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及其他特性和症状讲解
蚜虫病虫害防治

蚜虫病虫害防治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防治蚜虫病虫害,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介绍蚜虫病虫害的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蚜虫病虫害的特点蚜虫是一种小型昆虫,体形细长,多为绿色或黑色,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通过口器针吸的方式取食,严重破坏植物的叶片和茎干。
蚜虫还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导致农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二、蚜虫的监测和预警为了及时掌握蚜虫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农民们可以采用以下监测和预警方法:1.视觉观察法:定期检查农田中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发现蚜虫的迹象及时进行处理。
2.黄板诱捕法:将黄色的胶板放置在农田中,蚜虫喜欢黄色,往往会被黄板吸引过来,从而可以及时发现蚜虫的密度和分布情况。
3.气象预警法:根据蚜虫的生物特性,结合气象数据,预测蚜虫的爆发期和高发期,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三、蚜虫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针对蚜虫的病虫害,农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引入天敌,例如蚜虫的天敌——瓢虫、凤蝶等。
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蚜虫的繁殖和扩散,减少农作物的受害程度。
2.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选择对蚜虫有效、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农民们需要注意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3.农艺措施:采用轮作制度,减少蚜虫对农作物的侵害。
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减少蚜虫的发生和繁殖。
4.物理防治:采用喷淋、喷水等方式进行冲洗和清除蚜虫。
同时,农民们可以利用遮阳网、农膜等物理障栅来阻隔蚜虫的侵害,减少虫害的发生。
四、农业科技在蚜虫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在蚜虫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1.遥感技术:通过使用遥感卫星观测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到蚜虫的分布范围和繁殖情况,为精确施药提供依据。
2.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基因,在植物内部产生抗虫物质,降低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果树蚜虫最全种类及防治措施介绍

果树蚜虫最全种类及防治措施介绍果树蚜虫是一类对果树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害虫,常见的蚜虫有绿蚜、黑蚜、桃蚜、根须蚜等。
它们常常以大量的数量群居于果树叶片上,通过吸取果树的汁液,给果树带来重大损害。
以下将对常见的果树蚜虫种类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1.绿蚜:绿蚜是最常见的果树蚜虫之一,主要寄生在果树的嫩叶和嫩枝上,初孵幼虫呈现黄绿色,成虫呈现深绿色。
大量绿蚜汇集在果树上,会受到繁殖能力减弱、叶片凋落和果实变小等危害。
防治措施包括进行合理的精细化管理、及时进行清除和灭杀,并可以使用绿色无公害的农药进行喷洒。
2.黑蚜:黑蚜是另一常见的果树蚜虫,通常寄生在果树的花芽、嫩叶和嫩枝上。
黑蚜初孵幼虫为灰白色,成虫为黑色,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
黑蚜对果树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吸食果树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受阻、果实变小等现象。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专门对付黑蚜的防治药剂、人工摘除虫体,并保持果园的清洁卫生。
3.桃蚜:桃蚜是寄生在桃树上的一种蚜虫,主要危害桃树的嫩叶、嫩枝等部位。
桃蚜通过吸取桃树的汁液导致桃树叶片红化、卷曲和变形,严重时可能引起桃树的死亡。
防治措施可通过进行化学防治或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有喷洒杀虫剂,而生物防治则可利用天敌如蚜小蜂进行控制。
4.根须蚜:根须蚜是寄生在果树根系上的一种蚜虫,主要危害果树的根部,特别对果树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根须蚜主要通过在果树根部吸取汁液导致果树根系弱化、生长受阻。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使用根际土壤处理剂进行灌溉和喷洒、清除病害的果树。
针对上述蚜虫的防治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剂。
还应注意果园的清洁卫生,定期清除积累的落叶、杂草和病虫害,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扩散。
此外,加强果树的管理,保证果树健康生长也是预防果树蚜虫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果树蚜虫是对果树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危害的害虫,其中包括绿蚜、黑蚜、桃蚜和根须蚜等。
针对不同的蚜虫种类,可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清除等多种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黄瓜蚜虫、根线虫(根结线虫)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黄瓜蚜虫、根线虫(根结线虫)的症状及防治方法!黄瓜,是一种广为种植的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而在其生长过程中极容易出现蚜虫、根线虫两种虫害,下面就来介绍下这两种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蚜虫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主要症状:蚜虫又称腻虫,是黄瓜生产中经常发生的害虫。
在瓜菜叶背面或幼嫩茎芽上群集,吸食汁片卷缩畸形,并传播病毒。
蚜虫危害时还排出大量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引起煤污病菌寄生,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1)清理田园。
及时清除田内和地头上的杂草,处理残枝败叶,并及时喷施消毒药剂进行消毒处理。
(2)物理和生物防治:利用黄板诱杀,采用银灰色薄膜进行地面覆盖或在大棚、温室等田间悬挂银灰色薄膜条,可起到避虫的作用。
生物防治可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喷洒防治。
(3)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追肥、浇水。
(4)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
(5)用1:4: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喷洒。
(6)用95%矿物油200倍液,连用3-4次;或烟碱、藜芦碱等防治。
(7)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防治。
根线虫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主要症状:黄瓜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在黄瓜的侧根和须根。
须根或侧根染病,产生瘤状大小不一的根结,浅黄色至黄褐色。
解剖根结,病部组织中有许多细长蠕动的乳白色线虫寄生其中。
根结之上一般可以长出细弱的新根,在侵染后形成根结肿瘤。
轻病株地上部分症状表现不明显,发病严重时植株明显矮化,结瓜少而小,叶片褪绿发黄,晴天中午植株地上部分出现萎蔫或逐渐枯黄,最后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2)选用无病土进行育苗,培育无病壮苗。
(3)移栽时发现病株及时剔除。
(4)与葱、蒜、韭菜等蔬菜实行两年以上轮作。
发病重的地块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最好。
(5)深耕或换土。
在夏季换茬时,深耕翻土25厘米以上,同时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把25厘米以内表层土全部换掉。
(6)黄瓜拉秧后,及时清除病残根,深埋或烧毁,铲除田间杂草。
【农业】一篇文章看懂小麦蚜虫,附详细防治方法

一篇文章看懂小麦蚜虫,附详细防治方法小麦蚜虫是危害小麦生长的第一害虫,它是卵生繁殖生长的一种昆虫。
也称腻虫、油虫。
蚜虫是以孤雌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的,这就是很多昆虫的神奇之处。
一、麦蚜虫的属性1)春夏时期麦蚜虫产卵:孤雌生殖就是蚜虫不需要雄性和雌的交配,就能够受孕产卵的一种生育现象。
在春夏时期温暖时,麦蚜虫它自己体内的基因,就可以使染色体复制自己的DNA,因此,它不需要雄性的精子和自己卵子的结合,就可以独立的产生受精卵。
麦蚜虫的雄性极少,也可以称它们为母系群体。
通常情况下麦蚜虫是在温暖的气候里才能实现孤雌生殖。
比如无越冬期的南方,一年四季都会采用孤雌生殖的方式产卵。
2)冬季时期麦蚜虫的产卵:但麦蚜虫并不是绝对的孤雌生殖,有时它也需要与雄性交配后,才能产生受精卵。
比如:到了冬季寒冷的时候,麦蚜虫就需要雄性和雌性的交配才能产生受精卵。
有些地方的麦蚜虫,大都以幼虫的形式躲藏在麦苗根部的麦叶下面,或土壤的缝隙里越冬。
而较为寒冷的地方,麦蚜虫通常会把卵产在麦苗的枯叶上,或杂草上以及农作物的烂秸秆上和土壤的缝隙里越冬。
麦蚜虫主要采用针刺的方式吸食小麦茎杆、枝叶以及小麦灌浆期时嫩穗的汁液来生长繁殖。
汁液也相当于人的血液,因此,小麦如果任其吸嗜其汁液就会因枯萎衰竭而死。
二、麦芽虫的种类小麦蚜虫一般分为两大类:a.麦长管蚜;b.麦二叉蚜。
虽说是两类但它们长的很像似。
1.麦长管蚜麦长管蚜虫分无翅膀蚜虫和有翅膀两种。
无翅膀的蚜虫体长大约在3毫米左右。
为长椭圆形身体,身体为草绿色或橙红色的。
但头部是红色或褐色的,黑色的触角配合着锋利的针刺,在吸嗜麦茎的汁液时很机动灵活。
有翅膀的长管蚜虫体形稍短,大约在2毫米左右。
嘴巴也稍短,眼睛微红肚子为长形的园筒形状,尾巴上有9根左右的毫毛。
长管蚜虫不怕阳光,一般集聚在麦叶的正面或嫩麦穗籽粒的空隙里。
2.麦二叉蚜虫麦二叉蚜虫主要是发生在广大地域的小麦种植区内,也算是小麦的专生害虫。
对小麦的危害也最大。
蚜虫类主要害虫

蚜虫类主要害虫:蚜虫类害虫同翅目蚜总科。
体型小,繁殖能力强,生殖方式多样,寄主范围广。
危害时多数在叶背、心叶,有一定的隐蔽性,抗药性强。
以成虫、若虫聚集为害,常使芽梢卷曲。
该类害虫为害时排泄大量蜜露,容易诱发煤污病,有些蚜虫种类取食时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蚜虫类多以卵在树木的枝条上越冬,在南方温暖地区可周年繁殖为害,与蚂蚁存在共生关系。
(1)桃蚜又名桃赤蚜、烟蚜、菜蚜、温室蚜。
分布于全国各地,危害海棠、郁金香、叶牡丹、百日草、金鱼草、金盏花、樱花、蜀葵、梅花、夹竹桃、香石竹、大雨花、菊花、仙客来、一品红、白兰、瓜叶菊、桃、月季、李、杏等300多种花木。
桃蚜北方1年发生20~30代,南方30~40代,生活周期类型属乔迁式。
在我国北方主要以卵在枝梢、芽腋等裂缝和小枝等处越冬,少数以无翅胎生雌蚜在十字花科植物上越冬。
翌春3月开始孵化危害,先群集在芽上,后转移到花和叶,5~6月份繁殖最甚,并不断产生有翅蚜迁入到蜀葵和十字花科植物上危害,10~11 月又产生有翅蚜迁回桃、樱花等树木,如以卵越冬,则产生雌雄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桃蚜在不同年份发生量不同,主要受雨量、气温等气候因子影响。
降雨是蚜虫发生的限制因素。
桃蚜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寄生菌等。
(2)月季长管蚜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危害月季、蔷薇、玫瑰、七里香、藤本月季等、月季长管蚜1年发生10代,以成、若蚜在月季、蔷薇的叶芽和叶背越冬,翌春越冬蚜虫开始活动,并产生有翅蚜,全年盛发期在4~5月和9~10月。
(3)棉蚜也叫瓜蚜。
可为害牡丹、美人蕉、郁金香、百合、葫芦科花卉、菊花、蜀墓香石竹、鸡冠花、瓜叶菊、一串红、兰花、报春花、仙客来、木槿、玫瑰、月季、扶桑、紫荆等植物,还可传播病毒病。
以刺吸式口器插人寄主叶背面或幼嫩部分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并往往滋生霉菌。
与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有共栖关系。
形态特征:卵初产时橙黄色,6天后变为漆黑色,有光泽。
蚜虫怎么防治?蚜虫的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蚜虫怎么防治?蚜虫的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常见问题】蚜虫怎么防治?【专家解答】蚜虫,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是粮、棉、油、麻、茶、糖、菜、烟、果、药和树木等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危害极大。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做好蚜虫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现将蚜虫的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蚜虫的为害特点蚜虫多数种类为寡食性或单食性,少数为多食性,部分种类是粮、棉、油、麻、茶、糖、菜、烟、果、药和树木等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
由于迁飞扩散寻找寄主植物时要反复转移尝食,所可以传播许多种植物病毒病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包括麦长管蚜、麦二岔蚜、棉蚜、桃蚜及萝卜蚜等重要害虫。
二、蚜虫的习性蚜虫具有一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成份为甘油三酸脂,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吸食植物汁液,为植物大害虫,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
生活史复杂,无翅雌虫在夏季营孤雌生殖,卵胎生,产幼蚜。
植株上的蚜虫过密时,有的长出两对大型膜质翅,寻找新宿主。
夏末出现雌蚜虫和雄蚜虫,交配后,雌蚜虫产卵,以卵越冬。
三、蚜虫的防治方法1.保护天敌:蚜虫的天敌很多,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等,这些天敌对蚜虫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因此,可以尽量少施广谱性农药,同时避免在天敌活动高峰时期施药,有条件的可人工饲养和释放蚜虫天敌。
2.人工防治:秋、冬季在树干基部刷白,防止蚜虫产卵。
剪除被害枝梢、残花,集中烧毁,降低越冬虫口。
冬季刮除或刷除树皮上密集越冬的卵块,及时清理残枝落叶,减少越冬虫卵。
春季花卉上发现少量蚜虫时可用毛笔蘸水刷净。
3.药物防治:发现大量蚜虫时及时喷施农药,用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或2.5%灭扫利乳剂3000倍液,或40%吡虫啉水溶剂1500~2000倍液等,喷洒植株1~2次。
蚜虫的危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蚜虫的危害有哪些怎么防治?蚜虫又叫做蜜虫、腻虫,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害虫,繁殖速度也非常快,对于农林业的危害非常大,常常出现在温带地区,会随着风而进行扩散,听起来就很可怕。
蚜虫所侵害的植物不同症状也会有所区别,像小麦和蔬菜表现就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蚜虫的危害有哪些?怎么防治?一、蚜虫的危害有哪些?前文说到了蚜虫侵害不同植物的表现不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菜蚜虫和小麦蚜虫的危害有哪些?1、蔬菜蚜虫蔬菜蚜虫主要是会出现在菜叶的背面或者嫩叶上面,从而使叶片出现畸形、蜷曲、整株偏小的现象,如果是结球类蔬菜的话,会影响其包心,从而出现减产、减损现象。
如果是留种菜受到蚜虫侵害的话会出现不开花、不结籽的现象。
除此之外,还会传播病毒病,那么带来的危害比蚜虫厉害多了。
一般蔬菜蚜虫会出现在比较温暖的地区或者大棚种植,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
2、小麦蚜虫麦蚜的危害主要是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地方:直接为害主要是说蚜虫汲取小麦叶片、茎秆、嫩麦穗上面的汁液,形成一定的枯斑,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汲取了小麦叶片汁液以后,光合作用就会减弱,从而出现大面积枯黄的现象。
间接危害主要是说麦蚜虫在危害小麦的同时,又传播小麦病毒病,带来的危害更大,可能会出现成片减产或者倒伏现象。
二、蚜虫怎么防治?1、用蚜虫的天敌防治蚜虫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蚜虫的天敌有哪些。
像瓢虫、小花蝽、食蚜蝇、蚜茧蜂、草蛉、蚜小峰等都是蚜虫的天敌,可以通过引种、繁殖等措施,控制蚜虫危害。
当然,前提是田间有一定数量的益虫,最好不要乱用农药,以免误伤了蚜虫的天敌。
2、利用粘虫黄板捕杀蚜虫粘虫黄板放在大棚里面或者农田旁边,可以诱杀一定量的有翅膀的蚜虫。
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用一点薄的塑料膜,然后涂上黄色的颜料,再涂上一层机油即可。
没有机油的话也可以选择凡士林,效果一致。
3、用草木灰液进行避蚜虫草木灰混入一定量的农药或者不加农药都是可以的,等到混匀以后喷洒在蔬菜或者小麦上面就可以防治一定量的蚜虫,大概一周或者半个月喷洒一次,一共喷洒三次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花卉的蚜虫

花卉的蚜虫
蚜虫,也被称为腻虫或蜜虫,是花卉栽培中常见的害虫。
它们具有非常强的繁殖力,一头成蚜一代可以产出70头小蚜虫,一年能繁殖十几代甚至几十代。
常见的蚜虫种类包括棉蚜、桃蚜、桃粉蚜、蔷薇蚜、槐蚜、松蚜、柳蚜和菊姬长管蚜等。
蚜虫的特点包括:
1. 体形小,容易传播:蚜虫只有芝麻粒大小,非常容易扩散,有的会通过通风进入室内的花卉上,从最先发生的中心株向四周扩散。
2. 繁殖速度快:蚜虫生下来5天后就可以孤雌胎生4\~5个小蚜虫,每4\~5天繁殖一代。
3. 具有刺吸式口器:口器细针管状,会刺入植物的嫩梢、茎、叶,吸取植物汁液。
蚜虫对花卉的为害主要表现在:
1. 以刺吸式口器从植物中吸收大量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卷曲,花蕾不能开放,提前老化和早衰。
2. 蚜虫能携带病毒,并通过刺吸伤口侵入花卉,造成二次侵染为害。
3. 蚜虫刺吸过多的植株汁液并排出体外,会招引蚂蚁,并可能感染霉菌,诱发煤污病。
对于蚜虫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农业防治:春季及时铲除杂草,喷洒农药消灭越冬寄主上的
蚜虫,减少虫源;在黄板上涂抹机油或凡士林,诱粘蚜虫;将银灰膜放在花卉植株的旁边驱除蚜虫。
2.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捕食性瓢虫、草蛉、蜘蛛、蚜茧蜂、食虫蝽类等。
3. 药物防治:在蚜虫大量出现时,可以使用特定的药剂进行喷洒,如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或用1:4: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进行喷洒,也可以使用化学农药如氧化乐果乳剂、马拉硫磺乳剂、敌敌畏乳油等进行防治。
请注意,防治蚜虫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遵循农药使用安全规定,确保人和环境的安全。
病害篇——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繁殖最快植食性昆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
下面是园林绿化植物常发生的几种蚜虫:1、月季长管蚜分布与危害: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危害月季、蔷薇等蔷薇属植物成、若蚜群集于新梢、嫩叶、花梗及花蕾上刺吸汁液,使新梢伸展和发育受到抑制,开花不正常,引起煤污病,影响生长和观赏。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0~20代,从4月上旬起开始危害嫩梢、花蕾及嫩叶,叶片反面有时盖满一层蚜虫;4月中旬起,有翅蚜陆续发生,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都明显上升,5月中旬出现第一次繁殖高峰期,7~8月高温若连续下雨,虫口密度逐渐下降,9~10月份平均气温20度左右,出现第二次繁殖高峰,即5月和10月前后繁殖最快,虫口逐渐回升,繁殖最快,危害普遍严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秋后11月上旬割除10~15cm以上所有茎干并予以烧毁,减少越冬虫口。
2、生态防治: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让其发挥控制蚜虫的作用。
3、药剂防治--产品末将2、桃粉芽分布与危害:分布北起黑龙江,男迄广东、广西,西至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云南,东达沿海各省和台湾等地危害桃、杏、榆叶梅、红叶李、碧桃、樱桃等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群集于树梢和嫩枝背吸汁危害,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片常有白色蜡状的分泌物为蜜露,常引起霉污病发生,严重时枝叶暗黑,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价值。
生活习性: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
华北年发生10余代,江西南昌1年发生20代以上,冬季以卵在桃、李、杏、梅等果树枝条芽腋和树皮的裂缝处越冬。
常数粒或数十粒在一起。
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开始孵化。
产生无翅胎生雌蚜,群集嫩梢新叶背面吸汁危害,5月大批有翅蚜出现,迁移至芦苇等禾本科杂草上危害,秋季迁回桃、李、梅等越冬寄主上,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1、生态防治:保护天敌,异色瓢虫、横斑瓢虫、大草蛉、丽草蛉等。
2、药剂防治--产品末将3、棉蚜分布与危害:分布于全国各地危害扶桑、木槿、石榴、一串红、倒挂金钟、茶花、菊花、牡丹、常春藤、紫叶李、垂竹、夹竹桃、兰花、梅花、大丽花、紫荆、仙客来、鸡冠花、玫瑰等。
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蚜虫(Aphid)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其繁殖能力强,寿命短暂,危害广泛,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了解蚜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并介绍几种常用的蚜虫防治方法。
一、蚜虫的生物学特性1. 外形特征蚜虫一般为小型昆虫,身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绿色、黄色、黑色等。
体长约1-10毫米,身体柔软,表面有绒毛状物质。
2. 繁殖方式蚜虫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繁殖为主要方式,每只蚜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下多个后代,繁殖速度极快。
有性繁殖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生,能够增加种群的遗传变异。
3. 适生环境蚜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适应性强。
其主要侵害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等,针对不同的寄主植物,蚜虫可进行特定的寄主适应性调节。
4. 损害方式蚜虫通过吸食寄主植物的汁液为生,同时还分泌一种白色胶状液体,俗称“蜜露”,可滋生黑烟霉菌等病原微生物,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严重感染的植株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严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蚜虫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天举、病原微生物等非化学手段降低蚜虫的种群密度。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通过建立永久性的生物控制措施减轻蚜虫的危害。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杀灭蚜虫。
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定期更换不同机制的农药是化学防治的重要原则。
同时,合理使用农药,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施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 农艺措施农艺措施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进种植技术等方式减少蚜虫的繁殖和发生。
例如,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等措施,增加寄主间的种植间隔,使蚜虫难以迁移和繁殖。
此外,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提高植物的养分水平也是农艺措施的重要内容。
4.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直接抑制或阻断蚜虫的发生和繁殖。
了解蚜虫的知识点总结

了解蚜虫的知识点总结1. 蚜虫的分类蚜虫属于软体动物门、同翅目、蚜科,是一类寄生性昆虫。
按照生活习性、寄主等方面的不同,蚜虫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绿蚜、黑蚜、棉蚜、菜蚜等。
2. 蚜虫的特征蚜虫身体细长,呈椭圆形,颜色多样,有的为绿色、黑色、黄色等。
蚜虫的触角较短,头部有一双较大的复眼,体表覆盖着较多的蜡粉,使其看起来呈现出一种亮光泽的外表。
3. 蚜虫的生活习性蚜虫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常聚集在植物的新梢、叶片等嫩部,通过吸食植物汁液来获取营养。
蚜虫繁殖能力强,雌虫一般不需受精即可产卵,孵化出的幼虫成虫短短几天内就能开始产卵,生命力极强。
4. 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蚜虫危害农作物主要表现为:吸食植物汁液,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导致叶片卷曲、黄化、枯萎等症状;蚜虫还能分泌蜜露,为黑霉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导致叶片被黑霉菌覆盖,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物减产甚至死亡。
5. 蚜虫的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如引入天敌捕食蚜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2)化学防治:如使用杀虫剂喷杀蚜虫;(3)农业防治:如合理浇水、施肥、植栽密度等,调控植物生长环境,减少蚜虫的生存空间;(4)遗传防治:培育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减少蚜虫对植物的危害。
6. 蚜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蚜虫虽然是害虫,但在生态系统中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蚜虫是一种重要的食物链中的中间环节,被许多天敌捕食,为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蚜虫分泌的蜜露也是一些昆虫、鸟类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中有一定的营养链作用。
7. 蚜虫对植物的影响蚜虫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吸食植物汁液,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植物叶片、茎部发生变形、卷曲、黄化等症状;(2)分泌蜜露,促进黑霉菌的生长繁殖,导致植物受黑霉菌的感染,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物减产;(3)传播植物病毒,蚜虫还是许多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对植物的健康生长带来危害。
8. 蚜虫的传播途径蚜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传播,即蚜虫在植物之间通过吸食植物汁液传播病毒;另一种是间接传播,即蚜虫附着在植物上,通过风、雨水的传播过程中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植物。
常见14种蚜虫的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常见14种蚜虫的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蚜虫体小而软,大小如针头。
蚜虫的防治概述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又称腻虫。
蚜虫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由于大量分泌蜜露,因此也叫蜜虫。
蚜虫每年发生代数很多,有的蚜虫一年十几代甚至三十多代,多以卵在树木的枝条上越冬。
蚜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可分为干母、干雌蚜、迁移蚜、侨蚜、性母、有性蚜等几个生活阶段。
蚜虫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即春、夏两季为孤雌生殖,秋末冬初为两性生殖。
蚜虫多以卵越冬,春天危害后,迁飞到其他植物上继续危害,秋季入冬前又回到寄主上危害过冬。
因此,春夏两季,防治好蚜虫,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蚜虫一般多以群集为害,主要以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养分,成蚜、幼蚜群聚于叶片、嫩茎、顶芽、新梢上,危害后常引起枝叶变色,叶片褪色、卷曲、皱缩或形成虫瘿,花蕾不能正常开花;蚜虫还大量分泌蜜露、粘污叶面,不但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常诱发煤污病的发生,使叶片变黑;有些种类还是植物病毒病和其他病害的重要传播媒介。
蚜虫也影响园林植物生长,降低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主要蚜虫一、桃蚜桃蚜别名桃赤蚜、烟蚜、菜蚜。
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寄主:桃树、樱花、月季、蜀葵、海棠等园林植物。
以卵在寄主的芽缝、裂皮缝内越冬。
翌年寄主叶芽萌发时,卵开始孵化,群集于嫩芽和嫩叶背面为害。
以5月份为害最严重,并大量繁殖产生有翅蚜,造成叶片卷曲和皱缩。
6~7月迁飞到其他花卉和植物上繁殖为害,秋季又产生小高峰,9~10月又迁回到越冬寄主植物上,产生有性雌、雄蚜交尾产卵越冬。
二、桃粉蚜桃粉蚜别名桃大尾蚜、桃粉大尾蚜。
分布全国各地。
寄主:桃、杏、红叶李、樱桃、榆叶梅等园林植物。
以卵在寄主植物的芽腋、裂缝及短枝杈处越冬。
翌年寄主花芽萌动时,越冬卵孵化,产生无翅胎生雌蚜,群集于嫩梢、叶背上为害繁殖。
5~6月间繁殖最盛,为害最重,并产生大量的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禾本科植物上为害繁殖。
关于蚜虫防治知识点总结

关于蚜虫防治知识点总结一、蚜虫的生活习性1. 蚜虫主要危害的作物蚜虫对许多农作物都有害,尤其是豆类、瓜果类、蔬菜等。
在农业生产中,大豆、黄豆、烟草、棉花等作物最为常见。
2. 蚜虫的生活习性蚜虫是一种口器特殊的昆虫,它们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
蚜虫的繁殖速度很快,一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只蚜虫一生可以繁衍成数千只。
蚜虫成虫和若虫都能吸食植物汁液,导致作物生长迅速凋零,影响产量。
3. 蚜虫的传播途径蚜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主要包括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蚜虫通过叮咬作物,会将一些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传播到植物上,导致一些病害的发生。
因此,蚜虫不仅是直接对作物有害的害虫,还是传播病害的媒介。
二、蚜虫的防治方法1. 农艺防治要想有效地防治蚜虫,首先要注意作物的生长环境。
保持良好的农田环境,适时翻耕、松土、排水、杀虫、灭螨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蚜虫的繁殖和侵害。
比如可以利用遮阳网、农膜等方式覆盖作物,阻断蚜虫对作物的侵害。
此外,还可以利用光线、温度等因素对蚜虫进行干扰,减少它们的繁殖和生长。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天敌等天然控制因素来控制蚜虫的繁殖和侵害。
一些昆虫、蜘蛛等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的数量,减少其对作物的危害。
因此,加强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培育和引种天敌,是有效控制蚜虫的一种重要方式。
4.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蚜虫的数量。
目前,农药是控制蚜虫数量最为常用的方法。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时候,需要注意剂量、时机和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三、化学防治1. 常用的农药目前,常用于控制蚜虫的农药主要有有机磷农药、杀虫脒、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这些农药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2. 农药的施用方法一般来说,农药可以通过喷洒、灌溉、薰蒸等方式进行施用。
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时机,并严格遵守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以免产生抗药性和药害。
花卉蚜虫的危害与防治

花卉蚜虫的危害与防治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花卉栽培中最常见的害虫,属同翅目、蚜科。
它体小、繁殖力强,寄主复杂多样,危害期长,又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
蚜虫种类多达2000多种,已被列为世界性害虫。
一头成蚜一代可产70头小蚜虫,一年可以繁殖十几代,甚至几十代。
危害花卉的蚜虫种类多,有时单一发生,有时混合发生,现将其主要种类及防治介绍如下。
主要种类:1.棉蚜。
又叫腻虫,杂食性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扶桑、蜀葵、木槿、兰花、石榴、玫瑰、百合、香石竹、菊花、海棠、茶花、仙客来等多种花卉植物。
一年发生20多代,以卵越冬,来年温度上升到10℃以上时孵化,先危害越冬寄主,经3-4代后产生有翅迁移蚜,4-5月迁到夏季寄主上危害,99-10月迁到越冬寄主上继续繁殖危害,11月份产生有翅雄蚜和无翅雌蚜,交尾产卵。
2.桃蚜。
又名赤蚜、烟蚜,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每年发生20多代,其中以春季危害性最大。
以卵在桃树的树皮、枝梢、芽腋及枝条缝隙中越冬。
初春桃树开花,桃蚜越冬卵也在此时开始孵化,同时开始孤雌胎生繁殖,若虫积聚在刚萌发的嫩芽上危害。
3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繁殖,特别是在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又处在干旱的情况下,繁殖最快,危害也最严重。
连续繁殖几代后,随着温度的急剧上升,开始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他寄主上危害。
直至11月上旬又迁飞到桃树上,产卵越冬。
主要危害兰花、樱花、蜀葵、万寿菊、茉莉、文竹、美人蕉、牡丹等300多种植物。
每年发生10-30代,以卵在嫩枝、树皮裂缝越冬,次年3月孵化危害,并进行孤雌胎生繁殖,5-6月繁殖快危害重,10月产生有翅蚜,交尾产卵。
3.绣线菊蚜。
又称苹果蚜、苹果黄蚜,主要危害樱花、绣球花、绣线菊、贴梗海棠、西府海棠桂花、栀子花、榆叶梅、花桃、白兰等多种花木植物。
每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一年生枝条嫩梢及枝条缝隙内越冬,4月下旬开始孵化,6-7月快速繁殖,危害加重,此时产生大量有翅胎生雌蚜,向其他植株上转移,8-9月数量减少,10-11月产生有性蚜,交尾后产卵越冬。
蚜虫趣味知识点总结

蚜虫趣味知识点总结1. 蚜虫的外形特征蚜虫身体细长,通常为绿色、黄色或黑色,体长约2-5mm。
它们的口器为针状,可以穿透植物表皮,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
蚜虫的翅膀常常是半透明的,能够飞行。
蚜虫的身体表面经常会分泌一种粘性的物质,有时候看起来像露水一样,这就是蜜露,用于吸引其他昆虫来为它们传播病菌。
2. 蚜虫的生命周期蚜虫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卵、若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蚜虫的寿命较短,通常仅为3-5周。
在适宜的条件下,蚜虫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对蚜虫的后代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加。
蚜虫的繁殖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因此被誉为“昆虫界的最强繁殖者”。
蚜虫以无性生殖为主,雌虫可在未受精的情况下产卵,这使得它们的繁殖速度更加惊人。
3. 蚜虫的营养习性蚜虫以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因此被归类为植食性昆虫。
蚜虫的口器非常特殊,可以穿透植物的表皮,吸食其内部的汁液。
在一定程度上,蚜虫会损害植物的生长,尤其是在大量聚集的情况下,会给作物和园艺植物带来严重的危害。
此外,蚜虫还与蚜虫共生的昆虫会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这也会给植物造成损害。
4. 蚜虫与植物的关系在自然界中,蚜虫与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蚜虫常常聚集在植物的嫩叶、嫩枝上,因为这些部位的汁液含量较高,更适合蚜虫的吸食。
然而,蚜虫的大量聚集会对植物造成损害,导致叶片发黄、萎缩甚至枯萎。
除了损害植物外,蚜虫还可能传播一些植物病毒,使得植物感染病害。
因此,农民和园艺爱好者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蚜虫的数量,以保护植物的健康。
5. 蚜虫的天敌尽管蚜虫数量庞大,但它们也有很多天敌。
比如,许多昆虫和蜘蛛都是蚜虫的天敌,它们会捕食蚜虫来获取营养。
此外,某些寄生性昆虫也是蚜虫的天敌,它们会将卵产在蚜虫体内,孵化后的幼虫会以蚜虫为食。
另外,蚜虫还会被一些鸟类和蚂蚁等食肉动物捕食。
6. 蚜虫的防治方法针对蚜虫的防治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途径来控制蚜虫的数量。
物理上可以采取冲刷、喷洒、剪除等措施来减少蚜虫的数量。
蚜虫若虫形态特征

蚜虫若虫形态特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蚜虫是一种危害作物的昆虫害虫,其若虫是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
若虫在蚜虫种群中占有很大比重,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也较高。
蚜虫若虫的形态特征有很多,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蚜虫的生态习性,为蚜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蚜虫若虫的外形呈椭圆形或长形,通常身体呈现半透明或淡绿色,有时也会呈现其他颜色。
若虫的头部较小,口器发达,可以刺吸植物汁液。
身体除了头部外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较大,腹部较短。
若虫的体表覆盖着细小的毛状物,这些毛状物对若虫的生活和运动有一定的帮助。
蚜虫若虫的体长通常在1-3mm左右,具体大小视蚜虫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蚜虫若虫的触角较短,有两节,末端具有感觉器官,可以感知周围环境。
若虫的眼睛较小,通常呈现黑色或深褐色,对光线敏感。
若虫的口器发达,可以轻易刺入植物的叶片或嫩枝,吸取植物汁液。
若虫的腹部较短,不具有翅膀,不能飞行,只能在植物上爬行。
若虫在植物上移动时会释放一种称为“蜜露”的物质,吸引其他昆虫前来吃取,也有助于蚜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蚜虫若虫的生活习性多样,有些若虫喜欢聚集在植物的嫩枝、叶片或芽部,有些若虫则更喜欢聚集在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上。
若虫在植物上会分泌一种白色的绒毛状物质,这种物质有助于若虫在植物表面的移动和定位。
蚜虫若虫的繁殖能力很强,一般在繁殖季节一个若虫雌虫可以产下几十个卵,这些卵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孵化成若虫,形成新的蚜虫种群。
蚜虫若虫的寿命较短,一般在10-20天左右,若虫的寿命与环境条件、食物供应、天敌等因素密切相关。
蚜虫若虫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对庄稼、果树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蚜虫若虫不仅会吸取作物的汁液,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还会传播病毒病害,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针对蚜虫若虫的防治,可以通过喷洒农药、黄板诱捕、引入天敌等方式进行控制。
同时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合理施肥、增加植物抗病性等措施,减少蚜虫若虫的危害。
白菜病虫害——白菜蚜虫

蚜虫
一、简介
蚜虫,别名腻虫、蜜虫,同翅目蚜总科。
二、为害特点
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大白菜汁液,导致被害叶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分泌的蜜露严重污染叶片,引起霉污病发生,使白菜失去食用价值;另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三、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6—1.8mm,头部及胸部均黑色,腹部黄绿色至绿色,第1、2节背面及腹管后各有2条淡黑色横带,有时身上覆有稀少白色蜡粉。
复眼赤褐色,触角第3—5节均有感觉孔,但不排成一列。
额瘤不显著。
腹管较短,约与触角第5节等长,中后部稍膨大,末端稍有绕缩;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l.8mm,全身黄绿色,稍覆白色蜡粉。
触角无感觉孔,额瘤及腹管似有翅蚜。
四、发生规律和习性
北方地区每年发生十余代,在南方达数十代;蚜虫没有木本寄主,在北方可
在秋白菜上产卵越冬;在南方可全年孤雌胎生,连续繁殖。
翌年春天3—4月卵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向其他蔬菜上转移,扩大为害。
到晚秋,部分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萝卜蚜适应范围广,较低温度时,萝卜蚜发育也较快。
因此秋季发生为害较为严重。
五、防治方法
1、蔬菜收获后,及时处理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2、保护天敌昆虫如瓢虫、蚜茧蜂、食蚜蝇、草蛉等。
3、可采用下列杀虫剂进行防治: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3000—5000倍液;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壳类起源说;
演变
陆栖祖先起源说,如多足纲是昆虫的近缘。
节肢动物的演进
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环节动物的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 ①各节腹侧生出附肢,以便行走; ②头部发展为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③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行动中心;
萎,也为害其他作物。
5麦二叉蚜是小麦、燕麦及其他小型谷物的大害之一。蚜虫分有翅、无翅两
种类型,体色为黑色,成虫淡绿色,每只雌蚜虫每代产50~60只幼蚜,后翅通
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每年20代。
6桃蚜成虫浅黄绿色,背有3条深色线纹。生活史有两个宿主,夏季雌虫营孤
雌生殖。秋季产雌蚜虫和雄蚜虫。传播多种植物花叶病。[1]
繁殖和共生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一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夏季一 周产生一代。
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 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即孤雌繁殖)。
蚜虫和蚂蚁共生
种类
常见的蚜虫种类如下︰
苹蚜 1.
成体黄绿色,头、足黑色;卵黑色,产在唯一的宿主──苹果树上越冬。
一种真菌靠它的蜜露生长。
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 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累。 Nhomakorabea、生活习性
蚜虫危害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 畸形。生活史复杂,无翅雌虫(干母〔stem mother〕)在夏季营孤雌生殖,卵胎 生,产幼蚜。
夏末出现雌蚜虫和雄蚜虫,交配后,雌蚜虫产卵,以卵越冬,最终产生干母。 温暖地区可无卵期。
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中国特有属。
形态 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
复眼和单眼
眼大,多小眼面,常有 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 喙末节短钝至长尖。。
危害方式
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
危害
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 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 株萎蔫枯死。
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
蚜虫大小
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最大的蚜虫-长吻蚜 10毫 米。
最大的昆虫
最大的昆虫是绿竹节虫,身长达60厘米。最大的蝴蝶亚历山大鸟翼蝶 翅展达30厘米。
蚜虫分布及活动区间
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 无翅蚜的活动范围仅几米,有翅蚜虫活动范围达几十米。 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 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蚜虫的植物进行运
输的过程。
蚜虫天敌
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 ,绿僵菌)。
天敌
天敌
主讲内容
1 形态特征 2 生活习性 3 种类 4 分布
5 生活 6 防治
7 影响
8 光合作用
蚜虫通过被称为stylet的口器来吸食植物汁液,stylet被包裹在称为rostrum(相当于 上下颌骨)的鞘中。
有翅蚜 当蚜虫的宿主植物的状 态变差或蚜虫数量过于拥挤时,一些 种类的蚜虫会产出具有翅膀的后代, 从而能够散布到其他食物源。
有翅和无翅蚜虫
蚜虫为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和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无翅个 体无单眼。第6腹节背侧有1对腹管,腹部末端有1个尾片。
植株上的蚜虫过密时,有的长出两对大型膜质翅,寻找新宿主。 蚜虫有蜡腺分泌物,所以许多蚜虫外表像白羊毛球。如苹果绵蚜
三、种类
本科多数种类为寡食性或 单食性,少数为多食性,部分种 类是粮、棉、油、麻、茶、糖、 菜、烟、果、药和树木等经济 植物的重要害虫。
麦长管蚜、麦二叉蚜、苹 蚜、棉蚜、桃蚜及萝卜蚜是重 要害虫。
2.甘蓝蚜俗名菜蚜,形小、灰绿色,有粉状蜡质覆盖物;群居在卷心菜、花
椰菜、抱子甘蓝、萝卜等的叶背面,在北方以黑色卵越冬,在南方无有性期。
3石原氏球蚜在云杉 道格拉斯等冷杉上产卵危害。 4玉米根蚜 生存依靠玉米地的蚂蚁,卵在冬季由蚁贮藏在巢中,春天蚁把
卵搬到草根上,然后转到玉米根上。为玉米的大害,可使之停止生长、变黄和枯
7棉蚜绿至黑色。在暖和地区终年产生幼虫,在凉爽地区产卵。为害棉花、甜
单眼和复眼
尾片和腹管
蚜虫所特有的尾片(cauda)和腹管。 。
大多数蚜虫具有一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腹管蜡”), 成份为 甘油三酸酯。
蚜虫有类似于尾巴的刺突,位于直肠孔上,被称为尾片(cauda)
大多数蚜虫具有柔软的绿色躯体,但其他颜色也很常见,如黑色、棕色和粉红色。
蚜虫有多达六个触角。
9 分类 10 身体构造 11 摄食 12 共生关系
13 繁殖过程 14 演化 15 敌害 16 防御
一、形态
蚜虫主要分布在北半 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 区
。世界已知约4700余 种,中国分布约1100种。
蚜虫--繁殖最快的昆虫。
感觉器官
触角第6节基部与鞭部交界处的感觉圈称为“初生感觉圈”,生于其余 各节的叫“次生感觉圈”。
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 ,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
DNA与化石证明,人类大约于3000 万年前即0.3亿万年前,起源于非 洲。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 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 例如,三叶虫起源说。
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 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 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是 节肢动物的一种。
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 一。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 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 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
菜蚜
有翅蚜
蚜虫的地位及追源
蚜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 虫纲、半翅目、蚜总科。{人,动 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 简鼻亚目,人科,人亚科(黑猩 猩,南方古猿 ),人属,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