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合集下载

第二讲 控制网的布设

第二讲  控制网的布设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应有足够的精度
建立国家控制网任务重、时间
跨度大,为避免重复和浪费,
必须有统一的布设方案和作业 规范,以使各测绘部门所测成
应有必要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
果的精度、布设规格合乎要求,
便于构成统一的国家大地控制 网整体。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2.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一等三角锁系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GPS网的布设方案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平均距离 (km) 9 5 2
a (mm) ≤10 ≤10 ≤10
b (1×10-6) ≤2 ≤5 ≤10
最弱边相对中误 差 1/120000 1/80000 1/45000
一级
二级
1
<1
≤10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导线网的布设方案
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附合导线长 度 (km)
15 10 3.6 2.4 1.5
平均边长 (m) 3 000 1 600 300 200 120
每边测距中误 差 (mm)
±18 ±18 ±15 ±15 ±15
于其他方向的精度,以利于精确安装位于环形轨道上的磁
块。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测量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二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布设在一等锁环所围成的范围内,它是加
密三、四等网的全面基础。二等网平均边长为13km,
就其密度而言,基本上满足1:5万比例尺测图要求。 它与一等锁同属国家高级水平控制网,所以,主要应 考虑精度问题,而密度只作适当照顾。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教案。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精)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精)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三、四等三角网布设方案
(a)
(b)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三、四等三角网布设方案
三、四等三角点也可采用插点的形式加密。
9
(a)
(b)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三、四等三角网布设方案 三、四等三角网是在一、二等网控制下布设的,是 为了加密控制点,以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三、 四等点以高等级三角点为基础, 三等网的平均边长为 8km ,四等网的边长在 2 ~ 6km 范围内变通。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 三等为±1.8",四等为± 2.5"。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二等三角锁、网布设方案
图a
图b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 二等三角锁、网布设方案
在一等三角锁和二等基本锁控制下,布设平均边长约 为 13km的二等补充网。按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 误差小于士2.5"。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二等网以全面三角网的形式布设 在一等锁环内,四周与一等锁衔接。 为了控制边长和角度误差的积累,以保证二等网的精 度,在二等网中央处测定了起算边及其两端点的天文经纬 度和方位角,测定的精度与一等点相同。当一等锁环过大 时,还在二等网的适当位置,酌情加测了起算边。 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 13km ,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 的测角中误差小于士1.0"。

控制网布设及控制方案

控制网布设及控制方案

测量控制方案一、控制网的布设⑴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循下列原则: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因地适宜,且适当考虑发展,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B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做下列选择: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C平控制网形式:根据桥梁跨越宽度、地形条件,可布设如下形式:选择控制点要求:尽可能使桥轴线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提高桥轴线精度。

或将桥轴线的两个端点纳入网内,间接求算桥轴线长度。

交会角不致太大或太小(图形刚强),地质条件稳定,视野开阔, 便于交会墩位。

控制点要埋设标石,刻有“十”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当兼作高程控制点使用时,中心顶部应为半球状。

控制网基线精度:高于桥轴线精度2~3倍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经济因素,采用导线布置控制网,等级为四级。

精密导线的布置形状平面控制测量中精度导线的布置形状一般为:直伸形,曲折形, 闭合环形和主副导线环形等。

三角大地四边双大地四边三角⑵控制网布设应考虑的因素布设控制网时,可利用桥址地形图,拟定布网方案,并仔细研究桥梁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踏勘选点。

点位布设满足以下要求:①图形应简单②控制网的边长一般在0.5~1.5倍河宽的范围内变动。

③使桥轴线与控制网紧密联系。

④所有控制点不应位于淹没地区和土壤松软地区,尽量避开施工区、堆料区及受交通干扰区。

便于观测和保存二、现场测量控制现场放线时候要注意复测,放完线通过拉距离及换人测量等避免出错,而且还要通过下面所述的控制现场测量成果精度。

控制网布设原则

控制网布设原则

咱们平时说的控制网主要有首级网和加密网,首级网就是设计院做的控制网,一般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并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网来加密,以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

这样就存在一个加密网了,加密网的成果是有施工单位自己选点,埋点,以及测量,报监理单位复核、批准方能使用。

控制网又分为平面网和高程网,设计院要先提供一部分控制点给施工单位,设计交桩点有CP0,CPI,CPII,JY点,还有SM水准点,其中CP0,CPI,CPII是坐标点,JY点和SM点是高程点,是高程基准。

当然为使用方便CP0,CPI,CPII也可以带高程,作为高程点使用,这些设计单位提供的点位和成果就是咱们后续施工的加密网测设的依据。

加密网是又咱们自己施测,所以咱们主要就是要做好加密网:1、选点:点位选择要沿线路两侧布设,点位置不能离线路太远也不能离线路太近,太远了施工放样时不方便,太近了,在施工过程当中容易被破坏。

平面和高程网要在施工范围外50-100米为宜。

当然,客专上要求做沉降观测,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沉降观测的基准网也就是高程都是沿线路红线附近埋设。

特别是路基段,高差太大,沿着红线附近埋设为了方便沉降观测时不用转站太多,在300米左右一个点,桥上和隧道里面可能更长一点。

平面网要看有什么仪器测量,使用GPS测,还是直接用全站仪测。

用GPS测量时要保证相邻的一对点能通视,还有视野要开阔,周围不能有遮挡,附近不能有大面积水域。

用全站仪测量时要保证前后两个点都要通视的原则。

相邻两个点位之间要保证300米左右为宜,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2、埋点:埋点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埋设深度,像咱们这边冻土层较深,埋的点位深度要达到1米8,方能保证冬天施工时控制点的稳定。

3、测设:高程用电子水准仪测量,测量数据仪器自动记录,每一测站自动提示超限与否,最后要注意往返程不超限方可。

平面用GPS 测量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测量过程当中不能随意开关机。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2.1.1 布设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在大部分领域(约9 600 OOOkm 2)上布设国家天文大地网,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

为完成这一基本工程建设,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专门抽调了一批人力、物力、财力,从1951年即开始野外工作,一直延续到1971年才基本结束。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显然事先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一些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建网工作。

这些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应有足够的精度;应有足够的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

现进一步论述如下。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最高精度和较大密度的控制网一次布满全国。

为了适时地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用图的需要,根据主次缓急而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即先以精度高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控制网。

2.应有足够的精度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

作为国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的要求和规定。

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3.应有足够的密度控制点的密度,主要根据测图方法及测图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比如,用航测方法成图时,密度要求的经验数值见表2-1,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经验得出的。

表2-1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由于控制网的边长与点的密度有关,所以在布设控制网时,对点的密度要求是通过规定控制网的边长而体现出来的。

对于三角网而言边长s 与点的密度(每个点的控制面积)Q 之间的近似关系为Q s 07.1=。

将表2-1中的数据代入此式得出)(1315007.1km s ≈=)(85007.1km s ≈=)(52007.1km s ≈=因此国家规范中规定,国家二、三等三角网的平均边长分别为13km 和8km 。

控制网布设及控制方案

控制网布设及控制方案

测量控制方案一、控制网的布设⑴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循下列原则: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因地适宜,且适当考虑发展,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B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做下列选择: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C平控制网形式:根据桥梁跨越宽度、地形条件,可布设如下形式:选择控制点要求:尽可能使桥轴线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提高桥轴线精度。

或将桥轴线的两个端点纳入网内,间接求算桥轴线长度。

交会角不致太大或太小(图形刚强),地质条件稳定,视野开阔, 便于交会墩位。

控制点要埋设标石,刻有“十”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当兼作高程控制点使用时,中心顶部应为半球状。

控制网基线精度:高于桥轴线精度2~3倍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经济因素,采用导线布置控制网,等级为四级。

精密导线的布置形状平面控制测量中精度导线的布置形状一般为:直伸形,曲折形, 闭合环形和主副导线环形等。

三角大地四边双大地四边三角⑵控制网布设应考虑的因素布设控制网时,可利用桥址地形图,拟定布网方案,并仔细研究桥梁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踏勘选点。

点位布设满足以下要求:①图形应简单②控制网的边长一般在0.5~1.5倍河宽的范围内变动。

③使桥轴线与控制网紧密联系。

④所有控制点不应位于淹没地区和土壤松软地区,尽量避开施工区、堆料区及受交通干扰区。

便于观测和保存二、现场测量控制现场放线时候要注意复测,放完线通过拉距离及换人测量等避免出错,而且还要通过下面所述的控制现场测量成果精度。

2019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易考点:水准网的布设

2019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易考点:水准网的布设

2019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易考点:水准网的布设【水准网的布设】1、水准网的布设原则及其精度国家高程控制网主要是指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网。

我国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青岛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04m。

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是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逐级加密。

一等水准路线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同时也是研究地壳和地面垂直移动及有关科学研究的主要依据。

一等水准路线应沿地质构造稳定、路面坡度平缓的交通路线布设。

水准路线应闭合成环,并构成网状。

一等水准环线的周长,东部地区应不大于1600km.西部地区应不大于2000km,山区和困难地区可酌情放宽。

二等水准路线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应在一等水准环内布设。

二等水准路线尽量沿省、县级公路布设,如有特殊需要可跨铁路、公路及河流布设。

二等水准环线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应不大于750km,山区和困难地区可酌情放宽。

三、四等水准网是在一、二等水准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根据需要在高等级水准网内布设成附合路线、环线或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的高程控制点。

单独的三等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150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200km;同级网中结点间距离应不超过70km;山地等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上述各指标的1.5倍。

单独的四等附合路线。

长度应不超过80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100km;同级网结点间距离应不超过30km;山地等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上述各指标的1.5倍。

各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不应超过规定的数值。

2、水准路线的选择和水准标石的埋设(1)图上设计。

在收集有关资料和充分了解测区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建设目标在地形图上进行等级水准路线的设计和拟定计划。

为了使观测少受外界干扰.水准路线应避免通过大城市、大火车站等繁闹地区,还要尽量避免跨过湖泊、沼泽、山谷、较宽的河流及其他障碍物等。

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

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
• 所以,在地级以上的城市和大、中型厂矿,一般需建立 自己的平面控制网,即城市控制网或(厂)矿区控制网。 此外,还有直接为某项建设工程(如水电站、公路、铁 路、新建城镇以及较大规模的开发区等)专门布设的控 制网。此类控制网统称为工程控制网。
第1页/共56页
• 工程水平控制网通常须与国家控制网联结(或相联系), 即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工程水 平控制网的最高等级为二等。
• 工程水平控制网根据用途不同又可分为测图控制网和专 用(施工、监测)控制网。
• 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建立属于控制测量学的范畴。 • 本章先介绍国家水平控制网和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方
案和原则,然后介绍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 以及选点、埋石方法。 • 教材第三、四节的内容将在课程设计中介绍。
第2页/共56页
叫独立网;多于一套起算数据的叫非独立网,又称附 合网。
第6页/共56页
• 三角测量在过去(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平面控制测 量的主要方法。过去已经建成、目前仍在使用的国家一、 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基本上都是采用三角测量方法 获得的。当时,高精度测边很难实现。
• 三角测量的观测量主要是水平角,边长观测很少,距离 传递误差较大。
• 此外,三角网对相邻控制点之间的通视条件要求很高 (多边形的中点须与多点通视),实地选点难度较大, 一般只能位于高处(如山头或房顶),使用也不方便。
• 因此,在普遍应用全站仪和GPS定位技术的现代,城市 控制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基本上不采用三角网。
第7页/共56页
2. 导线网与导线测量 • 导线:由若干条直线连成的折线。
• 运用导线测量形式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光电测距仪或全 站仪。
第11页/共56页
3、边角网和三边网 • 形状与测角三角网相类似,也是由若干三角形连接而成。 • 既测角又测边时叫边角网,只测边不测角时叫三边网或

[项目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项目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y 259894.000 255874.600 264367.000 261401.000 264587.000 267713.000
控制测量
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精度估算结果比较
控制测量
课下阅读书目:
1、杨国清.控制测量学(P8~16,20~26).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2、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上)(P13~51).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平均距离 (km) 9 5 2
a (mm) ≤10 ≤10 ≤10
b (1×10-6) ≤2 ≤5 ≤10
最弱边相对中误 差 1/120000 1/80000 1/45000
一级
二级
1
<1
≤10
≤15
≤10
≤20
1/20000
1/10000
现阶段主要采用GPS网结合电磁波测距导线网的布设 方案。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120 000 1/80 000 1/45 000 1/20 000 1/10 000
控制测量 1、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4)要有统一的规格 为了使不同的工测部门施测的控制网能够互相 利用、互相协调,也应制定统一的规范,如现行的 《城市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
000 1/14 000 1/10 000 1/6 000
电磁波测距导线共分5个等级,其中的三、四等导线与三、 四等三角网属于同一个等级。这5个等级的导线均可作为 某个测区的首级控制。
控制测量
4、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GPS网的布设方案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弱边长中误差)的普遍公式。且得出的结果都是近似的。
而对另外一些推算元素,则难以得出有实用意义的公式。

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网的布设




二、国家三角控制网的布设
1、国家一等三角锁的布设方案
沿经纬线布设 成纵横交叉的

三角锁。

锁段长度: 200km;

边长:25km;

测角中误差:

0.7″;

起算边精度:
1/350000;
最弱边精度: 1/150000;
2、国家二等三角网的布设方案
填满一等锁环
三角网 平均边长
等级
1:50 000 1:25 000 1:10 000
3 2~3
1
约150km2 约50km2 约20km2
13km 8km 2~6km
二等 三等 四等
第一节 国家控制网的布设
一、控制网的布网原则
4、应有统一的规格;

《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
制 网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等

内的空白。

边长:3km;

测角中误差:

1.0″;
布 设
起算边精度:
1/350000;
最弱边精度:
1/150000;
2、国家二等三角网的布设方案
布设方案: 20世纪60年代前:在一等锁环内,先沿经
纬线纵横交叉布设二等基本锁(平均边长约
15~20km,测角中误差小于±1.2″),将一等
A级网一般为区域或国家框架网、区域动力学网; B级网为国家大地控制网或地方框架网; C级网为地方控制网和重大工程控制网; D级网为中小工程控制网; E级网为测图网。
国家GPS网的布设
国家军测部门建立的国家GPS一、二等网

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网的布设


已有地形图;

已有控制点资料,等级、投影带、投影面、

精度等;

觇标标石保存情况。

3、交通运输情况;
4、地形:地物、地貌
5、物资供应:人力、物资
三、图上设计
控制网的图上设计:
根据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按照有关规范的
技术规定,在中等比例尺图上以“下棋”的方法确定控
制点的位置和网的基本形式。图上设计对点位的基本要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测图比例尺
每幅图 要求点数
每个三角 点控制面积
三角网 平均边长
等级
1:50 000 1:25 000 1:10 000
3 2~3
1
约150km2 约50km2 约20km2
13km 8km 2~6km
二等 三等 四等
第一节 国家控制网的布设
一、控制网的布网原则

➢ 三等水准:闭合300km,附合200km;

➢ 四等水准:附合长:80km;

➢ 精度要求:

每km水准测量的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MΔ,

每km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MW,见下页。

➢ 埋石及密度要求:
基岩水准标石:间隔500km(一等水准)
基本水准标石: 间隔60km (一二等水准)
普通水准标石:间隔2~6km (各等水准)
15~20km,测角中误差小于±1.2″),将一等
锁环分为大致相等的四个区域,然后在这四个 区域中处再补充布设二等补充网(平均边长约
为13km,测角中误差小于±2.5″)。
20世纪60年代后:二等网以全面三角网的 形式布设在一等锁环内,四周与一等锁衔接。

第二章水平控制网的布设

第二章水平控制网的布设
网络的科学目标以地震预测预报为主,兼顾大地测量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同时可 服务于广域差分GPS,气象和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等领域。网络的关键技术是;高精 度和高稳定性的观测技术、大信息量的获取技术、快速准实时的处理技术。
网络由基准网、基本网、区域网和数据传输与分析处理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基准网 由25个GPS连续观测站组成,具有绝对重力、相对重力、水准等多种观测手段,其中部 分站具有包括VLBI和SLR等观测技术手段,每个站配备卫星通讯和有线通讯设备。基 本网由56个定期复测的GPS站组成,西部大约两年复测一次,东部大约四年一次。区域 网由1000个不定期复测的GPS站组成,其中300个左右均匀布设,700个左右密集布设 于断裂带及地震危险监视区。数据传输与分析处理系统由一个数据中心和三个数据共享 子系统组成,数据中心已建于国家防震减灾中心大楼中。 本科学工程由中国地震局牵 头,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共同承担。国家静态投资总额人民币13500 万元
测角中误差小于±2.5″)。
20世纪60年代后:二等网以全面三角网的形式布设在一 等锁环内,四周与一等锁衔接。其平均边长约为13km,测角
中误差小于±1.0″。
3)三、四等三角网
为了测图和各 种工程建设的需要,在一、 二等三角网的基础上,采用插网和插点的方 法布设。三等网的平均边长约为8 km,测角 中误差为±1.8″。四等网的平均边长为约为 2~6km,测角中误差为±2.5″。
立起我国新一代的地心参考框架及其与国家坐标系的转换参数;以10优7于
量级的相对精度确定站间基线向量,布设成国家高精度卫星大地网的骨架,Hale Waihona Puke 并奠定地壳运动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础。
作为我国高精度坐标框架的补充以及为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在国家 A级网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家 B级网(又称国家高精度GPS网)。布测工作 从1991年开始,经过5年努力完成外业工作,内业计算已基本完成,全网 基本均匀布点,覆盖全国,共布测730个点左右,总独立基线数2200多条, 平均边长在我国东部地区为50km,中部地区为 100km,西部地区为 150km,经整体平差后,点位地心坐标精度达±0.1m,GPS基线边长相 对中误差可达 2.0×10e-8,高程分量相对中误差为3.0×10e-8。

水平控制网的布设

水平控制网的布设

第二章水平控制网的布设§1 水平控制网的布设程序建立水平控制网的程序一、设计1.了解任务弄清用途(涉及精度,密度)、范围(涉及首级等级、分级多少)、然后确定布设规格、等级、精度。

2.收集资料①测区内已有的控制网成果资料。

②测区小比例尺地形图。

了解地形地貌、图上设计之用。

③有关气象和地质方面的资料,用以考虑作业时间,觇标结构,埋石深度等。

3.测区踏勘①落实原有控制点的现状,决定是否仍可利用。

②了解测区行政划分、居民、风土人文,以便测绘队进驻后能顺利开展工作。

③了解测区内交通、水源等情况,以便确定水准路线,配置交通工具、施工设备物资等。

4.图上设计①展绘已知点、网。

②图上选点、组成网形。

一般应顾及:图形结构良好;便于扩展和加密;顾及旁折光的影响;便于保存;避免造高标;避免在旧点附近另埋标石;离开高压线、公路、铁路一定距离。

③精度估算(另讲)④拟定水准联测路线,以便控制通过三角高程测量推算三角点高程中的误差积累。

5.实地选点(另讲)6.编制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包括:①任务委托书。

包括委托单位、作业目的、范围、工期等。

②测区概况。

包括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人文等。

③已有测量成果及其来源、精度分析、可用性论证。

④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⑤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

包括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加密网的设计;精度估算过程及结果;精度统计表。

⑥高程网布设方案。

包括水准网等级,路线长度,精度估算简要过程及结果;三角高程网形,精度估算过程及结果等。

⑦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

包括执行何种规范,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等。

⑧各种设计图表。

包括水平、高程控制网略图;标石、觇标构造,规格,埋设方法示意图;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装备,仪器,材料及经费预算表。

⑨作业完成后应上交的资料清单。

⑩领导部门的指示及审核意见。

二、施工 1.造标,埋石在实地用觇标和标石标出控制点。

控制网布设有关规范与要求

控制网布设有关规范与要求
导线复测、水准路线复测 为了保证平面测量的精度,基准点的复核采用全站仪,按照现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布设情况,采用边角连测的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法对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检查,允许误差应小于《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一级导线网的规定。(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小于1/30000,测角中误差≤5〃,控制点点位中误差≤10mm,水准测量往返测闭合差限值为±4 ,N为水准测量测站数)高程基准点的复核:高程基准点的复核采用DS3水准仪,用附合线路或闭合线路业主提供的现场高程控制点,复测精度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工定位前须对建筑定位基准线进行复测检查,基准线的检查采用全站仪进行,检查时测定其边长及夹角,结果与计算结果相比较,其差值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定,复测基准线的误差应小于:角度±2.5″,边长1/30000。具体导线复测、水准路线复测计算表格见附表经过复测,如发现上述基准点或线存在异议之处,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一份注明有异议之处和修正后成果表。在确定成果是否正确后,测量人员方可进行下面的工作。2.导线加密、路线加密 2.1建筑物定位限差与场区施工平面控制网精度要求: 根据规范规定,场区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是根据场区面积大小及工程重要性等因素并结合工程测量经验来确定,结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相应规定,本工程建筑定位允许偏差取2cm为宜,建筑物定位点位中误差为10mm,根据工程测量误差理论与误差分配要求可以推算出本工程场区控制网的精度为:测角中误差≤2″边长相对中误差≤1/30000控制点点位中误差≤10 mm 2.2.结构构件施工允许偏差与建筑物控制网精度 本工程主要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柱、剪力墙、定位要求最高,其相对建筑轴线的允许偏差为±5 mm,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以建筑屋主要轴线作为起算数据推算建筑物控制网的精度为:控制线中误差≤1.8 mm测距相对中误差≤1.8/8000×5=1/9938(取用1/10000)测角中误差≤1.8/(8000×5)×206265″=20.8″(取用20″)高层建筑施工规程规定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轴线间距30-50m并组成封闭图形,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闭合精度不低于20″,证明本工程的建筑物控制网精度是符合本工程实际和规范规定,是科学合理的。2.3.标高测设与高程控制网精度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层高允许偏差±5 mm,全高允许偏差±30 mm,以此作为起算数据推算高程测量允许偏差:层高允许偏差±3mm,全高允许偏差±20 mm,场区高程控制网精度取用三等水准测量精度。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4 从一个已知点到另一个待定点的加速度,分别沿三个正
5 交的坐标轴方向进行两次积分,从而求定其运动载体在
6 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增量,进而求出待定点的位置,
7 它属于相对定位,其相对精度为(1~2)·10-5,测定的平
8 面位置中误差为±25cm左右。
9
10 优点主要是:完全自主式,点间也不要求通视;全天候,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池州学院
不同比例尺地图对大地点的数量要求
1
2
3 测图
平均每幅 平均每幅 每点控制 三角网的 相应的三
4 比例尺 图面积 图要求的 的面积 平均边长 角网等级
5
(km2)
三角点数 (km2)
(km)
6 1︰5万 7
350~500
3
150
13
二等
8 1︰2.5万 100~125
2~3
池州学院
边角网 测定网的所有边长和角度,或部分边长与角度,
1 2
推算控制点坐标。需要一个起始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或 已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对网形要求较宽松,对短边优先
3 联测。 4
5
6
7
8
9
10
8 /34
边角全测网的精度最高,相应工作量也较大。故在建立高精度的 专用控制网(如精密的形变监测网)或不能选择良好布设图形的地 区可采用此法而获得较高的精度。
7 于4mm+3ppm,垂直方向优于8mm+4ppm,地心坐标分量重复
8 9
性优于2cm。全网整体平差后,在ITRF93参考框架中的地
10 心坐标精度优于0.1m,基线边长的相对精度优于1×10-8
24 /34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国家级高程控制网和小区域高程控制网的布设(高程控制测量)

国家级高程控制网和小区域高程控制网的布设(高程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从高到低、逐级控制
水准点分布应满足一定的密度 水准测量达到足够的精度
水准点分布密度要求
水准标 石类型
基岩水 准标石
基本水 准标石
普通水 准标石
一般地区
间距/km
经济发达 地区
荒漠地区布设具体要求Fra bibliotek只设于一等水准路线上,在大城市和断裂
500
带附近应该增设,基岩较深地区可适当放
高程控制测量
目录
CONTENTS
01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02 水准路线的设计和选点
03 我国国家水准网的布设概况
04
小区域高程控制网
01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国家高程控制网布设的目的和任务有两项:
建立统一的高程控制网,为地形图测图和各项建 设提供高程基础;
为地壳垂直运动、海平面倾斜及变化,大地水准 面的形状等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精确的高程数据。 我国具有地域辽阔、领土广大、地形复杂等特点, 所以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宽,每个省级行政单位至少两座
设于一、二等水准路线上及交叉处,大、
40
20~30
60
中城市两侧及县城附近(尽量设置于坚固
岩层上)
设于个等水准路线上,以及山区水准路线
4~8
2~4
10
高程变换点附件,长度超过300m隧道,跨
河水准测量的两岸标尺附近
数准测量精度要求
水准测量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MΔ的限值
≦±0.45mm ≦±1.0mm ≦±3.0mm ≦±5.0mm
水准路线应该避开土质松软、 磁场较强的地段,尽量避开 通过河流、湖泊和沼泽的障 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2.1.1 布设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在大部分领域(约9 600 OOOkm 2)上布设国家天文大地网,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

为完成这一基本工程建设,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专门抽调了一批人力、物力、财力,从1951年即开始野外工作,一直延续到1971年才基本结束。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显然事先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一些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建网工作。

这些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应有足够的精度;应有足够的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

现进一步论述如下。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最高精度和较大密度的控制网一次布满全国。

为了适时地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用图的需要,根据主次缓急而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即先以精度高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控制网。

2.应有足够的精度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

作为国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的要求和规定。

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3.应有足够的密度控制点的密度,主要根据测图方法及测图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比如,用航测方法成图时,密度要求的经验数值见表2-1,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经验得出的。

表2-1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由于控制网的边长与点的密度有关,所以在布设控制网时,对点的密度要求是通过规定控制网的边长而体现出来的。

对于三角网而言边长s 与点的密度(每个点的控制面积)Q 之间的近似关系为Q s 07.1=。

将表2-1中的数据代入此式得出)(1315007.1km s ≈=)(85007.1km s ≈=)(52007.1km s ≈=因此国家规范中规定,国家二、三等三角网的平均边长分别为13km 和8km 。

4.应有统一的规格由于我国三角锁网的规模巨大,必须有大量的测量单位和作业人员分区同时进行作业,为此,必须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大地测量法式和作业规范,作为建立全国统一技术规格的控制网的依据。

2.1.2布设方案根据国家平面控制网施测时的测绘技术水平,我国决定采取传统的三角网作为水平控制网的基本形式,只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困难的地区布设了一等电磁波测距导线。

现将国家三角网的布设方案和精度要求概略介绍如下。

1.一等三角锁布设方案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图2-1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图形,如图2-1所示。

在一等锁交叉处设置起算边,以获得精确的起算边长,并可控制锁中边长误差的积累,起算边长度测定的相对中误差000350:1<bm b 。

多数起算边的长度是采用基线测量的方法求得的。

随着电磁波测距技术的发展,后来少数起算边的测定已为电磁波测距法所代替。

一等锁在起算边两端点上精密测定了天文经纬度和天文方位角,作为起算方位角,用来控制锁、网中方位角误差的积累。

一等天文点测定的精度是:纬度测定中误差3.0''±≤ϕm ,经度测定的中误差20.0''±<λm ,天文方位角测定的中误差5.0''±<αm 。

一等锁两起算边之间的锁段长度一般为200km 左右,锁段内的三角形个数一般为16~17个。

角度观测的精度,按一锁段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应小于7.0''±。

一等锁一般采用单三角锁。

根据地形条件,也可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但对于不能显著提高精度的长对角线应尽量避免。

一等锁的平均边长,山区一般约为25km ,平原区一般约为20km 。

2.二等三角锁、网布设方案二等三角网是在一等锁控制下布设的,它是国家三角网的全面基础,同时又是地形测图的基本控制。

因此,必须兼顾精度和密度两个方面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二等三角网曾采用二等基本锁和二等补充网的布置方案。

即在一等锁环内,先布设沿经纬线纵横交叉的二等基本锁(图2-2),将一等锁环分为大致相等的4个区域。

二等基本锁平均边长为15~20km ;按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小于士1.2"。

另在二等基本锁交叉处测量基线,精度为1:200 OOO 。

图2-2 图2-3在一等三角锁和二等基本锁控制下,布设平均边长约为13km的二等补充网。

按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小于士2.5"。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二等网以全面三角网的形式布设在一等锁环内,四周与一等锁衔接,如图2-3所示。

为了控制边长和角度误差的积累,以保证二等网的精度,在二等网中央处测定了起算边及其两端点的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测定的精度与一等点相同。

当一等锁环过大时,还在二等网的适当位置,酌情加测了起算边。

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13km,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小于士1.0"。

由二等锁和旧二等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可见,这种网的精度,远较二等全面网低。

3.三、四等三角网布设方案三、四等三角网是在一、二等网控制下布设的,是为了加密控制点,以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四等点以高等级三角点为基础,尽可能采用插网方法布设,但也采用了插点方法布设,或越级布网。

即在二等网内直接插人四等全面网,而不经过三等网的加密。

三等网的平均边长为8km,四等网的边长在2~6km范围内变通。

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三等为士1.8",四等为士2.5"。

三、四等插网的图形结构如图2-4所示,图2-4(a)中的三、四等插网,边长较长,与高级网接边的图形大部分为直接相接,适用于测图比例尺较小,要求控制点密度不大的情况。

图2-4(b)中的三、四等插网,边长较短,低级网只附合于高级点而不直接与高级边相接,适用于大比例尺测图,要求控制点密度较大的情况。

(a)(b)图2-4三、四等三角点也可采用插点的形式加密,其图形结构如图2-5所示。

其中,插入A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内插一点的典型图形;插入B、C两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内外各插一点的典型图形。

插点的典型图形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

图2-5 图2-6用插点方法加密三角点时,每一插点至少应由三个方向测定,且各方向均双向观测。

同时要注意待定点的点位,因为点位对精度影响很大。

规定插点点位在高级三角形内切圆心的附近,不得位于以三角形各顶点为圆心,角顶至内切圆心距离一半为半径所作圆的圆弧范围之内(图2-6的斜线部分)。

当测图区域或工程建设区域为一狭长地带时,可布设两端符合在高级网短边上的附合锁,如图2-7上部的图形结构;也可沿高级网的某一边布设线形锁,如图2-7下部的图形结构。

国家规范中规定采用插网法(或插点法)布设三、四等网时,因故未联测的相邻点间的距离(例如图2-5中的AB边),三等应大于5km,四等应大于2km,否则必须联测。

因为不联测的边,当其边长较短时边长相对中误差较大,给进一步加密造成了困难。

为克服上述缺点,当AB边小于上述限值时必须联测。

4.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及其精度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及其精度见表2-2。

表中所列推算图2-7元素的精度,是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三角网应达到的最低精度。

表2-2 国家三角锁、网布设规格及其精度5.我国天文大地网基本情况简介1)利用常规测量技术建立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我国统一的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基本完成,历时二十余年。

先后共布设一等三角锁401条,一等三角点6182个,构成121个一等锁环,锁系长达7.3万km。

一等导线点312个,构成10个导线环,总长约1万km。

1982年完成了全国天文大地网的整体平差工作。

网中包括一等三角锁系,二等三角网,部分三等网,总共约有5万个大地控制点,500条起始边和近1000个正反起始方位角的约30万个观测量的天文大地网。

平差结果表明:网中离大地点最远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9m,一等观测方向中误差为±64.0''。

为检验和研究大规模大地网计算的精度,采用了两种方案独立进行,第一种方案为条件联系数法,第二种为附有条件的间接观测平差法。

两种方案平差后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坐标最大差值为4.8cm。

这充分说明,我国天文大地网的精度较高,结果可靠。

2)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建立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GPS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全天候、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领域。

用GPS技术建立起来的控制网叫GPS网。

一般可把GPS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球或全国性的高精度的GPS网,另一类是区域性的GPS网。

后者是指国家C,D,E级GPS网或专为工程项目而建立的工程GPS网,这种网的特点是控制面积不大,边长较短,观测时间不长,现在全国用GPS技术布设的区域性控制网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