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

合集下载

《骗子》读后感

《骗子》读后感

《骗子》读后感《骗子》读后感1我看了《骗子》这个故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骗子骗了人,总会有报应的。

故事是这样的:有个人卧床不起,病情十分严重。

已经吃了很多药,可都不见效。

他绝望地祷告众神,说若能使他病愈,他一定奉献一百头牛。

众神想试验他一下,便用灵丹妙药,使他康复了。

他病好下床后,没用真正的牛来酬谢众神,而用面团做成了一百头牛,放在祭坛上烧了,并念念有词地祷告说:“诸位神明,请接受我所许下的承诺吧。

”这时,众神们认为他用骗术亵渎了神灵,便在晚上托梦告诉他,要他到海边去,说在那里可以找到一千块雅典钱。

他醒来后,高兴极了,直往海边跑去。

结果在那里遇到海盗,被他们抓去卖了,卖了一千块钱。

这个故事是告诉人们,骗了人,一定会有严重的后果的。

《骗子》读后感2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小学生之友》里的《骗子大王历险记》,前几天,我看过后差点没笑喷了!故事里的主人公名叫王小帅,他可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大骗子,骗子大王历险记读后感。

有一次,小帅独自去儿童大世界玩,在一楼展厅正好碰到了他的同桌小胖,小帅见小胖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冰激凌,馋得是口水直流,可是他翻遍了整个衣服口袋,也没找到一分钱。

这时,小帅故伎重演,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拍了拍小胖的肩膀神秘兮兮地对小胖说:“小胖,你有没有听说过阳光小区有户人家刚出生的小狗仔长了三个脑袋?“别骗人了,世上哪有那么离奇的事,”“鬼才骗你哪,你不相信啊,那狗不但长着三个脑袋,而且每个脑袋的前额上都有一个斗大的‘奇’字呢,”“真的?”小胖半信半疑地问。

“哎,我骗你干嘛?”“不可能,如果真有此事,那电视新闻还不早播了?”狡猾的王小帅见小胖还不相信,就使用了一招欲擒故纵法,“你不相信就算了,我找别人一起去看好了,”王小帅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小胖见小帅说起话来一副神态自若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骗人,于是赶忙连声说:“好朋友,您能带我一道去吗?”“行啊,那你先请我吃个冰激凌吧!”就这样,小帅骗人的阴谋又一次得逞了。

德国作家托马斯:从邪恶道路中折返

德国作家托马斯:从邪恶道路中折返

今天是德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逝世60周年纪念日。

作为一名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全景式地展现20世纪前半期德国社会、精神风貌,以意义深邃、富有探索性著称;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经历了复杂的思想历程,从一战时拥护专制制度,渐渐转变为二战时坚决反对法西斯。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纪念托马斯·曼别有意义。

从1940年秋天开始,托马斯·曼通过英国广播公司电台每天向德国发表广播讲话,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英国战争救济委员会。

二战中顽强的反纳粹斗士二战中的托马斯·曼完全是一个和纳粹作顽强抗争的斗士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39年,托马斯·曼已经从旅居五年之久的苏黎世湖东岸的库斯纳赫特移居美国,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文学系的客座教授。

托马斯·曼开始流亡的时间更早,早在1933年2月,希特勒上台之后不久,托马斯·曼即已离开德国,起初是为了在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和巴黎做有关瓦格纳逝世50周年的演讲,后来形势急转直下——国会纵火案、兴登堡的《非常法》、3月份的帝国选举中纳粹获得绝大多数选票等——托马斯·曼开始放弃回国的念头。

1945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托马斯·曼曾经回顾自己决定流亡时的情势:“我永远不会忘记电台和报刊界在慕尼黑对我的瓦格纳演讲发动的无知和杀气腾腾的攻击,它使我真正明白,我回国的道路已被中断。

”客观地说,1939年二战的爆发并未给托马斯·曼带来很大震惊,因为他早已洞悉整个形势,反而在各种力量的对抗之中,托马斯·曼看到了最终局面的可能。

因而托马斯·曼更加投入地投身到反法西斯的阵线中。

从1940年秋天开始,托马斯·曼通过英国广播公司电台每天向德国发表广播讲话,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英国战争救济委员会。

统编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统编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统编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岂有哑巴缪斯余光中①一九六五年的初秋,夏菁和我同客美国。

他高踞落矶山顶,我远卧五湖平原,两地相隔,千五百英里。

九月间,他飞去芝加哥,我则驾车去芝城迎接。

参观了艺术馆后,太阳已经偏西,便负着落晕,冲着满地的秋色,驶回密歇根去。

那夜月色清朗,平而直的超级国道,无声地流着,流一条牛奶的运河。

怀乡人最畏明月夜,何况长途犹长,归途的终点也不能算家。

于是两人对吟起唐人绝句来,一人一首,结果,是愈吟愈愁。

事隔年余,仍记得当时,吟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真感到是那么一回事,一时“鹅皮”(gooseflesh)都麻了起来。

那实在是难忘的一夜。

②“鹅皮”也好,“鸡皮”也好,诵诗而到高潮,我的反应之中,总会有这么一点生理成分。

不是冒起鸡皮鹅皮,便是目润喉涩,最敏锐时,更有猝然中箭的感觉。

英国诗人浩司曼在《诗的名与实》一文中,也曾经描述诗对他的作用,是生理甚于心智。

他说,在早晨修脸的时候,他尽可能避免想诗,否则一句诗忽然涌现在心中,他的面肌紧张起来,剃刀便会失手。

又说,随之而来,会有一阵寒颤,自上而下,扫过他的脊椎,且有泪水涌至眼中。

最后,浩司曼说,胃部是这一切感觉的中心。

高更也表示过,看凡高的画使他的胃不宁。

③绘画到底是空间的艺术,构图的节奏感对我们生理的节奏(例如呼吸和脉搏)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如诗和音乐一类的时间的艺术,那么强烈。

虽然十分喜爱绘画,但在面对一幅杰作时,我所产生的是一种深沉然而缓慢的感动。

缓慢,是因为画家没有限你一定的时间去领会他的作品。

音乐则恰恰相反,其节奏感完全取决于时间,人体的节奏感受到它的影响,随之疾缓起伏,所以我们在生理上对音乐的反应,总是更为迅速而直接。

证之以我个人的经验,被一段美好的旋律感动时,我会生鸡皮,竖汗毛,麻头顶;但神往于一幅画的意境时,似乎很少这种生理的现象。

④尽管有少数诗人热衷于诗的空间表现,诗,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时间的艺术。

契科夫短篇小说读后感

契科夫短篇小说读后感

契科夫短篇小说读后感契科夫是俄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技艺而著称。

读完他的短篇小说,我深受启发,不禁感慨万千。

契科夫的短篇小说总是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他以小人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丑陋。

在《温柔的故事》中,他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离奇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在《白狗》中,他通过一个小镇的故事,揭露了人们的贪婪和自私,让人深思社会的黑暗面。

契科夫的作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让人不禁反思人性和社会的本质。

契科夫的短篇小说还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而著称。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却又富有张力,让人读来如沐春风。

在《钓鱼者和金鱼》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宝贵。

在《长者》中,他以一个老人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契科夫的文字清新脱俗,让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契科夫的短篇小说给了我很多启示。

他以小人物为主角,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丑陋。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却又富有张力,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宝贵。

他的作品让我不禁反思人性和社会的本质,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契科夫的短篇小说读后感,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作品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他的文字清新脱俗,让我陶醉其中,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契科夫的短篇小说读后感,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作品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他的文字清新脱俗,让我陶醉其中,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总之,契科夫的短篇小说读后感,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作品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100部最佳德语文学作品

100部最佳德语文学作品

“20世纪10部最佳德语小说”(专家评选)第一位《没有个性的人》落到了第十八位, 畅销作品如《香水》排名靠前, 即可说明这一点。

但该名单仍然为我们选书读书提供了非常好的对照。

1 《审判》【奥】弗兰茨•卡夫卡2 《西线无战事》【德】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3 《浮士德》【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4 《布登勃洛克一家》【德】托马斯•曼5 《魔山》【德】托马斯•曼6 《变形记》【奥】弗兰茨•卡夫卡7 《香水》【德】帕特里克•聚斯金德8 《荒原狼》【德】赫尔曼•黑塞9 《短篇小说全集》【奥】弗兰茨•卡夫卡10 《少年维特的烦恼》【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1 《铁皮鼓》【德】君特•格拉斯12 《席特哈尔塔》【德】赫尔曼•黑塞13 《朗读者》【德】本哈德•施林克14 《威尼斯之死》【德】托马斯•曼15 《格林童话全集》【德】格林兄弟16 《无尽的故事》【德】米夏埃尔•恩德17 《浮士德博士》【德】托马斯•曼18 《没有个性的人》【奥】罗伯特•穆齐尔19 《玻璃球游戏》【德】赫尔曼•黑塞20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德】赫尔曼•黑塞21 《柏林, 亚历山大广场》【德】阿尔弗雷德•德布林22 《能干的法贝尔》【瑞】马克斯•弗里施23 《德米安》【德】赫尔曼•黑塞24 《尼伯龙根之歌》(民族史诗)佚名25 《小丑之见》【德】海因里希•伯尔26 《拉德茨基进行曲》【奥】约瑟夫•罗特27 《艾菲•布里斯特》【德】特奥多尔•冯塔纳28 《三分钱歌剧》【德】贝尔托德•布莱希特29 《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德】海因里希•伯尔30 《奥斯特利茨》【德】W.G.赛巴尔德31 《国际象棋的故事》【奥】斯特凡•茨威格32 《沃伊采克》【德】格奥尔格•毕希纳33 《美国》【奥】弗兰茨•卡夫卡34 《物理学家》【瑞】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35 《高加索灰阑记》【德】贝尔托德•布莱希特36 《威廉•退尔》【德】弗里德里希•席勒37 《伽利略传》【德】贝尔托德•布莱希特38 《杜伊诺哀歌》【奥】莱纳•马里亚•里尔克39 《亲和力》【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40 《梅菲斯托》【德】克劳斯•曼41 《城堡》【奥】弗兰茨•卡夫卡42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弗里德里希•尼采43 《墙》【奥】玛琳•豪斯霍弗44 《在大门外》【德】沃尔夫冈•博歇尔特45 《移民》【德】W.G.赛巴尔德46 《臣仆》【德】海因里希•曼47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德】贝尔托德•布莱希特48 《在轮下》【德】赫尔曼•黑塞49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奥】莱纳•马里亚•里尔克50 《第七个十字架》【德】安娜•西格斯51 《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瑞】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52 《马尔特手记》【奥】莱纳•马里亚•里尔克53 《伐木》【奥】托马斯•伯恩哈德54 《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德】托马斯•曼55 《梦幻故事》【奥】阿图尔•施尼茨勒56 《昨日的世界》【奥】斯特凡•茨威格57 《精神错乱》【奥】托马斯•伯恩哈德58 《马里奥与魔术师》【德】托马斯•曼59 《O侯爵夫人》【德】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60 《帕尔齐伐尔》【德】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61 《诗选》【德】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62 《睡魔》【德】E.T.A.霍夫曼63 《土星之环》【德】W.G.赛巴尔德64 《钢琴教师》【奥】艾尔弗丽德•耶利内克65 《发现缓慢》【德】史登•纳多尼66 《工作》【奥】约瑟夫•罗特67 《爱尔兰日记》【德】海因里希•伯尔68 《德语课》【德】西格弗里德•伦茨69 《丈量世界》【德】丹尼尔•凯尔曼70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71 《马利纳》【奥】英格博格•巴赫曼72 《青春觉醒》【德】弗兰克•魏德金德73 《歌集》【德】海因里希•海涅74 《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季》【德】赫尔曼•黑塞75 《白马骑手》【德】台奥多尔•施笃姆76 《施蒂勒》【瑞】马克斯•弗里施77 《每个人孤独地死去》【德】汉斯•法拉达78 《玛丽•斯图亚特》【德】弗里德里希•席勒79 《斯特鲁德霍夫梯道, 或梅尔策和年代的深度》【奥】海米托•冯•多德勒尔80 《安多拉》【瑞】马克斯•弗里施81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奥】托马斯•伯恩哈德82 《心灵的焦灼》【奥】斯特凡•茨威格83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德】E.T.A.霍夫曼84 《船》【德】洛塔尔-君特•布赫海姆85 《晕眩•感情》【德】W.G.赛巴尔德86 《四川好人》【德】贝尔托德•布莱希特87 《蟹行》【德】君特•格拉斯88 《约瑟夫与他的兄弟们》【德】托马斯•曼89 《副手:一部基督教悲剧》【德】罗尔夫•霍赫胡特90 《法比安》【德】埃里希•凯斯特纳91 《唐•卡洛斯》【德】弗里德里希•席勒92 《垃圾教授》【德】海因里希•曼93 《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奥】罗伯特•穆齐尔94 《金碗》【德】E.T.A.霍夫曼95 《老妇还乡》【瑞】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96 《钢铁风暴》【德】恩斯特•荣格尔97 《梦想书的城市》【德】瓦尔特•莫尔斯98 《比目鱼》【德】君特•格拉斯99 《狗年月》【德】君特•格拉斯100 《自传体五部曲》(《缘由》《地窖》《呼吸》《寒冷》《一个孩子》)【奥】托马斯•伯恩哈德。

100部最佳德语文学作品

100部最佳德语文学作品

100部最佳德语文学作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100部最佳德语文学作品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100部,最佳,德语,文学作品,,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精心整理“20世纪10部最佳德语小说”(专家评选)第一位《没有个性的人》落到了第十八位,畅销作品如《香水》排名靠前,即可说明这一点。

但该名单仍然为我们选书读书提供了非常好的对照。

1《审判》【奥】弗兰茨?卡夫卡2《西线无战事》【德】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3《浮士德》【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4《布登勃洛克一家》【德】托马斯?曼5《魔山》【德】托马斯?曼6《变形记》【奥】弗兰茨?卡夫卡7《香水》【德】帕特里克?聚斯金德8《荒原狼》【德】赫尔曼?黑塞9《短篇小说全集》【奥】弗兰茨?卡夫卡10《少年维特的烦恼》【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1《铁皮鼓》【德】君特?格拉斯精心整理精心整理12《席特哈尔塔》【德】赫尔曼?黑塞13《朗读者》【德】本哈德?施林克14《威尼斯之死》【德】托马斯?曼15《格林童话全集》【德】格林兄弟16《无尽的故事》【德】米夏埃尔?恩德17《浮士德博士》【德】托马斯?曼18《没有个性的人》【奥】罗伯特?穆齐尔19《玻璃球游戏》【德】赫尔曼?黑塞20《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德】赫尔曼?黑塞21《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德】阿尔弗雷德?德布林22《能干的法贝尔》【瑞】马克斯?弗里施23《德米安》【德】赫尔曼?黑塞24《尼伯龙根之歌》(民族史诗)佚名25《小丑之见》【德】海因里希?伯尔精心整理精心整理26《拉德茨基进行曲》【奥】约瑟夫?罗特27《艾菲?布里斯特》【德】特奥多尔?冯塔纳28《三分钱歌剧》【德】贝尔托德?布莱希特29《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德】海因里希?伯尔30《奥斯特利茨》【德】w.g.赛巴尔德31《国际象棋的故事》【奥】斯特凡?茨威格32《沃伊采克》【德】格奥尔格?毕希纳33《美国》【奥】弗兰茨?卡夫卡34《物理学家》【瑞】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35《高加索灰阑记》【德】贝尔托德?布莱希特36《威廉?退尔》【德】弗里德里希?席勒37《伽利略传》【德】贝尔托德?布莱希特38《杜伊诺哀歌》【奥】莱纳?马里亚?里尔克39《亲和力》【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精心整理精心整理40《梅菲斯托》【德】克劳斯?曼41《城堡》【奥】弗兰茨?卡夫卡42《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弗里德里希?尼采43《墙》【奥】玛琳?豪斯霍弗44《在大门外》【德】沃尔夫冈?博歇尔特45《移民》【德】w.g.赛巴尔德46《臣仆》【德】海因里希?曼47《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德】贝尔托德?布莱希特48《在轮下》【德】赫尔曼?黑塞49《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奥】莱纳?马里亚?里尔克50《第七个十字架》【德】安娜?西格斯51《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瑞】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52《马尔特手记》【奥】莱纳?马里亚?里尔克53《伐木》【奥】托马斯?伯恩哈德精心整理精心整理54《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德】托马斯?曼55《梦幻故事》【奥】阿图尔?施尼茨勒56《昨日的世界》【奥】斯特凡?茨威格57《精神错乱》【奥】托马斯?伯恩哈德58《马里奥与魔术师》【德】托马斯?曼59《o侯爵夫人》【德】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60《帕尔齐伐尔》【德】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61《诗选》【德】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63《土星之环》【德】w.g.赛巴尔德64《钢琴教师》【奥】艾尔弗丽德?耶利内克65《发现缓慢》【德】史登?纳多尼66《工作》【奥】约瑟夫?罗特67《爱尔兰日记》【德】海因里希?伯尔精心整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100部最佳德语文学作品(2)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100部,最佳,德语,文学作品,,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阅读笔记(上)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阅读笔记(上)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阅读笔记(上)一喜欢英语诗歌的朋友,大概都知道T. S. 艾略特(T. S. Eliot,1888-1965)这个名字。

他是公认的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现代主义诗歌大家。

他的《荒原》和《四个四重奏》是20世纪的名篇,影响深远。

很早的时候,大概我还在中学里,就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四卷本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上读过他的诗歌。

那时当然是看不懂,因此留下了一个印象,觉得自己不太可能看懂艾略特。

有这种思想作祟,以后的很多年里,我都没有再去读他的作品。

前些天,很偶然地,我在一本书上读到对艾略特作品的分析。

我意外地发现一点都不难懂,我完全可以看懂他的原诗。

惊奇之余,我试着完整地读了一下他的几首长诗,居然从头到尾都啃下来了,并且还有很多心得。

我发现,这种现代派的长诗,真是不能只读翻译,必须去读原作,否则只会越读越糊涂。

就拿《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这首诗来说,我在网上找到了两个中译本(全部译本一共可能有五六种吧),一是查良铮译的,另一个是汤永宽译的。

虽说都是出自名家,但是两个译本都令人不满意,而且都没有注解。

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如果你只通过这两个译本来读这首诗,你是不太可能读懂的。

因为这是一首名诗,现代主义诗歌经典,艾略特的代表作之一,语言优美,富有思想性,所以我决定为这首诗做一个详细的笔记。

笔记采用两个中译本和英文原诗逐行对照的形式,然后我会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并且谈一下我对原诗的理解。

我的目标是,读完这篇笔记以后,理解这首诗歌就不会有任何困难了。

二在开始详细的笔记前,我先介绍一些基本情况。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写于1910-1911年间,当时艾略特23岁,刚刚从美国来到欧洲,思想正处在急剧转变的过程中。

这首诗标志着他已经完全转向了现代主义诗歌。

艾略特写这首诗的时候,年纪虽然很轻,但是作品本身已经非常成熟了。

《悭吝骑士·[俄国]普希金》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

《悭吝骑士·[俄国]普希金》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

《悭吝骑士·[俄国]普希金》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悭吝骑士·[俄国]普希金》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作品提要】骑士阿尔伯的父亲是男爵,也是个爱财如命的大富翁,但对儿子却非常刻薄。

阿尔伯在比剑中胜了对手,但头盔也破了,坐骑也伤了。

他对仆人伊凡说:得换行头和坐骑了。

可是伊凡却说没有钱,而犹太人所罗门在没有抵押的情况下也拒绝借钱给他。

正在主仆二人一筹莫展之际,所罗门却讨债上门了。

所罗门给阿尔伯出了狠毒的主意:买毒药毒死其父,万贯家产就到手了,被阿尔伯拒绝。

阿尔伯向公爵诉苦,公爵规劝男爵善待儿子。

男爵说儿子想谋害自己。

阿尔伯忍不住冲了出来,同男爵争吵起来。

男爵提出决斗挑战,阿尔伯接受了挑战,但被公爵赶走了。

男爵突然气绝身亡,临死时还惦记着金库的钥匙。

【作品选录】第一场塔楼内阿尔伯和伊凡阿尔伯无论如何我得去比武,伊凡,快把头盔递给我。

伊凡递给他头盔。

这头盔已被打穿,坏得没法用。

不能再戴了,该给我弄个新的来。

多么重的一击,该死的伯爵德洛什! 伊凡而您给他的反击也够可以:一下子就把他从马上打落,使他失去知觉,躺了一天一宿——很难康复。

阿尔伯可他毕竟没受什么损失;威尼斯的胸甲完整无缺,而胸膛长在自己身上——对他来说是一钱不值;他总不会花钱给自己换个胸膛。

我为什么不当场把他的头盔摘下!要是不因贵妇们和公爵在场而害臊,我就会那么干。

该死的伯爵! 他还不如把我的脑袋打穿。

我最需要的是外衣和大氅。

上一次应邀去公爵家赴宴,筵席上骑士们个个披绸挂缎;唯独我一个人身着铠甲。

我借口恰好有场比武推托了。

可今天又该怎么说?贫穷啊,贫穷!你多么伤害我们的自尊心!当德洛什用他沉重的长矛捅破我的头盔,从我身旁驰过,而我光着一个脑袋催马向前,一阵风似地追上了伯爵,把他像孩子般摔出去二十来步;所有的贵妇都从座位上欠起身;连美人儿克洛蒂莉达也用手捂住脸,不由地大声惊呼; 承宣官都夸我这一下打得漂亮,——当时谁也未曾把原因推想,我哪来的这股勇气和力量?!我因为头盔被捅破而发了狂;英雄行为的动机是什么?——悭吝。

解读文档

解读文档

前苏联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中译本又名《撒旦狂舞》。

撒旦即魔鬼,按照《圣经》的记载,魔鬼是上帝的众子之一,在《约伯记》中,魔鬼就人究竟能否敬神从善的问题同上帝发生了争执,并在征得上帝的允许下对上帝自认其在地上最可信赖的仆人约伯进行百般试炼。

此后,有关魔鬼试探、考验世人的内容成为西方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其中,又尤以两部作品最为著名:一部是《浮士德》,另一部就是布尔加科夫的这部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

“魔鬼”历来是作为“善”的对立面形象出现的。

“魔鬼”在文学作品中毫无例外地表现为一种藐视一切、毁灭一切的否定性力量。

歌德《浮士德》中的靡菲斯特是这样,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沃兰德亦是如此。

“一切都乱套了”,这本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著名开头,现在,这句话却被布尔加科夫原封不动地转引至《大师与玛格丽特》,用以表述魔鬼沃兰德君临莫斯科后的真实情形。

魔鬼沃兰德在莫斯科刚一现身,就让大名鼎鼎的“莫文协”主席莫名其妙地送了命,并把杂耍剧院经理扔出了千里之外。

紧接着,魔鬼沃兰德在莫斯科举行了两场盛大的“演出”,将莫斯科变成了群魔乱舞的狂欢之所。

最后,魔鬼一行将莫斯科搅得天翻地覆之后,在城市里燃起一团烈焰,腾空而逝,结束了他们的莫斯科之行!“恶”是魔鬼的本质。

作为一种否定性力量的化身,魔鬼沃兰德在言行举止方面保持着恶魔贯有的作风。

他说话时总是那样的尖刻,对一切现存的规范和人性的缺点冷嘲热讽、不屑一顾;行动时又总是雷厉风行,决不手软,恶魔本性暴露无疑。

但令人感兴趣的是,沃兰德恶魔般的言行非但不给人一种可憎的恶感,反而给人带来的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喜剧感觉。

人们正是借助魔鬼嬉笑怒骂般的言词和霸气十足式的举动,看到了貌似公允的现存规范的荒谬以及深藏于人性深处的丑陋。

中译本用《撒旦狂舞》为小说命名,主要是想表明魔鬼作为一种否定性力量的存在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内容,而事实并不尽然。

因为小说的原标题《大师与玛格丽特》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大师与玛格丽特之间的凄美哀婉的浪漫爱情故事在小说中的重要位置,而且在大师与玛格丽特的这段爱情中,魔鬼非但不是以一种否定性力量呈现于世人,而恰恰是以一种肯定性力量出现的。

《契诃夫短片小说选》读书笔记摘抄及读后感

《契诃夫短片小说选》读书笔记摘抄及读后感

《契诃夫短片小说选》读书笔记摘抄及读后感
摘抄:
1、切尔维亚科夫感到很难为情,傻笑着,开始看着舞台。

他虽然在看,但已索然无味了。

惶恐不安的心情开始折磨他。

等到休息时,便跑到勃里兹扎洛夫跟前,挨近他,克制着恩心情,低声说:“我打喷嚏溅到你身上了,大人请你原谅,我本来这不是”
2、“那就不用多问了,”奥楚梅洛夫说:“这是条野狗,不用多说了,我既然说它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挑了它就是了。


“这条狗不是将军的,”普罗霍尔继续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他不久前回来的。


奥楚梅洛夫脸上露出动人的微笑:“那么这是他的狗?我很高兴你把它领回去吧这条小狗还不错,挺伶俐的它把这人的手咬了一口!哈哈哈!少有的小狗崽”
感想:
《契诃夫短片小说选》中著名的文章有《变色龙》、《套中人》和《一个官员之死》。

《一个官员之死》运用的是心里描写,《变色龙》运用的是语言描写,《套中人》则是通过一个外人视角来讲述。

无论是工作、心理还是语言、神态,在契诃夫看来,他们不仅是写作的工具,更是突出人性的根本。

在契诃夫笔下,他通过这些描写方法,为你真实地反应人性,展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当你真正看进去的时候,你就不会在乎
当读到那个可恶的“变色龙”的时候,谁还会说:“嗯,这个名字取得好”?肯定会说:“气死了,如此无能!”或者“怎么会这样呢?”
所以,我还是比较推荐这本书的。

虽然有些地方比较难懂,但如果你想融入书海,在书海中忘记时间的话,我还是比较推荐《契诃夫短片小说选》的。

从患病到死亡——《死于威尼斯》中“疾病”“死亡”与“艺术”主题研究

从患病到死亡——《死于威尼斯》中“疾病”“死亡”与“艺术”主题研究

品位•经典丈艺评论从患病到死亡《死于威尼斯》中“疾病”“死亡”与“艺术”主题研究O沈南洋(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401120)【摘要】“疾病”“死亡”与“艺术'是作家托马斯•曼关注一生的主题。

托马斯•曼将《死于威尼斯》中的主人公塑造成患病并死亡的艺术家形象,除了受尼采哲学以及世纪末颓废情绪的澎响,更想探讨"疾病”“死亡”与“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疾病;死亡;艺术;托马斯•曼“20世纪初,德国文学界出现了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它华光熠熠地照亮了欧洲整个文坛,赢得了世界各国千百万读者”叫他就是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作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德国文坛一直被誉为歌德继承者的托马斯•曼。

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发表于1912年,是一部以艺术家为题材的作品,这部作品除了展现当时社会的面貌,更是涵盖了“疾病”“死亡”与“艺术”的主题思想,备受文学界推崇。

就连托马斯•曼本人也曾自豪地说:“《死于威尼斯》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结晶品,这是一种结构,一个形象,从许许多多的晶面上放射出光辉。

它蕴含着无数隐喻;当作品成型时,连作者本人也不禁为之目眩。

”闪一、“疾病”主题“托马斯•曼认为,艺术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特征,是在精神上对病的偏爱。

在曼氏'病的哲学'中,疾病被视为一种提炼生活、超越现实、提高个性品格和认识能力的状态,是走向更高级的精神健康的起始,或成为一种特殊境界的源泉。

”関纵观托马斯•曼的创作生涯,可以看出他对“疾病*'主题情有独钟,“疾病”主题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

早期成名作《布登勃洛克一家》,描写了一家四代从兴盛到衰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成员患有神经衰弱症,家族最后一位继承人死于伤寒病。

中篇小说《特里斯坦》也是以疗养院为背景,描写上层社会人物的病态生活。

扛鼎之作《魔山》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置于整体性的疾病背景之中加以表现,通过对肺病疗养院中形形色色人物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病态的欧洲社会。

老人与海课件(23)两份资料

老人与海课件(23)两份资料

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内心独白
有声的自言自语 无声的多种想法
三、赏析手法,学习应用 1.阅读课文,勾画出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内心独白,思考内心独白的作用。
老人的内心独白
第 搏斗前 一 次 搏斗后
他有坚强的决心,但不抱什么希望。“这简直像是做梦 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 它。” (段5)
老人与海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书中讲了一位古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八十多天没有钓上来一条鱼,后来经过 与鲨鱼搏斗才把大马林鱼钓上来,却只剩下鱼骨架的故事。——李玉玲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是一个老渔夫与一条大鱼在茫茫大海上“相杀
相爱”的故事,是一个老人战胜自尊、生存、命运的故事,这是个悲剧,是本带着
历程 攻击者及数量 搏击工具 间隔时间
结果
第一次
(1) 一条灰鲭 鲨(尖齿鲨)
渔叉
一个小时后
杀死;大鱼被咬掉约四十 磅肉;他的手受伤
第二次
两条铲鼻鲨 (加拉诺鲨)

第三次 (3)一条铲鼻鲨 刀
第四次 两条铲鼻鲨 第五次 (5) 鲨群
短棍
短棍 舵柄
两个钟头
(2) 杀死/溜走;大鱼被 咬掉四分之一;手流血
1.了解小说情节,感悟小说主题。 2.品析精彩语段,感受人物精神。 3.反思自我生活,激发内心情感。
BY YUSHEN
THIS IS YOUR FUTUTE
01 PART.
作者介绍
"People are not born to be defeated. They can be destroyed, but they can't be defeated."

《稻草人》:被骗也快乐的怪人

《稻草人》:被骗也快乐的怪人

《稻草人》:被骗也愉快的怪人你好,我是付墨凡。

咱们接着讲《稻草人》。

上一集咱们讲到一个外星人旅行家造出了一个神秘的机器,让地球上贫苦的人民过得很痛苦。

这一集咱们要讲一个神奇的人,他就算自己被骗了,就算看到受苦受难的人,还是觉得很愉快。

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先前有这么个人,他一生下来,身体外面就包裹着一层薄幕,这薄幕呀,就像一个透明的鸡蛋壳,把这个人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但是这层薄幕实在是太薄了,太轻了,像空气一样,根本感觉不出来,所以这个人从来也不知道自己生活在薄幕里头。

说来也怪,隔着薄幕看世界,这个人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愉快,从来没有烦心事儿。

呃,你觉得这样好吗?先别急着回答,咱们先去看看他天天是怎么过的,你就知道答案了。

有一天,两个骗子来到这个人家里头,说要为受灾的同胞捐款。

骗子说:“先生,先生您知道吗,受了旱灾的同胞没有吃的,饿得都皮包骨头了;受到水灾的同胞全身泡得浮肿,都渗出水来了;遭遇战乱的同胞更惨,有的手臂断了,有的孩子快死了,大家哭成一片。

先生,请您为这些苦难的同胞献一份爱心吧。

”愉快的人听了,觉得受灾的同胞真是太可怜了,看到这两位客人这么热心地协助灾民,他异常激动,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大块黄金交给这俩人。

两个客人欢喜极了,黄金到手,行骗胜利了,他们跟愉快的人拜别,相视一笑,拿着黄金欢天喜地喝酒去了。

而那个愉快的人呢,他彻低不知道自己被骗了,反而打心眼里谢谢那俩骗子,让自己能体味到协助别人的愉快。

他闭着眼睛想,这两位客人一定会赶紧把黄金送到灾区,买到赈灾物资,那些受灾的同胞就有救了。

真是太棒啦!你可能要问了,愉快的人这么傻,那他家里就没有明了人了吗?其实有。

当初呀,他的妻子在里屋闻声骗子说的话,知道愉快的人又上当了,很想上前阻止,可是一看到愉快的人满脸喜悦,妻子就不忍心直说了,只在心里生闷气,最多就冷嘲热讽几句。

这次也一样,妻子冷笑着对愉快的人说:“你真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人家一开口,黄金就到手了。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摘抄及赏析(2)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摘抄及赏析(2)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摘抄及赏析(2)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摘抄及赏析全城人都松了口气,可不久,生活又像从前一样沉闷、无聊。

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极端保守、害怕一切新事物、极力维护现存制度的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别里科夫的形象很琐可笑,"身材矮小,背脊拱起"。

即使在晴朗的天气也经常带雨伞,穿雨鞋,而且总是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永远让自己的脸孔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让眼睛蒙上黑眼镜,让耳朵塞上棉花;甚至他的雨伞、挂表和小折刀也是装在套子里,总是千方百计无微不至地维护自己的一切,害怕发生任何万一的变化。

他只要一有机会,就把自己"套起来",坐马车要让车篷支起来,回到家就要钻到帐子里,用被子蒙住脑袋。

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写着禁止什么事情,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他的口头禅就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别里科夫不仅把自己装进套子里,而且要把别人也装进他的套子里。

同事到教堂祈祷迟到、女教师晚上陪军官玩迟了,他要干涉,甚至连同事穿绣花衬衫、骑自行车他都要出面劝阻。

结果教师怕他,校长怕他,"整个中学都在他手心里,足足十五年",甚至"全城都抓在他的手心里!",人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整个小城都仿佛被他装在套子里了。

别里科夫的形象不仅可笑,而且是一种极可怕的力量,他千方百计地扼杀一切新生事物和自由思想,自觉自愿地为专制x权效劳,代表了社会上一股强大的保守势力,体现着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

小说还深刻地揭示出别里科夫的性格是在沙皇俄国专制社会这个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小说中写到,在别里科夫的阴影下,人们变得什么都害怕。

全城的人,包括那些思想正派的人,居然也忍气吞声,听从别里科夫的摆布,像蜗牛一样缩进自己的壳里,过着浑浑噩噩、苟且偷安的生活,不敢起来与顽固保守势力进行斗争。

克雷夫寓言五个题目和五个意思

克雷夫寓言五个题目和五个意思

克雷夫寓言五个题目和五个意思【歌手】左邻请右邻到家吃顿饭,他还有另外一种打算:因为这位主人喜欢唱歌,要吸引邻居来听听合唱。

小伙子们开口唱:各奏各的乐,各唱各的调,每个人都用足力气,于是客人的耳朵里一片乱哄哄的声音,把客人直弄得头昏脑晕。

“你就顾了我吧,”客人惊讶地叫做道:“这存有什么不好观赏的?你的合唱队简直就是发疯乱喊!”“的确不错。

”主人感动地回答。

他们演唱得虽然有点跑阳入,可是他们一滴酒都不尝,他们个个都品行端正。

但是我说道:酒好像何不一闻,只要深入细致献唱。

【黄雀与刺猬】温顺的`黄雀,嗜好寂寞,天亮一早,自个儿唱歌作乐,它歌唱不是为了必须听到别人的赞扬,它什么都不敢,只是这样唱着玩玩!就在这时候,霞光万道的福玻斯明亮而又庄严地从大海里,升腾而出。

他看来给万物带来生机,为了迎接福玻斯,从茂密的树林,喧闹的夜莺合唱队高歌致敬。

我们的黄雀却寂然无声。

“你怎么啦?”刺猬讥笑地向它提问,“朋友,你为什么不唱呀?”“因为我并不具备,够得上为福玻斯演唱颂歌的喉咙,心疼的黄雀泪水着泪水提问,拎我这种些微的声音我可以不敢歌唱福玻斯。

”我也是这样忧伤而自怜,命运没有赐给我平达的才华,否则我可以作诗歌颂亚历山大。

【乌鸦与狐狸】曾经三番五次警告世人,阿谀奉承卑鄙害人;但一切都归徒劳,马屁精总能在人们心里找到一个空档。

上帝忽然赐给乌鸦一小块乳酪;乌鸦头顶躲进机树树梢,拿起架势准备工作享受这顿早餐。

但是嘴里顶戴着乳酪,还得思量一番。

可倒霉得很,有只狐狸路过近旁。

乳酪的香味突然让狐狸停止奔跑:狐狸看到乳酪,乳酪把狐狸迷上,狡猾的骗子踮起脚尖走近枞树。

摇晃尾巴,一眼不眨盯着乌鸦瞧,轻声细气甜言蜜语说道:“心肝宝贝,你长得多么美妙!多美的脖子,多美的眼睛!简直就像童话梦境!多好的羽毛,多好的鸟嘴巴!一定还有天使般的声调!唱吧,可爱的乌鸦,别害臊,小妹妹,你长得这样美丽,如果还是歌唱的行家,那你就是我们的鸟中之王!”乌鸦被赞美得晕头转向,嗉囊里高兴得透不过气去,它遵从这狐狸取悦阿谀奉承的话,张开喉咙大声哑哑地呼喊:乳酪落在地上,骗子手衔起它就走。

品《自白》明道理悟人生

品《自白》明道理悟人生

品《自白》明道理悟人生作者:天风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C版》 2018年第11期天风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诞生200周年。

习近平同志在5月4日的纪念大会上号召全党,“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近日,一份马克思的“自白”,引起了我的深思。

1865年,马克思的女儿们向他提出了一份“自白调查表”,要父亲就一系列问题做出“自白”。

以下是马克思作出的“自白”——自白您喜爱的优点…………………………………纯朴。

您喜爱的男人的优点…………………………刚强。

您喜爱的女人的优点…………………………柔弱。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厌恶的缺点…………………………………逢迎。

您厌恶的人…………………………马丁·塔波尔。

您喜爱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诗人………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歌德。

您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

您喜爱的英雄……………… 斯巴达克斯、刻卜勒。

您喜爱的女英雄……………………………甘泪卿。

您喜爱的花……………………………………瑞香。

您喜爱的颜色……………………………………红。

您喜爱的名字………………………… 劳拉、燕妮。

您喜爱的菜………………………………………鱼。

您喜爱的格言……Nihil humani a me a lienum puto[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您喜爱的箴言…………… De omnibus dubitandum[怀疑一切]毫无疑问,这份“自白”,为我们展示出一个广阔、丰富、深邃、多彩的精神世界。

马克思作此“自白”,时年48周岁(他生于1818年)。

纳博科夫给薇拉写的情书

纳博科夫给薇拉写的情书

纳博科夫给薇拉写的情书洛丽塔:作者:(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类型:爱情/剧情。

这本书被列为世界十大禁书之一,倒并不是书中有什么尺度大的描写,但是它所讲述的故事,确实太犯忌讳,因为它将的故事有点儿确实很挑战人们的道德伦理,准确的说,讲述了一个继父和他的继女成为情人的故事,是一个畸恋的故事。

这本书又名《一个白人鳏夫的自白》,或许这个名称更为合适,但是整本书写的都是洛丽塔。

一部死囚的自白,主人公亨伯特犯下了杀人的罪行,在狱中写下了这部自白,回顾他与洛丽塔的一切的一切……整个故事都是由亨伯特的口吻来回忆的。

亨伯特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长得英俊高大(呵呵,呵呵)。

十几岁的时候曾想与他的初恋女友发生关系,但是最终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做到,在得知了初恋女友的惨死之后,他的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从此便对所谓的“性感少女”产生了不可遏止的迷恋。

长大之后的亨伯特一直放纵游荡,后来为了追寻某种家庭的限制结了婚,但是没过几年,妻子便背叛了他,嫁给了别人。

而亨伯特事业有成,来到了美国。

打算开始新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成为了黑兹太太的房客,而黑兹太太是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十二岁的女儿独立生活,这个女儿就是洛丽塔。

从第一眼看到洛丽塔开始,亨伯特的眼中便不再有其他人。

他发疯一般的想象着她,意淫着她,他把自己的对洛丽塔的种种想念写成了日记,这种类似疯魔一般的日记记载着他对洛丽塔的“爱情”。

洛丽塔无意中碰到他,他都会激动得难以自持,他努力地寻觅洛丽塔身上的每一丝芬芳,一次两个人在一张沙发上坐着的经历,亨伯特幸福得仿佛上了天堂(准确的说,这是一种精神病的症状)。

后来有一次黑兹太太带着洛丽塔出门,亨伯特独自收到了一封黑兹太太留下来的信,准确的说是一封情书,黑兹太太说自己爱上了他,如果亨伯特不和她结婚的话,就请亨伯特离开。

亨伯特经过了一番思索之后(还是因为舍不得洛丽塔吧),决定和她结婚。

当然,作为继父的身份,当然可以和洛丽塔更亲近了。

付想翩 再见了,可鲁 阅读赏析 推荐读书

付想翩  再见了,可鲁 阅读赏析 推荐读书

90 你应相信这世界还有真诚——推荐阅读《再见了,可鲁》作者:付想翩内容简介:1986年6月25日,水户太太家出生了五只拉布拉多犬,其中乔那(也就是后来的可鲁)在腹部有一个黑色“X”花纹,水户太太觉得它很特别应该注定成为导盲犬。

于是出生43天的乔那被寄养到仁井夫妇家,仁井太太给它取名为“可鲁”。

又过了八个月,可鲁学会了与人相处并信赖人类,接着就离开养父母,开始导盲犬训练,训练的过程辛苦而漫长,因为导盲犬必须听懂并忠实执行主人的指令,带领主人安全行走,如果有危险袭来,导盲犬会选择自己去面对。

最终可鲁通过了多种复杂的训练,成为一只真正的导盲犬。

一位渡边先生在四十二岁那年,眼睛完全看不见了,就这样可鲁成为渡边先生的导盲犬。

渡边先生和可鲁立刻成为了最亲密的搭档,他们一起上下楼梯、过马路、散步甚至爬山。

渡边先生牵着可鲁,可鲁引领着渡边先生,就这样他们朝夕相处,可鲁为渡边先生带来无尽的欢乐,他们一起渡过两年多的美好时光,然后因渡边先生长期住院而停止。

接着,7岁的可鲁成为“导盲示范犬”,向人们展示作为导盲犬所从事的不凡的工作。

1997年5月21日,可鲁回到了久违10年的养父母家。

本以为安稳的老年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但很快医生确认了一个很不幸的事实——可鲁有非常严重的贫血症,而且很有可能是得了白血病。

就这样老弱的可鲁,在无比熟悉的地方安静地走完一生最后的阶段。

推荐理由:.米兰.昆德拉说: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

它们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

在美丽的黄昏,和狗儿并肩坐在河边,有如重回伊甸园。

即使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平和,才是最美好的。

书中的可鲁曾真实存在。

一只聪明的、一生都在工作的狗,在人世间走过12年的岁月。

它作为社会服务犬的一生被摄影师秋元良平拍摄了下来,从出生到死亡,秋元先生一直用镜头跟踪可鲁的生活,最终编辑成《再见了,可鲁》。

可鲁在它身为导盲犬的一生中,经历了很多次的相遇与离别,在每次的相遇里,可鲁都用它淳朴与无言的爱给主人信心、安全与欢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这是托马斯•曼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唯一一部犯罪小说。

本书中作者一改自己传统的写作手法,以幽默调侃的轻松笔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花花公子游戏人生的嘴脸。

当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就一直觉得情节看似荒诞却又有理,语言十分有趣,,人物形象既另人厌烦却又不使人憎恶,我是深深的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了。

正如后人评价这部著时所说的那样:“小说在情节陈述,人物塑造,语言锤炼等方面达到的艺术水准,至今都让后人难以企及。

”评论界也认为,此书是托马斯•曼“最出色、最精妙的成果”,“是他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正如这部原著副标题《回忆录第一部》所表明的那样,这部作品仅仅是托马斯•曼要写的整个计划的第一部分。

从作家在作品中所铺开的场面来看,写作意图是相当庞大的:主人公菲利克斯•克鲁尔是在四十岁左右时开始回忆自己童年的,作者从这时写起,才刚刚追溯到二十岁左右,即写到行骗的第一站——在里斯本的活动,按计划主人公还要游历南北美洲、日本、非洲、南欧等地,直到他锒铛入狱,也就是说还要历时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作者果能如愿,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不仅仅是十九世纪末的德国、巴黎和里斯本,而是半个世界。

但是,尽管如此,我在读这部作品是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到不完整,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结构上来看,它仍不失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读后对克鲁尔这样一个高级骗子的本质和手法,还是可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的。

克鲁尔出生于富商之家,父亲是一家酒厂的老板,生产一种名为“特级罗累莱”的香槟酒。

克鲁尔的家十分高级,“在一些不太陡峭的山坡上,坐落着一幢幢雅致幽静的高级住宅,从哪里可以鸟瞰莱茵河的风光,我家的别墅就是其中的一座。

在花园里,种植者矮小的树木和蘑菇,设置的各种惟妙惟肖的石雕动物;此外还有一个喷水池,池中银光熠熠的鱼儿游来荡去。

至于室内的装饰,既舒适又美观……”当这个家庭还为破产潦倒时,家中经常高朋满座,这时他家就表现的非常慷慨和阔绰,来参加聚会的客人真是五行八作,什么人都有,商人,演员,军官,银行家……他们晚上七点来吃晚饭,紧接着是余兴,钢琴曲、跳舞、笑声、尖叫声和喧嚣声,往往彻夜不停。

在克鲁尔的记忆中,小时候他经常去父亲的酒窖,在那里他信步漫游,联想翩翩,觉得爸爸生产的酒真是“令人陶醉的金黄色的液汁,会使人的心灵充满活力,眼睛炯炯有神!”,然而,实际上酒的质地却与这种耀眼炫目的外表装潢不相符,作者就亲耳听到的自己的教父对父亲说过:“您的香槟就应该让警察来查禁掉。

您到底往酒里掺了些什么又酸又涩的东西?是煤油还是杂醇油?简直可以说是一种混合毒液。

您可要当心法律无情啊!”正是这个原因,克鲁尔家的酒厂破产了。

读到这也许会觉得这是他们活该,是不值得同情的,然而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简单,作者托马斯•曼其实是是想通过这个情节来展现德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在十九世纪末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小企业被逼的无法生存,恶劣的不公平的竞争使得公司之间只剩下“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用克鲁尔父亲的话来说:“可是,我只能生产廉价的酒,竞争迫使我这样子不可,不然的话,简直就无法维持下去。

”不过几年,厄运就开始降临了,说的形象一点,毁灭已经在用它那强有力的手腕敲克鲁尔家的大门了。

人们在当地对克鲁尔的父亲的经济境况散步了种种恶意中伤的谣言,对他们家采取了充满疑惑和回避的态度,终于父亲由于深深陷入高利贷的罗网,破产又将他变成乞丐,家中所有的一切都被折价处理了,克鲁尔的父亲也自杀了。

家境一落千丈,父亲的朋友一个个离去,曾经有事没事就来我家做客的那些朋友们竟然没有一个愿意参加父亲的葬礼,连以宗教虔诚的方式将他安葬都很有困难,因为教堂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也极力回避这样。

克鲁尔深深体会到世态炎凉,曾经被受大家宠爱的少爷,如今却是衣衫褴褛,丑陋不堪,在小城里地位受人鄙视,甚至是令人怀疑的。

“我出生于一个声名狼藉的家庭,又是一个破产者和自寻短见人的儿子,一个不堪救药的学生,成了周围人眼里厌恶与鄙夷的对象。

”这样的生活经历对年轻的克鲁尔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当我了解了关于托马斯•曼的童年生活时,才发现这样难过的事情同样也或多或少的发生在作者身上,托马斯•曼生于德国吕贝克,他的父亲是经营谷物的巨商,母亲出生于巴西,有葡萄牙血统。

托马斯.曼是五个孩子中的老二,作为成功的商人,托马斯.曼的父亲作风实际,在吕贝克很有影响;而母亲也是一位受过音乐、文学和艺术熏陶的女性。

这样的家庭百般具备——正如小时候的克鲁尔般,他的童年时光“幸福且受关注”。

然而他的16岁时,(和小说中的克鲁尔年纪相同)父亲死于在当时属于无药之症的膀胱癌。

在他的遗嘱中他决定变卖他的公司和他们在吕贝克的住房。

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依靠卖得款项的利息来支付日常花销,自此作者必然也尝到了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

尽管克鲁尔在学校成绩并不好。

但他还是相当聪明伶俐的,(这一点和作者也很像:青少年时代的托马斯•曼并非是一个缺乏天赋的孩子,但是,他对于学校的课程表现地毫无兴趣,对中学反感又厌恶,他更愿意致力于发展其由来已久的对于写作的爱好。

)再加上他那张绝对可是说是“帅到不行”的面孔,是他颇有女人缘,在上流社会也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先后在法兰克福、巴黎和里斯本等大城市鬼混,尽情享受花花世界的生活,学会了与妓女厮混,用花言巧语骗取贵妇人的首饰和富家小姐的身心。

他不仅自甘堕落,还四处坑害他人,行骗偷盗,胡作非为,样样都干,但最终还是落得了一个锒铛入狱,身败名裂的下场。

凡是一个大的欺骗行为能够取得成功的,大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骗子手本身具有行骗的“本领”,二是社会上存在着上当受骗的客观条件,存在着容易甚至愿意上当受骗的人。

克鲁尔是具有这种本事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在这方面具有天赋的才能,很多骗人的本事不学自通,他自幼就会模仿父亲的字体和各种动作,装病逃学,装腔作势,能言善辩,又长着一副讨人喜欢的英俊外貌,颇讨女人们的欢心。

然而:他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个坏蛋坯,而是在父亲破产自杀和家境一落千丈,经历了种种波折之后,才一步步学坏的,他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最后陷入欺世盗名的罪恶深渊。

克鲁尔生活的时期,正值德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的转变时期,克鲁尔的父亲正是在这种大鱼吃小鱼的过程中被吞噬掉的,而另一部分“食人者”如基尔马尔诺勋爵(为了生存,克鲁尔去一家酒店当服务员,在那里这位苏格兰的老贵族喜欢上了他)、女作家(还是在酒店里当服务员时,这位中年女贵族和他之间相互勾引,这位变态的女作家竟然为了和这个下层的小帅哥发上关系以博得肉体与心灵的满足,而心甘情愿的让克鲁尔偷她的珠宝与钞票)及其百万富翁的丈夫则可以过着挥金如土、荒淫无度的生活,任意扼杀他人的意志,主宰他人的命运,因此,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克鲁尔正是降临在这样一个“世界”上。

他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逐渐学坏、堕落,这固然有其主观原因,但是,更应该看到克鲁尔堕落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法兰克福这座大城市热闹非凡的夜生活,橱窗里琳琅满目的高贵商品使克鲁尔眼花缭乱,而他却饥肠辘辘,身无分文,只能“望洋兴叹”。

来到巴黎,下了火车由于囊空如洗,只好提着行李步行来到饭店。

这一切都使克鲁尔感慨万分,深深体会到世态炎凉,有钱有势可横行天下,而无钱无势则寸步难行。

不甘心忍受贫穷的克鲁尔决心改变自己的这种境遇。

他观察到,区别主人与奴仆的不是人本身的价值,而是出身与门第,人的角色是可以变换的,其唯一的条件是金钱。

他利用变卖偷来的首饰的钱购置了一身华丽礼服穿在身上,出入高级饭店和剧院,同样被人尊为“贵人”、“绅士”,甚至比那些真正的大人先生更有气魄,更有风度。

我们看到,克鲁尔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斥着虚伪、奸诈、腐朽没落和自私的社会大染缸里一步步走上堕落、甚至犯罪的道路的。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还看到克鲁尔从狭义的法制概念来看,实际上没有犯下任何“罪行”,例如在性关系上,从十六岁时同年长于他十多岁的保姆,同一位匈牙利妓女、资本家的阔太太(就是那位女作家),直到同里斯本自然博物馆馆长的夫人,无一不是在对方的主动或诱惑下发生的;又如,他在高级酒店里当服务员时遇到的的漂亮的艾莉诺贵族小姐、去旅行时在里斯本碰到的博物馆馆长的美丽女儿,这些小美人儿也无一不疯狂的爱上了他;最后,冒名顶替威诺斯塔侯爵(这个年轻的侯爵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去旅行,而是愿意呆在家乡陪伴自己的女朋友,所以他觉得帅气的克鲁尔可以代替他)去周游世界,以欺骗侯爵的父母,更是对方主动提出的主意,并执意要他帮忙去干的。

在克鲁尔看来,他们都是自愿上当受骗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对社会的揭露是淋漓尽致的,这个社会确实是到了“尽头”,因此这部作品比起作者的任何一部著作都要尖锐和深刻得多。

这充分表现了托马斯•曼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文豪在经历了漫长的一生之后所达到的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炉火纯青的高度。

这部小说一反过去“托马斯曼式”严肃风格,简直有点像是自我嘲讽的味道。

作者早在1909年就已开始了《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的创作,经过几年的间断于1912年又继续写作,但实际上只完成了主人公的童年时期就搁笔了,直到托马斯•曼的晚年(1951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这部作品完成。

在历时四十余年的创作过程中,随着作者的世界观的转变和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当然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我们知道,在1909年前后,托马斯•曼对腐朽没落的社会深感不满,渴望民主,追求人道主义,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开始了本书的写作。

作者本来想把主人公克鲁尔写成一个充满矛盾的、尖锐对立的社会的产物与牺牲品,他本是一个无辜的青年,只是由于父亲的破产,才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尔虞我诈的社会里堕落成罪犯。

主要是想表达最一个上层社会的青年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但在作者后来所完成的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作者只是想通过这个情节表达对社会的揭露和讽刺;这就更深了一部。

而对主人公克鲁尔,有的评论家说,作者是怀着同情心来刻画的,读完此书,我确实有这样的印象。

因此,可以说,骗子的“自白”中包含着对因此,可以说,骗子的“自白”中包含着对社会的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