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升、升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建立“升”和“毫升”的正确表象。

2、通过实验操作知道1升=1000毫升,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1、100毫升的量筒、1000毫升的量杯。

2、学生准备1毫升、10毫升的针管(去针头);1个透明的玻璃杯;准备一些用升和毫升为单位的用品。

教学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操作时节约用水,玻璃器皿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要弄湿其他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正处在炎热的夏季,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多喝水,注意防暑。

关于喝水也有一些小常识。

教师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

师: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据?生:我知道一个人每天需要喝1500毫升的水。

师:毫升是计量什么时要用到的单位?生:计量液体的多少时要用毫升做单位。

师:还可以用什么做单位?生:升师: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那么1500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升和毫升的知识。

二、建立毫升的观念1、玩一玩1毫升的水(1)猜一猜:1毫升有多少?生:一点点。

(2)玩一玩:用针管吸1毫升的水,放在手心里玩一玩,观察1毫升水有多少?(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吸水到一毫升的刻度线,并非吸满针管就是1毫升。

)(3)数一数:小组合作,数一数1毫升水有多少滴?学生汇报所得的数据。

教师小结:用这样的针管来滴水,1毫升水大约有22滴左右。

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PPT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药箱、集装箱、冰箱、行李箱、杯子、鱼缸、水桶等)师:同学们,看黑板上老师给大家呈现的图片,同学们都认识这些图片吗?生:认识(生活中常见)师:第一个图片是什么啊?生:药箱。

师:对,是药箱,药箱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来盛放像药品、针筒、纱布等一些东西。

生:对(活跃学生回答可能还有其他东西)师:那我们再看下第二个图片是什么啊?生:集装箱师:对的,同学们很聪明,集装箱。

它可以盛放的东西就多了,像一些大的物体,我们都可以盛放到集装箱里。

图三、四、五、六、七、八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回答。

最后,老师提疑并总结:同学们,刚才老师让大家看的这些图片是不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物体都可以盛放其他不同的东西?我们把像这些比如水杯、水桶等能盛放其他东西的物体,都可叫做容器。

PPT呈现“容器”定义,并让学生一起读下容器定义。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容器,哪位同学还能给老师举个是容器的例子?(同学们,比如我们的书包,课桌,文具盒是不是也都可以叫做容器呢)学生举例回答,老师鼓励。

2、师:刚才老师给同学们讲了容器,同学们现在看下老师桌上的杯子和几个大小不同饮料瓶,这些是不是也是容器。

生:对师:(手里展示杯子)现在如果老师将这杯子里注满水后再继续注水,会怎么样呢?生:水会流出来师:对,水会流出来,也就是说,这杯子装满水后,我们再注水的话就装不下了,说明这杯子就只能装这样大小的一杯水。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通用3篇)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通用3篇)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通用3篇)《认识容量和升》篇1师:(出示量筒等)看了这些东西,你认为我们今天学什么呢?生:升,毫升师:那你对升和毫升有哪些认识呢?生:它是一个单位生:用字母表示是l生:一瓶橙汁是2升生:1升=1000毫升生:牛奶,饮料,油外面的标签上都有几升或几毫升师:通常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我们用升或毫升作单位(板书)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是计量液体时用的,其他是不可以的。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生:饼干,蛋糕,大米等师:这些通常用什么作单位?生: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师:计量的是它们的重量(生接口说)师:那升和毫升计量的又是什么呢?重量吗?生:不是师:其实升和毫升计量的是液体的容量。

(板书:容量)师:那什么是容量呢?生:就是可以放多少水师:也就是说如果给你这样的两个杯子(一大一小),如果注满水,那么大杯的水比小杯多(生接口说),在数学上,我们可以说大杯的容量比较大,小杯的容量比较小。

师:你能从生活中常见的容器中举例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评析: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升和毫升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容量的意义,再通过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这样的导入,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逐步上升为数学的概念,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加以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篇2设计思路: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体会容量的含义2、让学生观察几种常用容器,了解在日常生活里常用“升”作为容量的单位。

3、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操作、观察,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容器加深对1升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

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第一篇: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课题: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三、练习。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3.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让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准备:1.PPT2.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到升和毫升的场景,如倒饮料、洗澡、浇花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使用到什么单位。

二、知识点讲解1.升的概念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升等于1000毫升。

2.毫升的概念毫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毫升等于1千分之1升。

3.如何测量升和毫升可以使用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进行测量。

4.如何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进行换算。

方法一:升和毫升的换算公式1升 = 1000毫升例如:5升= 5×1000毫升 = 5000毫升方法二:升和毫升的换算图示通过图示展示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三、示范演练1.让学生自行测量一些液体,如水、饮料等,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换算,如5升等于多少毫升,500毫升等于多少升等。

四、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如倒饮料、浇花等。

五、课堂总结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总结出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将家中的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并记录下使用的液体及数量。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演示,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学生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换算,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升与毫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升与毫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单元《升与毫升》教学目标1.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能够相互转换。

2.掌握升与毫升的分别计量方法,实现口算和笔算,在应用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升与毫升的概念和相互转换。

•升与毫升的计量方法。

教学难点•升与毫升的相互转换。

•对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活动一:认识升和毫升在单元开始,先让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概念,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瓶子上的标识来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询问学生这些标识的意义以及他们有什么区别。

活动二:升与毫升的转换1. 写出100毫升等于多少升?先让学生明确100毫升是毫升的基本单位,那么需要将其转换成升。

引导学生思考1升等于多少毫升?由此对100毫升进行换算。

100毫升等于0.1升,提醒学生:在需要将毫升转换成升时,需要将其除以1000。

2. 写出400毫升等于多少升多少毫升?此时需要将400毫升先转换成升,再将余数转换成毫升。

同样引导学生先思考1升等于多少毫升,然后将400毫升除以1000得到0.4升,那么剩下的0.4升-0.4=0毫升。

3. 日常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日常中使用到的升和毫升,如饮料的包装、沐浴露的使用量等,以及他们如何进行转换,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三:口算和笔算练习让学生在口算和笔算的练习中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加强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四:综合运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小明想要搬运一桶水,桶的容量为5升,但他只有一个容量为1升的水杯,问小明最少需要用多少杯水才能将桶装满?实施步骤1.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练习口算和笔算。

3.活动四中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

4.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深入理解了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了相互转换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

同时,本单元还加强了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升和毫升教案范文

升和毫升教案范文

升和毫升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能正确换算。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升和毫升的换算。

2.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实际计量。

教学准备:1.彩色白板笔、黑板、粉笔。

2.升和毫升的示例物品:果汁盒、水杯。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有果汁的盒子和一个水杯,并询问学生:你知道这个盒子和水杯中能装多少水吗?2.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升和毫升来计量液体的容量。

你们知道升和毫升分别是什么吗?3.通过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对升和毫升有初步的认识。

新知呈现(15分钟):1.老师将白板上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写上“升”,一个写上“毫升”。

2.老师向学生解释和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升是计量容量的单位,通常用来表示大容量的液体,如果汁、汽水等。

1升等于1000毫升。

-毫升是计量容量的单位,通常用来表示小容量的液体,如水、奶等。

3.老师示范换算,比如:1升等于多少毫升?会有多少个盒子能装下1升的水?多少个水杯能装下1升的水?4.老师提供更多示例,让学生参与并练习换算。

示范与练习(20分钟):1.老师分发一些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进行计算、换算练习。

2.在练习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一瓶汽水有500毫升,我喝了1/4瓶,喝了多少毫升?3.师生互动,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老师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反馈,并纠正错误。

拓展应用(20分钟):1.老师将一些物品,如矿泉水瓶、果汁盒、奶瓶等摆放在课桌上,并提供容量信息给学生。

2.学生分组参与拓展应用任务:根据提供的容量信息,学生计算并记录每个容器中的液体容量,以升和毫升为单位。

3.学生讨论比较各个容器的容量大小,并将结果报告给全班。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升和毫升的换算,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升和毫升计量的情况。

升与毫升教案

升与毫升教案

升与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升与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 能够准确地将升与毫升进行转换。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 引出问题:小明去市场买牛奶,他买了一瓶500毫升的牛奶和一瓶1升牛奶,请问小明一共买了多少升的牛奶?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探究升和毫升1. 引导学生观察一升和一毫升量杯的形状,并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大小。

2. 学生自主观察,然后思考:一升和一毫升的关系是什么?3. 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000毫升等于1升,1升等于1000毫升。

三、解决问题1. 引导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如果一只水杯里装了300毫升的水,那么这只水杯中有多少升的水?(2)如果一只水壶里装了2升的水,那么这只水壶中有多少毫升的水?2. 鼓励学生使用转换公式:升 × 1000 = 毫升或毫升 ÷ 1000 = 升进行计算。

四、练习巩固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分组比赛:将1升的水转换为毫升,尽快完成。

五、拓展延伸1. 利用实际物品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让学生把一瓶500毫升的饮料倒入一升的容器中,请问容器中还差多少毫升才装满?2. 综合运用:小明要给全班同学每人倒一杯250毫升的饮料,请问他一共需要多少升的饮料?如果每人只喝了一半,那么班上一共剩下多少升的饮料?六、总结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在教授升与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时,可以通过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解决问题和练习巩固环节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可以进行一些实际物品的操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在总结反思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如水杯、可乐瓶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大小。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观察,激发学生的直观感知。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容积单位的认识。

第二章:升和毫升的定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算。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应用。

第三章:升和毫升的换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3.2 教学内容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则,包括1升等于1000毫升等。

引导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

3.3 教学方法提供换算表格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练习和讲解。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如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

引导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如厨房烹饪、饮料分配等。

4.3 教学方法提供实践活动指导,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鼓励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问题解决过程。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升和毫升的定义、换算和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分享对升和毫升的理解和运用。

5.3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第六章: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毫升与升的认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毫升与升的认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毫升与升的认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熟悉毫升和升的单位,并能够准确地判断物品的容量大小;2.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计算,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容器的认识,了解容器的分类和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毫升和升的认识,以及容量大小的判断;2.教学难点:毫升和升的换算,以及容器的分类和用途。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装满水的瓶罐,引导学生谈论瓶罐的大小和物品的容量。

随后,提问学生想到还有哪些容器可以装水?2. 讲解(15分钟)1.毫升的认识:展示一支笔管和一支油漆管,让学生感受两者的重量差别。

告诉学生,“毫升”是用来表示物品体积小的单位,用来计算瓶盖大小、药水等的体积。

2.升的认识: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感受一升的食盐和一盘鸡腿的大小区别。

告诉学生,“升”是用来表示物品体积大的单位,常用于计算牛奶、水果汁等的体积。

3.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毫升和升的认识及应用场合。

3. 练习(20分钟)1.计算题:–一根铅笔管的容量是2毫升,那么10根笔管能装多少毫升?–一包草莓汁的容量是250毫升,那么4包草莓汁能装多少升?2.判断大小:–A和B两个盆,A的容量是200毫升,B的容量是0.5升,哪个容器可以装更多的水?–C和D两个盖子,C的直径是3厘米,D的直径是4厘米,哪个盖子可以盖住更多的瓶口?4. 拓展(20分钟)1.认识容器:–展示不同材质的容器,如玻璃瓶、陶瓷罐、不锈钢杯等,并介绍各自的特点及用途。

2.容器换算:–将一个尺子的容量量出,让学生估算并用毫升或升表示出来,加深学生对毫升和升的认识。

5. 小结(5分钟)通过对容器的认识和换算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巩固对毫升和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列举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容器,并标注其容量大小;3.按照毫升和升的比例,计算购物清单中某些物品的容量大小。

家庭教育教案二:利用日常生活认识升和毫升

家庭教育教案二:利用日常生活认识升和毫升

家庭教育教案二:利用日常生活认识升和毫升】生活中,常常用到升和毫升。

比如在烹饪中,量杯水,调味汁……都需要用到升和毫升。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两个概念会出现困扰,难以理解。

因此,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呢?【正文】一、认识升和毫升1.认识升升是一个容量单位,是指一种物质所占的体积,国际单位符号为“L”,等于1000毫升。

比如有一个升的水,指的是有1000毫升的水。

2.认识毫升毫升也是一个容量单位,国际单位符号为“ml”,等于0.001升。

比如有一个毫升的水,指的是水的数量非常少,只有0.001升的水。

二、日常生活中如何教育孩子认识升和毫升1.制作调味汁在烹饪过程中,制作调味汁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让孩子们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进行尝试。

比如需要升的酱油和升的水,如果需要调和500毫升的酱油和升的水,孩子需要理解500毫升等于0.5升,在调制过程中加入正确的比例。

2.杯子的容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在购买或使用杯子时告诉孩子们它的容量是多少,让孩子们对容量有更深刻的认识。

当孩子们需要用到水的时候,可以按照量杯进行放置,增加孩子们的认识和理解。

3.研究生产日期在日常的使用中,很多家庭食品和饮料都会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孩子是需要清楚弄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

为此,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生产日期,让孩子们能够更加了解时间和物品的容量。

4.糖果包装糖果的贩售商在制作糖果时,往往会在糖果包装盒上写上糖果的重量和数量信息。

家长可以让孩子们看看包装盒上的信息,从中让孩子认识到重量单位与容量单位的不同。

三、教育内容的总结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转变观念,更加学习和认识升和毫升的概念。

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能够丰富孩子的生活。

家长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生活领域进行引导,如烹饪、购物、阅读包装盒子。

从不同方面让孩子理解,对于孩子的概念理解和学习会更加自然和深入。

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获得比书本知识更加深入的掌握,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升和毫升的认识,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升和毫升的认识,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升和毫升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体积观念。

2.使学生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建立1升、1毫升的体积观念。

2.教学难点: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以及换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过长度单位,也学过质量单位,那么,你们知道体积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单位——升和毫升。

2.认识升(1)观察实物,感知1升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1升的容器,看看它有什么特点?谁能上来演示一下1升有多大?生1:这个容器是一个立方体,边长为1分米。

生2:我可以用手比划一下,1升大概有这么大。

(2)建立1升的体积观念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水杯,看看它装满水后,体积是不是1升?生:不是,我的水杯装满水后,体积比1升小。

师: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是不是1升呢?生:我们可以用尺子量一下物体的长、宽、高,然后计算体积。

(3)练习判断师:下面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物体的体积是不是1升?(出示课件:1升的立方体、1升的圆柱体、1升的长方体)3.认识毫升(1)观察实物,感知1毫升师: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毫升。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1毫升的容器,看看它有什么特点?谁能上来演示一下1毫升有多大?生1:这个容器很小,像一颗药片。

生2:我可以用手指甲比划一下,1毫升大概有这么大。

(2)建立1毫升的体积观念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水杯,看看它装满水后,体积是不是1毫升?生:不是,我的水杯装满水后,体积比1毫升大。

师: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是不是1毫升呢?生:我们可以用尺子量一下物体的长、宽、高,然后计算体积。

(3)练习判断师:下面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物体的体积是不是1毫升?(出示课件:1毫升的立方体、1毫升的圆柱体、1毫升的长方体)4.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升和毫升,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生:1升等于1000毫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4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4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精选4篇(一)教案范文课题:认识毫升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及掌握毫升的概念、认识及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毫升的概念。

2. 掌握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

2. 掌握换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展示图片、演示计算方法。

2. 实物道具:瓶子、水杯、塑料容器等。

3. 教学辅助材料:实验记录表、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水杯和瓶子两幅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能说出这两个容器中哪个装的水更多吗?2. 引导学生思考容量大小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Step 2:引入概念1.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和一把小勺子,向学生展示并说明这个瓶子中装有多少水。

2.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瓶子中的水有多少毫升吗?3.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瓶子上的刻度,以及使用勺子将水倒入空瓶中进行估测。

Step 3:毫升与升的换算1. 准备一个装有500毫升水的塑料瓶,以及一个有刻度的升的容器。

2. 让学生观察塑料瓶上的刻度,并与升的容器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500毫升等于几升。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使用塑料瓶向升的容器中倒水,并观察和感受500毫升水变成升的过程。

Step 4:运算练习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刻度、运算符等进行计算。

2. 让学生根据课件上的提示,利用学过的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在黑板上列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纸和铅笔完成。

Step 5:实验活动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不同容器中的水的容量。

2. 每组从教室中带来一种容器,并使用才子勺子将水倒入刻度在升的容器中进行测量。

3. 让学生交流和比较实验结果,并验证自己之前的估计。

认识毫升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毫升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毫升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认识毫升数学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毫升的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1. 毫升的基本概念:通过展示和解释不同容量的液体容器,让学生了解毫升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单位。

2. 毫升与升的换算:介绍1升等于1000毫升,并举例说明如何将毫升转换为升或者升转换为毫升。

3. 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使用量杯或测量瓶等工具,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并进行毫升与升的换算。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知道一杯水有多少的?从而引入毫升的概念。

2. 新知讲解: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毫升的概念,然后教授毫升与升的换算方法。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用提供的工具测量不同的液体,并记录结果,然后进行毫升与升的换算。

4. 小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四、教学资源:1. 不同容量的液体容器(如水杯、瓶子等)2. 量杯或测量瓶3. 各种颜色的水或其他液体五、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正确使用工具测量液体的体积,并进行毫升与升的换算。

2. 设计一些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毫升与升的理解和换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学习了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也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毫升与升的换算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这部分的练习。

认识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认识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先让学生以前获得的感受与经验把一碗水与1升水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估计意见。再实际量一量,来验证估计。
三、 运用新知,展示能力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1) 让学生拿出带来的容器,例如碗、锅、盆等。
(2) 用自制量器盛1升水。
(3) 把水倒入自带容器里,观察水面高度。
(4) 观察本组其他同学容器里水的高度。
4、 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知1升有多少。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容量的含义、认识了升;还知道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2) 每组选一人汇报讨论方案。
(3) 选出可行的方案(往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里倒入1升水,在瓶上贴上纸条,在1升处记上记号。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并分别做上记号)。
(4) 动手制作。
教师加强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提问
(1)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2)有没有不同的标法?(1/2L和2/4L)它们的大小相同吗?(一样大)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规定?

《认识毫升》教案设计

《认识毫升》教案设计

《认识毫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毫升单位,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升单位的含义及其与升的关系。

2. 常用容积单位的换算:1升= 1000毫升。

3. 实践活动:用毫升单位测量和计算日常生活中的液体体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毫升单位的含义及其与升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容积单位换算。

2. 难点: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容积的测量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毫升单位的学习。

2.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升单位的大小。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毫升尺、量筒、杯子、液体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践活动记录表、笔。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给小明买饮料,引出毫升单位的学习。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毫升单位的含义,让学生初步认识毫升。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毫升与升的换算练习。

3. 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毫升单位的大小。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毫升尺测量液体体积。

2. 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小组内交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家中的液体体积。

2. 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记录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实践活动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毫升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毫升与升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毫升与升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体积、面积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容量单位毫升与升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然而,由于学生在此前学习中对于容积单位的认识较为有限,对于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毫升与升的知识。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毫升与升的认识”相关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45页的练习题第1、2、3题,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并注意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和评价能力。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准备充足的量杯、量筒等实验器材,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收集与毫升与升相关的实物,如饮料瓶、洗手液等,让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容积单位的认识。
3.运用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有关毫升与升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升与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升与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升与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物体容量的直观感受能力以及单位换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与测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2.教学难点:在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容量”的概念,并进行复习。

教师可通过出示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感知不同容量的物体,并讨论一些常见的容量单位。

2.概念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解释其含义。

与学生互动探讨,如何通过升与毫升来描述物体的容量大小。

3.实际测量(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

教师提供一系列不同容量的容器和水杯,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容器,用毫升和升对容量进行测量。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彼此交流并讨论自己测量容量时所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并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指导他们进行正确思考和总结。

5.换算练习(2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换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和练习。

例如:“将3升换算成毫升是多少?”“将500毫升换算成升是多少?”等等。

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调整练习题的难易程度。

6.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与毫升的概念进行解答和分析,如“小明家里每天要饮用500毫升的水,他家有一桶水,容量为5升,这桶水够他家饮用多少天?”等等。

7.总结与小结(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并提醒学生掌握好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周围同学分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情境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认识毫升第3课时数学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认识毫升第3课时数学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认识毫升第3课时數學教案設計
主题:第二单元认识毫升第3课时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毫升的含义,知道毫升与升的关系。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熟练运用毫升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毫升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毫升与升的关系
3. 如何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什么是容量单位,你们还记得吗?”引导学生回顾升的概念,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认识毫升”。

(二) 新课讲授
1. 教师讲解毫升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药品剂量、饮料瓶等。

2. 讲解毫升与升的关系,使学生了解1升=1000毫升。

3.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强调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 实践操作
分组活动:每组一个量筒或量杯,让学生亲自测量一些常见物品(如水、牛奶等)的体积,然后报告结果。

此环节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毫升的理解和应用。

(四) 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测量过程中的一些观察和发现。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常见物品的体积,如洗发水、果汁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升、升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毫升和升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掌握毫升和升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毫升和升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了解毫升和升的概念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容器(如杯子、瓶子等)向学生展示毫升和升的容量差异。

解释毫升和升的定义:
毫升是容量单位,简写为ml,是升的千分之一;
升是容量单位,简写为L,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容量单位。

2.毫升和升的换算关系
向学生介绍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1升 = 1000毫升
强调毫升和升的单位换算是一个基于十进制的简单换算。

3.毫升和升的换算方法
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毫升和升的换算方法:
换算切换单位的时候,移动小数点位置。

例如:0.5升换算成毫升,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到500毫升。

4.实际应用和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毫升和升的实际应用场景,如:
烹饪中的配料计量;
饮料瓶上的容量标识;
科学实验中的溶液配制等。

给予学生拓展练习,如:
换算其他容量单位,如千升(kL)和立方厘米(cm³)。

四、教学评估
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和计算题,考察学生对毫升和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提供实际应用问题,测试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毫升和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料和实物示范,加深学生对毫升和升的理解。

注意:实际教学中,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