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按穴位调胃肠

合集下载

胃肠按摩

胃肠按摩
相关点击:相关资讯 相关问题 相关疾病 更多>>
饮食不当,特别是暴饮暴食后会引起胃脘痛,而胃脘痛也是“上火”的一种表现,说明有胃火。推拿具有很好的疗效,能达到增加胃肠蠕动的目的,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消积化滞”。下面介绍一套“十穴推拿法”治疗胃痛呕吐的手法。具体如下:
1.掌揉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按摩方法:用手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方向作摩揉动作,速度不可过快。每分钟40~60圈为佳。操作10分钟即可。此手法具有明显的通腑化滞的作用。可以有效调理胃肠运动,防止反酸呕吐。开始掌揉时,会因腹部的胀满牵张引起轻微的疼痛不适,揉几圈后即可缓解。如感到腹腔内有明显的食物运动感为最佳疗效。
二诊,呕吐次数明显减少,脉由原来的浮大无根变为弦而有根,垢苔也化去大半,且能进食流质食物。又进7剂,呕吐全无,饮食已近于正常,舌苔变为薄白,脉已渐柔,细而无力,虑其呕吐日久,伤及脾胃,故更进健脾和胃,益气养阴之剂。随访至今,无复发之征。
方以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左金丸温胃止呕,选旋覆代赭汤以降上逆之胃气,并化胃中之湿浊,以郁金、枳实、木香,调畅气机。
按摩方法:双手拇指同时点揉同侧的足三里穴,也可按揉对侧或家人协助按揉,两穴各刺激1分钟。足三里穴是治疗胃肠疾病的必用穴。除了有效调理胃肠功能外,还具有强壮的妙用,但它与内关穴不同,它的作用更偏于补益因炎症和呕吐丢失的水分及电解质。
5.点揉同侧胆囊穴
位置:胆囊穴位于小腿前侧天枢穴
位置: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按摩方法:双手的食中二指并拢,稍用力按压天枢穴后按揉,按揉的方向可自由选择,以局部酸胀感为佳。操作10分钟。此手法不仅能辅助调理胃部症状,还能助肠运化,促进大便排泄。

穴位养生缓解消化不良

穴位养生缓解消化不良

穴位养生缓解消化不良健康的胃肠功能对于人体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不良的消化功能可能导致诸多症状,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

针对这些问题,穴位养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缓解消化不良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以帮助人们缓解消化不良问题。

1. 胃脉穴(PC6)胃脉穴位于内臂腕横纹的上方两指的凹陷处。

按揉胃脉穴能够刺激胃脉经络,缓解胃部不适。

使用拇指按压胃脉穴,以顺时针方向绕圈按摩,每天早晚各按揉5分钟。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胃胀和胃痛,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2. 中脘穴(CV12)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距离脐中下方大约四指宽。

按压中脘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

使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轻轻按压中脘穴,每次按压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胃部不适,还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提高食物消化的速度。

3. 冲脉穴(KD6)冲脉穴位于足跟骨下方,距离足底最凹陷的地方约一横指宽。

按揉冲脉穴可以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

用拇指按压冲脉穴,每次按压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舒缓胃部不适,还有助于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

4. 天宗穴(SP9)天宗穴位于小腿内侧小腿骨下缘凹陷处。

按揉天宗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胀和胃痛。

用拇指按压天宗穴,每次按压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胃肠的消化功能,减轻消化不良症状。

5. 合谷穴(LI4)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骨缝处。

按揉合谷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

用拇指和食指捏持合谷穴,以适度的力度旋转按摩,每次按摩持续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胃胀和消化不良,还可以帮助舒缓情绪,减少压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穴位养生是缓解消化不良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反应不同,因此在按摩穴位时需注意自己的感受,避免过度按摩导致不适。

按摩什么穴位使胃肠蠕动快 腹部按摩注意事项

按摩什么穴位使胃肠蠕动快 腹部按摩注意事项

按摩什么穴位使胃肠蠕动快腹部按摩注意事项每个人终其一生只为健康二字,其不乏包含了身体/心理/皮肤。

今天跟着我一起看看按摩什么穴位使胃肠蠕动快和腹部按摩注意事项吧。

按摩什么穴位使胃肠蠕动快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侧的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紧附于小腿后侧,拇指适当用力揉按30-50次。

同上坐姿,两手叉腰,拇指向前按于同侧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同上卧姿,双手叉腰,中指指腹放在同侧的天枢穴上,大拇指附于腹外侧,中指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仰卧于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30-50次。

同上卧姿,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按摩时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体表有个适应的过程,切勿用暴力,以免擦伤皮肤。

上巨虚穴在小腿前外侧,足三里穴下三寸的位置,按摩时可以用拇指点按,一按一松按压36次,两个腿交替进行,上巨虚穴是大肠的下合穴,具有调和肠胃、通经活络的功效,是最为治疗便秘的最佳穴位,按摩这个穴位应在饭后一小时后进行为宜。

支沟穴位于腕背侧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按摩的时候用手指按压15分钟,每天两次,支沟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具有清三焦热、通关开窍、舒筋活络的功效,比较适合习惯性便秘的人。

腹部按摩注意事项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健身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肤化脓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肠炎、痢疾、阑尾炎等)时,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扩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扩散或出血。

提醒女性朋友注意的是,腹部按摩适宜在饭前或睡前进行,手法以柔软舒缓为主,体位可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应凝神静心,排除杂念。

另外,消化道出血或炎症期间,不适合进行腹部按摩。

总而言之,只有对自己的身体/心理/皮肤都呵护好,那才不枉自己到人生来一趟喔。

穴位养生促进胃肠蠕动

穴位养生促进胃肠蠕动

穴位养生促进胃肠蠕动穴位养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通过按摩或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胃肠蠕动是消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它的健康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的穴位,并分享一些按摩和刺激这些穴位的方法。

一、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部外侧凹陷中央,是一个常用的胃肠蠕动穴位。

按摩曲池穴可以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部不适。

按压这个穴位时,可以使用拇指或食指,用适度的力量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

二、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三寸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刺激胃肠蠕动,改善胃肠积食问题。

可以使用拇指和食指轮流按压这个穴位,每次按压1-2分钟,每天可以按摩2-3次。

三、四白穴四白穴位于手背和手腕交界处,是另一个促进胃肠蠕动的穴位。

按摩四白穴可以缓解胃胀、便秘等问题。

用拇指在四白穴上来回按摩,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多次按摩。

四、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中部位,也是一个常用的促进胃肠蠕动穴位。

按摩关元穴可以调理消化系统,缓解腹痛和胃胀。

使用手指在关元穴上方按压,每次按压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除了按摩穴位,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刺激这些穴位来促进胃肠蠕动。

例如拍打穴位、热敷穴位、针灸等。

但应根据个人适应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或刺激穴位时应适度,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不适或伤害。

如果患有严重的胃肠疾病,如溃疡或炎症等,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操作。

穴位养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健康养生方法,通过按摩或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但请记住,穴位养生只是辅助方法,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老中医教你按摩五个穴位助消化

老中医教你按摩五个穴位助消化

张璐说胃肠按摩五穴位缓解肠胃不适秋季是肠胃疾病的高发季,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腹痛的现象,还有人会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常见的肠胃病。

肠胃问题除了通过饮食来改善,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不适。

足三里穴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就能治好。

四缝穴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

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如果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

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

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下脘和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章门穴章门穴在人的侧腹部,取穴时可以把手贴在脸上,肘尖这时候对的位置就是章门穴的位置。

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双手的手掌.去按揉这个部位一直到发热为止。

这种方法具有舒肝健脾的功效。

外关穴在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大约2寸的位置处是外关穴所在的位置,此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

对于一些胃部不好的患者在吃饭之前的半小时便可以对外关穴进行顺时针按摩,能有效地促进胃液中消化酶的分泌,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胃部食物的消化。

另外,在吃完饭之后,我们对其进行按摩还能更好地促进胃排空,大大减少胃部的负担。

在对手部外关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的力度需要稍微重一点,以穴位处有酸胀的感觉为宜,能很好地对穴位处产生良好的刺激,起到预期的养胃功效。

能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

能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

能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脾胃虚弱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消化不良、胃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

调理脾胃虚弱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对于常见的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足三里穴——调和脾胃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以下,腿骨前外侧的肚肌中央的一条线上。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道症状。

二、中脘穴——健脾开胃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央,海底穴上方1.5寸的位置。

刺激中脘穴可以健脾开胃、增加食欲、改善营养吸收。

三、关元穴——补充气血关元穴位于下腹正中央,在肚脐下方三横指的位置。

刺激关元穴可以补充气血,增强胃肠道组织的修复能力,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

四、太冲穴——益气养血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个拇趾骨底部的凹陷处,也是脾胃经的起始点。

刺激太冲穴可以益气养血,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营养不良、气血不足等症状。

五、内关穴——平衡脾胃功能内关穴位于手腕的中央,当两手握拳时,内关穴就在两腕伸出的中央点上。

刺激内关穴可以平衡脾胃功能,缓解胃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综上所述,刺激以上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虚弱的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刺激穴位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损伤身体。

常见的刺激方法包括按摩、针灸、艾灸等。

除了穴位刺激外,中医养生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调理脾胃虚弱,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开朗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关注自己的脾胃健康,加强保健意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体质。

总之,脾胃虚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针对其症状,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饮食等方法进行调理。

建议大家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消化压力、做好脾胃方面的保养,以保持身心健康。

7大穴位调理肠胃防胃癌

7大穴位调理肠胃防胃癌

治未病001:七大穴位调理肠胃防胃癌如何养胃?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仍难改变,比如口味重,爱吃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中因为盐多,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而且其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在胃酸和细菌作用下会转变为亚硝胺,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患胃癌概率。

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调理肠胃防胃癌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八大养胃穴位养胃穴之一:劳宫穴劳宫穴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在五行中属火,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养胃穴之二:大陵穴大陵穴大陵穴(腕横纹掌侧的中点)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着脾胃,可看成是心包经上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都可通过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养胃穴之三:内关穴内关穴养胃穴之四:外关穴外关穴右手拇食二指按在左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二寸之内、外关穴位处,正反各旋揉36次。

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旋揉右手臂。

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属手厥阴心包经,点揉此穴能宽胸理气,宁神和胃。

治疗心悸失眠、胸胁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胃肠官能症等。

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能治疗热症感冒、偏头痛、胸胁痛、耳鸣、耳聋、上肢瘫痪、肩臂痛等症。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经常旋揉内外关,对改善自我症状、预防心绞痛发作有一定的效果。

养胃穴之五:中脘穴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人体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指压时应采用仰卧位,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四指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能使胃部感到舒适。

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每日进行2~3次,并要注意调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不吃刺激性食物,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养胃穴之六:神阙穴神阙穴用一只手的掌心贴附肚脐,另一只手叠在上面,顺时针方向以画陀螺的方式柔和地边按边摩擦,由肚脐逐渐均匀画圈至全腹,约80—100下,再倒回到肚脐,再按摩80—100下。

【每日一穴】天枢穴,胃肠不好,习惯性便秘,多用此穴

【每日一穴】天枢穴,胃肠不好,习惯性便秘,多用此穴

【每日一穴】天枢穴,胃肠不好,习惯性便秘,多用此穴正文:天枢穴调理习惯性便秘:取仰卧位,两腿屈膝,以强手法顺时针按揉患者天枢,先右后左,按揉5 min后,即有微微腹痛,多于次日排便。

每晚1次,连续7d,即可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为人身上下、天地、阴阳之气枢转交合之处,故名天枢。

天枢穴,重点看这个枢字,这个字含有枢纽、枢机的意思,那么这个穴位便有梳理、疏通、传导、分理人体气、血等物质的能力。

一些人体气血失衡的问题,很多时候会用到天枢穴。

天枢穴处于人中间的位置,属于胃经,同时是大肠的募穴,所以穴位功能可直接作用于胃和大小肠。

天枢穴可以调理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消化不良等问题。

天枢穴用法:1.顺时针按揉,每次按揉5分钟2.艾条温灸15-20分钟,也可以采用有艾灸效果的穴位贴穴位配伍:1.天枢穴配气海穴、中脘穴,调理腹胀,消化功能紊乱导致的便秘、腹泻等2.天枢穴配阳陵泉、支沟穴,调理腹胀,气虚型便秘。

3.天枢配足三里、内关,治消化不良、腹泻4.天枢配足三里,有和中止泻的作用,主治小儿腹泻5.天枢配中脘、气海、足三里,治急慢性肠炎。

6.天枢配中极、三阴交、太冲,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治月经不调和痛经取穴方法:快速取穴:仰卧,肚脐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现代医学对天枢穴的研究进展:1.针刺天枢穴可增强肠蠕动,使消化不良患儿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酸迅速恢复正常。

2.针刺天枢穴可提高血浆杀灭痢疾杆菌的能力3.针刺天枢穴可使正常人呼吸和代谢均趋降低,并使多数溃疡病急性穿孔患者,腹胸式呼吸运动曲线即刻改善,腹直肌肌电发放逐渐减少以至消失4.泌尿结石患者,以针刺天枢为主穴,配合肾俞、三焦俞等穴,排石率达到50%5.据报道针刺家兔“天枢”,针后1小时白细胞的吞噬活动开始增强,4小时达到高峰6.对正常人进行实验,针刺足三里、天枢,发现针后其补体效价较针前有所提高。

助消化按摩什么穴位

助消化按摩什么穴位

助消化按摩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助消化按摩什么穴位1. 助消化按摩什么穴位2. 助消化按摩的正确步骤3. 助消化按摩要注意什么*二、助消化如何调理*三、助消化吃什么食物好助消化按摩什么穴位1、助消化按摩什么穴位 1.1、中脘穴: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

方法:用食指、中拇指及无名指并拢(或以拇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按揉2分钟。

1.2、下脘穴:前正中线上,肚脐往上约3横指宽处取穴。

方法:用食指、中拇指及无名指并拢(或以拇指)按压下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1.3、天枢穴:肚脐两侧约3横指宽处。

方法:用食指、中拇指及无名指并拢(或以拇指)按压天枢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发散为好。

1.4、气海穴:肚脐直下约2横指宽处。

方法:用食指、中拇指及无名指并拢(或以拇指)按压气海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气海穴约2分钟。

1.5、足三里:穴位于我们的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筋间之处。

方法: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

手法可略重些。

2、助消化按摩的正确步骤用双手拇指贴于胸前,其余四指贴于两腋下,相对用力提拿胸部肌肉,提拿一下,放松一下,同时由内向外移动,重复3遍。

用双手拇指从人体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的膻中穴向两侧乳中穴分推,并沿肋间继续向外平推至胸侧,然后向下移一个肋间隙,再从胸中线开始至肋间向外分推至胸侧,循序而下。

从腹中线向两侧分推,由上腹部向下腹部依次分推,反复3遍。

用双手拿捏腹部。

从一侧腹部向对侧进行,上下腹各拿捏1遍。

拿捏时,用双手拿起一块腹部肌肉(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轻轻提起稍停片刻,松开前移,再拿捏起一块肌肉,放松再做,重复3遍。

用手掌按摩腹部,先从腹中央开始,顺时针环转摩腹,并由内逐渐向外环转,做30~50次。

再以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环转30~50次。

3、助消化按摩要注意什么 3.1、集中注意力,调匀呼吸集中注意力,调匀呼吸是按摩补益施术者和使用按摩方法实施自我补益者必须注意做到的。

中医按摩养生腹部穴位按摩改善消化

中医按摩养生腹部穴位按摩改善消化

中医按摩养生腹部穴位按摩改善消化腹部按摩作为中医养生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调理身体,改善消化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腹部是人体的中枢,与消化系统密切相关。

适当的按摩腹部穴位可以促进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提高养生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腹部穴位按摩方法及其养生效果。

一、月经前期穴位按摩月经前期,女性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经血的积聚引起的。

中医认为,在月经初潮前,可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来缓解腹胀和经痛的不适感。

1.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

用手掌心搓热,直接按压这个穴位50次左右,每天早晚各一次。

关元穴按摩可舒缓腹部症状,减轻疼痛感。

2. 天枢穴:位于脐左右两侧,与脐相隔4寸。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揉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3-5分钟,每天2-3次。

天枢穴按摩可以舒缓腹胀、腹部疼痛等症状。

二、促进消化穴位按摩1. 中脘穴:位于脐中央。

用拇指轻轻按揉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3-5分钟,每天2-3次。

中脘穴按摩可以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缓解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2. 大横穴:位于肚脐下4寸左右的横纹上。

用手掌心搓热,直接按压这个穴位50次左右,每天早晚各一次。

大横穴按摩可以舒缓腹部不适感,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

三、改善肠胃功能穴位按摩1. 曲池穴:位于腹部的最高点,两侧脐眼延长线的交叉点。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揉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3-5分钟,每天2-3次。

曲池穴按摩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减少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2. 中膻中穴:在胸骨上缘中点与肚腹正中相连的中点。

用手指轻轻按揉这个穴位,每次持续约3-5分钟,每天2-3次。

中膻中穴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四、小肠经穴位按摩小肠经是与消化功能密切相关的经络之一。

按摩小肠经的穴位可以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功能。

1. 阳谷穴:位于手背侧的第一掌骨关节偏侧突起的手指小指侧腹,针对这个穴位进行适量按摩,可舒缓腹胀和肠胃不适。

2. 商阳穴:位于腕部,手掌侧腕掌骨突起的外侧凹陷处。

按摩四个穴位让女性的肠道顺畅

按摩四个穴位让女性的肠道顺畅

按摩五个穴位让女性的肠道顺畅女性一般都是偏静,不好动,这样就会引起很多的气机不畅的疾病,比如说便秘。

如何缓解这一常见的症状呢?除了平时多运动之外,我们还有一套宝贵的穴位按摩方法要呈现给你们。

1.抹任脉。

位置:两乳头之间中点到脐下一掌宽小腹的中点连线。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按摩方法:患者仰卧或正坐,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从膻中穴沿着任脉(腹部正中)抹到中极穴,方向始终由上向下,操作20次,力量不宜过大,但是要紧贴皮肤。

2.掌揉天枢穴和大横穴。

位置: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大横穴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

按摩方法:将自己两掌平放于中腹,两中指正对于脐中,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令腹内有热感为佳。

3.点揉腹结穴和气海穴。

位置:腹结穴位于下腹部,大横穴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

气海穴位于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按摩方法:将双手拇指指腹按压住同侧腹结穴后稍加压力,感到酸胀为佳,然后顺时针方向点揉1分钟;再用一手拇指点揉气海穴,力度同腹结穴,同样操作1分钟。

4.顺时针摩揉全腹。

按摩方法:将两掌重叠,扣于脐上,稍加用力,沿顺时针方向摩揉全腹,注意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震动。

便秘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饮食结构不合理,偏爱吃蛋白含量高和辛辣的食物。

高蛋白食物在肠道中运行速度是最慢的,并且能产生很多有害气体,例如:富含高蛋白的牛肉就是大肠癌的重要诱发食物。

2.年老体衰。

老年人身体机能低下,胃肠运动能力同样降低,加上肛周肌肉力量下降,因此多数老人都有便秘。

3.过度消瘦的女性。

很多女孩子为了苗条,对“油脂”退避三舍,殊不知适量的脂肪摄入对人体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脂肪摄入过少就会造成大便艰涩难下。

掌握了便秘的原因,首先要从根源上消灭便秘的因素,其次可以通过介绍的按摩手法缓解症状。

按摩三个穴位教你快速简单缓解胃疼胃胀

按摩三个穴位教你快速简单缓解胃疼胃胀

按摩三个穴位教你快速简单缓解胃疼胃胀突然胃疼怎么办?胃疼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在疼痛来了,就马上想到得吃几粒止痛药。

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这样既不能缓解胃疼,还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那突然胃疼怎么办?这里跟你分享一下快速缓解胃疼的经验。

★1.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

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部为旋前方肌。

有前臂正中静脉、正中动脉和骨间前动、静脉分布;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骨间前神经分布。

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 2.★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3.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4.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当你觉得胃疼不舒服时,可能想躺下来休息,切勿!保持直立状态,使胃酸较容易待在胃内。

当你不得已要躺下来时,例如睡觉,最好将头部势高10—15厘米左右,但单纯加高枕头的效果不好,可用薄一点的被单同时垫一下上半身,如此使睡眠时略呈倾斜状,以避免胃痛复发。

这些应急办法或许会有作用,不过胃疼的话缓解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是在平常就多多注意保养胃,多注意胃的健康,切勿经常吃一些辛辣的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吃饭也要有规律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健康的胃。

穴位养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

穴位养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

穴位养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然而现代生活中的不规律饮食、压力过大等因素,常常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幸运的是,中医学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调理脾胃,即通过按摩身体上的穴位来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详细说明它们的位置及按摩手法,帮助您改善脾胃问题,提升消化能力。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脛骨前缘与腓骨的交界处,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可帮助消化功能,提高食物的吸收利用率。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2. 双手放在膝盖上,用拇指找到足三里穴,即位于小腿外侧凹陷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足三里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二、迎香穴迎香穴位于胸部,距离胸骨中线两侧各2寸处,是调理脾胃的主要穴位之一。

按摩迎香穴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缓解胃部不适。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直立,双手自然放在腹部。

2. 双手的食指指腹找到迎香穴,即位于两侧胸骨中线外侧各2寸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迎香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三、大横穴大横穴位于手臂外侧,尺骨与桡骨之间,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大横穴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双手自然垂放。

2. 用拇指和食指找到大横穴,即位于手臂外侧,拇指指腹所在的位置。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大横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四、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距离肚脐中心点4寸处,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中脘穴可以舒缓腹部不适,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按摩方法:1. 仰卧于床上,保持身体放松,双手自然放在腹部。

2. 用拇指和食指找到中脘穴,即位于腹部,距离肚脐中心点4寸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中脘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您可以有效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胃肠功能紊乱按摩方法

胃肠功能紊乱按摩方法

胃肠功能紊乱按摩方法胃肠功能紊乱是指消化系统中胃肠功能出现异常,包括胃肠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相关症状的出现。

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胃肠功能紊乱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食物过敏、肠道感染、神经调节紊乱等。

按摩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刺激胃肠道的经络、血液循环、神经系统等来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胃肠功能紊乱按摩方法:1. 按摩腹部:将掌根放在脐周,以顺时针方向绕脐轻揉腹部,每次持续5-10分钟。

此方法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腹胀和腹痛的症状。

2. 抚摩胃部:用手掌从胃部中央向两侧轻轻抚摩,重复数次。

此方法可以刺激胃部血液循环,增加胃黏膜的营养供应,促进胃酸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3. 按摩压力点:胃肠道上有一些特定的穴位,按摩这些穴位可以缓解胃肠功能紊乱。

如中脘穴位于胃部正中央,按揉此穴位可以缓解腹痛和腹胀;合谷穴位于手背,在食指与拇指之间,适时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胃部不适。

4. 排便按摩: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用指腹轻按会阴部,每次按压5-10秒钟,重复数次。

此方法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改善便秘症状。

5. 艾灸治疗:经常在腹部进行艾灸可以改善胃肠功能紊乱。

将艾炷燃烧后离脐部约5-10厘米的距离处进行艾灸,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周进行2-3次。

艾灸可以温热胃肠道,促进消化功能,缓解胃肠道痉挛和炎症。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应该在空腹或饭后2小时进行,避免在饭前进行按摩,以免影响消化吸收。

按摩力度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胃肠组织损伤。

感觉不舒适或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应咨询医生后再进行按摩。

总结起来,胃肠功能紊乱按摩方法包括腹部按摩、胃部抚摩、穴位按摩、排便按摩和艾灸治疗等。

这些按摩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来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但按摩应注意方法正确,力度适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治疗胃病的穴位

治疗胃病的穴位

治疗胃病的穴位
最后要采用摩腹疗法,采用坐或卧式,双手叠掌置 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 钟,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
提示:这些常见的自我穴位按摩法,一般选用拇指 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
穴位按摩法治疗胃病的方法就介绍了这么多,希 望上述介绍能给您带来帮助,专家提示:这些穴 位按压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胃病的手段,真的要 调理好胃病,还需要患者在饮食上多注意。尽量 做到定时进餐,每日可定时进食5-6次,进食量 少,能减轻胃的负担,避免胃部过度扩张;进餐 次数多,可使胃中经常存有少量食物,以中和胃 内过多的胃酸。病重的人最好食用营养丰富、又 易于消化的松软食品,如面条、米粥等。
第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 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 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 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 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 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 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第二、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 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 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其中
可以有效的调理
身体内部,帮助消减胃病痛楚、强身健体。
治疗胃病的穴位
中医除了茶疗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穴位治疗法,现在中医 专家就教大家穴位按摩法治疗胃病,效果不错。下面我们来了解下。
穴位按摩法治疗胃病方法: 第一、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

穴位养生改善肠胃健康的奇妙之道

穴位养生改善肠胃健康的奇妙之道

穴位养生改善肠胃健康的奇妙之道肠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肠胃不适的问题。

此时,穴位养生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方法,它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理身体的能量流动,从而改善肠胃健康。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及其养生方法,帮助你提升肠胃健康。

1.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大拇指与食指骨之间的凹陷处,是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按摩合谷穴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食物。

每天早晚以大拇指在合谷穴上来回按摩数分钟,可以有效缓解胃肠胀气、消化不良等问题。

2. 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最高点的掌侧,是调理胃肠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内关穴可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作,减轻胃痛和腹胀。

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内关穴,每次按摩2-3分钟,每日多次重复。

3. 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脐部正中央的凹陷处,是调理肠胃的重要穴位。

按摩天枢穴可改善肠胃蠕动,缓解胃痛和便秘等问题。

每天坚持按摩天枢穴,可以起到促进肠胃健康的作用。

4. 沉香穴沉香穴位于足背部的凹陷处,是调理脾胃的穴位。

按摩沉香穴可帮助消化食物,改善腹胀、泄泻等问题。

每天用手指按揉沉香穴,每次约5-10分钟,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明显效果。

5.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胃部正中央的凹陷处,是肠胃健康调理的重要穴位。

按摩中脘穴可以帮助消化功能的正常运作,缓解胃痛、消化不良等问题。

可以每天用手指旋转按摩中脘穴,每次约5-10分钟。

6. 大横穴大横穴位于脚掌内侧第一、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是调理胃肠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大横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胃胀和便秘等问题。

每天用手指在大横穴上揉搓数分钟,可以提高肠胃健康。

穴位养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在使用穴位养生之前,还是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

另外,在按摩穴位时,要保持身心放松,不宜过于用力,避免损伤身体。

在肠胃养生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饮食的调理。

缓解肠胃不适的三大穴位

缓解肠胃不适的三大穴位

缓解肠胃不适的三⼤⽳位
当你胃肠不适,有纳呆少⾷(消化不良、⾷欲不振)、便秘腹胀等症状还不想吃药时,可以按摩⾝上的⽳位进⾏缓解,快让你的家⼈朋友⼀起来看吧!
上脘(上管、胃管、胃脘、上纪)
为任脉、⾜阳明、⼿太阳之会。

取⽳:仰卧,⼈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胃中上逆,喉间频频发出急促之声),纳呆,泄利。

配伍:配丰隆⽳治纳呆;配天枢⽳、中脘⽳治嗳⽓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中脘(中管、上纪、太仓、胃脘)
为任脉、⼿太阳与少阳、⾜阳明之会,胃之募⽳,⼋会⽳之腑会。

取法:仰卧,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消化不良;肠鸣,泄泻,便秘,便⾎。

按摩:⽤指端或掌根在⽳上揉,约揉2~5分钟;或⽤掌⼼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下脘⽳(下管、幽门)
为⾜太阴任脉之会。

取⽳:仰卧,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

主治:腹胀,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可疏导⽔湿。

按摩:循经向下推按。

注:以上内容仅作科普和建议,症状严重需⽴即就医。

#健康热⼒计划##秋季健康不打烊##健康科普##中医#。

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对肠胃功能的调节

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对肠胃功能的调节

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对肠胃功能的调节中医经络穴位按摩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它通过按摩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进而对肠胃功能进行调节。

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研究,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已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疗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对肠胃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1. 经络穴位按摩的基本原理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的经络网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的调节可以改善全身的功能。

经络穴位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通过按摩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整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流动。

在调节肠胃功能方面,经络穴位按摩可以刺激消化系统的运动,改善肠胃的蠕动和排泄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调整肠道平衡。

2. 经络穴位按摩的常用方法经络穴位按摩有多种方法,常见的包括指压、拍打、揉捏、推拿等。

其中,指压是最为常用和简便的方法,它通过用拇指或手指对特定穴位进行适量的按压,刺激穴位,调节体内的能量平衡。

拍打和揉捏是通过拍打或用手掌揉捏特定穴位的方式,通过震动和按摩的力量刺激穴位,达到调节肠胃功能的目的。

推拿是指使用手掌和手指对特定穴位施加适度的力量和摩擦,以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的畅通。

3. 经络穴位按摩对肠胃功能的调节作用经络穴位按摩对肠胃功能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3.1 刺激肠道蠕动经络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肠道的蠕动和排便功能。

研究表明,按摩下腹部的特定穴位可以增加肠胃平滑肌的收缩力度和频率,从而促进肠道的蠕动,改善便秘等消化问题。

3.2 调整胃酸分泌经络穴位按摩还可以通过神经反射等机制调节胃酸的分泌。

胃酸是胃的消化液之一,它的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对肠胃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胃酸分泌的平衡,从而达到改善胃部不适和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

3.3 促进消化吸收经络穴位按摩能够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提高。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经络穴位按摩可以增加消化酶的分泌,改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肠胃功能和整体身体的养分吸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这里介绍几个用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穴位,每个穴位每天按揉10分钟左右,即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肠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指压解溪此穴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点处。

用手指
尖在穴位上一压一放,做60次,可清胃热,除腹胀,治便秘。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向外1横指处。

每天点按15分钟。

如果穴位周围有硬结,则要慢慢揉散。

此穴能补益气血,调节胃肠功能。

揉按曲池、手三里曲池穴位置在屈肘位,肘横纹桡侧尽头处。

手三里穴在曲池穴向下2寸处。

每穴按揉3 5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

能治疗腹部胀痛、呕吐、腹泻、便秘等。

掐按内关此穴位置在手掌腕横纹中点向上2寸处,每次掐按15分钟,左右手相互掐按。

有和胃降逆,理气消胀的功效。

推擦三阴交此穴在足内踝高点向上3寸,小腿内侧正中处。

推擦方向由下向上,共推60次,可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胀。

搓擦小腿坐位,抬起一侧小腿,将两手掌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面,反复上下搓擦小腿2分钟,再前后用力搓擦小腿1分钟。

换另一腿再做,手法同前。

小腿处有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胆经、肝经等与消化功能相关的经络,搓擦此处,可以疏通经络,激发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胃肠排出消化残渣。

(《医药养生保健报》8.8)
(二)
胃肠神经官能症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

本病主要的诱因是情绪郁怒,紧张焦虑,造成肝气郁结,肝木克脾,脾胃受损。

在治疗上,主要是以疏肝理气,使经络之气畅通,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为治疗原则。

通过对特定穴位的点压、按揉,来达到理气通腑的目的。

具体方法有:
胸背部点穴用手指点按膻中(在两‮头乳‮连线中点)、天突(在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背部的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寸),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寸),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寸),每穴按压1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

推擦背部俯卧,由他人帮忙,用手掌根部沿脊柱两侧由上向下推擦,左右各推36次,以自觉皮肤透热为度。

点按内关等穴(手掌腕横纹中点向上2寸)、足三里(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旁开1寸),内庭(足背第二、三脚趾缝纹头处),以及胃肠穴(在足底第二趾跖关节下方)。

以上穴位每次点按约1分钟,还可以在胃肠点上用艾条点燃后温灸。

(三)
生活小卫士之增强肠胃功能的穴位
食指是属于大肠经,用大拇指指腹从食指指尖开始,往手腕方向轻轻按摩.
肠胃不好的人,一般是刺激胃的神经和肌肉功能不强,不能顺利完成分解运动和蠕动.所以他们吃饭觉得很痛苦,甚至会觉得想吐.胃的自主神经很容易
感觉到压力,据统计,有50%左右的商务人士是由于不安和不愉快导致肠胃慢慢地变得不好.
另外,还有的人是由于肠胃过敏,不仅喝牛奶吃冰激凌要过敏,连吃蛋糕都要过敏.这是因为肠胃不好的人,胃中酶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以至于消化食物的蠕动运动非常微弱所致.这样的人应该每天两次进行下列运动就可以刺激肠胃,并通过增强腹肌韧性来激发胃的蠕动功能,还可以消除焦虑的心情,促进消化酶的分泌.请尽快开始实施吧.
重点是从属于大肠经的食指.首先活动双手指尖,然后坐在椅子上,用两手扶着椅子,双腿伸直,用两手将身体支撑起来,使身体悬浮在椅子上.5秒钟以后慢慢恢复原状(反复5次,中途稍稍休息一下再进行).将此作为每天的运动,即使再受到同样大的压力,肠胃也能健康无碍.
(四)
胃肠神经官能症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建里、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阳陵泉、内庭、胃俞、脾俞、肝俞等
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位
(1)点按建里、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阳陵泉、内庭,每穴约半分钟。

(2)按抚法。

医者用两手全掌着力,自剑突下沿腹中线至脐下反复按抚3分钟。

(3)团摩法。

医者两手全掌交替着力,沿升横、降结肠方向,自右向左旋转运摩,手法要轻快、柔和、较深透,反复团摩3分钟。

图48。

2.病人俯卧位
(1)点按肩井、胃俞、脾俞、肝俞,每穴约半分钟。

(2)捏脊法。

医者两手拇、食、中指着力,横抵长强穴上,两手交替沿督脉循行线向前推进至大椎穴上,随捏随推,每捏捻三下,上提一下,反复施术3-5遍。

(3)擦法。

医者两手全掌着力,置于骶髂关节八髎穴处,反复擦摩至皮肤微红,有热感为宜。

注意事项:
(l)腹部经穴按摩手法要轻柔、缓和、适中,切忌马虎粗暴。

病人饭前、饭后1小时内和酒醉后不宜作此法治疗。

(2)本病平时要注意护理,防止复发,特别要注意饮食适当,情志舒畅,生活规律,禁忌吸烟饮酒。

这里介绍几个用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穴位,每个穴位每天按揉10分钟左右,即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肠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指压解溪此穴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点处。

用手指
尖在穴位上一压一放,做60次,可清胃热,除腹胀,治便秘。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向外1横指处。

每天点按15分钟。

如果穴位周围有硬结,则要慢慢揉散。

此穴能补益气
血,调节胃肠功能。

揉按曲池、手三里曲池穴位置在屈肘位,肘横纹桡侧尽头处。

手三里穴在曲池穴向下2寸处。

每穴按揉3 5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

能治疗腹部胀痛、呕吐、腹泻、便秘等。

掐按内关此穴位置在手掌腕横纹中点向上2寸处,每次掐按15分钟,左右手相互掐按。

有和胃降逆,理气消胀的功效。

推擦三阴交此穴在足内踝高点向上3寸,小腿内侧正中处。

推擦方向由下向上,共推60次,可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胀。

搓擦小腿坐位,抬起一侧小腿,将两手掌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面,反复上下搓擦小腿2分钟,再前后用力搓擦小腿1分钟。

换另一腿再做,手法同前。

小腿处有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胆经、肝经等与消化功能相关的经络,搓擦此处,可以疏通经络,激发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胃肠排出消化残渣。

(《医药养生保健报》8.8)
按摩六穴位治好肠胃病
作为教师,由于起早贪黑,工作时间没有保障,特别是在农村学校,领导盲目的与城里中学比教学成绩,教师压力大,导致肠胃不好、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常疼痛、大便次数比常人偏多,每日至少三次,呈稀粥状,针对这样的情况,特介绍以下穴位,帮助还解病灶:
按摩六穴位:
合谷: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二指间的指蹼沿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或将拇、食指张开用力伸直,在第一、二掌骨间见微凹陷处。

劳宫:在掌心横纹处,第二、三掌骨之间,屈指掘掌时,当中指尖处。

气海: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

中脘: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在胸骨体下沿与脐中连线的中点。

足三里:仰卧或正坐垂足,犊鼻穴(正坐垂足,在髌骨下缘,膑韧带外侧凹陷处)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三阴交:仰卧或正坐垂足,在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沿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