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 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白杨树?生 1:见过,在路边有时候能看到。

生 2:我在公园里见过。

师:那大家对白杨树有什么样的印象呢?生 3:感觉它很高大挺拔。

生 4:叶子是绿色的,风一吹沙沙响。

师:很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赞美白杨树的文章——《白杨礼赞》。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反映了社会的各种现象和人民的生活。

这篇《白杨礼赞》写于 1941 年 3 月,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

作者在重庆,看到了白杨树,被它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借白杨树来歌颂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朗读课文)师:读完了课文,谁来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白杨树?生 5:作者从白杨树的外形、生长环境和内在精神来赞美它。

师:回答得很准确。

那我们先来看看白杨树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四、研读外形,体会特点师:请同学们找到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段落,读一读,然后说说白杨树的外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阅读、思考)生 6:白杨树的外形很挺拔,“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生 7:它的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也很有精神。

师:对,作者用“力争上游”这个词来形容白杨树,突出了它积极向上的姿态。

那白杨树的叶子呢?生 8: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

师:很好,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白杨树的外形充满了一种向上的力量,展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五、探究生长环境,理解象征意义师:接下来,我们看看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

生 9:它生长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上,那里很荒凉。

师:对,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白杨树依然能够茁壮成长,这说明了什么?生 10:说明白杨树很坚强,有顽强的生命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白杨礼赞》课堂实录这是一节关于《白杨礼赞》的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记录这个班级的课堂实录吧。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白杨礼赞》,这是一首描写白杨树的诗歌。

你们谁能在课上向大家介绍一下白杨树呢?学生1:我知道白杨树叶子很大,有些叶子甚至有手掌那么大,长得也很快。

教师:很好,那么白杨树除了叶子特别之外,还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学生2:我知道白杨树木质轻,用它做的家具很轻巧。

教师:非常的好,你们已经对白杨树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白杨礼赞》这首诗歌中,作者写了哪些感受呢?学生3:作者写了他眼中白杨树的形象、生命力以及对它的赞美之情。

可以说是对白杨树的一种礼赞。

教师:非常棒。

那么,我们现在一起读一遍这首诗歌,在读诗时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

(全班一起读诗)教师:好,现在请大家动笔,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心灵故事。

(大家开始动笔写作)其中,我们来看一下学生小明的作文:白杨树在我生命中的意义我是一个爱好画画的少年,经常在小区里散步,此时我会非常喜欢观赏白杨树。

为什么呢?因为白杨树的叶子非常的大,充满力量,往往有风的时候,它们就像一个大手挥舞着。

在这个时候,我会开始琢磨着如何在画纸上勾勒出它们蓬松、飘扬的姿态。

慢慢地,我的画画技能被日渐提高,结识了许多爱好画画的小伙伴,在一起欣赏白杨树、练习画画,度过了很多愉快的时光。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不止一次我会走到树下,仰起头去看白杨树那高大的身躯和阳光下的叶子,我会感受到它们是多么的自由、健康和美丽。

白杨树确实是一个朴实而美丽的生命,它们像一位老朋友那样陪伴了我几年,我在这里获得了快乐,也学会了懂得生活、识别美。

教师:感谢小明同学分享,你的文章表达很到位,清晰地从多方面说明你对白杨树的喜爱和它在你生命中的意义。

这堂语文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为爱好而去观察这个世界,从而发掘生命的美好。

通过讲解、阅读和写作,同学们加深了对白杨树这座大自然的感知和认知,同时也为我们的情感、思维和语言能力发展增添了许多内涵和阅历。

1、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1、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次数:69]一、了解西部,导入新课同学们,想了解一下西部吗?(大屏幕出示西部范围图)图中用彩色标出的部分就是我国的西部。

本课提到的新疆就在这里。

我国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由于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及社会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那时的西部一片荒凉。

(...•[阅读次数:15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要识记茅盾及有关背景,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我能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我能品味白杨树的形神之美,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4、我能理解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运用;重点: ...•[阅读次数:168]北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白杨礼赞(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体会“我”对白杨树的特殊感情。

过程与方法1、品味重要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的写作思路 3、品味...•[阅读次数:2172]韩云生审核:备课组时间:2013-2-28学生班级:姓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阅读次数:3012]二《白杨礼赞》年级八年级课型:精读课课时:2课时执笔:韩云生审核:备课组时间:2013-2-27学生班级:&n...•《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阅读次数:6535]教学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3.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白杨礼赞》是一篇名篇,更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阅读次数:3363]一、设计说明《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典散文,它线索明晰,感情真挚。

《白杨礼赞》教学课堂实录

《白杨礼赞》教学课堂实录

《白杨礼赞》教学课堂实录第一部分:读树知人(一)读诗悟树1.读诗。

投影一:致橡树舒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投影二: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他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他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投影三:愿做一棵树三毛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2.悟树。

读诗后,随意说:你读到了什么?悟: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生活中,树作为大自然中最鲜明的意像,总是被赋予人的力量和精神而存在。

枝干的向上生长,根的紧密团结,让树在大地上站成了永恒。

由此,走进茅盾的“白杨树”。

(二)知人论“文”1. 认识茅盾投影: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以及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2.了解写“白杨”的背景1940年,茅盾从新疆归来,受朱德总司令的邀请,全家去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讲学。

目睹了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正直质朴、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

情不自已,借着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抒发了对北方军民的赞颂情感。

第二部分读课文,提炼信息(一)默读,积累词语投影:(加点字注音,划线词释义)开垦主宰倦怠刹那耸立靠拢晕圈倔强虬(二)选读,找出对白杨树的描写1.读出白杨树的生存环境。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白杨礼赞听课记录

白杨礼赞听课记录

白杨礼赞听课记录时间: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中学XX教室课程名称:白杨礼赞授课教师:XXX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了一段白杨树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种树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回答:“白杨树”。

教师继续提问:“你们觉得白杨树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开始纷纷议论,有的说高大挺拔,有的说叶子很绿,还有的说它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教师笑着总结:“你们说得都很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茅盾先生写的《白杨礼赞》。

”2.新课讲解(30分钟)教师首先介绍了茅盾先生的背景和写作风格,然后开始讲解课文。

她让学生先通读一遍课文,并标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随后,教师开始逐段讲解,分析了白杨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提到了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和段落,比如“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和“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等。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做笔记。

3.课堂互动(10分钟)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发言。

学生们非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组分享了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有的组则展示了他们仿写的句子和段落。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4.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并布置了课后作业。

作业包括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写一篇以“我眼中的白杨树”为题的短文。

学生们纷纷表示会认真完成作业。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授课效果非常好。

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白杨树的特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还学会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教师的授课方式也非常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课堂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的]1.理解并学会运用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2.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言学习的运用;3.理解作者对北方军民的赞美之情;4.实现听说读写诸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白杨礼赞》一文.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说明方法吗?生:老师,这篇文章不是说明文,是抒情散文.师:噢,我们一直学习说明文,学如何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学习说明顺序的安排,还真有点刹不住车呢,好吧,让我们从惯性的车道上跳出身来, 开始学习散文.首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用课文中的词语给下列句子填空: ( 1) 我曾走过 ________的高原;(2)我曾见过________的白杨.(老师板书,学生默读、思考) 师:好,有同学举手了.生:我曾见过"挺拨"的白杨,还有"笔直"的.生:还有“倔强”的、“坚强”的、“正直”的、“朴质”的、“严肃”的、“温和”的、“伟岸”的。

师:好极了,一口气说出这么多,大家想,茅盾先生的语言是多么丰富。

还有没有要补充的?生: 还有“参天耸立”的、“不折不挠”的、“碗口粗细”的、“力求上进”的、“傲然挺立”的、“极常见”的、“极易生长”的。

师:好了,好了,好词好句,真是滚珠流玉。

大家想一想,这些词美不美,共同赞美了什么呢?对赞美了白杨树.下面,我想请位同学来给这些词语分个类,谁来完成?好,你来.生:这些词语可分为写树干的和写树叶的两类.生:我觉得还有总写树形的.生:还有写性格的.师:很好,同学们善于分析问题,但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大家, 性格可以象树叶、树皮、树干一样看得见摸得着吗? 我想,是否应该有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呢?哪位同学把这个分类再进行下去?生:分为写内在的和写外在的.师:不错,“内在”、“外在”,对这两个内容能换个说法吗?生:“外形”与“精神”,或者“外形”与“性格”.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来为这些词语分类,写在黑板上,谁来演板?好,你来.(学生演板,教师巡视)师:好,大家一起看看这个分类,嗯,不错,大家说这些词语是用在文中干什么的?对 ,用来描写,那么,我们把这边记作“绘形”,这边记作“绘神”.师:好,大家一起来思考另外一个问题,看看这组"绘神"的词语,想想白杨树与什么人在精神上相似.生:与抗敌救国的英雄相似.师:你怎么会想到抗敌救国的英雄呢?生:课文中有一句,"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 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师:正确.能举个例子吗?生:我想到了东北抗日联军和它的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师:好,给大家详细说说.生:我看了一部电影,说的是杨将军的故事,杨将军指挥的军队失败,临牺牲的时候, 他已经七天没有吃到饭了,他就着白雪啃皮带,但他对日本人决不妥协,课文中有一个句子,说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从"华北平原",我想到了东北平原,从"血写" 我想到了杨将军最后的日子,他是神枪手,他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猛扑,最后,他走都不动了, 直到牺牲,他真是在用鲜血点亮生命的最后历程, 我们应该赞美象杨将军这样的伟大的民族英雄!(掌声)师:好,好极了,太好了!这位同学的讲述令我们动容,这位同学的口才令我们佩服.下面请同学们用"纵横决荡"一词造个句子.生:杨将军带领东北抗日联军在千里雪原上纵横决荡,与日本鬼子展开殊死搏斗, 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可侮的高昂的气节.师:正确,多流畅的一个句子!下面,请再用"伟岸"一词造个句子.生:杨将军用伟岸如白杨的身躯对抗着从日本刮来的侵略旋风.师:很好,了不起,一百分.这位同学已经完全沉浸在课文和课堂的气氛中来了, 一个生动传神的比喻,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的创造力.好了,下面我们讨论另外一个问题.请大家看到黑板上的内容,想想白杨树的精神与什么样的人的精神相似.生:当然是与北方的抗日军民相似.师:说说你是怎么总结出来的.生:课文第七段说到了"北方的农民",还说到了"守卫家乡的哨兵".师:很好,回答非常准确,我们来看,除了在这些地方点题之外, 课文描写和赞美的都是白杨树,可是,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北方的军民,这是为什么呢?生:这是因为北方军民与白杨树有相似的地方.师:这相似的地方是什么?生:是“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师:是的,要赞美北方军民的精神,就必须赞美白杨树的精神,可以说,白杨树是作者所托之物,作者写白杨树的目的就是为了写北方军民,赞美白杨的目的,也是为了赞美北方军民,这种写作方法在散文中常常用到,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它叫做托物抒情。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师:同学们好!上课前,请同学们听一首歌,让大家轻松一下,这首歌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播放《小白杨》。

师:这首军旅歌受到人民子弟兵、解放军的热烈的欢迎。

一曲小白杨倾倒了多少军人的心,一棵小白杨吸引了多数人关注的目光。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诗人、作曲家写诗去歌唱白杨、写文章去赞美白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白杨的世界。

(师板书课题:白杨)师:把课题齐读一读。

生:白杨礼赞。

师:再读一遍。

生:白杨礼赞。

师:读了这个课题,就课题你能提一些问题吗?白杨,我们试着提一些问题,问问自己、问问同学、问问老师。

生:这里的白杨是长在哪的?师:这里的白杨,是写的哪儿的白杨?好的,一个问题。

这儿的白杨是哪儿的白杨?生:为什么要以白杨为课题呢?为什么不以别的为题?师:为什么要以白杨为课题呢?好的,还有别的问题吗?你的。

生:为什么他要写白杨呢?师:为什么要写白杨呢?好的。

还有不同的吗?你的。

生:难道单单就写了白杨吗?师:是呀,这篇文章仅仅写的是白杨吗?还写了谁呢?这是第二个,还有问题吗?白杨,你想了解白杨的什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领略白杨树的风采。

二、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师:同学们知道本篇散文的作者是谁吗?生:齐声回答茅盾。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茅盾?生: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代表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那就是(板书)—一《白杨礼赞》。

三、朗读式品文1、朗读重点段落。

师:课文大家已经提前预习了。

那你觉得这篇文章中具体写白杨树美的段落是哪几段?生:5 --- 8段。

师:如果把这四段分成两层,你会怎么分?理由是什么?生:五六段为第一层,写了树的外在美。

七八段为第二层,写了树的精神美。

师:说的非常好,思路很清晰。

第一层描写形态之美,是实写;第二层写白杨树内在气质之美,是虚写。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白杨礼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 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提高语言赏析能力。

-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 学习文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感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多个抒情段落与描写白杨树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文章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接着从不同角度描写白杨树的外形,如“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些描写细致而生动,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义做了铺垫。

然后作者由树及人,通过抒情议论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层层深入,情感真挚而强烈。

在教材体系中,这篇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象征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对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几张白杨树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白杨树,你们有什么感觉?你们能描述一下白杨树的样子吗?”引导学生简单描述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如树干笔直、枝叶向上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一、图片导入上课,请同学们看图片,你们认识它吗?对,是在我们新疆经常都能见到的白杨树。

春天里白杨绿意盎然,秋天黄叶飘零,四季神韵各有不同,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学习茅盾先生的经典散文《白杨礼赞》,去认识茅盾视野里的独特的白杨树。

二、预习检测首先,老师检测一下大家的字词预习情况。

请这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出这些词语,你读得很标准能再解释一下这个词吗,秀颀指的是美而高,掌握得很好。

这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好,老师来一个再难点的挑战考考同学们,老师在这组词里随机说一个,同学们举手抢答,要解释词语的意思还要用这个词造一个简单的句子。

哇,同学们思维很敏捷反应也很快呀,不仅意思理解地到位,运用地也很准确。

三、体悟“礼赞”巩固了字词,让我们正式走进这篇抒情散文,来,先大声齐读标题三遍,哦同学们读“礼赞”二字声音更大语调更高昂啊,为什么呢,这位同学说是因为老师把这两个字标红放大了,这位同学说因为是“赞美”,大声读更能表达出这种炽热的感情,很好,赞是“赞美”,那“礼赞”呢,对是敬重和钦佩地赞美,礼字在《说文》这样解释到:礼,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引申尊敬、厚待,敬重的态度、言行。

由此可知,茅盾先生是怀着何等敬重和崇敬地心情热情赞美白杨树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找出作者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这个小男生是最先坐直的,来,你给大家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这位同学找到了第1段第4段第6段第8段第9段老师把这些句子都呈列在一起了,你们看看都放在一起又有什么特点?齐读两遍,边读边思考。

这位同学说文章首尾呼应,第一句写“我赞美白杨树”最后一句写“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都点到了“赞美”,也都与课文的题目相照应。

哦,这位同学说,这些句子串起了整篇文章,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从而也可以知道文章地线索就是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那位同学说大部分句子都用了感叹号,感情表达更强烈,能感受到作者对白杨树由衷地赞美和喜爱。

那老师想问问,这些复沓式的句子,意思相同,是不是显得简单重复了呢?这个同学小手已经举得很高了,那就你来说吧这位同学说,这些句子虽然意思相近,但不断转换句式来表达,从“赞美”到“实在是”到“决不是”到“高声赞美”,情感表达呈现出递进和深入,也显得更加炽烈。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老师播放歌曲《小白杨》导入新课,板书《白杨礼赞》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用一句带有四字词语的话说说读到了什么?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回答:生1:读到了作者对白杨树的深情赞美。

生2:读到了白杨树生长在西北无边无垠的高原上。

生3:读到了白杨树不屈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生4:读到了白杨树丫枝绝不旁逸斜出。

生5:读到了白杨树的倔强挺立。

生6:读到了白杨树伟岸质朴。

生7:读到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农民。

生8:读到了白杨树力求上进的精神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

师总结:作者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白杨树的外形,白杨树的精神,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以上这些内容就像一粒粒珍珠,被作者用一条线串了起来。

这条线是——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

赞美白杨树,作者用了——“不平凡”这个词语。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5次,形成回环往复之美。

老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不平凡”这个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写白杨树不平凡的段落,再圈点勾画出写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最后用“白杨树不平凡在——”的句式说话。

生1:白杨树不平凡在它的生长环境是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黄土高原。

生2:白杨树不平凡在它是力争上游的树。

生3:白杨树不平凡在它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生4:白杨树不平凡在它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生5:白杨树不平凡在它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

生6:白杨树不平凡在它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生7:白杨树不平凡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生8:白杨树不平凡在它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生9:白杨树不平凡在它的傲然挺立象征了守为家乡的哨兵。

生10:白杨树不平凡在它象征了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生11:白杨树不平凡在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老师:从整篇文章角度,给文章划分部分,谈谈作者构思的不平凡共同探讨得出:文章一共9个自然段。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杨礼赞》。

这篇文章特别适合朗读,现在请同学们边读边做一些朗读标记,然后大声朗读,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一、整体感知,品味赏析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学生自主思考)生:通过读文章,我发现以白杨树不平凡为线索。

在文中第1段、第4段、第6段、第8段中。

多次出现白杨树的不平凡,所以我认为文章紧紧围绕着白杨树的不平凡来展开。

师:这位同学能够利用语言标志,尤其是反复出现的词句来理解,这是很好的阅读方法。

生: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作者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形成一一贯之的感情线索,统领全文。

(一)走入白杨,形神俱美师: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并圈画出来,做点批注。

(生读文章,圈点批注)生:第5段中:“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介绍了白杨树的外形,给人一种倔强挺立的感觉,尤其是“力争”和“笔直”词语的运用,读的时候应该要重读,读出气势。

(生示范读)生:第5段写出了白杨树的外形美,写了白杨树的干、枝、叶子、皮,给人以美感,展示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师:通过读文章我们感受到了白杨树的外形美,我们试着读一读,读出白杨树的外形美。

(学生读文章第5段)生:第5段中“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压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绝无”“一律”“绝不”“几乎”这些词语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作者用词有分寸感,体现了白杨树的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师:同学们观察地非常仔细,通过词语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对白杨树的外形就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令人振奋,令人心潮澎湃。

师:还有哪些段落体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学生自读文章思考)生:第7段写出了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与精神,第5段是形美,第7段是神美。

生:第7段写“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直接把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写出来,和含蓄的表达完全不一样,情感特别强烈。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微镜头”之一“分享.质疑”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请大家齐读: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猜一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树?生:白杨树。

师:对,这首诗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写的《题白杨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茅盾先生用另外一种文体形式散文书写的《白杨礼赞》。

师:先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可以谈一谈阅读感受,也可以说一说文章表达的情感。

谁先说?生:我读出了白杨树的正直、伟岸、坚强。

生: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作者胸膛里跳动着一颗爱国心。

师:文章表达的情感是?生: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敬意。

师:同学们的预习成果丰硕、深刻,为大家点赞。

师:预习过程中,有三个组提交了“白杨树为什么既“极普通”又“不平凡”?”今天我们就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进入文本的学习。

主问题:白杨树为什么“极普通”又“不平凡”?“微镜头”之二“品读.不平凡”师:谁能说一说白杨树普通在哪里,可以用文中的话。

生: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师:对,白杨树普通在不美丽。

还有吗?生: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师:是的,白杨树普通在很常见,不稀奇。

直接抒情,礼赞白杨师:这样一株既不美丽也不稀奇的白杨树,作者却满怀敬意去赞美。

下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直接抒发作者对白杨树崇敬和赞美之情的句子。

学生自己找---全班交流。

生: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生: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生: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生: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生: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从字里行间找一找作者主要赞美白杨树的什么?生自由读--全班交流。

生: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师: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份赞美呢?请同学们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传情朗读,看看重音?语气、语调、语速如何设计?建议加上动作。

《白杨礼赞》余映潮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余映潮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余映潮教学实录《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以下是整理的《白杨礼赞》余映潮教学实录,供您阅读,参考。

《白杨礼赞》余映潮教学实录1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

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白杨》课堂实录( (第二课时) 一、激趣设疑入课师课前播放关于白杨的风景图片师:别光看老师的图片,快把你们再次搜集到的有关白杨的资料、图片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门把再次搜集到的图片依次通过投影向大家介绍,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

)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大家兴致很高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 课。

( 教师板书课题后手指板书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回答) 生: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爸爸向他的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事。

《白杨礼赞》群文阅读 课堂实录

《白杨礼赞》群文阅读  课堂实录

白杨礼赞》群文阅读课堂实录一、诗歌导入,融入情境【教师活动】:播放配乐PPT(诗歌原文)导入一一同学们,我们常说诗言志,你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人托菊花冲天的香气,来赞美农民起义军的英勇无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托坚韧顽强的岩竹,来言说自己藐视俗见之志。

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如王冕的《墨梅》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的《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

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都借一物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它们历经数百春秋的洗礼仍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

其实,在现当代散文作品中也有类似的写作手法。

郁达夫曾说:散文就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作者借助“一粒沙”和“半瓣花”等物,来达到“见世界”和“说人情”的抒情目的,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托物言志类的散文。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调动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储备,理解诗歌内容,融入诗情画意的氛围之中。

二、品读形象,把握特点(一)解题入文1.【教师活动】:提问一一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课内文章《白杨礼赞》,从课文标题来看,哪个词语体现出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呢?★学生活动★:回答礼赞。

2•【教师活动】:追问——作者为什么礼赞白杨树?请用原文中概括性的语句回答。

★学生活动★:浏览原文,回答——因为“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二)品“物”之外在形象1.【教师活动】:提问一一作者是怎么描写白杨树外在形象的不平凡呢?★学生活动★:默读文章,勾画相关语句,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内容——(1)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这一句总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力争上游”富有动感,它的奋斗结果就是两个“笔直”。

(2)“它的干笔直,像加过人工”,“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叶子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泛出淡青色”;“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这些语句从干、枝、叶、皮、高等角度描写了白杨树外在形象的不平凡。

《白杨礼赞》课堂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课堂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3、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4、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难点和重点1、作者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2、作者实如何用直接抒情的句子将全文内容贯穿起来的。

3、对比和烘托的巧妙运用三、教学方式自主研究,集体讨论四、创新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针对《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文体的阅读方法,在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作一点实践性尝试。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指导预习)1、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2、查阅资料,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茅盾简介》3、阅读课本第31页《的一般常识》,了解散文的特征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播放一段汽车在生长着白杨树的高原上行驶的风光短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

生:大西北具有雄壮、豪放、粗犷的风格。

2、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坦荡如砥积雪消融不折不挠纵横决荡二、交流《茅盾简介》教师提示要点: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2、现代作家。

3、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4、茅盾文学奖5、请学生上黑板写出作者姓名及简介三、研讨课文教师:要粗略地读懂一篇文章,其实首先只要弄懂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请大家想想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了一篇文章的那些方面?(学生讨论)学生:第一个主要是从内容上讲,第二个主要谈的是写作手法等等,第三个则与主题有关。

教师:很好!再想想如果从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这个角度来看呢?这三者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板书:形散神不散(学生讨论)学生:第一和第二问题主要是“形”这个方面的问题;第三则是有关“神”这个方面的。

学生: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散文的表现手法可以不拘一格。

但是两者的运用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服务于“神”,即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和表现手法。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朗诵、写作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融合教师表述和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认知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手法的抒发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恳请学生说道说道自己讨厌的植物,以及自己讨厌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背诵课文,谈谈读课文存有什么体会。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朗读课文1-6自然段,恳请用一个词归纳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2.同桌合作,文中描绘了杨树哪些不理想?(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道说道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备哪些特点?(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4.小组讨论,作者就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象征的手法)(四)小组讨论,开拓延展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比喻:喻体通常为抽象的,两者就是特征上的相近;寓意通常就是用抽象寓意抽象化的特点,两者所彰显的品格品质相近。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融合板书恳请学生集体详述本文表明的内容,完结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思考本文写自年,茅盾曾经的文字多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角,此篇热情地歌颂了抗战中的士兵百姓。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3.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4.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难点和重点1.作者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2.作者实如何用直接抒情的句子将全文内容贯穿起来的。

3.对比和烘托的巧妙运用三、教学方式自主研究,集体讨论四、创新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针对《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文体的阅读方法,在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作一点实践性尝试。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指导预习)1.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2.查阅资料,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茅盾简介》。

3.阅读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了解散文的特征。

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播放一段汽车在生长着白杨树的高原上行驶的风光短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

生:大西北具有雄壮、豪放、粗犷的风格。

2.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坦荡如砥积雪消融不折不挠纵横决荡二、交流《茅盾简介》教师提示要点: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2.现代作家。

3.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4.茅盾文学奖5.请学生上黑板写出作者姓名及简介三、研讨课文教师:要粗略地读懂一篇文章,其实首先只要弄懂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请大家想想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了一篇文章的那些方面?(学生讨论)学生:第一个主要是从内容上讲,第二个主要谈的是写作手法等等,第三个则与主题有关。

教师:很好!再想想如果从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这个角度来看呢?这三者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板书:形散神不散(学生讨论)学生:第一和第二问题主要是“形”这个方面的问题;第三则是有关“神”这个方面的。

学生: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散文的表现手法可以不拘一格。

但是两者的运用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服务于“神”,即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和表现手法。

教师:非常好!下面我给大家开列一个书目,请大家浏览课文,然后以这三个问题为框架,各自列写出这篇课文的学习提纲。

最后请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四人所列提纲的基础上酝酿出一个新的提纲,以供大家交流和探讨。

注意充分运用所列书目。

书目:《小橘灯》《谁是最可爱的人》《爱莲说》《荔枝蜜》学生读书、列写提纲,展开讨论。

教师:大家刚才阅读都很认真,讨论也很热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可以将提纲拿来给大家评头论足一番?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要有点勇气、有点实力的,但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难得的机会!(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第三组所列提纲)提纲如下: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3.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如何分段)4.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真正想礼赞的是谁?6.文中哪些语句富有深刻的含义,哪些词语御用比较准确、生动和优美?教师:大家就这份提纲谈谈自己的看法,看看它的精辟之处何在?不足之处又是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学生甲:这份提纲从体裁一直谈到字词,比较全面。

学生乙:这份提纲给我的感觉好像有些笼统或者问题太大了一些,有些方面的问题则没有涉及到。

教师:怎么讲?学生乙:比如说:根据书目中《荔枝蜜》一文主要是赞颂蜜蜂,作者却别开一笔写荔枝林,我想,本文课题是《白杨礼赞》,那么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黄土高原的特征是什么?学生丙:还有,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另外根据参考书目《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中第四、第八小节在结构上的作用,我想本文的一、四、六小节在结构上也可能与之相类似,但是又不完全相同,这里的异同点是什么?学生丁:我觉得第七和第八小节很重要:第七小节的四个反问句之间的关系,第八小节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都应该作重点分析。

学生戊: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要补充一下,那就是本文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写出来的?……还有,好像作者写得比较隐晦,不,是含蓄。

教师:你从哪儿发现的?学生戊:就是最后一小节写那个楠木,好像作者对楠木持否定的态度。

作者在前文中由白杨树联想到了北方的农民和哨兵,但是这里却没有说明楠木是指谁?教师:不错,这个问题提的好?同时表现这个同学很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我们不妨请这个提纲的原作者--第三组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戌:我觉得这几个同学提的意见很好。

(下面一片笑声)但是我们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有两点,第一,老师在提出列写提纲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说明是要列详细的还是简略的提纲;(下面窃窃私语,教师插一句:这个好像的确是老师欠考虑之处)第二,我们觉得,如果要想包括刚才几位同学所提的问题,那么这个提纲就得是一个比较详细的、包含几个层次的提纲。

教师:好,总之大家确实是认真地阅读了课文,并且进行认真深刻的思考,提的问题比较有价值,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在探讨现有问题的同时,能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这很值得赞赏!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对自己原有的提纲进行再讨论和修改,然后编写出一个比较详尽的,富有层次感的提纲,最好帮我把板书也设计出来,这样也省得我再动脑筋了。

(学生大笑)注意:要综合大家刚才所提的方方面面的建议。

并且能够通过讨论自行解决提纲中涉及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第七组经过修改后的提纲(实物投影仪)1.本文的体裁是抒情散文。

2.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

3.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如何分段?学生先讨论“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讨论意见归纳如下:1)课文首句就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点出赞美对象。

然后别开一笔写黄土高原,先写其“雄壮”“伟大”,再写其“倦怠”“单调”,目的还是突出白杨树。

接着写其外形,通过展示其外形进而揭示其内在的“神”美。

并且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最后再次直接抒情,突出文章主题。

这样文章的主线十分清楚,布局严谨。

2)课文第1.4.6小节在结构上的作用这几小节在结构和语言运用上都有其相似之处,实际上它们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正是它们使课文的线索清晰可辨,将课文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关于段落的划分:学生甲:根据课文的线索--“不平凡”--本文可以分为五个段落:第一部分:(第1小节)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和崇敬之情。

统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4小节)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揭示其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小节)具体描写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小节)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9小节)再一次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教师:大家认为他的划分方法如何?学生乙:我认为他的划分不错。

不过我们认为还有另外一种段落划分方法。

教师:愿闻其详。

学生乙:我们认为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

刚才那位同学也说了开头作者赞美白杨树,其结构上的作用是统领全文,那么结尾处的再次赞美既回应了开头,同时也是对白杨树的感情升华,在结构上也起了收束全文的作用,此其一。

其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第1.9两小节主要侧重于抒情,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而中间则主要通过描写间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分别从三方面分说其不平凡。

据此我们认为本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小节)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和崇敬之情。

统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8小节)从三个方面分说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

第三部分:(第9小节)再一次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收束全文。

教师:好!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条理清楚。

大家鼓掌给予鼓励!下面请大家发表一下看法。

学生纷纷表示认同:由于角度不同,导致分段结果不同。

但是并不矛盾,因此,两种分段方法可以并存。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具有怀疑精神和挑战精神是学好任何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5.本文主要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烘托以及托物言志等艺术手法。

1)先讨论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以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楠木象征蒋介石(第五组有学生提出异议:楠木可以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或者更精确一点象征了一切妥协、退让,实行消极抵抗的人。

在“抗日军民”前必须加上修饰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敌后”)教师点评: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考虑比较全面细致,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注意:楠木前有一个修饰语--“贵族化”,那么楠木象征“象征了一切妥协、退让,实行消极抵抗的人”是否完全正确呢?2)讨论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第二小节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为引出白杨树设置了背景,并且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第九小节以楠木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3)课文在第八小节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另外在第七小节,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6.讨论第二小节是如何写高原的?学生回答:本小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高原:“黄绿错综”写其色彩;“无边无垠”写其辽阔;“坦荡如砥”写其平坦。

7.讨论第五小节是如何写白杨树的外形?课文先以“力争上游”总述其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再概括出白杨树“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性格特点。

8.讨论第七小节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作者首先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全面地赞美白杨树。

然后运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句,逐层加深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句启发人们的联想;第二句肯定其品质及其与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象征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而第八小节末尾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四个排比句的意思。

9.讨论语言富有深刻的含义,词语运用比较准确、生动和优美。

教师提示:试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即可。

其余可以作为课外作业来处理)学生:第一小节用“实在”来强调作者对白杨树的高度赞美和崇敬之情。

第二小节“扑”“涌”等词语的运用精当贴切、生动凝练。

10.作业:讨论本节课的得失,课后写一篇学习体会,就课文内容、艺术手法、语言运用、课堂教学形式、目标达成的情况,或者干脆就是自己意见或建议等方面,任选1--2点谈谈自己的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