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语文新课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专题教学设计
视 际以及综合性学习”。尤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2011 年版)》对每个学段每个领域的课程 内容都做了一定的厘清与规划。而到了新课标中, 不论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基础语文知识,还 野
︼| 是“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都内含在一个完
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形成的是一种基于 单篇课文的教学模式,学生形成的是一种碎片化 的学习模式。师生在有限的课时内以追求大量的 知识积累与技能训练为宗旨,过于关注基础知识 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思维品质与价值观 念的发展。我们要知道,语文学科不仅有知识和 能力,还有情感和态度在里面,如果一味偏颇地强 调某一点或专攻某一方面,显然会造成语文学科 走向纯技术主义的危险。所以,学习任务群的提 出旨在改变这种境况。
视
野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专题教学设计 *
︼| 刘飞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更新重组了高中语文课 程的内容形态与结构体系。学习任务群突出强调了学习目标的素养化、学习内容的整体性以及学 习过程的情境性等要求。在实践中,要依托细化、分解后的专题,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梳理与探究等多种语言实践活动的综合运用,在一个个具体情境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聚合并创生 完整的任务群学习。
概言之,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就应该匹配学习 任务群;提出学习任务群,就应该指向语文核心 素养。并且,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一定要 紧紧围绕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四个核心素养来 进行。远离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群好似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脱离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核心素养 仿如镜中花、水中月。
(二)内容: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由于我国语文教材历来都是文选型编制体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任务群的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任务群的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以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跟各位老师来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施教策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构语文学习实践新样态——把握理念践行新课标,我们要理解新标准的大局观、高站位与总体要求,因此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当下语文教学的理念。
(一)从“碎片散乱”到“系统有序”,要把握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二)从“课堂教学”到“课程实施”,要站在课程的高度确定学习内容。
(三)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要突出以学习为中心的过程体验。
(四)从“学习活动”到“学习任务”,要凸显语文课程学习的根本路径。
(五)从“一篇课文”到“一类文体”,要体现语文学习规律的教学策略。
二、同等课标要求与教材解析——厘清要点用好教材依然是语文教学当务之急。
用好教科书不是颠覆过去,不是把所有的教学优良传统都放下,另起炉灶。
而是重新在新课标理念之下建构起形式新颖、内容创新的一系列内容,不能走原来飘飘呼呼的教学老路。
因此我们需要把课标的学习任务群和统编教科书的单元进行相互匹配。
温儒敏教授撰文指出:“其实现在我们使用的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都采用的是单元教学结构,各个单元都可能承担着‘学习任务群’的其中某一项两项任务。
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研究教材的各个单元主要承担或者接近‘学习任务群’之中的哪些‘任务’,然后以这种‘任务’来引领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各个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特点,对照统编教材单元的文本类型来确定该单元的教学所归属的任务群。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很典型明确地指向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读写一体化,是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就是对读写结合模式的一种丰富和创新,是一种比传统“读写结合”模式内涵更加丰富,使“读”、“写”之间的联系更为科学和紧密的新模式。
蔡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
【聚焦高中语文新课标】蔡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原创2018-01-26蔡可语文学习编者按2013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纲领性文件,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为了帮助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全面、精准地把握新课标的设计理念、组织架构和实施要求,本刊约请了课标组的王宁老师、郑桂华老师和蔡可老师,从不同角度对新课标内容予以阐述,集中探讨新课标在教学实践层面的有效策略。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蔡可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课程结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18个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以上列举为必修部分的7个学习任务群)。
修订后课程标准18个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组织方式,怎样理解学习任务群,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基于学习任务群如何做教学设计,它和以往的教学又有什么样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尝试作一些解说。
一整合:学习任务群的本质特征“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与单元整合教学策略及实例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与单元整合教学策略及实例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本文以统编版四下第三单元为例浅谈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主题单元整合教学。
一、“学习任务群”与单元整合教学(一)单元整体设计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素要”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针对性的教学任务,而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围绕着此项教学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教学。
统编版教材不再是以单一文本为核心的课文教学,而是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对单元内容进行统筹规划设计,每一篇文章和助学系统都分别蕴含着不同的教学功能,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进行统筹教学。
(二)学习任务群整合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二、单元学习任务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我们可以直接用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作为学习任务群的主题——"轻扣诗歌大门",开展听说读写与探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这一情境可进一步分解为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包括8个学习活动。
走近诗歌活动1:了解诗调——知特点活动2:体会诗情——会赏析活动3:收集诗性——会积累走进诗歌活动4:培养诗心——会想象活动5:激发诗兴——会创作活动6:拓展诗蕴——会推荐走浸诗歌活动7:汇聚诗风——会创编活动8:弥散诗韵——会展示三、单元学习目标围绕大概念,将“轻叩诗歌大门”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为:(一)知道1.记住生字、新词,理解词语,能在不同的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正确规范书写并默写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新课标语文教学:基于儿童经验的“实用性交流”学习任务群设计
新课标语文教学:基于儿童经验的“实用性交流”学习任务群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设置了六大学习任务群,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可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包括实用性阅读与实用性交流两部分。
统编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实用性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的实践板块,属于实用性交流范畴。
本文仅以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板块为例阐述“实用性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一、口语交际学习中“儿童经验”缺失以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为例,教材内容是“一起做游戏”,邀请小伙伴一起参加游戏,并教会他怎么做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交往和友善待人的好习惯。
教师设计的大致教学流程为:①说说你自己喜欢的游戏;②观察插图中的游戏,说说如何做游戏;③说说游戏是如何分工的,规则怎样;④指导倾听的方法;⑤教师示范如何做游戏,师生合作体验做游戏,邀请学生上台做游戏,把游戏规则说清楚;⑥邀请别的同学上台做游戏,其他同学认真听。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语交际”流程化教学设计,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关注到了“游戏”,关注到了口语交际的主要途径是“倾听”与“交流”,因此围绕“游戏”设计了一系列“听与说”的流程。
但这些流程缺失了“儿童经验”,语言的交际就失去了日常生活真实情境的意义构建,即无法凸显交际情境中语言的实用性功能。
(一)儿童游戏经验的缺失儿童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有着丰富的游戏经验。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了向往。
但是在课堂中,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主要是“说说”和“听听”,如:观察图中的游戏,说说是怎么做游戏的?做游戏的时候仅挑选了 1 名孩子合作体验,大多数学生都只是“观众”,如:教师示范如何做游戏,师生合作体验做游戏,邀请学生上台做游戏,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新的语文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正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通过构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学习任务群”的概念、特点、构建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探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1.1 任务群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任务群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务群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通过组织和实施一系列相关联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任务群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任务群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群学习还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在任务群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任务群学习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充分重视任务群学习的应用和实践。
1.2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方式也在逐步更新。
蔡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学习》2018年1期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蔡可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课程结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18个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以上列举为必修部分的7个学习任务群)。
修订后课程标准18个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组织方式,怎样理解学习任务群,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基于学习任务群如何做教学设计,它和以往的教学又有什么样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尝试作一些解说。
一整合:学习任务群的本质特征“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不只在界定学习任务群时提出了“整合”的要求,其他部分也多次提到整合。
课程内容方面,要“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学建议方面,“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围绕核心素养,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评价建议方面,提出“语文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教材编写建议方面,“要体现课程整合的理念,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和学习任务群的组合等整体设计学习活动”。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方面。
要“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在评价方式方面。
要“整合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因此,整合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研究任务群的本质特征之一。
研究任务群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强调整合研究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提升语文素养。
二拓展:研究任务群的教学设计研究任务群的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任务导向原则。
研究任务群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研究任务为导向,以学生的研究需求为出发点,设计适合学生的研究任务。
2.整合性原则。
研究任务群的设计应该整合研究情境、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源,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
3.启发性原则。
研究任务群的设计应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研究。
4.评价性原则。
研究任务群的设计应该考虑评价方式,设计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研究任务,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性化辅导等,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三转化:研究任务群的教学实践研究任务群的教学实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任务分解。
将研究任务分解成具体的研究项目,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2.研究情境的创设。
根据研究任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学生的研究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3.研究方法的引导。
根据学生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情境,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如阅读、写作、讨论等,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4.研究成果的评价。
根据学生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情境,设计适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语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研究任务群作为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研究任务,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之中,学习任务群的教育模式利用非常广泛,因为在这一模式利用之中,会将学习目标作为主体,通过更加有效的进行资源整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科综合掌握能力,也可以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为学生的进步提供动力。
借助利用这一方式,能够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实际发展,帮助其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有关教育工作之中,为其发展提供动力。
所以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利用更加有效的模式,帮助学生获得发展,为其整体进步提供动力。
一、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主要是在2017年颁布的教育标准中被提出,其属于新课标对于课程内容的全新设计,将任务作为基础与学习项目为载体,融合学习情景与学习任务等,帮助学生在利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通过不同的学习项目,共同组成任务群。
在制定教材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科素养为基础,语言实践活动为线索,完成各个任务群要求的各项内容,需要根据任务群出发,保证其能够有效实行学习任务群,需要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也需要多样化鼓励学生能够更好地积极参与其中,为教师实施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基础上,更好的提高自身综合学习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
二、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利用单元设计养成学习习惯单元设计是学习任务群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融合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综合性的提高[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础,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融合到学习情景之中,改善教学内容设置,提高绩效学习资源利用,使学生在其中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借此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学习中,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关内容,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摘要:2022年版新课标中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学习任务群宗旨进行领会,并要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和目标科学应用这一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基于学习任务群探讨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带来思路借鉴价值。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在当下教育背景下,如何科学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已成为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语文学习任务群设置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在设计任务群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不同单元间存在的内部关联有所了解,并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任务活动的设置,将单元教学目标落实下去,同时还要通过科学评价,促进学生查漏补缺。
1学习任务群理念概述学习任务群是在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当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来组织和呈现语文课程内容,提出了从语言文字的积累梳理、思辨性阅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整书阅读,跨学科等方面来推动教学改革,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这一教学形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综合性特征,而任务驱动是学习任务群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内容方法、资源评价及情境各方面内容的整合,使学生能对学习阅读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强。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通过感知、想象、对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有更深入的感受,获得审美体验,并能对文学作品基本特点有所了解,学会欣赏和评价,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同时还能通过观察感悟,将自己对自然社会的独特体验充分表现出来,并尝试投入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2学习任务群在小学教学中的现状1.教师应用不足因学习任务群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以现阶段并没有被各中小学广泛应用。
学习任务群这一教学模式和现阶段的语文教材联系不够紧密,目前多数小学语文教材为统编教材,其采用的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构建的是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这与学习任务群之间有一定差异,所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依然会围绕单元主题开展。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为构建新时期素养型课堂提供了启示。
学习任务群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是以学习主题引领、情境任务创设,整合语文学习的多个要素,来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集合体。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
特别是在当前语文教材无法完全适配新课标理念的背景下,如何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教材,怎样设计教学才能将理念付诸实践,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单元”这一概念是近年关注的热点,被视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强调的是对课程要素的再编排,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具有共通性,两者都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
因此,笔者将两者相融合,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研究样本,尝试以任务群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以大单元的模式来实施教学,探究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的路径,为构建素养型课堂提供借鉴。
一、明确任务群定位,重构大单元模式(一)明确单元目标,实现任务群定位单元目标是整个大单元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它回答了“学生将学会什么”这一问题,指向的是单元要解决哪些问题。
在制订单元目标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关注学生的“学”,而并非教师怎样教。
以学生为中心来制订单元目标,就是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综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梳理出学生在本单元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本单元在人文主题“美丽的大自然”的引领下,编排了以下四篇课文:《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和《繁星》,四篇文章均以自然之物为对象展开描写,使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自然之美。
单元语文要素分别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和“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阅读要素旨在以课文的熏陶,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想象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任务群的语文三下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任务群的语文三下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情境·策略·支架:驾驭想象的飞舟——三下习作单元整体教学思考”。
这是一个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大胆想象。
我们来看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这些就是属于发展型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品位审美;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孩子们是天生热爱想象的,但是要让他们发挥想象,写出一个故事真的是有难度的。
学生,请注意,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写想象类习作最大的困难往往有两点。
第一点,孩子们有着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但是他可能不知道怎么抓住一个想象点去具体的展开,所以当他变成一个故事的时候,他的情节可能就特别跳跃,特别离奇,有的时候前言不搭后语,那么这就是要帮助他们解决怎么展开想象的问题。
第二点也是非常常见的,学生虽然会想但是缺少支撑起丰富想象的作文的框架、结构性的文段、语言等等。
落笔成文的时候很容易变成流水账,跟想象似乎关联不起来。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
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我们并不拔高,要求我们只是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神奇想象,不对其做超纲的要求。
可是大胆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大胆想象,也是有方法、有逻辑、有思维含量的。
怎么激发孩子们在这个单元四篇想象类文章的阅读中有方法、有策略地大胆想象?怎么指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呢?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我们从三方面进行了探索:一、创设学习情境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想象的世界跟现实世界的通道随时都可以被打通,不可思议的想象随时都可以发生。
我们整个单元的学习就是要让孩子们架着一艘想象的飞舟,去探秘这个不可思议的想象世界。
语文新课标研究论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语文新课标研究论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
”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更注重整合性、情境性和实践性。
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语文教学需要以大单元作为支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来开展。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为例,探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聚焦素养,确定主题目标北师大教授王宁认为:"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
”因此,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首先要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确定相关的人文主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属于新课标的第四个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本单元作为集中实现该任务群的一个教学单元,教材内容为“丰富词语积累""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侧重强调词语的积累、理解与运用。
因此,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语言文字,主题确定为"文明的纽带", 指的是汉字独有的形体,它是汉字与汉语的纽带、汉语与思维的纽带,更是思维与文化的纽带、古今文明的纽带。
这样的主题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从而进阶其他三种素养。
确定主题之后,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每一条目标都聚焦相应的核心素养):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演变,探究汉字形体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探索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源流关系,总结汉语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熟悉又陌生的语言文字问题(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增强积累词语的意识,加强联想,在零散的词语之间建立联系,由一个到一串,由孤立到联系,形成自己的语言认知结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探索词语与熟语中蕴含的文化现象,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观念与价值选择,培养对词语的理解感悟与审美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异,理解词语的准确意义,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风格,总结辨析词义的方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考虑词语的配合和选用,能在真实的情境下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审美感受,提出观点看法(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中感受汉字汉语独特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作为一个学习单位,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而对于教师来说单元则意味着完整的学习课程教学。
教师在开展大单元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单元的主题、学习目标、学习评价方式以及学习情境创设,针对性设计整个教学活动,挖掘出不同单元的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提炼单元学习目标人教版语文教材重视各单元之间的逻辑结构,而且各个单元拥有多重教学目标,在提炼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其中多重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单元主题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高效。
教师需要在结合教材特点基础上进行单元学习目标的提炼,寻找不通过文本以及不同学习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教材中单元导语、课文内容以及学习提示方面非设置得非常完善,教师需要梳理教学任务,基于学习任务群来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例如必修一上册的第一单元就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类的学习任务群单元,而阅读与写作的主题则为“青春岁月”。
针对本次单元主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认识青春的基础上对社会进行思考,然后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该单元包含两篇短篇小说、一首词以及四首诗歌,表明其重点在于诗歌的意象手法表达以及小说的叙事表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诗歌写作的要求。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提炼出以下三个单元学习目标。
首先,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朗读作品来掌握诗歌中蕴含的抒情艺术以及小说的叙事特点,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以及形象等多种角度来欣赏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最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尝试进行最终的学习任务,尝试结合青春岁月这一主题,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抒发自己内心情感。
基于学习任务群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的单元教学之前需要设置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
而单元学习目标的设置则需要结合单元的文本特点、单元主题以及给予的学习提示等,才能够实现单元学习目标的有效设置。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学设计.docx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的方法,完整、准确地复述课文。
2.理清课文思路,绘制课文结构图,体会构一波三折的写法。
3.学习雷锋精神,汲取精神力量,确定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4.撰写《驿路梨花》短视频脚本。
二、核心任务撰写《驿路梨花》短视频脚本。
第一课时一、教学任务1.学习略读的方法,完整、准确地复述课文。
2.理清课文思路,绘制课文结构图,体会构一波三折的写法。
3.欣赏“梨花”之美,学习雷锋精神,汲取精神力量。
二、完成任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云南哀牢山,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解放后,作家彭荆风曾多次走进哀牢山,那里人民朴实助人的美德深深打动了作家。
1977年初春的一个下午,彭荆风正在读《宋诗选》。
宋代大诗人陆游那美妙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是那样令人神思遐想,也有力地撞开了彭荆风记忆的闸门。
他一挥而就,仅仅用三个小时,就写下了这篇小说《驿路梨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驿路梨花》,看看发生在那个美丽地方的美丽故事。
(二)略读课文,疏通文意1.计时阅读,限定在6分钟内阅读完毕。
(三)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可以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按照小茅屋修建、维护的先后顺序复述。
复述完成后,比较两种记叙顺序,看看哪一种顺序比较好。
(四)欣赏“梨花”之美1.教师出示课文中有关语段。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晚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3)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2.学生分组赏析(1)这里的梨花作为驿路边供人欣赏的自然景观,具备自然美的属性。
(2)深山中的梨花帮助在漆黑夜晚赶路的“我”和老余驱散恐惧,消除旅途劳顿中的疲惫,给他们带来阵阵温暖,具有意境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语文新课程基于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基于学习任务的语文教学设计蔡可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课程结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18个学习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以上列举为必修部分的7个学习任务)。
修订后课程标准18个学习任务的设置,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组织方式,怎样理解学习任务,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基于学习任务如何做教学设计,它和以往的教学又有什么样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尝试作一些解说。
一、整合:学习任务的本质特征语文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不只在界定学习任务时提出了整合的要求,其他部分也多次提到整合。
课程内容方面,要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学建议方面,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围绕核心素养,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评价建议方面,提出语文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教材编写建议方面,要体现课程整合的理念,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和学习任务的组合等整体设计学习活动。
重视整合,一方面,语文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课程;另一方面,整合既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也是语文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以过去常见的三类文体教学为例,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在修订后课程标准中大致可以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里为什么没有直接从文体角度来命名学习任务,并不是要取消文体,毕竟,辨体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辨清文体是选择阅读方法的必要条件,然而对于课程目标却并不充分。
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三类文体,目的是什么——这三个学习任务在必修阶段要引导学生达到的目标分别是:提升审美体验、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这是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任务中的目标分解,文体学习要为这一目标服务。
例如,学习戏剧,需要了解戏剧的文学性和剧场性,理解和欣赏戏剧的艺术表达,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并不是只能读文学剧本,也可以读剧评文章、谈戏剧创作社会历史背景类的社科文章,甚至也可以读知名演员的演出体会,学生可以读不同类型的文本,还可以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改编课本剧、观看戏剧、集体排演等,多角度、全方位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从而理解人生与社会。
这样的学习,已经超越文体,紧扣戏剧文体的特点,走向基于素养的问题解决,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无论是学校里的学生,还是已经走上社会的成年人,其语文生活基本都是多文本、多情境、多样化的,是高度整合的。
基于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要能重建学生整合式的语文学习生态,将不同类型的文本、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学,设计那些有助于问题解决,有助于引发学生阅读行为、多样化阅读策略的教学过程,以往的讲解式、分析式的文章教法自然会发生变化。
学习过程的改变,才能真正提升素养。
二整合设计:突出素养本位从学习任务出发,语文教学设计的最基本单位,应该是单元,这里的单元不一定对应的是教材中的单元,而是基于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由教师结合教材意图设计的高度整合的语言文字问题解决情境,是学生针对问题解决的完整学习进程。
结合语文不同学习内容的特点,单元的设置可以是主题,可以是典型语用现象、典型文学现象,可以是融合了重要学科知识的任务,在最基本的教学单位设计基础上,才有一堂课、一篇文章、一个知识点的最小单位的设计。
把握课程目标,从单元出发,以素养的视角来审视篇目教学、知识教学的作用,引入有助于达成单元目标的各种类型的篇目文本,有机融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大量阅读、深入阅读、自主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第一,整合是学习情境上的。
核心素养是个体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重要观念,这些品格、能力、观念不可能直接传递,学生只有在尽力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隐性的,必须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通过一定的表现性行为才能体现,这种体现又有一定的综合性。
因此,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起点应在于如何去创设真实情境、真实任务,引发学生的言语行为表现,而不是将经典文本、必备知识当成教学的起点。
这里的任务情境不是教学中的一个导入环节;或是通过讲个故事将学科知识做所谓学生本位的庸俗化处理,而是结合学习的主题,将整个学习内容、学习进程都置于情境之中,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语文教学设计需要结合学习任务的要求,去创设融合了重要学科知识的问题解决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
例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可以针对人工智能热点,从人工智能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主题切入,设置人工智能将会使哪些职业消失的调查研究这一任务情境,引入介绍人工智能、讨论人工智能的科普类文章,通过阅读、访谈、资料搜集与分析、研讨,完成调查报告实用类文本的撰写。
这时,我们会发现,所谓实用,既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阅读策略学习、掌握各类实用文体;更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用语文的方式来参与社会、践行人生。
第二,整合意味着学习内容的整合。
如果我们有了素养的意识,并能围绕素养去设计整合式的单元,为了实现这个最基本教学单位的目标,就可以引入多种类型文本的配合;各篇目哪些精读、哪些略读,哪些只是快速浏览,包括篇目在单元中的定位、衔接,以及多篇文章的分组与结构,这是一个系统设计的结果。
例如诗歌的阅读,并不是文学史的学习,而是为了感受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不同,提升审美鉴赏力,那么完全可以打破国别甚至古今,阅读古今中外的诗作,发现古诗到新诗发展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借中国诗阅读的所学所获,去解决外国诗鉴赏的问题;将外国诗与中国诗关联,从影响、等方面做文章;还可以打破文体,阅读诗歌作品与诗评诗论,去感受诗歌语言的变形与陌生化,等等。
由于缺乏整合的意识,以往教学中容易导致基于篇目的碎片化学习,影响教学中局部与整体、课堂与课程关系的处理,主干不突出,失之琐碎。
教学中遇见经典文章、知识概念,考虑到这里有问题点,需要设计一些问题,就开始深入挖掘,但任何一篇文章,几乎都可以设计出众多贴合于文本的问题。
单独看这些问题都是符合文本内容的,但如果缺少整合,每一个独立设计的好问题,并不一定符合教学的内容,不必然能实现单元的目标,而且容易失之繁、多,耗费有限的学习时间。
教学中抛出的问题,需要考虑问题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就能达成本单元的目标。
站在整合的视角,教学要从任务情境出发,先设计有一定综合性的、必须深入探究才能解决的上位问题(这方面理科教育领域里的大概念教学有其参考价值,即将学习组织为趋向于大概念的、连续的、有的学习进程,围绕涉及重要科学领域的有结构、有的科学核心概念和模型——大概念来进行学习),再去设计一系列小问题。
有助于上位问题解决的小问题,才是最有效的问题。
要做到解决完这些小问题,核心知识的学习水到渠成,达成单元目标,上位的问题也自然得到解决。
语文知识也是重要的语文学习内容,同样需要整合,一是知识如何有效体现语用,怎样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二是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有序分布与螺旋上升,怎样体现学习梯度;三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如何在典型语用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形成对知识的结构化认知,掌握语理,并能在真实情境中规范得体地运用。
第三,整合也是学习方法的整合。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反映在听说读写等表现性的行为上,作为最常见的语文学习方式,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不是单一的技能训练,也不是简单地从主题内容层面上贴标签式地呼应,而是根据单元需要有意设计的结果。
例如,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设置不同类型的表达与交流任务,通过批注、概要、随笔、杂感、札记、时评、小论文、研究报告、文学创作,以及各类实用文体写作,通过口头报告展示交流,指导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读书,把阅读体验、观点见解、研究结论通过不同形式的口语、书面语合情合理地表达出来,形成丰富多样的过程性学习成果,完成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整合。
这里并不是要取消传统的专项写作课,而是更突出写作在语文学习中所能发挥的效益,一是通过写作助推学生的阅读进程,形成阅读循环;二是实现作文到写作的回归,完成特定探究问题、实现交流交际目的的写作,将写作能否完成探究任务、能否很好地派上交流用场当作评价的重要尺度,不一定必须要求成文,但一定是与单元有机整合的写作任务,面对的是本单元中一个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考查的是完整的思维过程,要求写具备写作的情境意识、对象意识、任务意识,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力,即在这个学习情境中,为什么写、写给谁看,行文是否准确、得体,是否能有效解决问题等。
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整体的、综合的、能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序性知识,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明晰,例如演说、辩论、故事会、比较阅读、主题研究、调研、访谈、文学期刊编纂、社团组织、网络协同学习……在这些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以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为主线,以任务驱动,紧扣语言文字运用与人际交往。
学习语文,也是在与内容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学习这些方式方法。
这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策略的学习,要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自主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第四,整合还包括学习资源的整合。
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
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通过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建构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以1+X(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尚在编写中,无论最终面貌是什么,教师都需要有效利用教材,为学生而教,为开放而教。
选择课程资源,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纸质文本,也可以是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社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