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十年
激荡四十年 读后感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宿州教材刘亮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有幸在2018年年底前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激荡四十年,那些曾经盛极一时又快速陨落的品牌,那些聚焦主航道数十年的行业领军者,起起落落之间交织着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政策环境的变革,资本力量的博弈,故事背后的大国崛起与制度变革引人深思。
最后一部的名字叫“水大鱼大“,从充满限制的地域性小湖到全球视野的大洋,中国企业的新征程依然在继续。
激荡四十年它是由两本书组成,一本是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另外一本是2017年底出版的《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这两本书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方方面面。
给我们诠释了从1978年到2018年,我们这个国家发生的进步,也就是在我们刚刚度过的改革开放整整四十年。
《激荡四十年》是我首次阅读经济学门类的书籍,也算是一套经济历史图书吧,其中讲述的故事,论述的观点,许多都让我大开眼界。
其中国企、外企、民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角力,政府在其中充当“裁判员”角色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国企、外企、民企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三股不同的力量,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现在均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在“赛场”中角力自是必然。
政府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呢?我想还是应该在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多做思考,对于大的风险,要用法治手段予以化解,对于小的风险,也要用法治手段予以引导,说白了,政府就像是足球场的裁判员,吹哨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书中介绍的许多经济人物中,笔者对牟其中的印象最为深刻,当代的经济大咖中,有多少是牟其中似的人物,或有多少企业家正在用牟其中似的手段盈利呢?牟其中的运营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激荡四十年是一部企业的成长史,正是市场与体制、利益与权利的博弈史,产权之争贯穿整40年。
读来,有振奋触动,有唏嘘感慨。
资本逐利的本心,在一次次游走于体制的漏洞里推动着车轮滚滚前进,不可阻挡,变成为唯一不变的道理。
国有经济的得意与失意,民营经济的憋屈和不屈,境外资本的抢滩与搁浅,共同写就了这40年的巨大变迁。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字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字作为一本承载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的书籍,《激荡四十年》让我不禁思考着,这个飞速发展的国家,走过的道路,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和汲取的经验?这本书的作者是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为改革开放奠定基础的邓小平同志的得力助手之一——吴敬琏先生。
在书中,吴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生动而且深刻地回顾了紧紧围绕着改革开放所发生的系列经济事件。
要把大量的数字统计和各方面的政策演变叙述得深入浅出,不枯燥乏味,不失为一项不小的挑战。
而这样的挑战,吴先生足以应付。
作为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和权威,吴先生在书中以干货为主,只偶尔夹带少量私人情感和读书体验。
但更为重要的是,吴先生把自己从改革开放前夕开始亲身经历过的社会真实生活,系列经济事件的深度剖析和权威的经济学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种全面细致、简明易懂的叙述方式,至少在我这个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看来,是能够让人较为轻松地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各种经济事件的处理以及那时候经济学界的新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感受到吴先生的实事求是。
尽管自己曾是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参与者,但吴先生并没有因此露出一丝自夸和自大。
相反,他坦诚地给出自己针对相应事件提出和实施的各种措施和看法的益处和不足,没有避开或掩盖任何问题。
这也是一个让我敬佩吴先生的地方。
可见,这本书的重要性是一目了然。
首先,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性书籍之一,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的方方面面,掌握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其次,它更注重于对某些重重难点的分析,并以自己的大量实践经验来提供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自身的认知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提升的作用;最后,吴先生更重要的作用是教给我们如何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经济化思考和解决,以及如何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的创新思考和观点。
在我看来,当前的努力不仅应着眼于经济表现,还应把人文和社会问题纳入综合分析,更加充分地关注人权保障、平等和公正,进一步优化用人制度、规范市场化运营方式,不断提升人民的内部动力和市场活力。
激荡四十年经典句子摘抄
激荡四十年经典句子摘抄(最新版)目录1.激荡四十年的背景与意义2.四十年来的经典句子及其内涵3.这些经典句子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正文【激荡四十年的背景与意义】《激荡四十年》是一部描绘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的著作,通过记录这四十年来的风雨历程,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这部作品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生动展现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在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涌现出了许多意味深长的经典句子,它们既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四十年来的经典句子及其内涵】1.“发展是硬道理。
”这句话道出了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2.“摸着石头过河。
”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改革开放的探索精神,意味着在未知领域中勇于尝试、不断前进。
3.“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这句话强调了实用主义的原则,即在发展过程中,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实际效果。
4.“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句话凸显了改革开放中人们对时间和效率的重视,追求快速发展和提高生产力。
5.“人民至上。
”这句话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根本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些经典句子对当代社会的启示】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经济建设摆在首位,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保持探索精神,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3.践行实用主义原则,关注实际效果,不拘泥于形式,善于调整发展策略。
4.提高效率,珍惜时间,追求卓越,努力提高个人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5.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总之,《激荡四十年》中的经典句子不仅是改革开放历程的见证,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激荡四十年
激荡四十年作者:王晓洁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7期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国家愈发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抉择关键,更是13亿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从此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们筚路蓝缕,波折低谷,终于在如今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以一个不屈的灵魂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大意义;经验启示;历史成就;成功一、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为止已经过了40年,这40年间,我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一定的水平,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建设也在逐渐完善,就改革开放来说,对于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五年政策,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制定阶段目标,在五年之内实现,随着五年规划的逐渐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也在逐渐完善。
其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通过改革,使得我国的经济政策更加适合我国国情,从而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
最后,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能够使得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促进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而且也能够通过对外贸易带动我国的内部经济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政策,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激荡四十年》观后感500字
今天看完了《激荡四十年》的前十年,40年是78-18,而我是98年出生的,正好在中间,但是刚出生的我的世界里只有我老家的小院,可以说是在08年,精神才刚刚混沌初开,在18年我才是刚刚的进入这个社会,我时常对周围感到不解,不知道周围许多说法的来历,比如:奶奶为为什么给火柴叫做“洋火”,为什么房子的价格再飞速的增长,为什么父亲听的是那几首老歌,为什么那些现代的作家写出那样的作品,比如我在读《废都》的时候,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49年建国前的历史,在历史课本上写的很清楚,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民国的大师辈出吗,那是一个救亡图存的年代,在更古老的历史,唐宋元明清,留下来的是经典,我们也在反复反复的学习,而中国的当代史,当代的政治经济发展,文学艺术的发展,我却接触的很少,这好像是一个断层的世界,然而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生活,受到这四十年的影响是最大的,在那时候成立起来的公司,至今仍然在统治着商业界,当今成熟的作家与导演也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洗礼,今天耳机里面的老歌讲述的是那个年代的故事,所以我们最应该了解的是那个时代,看看国家如何成长,文艺如何发展,厉害的人又是如何抓住机遇,在来反思今天的社会,今天的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又是能够做到什么。
大象放映室的《激荡四十年》取材吴晓波老师的书《激荡四十年》,每一集都是满分作文,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是能够为我打开了一个了解当代的一扇窗子,一个较大的图景,而不是支离的碎片,让我们去更加的去了解我们自身,我们的社会。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_心得体会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
大水大鱼就是这本书的全部主题,风云激荡的十年;
这真是一本激动人心的书,从细微之处来折射中国的发展历程,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国民经济缩小了其实就是每一个企业的发展经历,从中我们能嗅到什么味道,也许每一个人透过味道都能想到不同的“山珍海味”,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了。
做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我们能从中吸取到的养分,足够让我们对未来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
近期在社交圈里刮起的一阵裁员风,其实也和整个大经济环境的寒冬息息相关。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结束了,透过新闻,我们可以常常看见大佬们的话语,下半场,产业互联网,ToB等等,在激荡四十年里作者用“不惑之年”来形容我们已经经历的2018,在互联网行业里最突出的案例可能就是共享单车摩拜管理层的提前上岸和ofo 的退潮之后衰败的鲜明对比,一个疯狂烧钱一个疯狂创业的时代,正经历着这种转变,粗放式的发展之路,已经变的那么阵痛,精耕细作式的服务,对于我们使用者来说,确实一个很不错的体验。
在这种大趋势下,个人的存在意义似乎极其的渺小,我们对抗不了这种经济活动的转变,我们只能顺势而为,要么浴火重生,要么彻底滚蛋。
当资本更多融入的第一,第二产业,信息化的变革带来的效益的提升,服务意识在客户的心里普遍会追求更多的精益,这不是一个增量的时代,而是一个存量的时代,更多垂直,个性化,精致的服务,
会为你赢来更多的客户。
做为一个没有多大野心的人,我会更喜欢这样的时代,因为“工匠精神”的我会从各种牛鬼蛇神中脱颖而出,如果有一天,我说下半辈子我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把食物做好,利用好各种互联网的平台协同,做好一碗米粉,也许,这不再是梦想;
未来会非常的有趣,我们拭目以待;。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激荡四十年》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波所著的一部社会经济学著作。
这本书通过对4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分析和归纳,剖析了中国经济的历程和变迁,探讨了后改革开放、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细致的研究与精辟的分析给人以深刻的触动和启示。
首先,这本书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上,提供了许多十分有意思的观点。
例如,吴晓波认为,“高石屏式领袖”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特色。
他们以一己之力或是小团队的力量,推动了所在领域的变革和发展,被誉为“改革‘太岁’”。
如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推动“南巡”和干部轮岗,以及他给周恩来之子周永康的信中提到,“你的父亲是一位好同志,可惜他走得太早了,不然我国现在的变革会更好”。
同样的,江泽民发起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不同的思想和政策,加深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并引领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书中关于“红色资本家”这一概念的深入分析也很有启示性。
这些曾是革命家、亲自经历各种社会主义革命,甚至为此牺牲的人们,因为没有摆脱财富的神秘魔力而让资本和时代利用了自己。
举个例子来说,当今中国的一些富人竟然愿意搜刮消费者的最后一点水滴,为自己创造更多利润。
这种只想着利润的做法,同时也在挖掘消费者的资源与能力。
吴晓波在书中对红色资本家这一概念的研究,引领了我们去审视人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启示我们从根本上认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此外,吴晓波的书也尝试提供了可供人们借鉴和学习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例如,他在书中指出胡迪金当选为新加坡总理后,为了重振岛国经济,采取了与“东经贸易集团”共同建设跨国工业园和卢森堡经济特区的成功示范,从而在创新和经济增长上实现了飞跃。
而当阿根廷出现了债务危机后,其媒体掀起了对华尔街的痛斥,指责华尔街利用国内外汇之差作为巨大利润的投资工具。
这一教训告诉我们,不应把所有期望放在投机上,获得胡口就赚钱。
我们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慎重考虑投资的意义,不断增强综合能力,以达成更加成功和长久稳健的投资目标。
激荡四十年纪录片的观后感
激荡四十年纪录片的观后感
《激荡四十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性的纪录片,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剖析,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
首先,该纪录片以全景式的叙事方式,将观众带入了改革开放的大时代。
片中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真实案例,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巨大变革,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每一步都像是一次历史的飞跃。
观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国家繁荣发展的氛围。
其次,该纪录片也提出了一些深思熟虑的问题,引发了观众的思考。
片中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肯定,但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收入分配不平衡、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使观众对改革开放的后果进行了再思考,促使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纪录片通过许多真实的人物故事,展现了普通人在改革开放中的艰辛与奋斗。
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他们都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新的时代中有所作为。
这些个人的励志故事激励着观众,使人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实现人生的梦想。
最后,该纪录片的摄影和音乐也非常出色,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上的享受。
摄影师通过各种镜头语言,捕捉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情感,使观众更容易融入到这个历史背景中;而音乐则恰如其分地营造了不同情绪的氛围,使整个纪录片更
加生动和感人。
总之,纪录片《激荡四十年》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作品。
它以全面、客观的视角,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伟大历程和成就,同时也引发观众对改革开放的思考。
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和呼吁。
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让中国更加繁荣富强。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XX年(全三册)》读后感_1800字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XX年(全三册)》读后感_1800字《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XX年(全三册)》读后感1800字最近十年写的可比前三十年好看多了,可能是因为前三十年经济都是由政策主宰的吧,看完这四十年的历程有个基本的了解,对一些作者反复提及的企业家也扫盲结束,还是写的非常不错的。
读书笔记20XX年,全国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爆发,3G提前进入市场;20XX年—20XX年:产业迭代创新时期20XX年,四万亿计划,吴英民间借贷案,汽车产业马斯克的特斯拉和李书福的吉利并购案,许家印“地王”,BAT的兴起,新浪微博的成功,克鲁格曼掉进“中国陷阱”,共享经济,“一人抗战”樊建川;20XX年,3Q大战,陈黄国美之争,“中国崛起,日本衰落(gdp 第二,世博会创办)”,民企的绝望36条,任志强开博;20XX年,雷军,李宁危情,马云“十月围城”事件,国际零售业的中国问题,高铁政企分离,陈年凡客;20XX年,下水道vs摩天大楼,浑水做空,梁稳根和施正荣——昙花一现的首富,造船大王张志熔,褚时健的褚橙,买下整条赛道的红杉资本沈南鹏;20XX年,简政放权和金融体系的证券化再造,柳传志“在商言商”,雷军与董明珠的十亿赌约,华为出世,微博狂人李开复,锤子手机罗永浩;20XX年,宋孙罗生门事件,房市股市资本市场利好,海尔组织革命,邓亚萍和华润宋林的国企悲剧,互联网寡头,褚健困境;20XX年,股市救市战役,宝万事件,丁宁e租宝庞氏骗局,搏命狂奔贾跃亭,程维与吕传伟——滴滴快的合并,姚劲波和杨浩涌——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王兴与张涛——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携程去哪儿网合并;20XX年,政界黑天鹅特朗普,英国脱欧,中国G20,AlphaGo人工智能,网络直播与共享单车,宝万事件结局,“曹德旺跑了”,莆田医生;20XX年,新零售,ICO盲目市场,乐视结局,王健林的烦恼,混改的“陈发树悖论”,云药联通混改,任正非——向死而生;20XX年,中国经济改革四个动力:制度创新,容忍非均衡,规模效应,技术破壁;1978—1983:农村能人草创时期:1978吴仁宝华西村,鲁冠球工厂,引进外资;1979周冠五式改革,年广久“傻子瓜子”,蛇口“老板”袁庚;1980“万向节”鲁冠球,悦宾餐馆刘桂仙,中关村之父陈春先;1981任仲夷与项南--国家不太顺利的一年;1982“八大王事件”,“韩庆生事件”,君子兰事件;1983刘家四兄弟,“倒爷风”盛行,“步鑫生沉浮”;1984—1991:工厂管理启蒙时期:1984海尔张瑞敏,健力宝李经纬,“松绑新闻”;1985海南汽车走私案,晋江假药案,“价格双轨制”,张兴让“满负荷工作法”,格里希“三斧头”;1986刘庄和史来贺,“抬会”,吴仁宝与华西村;1987 马胜利失利,怀汉新的“太阳神”,宗庆后的“哇哈哈”,任正非创建华为,IBM的错误;1988产权意识苏醒,承包制的问题,万宝的陨落,王石与深特发的抗争,证券教父管金生、杨百万杨怀定,物价闯关与抢购风;1989“三角债”,北京吉普案,熊猫汽车投资案,史玉柱的“巨头”;1990“红帽子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双市格局”1991牟其中“罐头换飞机”,仰融,陈光卖光国企;1992何阳的点子,郭凡生下海,“万通六兄弟”,黄鸿年--“中策现象”,彭建东恶意操纵股价;1992—1997:品牌营销狂飙时期:1993大邱庄禹作敏落马,沈太福被捕,分税制、人民币贬值、搞活国营,量化改革,宝延风波,苏三山案,1994三株、飞龙、史玉柱的保健品疯狂,“君万事件”,柳倪之争,白方礼支教公司,张国庆MBO;1995民族企业崛起--联想、长虹、红高粱、荣华鸡,张树新的瀛海威,谭希松的“斗牛场”,“刁民”王海,管金生“327国债事件”;1996上市指标国营化,“抓大放小”战略,疯狂并购与技术概念炒作,赵新先“一人三九”机制;1997亚洲金融危机,“标王”秦池陨落,史玉柱“巨人”解体,三株、太阳神、亚细亚陷绝境,瀛海威败局,苏南模式困局,丁磊、王志东、张朝阳出现;1998—20XX年:资本外延扩张时期:1998朱镕基三个目标:不让人民币贬值、扩大内需、拯救国企,“98协议”,量化出让,增减手法,李经纬的产权博弈,科龙潘宁产权变革失败;1999吕梁拯救朱焕良,唐万新“唐氏战略”,儒商三人,胡润百富榜;20XX年中石化与中石油,机票打折,厦门远华走私案,彩电亏损,基金黑幕;20XX年安然丑闻,刘永好与民生银行,吴鹰小灵通,李书福与汽车生产证,互联网的寒冬;20XX年格兰仕的微波炉,健力宝、科龙易主,春兰改制搁浅,刘晓庆税案,仰融危情;20XX年中国制造与地产热,戴国芳钢铁厂,互联网咸鱼翻身,江南春的楼宇广告,孙大午案;20XX年戴国芳铁本的问题,建龙事件,顾郎之争,张瑞敏的冷静,联想购并IBM,陈久霖与中国航油;20XX年李东生的全球化,“中国制造”与反倾销,跨国企业的丑闻,股权分置,格力股改,盛大新浪并购大战;20XX年三大电信商高层互换,银行资本重组,股市、楼市稳步双涨;20XX年哇哈哈与达能大战,中国制造危机。
纪录片激荡四十年1981年观后感
纪录片激荡四十年1981年观后感英文版Reflections on the Documentary "The Turbulent 40 Years: 1981"After watching the documentary "The Turbulent 40 Years: 1981," I was taken aback by the profound impact it had on me. The film, which captured the essence of that decade, not only brought back memories but also provided a fresh perspective on the events that shaped our history.The film opened with a recap of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upheaval that preceded 1981. It reminded me of the excitement and uncertainty that filled the air as the country embarked on a new journe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ocumentation of daily life, from the smallest details to the grandiose moments, truly brought that era to life.What struck me the most was the resilience and spirit of the people. Despite the challenges and hardships, there was anunderlying optimism and hope that pervaded the air. People were willing to experiment, to take risks, and to believe in a better future. This spirit is something that we can all learn from.The film also highlighted the significance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driving change.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ideas not only transformed the economy but also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society and culture. This wa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role that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lay in shaping our world.As the documentary came to a close, I found myself reflecting not only on the past but also o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1981 are still relevant today, and the film served a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perseverance, optimism, and innovation.In conclusion, "The Turbulent 40 Years: 1981" was an eye-open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experience. It brought back memories, provided new insights, and served a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power of human spirit and the impact of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documentary to anyone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more about our history and the forces that shape our world.中文版纪录片《激荡四十年1981年》观后感观看了纪录片《激荡四十年1981年》后,我深受震撼。
纪录片激荡四十年1981年观后感
纪录片激荡四十年1981年观后感英文版Reflections on "Documentary: Forty Years of Turbulence - 1981"After watching the documentary "Forty Years of Turbulence - 1981," I was left with a profound sense of reflec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at crucial decade in Chinese history. The film, with its meticulous reconstruction of events and interviews with eyewitnesses, brought back memories of a time when China was in the throes of significan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1981 marked a pivotal year in China's modern history, with the country still recovering from the upheaval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documentary captured the mood of the times, the aspirations of the people,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new generation of leaders. It was a time of hope and optimism, yet also one of uncertainty and试验.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the film was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On one hand, there were the remnants of the past, the echoe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still lingering in some corners of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a sense of renewal and rejuvenation, as China began to open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embrace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The interviews with eyewitnesses were particularly poignant. They spoke of their experiences during that tumultuous time, their fears and hopes, their struggles and triumphs. These personal stories added a human touch to the historical narrative, making it more relatable and meaningful.Overall, the documentary wa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how far China has come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 It highlighted the resilie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tching it, I felt a sense of pride and optimism for the future of China.中文版纪录片《激荡四十年:1981年》观后感观看纪录片《激荡四十年:1981年》后,我对那段重要的中国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和理解。
激荡40年纪录片观后感
激荡40年纪录片观后感"The documentary 'Ji Dang 40 Nian' (Resounding 40 Years) is a remarkable testament to China's incredible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It weaves together personal stories, historical events, and cultural shifts, creating a rich tapestry of the nation's development.What struck me most is the resilience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Despite various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 they have persevered and emerged stronger, more innovative, and more connected than ever before. The film shows how China has moved from a closed, agrarian society to a global economic powerhouse, all while maintaining its unique cultural identity.The documentary also highlights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driving this transform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reforms in various sectors, especially in the economic realm, has led to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resulting economic boom has lifted millions out of poverty and given rise to a new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and innovators.Moreover, the film showcases China's soft power, emphasizing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its people to global culture and science. It's a powerful reminder that development is not just about economic growth; it's about progress in all aspects of life, including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social welfare.In conclusion, 'Ji Dang 40 Nian' is a must-watch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China's remarkable journey. It's a celebration of the past, a reflection on the present, and a glimpse into the future of this dynamic nation."《激荡40年》这部纪录片,深刻展示了中国过去四十年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激荡四十年1982观后感
激荡四十年1982观后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而如今,岁月仍峥嵘。
40个小时,完整通读完吴晓波先生这部《激荡四十年》,既有纵横历史的畅快和意犹未尽,也有激荡风云后的怅然若失,同时还有对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未来的希冀。
一部改革史,最光鲜的一层外衣,是这个沉寂数百年的古老帝国迅速崛起的奇迹史。
这四十年,可以说是无法复制的,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激荡出政府、民间、外资相互交错的经济风云。
在这个过程中,做多的风云人物逐个粉墨登场,力图在这壮阔的大背景下,留下个人的脚印,也的确有许多小人物用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头颅,来将自己的印记镌刻进这部传奇史中。
这样的奇迹,是举国上下摸着石头过河,甚至在很多时候是抱着杀头的风险去试探求索而一步步铸就的,里面充满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错,也充满了令人惊诧不已的“反常规操作”,出现了很多之前传统理论想破脑袋都难以解答的事情。
书罢,却仍有很多值得就思考研究的事件与人物。
而这,也应是这部改革史中令人着迷与意犹未尽的地方,值得我们继续细细思考与研究。
当然,在激荡风云之后,这部改革史也留下了诸多的遗憾和未揭开的谜题。
摸着石头过河,摸着摸着就到了深水区,而深水区如一不小心,踏错了落脚点,就有可能淹死,因而眼前在新一代人面前的困难一点也不亚于上一代人。
前40年,很多人利用了规则的漏洞而异军突起,也有很多人因为规则的不公“拱手让江山”,更多的是老实人们在改革的红利分配面前属于被欺负的地位。
而现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如何继续破题,是现阶段依然需不断求索,也是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重担。
未来,自然还是有无限可能性的。
这部书让我们了解过去,然后应该是化作给我们前进启发的力量。
上一代人的勇敢和进取,企业家精神的激荡崛起,在我们这一代人更需要升华和更上一层楼。
改革是大势所趋,且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节奏。
读罢此书,我还是很感恩这个时代,一切还来得及,青春岁月正好,更应把更多的热血通入到这条崛起之路的建设之中。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_优秀读后感作文600字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_优秀读后感作文600字大水大鱼就是这本书的全部主题,风云激荡的十年。
这真是一本激动人心的书,从细微之处来折射中国的发展历程,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国民经济缩小了其实就是每一个企业的发展经历,从中我们能嗅到什么味道,也许每一个人透过味道都能想到不同的"山珍海味",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了。
做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我们能从中吸取到的养分,足够让我们对未来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
近期在社交圈里刮起的一阵裁员风,其实也和整个大经济环境的寒冬息息相关。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结束了,透过新闻,我们可以常常看见大佬们的话语,下半场,产业互联网,ToB等等,在激荡四十年里作者用"不惑之年"来形容我们已经经历的2018,在互联网行业里最突出的案例可能就是共享单车摩拜管理层的提前上岸和ofo的退潮之后衰败的鲜明对比,一个疯狂烧钱一个疯狂创业的时代,正经历着这种转变,粗放式的发展之路,已经变的那么阵痛,精耕细作式的服务,对于我们使用者来说,确实一个很不错的体验。
在这种大趋势下,个人的存在意义似乎极其的渺小,我们对抗不了这种经济活动的转变,我们只能顺势而为,要么浴火重生,要么彻底滚蛋。
当资本更多融入的第一,第二产业,信息化的变革带来的效益的提升,服务意识在客户的心里普遍会追求更多的精益,这不是一个增量的时代,而是一个存量的时代,更多垂直,个性化,精致的服务,会为你赢来更多的客户。
做为一个没有多大野心的人,我会更喜欢这样的时代,因为"工匠精神"的我会从各种牛鬼蛇神中脱颖而出,如果有一天,我说下半辈子我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把食物做好,利用好各种互联网的平台协同,做好一碗米粉,也许,这不再是梦想。
未来会非常的有趣,我们拭目以待。
1。
《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
《激荡四十年》是一本关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书籍,通过对历史事件、政策变革、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分析,展现了中国在过去四十年中所经历的巨大变革和发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首先,通过阅读《激荡四十年》,我深刻理解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国际地位低下。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这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步,也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次,通过对书中所述历史事件和政策变革的了解,我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的
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信心,勇敢面对,不断探索创新,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敢前行,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最后,通过阅读《激荡四十年》,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作为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强国,中国人民也享有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的来说,阅读《激荡四十年》让我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
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能够继续走在世界的前列,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愿中国梦早日实现,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许多事情正确和错误之间没有界限,今天是对的,明天可能就是错的,不错的永远应该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按客观规律办事。
昔日被造的神,或许今日就跌下神坛,其中境遇不免让人唏嘘,平凡就是最大的幸福。
不要相信直线,历史的发展从来不走直线,都是在不断调整、不断纠错的过程中实现螺旋上升。
任何改革都必将付出代价,在价格双轨制带来的腐败横生和完全放开价格管制带来的物价飞涨的代价间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宏大叙事容易使人肤浅和片面,深挖历史,从未有过哪一年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新的问题,甚至桩桩件件都是致命的问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因此,不要对当下的困境自怨自艾,对前人的牺牲视而不见,对自身的挫折无限放大,把精力都放在解决当下的问题即可。
人们的认知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做出正确的选择除了运气还需要高水平的认知。
但认知高低是无法比较的,也无需试图改变别人的认知,大部分人也仅仅看重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
搁置争议,兼听则明,兼收并蓄,埋头苦干。
人性是复杂的、立体的、多面的,我十分相信那些满嘴社会责任感的人说的是真话,因为这是一种人的更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也一点不妨碍人是自私的、利益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恶贯满盈的人鱼肉百姓的现象往往并存。
降低自己的预期,接受赤裸的现实,可以为了人性的善而感动,却不必为了人性的恶而失望。
人类社会从不平等,资源永远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在少部分人有钱有闲可以欣赏艺术、追求时尚的同时,大部分贩夫走卒们还在为解决温饱而发愁。
人的骨子里喜欢比较,非要比较到在自己划定的参考系内达到中上才会满足,而人的贪欲却没有止境,随着参考系的改变中上的标准终将越来越高。
这既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压垮自身的万恶之源。
社会本质上是荒谬的、无序的、无法归因的,囿于其中巨大的复杂性我们往往不能对一件事有全面清晰的理解。
由此,不同的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给出有理有据的回答,或许思维的碰撞能擦出提高认知的火花,但在做出与自身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决定时不宜被影响,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荡四十年
此时此刻,中国以新兴大国姿态站立在历史的临界线上。
回望来途,不禁感叹当新时代到来的时候真的锐不可当。
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
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这就是我们刚刚经历的四十年。
如果从数据里来看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更直观[1]:
经济总量: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到了1.8%,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庞大的但同时极其贫穷,或者说微不足道的落后国家,今天我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14.8%。
人均GDP:40年前,我们的人均GDP只有384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中排在倒数第七位。
今年结束,我们的人均GDP将达到9280亿美元。
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中等收入国家了。
恩格尔系数——我们每个月赚的钱里拿出多少用于食品:40年前,我们每赚100元会有60元拿来买大米、酱油、鸡等等。
今天,大概全中国老百姓每个月赚的钱里40%用于食品,60%用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用于更多符合我们美好生活概念的商品。
摩天大楼:40年前,中国最高的大楼没有超过200米的,所谓的摩天大楼是我们梦中想象的,帝国大厦那些。
今天,全世界最高的10幢大楼中有8幢是我们中国的。
世界500强:40年前,中国没有一家私营企业,一家都没有,全部都是国营企业,也没有世界五百强。
今天呢,2017年世界五百强中我们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15家,其中有超过25家是民营企业。
中产阶层:1978年,全中国人民一样穷,中产阶层是一个要被反对、被鄙视的名词。
大家都是无产阶级,啥也没有。
今天,中国的中产阶层人口数量从0增加到2.3亿。
这比除了美国以外,任何发达国家的人口都要多。
奢侈品消费:我们中国的年轻人实在是全世界奢侈品品牌最喜欢的人,全球每年奢侈品的70%是各位花掉的。
而且这批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平均年龄39岁,美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呢?比我们要大15岁。
而美国网民的平均年龄比我们大5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起码是一个比美国年轻10岁的国家。
汽车:1978年,说起来很可怜,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量是10万辆,那时候几乎没有一个私人拥有汽车,如果你当时到一个县里去的话,只有县长和县委书记有一辆车,叫做公车。
但是今天呢,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到2017年年底,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将要达到2940万辆。
汽车成为了很多中产阶层家庭的标配,一个基本的配置。
这就是中国,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国家。
这就是我们的改革开放,二战以来
最成功的变革。
而在变革中我们曾被西方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们五次唱衰,虽然我们走出来了但是在变革中我们也确实经历了太多太多。
1978年为了响应国家改革开放,中国的企业家应运而生,从无到有。
第一批企业家的萌芽源于社队企业及一些县村个体劳动者。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禹作敏,这个天津静海大邱庄的掌门人和鲁冠球浙江萧山万向节总厂。
他们都随着改革开放走上了金字塔尖。
但因为改革的不断试错和深入,总有一些模式要推翻重来,因而矛盾也是在所难免,但幸运的是每一次国家的步调都是正确的,这一阶段的企业家的闯荡也因禹作敏锒铛入狱而宣告进入下一阶段。
1984年,这是工厂管理启蒙时期,城市体制改革拉开帷幕,经济改革的主战场从农场向城市转移。
这一年被视为是“中国企业元年”,一些极富个性的城市创业者集体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联想柳传志,海尔张瑞敏,万科王石,南德牟其中这些要进行全球化的公司粉墨登场,并且紧跟国家的步伐开始了不断的变革和成长的过程[2]。
随着东南沿海优先发展战略的执行,企业的主流区域集中于沿海各省,由此出现了不同地域性的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是温州模式。
这一时期还零星了出现了大学生及科技人员下海经商的现象,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创造性的改变了一个行业的中国成长模式。
最成功的就是华为任正非和ov创始人段永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中国真正进入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
企业家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开始整体出现。
这个时期是民族品牌大崛起的阶段,企业家们惯用的营销手段一是倡导国人用国货,二是价格战,三是广告轰炸。
最终在抗击外国产品的过程中长虹的电视品牌取得胜利,也奠定了未来几十年这些家电品牌的地位。
有一部分人在这个时期用上了渠道模式的变革并且在接下来十年中成为新的主导型力量,他们就是国美黄光裕,苏宁张近东,顺丰王卫。
1998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发生了三个重大的战略性转变:其一,制造业由内需主导向外贸主导转变;其二,商品房制度诱发地产热;其三,城市化建设推动能源及重化产业蓬勃发展。
企业界的治理思想也从日本模式向美国模式迭代。
在这个时期机械装备业的企业家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房地产行业水涨船高,文化传媒产业也在塑造国民的新审美趣味。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元年也在此时来了。
新浪王志东,搜狐张朝阳,网易丁磊成为中国早期互联网的新闻门户并且得到资本的青睐。
与此同时腾讯马化腾,阿里巴巴马云,百度李彦宏这些牛人也在未来极大的改变里中国的商业潮流。
2009年以后进入了产业迭代创新时期,VC、PE相继进入高潮,中国在此阶段成为全球第二大风险投资市场。
红杉中国,真格资本,高领资本几乎控制了整个
中国互联网的江山,并且持续的投资创业公司。
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超过美国,这是世界工业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未来的几年中,中国的汽车行业也确实不负众望挑起了大梁,比亚迪自主创新的云轨和新能源汽车以及吉利李书福通过并购沃尔玛让中国汽车走向全球化,这些都可以让中国在未来掌握汽车的话语权实现弯道超车。
16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元年,这一年在市场形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行业大爆发,腾讯和阿里成为了市场的巨头,垄断了整个互联网世界并且推动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创新。
跌跌撞撞的闯入世界前十,引领中国在互联网行业及未来的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3]。
在如今互联网领域,在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占据三项,在世界上别的国家都只能望尘莫及。
中国的经济总量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想超过美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由此那些唱衰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也不得承认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无法用西方的制度经济学来解释,中国改革的成功是人类行为的意外结果。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最应该致敬的就是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在这四十年中正是这些农民工的不辞劳禄,一砖一瓦的建起了这个诺大中国的基础建设和摩天大楼。
他们是中国改革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人,却也是享受成果最少的人。
其次要致敬的就是企业家们,他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代替政府分担了就业问题和经济危机,并且重新塑造了一代中国青年。
最后要致敬的就是奋斗在改革最前线的所有政府官员,是他们的睿智和勇敢才让中国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并且引领人民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四十年来,这个国家的经济面貌不断改革,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甚至,每一个企业在这个国家能够存在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会有很多的苦难、很多的焦虑、很多的寂寞,需要无数的付出。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勤奋与辛劳。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我们,他只是不断的磨练我们,磨练每一个试图改变命运的平凡人。
世界如此之新,历史尚未命名,扬起船帆,再出发。
参考文献:[1]吴晓波。
《激荡三十年 [M]2008
[2]吴晓波。
《水大鱼大激荡十年》[M]2017
[3]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