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升与毫升教案

合集下载

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PPT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药箱、集装箱、冰箱、行李箱、杯子、鱼缸、水桶等)师:同学们,看黑板上老师给大家呈现的图片,同学们都认识这些图片吗?生:认识(生活中常见)师:第一个图片是什么啊?生:药箱。

师:对,是药箱,药箱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来盛放像药品、针筒、纱布等一些东西。

生:对(活跃学生回答可能还有其他东西)师:那我们再看下第二个图片是什么啊?生:集装箱师:对的,同学们很聪明,集装箱。

它可以盛放的东西就多了,像一些大的物体,我们都可以盛放到集装箱里。

图三、四、五、六、七、八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回答。

最后,老师提疑并总结:同学们,刚才老师让大家看的这些图片是不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物体都可以盛放其他不同的东西?我们把像这些比如水杯、水桶等能盛放其他东西的物体,都可叫做容器。

PPT呈现“容器”定义,并让学生一起读下容器定义。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容器,哪位同学还能给老师举个是容器的例子?(同学们,比如我们的书包,课桌,文具盒是不是也都可以叫做容器呢)学生举例回答,老师鼓励。

2、师:刚才老师给同学们讲了容器,同学们现在看下老师桌上的杯子和几个大小不同饮料瓶,这些是不是也是容器。

生:对师:(手里展示杯子)现在如果老师将这杯子里注满水后再继续注水,会怎么样呢?生:水会流出来师:对,水会流出来,也就是说,这杯子装满水后,我们再注水的话就装不下了,说明这杯子就只能装这样大小的一杯水。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升和毫升第二课时教案:用塑料盆感受升和毫升的不同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升和毫升第二课时教案:用塑料盆感受升和毫升的不同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升和毫升第二课时教案:用塑料盆感受升和毫升的不同用塑料盆感受升和毫升的不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估量和测量液体的容量。

3.通过实验感受升和毫升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正确的估量液体容量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升和毫升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塑料盆、透明塑料杯、量杯。

2.饮用水、淀粉水和餐馆酱油等液体。

3.画图纸、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时先播放几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液体容量的问题:两杯水分别有多少水?这样的量有什么单位?如何确定液体的容量?2.概念讲解通过学生思考,将学生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

教学PPT呈现了两张图:一张是一个塑料杯装满水,一张是一个小杯子也装满水。

教师在画图纸上画出两个相同形状及大小的盆,来说明升和毫升的区别。

教师解释:“升是一个容量单位,它等于1000毫升。

也就是说,1升=1000毫升,1毫升=0.001升。

”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对于升和毫升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

3.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区别。

教师拿出量杯,让学生看到杯子上的刻度,讲解用杯子量液体容量的方法。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塑料杯,再分别提供3种液体,即饮用水、淀粉水和餐馆酱油。

学生在塑料杯中分别倒入不同种类的液体,然后把它们倒进量杯中,进行量杯读数,再分别写出液体的容积。

教师收集学生所写的数字,在黑板上汇总,让全班同学观察比较三种液体的容积。

4.消化为了消化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升?什么是毫升?(2)1升等于多少毫升?(3)1毫升等于多少升?(4)如何正确地使用杯子量液体的容积?(5)通过今天的实验,你们孙子了什么?五、作业布置学生要完成一个练习,在卷面上画出一个实物,然后计算它的容量。

让他们在家中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并记录下来(如勺子、杯子、盆等),以此来增强他们对于体积和容积的理解。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3.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让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准备:1.PPT2.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到升和毫升的场景,如倒饮料、洗澡、浇花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使用到什么单位。

二、知识点讲解1.升的概念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升等于1000毫升。

2.毫升的概念毫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毫升等于1千分之1升。

3.如何测量升和毫升可以使用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进行测量。

4.如何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进行换算。

方法一:升和毫升的换算公式1升 = 1000毫升例如:5升= 5×1000毫升 = 5000毫升方法二:升和毫升的换算图示通过图示展示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三、示范演练1.让学生自行测量一些液体,如水、饮料等,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换算,如5升等于多少毫升,500毫升等于多少升等。

四、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如倒饮料、浇花等。

五、课堂总结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总结出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将家中的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并记录下使用的液体及数量。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演示,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学生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换算,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毫升的概念,知道毫升是一个容量单位。

2.能够正确使用毫升的量词并将毫升与升相互转换。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感受毫升的实际含义。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物容量的认知能力和观察力。

2.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勤奋、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观察和认识毫升。

2.使用毫升的量词并将毫升与升相互转换。

3.掌握毫升的基本概念。

难点1.学生理解和掌握容量单位毫升的含义。

2.学生辨认和感受毫升的实际含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容器,对学生进行容量单位的简单提问,引导学生接触毫升和升这两个容量单位。

体验活动(20分钟)让学生结成小组自行选择不同的容器(杯子、瓶子、桶子等)进行观察、比较、借鉴和实际的尝试操作,感受毫升与升的实际含义。

探究活动(25分钟)1.学生将观察过的不同容器的体积(大小)、毫升和升的液体含量记录在小组报告中。

2.同桌交流对每个物品的认知,分析出空间大小、液体总量以及液体量的多少,并总结归纳出毫升和升的区别。

练习活动(1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已知容量的杯子,然后让学生凭借所学知识,在黑板上完成数学题目。

(例子:假如一只杯子的容积是50毫升,一杯茶需要20毫升,那么可以装多少杯茶?)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让学生介绍今日的学习成果,然后各组从宏观或微观的角度展示自己对毫升和升的理解,并总结自身的不足,感受到新的进步。

四、教学评价总结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学会了毫升的认识、使用毫升的量词,并掌握了毫升与升的转换方法,巩固了容量单位的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价教师对本次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教育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不足,制定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推进教学工作,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升和毫升的定义。

2. 学会转换升和毫升的关系。

3. 学习测量液体体积时如何使用升和毫升。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1升的容器和一个1毫升的容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步骤一:概念讲解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升和毫升的定义:
- 升(L)是国际单位制中容量单位的标准单位,1升等于1000毫升。

- 毫升(mL)是升的一千分之一。

步骤二:比较容量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容器,并要求学生根据容器的大小进行排序,从最大到最小。

步骤三:转换单位
教师与学生一起练习升和毫升的转换,以及相关的换算关系。

- 1升 = 1000毫升
- 1毫升 = 0.001升
步骤四:测量液体体积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例如量杯、注射器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测量液体的体积。

步骤五:练习与应用
教师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升和毫升进行测量。

评估与反馈: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升和毫升的概念和转换关系。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自主练习,并将答案交给教师进行评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应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和理解体积单位。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杯、水桶等,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如水杯、水桶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样计量这些物体的容积的?学生可能会说用升、毫升等体积单位。

教师趁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升等于1000毫升。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时要注意查看容量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然后换算成毫升。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升与毫升教案

升与毫升教案

升与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升与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 能够准确地将升与毫升进行转换。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 引出问题:小明去市场买牛奶,他买了一瓶500毫升的牛奶和一瓶1升牛奶,请问小明一共买了多少升的牛奶?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探究升和毫升1. 引导学生观察一升和一毫升量杯的形状,并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大小。

2. 学生自主观察,然后思考:一升和一毫升的关系是什么?3. 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000毫升等于1升,1升等于1000毫升。

三、解决问题1. 引导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如果一只水杯里装了300毫升的水,那么这只水杯中有多少升的水?(2)如果一只水壶里装了2升的水,那么这只水壶中有多少毫升的水?2. 鼓励学生使用转换公式:升 × 1000 = 毫升或毫升 ÷ 1000 = 升进行计算。

四、练习巩固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分组比赛:将1升的水转换为毫升,尽快完成。

五、拓展延伸1. 利用实际物品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让学生把一瓶500毫升的饮料倒入一升的容器中,请问容器中还差多少毫升才装满?2. 综合运用:小明要给全班同学每人倒一杯250毫升的饮料,请问他一共需要多少升的饮料?如果每人只喝了一半,那么班上一共剩下多少升的饮料?六、总结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在教授升与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时,可以通过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解决问题和练习巩固环节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可以进行一些实际物品的操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在总结反思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4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4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毫升》教案范文精选4篇(一)教案范文课题:认识毫升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及掌握毫升的概念、认识及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毫升的概念。

2. 掌握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

2. 掌握换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展示图片、演示计算方法。

2. 实物道具:瓶子、水杯、塑料容器等。

3. 教学辅助材料:实验记录表、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水杯和瓶子两幅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能说出这两个容器中哪个装的水更多吗?2. 引导学生思考容量大小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Step 2:引入概念1.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小瓶子和一把小勺子,向学生展示并说明这个瓶子中装有多少水。

2.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瓶子中的水有多少毫升吗?3.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瓶子上的刻度,以及使用勺子将水倒入空瓶中进行估测。

Step 3:毫升与升的换算1. 准备一个装有500毫升水的塑料瓶,以及一个有刻度的升的容器。

2. 让学生观察塑料瓶上的刻度,并与升的容器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500毫升等于几升。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使用塑料瓶向升的容器中倒水,并观察和感受500毫升水变成升的过程。

Step 4:运算练习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毫升与升之间的换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刻度、运算符等进行计算。

2. 让学生根据课件上的提示,利用学过的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在黑板上列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纸和铅笔完成。

Step 5:实验活动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不同容器中的水的容量。

2. 每组从教室中带来一种容器,并使用才子勺子将水倒入刻度在升的容器中进行测量。

3. 让学生交流和比较实验结果,并验证自己之前的估计。

毫升和升的教案

毫升和升的教案

毫升和升的教案教案标题:毫升和升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毫升和升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进行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

3. 能够运用毫升和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毫升和升的定义及其换算关系。

2. 毫升和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毫升和升的换算关系。

2. 运用毫升和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毫升和升的量杯、瓶子等实物。

2. 毫升和升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准备一些不同容量的瓶子,并标注上相应的容量(如250毫升、500毫升、1升等)。

2. 让学生观察这些瓶子的容量标记,并思考如何表示这些容量。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毫升和升的概念1. 教师向学生解释毫升和升的概念,毫升是容量单位,升是容量单位,毫升是升的千分之一。

2. 出示一些常见容量的例子,如水杯、瓶子等,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或升。

步骤二:毫升和升的换算1. 教师向学生介绍毫升和升的换算关系,1升=1000毫升。

2.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练习,如10升=____毫升,500毫升=____升等。

步骤三:毫升和升的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如水杯、水壶等,并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升或毫升。

2. 学生进行实际测量,验证自己的估计结果,并记录在纸上。

3.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步骤四: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喝了300毫升的牛奶,他一天总共喝了多少升牛奶?等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运用毫升和升的知识进行换算。

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毫升和升的换算关系。

2.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家庭用品、食品包装等,继续探究毫升和升的应用。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测量不同容器的容量,并进行记录和比较。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认识毫升》教案(通用5篇)

《认识毫升》教案(通用5篇)

《认识毫升》教案(通用5篇)《认识毫升》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科书第15-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主要教法:讲授法,实践法学法指导:实践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认识毫升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

(板书:ml,ml)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

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二、升与毫升的进率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

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

(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

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想想做做4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1、初步认识容量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生1:杯子1号大。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容量的度量和换算。

升和毫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非常重要。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提高他们的度量衡观念和计算能力。

2. 学习目标2.1 了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和用途。

2.2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能够进行简单的升和毫升的换算计算。

3. 教学资源3.1 教学课件或黑板。

3.2 笔和纸。

3.3 容量量具(如量杯、瓶子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个容量量杯,问他们知道这个量杯可以用来测量什么东西,引出容量的概念。

4.2 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通过展示一个装有1升水的容器,告诉学生这个容器里面的水是1升,引出“升”这个单位。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有100毫升水的容器,告诉学生这个容器里面的水是100毫升,引出“毫升”这个单位。

解释升和毫升是容量的度量单位,升是较大的单位,毫升是较小的单位。

4.3 升和毫升的换算4.3.1 解释1升等于1000毫升,引导学生发现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4.3.2 向学生出示几个容器,要求他们估算并告诉你容器里大约有多少升和毫升。

4.3.3 让学生用容量量杯测量一些液体,并记录下容器中的升和毫升数。

然后让他们进行换算,将升数转换为毫升数,将毫升数转换为升数。

多组练习,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4.4 实际应用4.4.1 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容量问题,要求他们进行换算计算并给出答案。

4.4.2 引导学生思考容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果汁、煮饭时的水量控制等。

鼓励学生找到更多与容量相关的例子,并分享给同学。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再次强调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鼓励学生每天注意观察和应用容量单位,培养他们的度量衡观念。

6. 作业给学生布置一些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题,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计算能力。

7.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认识毫升》教案设计

《认识毫升》教案设计

《认识毫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毫升单位,了解毫升与升的关系。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升单位的含义及其与升的关系。

2. 常用容积单位的换算:1升= 1000毫升。

3. 实践活动:用毫升单位测量和计算日常生活中的液体体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毫升单位的含义及其与升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容积单位换算。

2. 难点: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容积的测量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毫升单位的学习。

2.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升单位的大小。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毫升尺、量筒、杯子、液体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践活动记录表、笔。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给小明买饮料,引出毫升单位的学习。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毫升单位的含义,让学生初步认识毫升。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毫升与升的换算练习。

3. 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毫升单位的大小。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毫升尺测量液体体积。

2. 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小组内交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运用毫升单位解决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家中的液体体积。

2. 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记录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实践活动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毫升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毫升与升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毫升与升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体积、面积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容量单位毫升与升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然而,由于学生在此前学习中对于容积单位的认识较为有限,对于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毫升与升的知识。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毫升与升的认识”相关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45页的练习题第1、2、3题,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并注意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和评价能力。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准备充足的量杯、量筒等实验器材,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收集与毫升与升相关的实物,如饮料瓶、洗手液等,让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容积单位的认识。
3.运用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有关毫升与升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升与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升与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升与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物体容量的直观感受能力以及单位换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与测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换算。

2.教学难点:在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容量”的概念,并进行复习。

教师可通过出示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感知不同容量的物体,并讨论一些常见的容量单位。

2.概念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升与毫升的概念,并解释其含义。

与学生互动探讨,如何通过升与毫升来描述物体的容量大小。

3.实际测量(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

教师提供一系列不同容量的容器和水杯,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容器,用毫升和升对容量进行测量。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彼此交流并讨论自己测量容量时所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并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指导他们进行正确思考和总结。

5.换算练习(2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换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和练习。

例如:“将3升换算成毫升是多少?”“将500毫升换算成升是多少?”等等。

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调整练习题的难易程度。

6.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与毫升的概念进行解答和分析,如“小明家里每天要饮用500毫升的水,他家有一桶水,容量为5升,这桶水够他家饮用多少天?”等等。

7.总结与小结(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并提醒学生掌握好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周围同学分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情境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教育教案二:利用日常生活认识升和毫升

家庭教育教案二:利用日常生活认识升和毫升

家庭教育教案二:利用日常生活认识升和毫升】生活中,常常用到升和毫升。

比如在烹饪中,量杯水,调味汁……都需要用到升和毫升。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两个概念会出现困扰,难以理解。

因此,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呢?【正文】一、认识升和毫升1.认识升升是一个容量单位,是指一种物质所占的体积,国际单位符号为“L”,等于1000毫升。

比如有一个升的水,指的是有1000毫升的水。

2.认识毫升毫升也是一个容量单位,国际单位符号为“ml”,等于0.001升。

比如有一个毫升的水,指的是水的数量非常少,只有0.001升的水。

二、日常生活中如何教育孩子认识升和毫升1.制作调味汁在烹饪过程中,制作调味汁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让孩子们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进行尝试。

比如需要升的酱油和升的水,如果需要调和500毫升的酱油和升的水,孩子需要理解500毫升等于0.5升,在调制过程中加入正确的比例。

2.杯子的容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在购买或使用杯子时告诉孩子们它的容量是多少,让孩子们对容量有更深刻的认识。

当孩子们需要用到水的时候,可以按照量杯进行放置,增加孩子们的认识和理解。

3.研究生产日期在日常的使用中,很多家庭食品和饮料都会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孩子是需要清楚弄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

为此,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生产日期,让孩子们能够更加了解时间和物品的容量。

4.糖果包装糖果的贩售商在制作糖果时,往往会在糖果包装盒上写上糖果的重量和数量信息。

家长可以让孩子们看看包装盒上的信息,从中让孩子认识到重量单位与容量单位的不同。

三、教育内容的总结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转变观念,更加学习和认识升和毫升的概念。

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能够丰富孩子的生活。

家长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生活领域进行引导,如烹饪、购物、阅读包装盒子。

从不同方面让孩子理解,对于孩子的概念理解和学习会更加自然和深入。

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获得比书本知识更加深入的掌握,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升和毫升的教案

升和毫升的教案

升和毫升的教案教案标题:升和毫升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3. 能够准确地使用升和毫升进行容量测量和计量。

教学重点:1. 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方法。

2. 升和毫升的使用场景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对容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投影仪。

2. 毫升和升的容器、量杯、水。

3. 学生练习册、作业纸。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容量测量的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测量容量,并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

Step 2: 概念讲解(10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展示升和毫升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意义。

2. 解释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

Step 3: 换算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和作业纸,让他们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

2. 引导学生通过解答问题、绘制图表等方式,巩固换算方法。

Step 4: 实际应用(15分钟)1. 展示一些常见的容量单位,如杯、罐、瓶等,让学生估算其容量并用升和毫升表示。

2. 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容量换算问题。

Step 5: 拓展练习(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更复杂的容量换算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解答。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Step 6: 小结与反馈(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升和毫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同时,检查学生的练习册和作业纸,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升和毫升的容器进行容量测量和计量。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容器的容量,提高对容量的感知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准确度。

2. 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升和毫升教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升和毫升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升和毫升是用来度量液体容量的单位,学生需要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升和毫升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用来度量液体容量的单位。

2.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3. 了解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实物容器等。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升和毫升的概念。

例如,问学生升和毫升是用来度量什么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概念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升的图标和一个毫升的图标,然后解释它们的含义。

升是较大的单位,用来度量较大的液体容量,而毫升是较小的单位,用来度量较小的液体容量。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容器,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升或毫升。

3. 换算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升等于多少毫升?1毫升等于多少升?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换算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

4. 练习和巩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容器和一些液体,让他们根据容器的刻度线判断容器的容量,并将其换算成升或毫升。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5. 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用品的容量标识,让他们判断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升或毫升。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一瓶饮料容量是500毫升,那么10瓶饮料一共有多少升?6. 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升与毫升》教案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把升和毫升的认识安排到四年级上学期,并且安排在第一单元,我想:第一,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和这些单位有关的事物,如:一瓶饮料245mL、一袋牛奶250mL、一桶花生油5L等。

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第二,把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方面考虑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借助水杯,用水杯装水的多少,来说明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

这个单元的内容共2 课时,我要讲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升"和"毫升"。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计量物体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后接触的容量单位。

四年级小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能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学生刚刚结束暑假生活,心还有些散,课堂"玩水"活动是学生乐于做的事,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3页《认识升与毫升》。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测量工具。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升与毫升,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容量的含义,形成1升与1毫升的容积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旧知、揭示课题
1、计量物体用哪些长度单位?
2、计量物体重量用哪些质量单位?
你们知道吗?我们喝的牛奶、饮料是用什么做计量单位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活动、探索新知
1.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
问: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比较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同学之间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

"
设计意图:安排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

课堂活动中,不能直接介绍比较的方法,而通过活动要让学生自己在充分的操作,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学会比较的方法。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饮料瓶子:观察这两个瓶子,哪个瓶子的饮料多一些?
同学猜想,猜想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瓶子的饮料多呢?你有什么方法?
同学活动后回答并演示把这两个瓶子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大的量筒或量杯里进行比较,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饮料的多少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认识量杯和量筒。

在认识了不同测量工具、知道了升和毫升。

3. 出示课件。

(下面各容器哪个杯子容量最大?哪个最小?)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容量的感知。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与“毫升”
1. 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2. 视频播放超市和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师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可以用“L”表示。

(请同学们读一读)
3、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同学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4. 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

让同学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5. “节约1升”。

(1)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

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节约用水”从娃娃抓起。

(2)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
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

那就是——毫升。

出示: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用升作单位的容器很大,可见毫升是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毫升用“mL”来表示。

(请同学们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小短片引出更小的容量单位——毫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

6、认识1毫升
师用滴管向量筒滴水,几滴约是1毫升?
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学生直观感受了毫升的概念,体会了毫升的意义。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新知识,你快乐吗?
五、课件出示层次练习,提高巩固
1、把下面各容器容量按从大到小排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单位是否正确。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六、作业布置
1、课件出示:选择合适单位。

2、课本3页1题。

七、板书设计:
认识升和毫升
计量液体,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升字母:L
毫升字母:mL
设计理念
同学对升和毫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同学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教师积极创设与同学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学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同学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和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在感受实际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认识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对容量单位的感知,促进同学们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升”是较大单位,“毫升”是较小单位。

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1毫升有多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