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探索性学习初探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有效开展初探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有效开展初探“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可见语文实践活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
一、当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实践活动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展实践活动,必然要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去认识事物,分析材料,评判正误,以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同时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学生要把活动开展下去而且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操作,减少依赖性;语文实践活动需要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结合起来;一切问题都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观察、实验试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实践活动求得问题的解决,所有这些都必然会培养和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需要每一个人个体的努力,但更需要集体的力量,需要通过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活动开展得更为顺利,更为有效。
合作学习,可以集思广益,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人难于解决的问题;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和合作可以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还可以改善原本紧张的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合作、民主的氛围,提高交际能力。
(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生的社会化教育的任务和目的,一方面是促进学生非认知和认知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
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性的,学生要根据社会现象、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尝试加以解决。
学生在努力求解的过程中会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和社会成员,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为整个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社会才能不断发展,而社会成员也才能从社会的进步中获得最大利益,这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会自然得以增强。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初探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更是一项腰杆子工程,其承载着工具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等一系列特质。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迫切需要我们广大的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让学生在创新的境界中充分领悟语文教学的真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内涵和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初探在改革发展的今天,新课程标准中更加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立足自身的教育舞台,紧扣新课程标准,深入探究,反复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新式语文教学。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亟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创新。
一、洞察学科规律,把握教改航向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我们要切实洞悉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在特点,不断探索其创新性航标。
一要进一步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社会性。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语言既是各民族自身内质的充分表达,又是社会各种特点的高度统一。
因此,建立寓民族性、人文性、社会性以及现代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要进一步凸显语文学科的“知行合一”。
语文教学的主旨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实用性和社会实践性,真切地为人类社会的交往和交流提供了便利,为打造和谐社会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二、营造良好氛围,推进角色转换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最有力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教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
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三、激发内在情趣,培养创新思维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实际上说的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只有内生动力的充分激发,才会使得学习主体克服一切困难,冲破一切束缚,探索世间至理,追求思绪中的“堡垒”和生活中的“最强音”。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初探
因 素 ,拟定 一些 具 有探 讨性 和可行 性 的专 题供 学 生研 究学 习 。 如 《 瑞安 玉 海楼 文 化 的探索 研 究 》 、 《 温 州鼓 词 的渊 源和发 展 状况》、 《 温 州方 言 的特点 和历史 沿革 》 、 《 高 则诚 的生平 和
即在课 堂教学 过 程 中 ,设 计 有研 究 意义 的深 层次 的 问题 供 学生 研 究学 习 。这 类问 题最 好 是具 有 较大 的 开放性 的 ,不 过也 可 以是 对课 文 的理 解有 较 大价 值 的。 如 《 为 了忘却 的纪念 》一 文是 鲁 迅先 生在 五 位革 命作 家 遇难 两 周年 时 写的 纪念 文 章 。经 过 分 析 ,此 文 只 要解 决 三 个 问题 就 可 以透 彻 的理 解全 文 的 主 旨, 即 : “ 为 了忘 却 的纪 念” 这 个题 目表 达 了作 者怎 样 的思 想
想 ;玉 海楼 文 化 的底蕴 ;玉 海楼文 化 在瑞 安现 代 化建 设 中的 作
用。
平 简历 ,写 作 的时 代背 景 ,有 关 的参 考 资料介 绍 给学 生 ,然 后 再 把 这三个 问题 布 置给 学 生 ,鼓 励学 生 结合 教材 ,独 立研 究 ,
在课 堂上 大胆地 发 表 自己的见 解 。学 生 的研 究 结论 未 必 正确 ,
感情 ;作者 为什 么 要记 叙 和五 位 烈士 交往 的 经过 ;. “ 惯 于 长
夜过 春 时 ”一首 诗 在全 文 中 的作 用。 在预 习 时 ,先 把 作 者的 生
就 是解 题 释疑 ,即说 明某一 专 题研 究 的 内容 、 目的 、价值 、研 究 过程 中需 要 运用 的知 识 、查 找 的资料 。同时 ,要 指 导学 生 如 何 去索 取 资料 ,如 何调 查研 究 ,如 何撰 写 论文 。如 《 瑞安 玉 海 楼 文化 的 探索 研究 》这一专 题 的研 究 ,需 指导 学 生从 以下方 面 人 手 :瑞 安 玉 海 楼文 化是 怎 样形 成 的 ;孙 怡 让 先 生 的 教育 思
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通过初中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得到真正的发挥,真正使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主体地位;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能大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掌握起来就会更容易,也能帮助学生训练自己的能力。
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也是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计划进行的,只有按照科学的体系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巧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在整个学习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究性学习也不例外。
首先我们要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必须要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并且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更多的提升。
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探究占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问题的质量高也能大大加强探究性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提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进行探究时有更多的热情,也能使学生对问题探究地更加深入,从而理解地也就更加深入。
学生能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得以实现。
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还是教师的提问,只有提出有深度、有内容的问题,才能把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
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是当前公认的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症结初中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由于观念还未完全转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来,对探究性学习了解不多,认识不深,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研究不够。
因此,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探究的交流方式上,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或一问群答的单向交流,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呆板、沉闷。
2.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研究活动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
3.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没有很好地去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忽视学生在修改环节中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
4.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读出来的是教师分析过的话,学生在笔记本上所记的也是教师讲授的话,没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在阅读文章时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
5.所有问题均是老师提出,学生没有质疑,没有发现,只是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思维停滞、萎缩。
6.在探究时,教师未能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未把课文读通读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流于形式,学生还未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学生的探究不够深入。
有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探究,但未能重视给充分的时间展示学生探究思考的成果和产生的情感体验。
7.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问题琐碎,没有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浪费了时间,课堂效率不高。
对课文探究练习中设计得很好的探究性练习题目置之不理,没有在课上或课下落实。
初中语文教学与探究性学习
如在教授《 死海不死 》 , 时 一开 篇就让学 生思索 : 题
目中两个 “ 是什么意思? 死” 不死 ” 死” “ 和“ 矛盾 吗? 文末 又说 ,死海真 的要 死了” 这个 “ ” “ , 死 又是指 什么?这一 番提 问, 很好地激 发了学生对课 文的兴趣 , 他们急切地 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 , 当学生理解 了“ ” 死 的三个不 同 含 义时 , 也把握 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 本来一篇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
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作为农村中学教师,如何发挥农村中学特点,利用农村孩子认知方面优势和农村丰富的自然文化等资源,开发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是我们每一个农村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近几年来,我尝试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从语文学科本身结合本地民俗风情、人文自然资源、时代流行风尚等因地制宜地开展能适宜学生认知水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针对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一、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
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从学习功能上看,不再单单追求智育目标,而是要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
而传统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与展开,因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全面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语文学科不再是其他学科的工具性学科,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则可通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开发其综合性学习资源:通过地理学科了解黄河起源、流经哪些省区、有多长,为什么有“跳进黄河洗不清”之说等;通过历史学科了解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了解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大禹治水,以及昔日的缺口与断流给中华民族带的灾害与苦难;通过政治学科了解人们呼吁保护黄河的声音及当代人民对黄河的治理;还可通过与音乐学科的结合来激励学生们的爱国情……再如,七年级上册“童话寓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根据该单元课文故事性比较强的特点,设计了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初探——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初探——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导语:本文以当下研究的重点——单元教学为主要探究对象,以部编版教材中的“活动·探究”单元为抓手,探索如何进行单元教学。
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的呈现和单元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究,意在聚焦“活动·探究”单元进行单元教学的可行性和相关方法。
关键词:单元教学;诗歌教学;活动探究一、单元教学与“活动·探究”1.单元教学应基于核心素养。
近年来,语文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
所谓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一种以培养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学习强调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在复杂变化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单元教学的热潮也应运而生。
然而,关于单元教学,其实,身处一线的老师们是有着自己的困惑的。
如:单元教学是否要打破所有的课文界限进行一锅炖的教学呢?单元教学是否适合每一类文体呢?面对着这些问题,笔者也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查询,单元教学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一线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笔者认为,单元教学并非要打破课文界限,而是要先确立单元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课程编排去帮助学生真实掌握蕴含在课程中的语文核心素养,并让他们学以致用。
2.“活动·探究”单元的意义。
“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驱动,实现从基础的文本阅读到创作再到实际运用的螺旋式上升的目的。
这些单元的设置和当下所推崇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息息相关的,能够切实有效的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的实现,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活动·探究”单元因为其自身的优越性可以将整个单元整合为一个系统的、螺旋式上升的整体,从而使教学更为系统、有逻辑。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初探
(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马 甸镇郭湾小学)
初 中 语 文载 掌 的剜 新初 揉
文, 夏旭伟
摘
要 : 中语 文教 学是一项基础 性工程 , 初 更是一项腰杆子工程 , 其承载着工具性 、 社会 性和人 文性等 一系列特质。当前 , 随着时代
的发展 , 特别是 新课 程改革实施以来 , 迫切需要我们广 大的初 中语文教育工作 者, 要站在 时代的前沿 , 不断地去探 索、 去创新 , 学生在 让
农村初 中语文教学亟须在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尝试 和创新 。
一
三、 激发内在情趣 , 培养创新思维
古人 云 : 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实际上说 的
、
洞察学科规律 . 握教 改航向 把
任何 事物都有其 内在 的发展规律 , 我们要 切实洞悉初 中语文 就是 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 只有 内生动力 的充分激发 , 才会使 教学 的内在特点 , 不断探索其创新性 航标 。一 要进一步 凸显 语文 得学 习主体克服一切 困难 , 冲破一切束缚 , 世间至理 , 探索 追求思
整教 学过程 , 活用教案 , 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情况。这
怎么才能提 高上课 的主动性 与有 效性水 平呢 ?关键是 教师 是把握好课 堂教学预设性与生成性 的度 的问题 。课 堂教学应该是 没 教 的教要 尽可能 地贴近 学生 的学 ,让学 生的思 维能 跟着教 师教 的 有预设 的 , 有预先 的教案设计 , 师在课 堂里随心 所欲肯 定不 过程兴 奋起来 , 达到师 生思维 的相互 碰撞与 和谐共振 。要达到这 行。 但一味强调教案 , 不敢越雷池一步也是不行的 。 毕竟教案 只是
研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
小学语 文探究性学 习初探
杨雅红 ( 福建省厦 门市翔 安 区内厝 中心小学 , 福建 厦门 3 10 ) 6 11
摘要: 探究性学 习最基本的理念, 就是 以学生为 中心 , 完全颠覆 了小学语文传统的接 受式教 学。在语 文学科的 教 学上 , 究性 学习对学生综合地运用所 学的知识提 出了较 高的要 求 , 目标不仅仅是 知识 与技 能 、 探 其 情感与 态度 的发展 , 重要 的是探 索精神 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 更 因此 小学语 文教师应 重视 引导 学生进行探 究性学 习, 立足 于 自 身的教 学实践 。 ‘
生 自己读文 , 用心体味 , 说说从 哪些地方感 受到 了信赖 所创造 的美好境界 , 并在小组进行交流 。由学生 自己想 、
办法通过 品味词 句等手段来 读懂课文 ,证 明 自己的观
点 ,这本身就 富有 挑战性 ,唤起 了学生 自主学习 的热
情 。而且 , 这个 问题其 实是全文 的画龙点 睛之笔 , 由此 处 摸索开去 , 的空间更加宽广 , 探究 能使学生充分 打开 思 路。感 悟式 阅读对 学生 自学能力 的提高受益 匪浅 。 三、 开展综合实践 。 掌握探究过程 问题 性 、 实践性 、 与性和开放性 是探究学 习的本 参 质 特征 , 开展语文综合性 实践活动 , 引导学生展开探 是 究性学 习的妙方 ,能较好 地达到探究性 学 习的三大 目 标, 即获得 深层次之情感 体验 、 构建 知识 和掌握解决 问
四、 形成积极互动 , 在互动 中展开探究
教师通 常都有强烈 的设 计意识 ,这 有助于顺利展 开课堂教学 , 比较 圆满地完成教 学任务 , 有时这种设 但 计意识也会起相 反的作用 , 它束缚 教师 的思路 , 案” 照“
初中语文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初探
初中语文教 学中 引进研究牲 学习方法 的初探
江 苏省 苏州 中学初 中部
研 究 性 学 习 作 为 一 种 创 新 学 习方 法 , 已经 开 始 在 语 文 教 学
章 颖菊
提 出疑问 ; 一边完成规定作业 , 一边 带着问题 , 在课外到 图书馆 去 阅读 相关作 品 , 过思考寻 找答案 , 通 从而加 深学生对 作品 的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能力 。
们 的成绩却千差万别呢?一个重要 的不 可忽 视的原因 , 就是取
表》 现实 意 义 的理 解 。
( ) 一 初中学生对语文这 门课程具有很强 的接受能力 。初 中 学生具有思维活跃 , 求知欲 、 好胜心强 的特点 , 师提出. 教学 教 的 要求 , 只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 学生都乐 于接受 。如果在语文 教学 中, 给学生创造一些 自主思考的空间 , “ 变 要我学 ” “ 为 我要 学 ”对启迪学生发散性思维 , , 培养学生 自主学 习的能力有着重 要意义 。这就为在初中语文教学 中引入研究性 学习方法提供 了 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
有关 章节 , 让学生全 面了解三 国人物 , 尤其是 诸葛亮这 样一个
人 物 。在 此 基 础 上 , 又 出 了一 道 题 ,谈 谈 出 师 表 的 历 史 意 义 我 “
讨论和集体研究 , 引导学生 自主发现 、 自主研究 、 从而得 出教学
结论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 着力于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 , 培养
考和探索 , 引导学生 多角度思维 。如讲授 《 自求 恩》 我 提出 了 ,
“ 白求 恩精神与现代 中学生” 的命题 , 组织 召开一场在 中学生 中
发 扬 白求 恩 国 际 主义 精 神 的讨 论 。有 的学 生 认 为 白求 恩不 远 万
主体探究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采用教学 内容 与临床相结合 的教学方 式 , 使学 习内容不 陈
旧、 过时 。 不
4 4 缩短 实 习时 间 .
由于生化检 验 的多数项 目在 医院都 由全 自动生化 分析仪 或半 自动生化 分析仪来 完成 , 而这些 仪器价格相对 较贵 , 一般 医学院校很难装 备齐全。为与临床接轨 , 教学 中应增 加学生临 床 见习的机会 , 请带教教师为学生讲解 自动生化分析仪 和电解 质分析仪 的结构 、 使用 、 注意事项及 保养 。每 项检 测项 目( 如血
4 教学改革的意义 41 教 学重 点突出 .
由于实验课减少 化学试 剂的配制 , 选用试剂盒 , 剂使用 试
微 量化 , 了试剂在配制 、 减少 储存 、 实验操作和废液处理过程 中
对环境 的污染 。 46 降低实验 成本 . 由于实验课减少了化学试剂 的使用 , 降低 了学 校的实验成
维普资讯
Vo.6 0 No5 1 2 08 2 .
主体探究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谢 汝 朵
( 阳江市卫生 学校 , 广东 阳江 5 9 0 ) 2 5 0
摘
要 : 时期语文教 育倡导 学生主动参 与、 新 善于探 索、 勤于动手、 勇于创新、 于怀疑 、 敢 善于求 实。因此 , 培养 学生探究能力
《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 基 试行 )提出 的六项改革具体 目 》
标之 一是 :改变 课程实施过 于强调接受 学习 、 “ 死记硬 背、 械 机 训练 的现状 , 导学生 主动参与 、 于探 究 、 倡 乐 勤于动手 , 培养学
作为课 程 的基本理念 之一 , 并把 能主动进行探究型学 习 , 在实 践 中学习、 运用语文作为 总 目 。 标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摘要:探究性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一个崭新目标,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挑战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在阅读探究时应贯彻主体性、问题性、过程性、合作性、倾听性的原则,主要方法有丈本式探究、迁移式探究、应用式探究、活动式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探究阅读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识到,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已越来越受到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为此,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必须高度重视探究性阅读,通过阅读探究,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对阅读材料进行独立自主的个别探究和交流合作的相互探究过程中感知、理解、升华、认同、品悟,从而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它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之法,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比较和推敲,最终获得有创意的结论。
具体地说,探究性阅读有4个特征:1)探究性阅读是开放性阅读,它的阅读渠道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
2)探究性阅读是自主性阅读,阅读主题的确定,阅读的组织、途径、方法以及阅读结果的总结、整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
3)探究性阅读是挑战性阅读,既然是“探究性”的,就是未知的、有一定难度的,它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是一种挑战。
4)探究性阅读是综合实践性的阅读,它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完成阅读。
二、探究性阅读的原则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阅读是超出自己浅尝辄止时的理解,是高于自己通常状态下一般水平的见解,是经过艰苦“跋涉”后所达到的一个新的境地。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初探
专 题 性研 究 是 学 生 在 老师 的指 导 下 , 社 会 现象 、 术 课 对 学
题、 文学理论、 发现构想 等进行探讨研究, 从而得 出结论 , 形成
一
系列的研究成果。当然这种结论或者成果或许是幼稚的, 甚
至是 可笑 的 、 错误 的。但 是 , 生 而 言 , 们 重视 的是 过 程 而 就学 我 不是 结论 。这 个 过程 是学 生 增 长知 识 的过 程 , 是培 养 能力 的过 程 , 重 要 的是 , 更 这个 过 程 是学 生在 老 师指 导之 下 的 自主 学 习 ,
跳一 跳 摸得 着 。 如果 长期 地开 展研究 性学 习活动 , 掌握 了学 学生 习方法 , 的考试 成绩 不但 不会 下 降 , 学生 反而会 有很 大的提 高 。
一
的教育思想 ; 玉海楼文化 的底蕴; 玉海楼文化在瑞安现代化建
设 中 的作用 。
、
研 究性 学 习专 题 性研 究
3 期 检查 。定 期检 查 是 指经 常过 问学 生 研 究 的 情况 , . 定 帮
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学生的专题研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
出成 果 , 将是 一 个 较长 时 间的 研究 过程 , 出现许 多 新 问题 , 它 会 诸 如 研 究兴 趣 的减 弱 、 中止 、 放弃 ; 究专 题 出现 难 题 而手 足 无 研 措 ; 题 研 究 和课 堂 学 习 出现 了时 间 、 地 、 习 考 试 等矛 盾 。 专 场 复 在这 些 时候 , 导教 师 应 适 时 过 问 , 指 给予 指 导 , 予 鼓 励 , 予 给 给
安玉 海楼 文 化 的 探 索 研究 》 一专 题 的 研究 , 指导 学 生 从 以 这 需
下 几个 方 面 人 手 : 安玉 海 楼 文 化是 怎 样形 成 的 ; 怡 让 先 生 瑞 孙
倡导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初探
【 1 】 [ 4 】 教 育部 . 《 义务教 育数 学课程 标 准 ( 2 0 1 1年版) 》【 M】 . 北京 :北京 师 范 大学 出版 社 , 2 0 1 2 . 【 2 】 叶圣 陶. 《 叶 圣 陶教 育文 集 》『 M1 .北京 :人 民教 育 出版社 ,1 9 9 4 . [ 3 】 邱学华 《 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 0 0 7 作 者简介 : 刘 丽 ,小学 一级教 师 ,本科 ,研 究方 向为数学 教学 。
垫 M ! O 至 T H 釜 E R L 塑! A N D 土 2
如果单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忽略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那么学生 的 学习就 会 陷入“ 尝试错 误” 的泥潭 中 ,很 难收 到应有 的效 果 。教师在 课前 定要吃 透教 学大 纲 ,备好 教材 ,备好 学生 。充 分考 虑到 教学 中的每 一个 环 节学 生所 可 能遇 到 的难 点 ,在 编 写教 案 时教 师就 应 该想 好 如何 引 导学 生 ,利用 信息 技术将 一 些抽象 的 问题 形象 化 ,模 糊 的问题 具体 化 。 在信 息技 术不 断发 展和积 极倡 导主体 性教 育的 背景下 ,我们 可 以利用 信 息技术 的独 特优 势来促 进“ 双 主体 ” 数 学教学 模式 的创建 。当然 ,运用 信 息 技术并 不是 创建“ 双主 体” 数 学教 学模 式的 唯一途 径 ,信 息技术 正如课 堂 教 学的一 根弦 ,我们 可 以巧妙地 运用这 根 弦来弹 奏 出“ 双主 体” 数 学教 学模 式 的优美 旋律 。让信 息技术 成为 创建“ 双主 体” 数 学教 学模式 的一 道亮 丽 的
倡导探究的语文学 习方式初探
郑 建 华
( 福建省福清海 口中学 3 5 0 3 1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探索性学习初探
发表时间:2017-05-19T16:24:52.5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作者:黄玲[导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总结和把握的重要课题。
湖南省汉寿县沧港中学415900
探索性学习也称师生互动式探究性学习。
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主,走向未知。
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这种模式侧重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探索性学习”为例,探讨和揭示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把“探索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总结和把握的重要课题。
一、课前多搜集材料,夯实基础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因为知识面较窄,而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要求他们搜集关于文学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历史地理知识、民俗风情、生命价值、生存意识等相关知识。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乐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将七年级主要内容略举一二,有关文化知识:作者,名人生平,如居里夫人、鲁迅、邓稼先等,诗歌特点、文体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等。
有关历史知识:如中国朝代变迁、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战历史、十年动乱等。
有关地理国情:如黄河、长江、西北风俗、江南民俗等。
有关影像资料:安塞腰鼓、印度舞蹈、化石的音像素材等。
二、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
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一种教学设计,一直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的“瓮”里引,就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性。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学生独特体验,甚至包容他们的种种失误。
三、课后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探索性学习的结果
初中语文探索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语文探索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
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探索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而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的。
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
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
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另外要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
以此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研究的能力。
四、优化演练,获取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张扬,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展开丰富、合理和独特的想象。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去获取新知、获得发展,开发潜力。
通过对学生进行续写、仿写、扩写、改写等系列练习,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知识和已有表象,去开启学生广阔的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白杨》一课时,我们可以安排续写这一练习,学生通过认真反复地研读课文,观看白杨在戈壁滩上迎风斗沙、傲然挺立在铁路沿线的教学录像,结合自身体验,改写结尾练习。
他们通过想象拓展改写文章的结尾,加深了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改写结尾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给学生创造了大胆思索和独特想象的空间。
通过有效的演练,也促使学生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眼看、耳听、心思、手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五、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激活思维,通过探索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去发现问题拓展知识层面和想象的空间。
科学的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从解疑入手的。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培根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而若“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叶圣陶语),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成为主角,更不能禁锢学生的求异思维,毕竟新型的师生观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已。
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启迪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才能激活课堂教学并把它推向一个新层次。
总之,探索性学习把教材作为凭借,把教师置于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地位,把课堂视为学习场所之一,使学生通过教材学习,掌握知识和方法,为探求未知世界打下坚实基础,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