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公开课17页PPT
合集下载
羁旅思乡诗 公开课PPT课件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的之情。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第8页品意境——体诗情 眼中景——心中情
第9页/共22页
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触景生情
烘托
边地戍卒冬夜对月思乡望归,思 乡之切与愁怨之深
韦庄是唐末乱世的漂泊者,他的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首句写羁旅漂泊的身世已让他习以为常,其中“惯别家” 体现了韦庄的无奈与辛酸。通过“等闲”一词可看出,诗 人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只是”等闲“之事而已。诗人 长期漂泊江南,远离家乡,但思乡思亲之情深埋心间,挥 之不去。一觉醒来,面对无言的山月,这个孤独的游子倍 感惆怅。
断肠人在天涯。
第21页/共22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22页/共22页
秋思
(l)秋风无形,何以
张籍
用“见”,谈谈你的理 解。
洛阳城里见秋风, (2)王安石评张籍的
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说“看似寻常最奇 崛”,本诗有一处成功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 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
行人临发又开封。 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第19页/共22页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 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 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 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 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思?想感情的评价)
第1页/共22页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 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 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 情不禁油然而生。
第8页品意境——体诗情 眼中景——心中情
第9页/共22页
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触景生情
烘托
边地戍卒冬夜对月思乡望归,思 乡之切与愁怨之深
韦庄是唐末乱世的漂泊者,他的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首句写羁旅漂泊的身世已让他习以为常,其中“惯别家” 体现了韦庄的无奈与辛酸。通过“等闲”一词可看出,诗 人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只是”等闲“之事而已。诗人 长期漂泊江南,远离家乡,但思乡思亲之情深埋心间,挥 之不去。一觉醒来,面对无言的山月,这个孤独的游子倍 感惆怅。
断肠人在天涯。
第21页/共22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22页/共22页
秋思
(l)秋风无形,何以
张籍
用“见”,谈谈你的理 解。
洛阳城里见秋风, (2)王安石评张籍的
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说“看似寻常最奇 崛”,本诗有一处成功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 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
行人临发又开封。 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第19页/共22页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 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 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 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 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思?想感情的评价)
第1页/共22页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 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 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 情不禁油然而生。
羁旅思乡诗复习实用精品完整ppt课件

百年 多病 独登台
地远 时惨 长久客居
年暮垂老 体弱 更显孤独
结论:后两联
运用情景交融 和直直抒胸臆的 手法抒,抒发内
心浓胸重、郁结 的悲臆痛。
艰难 潦倒
时世和自身处境难 失意、衰颓
停酒
精选ppt课件2021
愁上加愁
10
总结:
全诗用了借景抒情和直 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借登高 所见萧瑟悲凉、雄浑阔大的 秋景和境遇之悲,抒发作者 长年飘泊、老病孤愁、为国 忧愁的悲伤之情。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结合当 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 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精选ppt课件2021
5
教材回顾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羁旅愁思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
蒙的小洲,日暮时分
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夸张 拟人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 以景结情
急风 高天 哀猿
清渚 白沙 回鸟
萧萧落木 滚滚长江
凄凉
渺小 哀伤
冷清
结论:
悲 借景抒情,
伤
诗人借萧瑟 凄凉、雄浑
孤独
之 阔大的秋景,
情 抒发内心的
生命短暂、
悲伤之情。
韶光易逝
精选ppt课件2021
9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惨境 遇 悲
万里 悲秋 常作客
晴川历历汉阳树,念也就油然而生。(以乐景写
芳草萋萋鹦鹉洲。哀融情,)那弥尾漫联在寓长情江于之景上,的情浩景浩交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
烟波江上使人愁。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
地远 时惨 长久客居
年暮垂老 体弱 更显孤独
结论:后两联
运用情景交融 和直直抒胸臆的 手法抒,抒发内
心浓胸重、郁结 的悲臆痛。
艰难 潦倒
时世和自身处境难 失意、衰颓
停酒
精选ppt课件2021
愁上加愁
10
总结:
全诗用了借景抒情和直 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借登高 所见萧瑟悲凉、雄浑阔大的 秋景和境遇之悲,抒发作者 长年飘泊、老病孤愁、为国 忧愁的悲伤之情。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结合当 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 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精选ppt课件2021
5
教材回顾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羁旅愁思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
蒙的小洲,日暮时分
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夸张 拟人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 以景结情
急风 高天 哀猿
清渚 白沙 回鸟
萧萧落木 滚滚长江
凄凉
渺小 哀伤
冷清
结论:
悲 借景抒情,
伤
诗人借萧瑟 凄凉、雄浑
孤独
之 阔大的秋景,
情 抒发内心的
生命短暂、
悲伤之情。
韶光易逝
精选ppt课件2021
9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惨境 遇 悲
万里 悲秋 常作客
晴川历历汉阳树,念也就油然而生。(以乐景写
芳草萋萋鹦鹉洲。哀融情,)那弥尾漫联在寓长情江于之景上,的情浩景浩交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
烟波江上使人愁。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
定稿羁旅思乡诗鉴赏公开课课件

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培 养审美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共鸣,培养感恩之心。
01
羁旅思乡诗的背景 与特点
历史背景
历史发展
羁旅思乡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悠 久的历史,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汉 、唐等朝代的演变,逐渐发展成熟。
历史背景的影响
历史背景为羁旅思乡诗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和灵感,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事件 、社会现象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 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人物形象
在定稿羁旅思乡诗中,诗人也常常塑造一些人物形象,如旅人、船夫、店家等。这些人物 形象不仅是诗歌的情节元素,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他们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历史典故
定稿羁旅思乡诗中还常常运用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更是诗人 情感的寄托和表达,通过它们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水平。
01
总结与思考
本课程总结
内容概览
本课程介绍了羁旅思乡诗 的背景、发展历程、代表 性诗人及其作品,以及鉴 赏方法。
重点回顾
重点讲解了羁旅思乡诗的 情感表达、艺术手法和思 想内涵,以及如何进行鉴 赏。
感悟分享
分享了自己在鉴赏过程中 的感悟,以及对羁旅思乡 诗的独特理解。
对未来学习的思考
01
02
见的主题。
03
忧郁与苦闷
由于思念家乡而不得归,诗人在定稿羁旅思乡诗中常常表现出忧郁和苦
闷的情绪。这种情绪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等手法得以展现,
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和痛苦。
意象运用
自然景物
定稿羁旅思乡诗中常常出现自然景物,如山水、草木、花鸟等。这些景物不仅是诗歌的背 景,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象征,通过它们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羁旅思乡诗优秀课件

的艰辛,触动读者的心灵。
意象丰富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 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诗 歌更具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语言凝练
羁旅思乡诗的语言简练、质朴, 却能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人生的 哲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化内涵深厚
羁旅思乡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民族文化的
传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融合多元文化
提高创作水平
吸收和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拓宽诗歌的创 作视野和表现手法,丰富诗歌的文化内涵 。
加强诗歌创作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创作水平 ,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诗歌创作中来,推 动诗歌艺术的繁荣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04
定义
羁旅思乡诗是一种以旅途经历 和思乡之情为主题的诗歌。
情感深沉
羁旅思乡诗通常表达诗人对家 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
语言质朴
诗歌语言简练、质朴,富有感 染力。
意象丰富
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 法,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心境
。
历史背景
01
02
03
起源
羁旅思乡诗起源于古代, 随着文人墨客的旅行和迁 徙而逐渐发展。
结构安排
严谨的结构布局
诗歌的起承转合、前后呼应,使 诗歌整体结构紧凑。
对比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不同场景或情感,突出思 乡之情。
细节描写
对家乡的细节描写,使诗歌更具有 画面感,引发读者的共鸣。
05 羁旅思乡诗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的启示
情感表达
羁旅思乡诗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 人生感慨,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 供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手法和主题。
通过多个相关意象的组合, 形成意境,增强情感的表 达。
意象丰富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 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诗 歌更具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语言凝练
羁旅思乡诗的语言简练、质朴, 却能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人生的 哲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化内涵深厚
羁旅思乡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民族文化的
传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融合多元文化
提高创作水平
吸收和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拓宽诗歌的创 作视野和表现手法,丰富诗歌的文化内涵 。
加强诗歌创作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创作水平 ,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诗歌创作中来,推 动诗歌艺术的繁荣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04
定义
羁旅思乡诗是一种以旅途经历 和思乡之情为主题的诗歌。
情感深沉
羁旅思乡诗通常表达诗人对家 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
语言质朴
诗歌语言简练、质朴,富有感 染力。
意象丰富
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 法,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心境
。
历史背景
01
02
03
起源
羁旅思乡诗起源于古代, 随着文人墨客的旅行和迁 徙而逐渐发展。
结构安排
严谨的结构布局
诗歌的起承转合、前后呼应,使 诗歌整体结构紧凑。
对比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不同场景或情感,突出思 乡之情。
细节描写
对家乡的细节描写,使诗歌更具有 画面感,引发读者的共鸣。
05 羁旅思乡诗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的启示
情感表达
羁旅思乡诗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 人生感慨,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 供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手法和主题。
通过多个相关意象的组合, 形成意境,增强情感的表 达。
定稿羁旅思乡诗鉴赏公开课课件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深入挖掘
01
进一步深入挖掘羁旅思乡诗的内涵和价值,从不同的角度和层
面进行研究和阐释。
比较研究
02Biblioteka 将羁旅思乡诗与其他地区的传统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它们
的异同点和发展规律。
跨学科研究
03
引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文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多
个角度对羁旅思乡诗进行研究和分析。
学生互动与提问环节
归期无望
诗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回 到家乡,心怀无尽的悲伤 和期待。
旅途艰辛
描述诗人在旅途中的困苦 和艰辛,进一步强调思乡 之情。
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
忧郁之情
诗人因为远离家乡而产生 的落寞、孤独和悲凉。
慰藉之情
诗人寻找心灵的安慰,通 过回忆、思念和想象来缓 解思乡之苦。
期待之情
诗人期待回归家园,与家 人团聚,结束漂泊的生活 。
联想想象
通过联想和想象,拓展诗歌的意境和 内涵,以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 情感。
比较分析
将不同诗人或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方 式和艺术手法进行比较分析,以鉴别 其异同和优劣。
批判性思维
对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价值进行 深入思考和评价,以培养批判性思维 和独立鉴赏能力。
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重点
李白
02
羁旅思乡诗概述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羁旅思乡诗是一种表达游子在外 漂泊、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诗 歌形式。
特点
羁旅思乡诗通常具有浓郁的思乡 情感,描绘游子漂泊异乡的孤独 和无助,以及对家乡亲人的眷恋 和思念。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背景
起源
羁旅思乡诗起源于古代,是游子在长 期漂泊中所抒发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
羁旅诗鉴赏 ppt课件

❖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
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
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
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
浦。
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如何表现的? 触景生情,有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
对写法,从家乡朋友写起,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 自己以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二、何种情形易写诗抒 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羁旅思乡诗
学习目标
❖ 羁旅思乡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的把握
一、常见思想情感及产生原因
思乡怀人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
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商
❖ 山早枫行桥》夜等泊。
❖ 商山早行
❖ [唐]张继
温庭筠
❖
月落乌啼霜满天,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④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 《登高》。
❖ 登高
❖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 潦倒新停浊酒杯。
情因梦切
蜀中九月登高 王勃
2023届高考语文羁旅思乡诗精讲课件17张PPT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1.B “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 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 2.①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 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 ②“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 即生不逢时的苦闷; ③“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 ④“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 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明月何时照我还
——羁旅思乡诗
羁旅
因种种原因, 长久寄居(客居)他乡
灵魂四问
•一、诗人为何会羁留在外? •二、何时会有感慨? •三、会有何种情感抒发? •四、用何种方式表达?
一、诗人为何会羁留在外?
•1.长期在外地做官 •2.流离漂泊、居无定所 •3.久戍边关难以归家
二、何时会有感慨?
•1.节日、时令: 中秋、重阳、月圆之日、 除夕、日暮
袅炊烟。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回望一路缘岸而行的泉水,曲折注入江中;在夕阳照射下,是多么绮丽壮观。 远远看去,山色苍茫寂寥,在晚照之下,江水在夕阳一同增辉满溢。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我感慨时局动荡,无法为国出力,愧对孔圣人的教诲,我远离京城,如同王粲一般。 我这一生漂泊凄苦,历经磨难,只能独自叹息。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选用“玉露”“枫树林”等景物,“玉 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一片萧条。“巫山巫峡”,诗人所在。用“凋伤”、
羁旅思乡诗赏析PPT课件

邯郸冬至夜思家 作者:白居易 (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虚实结合)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
5
佳节——本应团圆,但是自己却客居他乡
常见佳节及寓意: 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
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
习俗。也是亲人相聚的日子。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9
4、久居边关,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 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前两句从时间上强调征战不休。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 跃马横刀,征战不休。后两句从环境上描写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表明了征 人转战跋涉的苦辛。从时空两方面着笔,抒发了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
11
羁旅诗常见的抒情方法 1、衬托: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 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 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 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 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喜景衬哀情以乐景 写哀,更见其哀。
羁旅思乡类诗歌鉴ppt课件

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 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 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 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 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6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 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 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 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 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 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7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望月怀远”,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鸿雁传书”,如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折柳送别”,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杜鹃啼血”,如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二、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
“孤”“悲”“无 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 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 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 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 要的节日。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 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 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 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 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 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7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望月怀远”,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鸿雁传书”,如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折柳送别”,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杜鹃啼血”,如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二、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
“孤”“悲”“无 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 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 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 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 要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