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下雨之前》故事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之前”。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和气象征兆,认识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下雨前的气象征兆,如乌云、大风、降温等。

2. 能够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了解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下雨前的气象征兆,了解雨水的作用。

难点: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理解雨水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图片、气象符号卡片、小黑板。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下雨前的气象征兆。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乌云、大风、降温等下雨前的气象征兆图片,讲解相关知识。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天气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气象符号卡片,让幼儿识别和匹配相应的气象征兆。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 板书设计(5分钟)在小黑板上画出下雨前的气象征兆,并标注名称。

引导幼儿模仿板书,进行绘画和描述。

5.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画出你见过的下雨前的气象征兆,并简单描述。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所学知识完成作业。

六、作业设计1. 画出你见过的下雨前的气象征兆,并简单描述。

2. 观察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下雨前气象征兆的认识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气变化,了解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了下雨前的气象征兆,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使幼儿认识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表达和分享,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之前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之前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之前教案大班科学教案:下雨之前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天气变化,学生能够预测下雨的迹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3. 增加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图书:有关天气和雨水的图书(如《下雨的一天》等)。

2. 教具:录好的自然环境声音(包括下雨声、雷声等)。

3. 视频:关于下雨前的云朵变化的视频。

4. 素材: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云朵。

5. 活动:制作云朵的手工活动材料。

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预测下雨的迹象。

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知道下雨要来了?”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2. 探究:a. 天气变化: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天气的特征,例如晴天、多云和下雨的天气。

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感觉和观察到的变化。

b. 云朵的形状和颜色:使用准备好的图片或卡片,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云朵。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例如,灰色的厚云、白色的蓬松云等。

c. 大自然的声音:播放录好的自然环境声音,包括下雨声、雷声等。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并留意这些声音是否常常伴随着下雨。

3. 实践:a. 预测小游戏:让学生分组,每组分发一份图片或卡片,让他们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和颜色来预测天气将要如何变化。

然后请每组的一名学生分享他们的预测及理由。

让其他学生表达对预测的赞同或异议。

b. 观察天气:在教室窗户旁边或户外,让学生观察天空的变化。

引导他们留意云朵的形状、颜色和位置是否有所变化。

同时,让他们倾听环境中的声音,尤其是与下雨有关的声音。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4. 拓展:a. 阅读与讨论:从图书馆或准备好的图书中,选择相关的故事或知识读给学生听。

读完后,与学生进行讨论,询问他们对故事或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以及自己的观点。

b. 手工活动:将手工材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制作云朵。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云朵的形状、颜色和材质。

要下雨了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要下雨了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要下雨了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知道天气的变化,了解要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2.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课件:天空、云朵、雨滴等图片。

2. 故事课件:《要下雨了》。

3. 雨具:雨衣、雨靴、雨伞等。

4. 自然科学玩具:放大镜、望远镜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天空、云朵、雨滴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要下雨了》,引导幼儿认真听故事,并在故事结束后回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云朵等图片,让幼儿说出要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4.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雨滴的形成过程。

5.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要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四、活动延伸:1.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天气变化,让幼儿亲身体验要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2.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关于天气变化的资料。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要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五、活动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和观察力。

2. 教师通过幼儿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教师通过家庭作业和绘画活动,评价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天气词汇:晴天、阴天、多云、小雨、中雨、大雨。

2. 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道具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天气词汇。

2. 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天气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天气词汇。

3. 互动教学法: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八、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各种天气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3. 教师创设各种天气情境,让幼儿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

幼儿园要下雨了教案

幼儿园要下雨了教案

幼儿园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变化,知道要下雨的一些征兆。

2. 学会观察天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学会表达自己对于下雨天气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下雨前的征兆。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下雨天气的感受。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室内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雨天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要下雨了”。

2. 基本部分:a.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下雨前的征兆,如乌云、风等。

b. 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下雨前的征兆。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下雨前的征兆。

d. 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在雨天里的活动,如雨中漫步、雨中游戏等。

3. 延伸部分: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雨天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下雨天气的感受。

b.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雨天场景的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

2. 教师要给予每个幼儿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下雨前征兆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绘画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分析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幼儿是否能通过这些方法学到知识。

3. 考虑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互动。

八、家庭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下雨前的征兆。

2. 家长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雨天主题的绘画或创作活动,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3. 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下雨天的活动安排,增进亲子关系。

九、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下雨前的天空、乌云、风等。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天气现象中的“雨”,了解下雨前的自然征兆,学习通过观察天空、气温等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下雨前的自然征兆,如乌云、闪电、雷声等。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预测天气变化。

教学重点:下雨前的自然征兆,观察和预测天气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乌云、闪电、雷声等),天气预报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乌云密布、闪电雷鸣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下雨前的场景,激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下雨前的自然征兆,如乌云、闪电、雷声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天气变化,学习预测天气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天气变化——下雨前的自然征兆乌云、闪电、雷声等2. 天气预测方法观察天空、气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预测下一次下雨的时间。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结合天气预测方法,给出合理的预测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下雨前的自然征兆和天气预测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天气现象(如雪、雾等)的预测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预测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天气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预测天气变化。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例题讲解:天气预报视频的选择和解读,需确保清晰易懂。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观察练习的有效性。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2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2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优质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天气》第四章《雨的奥秘》,详细内容围绕“下雨之前”的现象开展,包括雨的形成、下雨的征兆和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下雨前的征兆。

2. 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下雨前的征兆,以及如何观察和预测天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PPT,展示下雨前后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下雨前的征兆。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实物模型和PPT相结合的方式,讲解雨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理解水循环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利用观察记录表,观察教室内外的天气现象,填写记录表。

4. 互动讨论(10分钟)5.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指导幼儿制作简易的雨量计,并学会如何使用。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之前》2. 内容:雨的形成过程下雨前的征兆观察和预测天气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表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家中附近的天气现象,记录下雨前的征兆,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

答案示例:观察地点:家中阳台观察时间:下午5点天气现象:天空阴沉,乌云密布,气温下降,湿度上升,蚂蚁搬家,蜘蛛收网。

2. 课后实践:制作简易雨量计,学会使用并记录雨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地观察,了解更多关于天气的知识。

邀请气象员来园为幼儿讲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提高幼儿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雨之前”。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如乌云、闪电、雷声等。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及其原因。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规律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下雨前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2. 讲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乌云、闪电、雷声等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2)教师讲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及其原因,如水汽凝结成云、云层碰撞产生闪电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请说出下雨前会出现哪些自然现象?”引导幼儿回答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教师提出问题:“除了下雨前,还有哪些天气变化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引导幼儿思考并拓展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之前2. 内容:(1)下雨前的自然现象:乌云、闪电、雷声等(2)原因:水汽凝结成云、云层碰撞产生闪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说说下雨前还会出现哪些自然现象?2. 答案:如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蜘蛛收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培养了幼儿观察生活、发现规律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天气变化,如晴天、阴天、雾天等,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下雨的前兆教案

下雨的前兆教案

下雨的前兆教案教案标题:下雨的前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下雨的前兆现象及其表现;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下雨的前兆现象:乌云密布、风劲、气温下降等;2. 下雨的前兆表现:树叶颤动、天空变暗、鸟儿停歇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经历的下雨天,询问他们是否注意到了下雨的前兆现象。

2. 引入下雨的前兆现象,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下雨前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知识讲解:1. 介绍下雨的前兆现象:乌云密布、风劲、气温下降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现象。

2. 介绍下雨的前兆表现:树叶颤动、天空变暗、鸟儿停歇等。

同样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观察和了解这些表现。

观察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观察记录表格。

2. 指导学生到校园或户外进行观察实践,让他们观察天气变化,并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下雨的前兆现象和表现。

3. 学生观察结束后,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现象和表现,并填写观察记录表格。

总结讨论:1. 引导学生回到教室,进行总结讨论。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下雨的前兆现象和表现。

2. 整理学生的观察结果,归纳总结下雨的前兆现象和表现,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拓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天气观察任务,让他们进一步培养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社区中观察天气,并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观察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记录准确性;2. 学生在总结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下雨的前兆现象和表现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视等);2. 下雨的前兆现象和表现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 观察记录表格。

教学延伸:1. 可以请地理老师或气象学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天气变化和下雨的前兆;2. 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天气观察实验,如观察不同季节下雨的前兆是否有所不同等。

下雨之前大班科学教案

下雨之前大班科学教案

下雨之前大班科学教案引言:大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科学教育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世界。

本篇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运用科学教育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并探讨下雨之前的变化。

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下雨之前天空的颜色和云的形状。

2. 能够通过观察环境变化,预测是否会下雨。

3. 能够通过简单实验,了解空气中的水蒸气与雨滴的关系。

4. 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下雨之前天空的颜色和云的形状。

2. 实验材料:一杯温水、一片冷镜或冰块。

3. 游戏道具:模拟下雨的装置(如喷壶)。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图片卡片,介绍下雨前天空的颜色和云的形状,并提问幼儿:“你们见过下雨前的天空吗?”2.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天空的颜色和云的形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

二、观察活动(1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到室外或靠近窗户的地方观察天空。

2. 引导幼儿观察天空的颜色和云的形状,注意观察是否有黑云或乌云等。

3. 教师可提问幼儿:“你们觉得下雨之前的天空和晴天的天空有什么不同?”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三、预测活动(15分钟)1. 继续观察天空后,教师询问幼儿:“你们觉得今天会下雨吗?为什么?”2. 引导幼儿思考下雨和天空的关系,帮助他们通过观察天空的变化来预测是否会下雨。

3. 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四、实验活动(20分钟)1. 教师使用实验材料展示简单的实验,引导幼儿了解空气中的水蒸气与雨滴的关系。

2. 教师向幼儿解释水蒸气是一种无形的气体,而雨滴是由水蒸气在云朵中凝结而成。

3. 教师可将一杯温水放在幼儿眼前,然后用冷镜或冰块放在杯子上方,观察杯子上是否会有水滴凝结。

4. 引导幼儿思考实验现象,并与下雨前天空的变化联系起来,帮助他们理解下雨的原理。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天气》第四章《下雨之前》,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天气现象中的雨,了解下雨之前的自然征兆,如乌云、闪电、雷声等;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简单的预测下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下雨之前的自然征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对天气现象的关注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下雨之前的自然征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学会预测下雨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乌云、闪电、雷声等)、天气预报视频、小实验器材(玻璃瓶、水、盐、小纸船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乌云、闪电、雷声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在下雨前的所见所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天气预报视频,讲解下雨之前的自然征兆,如乌云、闪电、雷声等。

3. 小实验(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小实验,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画有下雨前征兆的图片,让幼儿用彩笔涂色,并描述图片内容。

6. 情景模拟(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扮演天气预报员,预报下雨前的征兆。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天气——下雨之前2. 内容:下雨之前的自然征兆:乌云、闪电、雷声等小实验: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下雨之前的自然征兆,并简单描述。

2. 答案示例:画中有乌云、闪电、雷声等,描述如下:“下雨之前,天空中会出现乌云,闪电和雷声也会随之而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表达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下雨之前的自然征兆。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实地了解下雨之前的自然征兆。

下雨之前幼儿园教案

下雨之前幼儿园教案

下雨之前幼儿园教案活动目的•帮助幼儿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观察自然环境;•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力,开发幼儿的感官、认知和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内容在下雨前利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时间,进行一次天气变化观察及相关的活动。

步骤第一步:观察天气变化首先,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天空中的变化。

比如,询问幼儿们当前天气状况,让幼儿寻找云朵、太阳和风的迹象,给天气状况打出分数(如晴天10分,雨天1分)第二步:引导幼儿预测即将到来的天气在观察完天空变化后,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试着预测即将到来的天气。

因为孩子们刚刚亲眼所见的天空变化,所以情况比较有利,老师可以先给予指引,让孩子们从观察到的天空情况、家长所说的天气预报和个人经验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们辨别天气的变化规律性,根据变化规律性,来预测天气变化。

第三步:课堂小游戏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天气相关的游戏活动。

如“我是小雨滴、我要钻进云朵里”,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水循环的知识;“抢太阳”,模拟过程通过个人或团队争抢“太阳”等方式,让幼儿知道太阳的重要作用。

第四步:制作下雨的艺术作品在天气预测、游戏活动后,可以尝试进行一些自由创作,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制作“雨”的题材的艺术作品。

比如,用手指在画纸上涂鸦模拟下雨的场景,或者制作“伞”的三维立体画.教育意义这个活动将孩子们的自我预测和观察天气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自然规律。

在制作“雨”的艺术作品时,让幼儿们有机会将他们对天气的想象和感性理解也融入到艺术作品中,这将有助于孩子们更深的了解自然环境、发掘自我潜力。

***参考来源: [幼儿教育。

幼儿园大班科学《下雨之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下雨之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下雨之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精品教
案示范课面试试讲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下雨之前》。

2、知道有许多动物都有预测气象本领。

3、了解气象与动植物的行为反应之间有一定联系。

4、在活动中教育幼儿从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动、植物在下雨之前的变化,了解天气状况。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听讲故事,了解动植物气象预报天气的方式。

2、难点:说说还有哪些动、植物能够预报天气,怎样预报的?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下雨之前》。

2、幼儿用书《找不同》。

3、含羞草、南瓜苗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谈话引入课题: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一些动物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吗?如:蜻蜓、小鱼、蚂蚁,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请听故事《下雨之前》。

二、活动指导。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天气》第四章《雨的奥秘》,内容详细涵盖了雨的形成、下雨前的征兆以及雨对生活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雨的成因、云的种类、下雨前的自然现象、生活中的雨具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理解雨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下雨前的征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理解雨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雨伞、雨衣、雨靴等)、实验器材(热水、冰块、玻璃瓶等)。

学具:画纸、彩笔、手工材料(制作小雨伞、小雨衣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雨天的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雨天的印象。

2. 例题讲解:(1)讲解雨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雨的成因。

(2)介绍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天气变化。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下雨前的征兆。

(2)讨论雨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珍惜水资源。

4. 小组活动:分组制作小雨伞、小雨衣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之前》2. 内容:(1)雨的形成过程(2)下雨前的征兆(3)雨对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雨前的征兆。

2. 答案示例:天空阴沉、乌云密布、气温下降、湿度增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天气变化,学会保护自己,同时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更多的气象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雨的形成过程,下雨前的征兆。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之前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之前

大班科学教案下雨之前引言: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科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探索和理解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

下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自然现象之一。

本篇文章将结合大班科学教案,探讨下雨之前的气象现象及其科学解释,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天气变化和预测下雨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通过“大班科学教案下雨之前”的教学,幼儿应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下雨之前常见的气象现象;2.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预测下雨的方法;3. 培养和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 天气记录表:由纸张和彩色铅笔组成,用于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2. 天气图片:包括晴天、多云、阴天和雨天的图片;3. 雨滴模型:用纸板制成的雨滴模型,用于辅助幼儿理解下雨的原理;4. 童谣教材:准备一些关于雨的童谣教材,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下雨的视频片段,激发幼儿的兴趣。

随后,引发以下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下雨之前,天上的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呢?2. 探索环节:根据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了解下雨之前的常见气象现象,如多云、阴天、风的变大、湿度变大等。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与总结,幼儿可以逐渐掌握预测下雨的方法。

3. 实践环节: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在教室外选择一个观测点,观察天空和周围的情况,并记录在天气记录表上。

每天的观察结果和记录都会结合上述的气象现象进行分析,帮助幼儿判断是否下雨,并解释判断的理由。

4. 深化:通过观察和记录,引导幼儿讨论下雨之前的气象现象与下雨之后的情况之间的关系。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下雨的原理,可以使用雨滴模型来辅助解释。

通过实践和操作,幼儿逐渐理解水蒸汽凝结形成云,进而形成降水的过程。

5. 结束环节:整理当天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并和幼儿一起总结,对比预测是否准确。

然后,唱一首与雨相关的童谣,加深幼儿对这一天气现象的印象。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下雨之前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背景这是一节小学大班科学课,教师需要通过授课让学生了解下雨之前的气象现象及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下雨之前的气象现象;•学习下雨原理;•掌握实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一、状态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言,了解现象。

通过关键问题展示原有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实验探究1.教师简单介绍下雨之前通常会出现的气象现象,如乌云密布、气压下降、风向改变等。

2.分组进行操作,观察水分子行为,了解下雨原理。

3.本次实验使用的材料:洗发水、淀粉、酵母粉、饮用水、向日葵油脂、胶水、硬纸板等。

4.实验步骤:–将淀粉和酵母粉放在一个碗中;–加入少量洗发水和饮用水,搅拌均匀;–在液体表面滴几滴向日葵油脂,短暂等待;–口气吹到液面,向下打向液体底部;–观察并探究现象发生的原理。

三、学生交流与讨论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下雨原理、气象现象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实验,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下雨原理及气象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此外,教师在课堂交流与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这对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作用。

不足之处是在课堂时间安排上,需要更好地贯彻实验探究教学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渐渐地获得新知识、新体验和新技能。

同时,也需要更加合理的设计多元化的、差异性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新思维,表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下雨的前奏课文幼儿园学前班

下雨的前奏课文幼儿园学前班

下雨的前奏课文幼儿园学前班
摘要:
一、下雨的前奏
1.天气变化
2.大自然的征兆
3.动物们的反应
二、幼儿园学前班
1.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2.教育课程的设置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正文: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雨的前奏以及幼儿园学前班的相关话题。

首先,我们来聊聊下雨的前奏。

大自然中的下雨往往有其预兆,比如空气中的湿度变大,云层逐渐增多,风儿也开始吹拂。

这些变化都在暗示着一场雨即将来临。

此外,动物们也会对下雨产生敏感,比如蚂蚁会搬家,燕子会低飞等。

这些大自然的征兆都在告诉我们,下雨即将到来。

接下来,我们谈谈幼儿园学前班。

幼儿园学前班是孩子们开始学习生涯的第一站,这里的环境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学前班的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习惯,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此外,幼儿园学前班还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他们日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下雨的前奏是大自然的一种奇妙现象,而幼儿园学前班则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摇篮。

要下雨了大班教案

要下雨了大班教案

要下雨了大班教案要下雨了大班教案(通用8篇)要下雨了大班教案篇1本次活动设计意图: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

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呢?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

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

因此我将在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

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较连贯的讲述能力。

3.让幼儿了解哪些动物有预测天气的本领。

活动准备:课件、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各种动物头饰跟幼儿人数一样。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幼儿观察并讨论今天是什么天气,怎样知道明天是什么天气?(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等)。

2.教师播放雷雨交加的声音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1.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片中的小动物,它们的活动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了解一些动物预测天气变化的相关知识。

并提问:小朋友,要下雨了,图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蜻蜓在捉虫子吃,好多的蚂蚁在运食物呢,乌龟公公的背湿了……),那它们为什么这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幼儿讨论)嗯,小朋友们真聪明,因为要下雨了,所以它们都在准备下雨前的工作啊。

2.教师小结:《下雨早知道》:要下雨了,蜻蜓飞的低。

这时候空气潮湿,小虫子飞不高,蜻蜓就低飞去捉它们。

(蜻蜓低飞要下雨)要下雨了,空气里有许多水气,凝成了许多小水珠留在了乌龟公公的背上,乌龟公公的背就湿了。

(乌龟公公的背湿了,要下雨)要下雨了,蚂蚁忙着把家搬到高处,免得被雨水淹了。

(蚂蚁成群,明天不晴)3.让幼儿说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动物有预测天气的本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下雨之前》故事教案
1、能理解故事《下雨之前》。

2、知道有许多动物都有预测气象本领。

3、了解气象与动植物的行为反应之间有一定联系。

4、在活动中教育幼儿从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动、植物在下雨之前的变化,了解天气状况。

1、重点:听讲故事,了解动植物气象预报天气的方式。

2、难点:说说还有哪些动、植物能够预报天气,怎样预报的?
1、教学挂图《下雨之前》。

2、幼儿用书《找不同》。

3、含羞草、南瓜苗图片。

一、活动导入谈话引入课题: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一些动物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吗?,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请听故事《下雨之前》。

二、活动指导听讲故事《下雨之前》。

1、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内容。

2、讨论:
故事中谈到哪些小动物?。

下雨之前,小公鸡感到怎样?小公鸡走着走着,看到谁飞得很低?小蜻蜓为什么飞不高呀?。

小公鸡又看到了谁游到水面上?小鱼为什么要游到水
面上?小公鸡又看到谁在往高处上搬运东西?小蚂蚁为什么要往高处搬运东西呀?。

3、教师小结:小公鸡走出家门想去玩一会儿,看到小蜻蜓飞不高,小鱼游到水里,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正往高坡上搬运东西,打听到天快要下雨了,就连忙跑回家了。

当我们看到这些小动物有这种动态时,就知道天气要变化了对吗?
讨论1、教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能够预报天气呢?它们是怎样预报的?
启发幼儿说:还有青蛙、蚯蚓在叫,好象在唱歌。

2、教师:植物可以预报天气吗?你觉得哪些植物可以预报天气?边讲边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3、教师:这些植物在天气变化的时候,会有什么的反应呢?教师告诉幼儿,含羞草的反应是半开半含,南瓜苗儿往下垂。

德育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观察这些动物或植物的动态,从小学会观察、探索,做个气象员,为人民服务好吗?
比一比。

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找不同》,教师:左右两幅图有4处不一样的地方,请你找一找并圈出来,比一比谁找得快?谁找到的不同多?三、活动结束简要小结:通过学习《下雨
之前》,知道有许多动、植物有预测气象的本领,我们要学会观察、探索,了解天气的变化状况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