, 均为C、D或CD型,顶端常有糜烂。
胃 癌 病 理
•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消化道中占 第一位,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之一。我国胃癌的发病从沿海向内地方 向,从东到西和从北到南有逐渐在胃壁的浸润深度

胃癌的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对于临床治疗
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两个方面进
行探讨。

一、病理分型
1.按照组织学类型分型
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腺癌、黏液癌、乳头状腺癌、鳞状细胞癌等。

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胃癌的90%以上。

2.按照浸润深度分型
根据肿瘤浸润深度的不同,胃癌可分为黏膜下层癌、肌层癌、浆膜
下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等。

其中,黏膜下层癌和肌层癌的预后较好,而
浆膜下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的预后较差。

3.按照分化程度分型
胃癌的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

分化程度
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低,预后越好。

二、诊断标准
1.症状
胃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
退等。

晚期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

2.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可发现胃部包块、压痛等异常体征。

3.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主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包括溃疡、息肉、肿块等。

4.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胃癌的关键,包括活检、切片等。

5.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胃肠道造影、CT、MRI等,可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深度等。

综上所述,胃癌的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结合病理分型和诊断标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

(完整)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完整)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胃癌的诊断胃癌的诊断依据胃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为了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就得进行详细的胃癌诊断,胃癌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1.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以中年和老年多见,41~60岁之间占2/3。

2。

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可见胃脘饱胀疼痛,餐后加重,食纳乏味,体重减轻,咽下困难,胃疼无间歇性,不为食物或制酸药缓解,甚者出现胃脘剧烈性钻痛而放射至背部。

亦可见恶心、呕吐、吐血、黑便、面色无华.如癌肿转移,可见黄疸、腹泻、骨痛、咳嗽、喘促、腹水等相应脏器受累的表现。

3。

体征:中晚期可于胃脘部触及质地坚硬,呈结节状的肿块,有压痛,可移动,左锁骨上核肿大、质硬、推之不移,或有腹水征。

4。

内镜检查(胃镜):目前胃镜已成为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最重要工具。

临床上所使用的内镜主要有纤维内镜、电子内镜、超声内镜三种.胃癌的内镜及超声内镜特征对于胃癌内镜下主要观察病变的基本形态:隆起、糜烂、凹陷或溃疡;表面色泽加深或变浅;粘膜面粗糙不光滑;有蒂或亚蒂;污苔附丽与否;病变边界是否清楚及周围粘膜皱襞性状态情况。

和正常粘膜对比的方法来区分辨别病灶。

胃镜检查特别适用于:①怀疑胃部良性或恶性肿瘤者;②短期内动态观察胃的溃疡性病变,以鉴别良性或恶性;③锁骨区淋巴结转移癌找原发灶。

胃镜能够直接观察胃粘膜变化,通过胃镜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镜下应估计癌的大小,小于1cm 者称小胃癌,小于0。

5cm者称微小胃癌.从而提高胃癌的早期发现.而且对胃的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肠上皮中重度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活检确诊后予以积极治疗,确保了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5. X线钡餐检查:钡剂造影是胃肠道肿瘤检查的首选和主要方法,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于老年人、儿童、脊柱严重畸形者,有心血管并发症者,以及恐胃镜者,胃肠钡餐X线检查应是除胃镜外的首选.但也有些病变是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例如早期胃癌等。

胃癌的病理特点与早期诊断方法

胃癌的病理特点与早期诊断方法

胃癌的病理特点与早期诊断方法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早期诊断是胃癌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了解胃癌的病理特点以及早期诊断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一、胃癌的病理特点1. 组织学类型:胃癌通常可分为腺癌和非腺癌两大类。

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类型,占据了大多数胃癌患者。

它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并在肿瘤细胞中形成管腔样结构。

而非腺癌则包括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其他类型。

2. 浸润性生长:胃癌往往呈浸润性生长,它可以侵犯到周围组织和器官,并且可能向淋巴结和其他远处器官转移。

这导致了末端期的晚期诊断,使得治愈变得困难。

3. 分级分期:根据国际TNM(肿块/淋巴结/转移)分期系统,胃癌有4个分期(I至IV),以及3个分级(G1至G3)。

根据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的存在与否,可以将患者分类到不同的分期和分级。

二、早期诊断方法1. 胃镜检查:胃镜是目前最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它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黏膜表面的异常变化,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活检,进一步确定是否为癌症。

早期胃癌常表现为粘膜或黏膜下肿块,且常伴有异型增生。

2.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除了胃镜检查,还可以通过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来协助早期诊断。

其中最常用的是超声内镜(E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肿瘤特征,包括形态、大小、浸润范围以及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等信息。

3. 生物标志物检测:近年来,生物标志物检测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胃癌相关抗原(CA72-4、CgA等)以及一些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EA、AFP等)可以通过血液或尿液样本来检测,在预测和监测胃癌病情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 基因检测: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快速发展,基因检测逐渐成为早期胃癌诊断领域的新方法。

通过检测特定基因或代谢产物的异常表达,可以提供更准确和早期的诊断结果,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胃癌

病理学:胃癌

病理学:胃癌根据病变的进展程度把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两大类。

1、早期胃癌早期胃癌指侵犯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癌变,以深度为判断标准。

预后较好。

其肉眼分型主要分为三个类型:(1)隆起型:癌灶呈息肉状从胃粘膜表面显著隆起,高出正常粘膜2倍以上;(2)浅表型:癌灶较平坦,不形成明显的隆起或凹陷;(3)凹陷型:癌灶形成较深的溃疡,但溃疡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

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腺癌,未分化型癌最少。

2、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进入肌层或已穿过肌层达浆膜者。

此期根据肉眼形态分为几种类型,如息肉型、溃疡型和浸润型。

浸润型胃癌常使胃壁增厚,变硬而形成皮革胃。

特别要注意的是溃疡型胃癌与良性胃消化性溃疡形态的鉴别。

良性溃疡如前所述是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小于2cm;深度较深;边缘整齐,不隆起,底部平坦;周围粘膜皱壁向溃疡集中。

溃疡型胃癌的溃疡外形呈不规则状或火山口状;溃疡直径经常大于2cm;深度较浅;边缘隆起,不整齐;底部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周围粘膜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组织学类型:①腺癌;②髓样癌;③硬癌;④印戒细胞癌。

扩散途径:(1)直接扩散:可直接扩散至邻近器官和组织,如肝、胰腺及大网膜等。

(2)淋巴道转移: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首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其中以胃小弯侧的胃冠状静脉淋巴结及幽门下淋巴结最为多见。

由前者可进一步扩散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肝门处淋巴结而达肝内;由后者可到达胰头上方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

(3)血道转移:多在晚期,常经门静脉至肝,其次是肺、骨及脑。

(4)种植性转移:癌细胞脱落到腹腔,种植于腹壁及盆腔器官腹膜上。

在卵巢形成转移性粘液癌,称KnIkenberg癌。

3、胃癌的组织发生胃癌主要发生自胃腺颈部和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

胃粘膜上皮癌变常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它们包括:①胃息肉恶变;②溃疡恶变;③残胃恶变;④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⑤非典型增生。

胃癌的病理切片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切片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切片诊断标准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而病理切片诊断是胃癌确诊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胃癌病理切片诊断的标准和常见的病理特征。

胃癌的病理切片诊断主要依靠肿瘤的组织学特征。

首先,病理切片中需要确定是否存在肿瘤。

一般来说,胃癌病理切片上可见到肿瘤组织呈实性生长,有时形成溃疡或息肉状。

其次,需要确定肿瘤的类型。

胃癌主要分为腺癌和非腺癌两大类。

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病理切片上可见到管腺样结构。

而非腺癌包括黏液癌、神经内分泌癌等,病理切片上可见到相应的特征结构。

除了确定肿瘤的类型,还需要评估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分级是指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学特征将肿瘤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分为I级至IV级。

分期则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将肿瘤分为不同的阶段,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系统和Lauren分型系统。

在病理切片诊断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病理特征。

首先是肿瘤的浸润深度。

胃癌的浸润深度与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通常分为黏膜浸润、黏膜下浸润、肌层浸润和浆膜浸润四个阶段。

其次是肿瘤的分布特点。

病理切片上可见到肿瘤在胃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如贲门部、胃体、胃底和幽门部等。

此外,还需要观察肿瘤的细胞学特征,如细胞大小、核分裂象、核变性等,这些特征对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也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胃癌的病理切片诊断是胃癌确诊的重要依据,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并观察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布特点和细胞学特征等病理特征。

这些标准和特征的综合判断可以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管理。

who病理诊断标准

who病理诊断标准

who病理诊断标准
病理诊断标准是指根据病理学研究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确定诊断和分类的标准。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病理诊断标准,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病理诊断标准的例子:
1. 癌症的病理诊断标准: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如细胞形状、核分裂指数和组织结构等进行诊断,还可以根据免疫组化染色、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来确定癌症的类型和分级。

2. 慢性肾炎的病理诊断标准:通过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包括光镜下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改变,以及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下的免疫复合物和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等来确定慢性肾炎的诊断和分型。

3. 糖尿病的病理诊断标准:糖尿病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损伤和胰岛素抵抗。

通过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如胰岛大小、胰岛细胞数量和胰岛细胞团块的分布等可以帮助确定糖尿病的病理诊断。

总之,病理诊断标准是根据疾病的病理学特征来确定诊断的标准,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胃癌诊疗指南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

包埋前固定时间须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

④HE制片标准:修整蜡块,要求连续切6~8个组织面,捞取在同一张载玻片上。

常规HE染色,封片。

(2)病理诊断标准。

①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粘膜内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呈轻度异型性,与周围正常腺体比较,腺体排列密集,腺管细胞出现假复层,无或有极少粘液,细胞核染色浓重,出现核分裂相。

②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粘膜内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呈重度异型性(腺上皮原位癌),与周围正常腺体比较,腺管密集,腺管细胞排列和极向显著紊乱,在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共壁甚至筛状结构,缺乏粘液分泌,核分裂相活跃,可见灶状坏死,但无间质浸润。

③粘膜内癌:即粘膜内浸润癌,不规则的腺上皮细胞团巢或孤立的腺上皮细胞浸润粘膜固有层间质,局限于粘膜肌层以内。

④粘膜下癌:即粘膜内浸润癌继续向深层浸润,侵透粘膜肌层达到粘膜下层,未侵及胃固有肌层。

⑤早期胃癌(T1N0/1M0):包括粘膜内浸润癌和粘膜下浸润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证据。

(3)病理评估。

①组织标本固定标准。

固定液: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固定液。

固定液量:必须使标本完全浸泡于固定液中,一般大于所固定标本体积的10倍。

固定温度:正常室温。

固定时间:内镜活检标本或粘膜切除标本: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胃切除手术标本:沿胃大弯剖开展平固定,固定时限为大于12小时,小于48小时。

②取材要求。

A.活检标本。

核对临床送检标本数量,送检活检标本必须全部取材。

每个蜡块内包括不超过5粒活检标本。

将标本包于纱布或柔软的透水纸中以免丢失。

B.内镜下粘膜切除标本。

送检标本由手术医师展平固定,标记方位。

记录肿瘤的大小,各方位距切缘的距离。

垂直于胃壁,每间隔0.3cm平行切开标本,分成适宜大小的组织块,推荐按同一包埋方向全部取材。

记录组织块对应的方位。

C.胃切除术标本(大体检查描述记录见附件1)。

a.肿瘤及切缘:肿瘤组织充分取材,视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不同质地、颜色等区域分别常规取材,肿瘤≥4块,含肿瘤浸润最深处1-2块全层厚度肿瘤,以判断肿瘤侵犯的最深层次。

肿瘤与瘤旁交界部组织1-2块,观察肿瘤与邻近肉眼观正常粘膜的关系。

切取远端、近端手术切缘,常规至少各1块。

早期癌取材原则:切取全部手术切除标本制片,应当标记采取组织块的位置,以便复诊或会诊时参照。

b.淋巴结:建议外科医师根据局部解剖和术中所见,分组送检淋巴结,有利于淋巴结引流区域的定位;在未接到手术医师分组送检医嘱或标记的情况下,病理医师按照以下原则检出标本中的淋巴结:全部淋巴结均需取材,建议术前未接受治疗病例的淋巴结总数应≥15枚。

所有肉眼阴性的淋巴结应当完整送检,肉眼阳性的淋巴结可部分切取送检。

c.推荐取材组织体积:不大于2×1.5×0.3cm。

D.取材后标本处理原则和保留时限。

a.剩余标本的保存:取材剩余组织保存在标准固定液中,并始终保持充分的固定液量和甲醛浓度,避免标本干枯或因固定液量不足或浓度降低而致组织腐变,以备根据镜下观察诊断需求而随时补充取材,或是在病理诊断报告签发后接到临床反馈信息时复查大体标本或补充取材。

b.剩余标本处理的时限:在病理诊断报告签发2周后,未接到临床反馈信息,未发生因外院会诊意见分歧而要求复审等情形后,可由医院处理。

(4)病理类型。

①早期胃癌大体类型。

Ⅰ:隆起型
Ⅱa:表面隆起型
Ⅱb:平坦型
Ⅱc:表面凹陷型
Ⅲ:凹陷型
②进展期胃癌的大体类型。

隆起型:肿瘤的主体向肠腔内突出。

溃疡型:肿瘤深达或贯穿肌层合并溃疡。

浸润型:肿瘤向肠壁各层弥漫浸润,使局部肠壁增厚,但表面常无明显溃疡或隆起。

③组织学类型。

A.WHO分类:目前最为常用的胃癌组织学分型方法(附件2)。

B.Lauren 分类:肠型、弥漫型、混合型。

(5)病理报告内容。

A.活检标本的病理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a.患者基本信息及送检信息;
b.上皮内肿瘤(异型增生),报告分级;
c.可疑浸润:应当重复活检,必要时应当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别;
d.早期浸润性癌:提示浸润深度。

临床医师应当了解受活检取材深度限制,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可能难以确认实际浸润深度。

B. 内镜下粘膜切除标本的病理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a.患者基本信息及送检信息;
b.肿瘤大小;
c.上皮内肿瘤(异型增生)的分级;
d.对浸润性癌,应当报告组织学分型、分级、浸润深度、切缘情况和脉管侵犯情况等。

pT1低分化癌、脉管侵犯、切缘阳性,应当再行外科手术扩大切除范围。

其他情况,内镜下切除充分即可,但术后需定期随访。

预后不良的组织学特征包括:低分化,血管、淋巴管浸润,切缘阳性。

阳性切缘定义为:肿瘤距切缘小于1mm或电刀切缘可见癌细胞。

C. 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a.患者基本信息及送检信息;
b.大体情况:肿瘤所在部位、大小、大体类型、肉眼所见浸润深度、上下切缘与肿瘤的距离;
c.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型、分级);
d.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T分期或pT根据有形态学依据的肿瘤细胞来决定。

经新辅助治疗的标本内无细胞的黏液湖,不认为是肿瘤残留)(TNM分期标准见附件3);
e.检出淋巴结数目以及阳性淋巴结数目(N分期);
f.近端切缘、远端切缘的状况。

如果肿瘤距切缘很近,应当在显微镜下测量并报告肿瘤与切缘的距离,肿瘤距切缘1mm以内报切缘阳性;
g.脉管和神经侵犯情况;
h.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的特殊检查,包括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如HER-2检测等。

临床医师必须详细填写病理诊断申请单,如实描述手术所见及相关临床辅助检查结果并清楚标记淋巴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