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要点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培训通用课件
• 肝脏超声诊断基础 • 肝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的局限性及发展前景 •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的培训与提高
01
肝脏超声诊断基础
CHAPTER
肝脏超声诊断原理
01
02
超声波原理
声像图显示
03 诊断依据
肝脏超声诊断设备
肝脏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超声检查还可以对肝脏弥漫性病 变进行诊断,如脂肪肝、肝硬化等, 同时可以鉴别病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肝脏疾病治疗评估 01 02
04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的局 限性及发展前景
CHAPTER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的局限性
技术依赖
分辨率限制
受气体干扰
诊断标准不统一
肝硬化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肝癌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3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的临 床应用
CHAPTER
肝脏疾病筛查
肝脏疾病筛查是早期发现肝脏病变的重要手段,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形态、 大小、回声等异常改变,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肝硬化、脂肪肝等疾病。
肝脏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是肝脏疾病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检 查方法。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多模态成像融合 标准化和规范化
05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的培 训与提高
CHAPTER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的基本技能培训
肝脏解剖与生理
超声仪器操作
肝脏超声诊断标准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的实践经验积累
病例分析
鉴别诊断
通过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对肝脏疾病 超声表现的认识。
肝脏的超声诊断
灰阶超声,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显示肝左叶稍低回 声均匀团块(箭头所示),有暗环
彩色多普勒,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显示肝左叶病灶 中央有分枝状彩色血流(箭头所示)
原发性肝癌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类型分为肝细胞、胆管
细胞和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三类, 其中肝细胞肝癌最多见,占90%以上。原发 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可经门脉 系统形成肝内播散 。
灰阶超声,转移性肝癌,显示肝内多发稍高回声团块 (M),周围有晕圈
转移性肝癌,原发于胰腺癌。显示肝内高回声 和低回声混合的病灶(M),周围有晕圈
肝包虫病
即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由于 其幼虫主要寄生于肝脏,故又称肝包虫病。
灰阶超声:根据其发病过程进行分型。(1)单囊 型:表现为肝内出现单个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区, 囊壁增厚完整,为中高回声,可呈双层,同时可出 现细小的点状反射堆集于囊底,随体位改变而漂浮, 形成“飘雪”征。(2)多囊型:表现为大的囊肿 内有多个大小不等圆形小囊,呈葡萄状或蜂窝状, 形成特征性 “囊中囊”征象。(3)混合型:多由 于老化和机械、化学损伤以及感染使包虫囊肿出现 一系列变性、退化、坏死等改变,超声可显示内囊 分离、内囊破裂塌陷、囊实变及实变等改变,呈现 高低不等、点状片状回声夹杂的混合回声团块。
肝右肋下斜断面扫 查显示正常肝右叶 实质回声及条状无 回声的肝右静脉 (RHV) 和门静脉 右支(RPV),肝 右静脉汇入下腔静 脉
剑突下经腹主动脉纵切面
探头置于剑突下, 沿着腹主动脉长轴 纵切,显示肝左外 叶(LL)和其后方 无回声腹主动脉 (AA)
正常肝脏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显示 肝门区向肝的红 色门静脉(PV) 和门脉右支 (RPV)、花色 的肝动脉 以及蓝 色的下腔静脉 (IVC)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左肋下位主要左外上段、左外下段及左叶外侧角及左 下角。 右肋间位主要显示肝脏右前、右后叶各段及膈顶区。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17页
第三节 局灶性肝病(肝占位性病变)
P207页
局灶性肝病(肝占位性病变)
可探及0.3厘米液性病灶,0.5厘米实性病灶。
4.4厘米。 肝回声均匀。肝静脉与门静脉易显示。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42页
〈二〉胆胰病变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43页
第九章 胆道系统
胆囊
大小长7.0-12.0厘米,宽3-4厘米,前后径3厘米。呈梨 形或椭圆形,胆囊壁厚约0.2-0.3厘米。
胆管
胆管与肝门为界,分肝内、外胆管。 肝外胆管以胆囊为界,又分肝总管和胆总管,因为超声
胆囊壁粗糙增厚,可呈双环征。 腹水。 门静脉高压。主干内径>1.3厘米。 脾大。厚度>4.0厘米。V>0.8厘米。 门脉高压声像图表现: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36页
肝硬化声像特点
〈1〉肝脏形态失常,左肝及尾叶肿大而 右肝相对缩小,包膜呈“锯齿状”。
〈2〉肝实质回声光点增多、增粗。 〈3〉肝静脉变细、分支数量降低、扭曲 甚至消失。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13页
肝动脉
因为肝A在肝内分支较细,常规超声检验 显示困难,为此超声常利用声像图PV在肝 人分布图型寻找与之伴行肝A。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第14页
胆管系统
胆管系统通常与PV一起行走,在PV腹侧、右方, 包绕在一纤维结构中。但在第一肝门外,因 为胆囊与胆囊管进入而区分为下端胆总管及 上端胆总管。
小肝癌声像图特征:
肝超声诊断检查要点
肝肾间隙腹水
肝脏基本横、斜断切面图
1.肝左叶斜断切面★ 2.经第一肝门横断切面 3.经第一肝门斜断切面 4.经第二肝门斜断切面★
★肝左叶斜断切面图
GB LPV
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及其分支呈“工” 字形
经第一肝门斜切面图
S4 S5
S8
S3 S2
S1
门静脉血流方向、流速,肝动脉(肝移植,吻合口有无狭窄)
向心性填充
1.肝的血管系统和解剖学分区
2.正常肝的声像图表现
3.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的鉴 别诊断要点
思考题
肝脏超声探测方法和途径
检查前准备 常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特殊的
检查前准备,如同时检查胆道系统, 病人应空腹进行检查。
探测仪器
肝脏超声探测方法和途径
仪器:高分辨力腹部超声 诊断仪。
探头:首选凸阵,频率为 3.5-5.0MHz。
仪器调节:深度、聚焦、 增益等。
肝脏超声探测方法和途径
探测体位: 仰卧位(常规检查体位) 左侧卧位 右侧卧位 坐位和半卧位
正常肝动脉血流图
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最高流速0.57~0.66m/s,阻力指数RI<0.70
正常肝静脉血流图
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肝脏的超声测量及正常值
门静脉正常内径:<1.4cm 胆总管内径:<1.0cm 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正常参考值 120-140mm 肝右叶前后径: 正常参考值80-100mm 肝右叶横径:正常参考值100mm 左半肝厚径和长径:正常参考值 厚径不超过60mm,长径 不超过90mm
肝-胆囊矢状切面图
正常声像图:胆囊呈梨形或长茄形,边缘轮廓清晰,胆囊壁为纤细的 强回声带,囊内为无回声暗区 异常情况:囊内异常回声、胆囊壁增厚、胆囊大小
肝硬化超声诊断标准
肝硬化超声诊断标准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变,其超声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脏边缘不规则或呈波浪状,缺乏光滑的外轮廓。
2. 肝包膜增厚,呈膜样结构,切线膜下腔较明显。
3. 肝内血管粗细不均,并可见曲张的团块状血管。
4. 肝内回声强度增高,呈“回声变低、脉动减弱、能见度降低”的特点。
5. 肝内血管客观为低阻性血流信号。
6. 肝门区的门脉血流速度增快。
7. 肝脏体积缩小。
8. 肝脏内出现结节状异常回声。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的超声诊断需要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
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
淤血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超声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
意义。
淤血肝的超声诊断主要依据肝脏超声图像的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淤血肝的超声诊断标准。
1. 肝脏大小和形态,淤血肝的肝脏一般呈现肿大,形态不规则,表面呈现不规
则凹凸不平。
超声检查可测量肝脏横断面最大径,一般超过15cm为肝肿大。
2. 肝内回声,淤血肝的肝内回声多呈现不均匀性增强,可见散在的低回声区,
同时伴有血流信号增强。
在淤血肝患者肝内可见明显的网状结构。
3. 血流信号,淤血肝肝内可见明显的血流信号增强,常表现为肝内血管网状扩张,血流速度减慢。
4. 肝脏血管,淤血肝的肝脏血管多呈现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可见肝内血管网
状扩张,血流信号增强。
5. 肝脏组织结构,淤血肝的肝脏组织结构紊乱,可见明显的网状结构,肝实质
内可见散在的低回声区。
综上所述,淤血肝的超声诊断主要依据肝脏大小和形态、肝内回声、血流信号、肝脏血管、肝脏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超声诊断可以准确判断淤血肝的病变程度和肝脏病变的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加强对淤血肝超声诊断标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对淤血肝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肝脏超声诊断规范
肝脏超声体检检查规范一、检查目的1.肝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2.肝脏实质回声水平3.判断有无弥漫性病变4.判断有无局灶性病变及其物理性质,即囊性、实性、混合性。
5.根据病变的灰阶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表现,给出疾病的提示性意见,如几个月复查、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等。
二、适应症1.判断肝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肝脏的正常变异(如尾叶肥大、Riedel叶等)或病理性肿大、萎缩2.肝脏弥漫性疾病脂肪肝、肝硬化、肝炎、淤血肝、肝纤维化及其他原因所致肝实质病变等3.肝脏囊性占位病变:肝囊肿、多囊肝、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等肝脏局限性疾病4.肝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原发、转移)5.肝及肝周脓肿肝脓肿膈下脓肿6.肝血管疾病血管瘤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栓等7.肝脏外伤、破裂、血肿等三、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
四、检查前准备检查前一般需禁食8小时以上,尽可能于其他项目前检查,避免因其他检查或活动后胃肠内产生过多气体干扰显像。
五、检查方法1.探头的选择:凸阵或线阵探头,成人一般选择探头频率为3.5MHz,体型较瘦或小儿可选择探头频率为5MHz。
对于位置较表浅的病变,可试用高频探头观察其细微结构。
2.患者体位:(1)仰卧位:最常用。
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肝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常用。
可使部分右肝组织包括肝门结构脱离右肋弓的遮盖,便于在肋缘下对肝门结构进行检查。
也便于检查者对肝右叶,特别是右肝膈顶部的观察。
(3)坐位:用于肝脏位置较高患者的超声检查。
也可用于了解肝脏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采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脏右叶显著肿大或者在腹膜后肿块与肝右后叶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根据需要选用。
3.扫查方法:(1)标准断面:1)左肋弓下斜断面扫查 2)左上腹及剑突下纵断面扫查 3)右侧肋弓下斜断面扫查 4)肝脏横断面扫查 5)右肋间斜段扫查 6)右肋间肝胆纵切、斜切面 7)右肋缘下肝肾纵断面。
(2)扫查中的注意事项:1)肝脏超声检查有多个易漏区,主要包括:为右肝膈顶部、肝左外叶外侧角区、肝表面、肝右叶下角、肝右后叶上段外侧区,尾状叶等。
肝脏超声诊断(1)
脾门分枝
5.4
24% 26% 16% 53% 79% 63%
1. 门静脉增宽
2. 门静脉扩张
3. 脾肿大、脾静脉扩张
侧枝循环
肝硬化各种征象发现率
脾肿大 肝静脉显示不良 肝表面凸凹不平 肝脏缩小 门脉扩张 脾静脉扩张 胆囊壁双边影 肝实质斑状高回声
90.3% 75%
70.4% 50.5% 42.7% 49.7% 32.7%
4. 混合型
肝血管瘤声像模式图
A
B
C
D
E
1. 高 回声 型血 管瘤
1. 高回 声型血 管瘤
(多发 性肝血 管瘤)
2. 边缘 高回声 型血管 瘤
3. 低回 声型血 管瘤
3. 低回声 型血管瘤
(肝右叶 血管瘤)
4. 高回声、混合回声型血管瘤
5. 巨大型肝海绵状血管瘤
5. 巨大型肝海绵状血管瘤
征
肝脏脾脏普遍增大,腹 水、多无心脏病体征
肝脾都大,腹水 少。 有心脏病体征
体积 肝静脉
肝脏小,包膜呈 锯齿状
肝静脉显示不清
门静脉
门静脉扩张
管腔内情 况 门脉内可见血栓
腹水
腹水
肝脏大尾叶明显,肝包 膜光整
肝静脉扩张
门静脉扩张 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近肝
段内可见栓子或膜物 腹水大量
肝大、包膜完整 肝静脉稍扩张程度
8.5%
2
3
肝
硬
化
1
4
1.肝脏萎缩,肝表面不平整,肝实质回声弥漫增强、增粗、 分布不均匀 2.肝前腹水 3.胆囊壁水肿 增厚 4.增宽的门静脉
脾
1
2
肿
大
1.肝硬化患者,脾脏肿大,长径152mm 2.腹水
肝超声检查 肝脏疾病
5)肝内静脉粗细不一; 6)门脉内离肝血流; 7)腹壁静脉曲张; 8)门脉周围静脉扩张与门脉血栓海绵样变性;
一:原发性肝癌 二:肝血管瘤
原发性肝癌分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原发性胆管细胞性 肝癌和其他原发性癌肿。本节主要描叙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健康查体或普查甲 胎蛋白时发现。
• 2.门脉高压的声像图表现
1)门脉:PV主干明显增粗,左、右叶支亦增粗。血流呈红色,频谱曲 线为连续性血流峰值速度一般<20cm/s。文献报告门静脉扩张(> 1.3cm)是门脉高压的特征。 2)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较正常易显示在门脉主干、右干的前面及 门脉左支后面与其平行,亦可在门静脉与胆管之间出现或环绕门脉主干 而行,肝动脉肝内分支与门脉走行一致。肝动脉管壁较高,有搏动性, 其血流呈橘红或橘黄色。 3)肝静脉血流:在肝实质内为低速与门脉频谱曲线相同。部分肝静脉 血管变细纹理紊乱壁管显示不清,仅见粗细不均,迂曲的蓝色血流。 4)脐静脉重新开放:是肝内型门脉高压的重要依据。重新开放的脐静 脉位于肝左内、外叶之间肝圆韧带内,重新开放的脐静脉血流的多少与 门脉高压的严重性呈正相关。部分脐静脉重新开放与腹水同时存在。
肝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以30-50 岁之间为多。男:女约2.6:1。
本病与乙型及丙型肝炎后(病史常在10多年后)肝硬化、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等有密切关系。
①弥漫型 ②块状型 ③结节型 ④小癌型
症状:
早期无明显症状。 中晚期以肝区疼痛、腹胀、上腹肿块及食欲减退最常见, 亦可具乏力、消瘦、发热。少数起病为急腹症、腹泻、便血、 低血糖症等。
病理
结节性肝硬变以肝细胞损害为主,包括坏死后大结节性 (直径>3mm)肝硬变、门脉性肝硬变及酒精中毒、营养不良性 小结节性(<3mm)肝硬变,或大结节与小结节混杂存在的混合 型。
超声诊断肝脏
门静脉和肝静脉的鉴别:
a.门V于第一肝门入肝,HV于第二肝门出肝 b.门V管壁回声较强,HV壁薄,回声弱各支
有其形态特征,HV是肝脏分叶的标志 而PV右支为“飞鸟征”,左支的工字结构 C.HV频谱为三峰
二、肝液性占位性病变
(一)肝囊肿
肝囊肿一般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可单发,也可多发,较大的囊肿可有饭后 饱胀 ,当囊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寒战、 发热、剧痛、黄疸等症状
肝囊肿
肝囊肿
声像图特点
(1) 肝内见一个或多个孤立存在的无回声暗区, 圆形或椭圆形
(2)囊壁纤细,规则,部分囊肿可见分隔光带 (3)囊壁后壁效应增强 (4) 与正常肝组织境界分明 (5)肝脏形态除较大囊肿有局部改变外,一般明
显变化 (6)彩色多普勒:其内无血流信号
(二)多囊肝
肝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它与肝 多发囊肿的鉴别在于肝多发囊肿可数,多囊肝 数不清,有50%合并多囊肾,有家族史
肝静脉变细或走向不清
5.脾肿大,脾厚大于4.0cm,脾静脉内径 ≧0.8cm
6.胆囊壁呈双边
7.脐静脉可重新开放。门静脉高压,为代 偿性减少门静脉的压力,使肝缘韧带内 已闭塞的脐静脉分离,出现管状无回声 区,自门静脉左支囊部延腹壁
8.晚期失代偿时出现腹水
(二)、肝血吸虫病
(一)病理 急性期肝脏病理变化以炎性渗出和嗜酸性 结节为主;慢性期基本病变是以虫卵肉芽 肿和门脉周围纤维化为主。
3.光团的内部光点分布不均,回声强弱不一,当肿 块中心部液化坏死时,可出现无回声暗区
4.光团周边可以见声晕(光团周围一圈细的低回声 暗带)或“靶环征”(光团周围宽的低回声暗 带).
5.光团周边及内可见丰富的 动静脉血流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方回声: 肝内管状结构:受压 转移:淋巴结肿大 原发病灶:
CDFI:少血供
脉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动脉血流频谱。
CDFI显示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
小肝癌
结节直径≤3Cm,多呈膨胀性生长,75%有纤维包膜。
超声图像:
(1)园形、类园形。 (2)边界清楚、有细薄包膜。 (3)侧壁回声失落,侧后声影。 (4)后方及后方回声轻度增强。 (5)内部回声:均匀低回声。
CDFI:点状血流,动脉频谱
假阴性 与癌细胞分化有关 假阳性 妊娠、乙肝活动、生殖胚胎瘤 3、肝脏穿刺活检
1 穿刺选择最短途径
2 影像检查引导 下准确定位穿刺
肝脏穿刺活检方法
转移
•血行: •淋巴系统: •直接浸润: •腹腔种植: •肝内转移:
超声检查方法
一般测量和观察 顺序扫查 分区交叉扫查
注意事项
变动体位 配合呼吸运动
CDFI: 血流信号减弱,走行正常。
超声造影: 主要针对非均匀性脂肪肝,肝内异常回声
区与肝脏实质回声同步增强,同步消退, “等增强”。
二、肝硬化、门脉高压
(一)肝硬化(cirrhosis)
我国最常见者为肝炎后肝硬化,早期 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不同程度 的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并出现 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暗,流速减低。
着堆积过多,超过生理含量。
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重者常有上腹不适,食欲
缺乏,肝功能异常等改变。
超声表现
弥漫性脂肪肝:
肝大小正常或轻度肿大。肝内弥漫性密 集细小点状回声,呈“明亮肝”。前方回声 增强,后方回声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显示不 清。
局限性脂肪肝(非均匀性脂肪肝):
肝内脂肪堆积局限于肝内一叶或几叶,不均 匀分布,肝内局部呈较细密高回声光点,不 规则分布,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有一平直界限 ,周围无声晕。
小肝癌
超声造影
方法: 经外周静脉注入,每次注入后均需用0.9% 注
射用氯化钠溶液作静脉冲注。 团注法、静脉推注法、静脉滴注法。
造影后肝实质及肿瘤灰阶增强
1. 肝脏灰阶增强:
增强的顺序:早期不增强门静脉显影后迅速增强 持续性高回声。
2. 肿瘤及肿瘤血管灰阶增强
肿瘤增强的顺序:早期血管增强门静脉显影后迅速 减弱持续性弱回声,与肝实质形成强烈对
①深吸气后屏气,肋缘下观察近膈顶偏前病变; ②深呼气后屏气,肋间扫查显示肺组织后的病变 ③尽可能采用凸阵或扇形探头。
声像图
直接征像:肝实质内异常回声区 二维超声: 包膜和形态:结节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子结
节时,呈葫芦状不规则。假包膜,在低回声型小 肝癌(直径2-3cm)为十分细薄的高回声包膜, 厚<1mm,有侧壁回声失落或侧后声影。
附加特征
扭曲杂乱的肿瘤血管
胆管细胞性肝癌
典型特征
周边增强
附加特征
无增强
等或低回声, 坏死区无增强
低回声 坏死区无增强 低回声
低回声或无增强
低回声 低回声或无增强 低回声或无增强
低回声或无增强
鉴别诊断
1、转移性肝癌:多发,少血供,背景肝,原发病史,造影 2、不均匀性脂肪肝:位置,边界,形态,肝内血管走行,造影 3、肝血管瘤:CDFI,造影 4、肝脓肿:病史,厚壁,无回声为主,造影
脉旁。
门静脉内显示实性回声物,为门静脉内癌栓。
彩色多普勒
富血供型:周边血流绕行或呈网状,为滋养动脉 和门静脉,内部血流树枝状、点状、 簇状、线状,动脉频谱,RI≥ 0.7,或 出现动静脉瘘。
少血供型:边缘见增粗动脉,内部血流少。
肝动脉-门静脉瘘:血流呈亮色,或伴红蓝彩色血 流相嵌,瘘口处可测及>60cm/s的血流
局限性高回声(多位于血管旁)边清,内有管状及句号 点状无回声区 边缘较厚,内部无回声,或有少许光点,内壁不平整
弥漫性肝癌 癌瘤伴液化、坏死、 出血/血管瘤 血管瘤
肝脓肿
局限性圆形或不规则高回声(位于左叶)
肝圆韧带
肝弥漫性病变
脂肪肝 肝硬化 淤血肝
脂肪肝
病因、病理 最常见,肝细胞中的中性脂肪,脂质沉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
解剖概要
右叶
左内叶(方叶) 左外叶
尾状叶
流行病学特性
地域性 东南沿海地区高发 男性多见 40~50岁高发 年轻化趋势 我国平均发病年龄43.7岁,欧美57岁 与乙肝有关 我国肝癌患者80% HBV 阳性, 与肝硬变有关 我国肝癌患者80%发生在肝硬变基础上
C 结节型:单或多发,大小不等,形态不一 ,多伴肝硬化。18.84%
D 弥漫型:弥漫小结节散布全肝,并伴肝硬 化。发展快,预后差。较少见。1.45%
组织学分型
• 肝细胞癌:最多见,癌细胞呈索或巢 状,癌巢间血流丰富,癌细胞向血窦 内生长。
• 胆管细胞癌:癌细胞呈腺状,周围有 纤维组织包绕,质地较坚韧,不易破 裂。来自胆管或大胆管上皮。
• 混合癌:少见。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 癌两种细胞均存在。
临床表现
病史:长期慢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史
症状:1、肝区疼痛 2、消化道症状 3、乏力消瘦 4、其他症状(恶病质)
体征:1、肝大,95%,首发表现 2、黄疸 3、腹水
诊断
定性诊断 1、临床表现 2、AFP ≥400ng/ml 准确率60%-70%
临床表现
疫水接触史 急性期可发热,头痛,荨麻疹,腹痛,腹泻,
肝脾肿大。 慢性期症状不明显,可有腹泻,肝脾肿大等。
超声表现
肝脏形态失常,肝左叶常增大,表面不光。
肝脏内部回声分布增粗,可见纵横交错的强 回声光带,将肝脏分为大小不等的小暗区, 呈网格样改变。
内部低回声,较规则
门静脉管壁回声增厚变亮
病因
与肝硬化、肝炎有关 与黄曲霉素、化学致癌物、寄生虫、酒精有关 与种族、遗传有关。
病理
大体分型 :
A 块状型:多见较年轻无肝硬化者,单发,直 径>10cm,周围有卫星灶,肿块呈 膨胀或浸润性生长,有假包膜,中 心易坏死、出血、液化。多位于肝 右叶。77.78%
B 小癌型: ≤3Cm ,边界较规则,包膜完整 。1.93%
造影:
动脉期:环状增强或整体增强, 门静脉期:快速减退
淋巴瘤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肝脓肿 肝血管瘤
肝内占性病变声像图特征 低回声、大小不等、圆形
密集高回声,声晕
疾病
原发性结节型肝癌或 继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或继发性 肝癌
巨大高回声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
散在较高回声 高回声,内有不规则无回声区
“快进快出”
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
肿瘤类型
动脉相(10-30s)
门脉相(30-120s) 延迟相(120-180s)
肝细胞性肝癌
典型特征 整体呈高回声,坏死区无增强
附加特征
扭曲杂乱的肿瘤血管
门脉癌栓增强
少血管转移性肝癌
典型特征
周边增强
附加特征
完全增强,坏死区无增强
多血管转移性肝癌
典型特征
整体增强呈高回声
肝脏射频消融治疗
肝脏射频消融治疗
肝脏穿刺局部无水酒精注射
转移性肝癌
Secondary liver cancer
临床表现
临床以肝外原发性疾病表现为主 无肝病背景 AFP阴性 影像学检查可有特征性表现
超声表现
形态:圆形,不规则形,相互融合 边界:清晰,光滑 内部回声:
1.靶环征或牛眼征(bull’s eye): 胃肠道恶性肿瘤、乳腺癌
离肝血流。 5. 门脉内可见血栓形成
6.脐静脉重新开放 7.腹壁静脉曲张 8.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9.门脉周围静脉扩张与 门脉血栓海绵样变性 10.脾大及脾静脉增粗 >1.0cm
肝脏失去正常形态,体积常有缩小。肝脏表面不光滑,呈凹凸状。肝内回声增强,增密, 分布不均匀
门静脉增宽,CDFI示门静脉内血流速度较低。常<20cm/s。
右后叶强回声结节型肝癌,周围见低回声晕环,肿瘤内部回声分布不 均匀,TUMOR:肝癌,RL:肝右叶。
肝右叶强回声巨块型肝癌,肝脏增大,形态失常,表面不光滑,肿瘤内 部回声分布不均匀,肿瘤周边可见低声晕。
间接征像
背景肝:肝硬化 癌栓:血管内低、中等回声实性团块,常见于门静脉内。 肝内扩散:卫星结节 腹膜种植:腹水 周围浸润:胆囊、肝总管或肝总管、胃壁、结肠、右肾。 淋巴结转移:肝门、胃小弯、胰颈部、腹主动脉旁、下腔静
病理
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声表现
1. 大小、位置 2. 包膜、边角、形态:表面----代表肝硬化的轻
重程度。 3. 实质:反映纤维化的程度。 4. 肝内管道: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 5. 脾大、腹水 6. 胆囊继发性增厚
(二)门脉高压
1. 门脉:增宽(>1.3-1.5cm)、血流变慢 2. 肝固有动脉:增宽,血流加快 3. 肝静脉:变细,扭曲,低速 4. 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部分呈双向甚至反向的
常脾大、脾门静脉增宽
“地图肝”
晚期: 可有门静脉高压的征象。
淤血肝
概述: 是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右心衰竭导致
静脉回流受阻,下腔静脉,肝静脉压力增高 ,肝内淤血,肝细胞发生缺氧,坏死,结缔 组织增生等改改变。
临床表现: 疼痛,黄疸,转氨酶增高,腹水。
超声表现
肝脏大小:体积增大 静脉增宽: >10-12mm,IVC>18mm 肝内回声:增强,增粗 门静脉:可正常 肾静脉、下肢静脉增粗 CDFI: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血流颜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