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终稿)
团队合作打造精品课程
团队合作打造精品课程2023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打造一门精品课程,让学生们学有所得,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这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合作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把每个人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凝聚成一个强大的团队。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团队合作,打造出一门精品课程。
第一步: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打造一门精品课程,首先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和目标。
计划和目标应该包括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时间安排,以及预期的效果。
所有的计划和目标都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竞争力和职业能力展开。
第二步: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职责和任务的分配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擅长领域而定。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协调,相互支持,共同推进计划的实施。
第三步:开展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沟通和协作是团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和互相激励。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应该建立在互信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误解和矛盾。
第四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效率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
如今,拥有一些在线工具软件,例如团队协作软件和信息共享软件等,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及时共享信息,明确任务交付时间,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
第五步:推动课程改革,打造精品课程推进课程改革,打造精品课程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
在团队合作中,需要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坚持精品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全方位推动课程改革,最终打造出精品课程。
最后,团队合作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改进,才能够取得成功的成果。
相信在2023年,团队合作的力量将会更加凸显,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加入其中,共同努力打造出更多的精品课程,为学生们的成长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推荐下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口述:田俊国采访整理:徐志红我意识到,要改变企业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养老”地位,改变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就必须打破企业内部培训的这种恶习循环,重新构建良好循环。
这个良好循环的开始,有赖于我们打造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
精品课程的根本——上接战略下接绩效提出这样的培训战略,与我做业务部门总经理的经历不无关系。
回想自己当年做业务时,对培训的重视也不够,究其原因,无非两条:一是培训的内容跟业务联系不紧密,二是培训跟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
为什么培训部门规划出的课程不是业务人员真正需要的?症结出在:培训需求调查原本是一个过程,而大多数公司的培训部却只看重调查的结果。
虽然培训课程往往是根据培训调查需求生成的,但业务人员在做需求调查问卷时本着敷衍的态度,这样调查出来的培训需求,无非是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和业务部门的能力欠缺没有什么关联。
业务部门嘴上说他们需要的,往往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再加上最近几年培训部门跟风追赶管理时髦,经常是外面流行什么就买什么:今天流行平衡记分卡,就给大家培训平衡记分卡;明天流行五力模型,就给大家培训五力模型……培训规划虽然是根据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出来的,但培训内容并不是业务人员真正所需。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课程背后都有其管理哲学和基本假设,一旦企业自己的经营哲学和课程的主张不一致,培训反倒会起反作用。
同时,因为培训跟业绩关系不直接,业务人员面对培训自然是能溜则溜。
因为我有做业务的经历,我本能地站在业务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恰恰让我豁然开朗:培训课程只有紧贴业务,对业务有帮助,业务人员才会欢迎。
那么,如何了解业务部门的真正需求呢?要知道,很多时候,即使是业务部门,也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的做法是行动学习,用培训部门的专业逻辑来帮助业务部门翌年的业务计划,分析业务部门的战略、机遇、优势和劣势,重点分析团队的能力,根据团队的能力情况来分析培训目标,最后再来看培训资源。
节优质课是怎样炼成的
时来 全面把握马的形象 ,பைடு நூலகம்刻领会 作
品深邃的 内韵 ,难度非 常大。那么 , 在教学 中如果能找到一个 “ 抓手”作 为着力点 ,让学生快速 、准确地进入 文本 ,进而与文本对话 ,把握作 品深 刻 的内涵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
生不 朽的壮 美 和潜藏 在其深 层 的忧
联想到流淌于民族精神中的英雄 进 步 ,增强 自己的 自信 心 。有 “ l 效果。 此, I 因 这堂课到底 应该教给学 郁, 落 差 ”的语文课堂 ,才是一个生机勃勃 I 生什么, 从什么地方作为突 豪气与进取精神 ,呈现出崇高深邃的 l 应该 破口
的形象 , 更准确深入地把握作 品的主
题—— 以 “ 马”为核心形象引起了作 者对于世界 的思考 ,通过马联想到人
生 的认 知水平 ,营造认 知 “ 落差 ” 。 有 “ 差” 落 ,才有实效 ;有 “ 差” 落 ,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 有 “ 落差 ” ,才能让 学生感 受到 自己的
术效果 。一个巧妙 的教学抓手就好像
一
斯的马》 的创作思路恰好依次折射出 了新时期三种 文学现象 :伤痕文学 、
反思文学 、寻根文学 ,是这三种文学 现象的综合体 。教学之初可 以让学生
了解这三种 文学现象 , 以此为 “ 并 抓
文章的思路 , 尤其是对作者的情感变
化 总算有 了初步的体会。接着 ,我让 学生相互 比较大家呈现 出来的不同曲
引导学生 自 、合作 、探究地学习就 主 有了基础和凭借 , 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性。
手”来感受作者怎样一步步地从绝望 中思考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灾难 的原因到对文化大革命带来 的的灾难 性实质进行深刻 的反思,直至把思想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CIP)数据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 / ⽥俊国著. —北京:电⼦⼯业出版社,2014.4ISBN 978-7-121-22215-3Ⅳ F272.92Ⅲ①企业管理-职⼯培训.①.Ⅰ①精….Ⅱ①⽥….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308816号责任编辑:晋晶印刷:装订:出版发⾏:电⼦⼯业出版社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73信箱邮编100036开本:720×1000 1/16 印张:16.5 字数:161千字印次:2014年4⽉第1次印刷定价:45.00元凡所购买电⼦⼯业出版社图书有缺损问题,请向购买书店调换。
若书店售缺,请与本社发⾏部联系,联系及邮购电话:(010)88254888。
质量投诉请发邮件⾄zlts@/doc/37fc8eca6c175f0e7dd13749.html ,盗版侵权举报请发邮件⾄dbqq@/doc/37fc8eca6c175f0e7dd13749.html 。
服务热线:(010)88258888。
推荐序⼀梁能中欧国际⼯商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协会副会长对于本书的⼤多数读者来说,建构主义也许不是⼀个很熟悉的概念。
但是,只要你的⼯作与学习、教育有关,建构主义其实每天都体现在你的⾝上。
传统的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就是韩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
在这个过程中,传授者是⽼师,传授对象是学⽣,传授内容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从这个⾓度来看,学习就是知识搬家,即把⽼师头脑中或书本上的知识搬到学⽣的头脑中。
如果⽤计算机来做⽐喻,学习就是往计算机上加载各种各样的应⽤软件。
⼀台计算机加载的应⽤软件越多,它的功能就越强、越有⽤。
这种知识搬家的学习理论,对于数据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学习,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学习的“背书”传统、考试传统,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IV 所谓有学问就是“学富五车”的观点,都是这种理论的体现。
教研组打造精品课程
教研组打造精品课程精品课程,作为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织,扮演着决策制定、课堂教学改进和教学资源共享的关键角色。
本文将从教研组打造精品课程的重要性、打造精品课程的步骤和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研组打造精品课程的重要性1. 提升教学质量教研组在打造精品课程过程中,将紧密结合学科要求和学生需求,通过教研成果的研究与应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只有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将教材内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精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研组在打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新思维的激发。
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研组打造精品课程的步骤1. 明确目标和要求教研组在打造精品课程之前,需明确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这需要教师团队对课程的整体框架有清晰的认识,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确保后续的教学设计与目标要求相一致。
2. 分析学科特点与趋势针对所要打造的精品课程所属学科的特点和趋势,教研组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对于理科课程,要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提取与学科相关的前沿知识;对于文科课程,要注重文化价值传承和实际运用等。
3. 教学设计与实施教研组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借鉴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手段。
例如,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辅助,提供真实情境的案例分析等。
4. 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结束后,教研组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及时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求改进之策。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研组打造精品课程的技巧1. 团队合作教研组打造精品课程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
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共同研究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形成共识和思路。
一堂好课是“炼”出来的
一堂好课是“炼”出来的一堂好课,对学生而言,无疑是知识的源泉和智慧的指引;对老师而言,更是教学的乐园和传播知识的平台。
一堂好课,需要老师的精心准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理念的升华。
那么,一堂好课是如何“炼”出来的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老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分别探讨一堂好课是如何“炼”出来的。
让我们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一堂好课是如何“炼”出来的。
对于老师而言,一堂好课不仅仅是在教室上台讲课,更是需要在百般准备和磨砺之后才能呈现给学生们的。
老师需要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制定出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方案。
在课堂上,老师需要做到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形式多样,通过多媒体、实例等形式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老师还需要注重课堂管理和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成为知识的传递和交流的平台。
一堂好课是需要老师积极主动的准备和构思,需要老师的辛勤耕耘和细致打磨才能呈现给每一个学生。
让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堂好课是如何“炼”出来的。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表现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效果。
一堂好课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思维和态度,需要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
在一堂好课中,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不仅仅是通过听课、做课堂练习掌握知识,更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堂好课是需要学生不断努力和积极参与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觉的学习行为。
只有当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智慧的光芒。
一堂好课需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需要学生的不懈努力和认真学习,才能使一堂课真正成为知识的盛宴和思想的碰撞。
一堂好课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需要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研究、精心设计,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生动有趣、形式多样,需要老师在课后总结反思、不断完善。
一堂高质量的课是怎样炼成的
一堂高质量的课是怎样炼成的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教育在社会化发展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的相关要求。
如何让自己的课程变得高质量,这些是社会团体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本文针对教学实践当中的亲身经历,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而总结出自身教学当中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教学质量;学生;教学方法一、引言本人通过参见XXX比赛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教学相关的经验,同时也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深刻的分析,从而总结出了一套如何炼成高质量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在选文上不够“聪明”,老课文可以创新的地方很少,想要上得出彩比较困难。
犯了低年级老师的通病:课文的整体性和逻辑性意识不强。
在教学时过于详细,这样精细却松散的呈现方式反而不利于自身记忆。
在图文结合的教学时没有把控好其中的关键点,过早为学生展示图片,反而拉低了教学质量。
三、正确改进授课方式,实现高质量教学(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科书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提高教学效率上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教材并对其钻研,明确教学目标与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准备教案时要多搜集资料、多阅读参考书,选择最好的讲解方式将重点内容呈现在课堂上,对教材进行钻研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正确的树立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最大的教学效益,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创设情景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课堂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使其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这里教师的身份不是教育者,而是创造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进行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一堂好课是“炼”出来的
一堂好课是“炼”出来的一堂好课,是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也不是学生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共同打造出来的。
好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热情结合,需要实践的反思和探索,需要每一个参与者用心“炼”才能完成。
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策划。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堂好课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学生需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他们要善于提出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及同学们进行交流。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合作,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形成“多样性”的学习氛围。
学生还要有良好的素质,包括主动思考、严谨的逻辑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这些都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的重要条件。
好的课堂还需要教师的实践反思和探索。
教师应该根据每一次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水平。
与此学生也需要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和巩固。
学生要善于总结课堂所学内容,拓展课外学习,不断巩固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堂好课是“炼”出来的,是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策划,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反思和探索。
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品]好课是怎样“炼成的”?
好课是怎样炼成的?好课是怎样炼成的?平原五中2010好课是怎样炼成的?常常有年轻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一节课上得精彩?回答这个问题很难。
因为上好一节课的因素太多太多,教师素养,教学理念,教学追求,好的标准,特定主题,具体内容,等等等等,无不影响一节课的成败。
要一一讨论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和空间。
这里我们就阅读教学一节课的设计优化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我们认为,添加、删减、整合、分解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的基本策略,通俗地说,也就是加、减、乘、除。
有些课不耐看,是因为太单薄。
水分太多,干货太少,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很多老师的阅读教学,其内容就是课文加参考,而且是没有内化的课文和不加消化的参考书。
教学难免干干巴巴、捉襟见肘。
所以优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丰富教学内容。
那么加什么呢?一是加进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
我在文章和讲座中反复强调阅读教学要从学生阅读的原处体验出发。
其实,就教学设计来说,则首先要从教师自己的阅读原处体验出发。
这样的课才能鲜活,才能有新意,也才有创造力,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体验。
这种感受和心得,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
教学《阿房宫赋》,我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在我对原文进行缩写得一段话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
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学生填词的过程,就是理解概括课文的过程。
我还让学生比较原文的结尾和我改写的结尾: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
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
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通过比较,从语言形式、文章主旨、文章结构等多角度对文章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最后,又让学生根据压缩得短文用三个字概括文章的思路和主旨。
如果说这些教学活动比较成功的话,其前提,就是在教学设计是加进了我自己的阅读心得。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静玄悟道)推荐与自序推荐1、传统学习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俗称“传道、授业、解惑”,是简单的知识搬家;2、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人的行为,学习的本质是对学习者头脑中认知模式的改造,而不是知识的转移;3、战略模拟与行为反思、系统复习、综合运用、融会贯通、人生地图与心灵罗盘;4、以学员为中心,紧贴业务实践,实战实效,精益求精是企业精品课程的主要特征。
自序1、无效教育是最严重的资源浪费(提问:此刻在学习的人有多少?真正有效果的学习比例是多少?浪费了多少劳动力资源?)2、师生习惯于填鸭与被填(张之洞语“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中国为何出不了乔布斯?课堂好比打羽毛球)3、积极且持久的改变从内心开始(学建构主义的,却用的是认知主义方式来学;与战略没有逻辑关联的培训可以不搞)4、培训做专业,企业大学是立足之本(能量法则威力无穷。
建构主义大师杰根的话:“我所说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除非你认为它有意义。
”)第一章:教学、课堂、课程的重新定义一、认知的假设决定教学的主张1、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1)、行为主义:驯兽主张2)、认知主义:砌墙主张3)、建构主义:浇花主张;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信念和价值观,每个学员都带着自己独有的经验、价值观、信念习惯来到课堂,课堂就是一个供所有学员对某些知识进行建构的道场,老师如同司仪,在课堂上只要给学员们输入信息、情景,组织学员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和情景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员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学员主动建构的结果,学员自己总结和发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伴随着学员之间的意义协商。
对训练微笑的理解和方法2、世界是感知和建构的世界1)、阳明心学的三个核心主张:心即理、知行一、致真知2)、个体认知解读客观世界;绝不否认客观的世界存在,但是没有人能够准确地描述这个客观世界,因为一描述就有了主观的色彩、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经历和体验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对同样事物的认知也就不同。
好课是怎样炼成的
《好课是怎样炼成的》星期四的教研活动,聆听了师瑛老师“好课是怎样炼成的”讲座,特级老师薛法根的经典课堂教学使我难忘。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那好课是怎么炼成的,我有以下的思考:好课贵在细节。
一句无心的话,一次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现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
点滴的微末决定着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
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好课贵在“真”。
“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
”真情实感是好课的精神,“真”是师爱的基础,平等地面对每一个学生,达到“天然去雕饰”的无痕影响力。
“求真”是好课的目标,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要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每节课中教师应该是充满着真情实感去上课,对教材内容的是真实感受,教师一定要在深刻理解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的情感因素做出不同的处理。
对学生的是真情实感,对学生要像朋友一样,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不对学生讽刺挖苦,对学生要充满期待、赞赏、鼓励,不断鞭策学生进步,真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
好课贵在“适”。
“恰当的教学目标并予以实现”,“适”,适切、适度、适宜也。
从学生实际出发,目标的提出,内容的确定要适切;教师的启发诱导要适度;课堂教学特色营造要适宜。
本学期,我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在拓展题的把握上往往有偏难的倾向,而基础题则常常难度或者题型不够灵活多样,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适”入手,上好每一节课。
舞台表演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两者间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前者重在结果,后者重在过程;前者讲究的是美,后者讲究的是真;前者观看的是“台上一分钟”,后者观看的是“台下十年功”。
精品微课是怎样炼成的?
精品微课是怎样炼成的?微课有别于传统讲课,所以要摒弃传统授课习惯。
不要把课堂讲课的习惯照搬到微课录制中。
课堂授课是一项以对象和目标为导向的活动,而微课的授课对象构成更为复杂。
学习微课的学生的年龄、学习基础、作息习惯、文化背景等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学习微课的目的也不同,例如有的人是为了考试拿证、有的则为了丰富学识,提升自我。
以上因素决定了微课的讲课方式与传统课堂授课不一样,老师们不能在录制微课时表现的很随意,要遵循以下四大要点才能做出精美的微课。
一:要严格把控时间。
微课的优势在于其短小精悍,那么多长时间的微课视频最具吸引力? 基于微课时间与学生观看效果的数据统计可以发现,无论一节微课视频时间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平均数为8分钟。
而且6-12分钟的视频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的时间反倒会下降。
同时,微课大赛参赛微课视频时长的数据分析也表明:7-10分钟为最佳时长,太长效果不好,太短则可能会缺失内容或视频编辑技术要求高。
二:用较快的语速讲课。
因为微课时间较短,同时又要包括足够的知识点,所以在录课中对语速的把握就显得很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同样内容的教学视频,时间越短,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
这就要求老师讲课必须声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当、富有感染力。
微课要有感染力,就必须吧语速的节奏实单加快。
虽然语速和讲课吸引力并不完全成正比,但研究发现,当语速达到每分钟300个字时,能获得更多的注意力。
总而言之,录课前要做好规划,让讲课内容更紧凑。
提升说话节奏,去掉不必要的口头禅,不机械重复同一内容。
三:采用模拟课室场景录制微课。
在微课视频的录制方面,模拟课室场景的录制和纯PPT、录屏式微课视频相比,前者更受欢迎。
模拟课室场景录制更接近于日常教学的感觉,更有感情,能够营造出一对一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观看时会更专注。
统计表明,与单纯的录屏式微课相比,学生更愿意在模拟课室场景的微课中投入约2倍的时间学习。
为了使课程更具一对一的氛围,建议把微课录制的场景设置为,教师讲课的讲台,背后是小黑板和PPT演示屏。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谨以此文与我有着共同追求的朋友们共勉怎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写反思,有重点地备课,写教学叙事,多听课,多研课……一些条条框框的大道理我懂,我们很多老师也懂。
每次外出听课,除了认真参加活动外,总会带一些教育专著回来,算是“中饱私囊”吧!最近,逛书店,偶得《好课是这样炼成的》一书,不免有意外的收获。
首先吸引球的便是以陈述的语气回答了众多教师心中的疑问。
作为出书者拟这样的题目当然希望能够提高其销售量。
不过,翻开扉页,浏览目录感觉编得确实比较有条理,有深度。
细细阅来,收益非浅:1.于细微处见成功品读名师课堂教学细节,真是佩服这些名家如此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
一句无心的话,一个忽略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行为……这些似乎都是随意的,其实像是武学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如:特级特级教师陈金才在上《只有一个地球》时,那似乎无心的课前交流实则暗藏玄机。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考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生:学校的礼堂里。
师:(摇头)思路不够开阔。
生:在深圳。
生:在中国。
生:在地球上。
师:是呀,我们在深圳、在中国、也在地球上。
请全体起立,跺一跺脚:我们的脚下是什么?生:地球。
师:(板书:地球)我们一起叫一声:地球。
生;(齐)地球——师:地球听到了没有呀,怎么没有反应?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地球,你好!假如地球听到了,她会热烈地鼓掌的。
开始!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学生身后响起听课教师们的热烈掌声)师:地球听到了我们的呼唤。
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课堂言语非常朴实。
然而在朴实中间,却充满了思想和灵性。
还有许多名师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细节,恕不一一细举。
这些经典让我懂得了教学时应该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学会倾听,学会捕细节。
化腐朽为神奇,化失败为成功。
一句话,就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即时生成,灵活驾驭课堂。
2.以辩证观品名课听名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自我超脱。
语文课堂是这样“炼”成的
语文课堂是这样“炼”成的一堂语文课的好坏,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似乎没有什么标准。
但在竞赛,评比的过程中,却又出现了各种评价标准,而在于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叶润教授认为上海师大一堂好课的标准应是这样的: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我觉得很有道理,新课改下的语文课无论形式是怎样的新颖,但生动地完成教学既定目标这一点是永远不改变的。
鉴于此,我认为评价一堂新课改下语文课的好坏,至少应该从三方面去观察;一看教师教的如何,二看学生学得如何;三看教材读的如何,下面我从这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自我定位教学过程中时浅尝辄止还是较有深度,富有启发性,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自我定位,试想,一篇课文,学生读过几遍后,其内容也就略知八九,如果教师只把课文的解读定位在“是什么”的层面上,就会出现无力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这无疑于浪费学生的时间,重复学生的思维,表面上课堂很活跃,学生实质却是所获甚少,更有甚者,一些老师一向倾向于课下注释怎么讲,我就怎么讲;教参怎么讲,我就这么讲,只愿在肤浅的问题上花大量时间,却不愿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所以往往是有接触没感触;有广度,没深度;有他见,没己见,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既需要丰富的知识,练好自己的内功;更需要见识和胆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时甚至要挑战权威。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前的教参解读为: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这样就把百草园的童年生活和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对立起来,让学生感到很费解:为什么一篇课文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内容?这不是常说的所选材料要为主题服务相背离吗?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传统的评价都带有反封建的政治倾向,实际上从文本传递出来的信息,作者鲁迅并未全盘否定私塾教育,寿镜先生的戒尺是“不常用”的先生读书的间隙还可以“描绣像”整篇散文都统一于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一主题,不更和单元主题相契合吗?二、学生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定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后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新观念和新方法。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用心打造精品课程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用心打造精品课程2023年,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变革。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许多学校开始把实际掌握的数据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学校也积极地融入这个变革,通过“用心打造精品课程”,构建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
我们开发了几门“精品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我们采用了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等方面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类型制定不同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让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针对性。
其次,我们注重中外教师的交流合作,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关键之一。
我们聘请了一些优秀的外籍教师,他们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全球教育。
同时,我们也鼓励本地教师与外籍教师合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更加完整的课程体系。
例如,外籍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而本地教师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土教育、文化和社会。
最后,我们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我们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实践等,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校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经验与知识。
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更充分的保证,更加有利于他们顺利地进入社会。
总之,“用心打造精品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原则,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培养更多有志于创新的人才。
未来,我们一定会坚定地走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和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作者传达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打造精品课程,也可以帮助我们系统的梳理学习方法。
一、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技能、态度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原则:(一)知识的教学重心要放在能让学员成功“提取”知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描述或规律总结,有效提取是掌握知识的标志,是一条根本性的原则。
老师认为有五个掌握知识的主要策略,左右脑记忆、多线索记忆、分类记忆、精加工记忆、重复记忆。
1.左右脑记忆脑科学研究表明,右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左脑处理理性逻辑,右脑处理感性图像。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右脑是帮助学员更好掌握知识的方式之一。
2.多线索记忆从大脑中提取知识要靠线索,帮助学员为知识建立更多的线索用来提取知识很重要,例如要认识一个人,保证下次见面能认出他,要给其建立5个以上的线索和其姓名联系起来,比如短发、大眼睛、戴眼镜、小鼻子、厚嘴唇、爱笑等,当被提起的线索和你记忆中的线索重合度越高时,越容易从记忆中提取出这个人的信息。
3.分类记忆人的大脑天生喜欢有秩序,所有东西都一组一组按某种秩序排列,而大脑在短期能处理的极限是7,描述一个东西最好不要超过7点。
比如老师讲今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讲15点,还没听,学员就已经感受到疲惫了,将15点分类整理,再进行讲解会更容易被接受。
4.精加工记忆精加工是指学习者主动对所学的新知识和已有的旧知识建立联系,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比如给新知识编号、编口诀、赋予新意、和旧知识进行关联等。
5.重复记忆重复是记忆的好办法,最好的诠释重复与记忆关系的研究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反其道而用就是记忆曲线,即在即将遗忘之前赶紧重复,保证跟新知经常见面。
(二)技能的教学则强调反复练习和强化技能又被称作程序性知识,所有能被称作技能的,都会有个步骤和流程。
潜意识反应是掌握技能的标志,而熟练就是潜意识反应。
要想达到熟练的目的,这里依然有五个策略:1.观察模仿观摩是让你的本能,不管有没有人教,学习是自然存在的。
精品课程如何诞生?
精品课程如何诞生?南希是一个在华尔街从事金融行业的白领,她收入很高,日子过得很好,在一座很体面的大楼的87层上班。
有一天她穿着职业装、高跟鞋去上班,刚坐到办公室,忽的一下,楼上起火啦,她来不及问为什么,所有的同事都一窝蜂地往下跑。
在跑的过程中,她的鞋掉了,腿瘸了,其他同事的血溅了她一胳膊。
她满脸是灰,灰头土脸地从办公室出来,眼看着办公楼轰然倒塌。
这一天是2001年的9月11日。
而如果我们这样描述:基地组织劫持了几架飞机,撞了世贸大楼和五角大楼。
就没有那种味道了。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讲法,效果会大相径庭?同样的道理运用到教学上,建构主义教学非常讲究授课中的情境,有时候需要情境配上问题,有时候需要给问题配上情境。
如果干巴巴地讲道理,课堂就变成了说教,没人喜欢听——真正的讲课高手会把要讲的道理埋在一个情境中,让受众自己品味其中的道理,这样取得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说教育就是让人们在抽象的概念中获得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最好是把学员置身于一个情境当中,这是课程设计能否成功的关键。
这个关键部分细细想来,它涉及整个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方面面。
我们给课程设计分成了四个步骤,请往下看。
1主题阅读我通常为开发某门课程要做主题阅读,就是把跟课程相关的书都买来读,主题阅读的速度还需要快一些。
因为是带着问题去读书,比如开发“教学设计原理”课,要探讨态度类的问题怎么教,我买了四十本与教学设计相关的书,甚至延伸阅读到认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的书,快速在这些书中寻找相关论述,把这些书都读完了。
一本书对要开发的课程能有两三点贡献就很不错了。
如果真的发现跟某本书有缘分,也可以经常读。
反复读书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重点读自己画过线的地方和折角的内容。
看完一本书后,把书合上,过一遍“电影”,把对你有启发的内容写下来。
或者再次看你画线的和折过角的内容,顺势把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写到最后一页纸上备用,需要时把页码也记下。
书读多了,问题又来了,比如我要开发一门名叫“幸福在哪里”的课程,读了三十多本有关幸福的书,读前几本的时候很兴奋,后来就开始纠结了,读到最后几乎要吐了,因为各种观点横七竖八地在我的大脑里,有的甚至相互矛盾,我的大脑成了很多思想的跑马场,快把我逼疯了…只读一个人的书很容易偏信,易卜生说:“读一个人的一本书你就轻易信了他,那么你的大脑就成了他的思想的跑马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程是这样炼成的口述:田俊国采访整理:徐志红我意识到,要改变企业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养老”地位,改变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就必须打破企业内部培训的这种恶习循环,重新构建良好循环。
这个良好循环的开始,有赖于我们打造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培训。
精品课程的根本——上接战略下接绩效提出这样的培训战略,与我做业务部门总经理的经历不无关系。
回想自己当年做业务时,对培训的重视也不够,究其原因,无非两条:一是培训的内容跟业务联系不紧密,二是培训跟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
为什么培训部门规划出的课程不是业务人员真正需要的?症结出在:培训需求调查原本是一个过程,而大多数公司的培训部却只看重调查的结果。
虽然培训课程往往是根据培训调查需求生成的,但业务人员在做需求调查问卷时本着敷衍的态度,这样调查出来的培训需求,无非是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和业务部门的能力欠缺没有什么关联。
业务部门嘴上说他们需要的,往往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再加上最近几年培训部门跟风追赶管理时髦,经常是外面流行什么就买什么:今天流行平衡记分卡,就给大家培训平衡记分卡;明天流行五力模型,就给大家培训五力模型……培训规划虽然是根据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出来的,但培训内容并不是业务人员真正所需。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课程背后都有其管理哲学和基本假设,一旦企业自己的经营哲学和课程的主张不一致,培训反倒会起反作用。
同时,因为培训跟业绩关系不直接,业务人员面对培训自然是能溜则溜。
因为我有做业务的经历,我本能地站在业务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恰恰让我豁然开朗:培训课程只有紧贴业务,对业务有帮助,业务人员才会欢迎。
那么,如何了解业务部门的真正需求呢?要知道,很多时候,即使是业务部门,也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的做法是行动学习,用培训部门的专业逻辑来帮助业务部门翌年的业务计划,分析业务部门的战略、机遇、优势和劣势,重点分析团队的能力,根据团队的能力情况来分析培训目标,最后再来看培训资源。
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业务部门真正需要的能力,以及能力背后需要的培训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比方说,2010年公司咨询实施总部的一项核心业务策略就是突破大项目实施的瓶颈。
这是因为随着公司客户经营的深入,项目规模不断升级,大项目越来越多,对项目经理的项目把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此,用友大学和咨询实施总部联合组织了全国三十多名大项目经理,用一天的时间“行动学习”,我亲自当催化师,在业务分析、能力现状分析、能力目标制定、所需能力分析及分类、培养方式研讨等多个环节开展了面对面的探讨,最后我们共创出来七门针对性的课程,定义了每门课程的目标和核心内容。
这个过程根本突破了以往培训的惯用套路,在培训部门的帮助下,培训课程的内容由业务人员自己亲自梳理出来,真正可以解决业务难题,提升绩效。
在我看来,上不接战略下不接绩效的培训都可以省去不做,所以我们坚持紧贴业务的策略。
每年的精品课程都紧密围绕公司当年的战略重点和核心业务策略来开发。
用友大学并没有可以建设序列课程体系,但是,三四年下来,我们的课程体系随着公司战略的变化,几乎自然就积攒起来了。
用友大学还立下了另一条标准,即坚持精品路线不动摇。
我们的逻辑很简单,哪怕我用大半年时间开发课程,而培训时间只有半天,但这两天的课我要让学员一年也忘不了,当学员们感受到和以前不一样的培训时,用友大学的内部品牌形象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精品课的“五行”定下了培训战略后,我开始思考精品课程的开发。
在我看来,一门课程被称为精品课程,一定要经得起五个维度的考验——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逻辑和过程,我把这五个维度称为精品课程的“五行”。
课程的目标必须是和完成任务紧密结合的表现性目标;内容要紧贴业务需要,还要做专业分类,不同内容用不同的方式传授;形式要创新,采用多样的形式来发动学员充分参与,调用群体智慧,只有学员深度参与了课程过程,才能把课堂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逻辑是课程的主线,逻辑要简单、有力,课程结束后大家能记得住;过程就像音乐的旋律,要对整个课程的节奏进行设计,既要照顾到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也要考虑到内容的起承转合与跌宕起伏。
要判断课程好坏,用着五个维度形成的雷达图一卡就知道了。
精品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这五个维度。
(参见副栏)六步炼成精品目标 我们做培训,首先当然是设定目标。
今天,多数培训目标还是这样描述的:了解什么,掌握什么,精通什么。
我认为目标一旦这样描述,培训的效果便很难衡量。
所以,培训的目标应该是表现性目标——培训后学员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
表现性目标聚集在学员的具体行为体现上,改变什么态度,完成什么任务,解决什么问题。
换句话说,课程目标应该表述成让学员有潜在的行动表现。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表现性目标与通常意义上的培训目标有什么不同。
以一门客户拜访的培训课程为例,通常意义上的课程目标会被设置成:了解或掌握客户拜访的流程和方法。
但如果课程目标为表现性目标,就应该表述为:用客户拜访的流程和方法当堂做角色演练。
所以,目标的精准确定和表现性表达,会让培训从出发点上就有根本的改变。
而课程目标的不同,也会给学员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其一,目标能牵引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培训目标因为强调知识的掌握,课堂内容必然是老师的满堂灌;一旦课程目标设置为表现性目标,老师的任务就由讲授者变为导师,老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讲,二是引导学员进行互动和演练。
以前一堂课下来,80%的时间是老师在讲;现在一堂课如果老师讲课的时间超过根据能力素质模型,确定课程受众; 根据业务实际要求,聚焦典型业务问题;重点解决意愿问题,兼顾方法和技能; 课程立项 开发大纲 课程需求调研;开发完成大纲; 汇聚业务骨干进行课程研讨;抓住典型场景,写成案例; 典型场景 剧本开发 拍摄总成 持续改进 从多个案例中抽象剧本,反复修改; 深入研讨剧情内在逻辑及背后的道路; 将剧本拍摄成短片; 根据大纲,形成PPT 并与短片集成。
多次评审、试讲,持续修改; 成熟后进行轮训,归档。
50%,我们就认为这堂课是失败的。
其二,表现性目标让当场检验培训效果成为可能。
长期以来,培训效果的检验都是世界级的难题。
以前的培训目标,强调的是知识的掌握,老师讲了,学员自己去练,培训效果如何无从得知。
虽然也有培训满意度调查、考试等形式,但那无异于死后验尸。
我们把目标设置成“当堂做角色演练”,让目标当场就能检验,如果学员变现得不如人意,老师也可以当堂给予反馈和纠正。
正是由于表现性目标,我们得以把评估放在课程设计和课堂讲授中,使培训效果在课前和课中得到体验。
内容培训内容要紧贴业务特点,跟业务直接相关,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在课程开发中要贯之始终。
除此之外,对培训内容,我们要区分知识、技能和态度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如果是知识性内容,当然可以通过讲授的方式,我们同时强调对知识进行归纳归类、替学员精加工、课堂上不断重复,传统的考验是检验学员是否掌握知识的好办法。
但如果培训的内容涉及技能和态度,说教还有用吗?凡涉及态度,只有学员自己愿意改变才能改变,需要学员自己反思。
用友大学有一条基本法则:凡是有关改变态度的培训内容,一定要用场景、问题、案例或游戏来挑战学员固有的信念系统。
一般来说,设计的场景或游戏的结果会与学员固有的信念形成强烈反差,然后,培训师再通过反差激发学员的讨论、质疑和反思。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培训形式最能引起反思?答案是讨论,而不是说教,态度类的内容一旦陷入说教就索然无味。
例如,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用友大学也有一门有关团队合作的课程。
对于这种需要态度改变的培训内容,我们在课堂上设计了简单的游戏:让大家用积木盖楼。
每个人掌握楼房规则的一个部分,游戏过程中不允许学员直接语言交流,但必须想办法完成团队任务。
游戏完成后,看每组搭建的效果(当然是五花八门的),然后引导学员开始讨论,让他们自己说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关键点。
而技能类的内容则一定要让学员有机会当堂练习,甚至是反复强化,不要怕花费时间,把技能练活,让学员下课后有强烈的练习冲动,才可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基于此,我们精品课程中的演练部分尤为重要,通常一个技能,在课堂上要练习三到四遍,甚至把课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同一技能设计不同花样的练习。
一般而言,用友大学的课程,演练部分至少要大于40%,很多都超过一半。
形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对形式创新的追求几近夸张的地步。
如果非得让我对形式和内容的重要性分个比例的话,我认为形式和内容的比例是51比49。
对教育工作来讲,形式甚至比内容更重要。
道理就那么多,但演绎道理的形式却层出不穷,好形式能起到震聋发聩的效果,让人弥久难忘,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无限的创新空间。
西方教育学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学员从概念中获得直接的体验。
那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为概念设计体验,也就是设计教学形式。
有一次,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让学员明白一个道理:限制性信念限制着一个人的发展。
主要是讲人的固有信念系统里有很多限制性的信念,限制了人的创新和发展。
这类试图改变学员态度的课程,干巴巴说教显得非常苍白,我们怎么做呢?我们的课堂上,先引导学员做游戏。
讲师提一袋土豆,再拿一捆吸管,为了证明吸管的柔软,讲师还专门把吸管拿在手上折两下给学员看。
这时候,讲师问全班同学,谁能用这个吸管扎穿一个土豆。
第一次动员通常只有一两个愿意试试。
那些资历越老、年龄越大、职位越高的人越不愿意尝试。
之后再动员几遍,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尝试,最后,我们干脆每人发一个土豆和一根吸管。
十分钟内,就有不少人扎穿了,那些没有扎穿的人也坚信如果再给他点时间也一定能够扎穿。
做完这个游戏后,讲师问大家:为什么你一开始不愿意试?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一开始都不相信自己能扎穿?请大家分析这个游戏说明了什么问题,学员通常会纷纷说,他们一开始根本不相信吸管能扎穿土豆,最后自己说出:是自己的限制性信念限制了自己——这就是教学结果。
上了这门课以后,甚至有人在食堂打饭的时候,跟我打招呼说:“田校长,我看到食堂的土豆就想起你给我们讲的课了。
”我成了土豆先生,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很多学员后来给我们反馈:“现在工作中我碰到不敢试的事情时,我就会想到土豆。
一想到土豆,我就充满了信心。
”你看,这就是土豆的力量,形式创新增加了课程的魅力。
这门课程,如果没有这个创新,单凭讲师讲得口干舌燥,大家早就腻味了。
逻辑逻辑如同盛内容的盘子,逻辑贯穿才能使内容要素各归各类,好内容如同好的珠子,而逻辑则是把这些珠子穿成项链的细绳。
好课程必须有好逻辑。
所有管理类的文章和课程,哪怕是大师的作品,要是把它逻辑解构了,随便抽出其中两三百字来看,都像尝试一样没什么特别,但是,一旦这些内容通过某种或几种逻辑组合在一起,就会给学员带来不一般的感受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