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认识升和毫升的说课稿与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从而更好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单位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但体积单位与长度、面积单位有很大的区别,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这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能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升和毫升的量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个杯子里水的体积。
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
2.认识升和毫升: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闻味等感官体验,认识升和毫升的大小。
3.单位换算:讲解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4.应用拓展: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单位知识解决问题。
如:一个鱼缸的容量是2升,现在要放入一条500毫升的鱼,鱼缸是否足够?5.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升、毫升是体积单位,表示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3.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让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准备:1.PPT2.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到升和毫升的场景,如倒饮料、洗澡、浇花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使用到什么单位。
二、知识点讲解1.升的概念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升等于1000毫升。
2.毫升的概念毫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毫升等于1千分之1升。
3.如何测量升和毫升可以使用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进行测量。
4.如何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进行换算。
方法一:升和毫升的换算公式1升 = 1000毫升例如:5升= 5×1000毫升 = 5000毫升方法二:升和毫升的换算图示通过图示展示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三、示范演练1.让学生自行测量一些液体,如水、饮料等,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换算,如5升等于多少毫升,500毫升等于多少升等。
四、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如倒饮料、浇花等。
五、课堂总结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总结出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将家中的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并记录下使用的液体及数量。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演示,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学生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换算,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使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含义。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热情。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升和毫升的概念(1)介绍升和毫升的定义。
(2)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1升=1000毫升。
2.2 升和毫升的运用(1)举例说明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液体体积、计算液体容量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1)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应用。
(2)实物演示,如量筒、杯子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长度、面积单位。
(2)引入体积单位,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
5.2 探究与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液体体积、计算液体容量等。
5.3 巩固与拓展(1)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算。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2)教师点评,强调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使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升和毫升的定义介绍升和毫升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是体积的计量单位,升是较大的体积单位,毫升是较小的体积单位。
2.2 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讲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1升=1000毫升。
2.3 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选择商品的容量、烹饪时食材的配比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升和毫升的应用。
3.2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3 实践活动设计适量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积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引出本课主题。
4.2 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采用PPT、图片等形式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4.3 实例分析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在实际中的应用。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和实例。
4.5 实践活动设计适量实践活动,如填写表格、换算练习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升和毫升的理解程度。
5.2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升和毫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升和毫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实验、医疗卫生等。
四年级数学上册《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升与毫升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升与毫升的转换。
2.培养学生运用升与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法,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选做题(任选一题):
a.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有关升与毫升的应用题,并给出解答。
b.深入生活,调查了解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升或毫升作为容量单位,并简要说明。
3.思考题:
a.请思考升与毫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b.如果给你一个未知容量的容器,你会如何测量它的容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升与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2.将升与毫升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和计算液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容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容积单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导入、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2.运用图表、教具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3.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毫升与升的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毫升与升的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毫升和升的概念。
2.掌握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3.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毫升和升的容量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1.毫升和升的概念。
2.毫升和升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毫升和升的认识。
2.学生理解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一个小型的水杯和一个大水壶,向学生展示两个物体并询问:“这两个物体的容量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容器容量大小是不同的。
2. 学习毫升和升的概念1.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让学生使用不同大小的杯子,比较它们所容纳的水是多少,体验毫升和升的容量大小关系。
2.通过使用比较工具(毫升瓶和升瓶)说明毫升和升的概念。
教师使用毫升瓶向学生演示毫升的容量,并解释说升是毫升的一千倍。
3. 学习毫升和升的换算关系1.教师使用毫升瓶和升瓶来给学生直观地说明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演示使用小杯子计算出多少毫升的水放在大杯子里可以得到升,使学生理解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3.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比较和验证,巩固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4. 练习让学生参与小组活动或个人练习,在毫升和升之间进行换算,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5. 总结通过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来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毫升和升的概念以及换算关系进行了详细介绍。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毫升和升之间的容量大小关系,而且通过对转化关系的练习巩固了所学内容。
此外,本节课也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理解更多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埋下基础。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如水杯、可乐瓶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大小。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观察,激发学生的直观感知。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容积单位的认识。
第二章:升和毫升的定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算。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应用。
第三章:升和毫升的换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3.2 教学内容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则,包括1升等于1000毫升等。
引导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
3.3 教学方法提供换算表格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练习和讲解。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如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
引导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如厨房烹饪、饮料分配等。
4.3 教学方法提供实践活动指导,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鼓励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问题解决过程。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升和毫升的定义、换算和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分享对升和毫升的理解和运用。
5.3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第六章: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的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升和毫升》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并初步学会用升和毫升作单位计量液体的容量。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如米、厘米、千克等,但大多数学生对于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还比较陌生。
因此,本课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升”和“毫升”的直观感受。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并初步学会用升和毫升作单位计量液体的容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并初步学会用升和毫升作单位计量液体的容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对“升”和“毫升”的直观感受。
五、教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具:1. 课件:用于展示课程内容、提供示范和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2. 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容量。
3. 水:用于实验操作。
4. 教学图片:用于展示不同容量的容器和液体的计量单位。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问:“你们平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容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些容器都有什么作用呢?”由此引出容器的容量问题。
2. 新课学习: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教师首先介绍这两个单位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通过示范将不同容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容量大小。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用升或毫升作单位的容器?”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
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说课稿
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说课稿)
——曾勇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探究的教学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升和毫升。
首先谈谈我对这次教学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教学准备:10个大小不同杯子和5支1升的量杯、10支500ml的量筒,5个1升的正方体容器。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给学生留下悬念。
在其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引领学生学习,用实验操作的方法使学生亲身体会1升液体的多少和知道升和毫升的关系。
即1升=1000毫升。
明白生活中1毫升水的重要性,从而使其懂得在生活中要节约用水,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实现环保教育知识的渗透。
最后通过观看生活图片和做练习,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认识。
《认识毫升》教案(通用5篇)
《认识毫升》教案(通用5篇)《认识毫升》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科书第15-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主要教法:讲授法,实践法学法指导:实践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认识毫升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
(板书:ml,ml)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
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二、升与毫升的进率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
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
(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
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想想做做4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如水杯、饮料瓶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容积单位的大小和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展示实物:教师准备一些水杯和饮料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常用的容积单位。
1.3.2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容积单位的大小和应用,如一杯水通常是多少升或毫升。
1.3.3 总结:教师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指出它们是常用的容积单位。
第二章:升和毫升的换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1升= 1000毫升。
举例说明换算关系的应用。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换算关系:教师讲解1升等于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
2.3.2 举例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瓶饮料是500毫升,让学生计算它是多少升。
2.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其他换算问题。
第三章:升和毫升的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
演示如何准确测量和记录液体体积。
3.3 教学步骤:3.3.1 讲解量筒使用:教师讲解量筒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3.2 演示测量: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量筒准确测量液体体积。
3.3.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并记录数据。
第四章:升和毫升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举例说明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步骤:4.3.1 举例讲解:教师讲解一些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时选择合适的容量。
4.3.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需要使用升和毫升解决的问题。
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升和毫升》教学设计张立者四年级教学内容:认识容量和升,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教学组织形式:4人小组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师:同学们,今天请你们帮老师们解决个小问题。
我和周老师比赛喝水,周老师用a杯子,我用b杯子,她说她喝的多,我说我喝的多。
请同学们帮帮我们吧,到底谁喝的多?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两个杯子粗细高矮都不同,肉眼不容易观察)生1:把b杯子倒满水,往a个杯子里倒,如果倒满了还有就是b 杯子大,要是没倒满,就是a杯子大。
生2:拿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分别把ab两个杯子的水倒进去,就能比较了。
(相同杯子应选取细一些高一些的)师生共同操作实验,得出a杯子大的结果。
师:同学们,周老师赢了是因为她选的杯子所装的水多!那么哪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板书:容量)容量就是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液体的多少,容纳的液体越多,容量越大,反之容量越小。
注意必须是液体!师:比如刚刚这两个杯子,我们可以说,a杯子的容量比b杯子的容量大。
反过来呢?生:b杯子的容量比a杯子的容量小。
师:说的真好!谁还能这样说一说?和这个水瓶比较呢?和水盆比较呢?生联系说这样完整的话。
二、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师:同学们,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那计量液体容量我们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升和毫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五篇范例)
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五篇范例)第一篇: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奉教院附小教学内容:P26—27,毫升和升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操作,认识毫升和升,并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2、知道可以使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的多少,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
3、在初步形成毫升、升实际多少的表象基础上,能与生活中的常见实物建立联系,正确运用单位。
教学重点:1、认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教学难点:毫升和升的测量与估计。
教学关键: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感受升与毫升的实际意义及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量杯, 250ml茶杯,水若干升,滴管,10ml20ml针筒若干支,饮料1升装若干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水壶:这两个水壶哪一个能盛的水比较多?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壶:观察这两个水壶,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2、提问:你知道哪种量多?怎样才能比较这两种容量呢?小结: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确定的单位——毫升来计量液体的多少。
(板书:毫升)3、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和“升”。
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像毫升这样计量液体多少的单位还有什么?(板书:升)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毫升和升来做单位。
可以用字母ml和l表示。
Ml和l来自于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毫升和升的知识齐读(板书:毫升和升的认识(一))(说明:毫升与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先让学生明确比较液体的多少时可以统一容器的大小,但要具体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大小时要使用统一单位)二、感知毫升 1、1毫升到底有多少呢?用滴管吸1毫升水,滴入量筒中,看一看1毫升水有几滴?2、观察量筒中的1毫升怎么样?那10毫升水在量筒中会到什么位置呢?(用笔作记号)3、猜一猜:一小瓶眼药水有多少毫升?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容量大约是10毫升?同学们都收集了一些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谁来向大家展示一下。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单位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交流,让学生体验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单位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升和毫升单位换算方法的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量杯、水、课件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量杯,水,以及相关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升容器,提问:“这个容器里有多少水?我们应该如何表示?”(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场合会用到升和毫升。
2. 学习升和毫升的概念(1)教师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理解升和毫升的含义。
3. 实践操作(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换算,巩固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
(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解决家庭用水问题。
2. 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升和毫升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测量准确性、换算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上册《毫升与升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体积、面积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容量单位毫升与升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然而,由于学生在此前学习中对于容积单位的认识较为有限,对于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毫升与升的知识。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毫升与升的认识”相关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45页的练习题第1、2、3题,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并注意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和评价能力。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准备充足的量杯、量筒等实验器材,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收集与毫升与升相关的实物,如饮料瓶、洗手液等,让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容积单位的认识。
3.运用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有关毫升与升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升和毫升》篇1一、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升与毫升间的进率,然后安排练习二进行一些综合练习。
主要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感受采用同意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观察生活里一些常见的盛液体的容器以及它们所采用的计量单位,认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时间活动,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在认识升以后,教材让学生找几个常见的容器,分别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感知1升的多少。
在认识毫升后,让学生用滴管做实验,数数1毫升大约有几滴;倒出100毫升的饮料喝一喝,算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3.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初步估计能力。
首先,注意估计方法的指导。
其次,安排丰富的估计活动,如结合1升的认识,估计常见一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少,估计现实生活里不同的容器大约分别能盛多少升水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学会用升和毫升作为单位计量一些物体的体积。
教材通过直观演示、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体积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更多地接触的是升和毫升的直观物体,如饮料瓶、药瓶等,对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的概念及换算方法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升和毫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学会用升和毫升作为单位计量一些物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学会用升和毫升作为单位计量一些物体的体积。
2.难点: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筒、饮料瓶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饮料瓶、药瓶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升和毫升。
2.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物体体积可以用升和毫升来表示。
(2)介绍升和毫升的定义及它们的大小关系。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量筒测量物体体积。
(4)引导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升和毫升知识解决。
认识升和毫升(说课稿)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冀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升和毫升》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这个单元共2 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升”和“毫升”。
教材设计了三个数学活动,第一个数学活动是通过比较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盛水多,使学生了解容量(容积)的概念。
教材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空杯子,提出“哪个杯子盛水多”,通过书中同伴的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兔博士的活告诉学生“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容量大。
”教材的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指导和学生活动结果的预设。
课堂活动中,不能介绍比较的方法,而要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在分组“玩水”的过程中,学会比较的方法。
第二个数学活动,首先比较两杯饮料多少。
教材出示了两个粗细不同、高度相同,而且装饮料的高度也一样的两个杯子。
通过兔博士的话提出“说说可以怎样比较”的要求。
通过两个同伴谈话的介绍,把这两个杯子的饮料分别倒入同样大的杯子里进行比较,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饮料多少。
在此基础上认识量杯和量筒的内容。
在认识了不同测量工具、知道了升和毫升及它们的字母表示后,教材设计了“把两个杯子中的饮料分别倒入量杯中”,让学生学习读量杯的刻度,了解饮料的多少。
最后,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试一试”是通过测量自己的喝水的杯子的容量,来计算自己每天喝水量来介绍一个人每天补充水的数量1400毫升。
“练一练”第1题是直接读出量液体的多少;第2题是填空;第3、4题是操作活动,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
其中第3题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使两个杯子里的水变得同样多。
《升与毫升》说课稿
《升与毫升》讲课稿一、教课方案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丈量部分的内容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在教课体积以前先教课升和毫升是由于这两个计量单位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处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课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此后教课体积累积了感性资料二、学情剖析: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日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饭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样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能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鉴于以上的剖析我将本课的教课目的定为: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在实质操作活动中经历认识容量观点和认识丈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如何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这同时也是本课教课的重难点)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踊跃参加玩水活动获取快乐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四、教课要点和难点: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如何用字母表示;教课难点: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五、说教法依照数学教课活动一定成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易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纳研究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引诱法等多种教课方法让学生在着手研究的教课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六、说学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课学习活动不可以纯真的依靠、模拟与记忆着手实践、自主研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要点指引学生运用察看发现、着手操作、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来参加教课活动七、教课准备每组准备量杯(量筒)、大、小玻璃杯、玻璃瓶以及水盆、水、饮料等八、教课方案:为了达成教课目的打破重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以下四个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设疑激趣本节课由生活实质下手:教师出示两个玻璃杯(一个又高又细一个又矮又粗)经过比较引出个杯子装的水多的问题让学生察看、猜想惹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激烈的求知欲念(二)、亲自体验研究新知:新课标重申: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依据这一理念此环节我设置以下两个活动:活动一、玩一玩认识容量的观点您此刻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升与毫升》讲课稿文章内容由采集本站将为您供给更多的精选教课资源苏教版《升与毫升》讲课稿1、对学生提出的猜想经过玩水的实验活动进行考证这个活动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活动中鼓舞学生踊跃合作共同想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安全2、在沟通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时要点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做的如何判断的学生的实验过程可能有多种方法比方:把甲杯子装满水倒入乙杯子里甲杯水假如剩下就说明甲杯装水多乙杯装水少假如乙杯不满就说明甲杯装水少乙杯装水多;还能够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分别倒进两个相同大的杯子里盛个杯子水的水面高就说明个杯子装水多除了这两种方法外学生假如有其余方法只需合理就赐予一定和夸奖3、在学生沟通的基础上提出容量的观点告诉学生:个杯子装水多就说个杯子容量大;两个杯子装水相同多就说它们的容量相等活动二、量一量认识容量单位1、教师取出两个高度相同装的饮料高度不相同但粗细不同的瓶子提出个瓶子装的饮料多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议论能够如何比较有了前方玩水的经验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把饮料倒进相同大的杯子里的做法在这类思想的启迪放学生还可能说出把饮料倒进更小的杯子里瓶饮料倒的杯数多瓶的饮料就多教师能够作为学习的参加者发问要想知道多的比少的多多少办自然引入丈量容量的工具量杯和量筒2、认识量杯和量筒学生察看量杯和量筒发现其特色是都有刻度仔细的同学还会发现:量筒刻度平均量杯刻度不平均教师指引学生发现:在量杯上相同每格代表 25 毫升宽度却渐渐减小为接下来的读数做准备在学生充分察看沟通后指出: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认识升、毫升及对应字母说一说在见过升或毫升3、用量杯或量筒丈量两个瓶里的饮料的多少教师操作要修业生仔细察看读出饮料液面所在的刻度并把读出的数写在黑板上读刻度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能够让读对的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实现学生教课生要想正确读出液面所在的刻度第一要弄清每个刻度代表的数目实现学生教课生为减少读数时的偏差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量杯中容量的正确方法即视野要与量杯的液面保持水平(三) 稳固新知拓展延长: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术、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精心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内容:1、看图填空;经过察看填出三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这个练习让学生独立察看并达成填空持续稳固正确读刻度的方法2、找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先预计杯子的容量再实质丈量先分组进行再小组合作达成既能够增强学生对容量观点的理解又为学生供给预计的丈量的时机丰富课程的资源3、如何使两个瓶子里的水相同多这个练习是比较开放性的题目鼓舞学生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经过这几道有层次的练习力争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四)、概括总结提升能力: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些收获和感想读刻度时应当注意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此时注意对学生着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忱实时评论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起学生持续研究的欲望从而让学生检查家顶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物件记录下来这样又把学习延长到生活实质认识升和毫升的宽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亲密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也得以稳固和提升以上几个环节我多处运用生动风趣、富裕挑战性、拥有适用价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质参加、着手操作、亲自经历的过程中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到数学知识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激烈的求知欲念促使他们思想的发展九、板书设计:板书能增强教课的直观性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为此我的板书设计以简单了然为根本主旨重在突出要点清楚易记以上是我对《升和毫升》这节课的教课假想不妥之处请老师们责备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
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
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
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
生1:杯子1号大。
生2:杯子2号大一些。
谈话: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提问:想个什么办法呢?
生1:我们可以先把杯子1号装满水,倒入杯子2号中,如果杯子2号中水满时,杯子1号中还有水的话,说明杯子1号的容量大,杯子2号的容量小;如果杯子2号里的水没装满,说明杯子2号的容量大。
生2:用同一个杯子往里面倒水,倒得杯数多的那个杯子容器量大。
生3:在这两个杯子里都装满水,把水倒到有刻度的杯子里,数字大的那个杯子的容量大。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根据某某同学说的,我们就用这种倒水来验证一下吧!(根据同学刚才的说法操作验证。
)通过这种倒水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壶一号的容量比较大。
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比较完了那两个杯子的容量大小,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大小吧!先猜一猜,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关系怎样呢?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小组一起合作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
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一点困难,在回答之前我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或者借助你手边的一些容器,把这一大杯水倒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
生1:我们组倒了2杯不到点。
生2:我们小组只倒了3杯半。
生3:我们的小组倒了3杯还多一点。
谈话: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说能盛3杯半水,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
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吗?
谈话: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板书:升、 L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L”。
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有谁知道吗?
讲述:“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
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除了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
3、认识1升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
谈话: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
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谈话: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出示正方体)这是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
现在我们在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呢?
生: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
谈话:如果一个容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4、深化对1升的认识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
谈话:看一看我们小组里面有没有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的呢?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谈话:虽然这些容器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容量都是1升。
学生活动二(想想做做第一题)
谈话:下面这些容器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
学生活动三
谈话: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容器,你能根据刚才我们对1升的认识,估计一下它的容量吗?
学生估计。
谈话:刚才我们学生估计地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学生实验验证。
交流反馈。
谈话:通过我们实验,我们得出了热水瓶的容量是?脸盆呢?沙锅呢?我们这个碗呢?还有我们这个烧水壶呢?
机动:看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对一些容器有了一定的估计能力。
第14页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规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