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出师表》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

2.分析《出师表》的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感悟作者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出师表》的背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实现国家统一,决定北伐中原,临行前上表请教主刘备,表明自己的忠诚和决心。

(2)引导学生回顾诸葛亮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2)学生交流自读感受,教师点评。

3.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篇章结构: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第二部分写作者请求出征中原的决心;第三部分写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展望。

(2)分析课文语言特点:课文语言简练、明快、直白,表达了作者诚挚的情感。

(3)分析课文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5.课堂练习(1)学生背诵课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写一篇关于《出师表》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讲解、讨论、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管理。

本节课通过学习《出师表》,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今后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在学生自读环节,引导他们关注诸葛亮的语言风格,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用词的严谨和深沉。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第一节:课前导入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名篇《出师表》。

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让我们通过一些引导问题来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听说过《出师表》这篇文章吗?它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了解《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他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并为接下来的课堂展开做好铺垫。

第二节:课文解析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出师表》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和节奏。

然后,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展开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解释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和史实,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第三节:文学鉴赏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出师表》的文学鉴赏。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技巧。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形象的描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与当下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情感体验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情感体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方式来感受《出师表》中的情感表达。

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演绎和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作者的用心和感情。

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第五节: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通过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巩固对《出师表》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对接下来的学习展开引导,让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出师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启发和借鉴。

九年级出师表导学案

九年级出师表导学案

九年级出师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诸葛亮及《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2、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诸葛亮的忠君爱国之情。

4、学习本文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

(3)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和真挚的情感。

2、难点(1)理解文中议论、叙事、抒情的关系。

(2)理解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决心和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 年-234 年 10 月 8 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 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 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 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 54 岁。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2、写作背景公元 227 年,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刘禅,写下了这篇《出师表》。

当时蜀汉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曹魏强大,而蜀汉国力相对较弱。

诸葛亮为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希望后主刘禅能够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巩固后方,为北伐创造有利条件。

四、朗读课文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指出不足之处。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4.出师表快乐晨读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赏析】本诗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

课前预学一、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______,号______,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南)人,曾隐居躬耕于南阳卧龙冈十年。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陈寿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汉末避乱荆州,躬耕隐居,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后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用火攻打败曹操,与孙权、曹操瓜分荆州,西取益州,后攻打汉中,建蜀汉政权。

刘备称帝,他任丞相。

刘备死,他受托辅助后主刘禅。

他志在复兴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六次出祁山北伐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

著有《诸葛亮集》。

二、文体常识“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奏议。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

“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三、追溯背景公元222年刘备伐吴,被吴国大将陆逊打败,丢了荆州。

公元223年刘备卒,儿子刘禅继位。

刘备在临死时,急召诸葛亮于成都,把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嘱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龙集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出师表》导学案doc

龙集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出师表》导学案doc

《出师表》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使用时间序号教学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字词。

1 •生字识记。

疲弊()陛()下恢弘()驽钝()裨()补阙()漏行()阵和睦夙()夜忧叹崩殂()妄自菲()薄陟()罚臧否()以彰其咎()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3.一词多义。

①效:a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②道:a路途:中道崩殂b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b方法:咨诹善道③所以:a.……的原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b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④于:a.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给:欲报之于陛下也c.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 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中之事 4 •古今异义。

①卑鄙:a.古义: 义:③开张:a.古义: 义: 义畅a.古义: 义: 5 •词类活用。

①良实: 益: 远:凶: 思路剖析仁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建议(1 — 5段)2 •表达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和“ 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 :的 决心。

(6 — 7段)3 .点明全篇主旨。

(8 — 9段)篇章分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 、 六个字来概括。

2. ________________ 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 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3. 表中着重回顾了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件大事,表达了诸葛亮的“北定中 原”坚强意志和 ________________ 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出师表讲课假想本文以议论为主,讲课时应重视剖析本文的议论内容和表达上的条理性。

文中诸葛亮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显现出他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讲课时应就说明这些记述、议论和抒怀所起的作用。

前方已学过《隆中对》,学生对三国形势和诸葛亮的为人,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已经有所认识,讲课时应充分利用这些旧知识。

把《隆中对》和《出师表》联系起来读,既可以从旧课文中获得启示,便于阅读新课文,又可以用新课文中的内容来加深对已经读过的旧课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讲课内容和步骤一、对联导入新课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 (《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 《病起书怀》)二、简要复述《隆中对》一文的内容,注意以下重点1.三国形成前的大概。

2.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3.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三、解题,简介时代背景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 年 ( 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 ) 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 年 ) ,蜀国和吴国的结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陷落,蜀国实质只据有利州,实力原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倦。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睦,又亲身领兵平定了南方少量民族地区的反叛,牢固了后方 ( 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此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故、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时机,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妄图牢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从而一致中国,中兴汉室。

3.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 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 三年 ( 即公元 223 年 ) 春。

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此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 终定大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2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2导学案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课前预习案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读准字音掌握字词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殂()陛()以塞()忠谏陟()臧否()攸()祎()以遗()陛下咨()裨()阙()漏颓()桓()闻()达猥()危难()二十有()一年夙()驽()攘()彰()咎()诹()涕()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三: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②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一词多义】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诏(遗留)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③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划分文章层次。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24、《出师表》预习学案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了解内容。

2.预习后,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陟.罚臧否..恢弘.菲薄裨.补阙.漏倾颓.猥驽..钝攘.除咎咨诹...长.史先帝遗.德以遗.陛下性行淑..均行.阵和睦3.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X禅(X后主)的言事呈文。

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X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X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5.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请写在下面。

24、《出师表》预习检测(共30分)一、文学常识(4分)1、作者:()是三国()、()。

字(),号(),谥号(),后世称其为()。

2、表:()二、通假字(6分)1、必通裨补阙漏()通(),解释为()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通(),解释为()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解释为()三、古今异义词(10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今:2、由是感激——感激古:今:3、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痛恨古:今:4、诚宜开X圣听——开X 古:今: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古:今:四、重点词语解释(5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2、当奖帅三军()3、后值倾覆()4、躬耕于某某()5、以光先帝遗德()五、读课文,用文中原话回答。

1、写出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词句。

《出师表》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备注重点八、、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学习课时:四课时学习过程:知识链接----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 的言事呈文。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疲弊(b i )陛(b i )下恢弘(h o ng)驽钝(n u d u n)裨(b i )补阙qu e )漏行(h a ng)阵和睦夙(s u )夜忧叹妄自菲(f e i) 薄( b o )陟(zh i )罚臧(z a ng)否(p i)崩殂(c u )以彰其咎(ji u )以塞(s G)驽钝(n d)裨(b i)补阙(qu e)漏郭攸(y o u)之费祎(y 1)行(h a ng)阵和睦长(zh a ng)史猥(w e i )自咨诹(z o u)以遗陛下(w e i )斟(zh e n)酌(zhu 6)损益2、朗读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1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1导学案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课内探究案目标导学四:把握重点,理清脉络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为什么?明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

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

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

而亲贤是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目标导学五:细读课文,讨论交流1.文章主要向后主进谏,开篇为什么从蜀国形势谈起?既然“益州疲弊”,又为何要出师伐魏?2.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明确:目标导学六:拓展延伸,展示个性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明确: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

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有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武侯祠前的杜甫、61岁的陆游不就是例子吗?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味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吗?当我们解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另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报知遇之恩。

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

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聩无能吗?课堂小结:《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22《出师表》学生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22《出师表》学生版导学案

《出师表》导学案精彩开篇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这篇表文为何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

相信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学习目标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下臧()否()恢弘()菲()薄庶()弩钝()()2.解释下列词语。

开张圣听:光:恢弘: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作奸犯科:斟酌损益:咨诹善道: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今义:(2)臣本布衣..。

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今义:(4)由是感激..。

古义:今义:(5)开张..圣听古义:今义:(6)临表涕.零古义:今义:(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

①遗深追先帝遗诏()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2)亲贤臣,远小人亲:(3)此皆良实良实:(4)以光先帝遗德光:(5)深入不毛毛:(6)优劣得所优劣:(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作奸犯科:6.作者链接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2021出师表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2021出师表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2021出师表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出师表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出师表》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对联导入新课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三、整体感知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二课时一、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2.问题探究(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

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

九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课件

九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课件

出师表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体会诸葛亮效忠于刘氏父子的决心。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简介作者、文体和写作背景。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3.写作背景: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二、朗读课文,为下列生字词注音。

崩殂(cú) 侍(shì)卫陟(zhì)罚臧否(zàngpǐ) 郭攸(yōu)之费祎(yī) 以遗(wâi)陛下裨(bì)补阙(quē)漏苟(gǒu)全斟酌(zhēnzhuó) 性行淑均(xìngxíngshūjūn) 行(háng)阵和睦倾颓(qīngtuí) 猥(wěi) 夙(sù)夜遗诏(yízhào)庶竭驽钝(shùjiãnǔdùn) 以彰(zhāng)其咎(jiù) 咨诹(zōu)三、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翻译重点句子的意思。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明确:1.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2.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4.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初中课文出师表教案

初中课文出师表教案

初中课文出师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诸葛亮的生平和《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诸葛亮忠诚为国家、为民族的伟大精神。

(2)学习诸葛亮勤于思考、敢于担当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3.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2. 诸葛亮的生平和《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三国时期的历史,让学生简要介绍诸葛亮。

2. 揭示课题:导入《出师表》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分析诸葛亮的写作意图。

2.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师讲解1. 讲解诸葛亮的生平和《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2. 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担当。

2. 让学生书写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拓展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诸葛亮的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结构,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了解诸葛亮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担当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1、学习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景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范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及长句的断句。

四、由同学朗读课文1、参照提示和注释粗通文意。

2、辨析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业;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九出师表
【学习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学习难点】
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自主学习】
(一)对联引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二)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
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
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
简拔:遗:咨:裨补阙漏:
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
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
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
慢:彰其咎: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3、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本文中的古义是。

(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

(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

(6)涕:今义是,古义是。

3、理解文言虚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之欲报之于陛下也()而可计日而待也()先帝称之曰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光先帝遗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以塞忠谏之路()欲报之于陛下()是以先帝简拔()于叹息痛恨于桓、灵()以愚以为宫中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悉以咨之()受任于败军之际()先帝不以臣卑鄙()还于旧都()以伤先帝之明()
【合作探究】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5、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6、请同学翻译第七段,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7、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精读精练】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3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4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汉,郭伋字细侯。

茂陵人,为并州守。

素结恩德。

后行部①至西河。

童儿数百。

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

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

既还。

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

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

先归一日。

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

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素结恩德()②后行部至西河()
6.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
7.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

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拓展提升】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注解: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运筹帷幄
注解:指拟定作战策略。

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汉书·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注解: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歇后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不念旧情【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