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 中图版必修1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3.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
A.春季
C.白天
B.秋季
D.黑夜
【解析】2选B,3选C。第2题,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 动形式发生在海洋和陆地间,白天(右图)风从海洋 吹向陆地,晚上(左图)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是典
型的海陆风。第3题,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工厂排
放的废气飘向城区,污染危害较大。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 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
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由于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 引起的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如下任务。
低
高
高
低
(1)在图a和图b上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气压的 高低。 (2)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学与用】在市区和郊区的近地面会吹什么方向的风呢?
7.读大气运动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称_____ 热力
环流,形成这种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地面受热不均 。
(2)B、D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__ B ;A、E两处
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 A ;E、F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
______ E ;A、C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_ C 。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A到B过程中总量约减少一半,主要原因 是___________。 大气的吸收、反射作用 (2)图中B、C、D三种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 为__,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为___。 BDC CDB (3)相对于太阳辐射来源来说,地面辐射为___ 长波 辐射;相对于地面辐射方向来说,大气辐射又称为 ___辐射。 大气逆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中图版必修1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的波长要 长 ,地面辐射的能量主 要集中在 红外线部分。地面辐射的长波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水 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在 对流 层中)吸收,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 所以, 地面 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2.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其中大气辐射向 下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叫 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 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 保温作用。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
图 2-1-3
【典例 1】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图 2-1-4), 回答下列问题。
图 2-1-4
(1)冬 半 年 的 霜 冻 灾 害 发 生 在 晴 朗 的 夜 间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的___________ (甲、乙、丙)过程有关。
图 2-1-5
判断图中①、③所代表的热力作用环节分别是( ) A.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B.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C.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 【答案】A 点拨:根据图示可判断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吸 收、反射和散射),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 辐射,⑤为大气辐射。
【答案】(1)晴夜少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 快 丙 (2)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 (3)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 乙 (4)大气中 CO2 等温室 气体增加 引起海平面上升和世界各地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优秀课件
判断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
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
x 3.在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
答案
知识归纳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热
大气的受
冷热不均引
力
热过程
起大气运动
环
流
探究重点
TAN JIU ZHONG DIAN
3.判定A、B之间的气压上下,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上下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 答案 白天:A气压低、B气压高;夜间:A气压高、B气压低。同一水平面上,等压 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4.比照海陆间白天与夜间风向的差异。 答案 白天,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间,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为陆风。
1.说出白天与夜间A、B代表的陆、海近地面气温上下状况,并解释原因。 答案 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夜间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原因是与海 洋相比,陆地吸热速度和散热速度快。 2.在图中画出各点之间的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答案 绘图略。(白天:B→A、A→A1、A1→B1、B1→B;夜间:A→B、B→B1、 B1→A1、A1→A)
达标检测
DA BIAO JIAN CE
04
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 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图1);②熏烟驱霜 (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2)。读图完成1~2题。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 天气,日较差较大,如图中B地。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大气受热过程图解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能量来源: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根源)【第一句】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第二句】(3)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并影响温差。
【第三句】(4)温差比较:①晴天的温差比阴天大。
(晴天:白天,天空晴朗少云,反射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里,天空晴朗少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降得快。
因此,晴天昼夜温差大。
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里,天空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降得慢。
所以,阴天昼夜温差小。
)②陆地的温差比海洋大。
(陆地增温快,降温快,温差大;海洋增温慢,降温慢,温差小。
)二、热力环流【气压大小比较,环流方向】⑴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一般先比较水平方向的气压大小,再比较垂直方向的。
如果等压线上未标明气压,可自己标明(原则,靠近地面的气压值相对较大)。
有利于分析气压的大小关系【方法二:画一条水平(等高)线,等压线凹下去的,水平线中间的气压比两侧低。
等压线凸上去的,中间气压比两侧高。
“凸高凹低”】上图中气压:水平面上:(近地面)B>A (高空)D>E垂直方向上:地面大于高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B>A>D>E⑵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原理:图①:冷热不均,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图②:大气垂直运动(上升、下沉),使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异。
图③:水平气压差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上:高压指向低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可参见地图册18页)【前三点偏向于选择题,(4)(5)两点可考综合题】(一)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同,即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1 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二、热力环流 1.概念 由于地面__冷__热__不__均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 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 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大气的受热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由于晴朗的 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3)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弱,气温低。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等压面图的判读 以等压面为背景,结合气压的分布规律,等压面图有以下三 个重要用途: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判断气压高低 ①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气压值 判断依据:由近地面向高空,气压值递减,如图中 PA>Pa>Pc, PB>Pd>Pb。 ②比较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 判读依据:等压面高凸低凹,如 Pa>Pb。 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如: PPab高低⇒⇒PPAB低 高⇒PB>PA。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图示 名称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过程 太阳暖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 太阳辐射
Ⅰ 大地 温
过程 大地暖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 地面辐射
2020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中图版必修1
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
读图,完成1~2题。
1.①到④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A.大气逆辐射B.地面反射C.大气削弱作用D.大气保温作用解析:C 图中符号①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符号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到④太阳辐射穿过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所以变细了,答案选C。
2.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长波辐射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C.③削弱了太阳辐射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解析:B 符号②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项正确;①和④都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A和D项不正确;③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C项不正确。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大气中( )A.②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B.③减少,地球南北两极“极光”增强C.④增多,出现雾霾天气所致D.节能减排会使⑦减少解析:D ②增加,即太阳紫外线被大气吸收的多,则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A错误;地球南北两极“极光”与太阳活动有关,与地面反射太阳辐射的多少无关,B错误;雾霾天气会削弱太阳辐射,使④减少,C错误;节能减排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减弱,即⑦减少,D正确。
4.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图中能反映其原因的是 ( ) A.①⑥ B.④⑦C.⑤⑥ D.②③解析:B 深秋至早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减少,地面温度低;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⑦)减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地面温度低,容易形成霜冻。
故与④⑦有关,B正确。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增强,⑦增强B.③减弱,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C.①增强,塔里木盆地太阳辐射强D.草地比沙地,③强解析:A 温室效应增强,⑦增强,A正确;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是由于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而不是由于地面反射(③)减弱,B错误;①增强,塔里木盆地太阳辐射减弱,C错误;草地与沙地比,草地地面反射弱,即③弱,D错误。
2020秋地理第一册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含解析
2020秋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2章第2节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含解析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6](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C)A.②代表地面辐射B.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C.①所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D.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B)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3.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D)A.减弱①B.增强②C.改变③的辐射方向D.增强④[解析]第1题,如图可知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故A错误;①代表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③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所以①的辐射波长较③短,故B错误;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天气的阴晴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故D错误;①太阳辐射较③地面辐射温度高,所以辐射能力①强于③,故C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大气的作用,多云时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所以温度较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不变,故A错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气温低是因为地面辐射③弱,故C错误;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故D错误;由图可知阴天太阳辐射①被大气削弱较多,②就会减弱,从而影响温度,即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所以B 正确。
第3题,人造烟雾是为了增加云雾量,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实现保温作用,预防霜冻,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④,故D正确.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4~5题.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A.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B.减少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5.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C)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保持水分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第4题,地膜覆盖,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地面辐射被薄膜内大气吸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A正确,B、C、D错误。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练习(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依次是( )A. ①②③④B. ③④②①C. ④③②①D. ②③④①2.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①离太阳近②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④B. ④⑤C. ②③D. ②⑤3. 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B.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C.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D. 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太阳辐射【答案】1. C 2. B 3. A【解析】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题详解】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时,少量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C正确。
【2题详解】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体相同,因此太阳高度大体相同。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B正确。
【3题详解】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故A项正确。
A正确。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2020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和风练习中图版必修1
第2课时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和风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D 热的地方,气体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冷的地方气体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结合图示情况,答案选D。
2.下图为“近地面的等压线分布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C.c D.d解析:D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不会平行,B错误;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和箭头方向,C错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近地面风向向右偏,a向左偏,A错误、D正确。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下图中曲线代表等压面,回答3~4题。
3.关于图一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a处气流上升B.a处为晴朗天气C.甲处高气压D.乙处低气压解析:B 近地面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近地面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a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4.图二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A.白天B.夜间C.夏季D.秋季解析:B 图二中近地面吹陆风,陆地气压高,气温低,为夜晚。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回答5~6题。
5.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C.④或⑧ D.③或④解析:A P M>P N,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为⑤;若表示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近地面为⑥,高空为⑦,答案选A。
6.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C.③或⑦ D.⑥或⑦解析:C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为③和⑦,答案选C。
【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 第02章第2.1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六)同步讲解与练习 中图版必修1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六)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气团概念: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大团空气。
分类:按气温分:冷气团(高纬向低纬)和暖气团(低纬向高纬)按湿度分:海洋性(湿润)和大陆性气团(干燥)锋概念:冷暖气团相遇,他们之间的过渡地带。
分类: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的锋过境前: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冷锋与暖锋相遇,阴雨、降温、大风等天气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的锋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晴朗。
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江淮准静止锋),或遇到地形阻挡,长期在一个地区摆动的、移动缓慢(昆明准静止锋)的锋。
云雨区较宽广,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常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气旋 和反 气旋:【巩固练习】下图是某地2011年2月10~12日某地区锋线移动情况。
读图,完成第1-4题。
北半球锋面气旋1. 该锋面属于 ( )A. 北半球冷锋B. 南半球冷锋C. 北半球暖锋D. 南半球暖锋【答案】A2. 12日没有形成云雨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 锋面移动速度减慢B. 锋面性质发生变化C. 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D. 冷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答案】C【解析】由12日锋线图可以看出冷锋势力并未减弱,降雨消失主要是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
3. 10~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的时刻出现于 ( )A. 11日的深夜B. 12日的深夜C. 11日的日出前后D. 12日的日出前后【答案】D【解析】由12日锋线图可以看出甲处于冷锋过境后,由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地面散失热量多,到日出前后气温达最低值。
4.与10日相比,甲地12日()A. 气压较低B. 降水较多C. 气温较低D. 风力较大【答案】 C【解析】甲地10日还未经历冷锋过境,还受暖气团控制,气压、气温较低,天气晴朗,尚未出现降水天气。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1)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
栏 目 链 接
课标 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栏 目 链 接
目标 定位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解释有关大气受热等大气 现象。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解释有关热力环流的形成及 栏
其影响。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特别 提醒
(1)大气逆辐射不仅发生在白天,晚上也存在,主要看云层 厚薄,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就强,反之,就弱。,
(2)大气逆辐射的方向不是和大气辐射的方向相反,而是和
栏 目
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
链
接
知识 精析
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表解如下:
栏 目 链 接
知识 精析
栏 目 链 接
指点 迷津
1.大气逆辐射只有晚上存在吗?
栏 目 链 接
知识 精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栏 目 链 接
知识 精析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 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 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 太阳辐射能鑫隆
射能就越多,所以说近地面是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随着海拔
的增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就减少,所以有“高处不胜寒”之说。
方法 突破
栏 目 链 接
学以 致用
1.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完成(1)~(5)题。
栏 目 链 接
学以 致用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2020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中图版必修1
知识点三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物体辐射原理及应用 (1)原理 ①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越_短____。 ②物体温度越低,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波长越__长___。 (2)应用 ①太阳辐射为_短__波___辐射,能量集中于可__见__光__部分。 ②地面辐射为_长__波___辐射,能量集中于红__外__线__部分。 ③大气辐射为_长__波___辐射,能量集中于红 ___外__线_部分。
7.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 a 辐射
B.增强 b 辐射
C.增强 c 辐射
D.改变 b 的辐射方向
解析:C 朱开山一家利用的是燃烧柴草增加大气中的水汽
和二氧化碳含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同时大气逆
辐射也增强。
8.下图为“昼夜太阳辐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是________辐射,B 是________作用,C 是 ________辐射,D 是________辐射。
各种类型的太阳辐射
的尘埃
空气分子或细
B
散射
小_尘__埃___
可见光
臭氧、_水__汽___、 臭氧吸收_紫__外__线_;水汽
C
吸__收____
二氧化碳
和二氧化碳吸收_红__外__线_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 (1)规律:由低纬度向两极__递__减__。 (2)原因:低纬度地区太__阳__高__度__角 __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 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高纬度地区相反。
(3)波长比较 太阳辐射__<____地面辐射__<____大气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环节 A
环节 B
地面长波辐射几乎全部被大 气中的_水__汽___和二氧化碳吸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综合思维)《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 B。
①→②→④C.②→③→④ D。
②→④→③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C。
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D。
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3.“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A。
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B。
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
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1题,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
地面接收热量后,向外辐射的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B项正确.第2题,晴朗且大风的夜晚,云量少。
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易形成霜,B项正确。
第3题,增加“烟气”就相当于增加了云层厚度,云层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项正确。
2.B3.D下图表示30°N某沿海地区夜晚陆地与海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4。
上图中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①B。
② C.③ D.④5.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是()A。
西北风B。
东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4题,根据图示以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垂直方向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③④排除;①处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②处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因此气压最高的是①,故选A 项。
新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1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
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大地暖大气:上图中D 为⑩__________,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⑪______和二氧化碳吸收。
所以,⑫______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2.大气暖大地:上图中E 为⑬____________,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影响⎩⎪⎨⎪⎧使气温的日较差⑭ 为生命活动提供了适宜的⑮ 条件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 .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B .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C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2.各国交通部门都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其科学依据是( )A.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散射有关B.与大气逆辐射有关C.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有关D.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有关考查点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4.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增强B.大气逆辐射增强C.大气逆辐射减弱D.地面辐射增强方法技巧练方法一图示法理解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a、b两地海拔高度相同。
读图完成1~2题。
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 处大气的保温效果差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方法技巧方法二图解法分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下图为“昼夜太阳辐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随堂基础巩固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随堂基础巩固新人教版必修2 [随堂基础巩固]一、选择题下面的左图为某同学做的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示意图,右图为太阳辐射略图。
据此完成1~2题。
1.左图中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一刻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读数与瓶外的相比()A.大B.小C.相同D.难以判断2.右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透明玻璃瓶具有保温作用,故透明玻璃瓶中的温度比瓶外的温度高。
④为大气逆辐射,它与全球变暖有关。
答案:1.A 2.D3.下列大气环流图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热,气流上升;夜晚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冷,白天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热。
由此可知①④错,②正确;城市比郊区温度高,故③正确。
答案:C读“山谷风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回答4~5题。
4.对于图中的气压、气温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减②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③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④甲地的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此图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此图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风向为乙吹向甲④此时风向为甲吹向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4题,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其等压线的数值越低,其气温也越低,据此可以判断出,图中等压线、等温线数值自下往上递减,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气压高于同一高度的乙地。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高度的山谷气压高于山坡,应该为白天,此时山坡受太阳辐射影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此时风向为从甲吹向乙,为谷风。
答案:4.A 5.D二、综合题6.读“高空等压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A、B两处相比,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处,C、D两处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处。
(填字母)(2)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 中图版必修1
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点拨(一)教材第32页“学习指南”第1题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二)教材第35页“思考”晴朗的夜晚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
(三)教材第35页“读图”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导致空气密度下降,气压下降,反之气压上升。
(四)教材第45页复习题1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大气产生大气逆辐射,将很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课堂小结][学业达标]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
越靠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
答案:1.B 2.B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3~4题。
甲乙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4.甲箱温度计示数比乙箱温度计示数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第3题,甲、乙两箱内空气都获得了同样的太阳辐射,但箱内气温不同,说明太阳辐射不是箱内空气的直接热源。
甲箱内放土,其比热容比空气小得多,因而升温更快,辐射传递给空气的热量也更多,因而箱内温度也更高,这说明了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点拨
(一)教材第32页“学习指南”第1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二)教材第35页“思考”
晴朗的夜晚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
(三)教材第35页“读图”
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导致空气密度下降,气压下降,反之气压上升。
(四)教材第45页复习题1
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大气产生大气逆辐射,将很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课堂小结]
[学业达标]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
越靠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
答案:1.B 2.B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3~4题。
甲乙
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4.甲箱温度计示数比乙箱温度计示数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解析:第3题,甲、乙两箱内空气都获得了同样的太阳辐射,但箱内气温不同,说明太阳辐射不是箱内空气的直接热源。
甲箱内放土,其比热容比空气小得多,因而升温更快,辐射传递给空气的热量也更多,因而箱内温度也更高,这说明了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第4题,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所以甲底部放一层土,就能直接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地面又把获得的热量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传给大气,所以甲玻璃箱大气的温度高,而乙玻璃箱只有空气,它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可知甲箱温度计示数比乙箱温度计示数高的原因是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答案:3.D 4.B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城市中心与郊区相比( )
A.气温高,降水少B.气温高,降水多
C.气温低,降水少D.气温低,降水多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市中心与郊区相比,降水更多,气温更高。
答案:B
6.关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上空盛行下沉气流
B.近地面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
C.高空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
D.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
解析:由于城市温度比郊区高,故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城市上空产生的上升气流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答案:D
7.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B.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
C.夜晚多云比白天多云气温高
D.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解析:首先要明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是反射和吸收。
四个选项中,A是反射作用,B是吸收作用,C的叙述本身是错误的,D是大气逆辐射,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
答案:D
8.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______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______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图甲所示原理分析原因。
(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太阳辐射,地面将能量传递到大气是地面辐射,大气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有关。
(3)青藏高原太阳能辐射丰富的原因从海拔、地形方面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
(4)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特征。
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B C
(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4)②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
[能力提升]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塑料大棚生产蔬菜示意图
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
解析: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答案:C
10.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解析: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答案:C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结合等温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知,A地吹东南风。
答案:A
12.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解析: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等温面上凸,等压面下凹。
答案:A
13.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 )
A.P a> P b;T a >T b B.P a > P b;T a < T b
C.P a <P b;T a> T b D.P a < P b;T a < T b
解析:由图中垂直气流方向可知,a地气流下沉,b地气流上升,故气压P a >P b,气温T a < T b。
答案:B
14.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从图中气温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由市中心向郊区气温呈波浪式下降,植被覆盖好的地区气温较低。
第(2)题,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中心,高空风由市中心吹向郊区。
第(3)题,绿色植物吸热增温较慢,它的蒸腾吸收热量,再加上它吸收CO2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少,从而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第(4)题,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会对市区造成污染,故不合理。
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略。
(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被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4)不合理。
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