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课程改革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课程改革总结
和而不同,方成大同
——萧山三职选择性课改工作总结材
料
在《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下,我校充分挖掘“选择性”课改赋予的权利,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调动各级领导、各位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让“选择性”课改落地、生根,探索一种“适合的教育”与“适合的课程”。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我校“选择性”课改工作。
一、做了什么?
(一)树立一个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只有思想产生了变化,行动才会发生变化。摆脱固有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让选择性课改理念深入人心,做好持续开展选择性课改的思想准备,使他们有信心、有热情、真心实意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点。
1.持续做好思想动员和理论学习。按照文件精神,我校组织老师聆听专家讲座,开展关于选择性课改方面的主题讨论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新课改理念,从自身教育理念转变开始,每一次的新课改培训、教研活动、公开教学、社会宣传等,学校领导都认真组织、参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理念学习与研讨,促进教师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每一位教师的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从而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组织老师们到外校参观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我们先后组织百余人次到外校参观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扎根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思想产生了强大的震憾,认识到选择性的魅力和必要,另对我们自身开展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借签学习作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受益匪浅。
(二)围绕一个中心——完善选择性课程体系的设计
一个主旨:让每位学生都能接受最适合的教育。
两个原则:尊重个体原则——机制灵活可选择,课程丰富有选择,职业体验促选择,成长导师助选择,多元提升会选择。
双向并重原则——发展方向就业与升学并重,课程结构技能与特
色并重,课程内容实训与素养并重,课程特色专业与生活并重。
三个体系:
1.优化“三选三调”自主选择体系
允许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定适应性学习后,围绕“就业”或“升学”、“专业”和“方向”进行三次选择和三次微调。具体设计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三选三调”流程表
图1 “三选三调”时间图
第一阶段:学基础、感所长,学生根据所在专业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认识并感悟所学专业,梳理个人特长;第二阶段:择方向、有专长,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专门化方向,深入学习适合自己的专业内容,发挥个人特长;第三阶段:明路径、谋成长,在两年学习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生涯规划,确定今后发展方向,谋划个人成长。
2.优化“1+N+X”选择性课程体系
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围绕升学或就业,围绕专业和专门化方向,围绕兴趣和特长,让学生进行多门课程的选择,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选修课程,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1+N+X”课程体系,做“适合的课程”,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和文化素养。“1+N+X”中“1”代表1个专业和核心课程,“N”代表专业方向和限定选修课程,“X”代表兴趣特长和自由选修课程。其中核心课程教学时数不超过总课时数的50%,选修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不低于总课时数的50%,为学生开设不低于20%的实训实习课程,提供累计6周的职业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实现就业与升学并重,技能与特色并重,实训与素养并重,专业与生活并重。
图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表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时表组成
认真的老师,力帮不怠使之出精品,并大力宣扬、鼓励,带动全员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④活动拉动——即以各种活动的开展来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的质量和积极性,除了鼓励老师参加区、市、省级的校外校本教材的评比外,也同时开展校内的评比,并积极联系广告公司进行封面包装、设计,内容排版,将老师的作品精致地呈现,这也是一种奖励和激励。
2.各类课程的实施
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没有变化的课堂,课改就是一句空话。我校持续尝试“八融合”教学模式,推进选择的发展,保证选择的质量。
①专业课和文化课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又组织文化课教学,尝试让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类课程与专业模块整合,如语文课中加入动画片脚本设计的学习,音乐课程与数字影音后期制作相结合。去年11月我校举办了语数英和专业课二合一形式的“一站到底”知识竞赛,在形式上耳目一新,在内容上两者并重,另外服装专业与汉服文化相融合的社团实践类课程——“卿心阁”汉服社深受师生欢迎,并在11月荣获萧山区首届十大精品社团。
②专业和企业融合:将专业方向细化后,将对应校企合作企业的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设置,共同制定教学内容,使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有效对接。本学期高一新生进行了始业教育。本此始业教育融入优秀企业管理元素,通过“一考核、二激励、三考察”三个妙招,使高一新生刚入校就确立了职业规范、职业定位和专业理想。始业教育最后一个环节是参观考察与本专业对口的企业,让新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所学专业今后的职业性质、职业环境。本次参观考察兵分四路:服装专业新生来到中国达利有限公司,物流、电子、信息专业的新生分别被带往萧山经济开发区杭州信息港、信多达电子和空港新城。各企业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的企业概况、经营理念和对员工的技能要求,然后带领学生实地了解生产车间,管理流程。
另外2014年6月,我校与达利公司达成深度合作意识,达利公司继我校三职提供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岗位,并为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进一步扩大校内工厂——达利生产流水车间的规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实习岗位,能工巧匠进校园,我校准备聘请达利的高工进校开设服装工作室。达利公司可来校开展产品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产品专业知识、
销售技巧、服务技巧等培训。在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去年9月我校与达利公司合作的技师培训班开班,今年1月我校与达利(中国)服装中心在达利公司举办了“现代学徒制”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企业师傅与学生郑重签约,师傅为学徒戴“金顶针”,学徒向师傅鞠躬行礼,师徒合影。通过仪式,固化了师徒关系,既继承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为后期师徒的教与学铺平交流融合之路。
③教学与生产融合:根据企业培养要求设置合理的教学项目,重构课程体系,将企业的短实训项目引入日常教学,如我校服装专业每年均与校中服装厂紧密合作,完成企业订单任务,实现“以教定产,产教结合”。实训中对学生进行角色训练,让学生们轮流担任生产线中的不同岗位,并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这种模拟企业和车间的课程,既可以让学生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在生产线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服装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服装产品的生产操作。还可以获得一些经济报酬,给学生带来一种学习的成就感。经过精心的组织,每年的生产订单都能高质量的如期完成,合作企业对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个人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激情非常满意,生产订单已有原来的四处联系到企业莫名而来。
④作品与产品融合:企业订单通过教师的评估和分解,替代原有教学项目,实现学生项目作品的实用性、市场性。例如,我校主动联系临浦育苗学校提出捐赠校服计划,育苗学校领导非常感谢和支持,把校服生产任务交给我校服装专业。为了尽快把校服送到孩子们手上,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多彩,我校服装部立即根据育苗学校学生信息展开了打版、买料、排版、裁剪,校徽、商标印制等工作,学生开始服装制作。
⑤班级管理与企业运作融合:重视学生管理,试点将学生对应公司运营模式,分别落实各自岗位,在实训期间,班级实行公司化运作,既是学生,又是员工。
⑥教师和技师融合:对于教师而言,既要是学校教师,又要成为满足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的技师:对于学校而言,一个教学岗位既要有学校教师,又要有企业技师,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即一师双岗、一岗双师。
⑦教室与工厂融合:按照准企业化标准进行实训室的改造,努力探索环境育人,把教室、实训室和企业工作场所三合一,实现教室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统一。
⑧选修课程与创新创业融合:依托我校产研园区和创业一条街的实践平台,建议部分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关的社团实践类课程。目前三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