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1-2)(一)基本原则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出,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如下:1.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2.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较低的抗菌药物。

3.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清除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根据抗菌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及其肾毒性,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功能减退者,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

2.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酊清除率为准)调整给药剂量。

3.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酊清除率为准)调整给药剂量,并进行肾功能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肾脏损害。

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1-3)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剂量调整需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程度,以及肝功能减退时该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

由于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复杂,不少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现有资料,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如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属此类。

(二)药物主要由肝脏清除,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

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属于此类。

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

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
大,突出地表现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然而,对于儿 科用药,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患儿家长都存在着认 识上的误区,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对患儿产生严重的 危害,抗生素对肝脏,肾脏,血液,神经,消化 道有危害作用及过敏反应
5
认识误区
• 1.所有的感染都需要抗生素治疗 • 2.新的、昂贵的抗生素必然产生更好的效果 • 3.抗生素联合用药更有效, 抗生素的使用盲目趋向
23
• (6) 其它 : • a.林可霉素类:适应于G+和厌氧菌。 • b.万古霉素:主要用于G+菌严重感染,
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 c.磷霉素:广谱,作用不强,毒性低,
用于轻,中度感染。 • d.磺胺:用于弓形虫,卡氏肺囊虫等。 • e.甲硝唑:用于厌氧菌,原虫感染 。
24
五.特殊情况下抗生素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药物 计算好适当剂量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选择合适剂型 个体化给药及监测 慎用对新生儿、幼儿有特有反应的药物
15
氯唑西林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酯 头孢孟多 头孢丙稀 头孢克肟 头孢泊肟酯 头孢哌酮 美罗培南 氯霉素
阿奇霉素
氨基糖苷类:庆大、阿米 卡星、卡那霉素 多粘霉素B 克林霉素
有黄疸的新生儿慎用 早产儿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3个月以下儿童给药方案未建立 早产儿 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6个月婴儿不推荐使用 <6个月婴儿慎用 <2个月小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早产儿 新生儿慎用 <3个月的小儿暂不推荐使用 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儿童慎用,可导致再生障 碍性贫血、灰婴综合症,肝功能衰竭 <6个月以下小儿口服用药安全性及<16岁儿童静脉 注射安全性均不清楚 <6岁慎用
周用抗真菌药3-5日。 • (5) 烧伤病人手术前后用药2-3天 • (6) 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三分之二的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呈耐药,对一代、 二代和某些三代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可超过 40%。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 和阿米卡星非常敏感,与成人相似,但对环丙沙 星的耐药率很低,这与儿童中极少应用氟喹诺酮 类抗菌药有关。
▪ 至于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沙雷菌等对上述 抗菌药的敏感率一般比成人高。近十余年的数据显示,腹 泻患儿大便培养一志贺菌属最多见,以往鼠伤寒杆菌比例 增多的状态已改变。志贺菌属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仍 很敏感,对氨苄西林、一代头孢、庆大霉素、磺胺等耐药 明显,对部分三代头孢、氨曲南等的耐药率也见增长 (12.5~50%)。肠杆菌科细菌所以耐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重要原因,其中以克雷伯菌属、 大肠杆菌属产酶率最为突出,产酶率大40%以上,这与药 敏结果相符,即对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等呈高度 敏感,对头孢高度耐药。
▪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 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 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这对儿科临床提出了明确的用药要求,为 此,临床医师面临发热的患儿,首先应区 别是感染性的还是非感染的发热。若属感 染性发热,还必须排除单纯性病毒感染。
▪ 因此,必须:
▪ ①认真询问病史,包括发热的程度,热程 与热型,全身一般状况,传染病流行病学 史等;
▪ 肠球菌属多来自尿路,以粪肠球菌为多, 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敏感,对氨苄西 林、呋喃妥因也较敏感。屎肠球菌较耐药。 肠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见增长。
▪ 肺炎球菌中值得重视的是耐青霉素的肺炎 球菌(PRSP)和不敏感菌株(PISP)。 虽然PRSP目前仅≥10%,但PISP的比例高, 不少城市以超过50~60%。PISP对青霉素、 头孢菌敏感,但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 类耐药率已增高。PISP、PRSP对三代、 四代头孢、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利福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标准版)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标准版)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

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

2、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3、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

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4、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儿童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童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童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抗菌药物的滥用造成细菌的耐药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也非常严重,尤其是在预防用药、儿童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更为突出。

现对我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为临床医生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方面提供参考,目的是进一步保证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就诊率约占儿科门诊的60%~90%,占住院病人的30%—69%。

门诊患儿中绝大部分是上呼吸道感染,多侵犯鼻、咽、喉;也有15%-20%患儿可侵犯下呼吸道。

上、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有连续性。

由于呼吸道感染是我国小儿首位的感染性疾病,因此也是抗生素使用最多、用药不规范和欠合理的疾病。

随着临床致病菌的变迁和耐药性的显著增长,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及时控制细菌感染、缩短病程和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一、我院抗菌药物吸道感染疾病中使用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院抗菌药物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使用存在的问题有:(1)在使用抗菌药物前,没做细菌培养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完全凭经验使用抗菌药物;(2)病毒性感染使用抗菌药物,这种现象非常普遍;(3)不合理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今天挂了没效果,就联合用药加强消炎;(4)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和频次不对,不管什么抗生素基本上都是一天一次;(5)不合理的更换抗菌药品种,今天挂这种看看没效果后又换另一种继续挂或中途换了医生就更换了抗菌药物品种;(6)不合理的停药情况病情一有好转就停药,出现症状又继续挂,这样就造成了病情的反复不愈,从而造成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及滋生大量的耐药菌;(7)不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初次感染就选择三代头孢等;(8)抗菌药物使用的剂量偏大;(9)不合理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二、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来分析如何正确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1 呼吸道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呼吸道感染病原菌90%以上为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埃可病毒等。

细菌感染与抗菌药物对小儿常见病的临床应用

细菌感染与抗菌药物对小儿常见病的临床应用

细菌感染与抗菌药物对小儿常见病的临床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细菌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我国儿童的健康,据统计感染性疾病占5岁以下儿童的80%,其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占很大比例,目前居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三位的死因是肺炎(30%)、新生儿疾病(30%)和腹泻(10%),其中不少死于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作为唯一病原的小儿化脑、肺炎和败血症在我国仍很常见,结核病也并不少见,百日咳、破伤风也未消灭,我国仍属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

今天抗菌药物的研究也日新月异,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武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笔者就抗菌药物的应用和小儿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用药情况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1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小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循环时间较短,一般对药物的排泄较快。

但肝和肾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及某些酶系统尚未成熟,用药不当常可致不良反应或中毒。

此外,小儿时期免疫防护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趋化性活动和吞噬能力不足,某些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全等。

所以小儿用药应特别慎重。

2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对因治疗是抗菌药物的应用。

抗菌药物的选用取决于临床判断、抗菌药的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知识,同时也取决于实验室试验的结果,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细菌?—内酰胺酶,血清特异性抗菌药物浓度、血清抑制和杀菌活性的测定等,其最重要的基础是对感染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以帮助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据统计现在临床上滥用最严重的一类药物就是抗菌药,造成滥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抗菌药的选用自始至终是经验性的。

对于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中不能回答(1)是否是细菌感染;(2)是什么细菌感染;(3)这种细菌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如何,造成用药的盲目性。

其次,对几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寄于过高的期望,而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只看到对细菌性感染的特效,而忽视了抗菌药物的针对性和毒副作用,乱用抗菌药物可以掩盖患者的某些的感染症状和体征,引起误诊和漏诊,或因用药不当而产生耐药菌珠,导致感染不能彻底控制的严重后果。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MRSA和MRCNS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 部敏感,对利福平、磷霉素耐药率低。大 多数MRSA对SMZ-TMP敏感,但MRCNS 大多数对SMZ-TMP耐药。大多数甲氧西林 敏感的葡萄球菌对耐酶青霉素、头孢、氨 基糖苷类、新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磷 霉素、利福平、SMZ-TMP敏感。
肠球菌属多来自尿路,以粪肠球菌为多,
至于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沙雷菌等对上述 抗菌药的敏感率一般比成人高。近十余年的数据显示,腹 泻患儿大便培养一志贺菌属最多见,以往鼠伤寒杆菌比例 增多的状态已改变。志贺菌属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仍 很敏感,对氨苄西林、一代头孢、庆大霉素、磺胺等耐药 明显,对部分三代头孢、氨曲南等的耐药率也见增长 (12.5~50%)。肠杆菌科细菌所以耐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重要原因,其中以克雷伯菌属、 大肠杆菌属产酶率最为突出,产酶率大40%以上,这与药 敏结果相符,即对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等呈高度 敏感,对头孢高度耐药。
(2)对患儿安全 特别对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者更应考虑药 物的安全性。例如治疗多重耐药的革兰阴 性杆菌败血症,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但患儿特别是肾功能不全者或有中枢神经 系统疾患史者,则应选用该组药物中引起 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 品种如美罗培南,而不宜选用亚胺培南。
(3)在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且维持一定时间
成人中极为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儿童中 致病明显为少,在阑尾炎脓液标本中常可 分离到。对头孢他啶、四代头孢、碳青霉 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等极敏 感。不动杆菌、产碱杆菌、嗜麦芽窄食单 胞菌等其他非发酵菌在儿科尚未成为重要 致病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约40%,分离到的葡 萄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多,这 与成人中以金葡菌为多不同,而耐甲氧西 林菌株也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为高(约7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的比例(约15%)明显低于成 人(60~8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01
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为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目录
CONTENT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A
诊断为细菌性、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以及病毒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C
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尽早查出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敏或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01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药敏的结果而定。
02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注:*活动性肝病时避免使用
三、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属此类情况。
新生儿期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禁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儿科药物应用特点一、概述:1. 小儿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比成人快。

2. 小儿时期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其中细胞内液(%)比成人小,但组织间液(%)比成人大,故小儿用药相对剂量比成人大。

3. 小儿肝肾功能发育未完善、酶系统尚未成熟,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比成人高。

4. 动态发育之中和个体差异,故小儿用药剂量应该按体表面积或体重计算。

二、药代动力学特点: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进入体内后随时间而变化的量的动态规律,其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影响。

1. 吸收小儿口服药物的吸收与成人区别较大,口服应该是儿科用药主要途径。

小儿胃酸度较低、胃排空较快,总体吸收比成人快。

新生儿则情况特殊: 其胃容积小、胃酸低、胃肠蠕动慢,因此一些对酸不稳定药物,如氨苄西林吸收会增加,而弱酸性药物则吸收减少,如利福平等。

小儿皮下脂肪相对少、易发生感染,故皮下注射给药法很少使用。

肌肉注射的疼痛以及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加之局部肌肉注射易造成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臀肌挛缩等并发症,因此肌注给药尤其长时期使用应予限制。

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故不存在吸收过程。

2. 分布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80%、1岁婴儿70%、成人则60%;同时,小儿组织间液高于成人,达体重40%以上,成人仅20%。

因此,水溶性药物在小儿体液内分布相对广泛,而药物剂量就相对较大。

3.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成人,这是因为小儿血浆蛋白偏低,而血PH偏酸,这均可影响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

磺胺类药物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血浆白蛋白,故这类药物不宜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使用。

4. 代谢年龄越小,肝内各种酶活性越低,使药物代谢较慢,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如氯霉素在新生儿引起灰婴综合征就是由于肝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活性低下致血中游离氯霉素过高所致。

5. 排泄小儿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再分泌和浓缩功能均比成人差,致使相当部分从肾排泄的药物半衰期延长,这必然会影响用药间隔时间。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医 疗 论 坛
Me ia r a me t F r d e lT e t n o m
l 04 ・
Chnee J u n lo h o d c e a d Et n p a m a y i s o r a fEt n me ii n h o h r c n
, J 急 性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患者 抗 菌 药 物 应 用 合 理 性 分 析 JL  ̄
洪 伟
辽源 1 6 0 320 吉林省辽源市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稽查分局 ,吉林
【 摘 要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儿科治疗 急性上 呼吸道感染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方法:随机抽查20年1 6 09 月一 月本地 区++ 甲医院 +三 小儿 上呼吸道 感染住 院病 历6 0 0 份,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结 果:本组6 0 0 例患J 9 . % L 7 5 应用 了抗菌 药;联 合用药中单一用 药占 l .% 2 5 , 二联用 药 占 7 5 ,三联用药 占2 . % 4 .% 0 8 ,四联用药 占1. % 6 7 ,四联以上用药 占2 5 . ;同时三代 头孢 药物应用 多。结论:我院儿科在治 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存在不恰 当使用抗菌药物现象,规范化 使用有 待加强 。 【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合理性;, L bJ 【中图分类号】R 6 . 99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5 7( 0 0 0 1 4 1 0 7 8 1 2 1 )1 — 0 —
抽取 每份病历 时,对单 纯性急性上 呼吸道感 染的患者
纳 入 调 查 的 范 围 。 登 记 包 括 年 龄 、 性 别 、 出 院诊 断 、 血 常 规、病原学检查、抗菌药物名称、规格 、联合用药、疗程 、 体温变化等项 目。以主诉中的首发症状为统计对象 。 2 结 果 2 1 抗 菌药 物 应 用 率 及 联 合 应 用 构 成 比 . 由调 查 可 知 6 0 患 儿 应 用 抗 菌 药 物 5 5 , 使 用 率 0例 8例 9 .% 7 5 ,其中单用 一种7 例 ,使用 率为 1 . % 种抗菌 药 5 2 5 ;2 物联用2 5 ,使用率 为4 . % 种合用 i 5 0 8例 7 5 ;3 2 Y ,使用 率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21 0 0年 1 月上 第 2卷 第 3 期 1 1
N v mb r 2 0 Vo . o e e 01 12 No 3 . 1
中 国中医药咨讯
Ju a f iaTrdt n l ieeMe iieI fr t n o r l n a io a n s dcn nomai n o Ch i Ch o ・1 7 ・ 8
上 呼吸道感染指鼻腔 、 咽或喉部 的急性炎症的概称 , 是 呼吸道最 常见 的一种传染病。通过含有病毒 的飞沫 、 雾滴 , 或经污染 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 降低时 ,如受 寒 、 累 、 雨 等情 况 , 已 存 在 或 由外 界 侵 入 的病 毒 和 / 劳 淋 原 或 细菌 , 迅速生 长繁殖 , 导致感 染。 按照感染 的病原不同 , 可 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 。前 者几 乎 占 7 %一 0 主要包 0 8 %, 括 流感病毒 、 副流感病 毒 、 吸道合胞病 毒 、 呼 腺病毒 、 鼻病 毒、 埃可病 毒 、 柯萨奇病毒 、 麻疹病毒 、 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 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 染后发生 , 以溶血性链球菌 为多见 , 其 次为流感嗜血杆菌 、 肺炎球菌和葡萄球 菌等 , 偶见革兰阴性 杆菌 。 其感染的主要表 现为鼻炎 、 咽喉炎或扁桃腺炎。治疗 上 前 者 不 需 要抗 菌药 物治 疗 , 除非 为预 防继 发 感 染 。 者 则 后 根据病情需选择 敏感 的适合 的抗菌药物治疗。 但 是 目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较常见 ,比如本 组 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 , 多为单一用药与静脉注射用药物 , 不 良反 应 过 多 。 其 原 因 分 析 : ) 对 急 性 上 呼 吸 道感 染 究 ( 医生 1 的病原学诊 断含糊及对抗菌药物的依 赖意识 明显 ,是 目前 治疗急性上 呼吸道感 染抗菌药物使用 率高的主要原 因;2 f 2 1 家长对子女 的关注及期望值过高 ,医患关 系紧张均给 医生 造成压力 , 部分 医生 明知上呼 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 , 因 但 担心合 并细菌感染 、 病情加重 , “ 为 保险” 起见 , 习惯性使用 抗生素 ; ) ( 儿科患 者缺乏病情 表述能力 ,医师为了迅速控 3 制病情或在其家属要求下 ,凭经验选用一些新药或加大剂 量, 以求疗效 ; ) ( 不恰 当的药品推销 , 4 也是 医生 开具 不合理 的抗生素处方的原因之一 。针对 目前本院急诊儿科抗菌药 物 应 用 中存 在 的 问题 ,应 该 在 医 院 内积 极 开 展 抗 菌 药 物 使 用知识的培训 ,使广大 临床 医师较好地掌握抗 菌药物合 理 使 用 的 知 识 , 格 掌 握使 用抗 菌药 物 的指 征 , 免盲 目无 指 严 避 征 地 滥 用 , 强 不 良反 应 的 观 察 , 理 联 合 用 药 , 有 效 的 加 合 在 情况 下首选窄谱 、 常用 、 价廉的抗 菌药 物。

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林可霉素应用于肝病报道较少,但肝病 时其去除降低,故也宜减量慎用。
特殊病理生理状2况0患2者4/抗4菌/药19物的应用
1313/56
2、由肝脏去除或代谢应防止
应用抗菌药品
• 这类药品主要经肝或有相当量药品经肝去 除或代谢,肝功效减退时药品去除或代谢 物形成降低,造成毒性反应发生,所以该 类药品在肝病时应防止应用。
• 氨苄西林酯化物:肝病时酯水解后毒性 产物可在体内积聚,造成毒性发生。
特殊病理生理状2况0患2者4/抗4菌/药19物的应用
1616/56
异烟肼应用
• 异烟肼:该药参加药品肝代谢酶系统存 在着遗传变异,正常人中存在着异烟肼 快乙酰化和慢乙酰化两种情况,慢乙酰 化者消除半衰期可为快乙酰化者 2 倍。肝功减退者应用该药后,含有肝 毒性代谢产物乙酰肼排泄减慢,尤对慢 乙酰化者更为显著,可造成肝毒性。
特殊病理生理状2况0患2者4/抗4菌/药19物的应用
77/56
肝脏损害部位不一样对药 品代谢影响
• 肝脏病变累及肝小叶,则影响显著,多 见于病毒性肝炎,也可见于酒精性肝炎 患者。
• 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早期,病变主要累 及门脉区,对药品肝内代谢影响不显著, 直至终末期肝实质受损时才表现为肝脏 代谢药品功效减退。
特殊病理生理状2况0患2者4/抗4菌/药19物的应用
2727/56
对药品代谢影响
• 药品经肾小管分泌或肝代谢后大多数 极性升高,成为易溶代谢物自肾排泄。 肾功效减退时,这类代谢产物可在体 内积聚,生物转化结果常使药品抗菌 活性消失或降低,而毒性则可升高。
特殊病理生理状2况0患2者4/抗4菌/药19物的应用
特殊病理生理状2况0患2者4/抗4菌/药19物的应用
2020/56

抗菌药物在小儿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抗菌药物在小儿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n t i b a c t e i r a l a g e n t s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p e d i a t r i c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
e a s e s . Me t ho d s C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5 0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e d i a t r i c r e s p i r a t o y r d i s e a s e s i n o u r d e p a r t me n t i n 2 01 2 w e r e s e l e c t - e d i n o r d e r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a mo u n t o f u s a g e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a n t i b a c t e ia r l a g e n t s . Re s u l t s I n t h e 5 0 0 c a s e s . 2 9 3 c a s e s
S H U L i n - h o n f W E I Y i 。
1 . Me d i c a l De p a r t me n t ,C 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C h a n g t u C o u n t y i n L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C h a n g t u 1 1 2 5 0 0 , Ch i n a ; 2 . De p a r t me n t

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2、针对病原菌选药后,需从患儿病情、药物在体内代谢特点、给药 顺从性等方面考虑,来决定给药剂量及方式。
为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不对机体产生危害,掌握恰当的抗 生素剂量是必须的。在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 、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另外,亦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对 患有肝、肾疾病的小儿,除应避免应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外, 还应仔细考虑用药剂量。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 念是错误的。抗生素治疗疗程因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对现有治 疗的反应等而异,具体应咨询医生,认为症状消失即为病愈的概念是 错误的。
4、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效果儿童期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各 年龄阶段、不同季节易感的病原菌不同。
另外,发病季节及当时流行疾病状况对临床诊断亦有很 大作用。通常根据临床诊断,医生可以推断病原菌的种类 ,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对病原菌 诊断不明,可选用广谱抗生素。父母为病儿自选抗生素, 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并有可能诱发耐 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或耐药菌的传播。另外, 提醒家长不要单纯以价格的高低来判断药效的好坏,这是 不可取的,应针对病原菌来选择药物。
(1)单纯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婴幼儿常见的细
菌性感染疾病.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 )、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等。但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 由病毒引起,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针对临床症状处理即可。
(2)婴幼儿使用抗生素必须遵照医嘱:因为大多数抗生
素的抗菌效果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有关,所以抗生素每次的使 用剂量和每天的使用次数都要正确,才能达到效果。
三、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也见减 退,一旦罹 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儿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基本原则

儿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基本原则
规范收集相应标本作病原培养、鉴定及药敏测定是明确致病原最基本的途径。根据标本阳性结果可选择针对性强、抗菌作用优的抗菌药,以获满意疗效。必要时作涂片、染色检查,常能即时获得有价值的病原诊断结果,应予提倡。病原培养结果在数天后才能获得,因此应及时与细菌实验室保持联系,例如血培养每日常规观察培养管二次,一旦见培养液上清液混浊,可在无菌操作下取少量作涂片染色,见革兰阳性或阴性菌,或球菌或杆菌,对针对病原调整用药方案非常有帮助。
临床上联合用药可获良效的方案通常有:①金葡菌严重感染的联合用药常选用头孢唑林或氯唑西林加万古霉素或利福平,利福平加万古霉素。MRSA严重感染的用药方案中应含万古霉素。②肠球菌严重感染可选氨苄西林、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③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选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④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选用哌拉西林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糖苷类,或选用β内酰胺类与酶抑制剂联合。⑤结核病选用异烟肼、链霉素与利福平联合,或异烟肼、利福平与吡嗪酰胺联合。⑥深部真菌严重感染可选用两性霉素B加氟胞嘧啶。
3.1独特的抗菌特点
可从药物的抗菌谱确定各品种独特的抗菌特点。例如,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对各种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和肠球菌具强大的抗菌活性,作用优于其他所有品种。国内至今未出现耐万古霉素或耐去甲万古霉素的MRSA和MRSE,故临床上治疗严重的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包括MRSA、MRSE所致的各种感染,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理所当然列为首选药。又如,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对绿脓杆菌的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氨基糖苷类中以妥布霉素对绿脓杆菌的作用突出,其次为庆大霉素。因此,通常将头孢他啶或/和妥布霉素作为绿脓杆菌严重感染的首选方案;而对耐头孢他啶、耐庆大霉素的绿脓杆菌感染,又得分别选用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和异帕米星、阿米卡星等耐氨基糖苷钝化霉的品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一、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根据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医生在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3.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4.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5.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调整..6.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72小时停用;特殊感染者按特定疗程执行..7.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一般以3日量为原则;最多不超过7日结核病治疗除外..8.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9.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重视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毒副作用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二性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等时;条件成熟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提高用药安全..10.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妥善处置;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二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及2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3.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亦可能增多..三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性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心内膜炎的发生..3.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4.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菌药物防止败血症的发生..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二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见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此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二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表1-1手术切口类别切口类别定义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注:1.本指导原则均采用以上分类;而目前我国在病案首页中将手术切口分为Ⅰ、Ⅱ、Ⅲ类;其Ⅰ类与本指导原则中Ⅰ类同;Ⅱ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Ⅱ、Ⅲ类;Ⅲ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Ⅳ类..参考本指导原则时应注意两种分类的区别..2.病案首页0类系指体表无切口或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操作以及经皮腔镜操作;其预防用药参考附录3..(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2.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3.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5.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MRSA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6.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7.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参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四给药方案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国际有关指南推荐和国内专家的意见使用..四、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的基本原则:1.肾功能减退患者药物的应用:①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有条件的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②宜选择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的抗菌药物..③若选择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应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剂量需适当调整..④若选择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应酌情调整给药剂量..2.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①应用主要由肝脏清除的抗菌药物;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可正常使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并严密监测肝功能..②应用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清除或代谢;消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发生的;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③主要以肾、肝两途径排出的抗菌药物者;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④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3.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①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接受主要经肾排泄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②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应严密观察下慎用;有条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4.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新生儿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应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或毒性大的抗菌药物;以防止对新生儿的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随着新生儿体重和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5.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避免对小儿患者肝、肾造成损害或影响其牙釉质发育、骨骼发育..6.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①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和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应避免应用..②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经乳汁分泌量较高或虽然不高;但存在对乳儿潜在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应避免使用;以策安全..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应嘱其暂停哺乳..二、抗菌药物的管理1.成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医务、药学、检验、院感、人事、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药剂科;由药剂科负责日常抗菌药物管理工作..2.制定县抗菌药物遴选制度和抗菌药物采购目录..3.对抗菌药物按“非限制使用”一线、“限制使用”二线和“特殊使用”三线实行分级管理;明确不同级别医生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4.临床医师可以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药物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开具;特殊使用药物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或科主任签名..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但仅限于一天用量..5.卫生部规定的需特别管理的药品如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必须填写抗菌药物审批表..特殊情况下使用;需在24小时内完善审批手续..6.门急诊处方抗菌药以单用为主;严格控制多药联用抗结核治疗除外;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天;慢性病不超过7天..使用率控制在20%以下..药剂科定期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通报..7.医院感染管理科会同检验科进行细菌耐药率统计通报;定期分析全院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每季度公布一次..8.开展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由感染管理科定期将结果报送药剂科..9.对细菌耐药率高于75%的药品暂停其在本院的临床使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在停用期间;特殊病例使用需经抗菌药物指导专家会诊;并经分管医疗院长同意后;在药敏指导下使用..10.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力求做到有样必采;住院病人送检率力争不低于30%..11.使用、更改、停用抗菌药物均要求在病历上有详细的分析记录;并纳入病历质量考核..12.药剂科做好抗菌药物使用的动态监测;并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病案分析与处方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定期通过文件和院内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公示和通报..13.医务科根据评价结果对相关科室进行考核;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等知识的培训..14.医院实行不合理用药干预措施;与科室、个人挂钩..医务科、感染管理科、药剂科等参与考核管理..。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陆权2013年11月要点提示➢儿童----一个特殊的群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紧迫性与现实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内涵儿童----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童是必须正视的一个群体☐由于儿童不适合众多药物上市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使相当部分药物说明书中缺乏儿童的使用信息,儿科存在大量的超说明书使用☐美国儿科广泛使用的药物中70% 因缺乏证据未获得FDA 批准用于儿童;欧洲截至2007 年仍有50% 用于儿童的药物未进行过儿童临床研究☐全球36%~92%的住院患儿使用过未经批准用于儿童的药物,新生儿和ICU患儿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发生率分别高达80%~97%和70%~92%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特点----吸收☐出生时胃PH6-8,生后数小时内降为2,1周内PH上升,至3yPH达成人水平☐新生儿胃容积小、胃肠蠕动慢、胃排空时间较成人长☐新生儿主动转运能力低,致某些药物血浓度低☐胃肠功能不稳定,口服吸收差,常胃肠道外给药➢皮下脂肪少,皮下注射易发生感染,故很少使用➢臀部肌肉不发达,加之局部肌肉注射易造成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臀肌挛缩等并发症,因此肌注给药尤其长时期使用应予限制➢静脉滴注给药成为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主要途径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特点----分布☐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80%、1岁婴儿70%、成人则60%;同时,小儿组织间液高于成人,达体重40%以上,成人仅20%。

因此,水溶性药物在小儿体液内分布相对广泛,血峰浓度低(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分布至细胞外液后,其排泄相对缓慢,致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血脑屏障不完善,通透性相对高,有利又有弊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特点----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成人血浆蛋白偏低,而血PH偏酸,这均可影响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游离脂肪酸高构成另一与白蛋白结合的竞争因素,故新生儿血浆游离药物多,药物的游离部分易进入组织☐磺胺药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强于胆红素,致使较多游离胆红素进人血液循环,并可沉积在脑组织引起核黄疸,故这类药物不宜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使用☐头孢曲松在新生儿黄疸时慎用/不宜使用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特点----代谢☐酶系统不足或缺乏新生儿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 酶含量仅为成人的近30%,各种单胺氧化酶的活性约为成人的50%,其他药酶如乙醇脱氢酶(ADH)、血浆酯酶、N-乙酰转移酶和葡糖醛酰转移酶等在新生儿期间酶的活性均偏低下☐年龄越小,肝内各种酶活性越低,使药物代谢较慢,药物易在体内蓄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

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结果个体化给药。

2、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3、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

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4、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