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doc

合集下载

教你读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

教你读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

教你读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43期胃镜检查大家都不陌生,胃镜能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胃内的情况,并可通过内镜下摘取“粟粒”大小的胃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及时掌握胃的病理改变。

不过,很多患者在拿到胃镜病理报告单后,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读懂胃镜病理报告单。

病理报告单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基本信息、客观描述、结果判断。

其中,基本信息是这张报告的“身份证明”,主要说明是谁的标本(患者信息),以及取自身體的什么部位。

拿到报告后,患者首先要确认这些基本信息,不要张冠李戴,错拿别人的报告。

第二部分是客观描述,这也是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

客观描述中首先是病理医生肉眼可以看到标本的颜色、数量、大小等,如胃窦灰白色组织2粒,直径0.2厘米等;其次是医生通过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客观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炎症程度的评估。

通常会根据炎症细胞的多少分成三个级别,分别用“+”“++”“+++”表示轻、中及重度。

在这些炎症细胞里,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是用来评价慢性炎症的。

2、“活动性”程度如何?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体内有一种特别的细胞叫“中性粒细胞”,它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报告中“活动性”的程度,它的出现提示一种特殊感染的存在,那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英文缩写为“HP”,长约2.5至4.0微米,多鞭毛,末端钝圆,呈螺旋型弯曲。

研究表明,HP感染是胃癌和胃淋巴瘤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3、是否有“萎缩”和“肠化”?胃的腺体主要功能是分泌胃液,以发挥消化和促进吸收的功能,如果腺体数量少了,功能自然会受到影响。

如果将胃里的腺体比喻成排排放的凳子,抽掉几个后,凳子少了,这种腺体在数量上的减少称之为“萎缩”;如果不仅凳子少了,而且还把部分凳子换成了别的椅子后,那就属于另外一种萎缩,例如所谓的“肠化”。

“肠化”顾名思义和肠有关,那么,胃怎么会和肠扯上关系呢?其实,我们身体的细胞非常狡猾,一旦生长的环境变了,它们也会跟着变,明明在胃里的东西却长得和肠里的一样,而这些变化了的细胞自然不能发挥原来的功能了。

活检病理报告单怎么看

活检病理报告单怎么看

活检病理报告单怎么看活检病理报告单是指医生将取下来的组织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后所得出的结果。

这份报告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及程度,并确立正确的治疗计划。

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报告单上的术语和数据可能会让人感到迷惑,因此需要一定的解读才能够正确理解报告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报告单上的基本信息部分,如病人姓名、住院号、标本类型等。

这些信息的填写很重要,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医生的治疗方案。

其次,观察报告单上的病理诊断部分。

这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内容,会说明患者的病情是否存在癌细胞等问题。

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学分类:常见的有肿瘤类型、良性病变、恶性肿瘤等。

不同的组织学分类会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产生影响。

2. 病理分级:肿瘤的病理分级会告诉医生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分为1-4级。

病理分级越高,恶性程度就越大。

3. 大小和数量:病变的大小和数量对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不同大小和数量的病变,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方案。

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信息和病理诊断部分,报告单还会涉及很多其他信息,如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病理图像等。

这些信息虽然对医生来说很重要,但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建议大家在阅读报告单时,以病理诊断部分为主要参考,其它信息仅作为辅助理解。

总的来说,活检病理报告单是疾病诊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阅读报告单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和科学素养。

如果您对报告内容存在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解答。

同时,我们也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胃镜活检报告怎么看

胃镜活检报告怎么看

胃镜活检报告怎么看
胃镜活检是一种检查人体胃部病变情况的方法。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采集胃部组织样本供给检测。

而这些样本之后就需要进行
化验,得出一份胃镜活检报告。

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如何
看懂胃镜活检报告显得相当困难。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每一项内容。

首先,胃镜活检报告与病理学报告类似。

病理学报告中通常包
括病变的名称、位置、大小、数量、病理类型、病变严重程度、
局部浸润情况等内容。

而胃镜活检报告中也会包括胃部病变的名称、位置、大小、数量、性质等内容。

因此,读者应该先了解自
己的胃部病变情况,以便于对报告进行逐项比对。

其次,胃镜活检报告还会针对不同的病变情况,进行不同的检
测及解释。

比如说,如果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报告会解释这是一
种强膜菌,是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如
果发现了低度异型性,报告会解释这是局部轻微异常,要加以监测,以防发展成肿瘤等疾病。

最后,读者在查看胃镜活检报告时,应该慎重对待报告中的任
何异常指标。

如果报告中有指标超出正常范围,那可能表明病变
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找医生开展治疗措施。

同时,读者也要
从医生那里了解如何做好术后饮食和保健,以帮助自己恢复健康。

总之,胃镜活检报告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检测报告。

读者在
查看胃镜活检报告时应该了解自己的病变情况,逐项比对每一项
报告指标,同时重视任何一个异常指标,以帮助自己早日康复。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胃镜是一种用于内窥检查胃部疾病的检查方法,通过胃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
的情况,并且进行组织的取样以便进一步检验。

胃镜检查后会有一份胃镜报告,报告中会
详细描述胃黏膜的情况,并给出医生的诊断结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胃镜报告内容的解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胃镜报告。

1. 胃黏膜的外观特征:胃黏膜的外观可以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种情况。

正常的胃黏膜
外观应该是粉红色,光滑无糜烂、溃疡或肿块。

异常的胃黏膜外观可能有糜烂、溃疡、出血、充血等情况。

2. 胃黏膜的病变情况:报告中会详细描述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糜烂、溃疡、红斑、肿块等。

糜烂是指胃黏膜的表面有一定程度的破损,溃疡是指糜烂进一步发展,形成一个
或多个较大的溃疡。

红斑是指胃黏膜的某些区域呈现红色,肿块可能是息肉、肿瘤等。

3. 活检结果:在胃镜检查中,医生可能会进行活检,即取一小块组织进行检验。


告中会给出活检结果,描述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如炎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等。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


告中会说明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5. 医生的结论和建议:医生根据胃镜检查的结果,给出最终的诊断和建议。

如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的诊断,以及针对具体病变的治疗建议等。

需要注意的是,胃镜报告是专业医学报告,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如果你在阅读报告时遇到难以理解的词汇或专业术语,建议咨询医生或请教专业人士,以
便更准确地理解胃镜报告的内容。

你懂胃镜病理诊断报告吗

你懂胃镜病理诊断报告吗

你懂胃镜病理诊断报告吗作者:邹和琴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9期在民间有种说法是“十胃九病”,说的是基本每个成年人都会有点胃方面的疾病。

近日,长沙市民李先生因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医生根据他的病情给他做了个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胃内有个小息肉,于是医生建议他取活检做个病理检查,焦急等待了三天,结果终于出来了,但李先生拿着病理诊断报告一头雾水,于是病理科医生给他解释其病理诊断结果为“增生性息肉”,是良性病变,李先生才松了一口气,因为息肉也有可能是恶性病变。

那今天我们来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胃镜病理诊断报告的相关知识。

一、慢性胃炎1.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粘膜最常见的病变之一,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有无伴有急性活动等。

大多经治疗或合理饮食而痊愈,少数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了胃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到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依其减少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胃腺体萎缩的同时,胃小凹深部的上皮增生形成腺体并可发生肠上皮化生,或形成息肉,甚至癌变。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期状态,就是说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增高。

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是胃癌的一般发展过程。

因此,萎缩性胃炎不必惊慌,但需胃镜定期随访。

二、肠上皮化生胃粘膜表面上皮及隐窝上皮的形态和组织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变得相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

胃粘膜轻度肠上皮化生比较常见,提示胃粘膜损伤。

完全性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完全被正常的肠上皮所取代。

不完全性肠化生——形态仍与胃粘膜上皮相同,但粘液细胞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又分为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和不完全性大肠化生。

其中不完全肠化生,尤其是不完全大肠化生可能与胃癌有密切关系。

肠上皮化生伴随胃粘膜的萎缩,是胃癌前期病变,中、重度肠化生需胃镜定期随访。

三、息肉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

一分钟就看懂胃镜活检报告

一分钟就看懂胃镜活检报告

如今很多人都会出现胃方面的疾病,去医院做检查,结果显示为各种慢性胃炎,比如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等。

如果平时不注意,长期下去,很有可能会发展成胃癌。

莫慌!下面手把手教你解读医院病理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术语。

.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报告解读】在胃镜报告中,大家最多看到的,其实就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出现这个结果时,大可不必惊慌,绝大多数情况是可以治愈的,多数甚至都不需要用药,日常多以补充养胃粉的金渭泰,肠胃型益生菌舒克幽进行调理,抗炎修复,保养调理。

.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报告解读】报告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就要注意了,这种慢性胃炎是很难恢复的。

除了炎症反应外,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胃深层腺体的减少或者消失,出现这个结果,就需要消化科医生进行治疗了。

.
三、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报告解读】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应该出现在小肠或结肠上的粘膜结构出现在了胃粘膜上,是机体的一种异常的增生。

当见到报告中提示有肠上皮化生后,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定期复查。

肠化的类型与范围,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此外,还要配合检查下幽门螺杆菌指标。

当报告中出现+时,就说明已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肠化及胃癌的发生有相关性,所以应及时遵医嘱进行抗幽门螺杆菌。

.
四、“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
【报告解读】异型增生,按腺体异型增生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中度异型增生归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归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解读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解读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解读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作者:大连市六院病理科王志东、孙萍、周莲许多患者因上腹部不适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而对于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一些患者,轻者不把它当回事,想都不去想它,以为它不重要;重者过度紧张,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如何正确解读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现就其中的一些常见诊断术语进行简要描述。

1.浅表性胃炎:是指胃粘膜浅层内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腺体正常。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如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则有急性炎症。

2.萎缩性胃炎: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根据腺体减少的程度,萎缩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易发生肠上皮化生。

3.淋巴滤泡:是指胃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出现的一种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正常情况下,胃粘膜内没有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反复增生,可以发展为淋巴瘤,所以胃粘膜活检中遇有淋巴滤泡,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4.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胃粘膜在慢性炎症和各种有害因素的长期反复刺激下,使胃粘膜上皮转化为肠粘膜上皮的一种病理变化,肠上皮化生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伴有肠化,目前研究认为肠化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因此,对于胃镜活检出现肠化的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5.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即异型增生,是较肠化更为严重的一个病理变化,它可以由慢性萎缩性胃炎直接发展而来,也可以经肠化发展而来,现已明确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故对其应该高度重视。

新的WHO分类将不典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轻度不典型增生应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6.癌:如果报告中直接报癌,那就是肯定性诊断。

有的患者或其家属取报告时会问这癌到底是早期、中期、晚期?胃镜活检只能确定病变性质,肿瘤分期要等手术切除大体标本进行充分取材、制片和显微镜下观察后,通过判断癌组织浸润的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定。

教你读懂胃镜报告

教你读懂胃镜报告

健康生活·体检之窗编辑/邱婷婷****************教你读懂胃镜报告□赵裴沛不少患者拿到胃镜检查报告后,若看到上面写着“活动性病变”“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等字样时,心里往往十分恐慌,感觉“胃癌已经悄悄走来”;有的患者甚至为此主动要求医生为自己施行胃大部切除术,以防患于未然。

但事实上,这些都是由于患者对于胃镜体检报告的认识不足所致。

为此,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腔镜诊疗中心消化内镜室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于卫芳副教授特地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一些胃镜报告单上的常见结论。

活动性病变不少患者一看到“活动性病变”的字样,第一时间就想到“这是否代表着癌变的先兆”。

对此,于卫芳副教授认为完全不必太过担心。

因为“活动性病变”只是常规的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诊断。

“当胃黏膜内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时,病理学上就可以认为存在‘慢性炎症’;而当胃黏膜内出现中性粒细胞时,则称之为‘活动性病变’。

临床上,根据中性粒细胞的多少,还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分级高低与上腹部症状以及胃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与癌症并无直接联系。

”巴雷特食管正常的食管上皮称为复层鳞状上皮,这种上皮一般比较耐摩擦,能适应食管的运输功能,却不耐受酸碱的侵袭。

所以,如果某些慢性胃病患者的胃内胃酸长期反流到食管,特别是食管下段时,不耐酸的复层鳞状上皮就会逐渐被一种柱状上皮所逐渐替代。

“这其实就像棉布衣服上补了一块‘化纤’补丁,而这种被上皮替代的食管部分,就是巴雷特食管。

”于卫芳副教授告诉我们,巴雷特食管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并有发生腺癌的可能。

预防巴雷特食管癌变的最好方法,就是积极治疗引起胃酸反流的疾病,并且定期进行胃镜复查。

黏膜糜烂各种有害因素,包括药物、细菌、异常的胃酸、反流的胆汁与肠液体、温度过高的饮食、粗糙食物、异物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以使胃黏膜浅层发生“糜烂”,但病变范围可大可小,所以临床还要结合其他指标和检查一起来看,才能确定黏膜糜烂的轻重程度。

胃镜检查病理报告解读

胃镜检查病理报告解读

胃镜检查病理报告解读一、胃镜检查简介胃镜检查是一种通过胃内镜检查来观察胃黏膜、食管、十二指肠等器官内部情况的方法。

胃镜检查可以对胃肠病变、胃癌等疾病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

二、胃镜检查病理报告内容胃镜检查病理报告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献,其中包含了胃内镜检查时所取得的胃黏膜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病理学检查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变类型和程度,如炎症、出血、充血等;2.病变区域、形状和大小,如溃疡、息肉、瘤等;3.组织学检查结果,如细胞学异型、原位癌、浸润性癌等;4.总结和建议,包括进一步化验和检查的建议,治疗方案的建议等。

三、胃镜检查病理报告解读胃镜检查病理报告是一份专业的检查报告,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解读。

常见的解读结果包括以下几种:1.正常结果:指检查结果为正常状态,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2.炎症结果:指检测到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浅表性糜烂等情况;3.黏膜病变结果:指检测到糜烂、溃疡、息肉等病变;4.癌变结果:指检测到原位癌、浸润性癌等癌症情况。

根据病理报告的解读结果,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对于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以便早期治疗和恢复。

四、注意事项1.胃镜检查是一种创伤性检查,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2.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3.病理学检查结果有可能受到病变程度和区域大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评估和判断。

总之,胃镜检查病理报告是一份非常专业、重要的检查报告,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解读和诊断。

对于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以便尽早康复。

如何看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如何看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如何看胃镜活检病理报告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更加重视,以往人们在感觉身体不适时,如果症状较轻,往往不会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而现在来看,不仅身体不适的人会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而且相当一部分群体已经养成了定期体检的良好健康习惯这对于保障自身健康,尽早发现一系列早期疾病意义非凡。

胃肠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升,这与人们现代化饮食生活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有直接关系,而谈及胃肠疾病,我们就必须说说胃镜检查。

随着各项内镜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胃镜检查已不陌生,通过胃镜检查,我们可以直观的观察食管,胃部以及十二指肠部分的粘膜情况,如果有异常改变,则能够及时发现,而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如发现一些需要进行进一步鉴别的病灶组织,我们往往可以在检查过程中实施胃镜下病理取样,胃镜活检,病理检查是明确病变性质的金标准,但其检查结果相较于胃镜检查来看专业性更强,绝大多数普通群众无法了解胃镜活检病理报告中所说内容究竟是何意思,为了增加读者朋友们对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的了解,本文将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胃镜是通过高清摄像头对检查区域粘膜进行观察的一种检查方式,其所给出的报告结果往往容易理解,比如胃镜检查报告会直告知患者存在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具体疾病,但是胃镜活检病理检查报告则有更多专业名词,我们想要读懂胃镜病理检查报告,就要了解这些专业名词所表达的含义。

病理检查从细胞层面分析病灶性质首先要说的就是炎性细胞浸润。

炎性细胞浸润,简而言之就是被检者相关区域粘膜表面有炎症症状。

当人体某处组织存在炎症时,相应的炎性细胞就会在此聚集,而这其中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根据炎症的轻重不同,其浸润程度也不同,症状较轻的患者,其炎性细胞主要存在于黏膜浅表层,而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患者,其炎性细胞浸润深度增加,最严重时,炎性细胞浸润可覆盖粘膜全层。

腺体萎缩也是我们在胃镜病理检查报告中比较常见的一个专业名词。

胃部有相当多具有分泌和其他功能的腺体,腺体萎缩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这些患者由于胃粘膜黏膜受到炎症影响,因而腺体萎缩。

3分钟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医生一般不会跟你解释的这么详细

3分钟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医生一般不会跟你解释的这么详细

3分钟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医生一般不会跟你解释的这么详细一般来说,胃镜是肉眼所见的胃黏膜改变,给出的诊断相对粗犷一些。

比如,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出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胆汁反流”。

活检病理学检查则是从细胞学基础上给出的诊断,是通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胃黏膜改变。

胃镜活检报告常常会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描述:“慢性炎症(++),肠化(+++),不典型增生(+),活动性(++)”;或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度活动性,伴有灶性肠化,轻度不典型增生”或报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中度肠化,部分区域重度不典型增生”等。

看到这些,很多朋友如堕五里雾中,不知所云。

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些关于慢性胃炎的一些病理知识。

病理单上的基本信息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病案号等身份验证信息。

2、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活检组织的外观、镜下所见、病理诊断及备注。

3、活检组织的外观即肉眼所见,包括:送检组织全貌、活检部位、大小、形状、病变距离组织边缘的距离等。

病理诊断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其一,送检的是什么病变?其二,病变的性质,是否为肿瘤,良性还是恶性?若是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分级、侵犯深度及范围、淋巴结转移数目、切缘是否干净、相关放化疗敏感指标性程度等都要在病理诊断中详细说明。

4、病理报告的“备注”或“注意事项”是病理医师会对送活检的医师或患者建议,包括:应再做什么样的活检,或需再补做哪些特殊病理检查,或建议患者借阅既往手术病理切片对比观察。

慢性胃炎常见的病理改变有以下几种:慢性浅表性(非萎缩)胃炎:病理变化主要局限于粘膜层,极少累及粘膜下层。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急性活动性。

如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则为急性炎。

萎缩性胃炎:它是指不但粘膜有炎症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胃粘膜腺体不同程度萎缩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只剩下胃小凹残存。

胃腺体萎缩的同时,胃小凹深部的上皮增生形成腺体并可发生肠化生,或形成息肉,甚至癌变。

胃黏膜活检报告单解读

胃黏膜活检报告单解读

胃黏膜活检报告单解读
胃黏膜活检报告单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1. 病理诊断:这是报告单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方面的评估。

炎症:主要是看有无炎症细胞浸润。

根据炎症细胞的多少,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活动性:主要是看有无中性白细胞浸润。

中性白细胞的多少可以反映炎症的活动性。

萎缩:指的是正常腺体的减少或者体积缩小,多数与长期的炎症刺激有关。

萎缩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萎缩的部位也可以在报告单中看到,如胃窦、胃体、全胃等。

肠化:指的是正常腺体的上皮被小肠或结肠上皮所取代。

肠化可以分为小肠型肠化(完全性肠化)和结肠型肠化(不完全性肠化)。

肠化的程度也可以在报告单中看到,如轻度、中度和重度。

异型增生:指的是腺体异型的程度,是癌前病变,发生异型增生即是已经走在向癌转变的道路上了。

异型增生可以分为轻度异型增生和中重度异型增生。

2. 其他病理变化:如出血、坏死、溃疡、息肉、癌变等,也会在报告单中提到。

3. HP(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感染与胃炎、胃溃疡
和胃癌的发生有关。

报告单中会显示是否有HP感染。

4. 治疗建议:根据病理诊断和其他病理变化,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如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

胃粘膜活检报告单解读

胃粘膜活检报告单解读

胃粘膜活检报告单解读胃粘膜活检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胃内部组织的健康状况。

当我们接收到胃粘膜活检报告单时,了解如何正确解读其中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解读胃粘膜活检报告单,帮助您对自己的胃部健康有更好的了解。

1. 检查科室和医生信息在报告单的顶部通常会显示检查科室的名称以及主刀医生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记录和追踪非常重要。

确保检查科室和医生姓名正确无误,并与您实际就诊的医院和医生相符。

2. 标本来源和编号报告单中将会明确说明胃粘膜活检的标本来源和编号。

这些信息对于确保报告的准确性以及与实际标本的匹配非常重要。

请仔细检查标本来源和编号是否与您的就诊情况相符合。

3. 临床资料在报告单中,通常会有对您的临床病史和症状的简要说明。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评估报告结果,并为您提供更合适的治疗建议。

请确保您提供了准确的临床资料,并与报告单中的内容一致。

4. 病理学诊断胃粘膜活检报告单最核心的内容即为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描述了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发现的组织变化、细胞异常等情况。

医生通常会使用标准的分类和词汇来描述病理学诊断结果。

病理学诊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活检标本质量评估:描述活检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 粘膜病变描述:对胃粘膜上可能存在的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进行描述。

- 细胞学描述:描述细胞学改变的程度和类型,如增生、萎缩、异型细胞等。

- 非病变区域描述:描述胃粘膜中未发现异常病变的区域,以评估是否存在隐匿性病变。

5. 结论和建议在报告单的最后,医生通常会给出对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结论和建议。

结论是对病理学诊断的综合总结,而建议则是针对诊断结果提出的治疗、随访或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结论和建议可能会涉及以下内容:- 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严重性和进展趋势。

- 针对具体病变的治疗方案,如消炎药物、抗酸药物等。

- 随访和复查建议,如每年复查一次、定期监测等。

在解读结论和建议时,您应该理解医生的建议是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做出的。

活检病理报告单怎么看

活检病理报告单怎么看

活检病理报告单怎么看活检病理报告单是指对组织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后所得的报告单,它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一般患者来说,很难直接理解报告单上的内容,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活检病理报告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活检病理报告单上的一些基本信息。

在报告单的顶部通常会包括标本的来源部位、送检医生、送检日期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标本来源和检查的时间节点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报告单中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主要包括组织形态学描述和病理诊断。

在组织形态学描述部分,病理学家会对标本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进行描述。

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细胞形态学特征、组织结构特点、病变程度等。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和异常情况。

而在病理诊断部分,病理学家会根据组织形态学描述结果,对标本所示病变进行病理诊断。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报告单的核心所在,它直接反映了标本的病理学情况和疾病诊断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病理诊断部分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活检病理报告单还可能包括一些特殊染色或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这些检查结果对于进一步明确病变类型、判断病情进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也需要关注这部分内容,并结合病理诊断部分进行综合分析。

在阅读和解读活检病理报告单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活检病理报告单只是临床诊断的一个辅助手段,我们需要将其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其次,要注意报告单中的专业术语和病理学描述。

活检病理报告单中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病理学描述,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专业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些内容。

最后,要及时向医生进行咨询。

对于一般患者来说,很难直接理解和解读活检病理报告单,因此我们可以向主治医生进行咨询,以便更好地理解报告单上的内容,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解读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解读

胃镜活检病理报告解读
胃镜活检的病理报告解读是医生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凭据,了解病理报告要靠对报告
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病理报告的解读需要医师和技术人员结合,经过反复讨论与研究,综
合分析结果才能取得正确、准确的诊断。

一,病理报告活检病例标题:注明孕妇姓名、年龄、性别、检查日期等信息,便于诊
断者及后续者区分孕妇活检情况;
二,报告的组织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镜下观察和染色镜下的结果,可能会有有关组
织的小图片,如有,应注明是何种部位的组织;
三,镜下观察:是对活检端口状况、括约肌和间质等现象的直观观察;
四,染色镜下:染色镜下常用染色观察来研究胃部的病变情况,属于细胞病理学观察,主要指腺癌分化、炎症程度、组织器官是否受损、有无血管内脂肪及其他混合是否存在等
细胞学改变;
五,病理诊断:是对活检病例结果的诊断结论,肉眼观察和细胞学观察的结果基础上,结合临床胃肠病学病例,列出最终病理诊断,以便临床设定治疗及诊疗进展类型;
六,临床指导意见:是结合临床症状、影像检查,由医生综合诊断出胃部疾病,并提
供指导性的意见,以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在诊断胃部疾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恰当的解读病理报
告有助于更好的诊断及临床治疗。

医生应该详细的分析、解释活检的病理报告,根据情况
设计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病人带来更加良好的痊愈效果。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

教你看懂胃镜报告胃镜检查时,医师会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并形成报告。

这个报告对于诊断胃部疾病非常重要。

但对一些患者来说,阅读胃镜报告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这份医学报告所使用的术语和缩写通常都只有医学专业人士才能看懂。

本文将教您如何看懂胃镜报告。

1. 术语解释在胃镜报告中,您可能会看到许多不同的术语,一些常见的如下所示:(1) 黏膜:指胃内的黏膜层,也就是胃壁上的内层组织。

(2) 慢性胃炎:多年来黏膜层不断受到炎症的侵害,导致慢性胃炎的形成。

(3) 胃窦炎:指胃窦(胃底和胃体之间的部分)发生炎症。

(4) 胃溃疡:指胃黏膜受损而形成的溃疡,类似于口腔中的溃疡。

(5) 胃息肉:一种腺体性肿瘤,通常形状圆形或卵圆形。

(6) 幽门螺杆菌阳性:指检测到胃中的幽门螺杆菌(胃溃疡和胃癌的主要病因)。

(7) 抽检活检:通过胃镜将一定量的胃内组织取出,进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

2. 基本内容报告的前半部分通常包括基本信息,例如年龄、性别、胃镜检查日期和检查医生姓名等。

这些信息对于区分不同患者和不同病例非常重要。

接下来的一部分通常是胃黏膜检查结果和描述。

这部分通常使用术语和缩写来描述黏膜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等特征。

黏膜是检查胃部疾病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它的异常会直接反映出胃的健康状况。

3. 病理学检查结果除了检查黏膜外,医师可能还会对抽取出的胃内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将结果写入报告中。

病理学检查结果将会告诉您胃内组织是正常的、慢性胃炎、胃窦炎还是溃疡等疾病。

在报告中,医师可能还会注明是否检测到幽门螺杆菌。

如果检测到,可能会建议进一步进行针对该菌的治疗。

4. 结论报告的最后一部分通常是医师的结论。

结论通常会总结检查结果,并提出进一步治疗或检查的建议。

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医师可能会建议再次进行胃镜检查的时间间隔。

总之,阅读胃镜报告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复杂,只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术语和内容,就能够大体上了解检查结果。

如果您对报告中的某些术语或病理结果还是有疑问,可以随时咨询您的医生以获取更详细的解释。

胃镜病理报告怎么看

胃镜病理报告怎么看

胃镜病理报告怎么看
胃镜病理报告是通过对胃镜取得的活检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后得出的诊断结果。

该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标本来源:包括活检组织的部位和数量。

2. 病理诊断:病理学家会根据组织学检查的结果给出具体的诊断,例如炎症、肿瘤、溃疡等。

3. 组织学描述:对活检组织的细胞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细胞形态、排列方式、染色性质等。

4. 病理分级:对恶性肿瘤来说,病理诊断报告还会包括肿瘤的分级,即肿瘤的恶性程度。

5. 阳性/阳性指标:如果胃镜活检报告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疾病
或病变进行检查的,报告中可能会出现阳性或阳性指标的提及,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结果。

在阅读胃镜病理报告时,要根据病理诊断、组织学描述和病理分级等部分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报告中有阳性指标,还需要关注该指标对病情的影响和治疗建议。

如果对报告中的内容有疑问,可以向医生或病理学家咨询,他们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解释和建议。

手把手教你读懂胃镜报告单

手把手教你读懂胃镜报告单

手把手教你读懂胃镜报告单胃镜是消化科常用的检查手段,但许多患者做完胃镜、拿到结果之后依然一头雾水。

经常有患者拿着报告单来问我报告单怎么看。

今天我们就来手把手帮大家解读胃镜报告单。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作者:隋雨荧胃镜报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胃镜检查报告,另一种是病理检查报告,后者是在做胃镜过程中取患者的组织进行显微镜下检查而得出的结果。

胃镜检查报告胃镜检查报告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胃镜下所见进行报告,简单来说,就是医生在胃镜下看到的情况,对食管、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部等消化道各部分依次列出,如果没有明显病变,一般描述为“未见明显异常”;如果观察到异常,将依具体情况描述为“充血、水肿,溃疡、新生物”等,通常按部位分别描写。

充血、水肿可能是炎症,也可能不是(胃镜触碰也可能对胃壁产生刺激而引起黏膜充血水肿)。

若存在溃疡,则应描述溃疡大小、有无出血、是否可能是恶性病变等;若存在新生物,则应描写肿块大小、部位、累及范围、质地、是否容易出血以及是否造成胃腔狭窄等。

总体来说,从这个部分我们能读出的就是检查者的胃或十二指肠的哪个部分出现了什么病变。

第二部分为胃镜诊断,通常写在报告的最后,是医生根据胃镜下所见给出的诊断结果,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常见的诊断有食管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萎缩性、糜烂型、出血型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食管癌等等。

如果在做胃镜过程中取了幽门部胃组织还可报告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

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则在胃镜诊断中加上Hp(+),否则为Hp(-)。

如诊断结果为食管炎、胃炎、胆汁反流等,患者可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找医师看病。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必担心,炎症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正常防御反应,相当于“正当防卫”,患者可通过调节饮食、注意休息等方式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若诊断结果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管溃疡,则需在检查当天或次日就诊。

而对于胃溃疡病人,尤其是胃部大溃疡、胃体上部溃疡、溃疡周围部分隆起、溃疡质地硬易出血、溃疡性质不能肯定(报告上常体现为“性质待定”)等,治疗后应定期随访复查。

教你如何看胃镜检查报告(图)

教你如何看胃镜检查报告(图)

教你如何看胃镜检查报告(图)2016-04-26目前胃镜在我国医疗机构的普及,做胃镜检查的人日益增多。

现在我三级及大多数二级医院都开展了胃镜检查项目。

对于上消化道疾病来讲,胃镜检查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手段,因其比较直观、发现可疑之处可以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随着科技的进步,患者受到的痛苦程度越来越小、胶囊胃镜、甚至发展至今的无痛胃镜等,并且胃镜的适用范围也在扩大、目前不仅用于诊断疾病、同时也用于治疗,如上消化道的息肉摘除,早期胃癌的切除、食管癌中晚期非手术治疗时放支架缓解症状、出血时的止血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及食管裂孔疝的缝合治疗等。

胃镜一般可检查食道、胃、十二指肠球部球后三段,胃镜报告单主要是围绕这三部分进行描述的。

食道粘膜正常应为淡粉红色、半岛型、锯齿型、血管纹理清晰、最下端的齿状线呈规则的园弧状、或蝶型和壁光滑等。

病理性改变成粘膜充血(发红)、水肿、不光滑、血管纹理不清、可见条状红斑、甚至有糜烂、溃疡。

齿状线也失去正常形状等。

这样改变往往是物理化学性因素导致食道炎、反流性食道炎的表现。

假如食道下端粘膜粗糙、齿状线有缺损、水肿、糜烂、溃疡和血管纹理模糊不清等改变、病理是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往往是Berrett食道病。

若见到胃粘膜突入食道腔内,尤其在恶心时明显,放松后又退回复原,齿状线上移、这往往是食管裂孔疝滑脱型的镜下表现。

除此以外食道壁上见到兰色或紫色的迂曲,向管腔突出的静脉血管者,往往是由于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所至的食管静脉曲张。

[-hzh-]管壁见到突向管腔的隆起性病变可能是平滑肌瘤、食管癌、食管血管瘤和食管息肉等。

假使是凹陷下去的病变往往是食管憩室等。

食贲门是指食道进入胃的门户部位,可规律地开闭。

主要观察粘膜有否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有否狭窄、有没有隆起性改变等。

如有可能是贲门炎、贲门癌、贲门食道失弛缓症等。

胃底胃底是胃的最上面部分、人体平卧位时、胃液皆集中于此处称“黏液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在医院门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报告单后一脸茫然。

因不解其意,他们常常会拦住检查医师不放,再三要求给予详细解释。

为使患者对胃镜有个大体了解,今天特就活检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检查结果作一简单叙述,以供参考。

浅表性胃炎它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

根据情况不同,使用不同药物后患者可治愈。

萎缩性胃炎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

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肠化生的机会较多。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意思是在胃粘膜上皮中出现肠上皮,可见于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

目前医学上采用粘液组化、酶组化及电镜技术等,将肠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肠型或结肠型。

现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不完全型、结肠型肠化(也称为Ⅲ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因此,见到肠化后报告后就进一步检查。

个别腺体囊状扩张根据病理形态,胃粘膜腺体扩张分为单纯扩张和异型扩张。

单纯扩张指腺体扩张程度较轻,为局灶性或孤立性,腺腔内黏液分泌多,腺体无萎缩,腺上皮异型增生,可伴有肠化。

目前认为它可能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因此对活检胃粘膜有腺体扩张情况的,尤其是异型扩张的患者要进行定期复查。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

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

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2.35%,中度者为4-5%,重度者为10-84%。

轻度患者就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

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
疗。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