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至于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沙雷菌等对上述 抗菌药的敏感率一般比成人高。近十余年的数据显示,腹 泻患儿大便培养一志贺菌属最多见,以往鼠伤寒杆菌比例 增多的状态已改变。志贺菌属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仍 很敏感,对氨苄西林、一代头孢、庆大霉素、磺胺等耐药 明显,对部分三代头孢、氨曲南等的耐药率也见增长 (12.5~50%)。肠杆菌科细菌所以耐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重要原因,其中以克雷伯菌属、 大肠杆菌属产酶率最为突出,产酶率大40%以上,这与药 敏结果相符,即对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等呈高度 敏感,对头孢高度耐药。
▪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 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 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这对儿科临床提出了明确的用药要求,为 此,临床医师面临发热的患儿,首先应区 别是感染性的还是非感染的发热。若属感 染性发热,还必须排除单纯性病毒感染。
▪ 因此,必须:
▪ ①认真询问病史,包括发热的程度,热程 与热型,全身一般状况,传染病流行病学 史等;
▪ 肠球菌属多来自尿路,以粪肠球菌为多, 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敏感,对氨苄西 林、呋喃妥因也较敏感。屎肠球菌较耐药。 肠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见增长。
▪ 肺炎球菌中值得重视的是耐青霉素的肺炎 球菌(PRSP)和不敏感菌株(PISP)。 虽然PRSP目前仅≥10%,但PISP的比例高, 不少城市以超过50~60%。PISP对青霉素、 头孢菌敏感,但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 类耐药率已增高。PISP、PRSP对三代、 四代头孢、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利福
浅谈小儿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浅谈小儿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发表时间:2010-04-30T21:28:13.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齐其格林安静[导读] 抗菌药物是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死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
齐其格林安静 (新疆博州博乐市妇幼保健站 845550)【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114-02 抗菌药物是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死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的一大类药物,它的适应症广,新药品种类繁多,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情的好转,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使用抗菌的药,必须注意机体、药物和病原菌之间的相互关系,病原菌是致病的关键因素,但不能决定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因为机体的防御机能、免疫状态、反应性等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亦具有重要作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是在机体参与下阻止疾病的发展,促进机体的康复,以及在药物与机体防御功能双重作用下达到最终消灭病原菌,保护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
针对目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多,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广泛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妇幼保健部门如何选好、用好抗菌药物的达到“有效、安全”之目的,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儿童作为特殊人群,妇幼保健部门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表现1.1 无论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1.2 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1.3 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1.4 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随意联合使用。
1.5 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1.6 与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
2 滥用的不良后果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小儿体内的耐药菌株产生,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高,导致疾病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多,据报导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
(3)儿童呼吸道疾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不同年龄组CAP病原情况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05).中华儿科杂志。2007,(45)
不同年龄组CAP病原情况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05).中华儿科杂志。2007,(45)
儿童肺炎的病原学诊断
儿童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困难,主要是取材问题; 肺穿刺培养是诊断细菌性肺炎的金标准,但患儿 及其家人均不易接受; 咽拭子意义不大; 痰取材困难,且易受咽部细菌污染。
急性喉炎
可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但后者常伴有细菌 继发感染。
ARI病原与感染部位 支气管炎
初始病原以病毒为主( RSV 、流感、副流感、 腺病毒、鼻病毒等) 有基础疾病(免疫缺陷、营养缺乏、 BPD 、不 动纤毛综合征、胃食道反流伴反复吸入),小 婴儿,病程≥7d,细菌病原可能性大增加 百日咳杆菌(尤其是<3个月和>7岁者) 非典型微生物
感冒(鼻咽炎) 鼻窦炎 扁桃体炎 咽炎 喉炎
下呼吸道感染
气管炎 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肺炎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2004
ARI病原与感染部位
急性鼻咽炎
90%以上由病毒引起,少数病例可由细菌、支原体引 起。病毒感染者如病程超过3~5天大多合并细菌感染。
ARI病原与感染来源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小儿HAP和VAP的主要病原菌有革兰阴性杆菌, 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 菌、不动杆菌属细菌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革 兰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的粪肠球菌和 屎肠球菌以及肺炎链球菌等,真菌感染在HAP 和VAP中占有一定比例。病毒和非典型微生物 多是混合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小儿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分析
3 1 抗 茵药物 的应 用 2 1 . 119张& J 处 方 中抗 菌 药物 使用 L
率为 8 . 1 , 中 B 内酰胺类应用最 广泛 , 39% 其 一 其次是 大环内酯
类, 该结果与 国内同类 调查结 果基 本相 符 。头孢 菌 素类药 物 因抗 菌谱 广 、 过敏反 应少 等 。 是小 儿临 床抗 感染 的主要 药 物 , 青霉素类 虽然耐药菌 株越 来越 多 , 仍 是d J 抗 感染 的首选 但 ,L 药物 , 青霉 素类加 酶复合 制剂 的面世 也 为临床用 药增 加 了选 择。随着新大环内酯类 抗菌 药 的应 用 深入 临床 , 胃肠道 副 其 作用少 、 过敏反应少 、 给药方便 ( 2次/ ) 得 到 了医师们 更 1~ d , 多的青睐。 自2 0 04年 9月卫生部 颁布《 抗菌药 物临床 使用 指 导原则》 以来 , 医疗 机构也逐步加强 了抗 菌药物 临床使用的 各
告 如 下
1 资 料与方 法
11 对 象 . 随机抽取我院 2 0 05年 1 0月 1日至 1 2月 3 1日门
诊 处 方 8 7 980张 , 年龄 为 1 以 下 的 d J 应 用 抗 菌 药 物 的 凡 6岁 ,L
处方均 为本次调研的资料。
12 调 查 内容 . 诊 断 、 物 品 种 、 型 、 次 剂 量 、 日剂 量 、 药 剂 每 每
维普资讯
广由医学 2 0 0 8年 3月第3 0卷第 3期
4 05
小 儿 抗 菌 药 物 的 应 用 与 分 析
易洁梅
( 广西 医科 大学第八 附属 医院、 广西贵港 市人 民医院 , 贵港市 5 7 0 ) 3 10
【 关键 词】 抗 菌药; 小儿 ; 处方 门诊 【 中图分类号 】 R98 1 7.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05- 0 (0 80- 0- 23 34 20 )3 45 2 4 0 0
抗菌药物用法用量溶媒滴速、儿童、妊娠、哺乳用药
用量
溶媒
滴速
青霉素
1.成人:肌肉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
肌内注射 或静脉滴
注给药
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 2.小儿:肌内注射:按每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一次;静
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单位/kg,分2~4次给药。 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给药,出生第一周12小时1次,2~4周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50毫克/千克以 上时,婴儿以及 12岁以下儿童滴 注时间至少要30 分钟以上。新生 儿的静脉用量输 液时间应当超过 60分钟,以降低 发生胆红素脑病
糖、6-10%羟乙基淀粉静脉注射液、灭菌注射用水 的潜在风险。
。由于可能会产生药物间的不相容性,故不能将本
头孢噻肟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静脉滴注
配制肌内注射液时,0.5g,1.0g或2.0g的头孢噻肟
静脉缓慢 推注 静脉 滴注或肌
内注射
成人常用剂量:一次0.5g-1g,一日2-4次,严重感染可增加至一日 6g,分2-4次静脉给药。儿童常用剂量:一日50-100mg/kg,分2-3次 。本品用于预防外壳手术后感染时,一般为术前0.5-1小时肌注或静 脉给药1g,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者术中加用0.5-1g,术后每6-8小时
给药一次,总剂量为6g。3个月以上的患儿,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mg,分3-4次给药。重症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用量不低于 0.1g,但不能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骨和关节感染,每日每公斤
肌内注射给药时,每0.25g用1.0ml灭菌注射用水溶 解,缓慢摇匀得混悬液后,方可深部肌肉注射。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MRSA和MRCNS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 部敏感,对利福平、磷霉素耐药率低。大 多数MRSA对SMZ-TMP敏感,但MRCNS 大多数对SMZ-TMP耐药。大多数甲氧西林 敏感的葡萄球菌对耐酶青霉素、头孢、氨 基糖苷类、新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磷 霉素、利福平、SMZ-TMP敏感。
肠球菌属多来自尿路,以粪肠球菌为多,
至于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沙雷菌等对上述 抗菌药的敏感率一般比成人高。近十余年的数据显示,腹 泻患儿大便培养一志贺菌属最多见,以往鼠伤寒杆菌比例 增多的状态已改变。志贺菌属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仍 很敏感,对氨苄西林、一代头孢、庆大霉素、磺胺等耐药 明显,对部分三代头孢、氨曲南等的耐药率也见增长 (12.5~50%)。肠杆菌科细菌所以耐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重要原因,其中以克雷伯菌属、 大肠杆菌属产酶率最为突出,产酶率大40%以上,这与药 敏结果相符,即对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等呈高度 敏感,对头孢高度耐药。
(2)对患儿安全 特别对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者更应考虑药 物的安全性。例如治疗多重耐药的革兰阴 性杆菌败血症,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但患儿特别是肾功能不全者或有中枢神经 系统疾患史者,则应选用该组药物中引起 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 品种如美罗培南,而不宜选用亚胺培南。
(3)在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且维持一定时间
成人中极为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儿童中 致病明显为少,在阑尾炎脓液标本中常可 分离到。对头孢他啶、四代头孢、碳青霉 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等极敏 感。不动杆菌、产碱杆菌、嗜麦芽窄食单 胞菌等其他非发酵菌在儿科尚未成为重要 致病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约40%,分离到的葡 萄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多,这 与成人中以金葡菌为多不同,而耐甲氧西 林菌株也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为高(约7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的比例(约15%)明显低于成 人(60~80%)。
小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菌感染 流行 ,按病原菌 的种类 用药预防。 ( 5 )预防用药 在一
段 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 能有效 ,长期预 防用药 ,常 不能 达到
目的 。
4 常见病抗菌药 物的合理使用
霉素有 耐药 性的肺 炎链球 菌 ,在过 去对青 霉素 、磺胺 、红霉 素等抗菌药都非 常敏 感 ,然而 ,现在肺 炎链球 菌几乎是 “ 刀
本 文主要从抗菌药 物不合 理使用 的表现 、不 良后果 、合
理使用原则 、小儿用药的禁忌等方 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 1 临床抗生素不合 理使 用的表现
l _ 1 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按 特定 疗 程 执 行 的原 则 。
3 . 5 尽量避免对于皮肤黏膜 的局部 用药 ,特别是新 生儿 ,由
参 考 文 献
I 李小容 ,吴涛,浅谈儿 童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 用 [ J ] .健康 必读 :
下半月 ,2 0 1 1( 9 ) :4 1 . 2 陈捷 ,胡琴 ,李 健平 ,等,浅谈 医 院抗 菌药 物合理 应 用 的管 理 [ J ] . 中国热带医学 ,2 0 0 5,5 ( 2 ) :3 6 3—3 6 4 . 3 胡祥英 ,黄善 文 ,邢 愚.d , J 6 抗 菌 药 物相 关性 腹 泻的 相关 因素 [ J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 0 1 1 ,1 0( 3 ):2 0 2—2 0 4 .
5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茵药
程 ,细菌耐药性 的产生和不 断增加 ,已严 重威 胁着 人类 特别 是小儿 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 抗菌药物合理使 用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 、有效 、经济的原则 。 3 . 1 诊断 为细菌感染者 ,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3 . 2 尽早查 明感染源 ,根据病源种类 及细菌药物敏 感试验结 果选用抗菌药物 。 3 . 3 按照药物 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 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在儿科合理应用论文
抗菌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 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331-01【摘要】小儿的身体不同于成年人,其器官和身体都处于发育时期,新陈代谢的速度也要明显快于成年人,服用的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但是儿童某些酶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若给药不当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发生。
本文对抗菌药物在儿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儿科中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科;合理应用小儿的身体不同于成年人,其器官和身体都处于发育时期,新陈代谢的速度也要明显快于成年人,服用的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但是儿童某些酶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功能还没发育完全,发病期间病情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若给药不当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在对小儿用药时,应非常谨慎,以便能够实现安全合理给药。
1 依据小儿的病理特征使用抗菌药物1.1 小儿体内酶的因素:小儿体内的肝脏没有发育完全,分解药物的能力较低,这样就使所服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进而使血液内药物的毒性和浓度加大,如小儿肝脏内的葡萄糖醛酸酶会与注射的氯霉素结合后,从体内排出,由于小儿的肝脏没有发育完全,体内的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较少,这样就不能将全部的氯霉素排出体外,进而因体内氯霉素含量过高而导致灰婴综合征,严重时可能导致小儿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少儿注射的新霉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起作用,进而导致小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磺胺类药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儿体内的葡萄糖醛酸酶减少,进而使小儿出现溶血现象;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会与磺胺类药物结合,增加体内胆红素的含量,胆红素在体内累积后会在下丘脑核团以及神经节处沉积,进而导致小儿出现脑胺性黄胆;因此,小儿在服用或注射抗菌类药物时,应当考虑到小儿体内的肝脏酶系统的发育程度。
1.2 小儿体液分布的因素: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其体内体液的含量能占到体重的80%,服用的水溶性药物因细胞外液过多而得到稀释,进而导致体内药物浓度降低,稀释后的药物要想完全排除也比较慢;早产儿其体内的卡那霉素分布容积要小于成熟儿,成熟儿的血药峰浓度低于早产儿,因此新生的婴儿以及早产婴儿都比较容易引起卡那霉素中毒,而且会给其肾功能和听神经造成损害。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儿童抗菌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联合用药中的重复用药、抗菌药物疗程过长、配伍输液选择不合理及用法不当等,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是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
结论:明确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合理应用考评,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可行方法,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46-02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开发的发展迅速和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药物滥用和不合理情况已经非常突出,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医务人员的大力关注。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儿童的用药情况更应该受到重视。
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2010年1月-12月我们对收集的儿童抗菌药物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各类别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为临床安全、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全年各家医院、卫生所、药店医师、护士、药师呈报的所有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及不良反应报告。
1.2 方法: 将所收集报告中年龄在8个月-5岁,平均年龄3.25岁的2245例患者资料的药物使用状况、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2.1 药物使用概况:2.1.1抗菌药物使用概况所有患儿在院期间共使用了抗菌药物12种,其中前5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替唑,静滴456例,联合681例,总使用率50.65%;美洛西林钠单独使用298例,联合421例,总使用率31.63%、阿奇霉素静滴205例,联用374例,总使用率25.79%、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单独162例,联用208例,总使用率18.48%、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单独82例,联用113例,总使用率8.69%。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儿科药物应用特点一、概述:1. 小儿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比成人快。
2. 小儿时期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其中细胞内液(%)比成人小,但组织间液(%)比成人大,故小儿用药相对剂量比成人大。
3. 小儿肝肾功能发育未完善、酶系统尚未成熟,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比成人高。
4. 动态发育之中和个体差异,故小儿用药剂量应该按体表面积或体重计算。
二、药代动力学特点: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进入体内后随时间而变化的量的动态规律,其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影响。
1. 吸收小儿口服药物的吸收与成人区别较大,口服应该是儿科用药主要途径。
小儿胃酸度较低、胃排空较快,总体吸收比成人快。
新生儿则情况特殊: 其胃容积小、胃酸低、胃肠蠕动慢,因此一些对酸不稳定药物,如氨苄西林吸收会增加,而弱酸性药物则吸收减少,如利福平等。
小儿皮下脂肪相对少、易发生感染,故皮下注射给药法很少使用。
肌肉注射的疼痛以及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加之局部肌肉注射易造成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臀肌挛缩等并发症,因此肌注给药尤其长时期使用应予限制。
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故不存在吸收过程。
2. 分布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80%、1岁婴儿70%、成人则60%;同时,小儿组织间液高于成人,达体重40%以上,成人仅20%。
因此,水溶性药物在小儿体液内分布相对广泛,而药物剂量就相对较大。
3.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成人,这是因为小儿血浆蛋白偏低,而血PH偏酸,这均可影响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
磺胺类药物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血浆白蛋白,故这类药物不宜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使用。
4. 代谢年龄越小,肝内各种酶活性越低,使药物代谢较慢,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如氯霉素在新生儿引起灰婴综合征就是由于肝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活性低下致血中游离氯霉素过高所致。
5. 排泄小儿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再分泌和浓缩功能均比成人差,致使相当部分从肾排泄的药物半衰期延长,这必然会影响用药间隔时间。
儿童常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
药品给药剂量预防用药给药剂量头孢唑林一日50-100mg/kg,分2-3次1.一般术前0.5-1小时25mg/kg,手术超过3小时者术中加用一剂。
2、如果需要术后24小时用药预防感染,一次25mg/kg,每6-8小时1 次。
头孢呋辛详见说明书术前按体重50mg/kg(最大剂量1.5g),若手术时间过长,按30mg/kg,每8小时1次。
头孢替安小儿一日40-80mg/kg,严重感染可增至一日160mg/kg,分3-4次头孢唑肟6个月及以上儿童,一次50mg/kg,每6-8小时1次头孢曲松1、新生儿:一次20-50mg/kg,qd。
2、1个月-12岁或体重<50kg儿童,一次50mg/kg,重症感染或脑膜炎,剂量可增至一次80mg/kg。
3、12-18岁或体重≥50kg,1g qd;重症感染或脑膜炎2-4g qd。
头孢哌酮舒巴坦一日40-80mg/kg,分2-4次,严重感染160mg/kg,分2-4次头孢他啶婴幼儿常用剂量为一日30-100mg/kg,分2-3次静脉滴注头孢甲肟1、轻度感染:一日40-80mg/kg;2、中、重度感染:16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3、脑脊膜炎:20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
头孢地嗪6个月及以上儿童:一次50mg/kg,每6-8小时1次。
红霉素一日20-30mg/kg,分2次。
头孢西丁3月以上儿童每次20mg-40mg/kg,每8小时1次拉氧头孢小儿1天40-80mg/kg,分2~4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7天,20mg/kg,q12h;2、7-21天,20mg/kg,q8h;3、21天-3个月,20mg/kg,q6h;4、3个月-18岁或体重<40kg,15mg/kg,q6h;5、体重≥40kg,一次250-500mg q6h。
万古霉素1、儿童、婴儿每天40mg/kg,分2-4次静滴;2、新生儿每次给药量10-15mg/kg,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每12小时给药一次,出生一周至一月新生儿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静滴在60分钟以上利奈唑胺1、<7天新生儿,一次10mg/kg,q12h或q8h;2、>7天新生儿,一次10mg/kg,q8h;3、1-12岁,一次10mg/kg(最大剂量600mg),q8h;4、12岁以上儿童,一次600mg,q12h。
儿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基本原则
临床上联合用药可获良效的方案通常有:①金葡菌严重感染的联合用药常选用头孢唑林或氯唑西林加万古霉素或利福平,利福平加万古霉素。MRSA严重感染的用药方案中应含万古霉素。②肠球菌严重感染可选氨苄西林、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③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选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④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选用哌拉西林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糖苷类,或选用β内酰胺类与酶抑制剂联合。⑤结核病选用异烟肼、链霉素与利福平联合,或异烟肼、利福平与吡嗪酰胺联合。⑥深部真菌严重感染可选用两性霉素B加氟胞嘧啶。
3.1独特的抗菌特点
可从药物的抗菌谱确定各品种独特的抗菌特点。例如,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对各种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和肠球菌具强大的抗菌活性,作用优于其他所有品种。国内至今未出现耐万古霉素或耐去甲万古霉素的MRSA和MRSE,故临床上治疗严重的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包括MRSA、MRSE所致的各种感染,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理所当然列为首选药。又如,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对绿脓杆菌的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氨基糖苷类中以妥布霉素对绿脓杆菌的作用突出,其次为庆大霉素。因此,通常将头孢他啶或/和妥布霉素作为绿脓杆菌严重感染的首选方案;而对耐头孢他啶、耐庆大霉素的绿脓杆菌感染,又得分别选用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和异帕米星、阿米卡星等耐氨基糖苷钝化霉的品种。
小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导原则》 仍 要求 新生 儿 、 婴 幼儿 尽量 避免 使 用氨 基糖 苷 类药 物 。因其有轻重不 等的耳毒 性和 肾毒性 , 尤 其是耳毒性 , 可
引起永久性耳聋 。四环素类抗 菌药物能 与新生儿牙 齿 中的钙 结合形 成黄色结合物沉着 , 俗称 四环 素牙 , 此类 药物还能与骨 中的钙结合 , 抑制 新生 儿的骨骼 生长 , 故 < 8岁 儿童 禁用 。喹 诺酮类药物有可能使 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 , 不仅会影 响 儿童长高 , 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 的损 伤 , 故 <1 2岁的儿童
发 。 同 时应 尽 量 避 免 皮 肤 黏 膜 局部 用药 , 否 则 易 造 成 过 敏 或 耐
( 1 ) 无论感染还 是非感 染疾病 , 只要有 病就 用抗菌 药物 , 如普通上 呼吸 道感染 , 其次 是急性气 管支 气管炎 ; ( 2 ) 无论 何
种感染均用广谱 抗生 素 ; ( 3 ) 无论何 种性质 疾病 , 多 用 静 脉 注
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不健全 , 导致 其感染性 疾病发病率 高 , 应
少、 价廉者优先 , 注意剂量 和间隔时 间。制定和调整 给药方案 ,
除需 了解抗 菌药物药动学特征外 , 还需结合抗菌药 物药效学特 征。正确掌握时间依赖性 和浓度依赖性抗 菌药物 的分类 , 合理
用抗菌药物 的几率亦高 。又 由于各器 官形态和功 能均处 于生
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
4 慎用抗菌药物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基于循 证医学证据 将庆大霉 素纳入 儿 童基本药物示范 目录 ( 2 0 1 1版) , 但我 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
液体 中静脉滴注 。
2 滥 用 的 不 良后 果
滥用抗菌药物可致儿童体内产生耐药 菌株 , 引发难以治愈 的感染性疾病 。大量耐药菌 的产生 , 使难治性感 染越来 越多 , 导致病菌感染 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 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随之 越来越高 。据报道 , 耐青 霉素 的肺 炎链 球菌 过去对青霉 素 、 红
小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_ _
合 理 用 药
。 。
第卷第期 5 6
Cl ia i c IMedc t n J r aI n iai ou n o
对 于治疗骨 科部分感 染 还是有 一定疗 效 。庆大霉 素
【 考文 献 】 参
[ ]黎 沾 良 ,等 . 用 抗 菌 药 物 防 治 外 科 感 染 的指 导 意 见 ( 案 ) 1 应 草 . 中华 外 科 杂志 ,2 0 0 3,4 ( ) 5 1 7 :5 3 [ ] 史 占军 ,张 亚 莉 ,汪 能 平 , . 科 手 术 预 防 性 应 用 抗 生 素 的 2 等 骨
于骨水 泥在 混合 时需释放 一定 的热量 ,因此 选用 的
抗生 素应耐 热 抗生 素 的浓度应 控制在 5 %左右 1, o ] 以免影 响骨水泥 的强度 。 3 . 特殊人 群用药 肾功 能 减退 时 ,应尽 量选 择 .5 2 肝脏 代谢 的药物 .或对 肾功能影 响较 小 的药 物 ,而 对 肾功 能影 响较大 的药物 ,如万古 霉 素 、阿米卡 星 等用 时应 适 当减量 ,必要 时进行 血药 浓度监 测 ,根
全依靠抗 生素 以减少 感染 的发生 ,手 术 室洁净 程度
和无菌技术是 预 防感染 的外部 条件
[O] 吕厚 山 , 马迪 . 1 三种 抗 生 素 骨 水 泥 抗 菌 作 用 和 机 械 强 度 的研 究 .中华 外 科 杂 志 , 19 , 1 :5 — 2 98 2 05 [ 1 汪 复 ,张 婴 元 . 用 抗 感 染 治 疗 学. 0 4年 第 1版 :1 1 1] 实 20 2
中华 外 科 杂 志 ,2 0 0 5,4 ( ) 7 3 4 :2 0
[ ]毛 璐 ,何 绥 平 ,李 静 . 古 霉 素 致 发 热 及 白细 胞 减 少 . 物 不 6 万 药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陆权2013年11月要点提示➢儿童----一个特殊的群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紧迫性与现实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内涵儿童----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童是必须正视的一个群体☐由于儿童不适合众多药物上市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使相当部分药物说明书中缺乏儿童的使用信息,儿科存在大量的超说明书使用☐美国儿科广泛使用的药物中70% 因缺乏证据未获得FDA 批准用于儿童;欧洲截至2007 年仍有50% 用于儿童的药物未进行过儿童临床研究☐全球36%~92%的住院患儿使用过未经批准用于儿童的药物,新生儿和ICU患儿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发生率分别高达80%~97%和70%~92%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特点----吸收☐出生时胃PH6-8,生后数小时内降为2,1周内PH上升,至3yPH达成人水平☐新生儿胃容积小、胃肠蠕动慢、胃排空时间较成人长☐新生儿主动转运能力低,致某些药物血浓度低☐胃肠功能不稳定,口服吸收差,常胃肠道外给药➢皮下脂肪少,皮下注射易发生感染,故很少使用➢臀部肌肉不发达,加之局部肌肉注射易造成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臀肌挛缩等并发症,因此肌注给药尤其长时期使用应予限制➢静脉滴注给药成为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主要途径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特点----分布☐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80%、1岁婴儿70%、成人则60%;同时,小儿组织间液高于成人,达体重40%以上,成人仅20%。
因此,水溶性药物在小儿体液内分布相对广泛,血峰浓度低(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分布至细胞外液后,其排泄相对缓慢,致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血脑屏障不完善,通透性相对高,有利又有弊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特点----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成人血浆蛋白偏低,而血PH偏酸,这均可影响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游离脂肪酸高构成另一与白蛋白结合的竞争因素,故新生儿血浆游离药物多,药物的游离部分易进入组织☐磺胺药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强于胆红素,致使较多游离胆红素进人血液循环,并可沉积在脑组织引起核黄疸,故这类药物不宜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使用☐头孢曲松在新生儿黄疸时慎用/不宜使用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特点----代谢☐酶系统不足或缺乏新生儿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 酶含量仅为成人的近30%,各种单胺氧化酶的活性约为成人的50%,其他药酶如乙醇脱氢酶(ADH)、血浆酯酶、N-乙酰转移酶和葡糖醛酰转移酶等在新生儿期间酶的活性均偏低下☐年龄越小,肝内各种酶活性越低,使药物代谢较慢,药物易在体内蓄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家长应知应会
可爱的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面对一张张天真的小脸,使得我们在为他们使用抗感染药物时,更需多一份责任心与细心!关爱孩子的健康,就是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为他们解除病痛,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们的伤害。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关于小儿使用抗菌药物的一些小常识,希望细心的家长们能够从中受益。
一、小儿应慎重使用下列抗菌药物
1. 新生儿肝脏的解毒、结合等代谢功能是很薄弱的,如果使用了氯霉素极易引起“灰婴综
合征”,故应慎用。
2. 新生儿应用磺胺类药物易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甚至造成胆红素脑病,因此,应用时需注意药物剂量。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
4.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5.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这已经影响了我国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此类药物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6. 喹诺酮类抗菌药: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二、常见的小儿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
1. 抗菌药物越新、越贵,就越好。
正确的观点是:针对致病菌选药才是最好的。
2. 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有炎症就可以用。
正确的观点是:确有细菌感染的指证时,才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否则随意使用此类药物,只能进一步削弱患儿的抵抗力、增加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细菌耐药性而使将来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增加经济负担等。
3. 不遵医嘱服用抗菌药物,本应一天3-4次用药而主观改成一天1-2次,用用停停,或未立刻见效便频繁地更换抗菌药物。
正确的做法是:抗菌药物一定要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用药3天后,若不见效需咨询医生决定是否可以更换抗菌药物,而不要自行更换药物品种。
选择了合适的抗菌药物后应用至足够疗程,不可刚一见效便立刻停药,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当然,抗菌药物也不能无节制地长期使用。
4. 把抗菌药物当做预防感冒药使用。
正确的观点是:除特殊情况下可用于预防外,一般不可常规预防使用,且对小儿预防感冒毫无作用,只会带来副作用。
5. 有些家长认为抗菌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坚决不使用抗菌药物。
正确的观点是:确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证时,应遵医嘱使用,不要因为偏见而延误病情。
三、谈谈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高发年龄为6个月到2岁。
据WHO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患儿住院病人中20%-7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
而在治疗过程中不乏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事实上,抗菌药物对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毫无作用,而且有很多副作用,如让人恶心,呕吐,还会杀死人体内正常存在的有益细菌,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不当的使用抗菌药物反而杀死了这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细菌,微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免疫力下降,只会延误或加重病情。
面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各位家长不要惊慌、不知所措,对于这类腹泻可以给予抗病毒药物、口服补液盐、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和金双歧等治疗。
衷心祝愿天下的宝宝健康成长!
家庭儿童用药常识
孩子得病了,爸爸妈妈往往是急的手足无措。
急,也不能乱给孩子用药。
因为任意给孩子吃药可能会治疗不当,反而贻误甚至加重病情。
所以对症下药是非常重要的。
发热: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一般情况下,低热时家长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物,多饮水,还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洗温水澡等。
同时应注意居室通风。
如果孩子高热(38.5℃以上)就必须给予退热药并且及时就医。
在使用一种退热药时如果效果不理想的话,还可以两种交替使用,但应间隔4至6小时。
当然,退热药联合使用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意见。
腹泻:
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不可轻易给孩子应用抗生素。
应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并听从医师及药师的指导。
因为抗生素易耐药。
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发展尚不稳定,容易因应用抗生素而受到破坏。
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易造成继发感染,加重腹泻症状。
所以家中应常备益生菌。
如果抗生素在使用了3至5天之后效果不好或不明显就建议复诊、换药。
如果感染严重应该做菌群培养及药敏实验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性。
另外,小儿腹泻容易伴脱水,家长应注意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必要时加口服补液盐。
缺钙: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吃过鱼肝油和钙剂,这是用于预防小儿佝偻病,保证孩子骨骼的健康的方法.但是什么东西吃多都不好,药更是不例外.钙剂用量过大时反而会抑制骨骼的生长.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在医师及药师的指导下正确用药.另外多晒太阳会有利于钙的吸收。
误区:
1、擅自增加或减少剂量:药品剂量是依每个人的体重.年龄.性别.给药方法.排泄率等条件而配方的,不可随便更改,以免失去适应的药效同时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随意改变给药时间:用药的时间要正确,注意是饭前还是饭后,是睡前还是必要时。
这些要求是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制定的,以确保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
3、任意联合用药:有的家长由于着急让孩子尽快好起来,就把多种类似的药物一起使用,好象是药多力量大,其实那时不可取的,因为那不仅可能影响疗效还可以加重不良反应。
药品保管小常识
药品可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药品因贮藏保管不当而发生变质的问题。
药品一旦变质,轻则药效下降或无效,重则会影响病人身心健康或加重病情。
作为一名药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患者保存不当致使药物失效的情况。
例如,前不久药房接到患者投诉:前一天在药房取的降血脂药——多烯酸乙酯软胶囊,在打开药瓶时发现软胶囊均粘连在一起,已无法使用。
经询问得知,患者在取完药后,未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说明书提示:此药应储存在不超过20°的干燥阴凉处),而是直接将药品放到车内,车内温度高,致使药物变质失效。
由此可见,药品比人更怕热。
只要稍稍高一点的温度就能使疫苗、血清、酶制剂等生物制剂中的蛋白质变性而降低它们的药效。
有些胶丸发生变形粘连也是温度的“杰作”。
因此,如何保管药品,对保证药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药品储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条件正确储存。
一般所指的冷藏,是指2-10℃,不能误认为温度越低越好,尤其是水针剂,眼药水等在0℃以下,容易冻裂。
栓剂是塞入人体一些部位借体温溶化的退烧、缓泻等药物,为避免夏天室温导致药品融化,应放入冰箱为宜;还有家中常见的止咳药水,一旦开封未用完,就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放在冰箱中才能确保安全。
阴凉处保存,是指保存温度不超过20℃,当然也不能低于0℃以下。
常温保存的适宜温度为15-30℃。
避光是因药物受光照射后,易氧化分解,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故需避光保存的药品要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存放于阴暗处或放置于棕色瓶中或用深色纸包裹。
我们的家庭小药箱也要定期清理,在清理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外观检查。
与药品说明书上“性状”比较,家中存储的药片如发现不符合下列规定要求的,则不能继续使用。
(1)片剂:应色泽均匀、无斑点、无碎片、无受潮膨胀、无粘连、无裂缝,各种药品均不应变色。
(2)胶囊:应无受潮粘连、无破碎、无破裂漏药、无异味等现象。
(3)颗粒剂(冲剂):应干燥、松散、颗粒均匀、无受潮结块、无异臭、色点、虫蛀及发霉等现象。
(4)软膏、乳膏:应无分层、硬结、渗油、变色、霉败及臭气。
(5)注射剂:药液应无沉淀、无混浊、无异物、无结晶析出、无颜色变化。
总之,家庭存放药品要合理、科学。
尤其重要的是,要经常清理、消毒“家庭小药箱”,以提高我们的卫生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