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合集下载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

影像诊断
• 在缺少病理标本的现状下,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HCC癌前病变 的主要方法,包括腹部彩色超声、超声造影(CEUS)、计算机断层 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近年国内外已积累了较多 的相关经验。
HCC癌前病变的定义
• 我国HCC的发生大多基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基础之 上。肝脏异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nodules,DN)常在肝硬化的背 景下发生,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低度异型增生结节(low- gradedysplasticnodules,LGDN)和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igh- gradedysplasticnodules,HGDN)。HGDN可以“结节内结节”的方 式进展为HCC[7]。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 CT虽是诊断HCC的常规方法,但在HGDN的诊断上较为困难,在 一些报道中敏感度仅为10%。组织学上DN可能比背景肝含有更多 的铜和(或)铁,动脉血供少,在CT平扫和多期增强上相对于周围 肝实质呈等密度。通常HGDN在CT平扫中可表现为稍低或等密度 的结节,其密度较均匀,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 无明显强化,延迟期轻度强化,程度接近或稍低于周围肝实质。 少数HGDN因肝动脉供血,动脉期即出现明显强化,表现和富血 供HCC相类似。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和肝动脉造影 CT(CTHA)可以检测到肝癌早期改变,但因其为侵入性检查方法, 且受设备限制,目前国内不常采用[22-24]。
病理诊断
• 病理学仍然是诊断HCC癌前病变的金标准。临床上术前病理诊断的 意义重大,但受肝活检局限性的影响,术前病理组织的获取较为困难。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发现可疑病灶,但影像学技术均难以鉴别,且 AFP未达到临床诊断HCC标准的人群,建议行肝活检做出病理诊断。但 需要注意的是:(1)粗针穿刺肝活检的阳性诊断率要明显高于细针穿刺抽 吸肝活检;(2)由于增生结节的内部病变在分布上存在异质性,因此当肝 活检诊断为阴性时则不能完全排除临床诊断,仍需密切随访或适时再 次肝活检;(3)当肝内出现多发结节性病灶时,其中一个结节的病理诊断 并不能反映或代替其他结节的病变性质和演变阶段。

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重点内容

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重点内容

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重点内容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转移率高。

目前证据表明微血管侵犯(MVI)是导致肝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目前国际上对千MVI的诊断、分型、预测和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

为更好地指导肝癌伴MVI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形成《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第5种最常见的恶阳中瘤,每年新发病例约为40万例,死亡率仅次千肺癌居全部恶阳忡瘤死亡原因的第2位。

手术切除仍是我国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5年总体复发率高达70%;肝移植术后5年复发率为4.3%~57.8%。

肝癌极易侵犯血管造成血行转移,可能是造成肝癌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

微血管侵犯(MVI)主要指仅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在覆衬有内皮细胞的微小血管腔内存在的癌细胞巢团,多见千肿瘤包膜内和癌旁肝组织内的门静脉微小分支。

MVI是导致肝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生物学特性和预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国际上对千MVI的诊断、分型、预测和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

一、MVI的诊断和分型(—)发生率、病理诊断和分型推荐意见1: 建议使用《原发性肝癌病理诊断指南》推荐的MVI病理分级标准:MO级:未发现MVI;M1级:�5个MVI,且发生千近癌旁肝组织区域(�1cm);M2级:>5个MVI,或M发生千远癌旁肝组织区域(>1cm)(证据等级:B;推荐级别:强推荐).(二)标本取材法推荐意见2:推荐使用”7点法”对肝癌标本进行取材(证据等级:B;推荐级别:强推荐),有条件的医学中心可使用IDS(证据等级:C;推荐级别:强推荐}(三)临床分型结合病理分型和临床特征的临床分型不仅能更准确地预测肝癌伴MVI的预后,也可以细化肝癌伴MVI的临床治疗。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效果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指标等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监测方案制定
随访监测项目
包括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随访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随访监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病灶。
05
多学科协作在肝细胞癌癌前病 变诊治中作用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构建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 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11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 •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分型与分期 •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治疗原则与方法
目录
Contents
• 多学科协作在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 治中作用
•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预防与康复管理
病理学分型及特点
大体分型
包括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反映了癌前病变的不同生长方式和 形态特征。
组织学分型
根据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等特征,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 化等类型,与癌前病变的恶性程度相关。
分子生物学特点
涉及多种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
临床分期依据及意义
局部消融技术应用及适应症
局部消融技术
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通过高 温或冷冻等方式破坏肿瘤细胞。
适应症
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患者不愿接受 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前病变,如小肝 癌、早期肝癌等。
药物治疗策略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策略
针对肝细胞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干预,如抗病毒药物、 保肝药物等。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

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定《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 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 规范我国HCC伴MVI的诊断和治疗, 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微血管侵犯(MVI)是HCC的重要生 物学特性,与肿瘤复发、转移及预后 密切相关。
共识制定过程
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包括肝胆 外科、肝病内科、介入放射科、 病理科、影像科等相关专业领域
术后出血风险。
术中精细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应精细操作, 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减少出血 。
术后密切观察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 征,特别是血压、心率等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情况。
止血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出血,可使用止血药 物进行治疗;对于严重出血, 应立即采取手术止血等措施。
感染风险预防与处理
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评估方法及预后评估
评估方法
包括肿瘤分期、肝功能分级和体能状态评分等。肿瘤分期依据TNM分期系统进 行;肝功能分级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体能状态评分采用ECOG评分标准。
预后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综合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预后较差的患者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生活质量评估及改善建议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等工具,定期评估患 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
对于疼痛患者,采取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等措施,缓解疼痛症状。
心理干预
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心理干预措施,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提供必要的社会支 持,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07
的评估依据,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应用前景展望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约84万/年,位居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

我国为HCC高发地区,发病率占全世界的50%以上。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HCC在我国的肿瘤相关性死亡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

肝切除术仍是目前HCC治疗最常用的潜在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文献报道的术后5年复发率>70%。

有效预防与及时合理治疗复发,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总体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

1 HCC术后复发的定义HCC术后复发是指根治性肝切除术后HCC的再次发生。

HCC复发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既往肝切除治疗史,以及再次发生肿瘤的临床特征符合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为《2019规范》)或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HCC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

利用切除或穿刺获得的肿瘤组织可做出病理学诊断。

建议:(1)复发性HCC的诊断主要基于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再次发生肿瘤,如符合《2019规范》或EASL的临床诊断标准,即可做出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提供确定性诊断(证据等级:高;建议等级:强烈建议)。

(2)HCC根治性切除定义为完全切除术前影像学和术中探查可发现的所有肿瘤结节,肝切缘病理学检查阴性,无大体血管和胆管侵犯,无淋巴结或肝外远处转移,多数AFP阳性病人,术后2个月内该标记物降至正常水平,影像学检查无新发肿瘤(证据等级:中;建议等级:一般建议)。

2 HCC术后复发的类型多数(68%~96%)病人肝切除术后HCC复发发生在肝内,即肝内复发;少数可转移至肝外组织或脏器,即肝外转移,但常同时合并有肝内复发。

建议:(1)HCC肝内复发存在单中心和多中心两种起源,分别与早期和远期复发相关(证据等级:高;建议等级:强烈建议)。

(2)临床上一般可将术后2年内的复发定义为早期复发,2年之后的复发定义为远期复发(证据等级:中;建议等级:一般建议)。

最新: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最新: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最新: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肝癌的发生与肝内癌前病变的形成密切相关,肝癌癌前病变的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发展较快,诊断和治疗的理念和具体技术方法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和进展。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版)》是在2020年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新,主要提出了以下推荐意见。

肝细胞癌(HCC)癌前病变的定义推荐意见1:HCC癌前病变通常发生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基础上,根据目前临床病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建议将低度异型增生结节(LGDN)>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GDN)和B-连环蛋白(β∙catenin)高表达的肝细胞腺瘤(HCA)定义为HCC的癌前病变(专家共识度:87.38%)oHCC癌前病变的筛查推荐意见2:对于HCC高风险和极高风险人群,包括各种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所致的肝硬化患者、β-catenin高表达的HCA,以及HBV和/或HCV慢性感染且年龄》40岁者,应该进行常规影像学随访和联合肿瘤标志物AFP、PlVKA-II及AFP-L3筛查;筛查间隔时间建议为3〜6个月(专家共识度:97.09%)o 推荐意见3:HBV/HCV合并肝硬化患者,不管有无经过抗病毒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均应按高危人群定期随访进行HCC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专家共识度:99.82%)o推荐意见4: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B〜C级)发生HCC的风险更大。

由于这些患者存在肝功能衰竭或难以控制的并发症,不能接受根治性治疗,但从这部分患者早诊早治的获益上看,尽管成本较高,仍需按风险人群进行动态监测(专家共识度:96.11%)oHCC癌前病变的诊断推荐意见5:病理学检查是诊断HCC癌前病变的金标准。

为提高肝内结节病变性质诊断的准确性,对需行肝活检的患者,建议行粗针穿刺,应包括病变区域和与周围肝组织交界区域,尤其是对HGDN和早期HCC(eHCC)的诊断,需要经验丰富的病理学专家谨慎判断。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一、背景介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2020年肝癌发病人数410 038人,死亡人数达到391 152人,居于中国恶性肿瘤所致死亡的第2位,其中肝细胞癌(HCC)占到85%~90% 以上,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本共识仅讨论HCC的分子靶向治疗。

HCC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且进展迅速,我国HCC患者在确诊时,多已处于局部晚期或伴有远处转移,对于该部分患者,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患者接受系统性治疗。

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推荐:中晚期肝癌患者可用靶向药物治疗;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肝胆肿瘤(2020年V5版)推荐的系统性治疗方案与国内相比种类更多。

众多的靶向药物,针对不同的治疗目的,在不同的患者人群,应该如何选择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的获益,目前尚无权威指南进行解读。

二、临床治疗推荐1. 我国已获批的HCC靶向治疗药物:(1)一线治疗: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是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剂,两项大型、随机对照、国际多中心的期临床试验SHARP研究和ORIENTAL研究的结果均证明,索拉非尼能够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期。

(2)二线治疗:瑞戈非尼片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瑞戈非尼的获批是基于期临床研究(RESORCE 研究)结果,该研究结果提示同安慰剂组相比,瑞戈非尼组患者的mOS和mPFS均显著延长。

推荐意见1:晚期HCC的一线靶向药物为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和贝伐珠单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b,A);二线靶向药物为瑞戈非尼和阿帕替尼(b,A)。

2. 以靶向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推荐(图1):对于早期HCC[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CNLC)a~b]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合并高危复发因素者,推荐靶向药物作为辅助治疗;针对中期HCC(CNLC a~b)患者,国内指南推荐以手术或者介入治疗为主,对于合并术后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可加用靶向药物作为辅助治疗;而对于晚期HCC(CNLC a~b)患者,国内指南推荐以系统性治疗为主。

一文收藏|中国肝癌指南共识集锦(30部)

一文收藏|中国肝癌指南共识集锦(30部)

一文收藏|中国肝癌指南共识集锦(30部)诊疗规范(1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微信全文阅读: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Y2020/V6/I2/55引用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 6(2): 55-85.指南(7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 制定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引用格式: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微信全文阅读:《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正式发布(附全文)制定者: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2.009引用格式: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等. 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 37(2): 286-295.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Y2021/V48/I1/1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1, 48(1): 1-10.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8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9.02.008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8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 35(2): 275-280.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2137202124/1327573.htm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 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4) : 1848-1862.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5.06.004引用格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等.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6): 833-839.共识(22部)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PDF全文下载链接:/CN501113202106/1328385.htm引用格式: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PreCar)专家组. 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J]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 29(6) : 515-522.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18)PDF全文下载链接:/custom/news/id/9431引用格式: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感染相关肿瘤防控学组,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 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18)[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10): 2090-2097.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3.008引用格式: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 37(3): 532-542.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微信全文阅读: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点击标题下载PDF全文: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引用格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 12(12): 28-36.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5610202106/1328554.htm引用格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转化治疗协作组. 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 20(6) : 600-616.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5610202107/1331240.htm引用格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 20(7) : 754-759.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0.03.007引用格式:《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 36(3): 514-518.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5610202102/1311393.htm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 20(2) : 135-142.肝细胞癌合并肝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2137202020/1197756.htm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肝细胞癌合并肝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J] .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20): 1532-1538.中央型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Paper/Detail?id=Periodical Paper_zgsywkzz202004001&dbid=WF_QK引用格式: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央型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4):361-368.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5610202011/1301594.htm引用格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 19(11) : 1119-1134.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2152202104/1317075.htm引用格式: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 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J] .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4) : 414-430.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Paper/Detail?id=Periodical Paper_zgsywkzz202101003&dbid=WF_QK引用格式:国家科技部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课题《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外科综合治疗的个体化和新策略研究》专家组.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1):20-30.基于免疫联合靶向方案的晚期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PDF全文下载链接:/gadzzz/CN/Y2021/V8/I2/6引用格式: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 等. 基于免疫联合靶向方案的晚期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肝癌电子杂志, 2021, 8(2): 6-15.基于免疫节点抑制剂的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501113202107/1331537.htm引用格式: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 基于免疫节点抑制剂的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 29(7) : 636-647.肝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CN112137202128/1330513.htm引用格式: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8) : 2185-2194.肝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草案)微信全文阅读:肝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草案)PDF全文下载链接:/gadzzz/CN/Y2020/V7/I2/2引用格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多学科协作组. 肝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 肝癌电子杂志, 2020, 7(2): 2-11.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专家共识PDF全文下载链接:/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7.013引用格式: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专项“中医药延缓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进展的综合治疗方案研究”课题组,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康复医学会消化康复分会, 等.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专家共识[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 37(7): 1545-1549.原发性肝癌微创消融联合中医诊疗专家共识PDF全文下载链接:/Paper/Detail?id=Periodical Paper_zhjrfsxdzzz202101002&dbid=WF_QK引用格式:2019年肝癌中西医临床协作专家委员会.原发性肝癌微创消融联合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21,9(1):9-19.影像引导肝癌的冷冻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PDF全文下载链接:/Paper/Detail?id=Periodical Paper_zgyk202005008&dbid=WF_QK引用格式:柳明,刘超,李成利,等.影像引导肝癌的冷冻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20 版)[J].中国医刊,2020,55(5):489-492.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肝癌PDF全文下载链接:/Jwk_zgyxzz/CN/Y2019/V54/I18/1539引用格式:李国辉, 郝志英, 陈喆, 等. 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肝癌[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 54(18): 1539-1542.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应用专家共识PDF全文下载链接:/paper.aspx?id=197835引用格式: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诊断学组.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应用专家共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24):2945-2948.▼。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影像学新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肝脏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诊 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影像组学
通过提取和分析肝脏影像的定量特征,揭示病变组织的生物学行为 和预后信息,为精准治疗提供决策支持。
功能成像技术
包括波谱成像、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等,提供肝脏代谢、生化及分 子水平的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病变机制和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具有明确肝细胞癌癌前病变,如肝 硬化、肝纤维化等,且病变局限、肝功 能代偿良好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 疗。此外,对于无法排除恶性病变的肝 脏结节,也需通过手术进行活检或切除 。
VS
手术禁忌证
对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凝血功能明显障碍 、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以及病变广 泛或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不宜进行外 科手术治疗。
灰阶超声
01
显示肝脏实质回声、肝内管道结构及其走行,观察肝内占位性
病变的形态、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
02
观察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血流分布、血流速度和频谱特征,有助
于判断病变性质。
超声造影
03
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观察肝脏占位性病变在不同时相的
增强表现,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和病理学检 查。其中,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取组织 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
判断,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03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影像学评估
超声检查
推动多学科协作和远程医疗在肝细胞 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 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获批用于临床,为肝细胞癌患者提 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多学科协作重要性凸显
肝细胞癌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肿瘤内科、肝胆外科、介入治疗等。多学科协作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 活质量,因此制定多学科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规范化治疗和提高认知水平
出血
由于肝功能受损和凝血机制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等症状。预防策略包 括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处理出血事件。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肝细胞癌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预防策略包括限 制蛋白质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
支持性治疗措施推荐
免疫治疗疗效因人而异
虽然免疫治疗在部分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免疫治 疗不敏感或出现耐药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指 标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
免疫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特殊的不良反应,如免疫相关性肺炎、肝炎等 。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需要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和及时处理,以保障患 者安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应对策略探讨
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未来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将更加 精准和个性化,需要关注新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
未来需要关注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 的耐药性和安全性问题,加强相关研 究和监管,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
针对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将面临更多 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 交流,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针对免疫治疗可能引起的特殊 不良反应,提供处理建议和预 防措施,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 管理患者的不良反应。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结合当前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 研究进展和存在的挑战,展望 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肝 细胞癌免疫治疗领域的持续发 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肝细胞癌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肝细胞癌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3
肝细胞癌的诊断和分期
肝细胞癌的诊断
病理学诊断
肝细胞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病理学检查,包括手术切除、活检、细针抽吸等。
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细胞癌的诊断也至关重要,如超声、CT、MRI等,可发现肝脏 占位性病变、病灶大小、位置及转移情况等。
肝细胞癌的分期
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是国际上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将肿瘤 分为不同阶段。
通过使用针对特定肿瘤细胞表面标记的靶向 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
系统治疗的优势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 胞,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等。
系统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细胞的 扩散和转移,同时缓解患者的症状,延长生 存期。
05
肝细胞癌的全程管理策略
肝细胞癌的全程管理概述
早期发现和预防
通过多学科联合与协作,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多学科联合与协作的实践和模式
01
建立多学科联合与协作平台
建立多学科联合与协作平台,方便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患者
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02
制定联合诊疗方案
多学科联合与协作的核心是制定联合诊疗方案,各学科专家共同参与
肝细胞癌的随访和监测
定期随访
肝癌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包 括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 和治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 好的作息时间等,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和预期寿命。
复发监测
对于治愈的肝癌患者,仍需定期 进行复发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新发肿瘤。
2023
肝细胞癌全程管理中国专 家共识(2023版)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也被视为HCC 癌前风险病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9]。
小于1 mm 的异型肝细胞病灶,主要由小细胞样改变和铁染色
2 HCC 癌前病变的筛查
阴性的肝细胞团构成。
早期发现HCC 癌前病变,是患者阻断其发生和获得根治 3. 1. 2 异型增生结节( , ) dysplastic nodules DN 与周围肝组织
变的筛查在胃癌、大肠癌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肝硬化状态下的不典型增生结节具有较强的恶变潜 能,尤其是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率极高。 基于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专家临床经验,《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 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 版) 》 经多学科协作对肝脏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作为肝癌的癌前病变,从概念、筛查、诊断、治疗和随 访等各方面进行了归纳和界定,旨在提出和建立肝癌癌前病变的概念和诊疗原则,为降低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提高肝癌的总体治 疗效果作出贡献。
收 基 通doi稿 金 信:1日 项 作0.期 者目39:::62夏9国(0/c2锋js家0.tci,s-2自陆s00n12.然军71-s0军h科01m17医学s;A-修大0基542回学35金66日第).(2期一8012:附7027.0属302130医4.0-0院0)072;(重-重1庆庆7。西市南社医会院民)生肝项胆外目 张科大,电志子,重信庆箱医:fr科an大kfx学ia@附1属63第. c二om医;院感染病科,电子信箱:
HGDN 是恶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8]。目前病理学上对HCC 癌 (3)当肝内出现多发结节性病灶时,其中一个结节的病理诊断并
前病变的认识通常为:在慢性乙型肝炎等肝病背景下,肝组织出 不能反映或代替其他结节的病变性质和演变阶段。
现一定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的异型性,形成具有潜在恶变 HCC 癌前病变的病理学特点主要来自于术后切除标本的
the HCC incidence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 of HCC in China.
: , ; ; , ; , ; Key words 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precancerous lesion diagnosis multi - disciplinary team treatment multi - disciplinary team
显的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型性,因而通常被认为是HCC 的癌前 的阳性诊断率要明显高于细针穿刺抽吸肝活检;(2)由于增生结
病变。肝硬化结节患者的自然病程随访结果表明其1、2、3 和5 节的内部病变在分布上存在异质性,因此当肝活检诊断为阴性
年的恶性转化率分别为3. 、 5% 15. 、 5% 31% 和48. 5%,其中 时则不能完全排除临床诊断,仍需密切随访或适时再次肝活检;
症、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和乳腺囊性增生病等癌前病变的 对癌前病变诊疗的成功经验,我们邀请了国内肝病内科、感染
确立,以及规范而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降低部分癌症的发病率 病、肝脏外科、影像诊断和病理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研讨,提
起到了显著的作用[1-3]。我国是肝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有上 出了HCC 诊疗策略前移的设想。经专家组查阅国内外大量文
514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卷第期 年月 , , 36 3 2020 3 J Clin Hepatol Vol.36 No.3 Mar.2020
+,-./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 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摘要:肝癌目前占我国癌症死因的第二位。 我国肝癌的发病特点大多遵循乙型肝炎 - 肝硬化 - 肝癌的“ 三步曲” 模式。 癌前病
渐进过程,一项随访研究显示有HGDN 的患者发展为HCC 的危 获取较为困难。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发现可疑病灶,但影像学技
险性较无HGDN 患者高4 倍。而LGDN 发展为恶性的几率则明 术均难以鉴别,且AFP 未达到临床诊断HCC 标准的人群,建议
显较HGDN 低。HGDN 虽无确切的恶性组织学依据,却具有明 行肝活检做出病理诊断。但需要注意的是:(1)粗针穿刺肝活检
亿的人群罹患肝脏疾病。每年因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反复研究,对HCC 癌前病变的概念、临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导致死亡的病例达数十万之多。 床诊断标准、筛查、治疗和随访等给出了初步的界定和建议。
我国HCC 的发生过程大多遵循“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 由于目前该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尚不够充分,该共识的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 版)
515
织;(4)癌前病变与相应的癌在源自子和表型特征上有部分相似, 3 HCC 癌前病变的诊断
但又有明显区别;(5)该癌前病变应有一种方法可以诊断[6]。 由于HCC 癌前病变的直径多小于2 cm,目前早期诊断仍
( ) 2020 edition
; , ,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Liver Cancer Study Group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 ( ) Abstrac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currently holds the second position for cause of cancer - related deaths in China. Most of the
( , )和高度异型增生结节 low - grade dysplastic nodules LGDN
3. 1 病理诊断
( , )。 可以“结节内结 high - grade dysplastic nodules HGDN HGDN 病理学仍然是诊断HCC 癌前病变的金标准。临床上术前病
节”的方式进展为HCC[7]。从DN 到早期HCC 是一个多步骤的 理诊断的意义重大,但受肝活检局限性的影响,术前病理组织的
关键词:癌, 肝细胞; 癌前病变; 诊断, 多学科协作组; 治疗, 多学科协作组; 共识 中图分类号:R735. 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 ) 1001 - 5256 2020 03 - 0514 - 05
Expert consensus on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人群,因此建议对 (1)LGDN:以大细胞异型增生(large cell , )成 dysplasia LCD
于HBV 感染,年龄≥20 岁,有肝硬化表现的人群应当定期筛 分为主,排列密度轻度增加(< 1. 3 倍),轻度异型性,存在汇管
consensus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在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的HCC 发病率和病死率非常相近,这
癌症诊疗的历程中,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认识到癌前病变的诊断 表明现有的诊疗策略和措施对降低HCC 的五年总死亡率非常
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子宫颈慢性炎 有限,因此探索新的HCC 诊疗策略极其迫切。借鉴其他肿瘤
have extremely high canceration rate. This expert consensus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foreign and native ex
, perts of this field. Furthermore this consensus summarizes and defines high - grade dysplastic nodules of the liver as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 , , , HCC through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n terms of conception screening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 - up with the aim to reduce
风险的异型增生结节,常见病理类型包括LGDN 和HGDN,两者 病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根据以下特点可对癌前病变
的恶变风险依次增加。此外,糖原贮积病相关肝细胞腺瘤和(非) 做出相应临床病理诊断[12]。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等病变也有发生HCC 的报道,因而 3. 1. 1 异型增生灶( , ) dysplastic foci DF 在显微镜下发现的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HCC in China follow the tri - step model of hepatitis B - cirrhosis - liver cancer. The screening of precancerous
, lesions of stomach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and cervical cancer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alignant , , tumors. Dysplastic nodules in the state of cirrhosis have strong potential for malignant changes especially high - grade dysplastic nodules
三部曲”模式。由于起病隐匿,大多数病例发现时已届晚期,失 制定在我国还是一个探索性和阶段性的工作,仍有待于将来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