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理基础复习要点(精品).doc

合集下载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展开全文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单向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4、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科学,是医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生理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等机能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调节和控制机制。

第一章:绪论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生理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分类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生物体内部环境的概念和稳态调节原理。

第二章:细胞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细胞内信号转导的机制和细胞运动的原理。

第三章:神经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递的机制、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感觉器官的基本原理和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处理过程。

第四章:心血管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原理和调节机制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血压的调节和心血管疾病的生理学基础。

第五章:呼吸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过程的物理原理、呼吸的神经调节和化学调节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和调节异常的生理学基础。

第六章:血液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血液成分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凝固的生理机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节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血液相关疾病的生理学基础。

第七章:消化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酶的分类和作用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胃酸的分泌和胃肠动力的调节机制。

第八章:生殖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雄性和雌性激素的合成和作用,以及生殖周期和孕育过程的生理学基础。

第九章:内分泌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2.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三种基本特征,既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其中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特点是迅速、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

4.反射的形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建立的(如:望梅止渴)。

反射弧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6.反馈作用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如动脉血管的减压反射属于负反馈;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活动属于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其中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是顺浓度(电位)梯度转运物质,属于被动转运。

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

2.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安静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外流引起。

3.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关键结构是三联管。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的参与起到关键作用,故称为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中的NaCl所形成,其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2.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NaHCO3/H2CO3)最为重要。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

第一章生理基础1.儿童的骨骼特点及保育要点1)骨骼在生长:需要阳光和营养2)腕部的骨头未钙化好:不要让小儿拎国中的东西;3)髋部由三块骨头拼成:在小儿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三块骨头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错位。

4)骨头的成分:任性小易发生变形;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应从小培养小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防止脊柱变形。

6.卫生保健:1培养正确的姿势,2合理组织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3全面发展动作,4,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伤害,5供给充足的营养,6衣服,鞋子适度宽松2.小儿呼吸系统特点1)鼻:a鼻腔狭窄易发生鼻堵塞;b睡觉打鼾要检查鼻咽;c学会擤鼻涕。

2)喉:a喉炎是急症:急性喉炎声音呈破竹音或犬吠声。

B哑嗓子:小儿的声带不够坚韧,若不注意保护会使声带充血肿胀,形成哑嗓子。

因此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玩热了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药多喝水少说话。

3)肺: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含血量多,含气量少,空气混浊易患肺炎,肺不张、肺淤血。

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缺乏弹性组织,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

4.呼吸系统卫生保健: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4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5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6保护幼儿声带呼吸运功特点:1每次呼吸量比成人少,2年龄越小,呼吸的节律性越不强,3年龄越小,呼吸的频率越快3.小儿消化系统特点1)牙齿:一般在6-7岁时出牙,最迟不过一岁。

乳牙有20个,2岁半全部出齐。

切牙-尖牙-磨牙;先下后上;出牙数=月龄-4;6岁左右,最先萌发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不与乳牙交换。

;7.8岁中切牙,8,9岁侧切牙;10-11第一双尖牙;11,12尖牙;12,13第二恒磨牙。

乳牙功能: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有助于恒牙的健康;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小儿口齿伶俐。

(完整word版)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完整word版)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人胞、出胞。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

这里,电—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和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表2-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特点转运方式单纯扩散主动转运载体运输通道转运出胞入胞转运物质小分子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大分子团块大分子团块转运特点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利用生物泵耗能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①化学门控通道②电压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耗能耗能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兴奋性的概念1) 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生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生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生理学研究方法的三个水平:整体、器官和系统水平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兴奋性(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及变化率)、适应性(行为&生理)和生殖二、内环境:1、体液量(60%体重)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3、稳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相对恒定或处在动态平衡中三、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特点:快速、短暂、精确种类:非条件反射vs. 条件反射)2、体液调节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对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的活动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分类:运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3、自身调节概念: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是由其自身特性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特点: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四、反馈调节系统: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1、正反馈:加速体内某一生理过程完成2、负反馈: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第二章细胞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1、分子组成:脂类(磷脂、胆固醇、糖脂分子)、蛋白质(镶嵌蛋白、外周蛋白)、糖类2、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即流动的液态脂类双分子层为基价,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少量的多糖分别与类脂和蛋白质结合成糖脂和糖蛋白(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如氧、二氧化碳等影响因素:a.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2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扩散(1):通过载体蛋白的构型改变完成物质转运,如葡萄糖(G)、氨基酸(aa)等营养物质。

特点:a.高特异性,即某种载体只选择性的与某种物质特异性结合b.有饱和现象,载体数量有限,转运的物质增加到一定限度时,转运量不再增加c.(2):在通道蛋白(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的帮助下完成,如离子特点:通道蛋白的开放和关闭控制着物质的转运a.特异性不高; b.无饱和现象;3、主动转运:非脂溶性物质分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谁主动谁耗能),消耗ATP。

生理学每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生理学每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3.人体功能的调节可使机体适应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4.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方式,如动脉血压的减压反射调节;正反馈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方式,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分为4种,即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理是K+外流。

3.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去极化)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复极化)是K+快速外流所形成。

4.将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结构基础是三联管。

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是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中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为最重要的缓冲对。

2.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NaCl形成,其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从而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及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3.溶血是指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

4.临床和生理实验中用到的各种溶液中,如溶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称为低渗溶液,等于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溶液。

等渗溶液在临床应用广泛,如0.9%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

生理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生理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人体生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 论《绪论》名词解释★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节,即细胞外液。

★2.稳态(Homeostasis):也称自稳态,指内环境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也泛指体内从细胞核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讲课提纲概括一、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及发展史二、人体的体液组成三、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

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四、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1)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2)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3)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4)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5)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6)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式生来就有的,多为维持个体的生存说必需,其反射弧简单而且固定;条件反射式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反射弧复杂易变★2、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1)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2)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神经一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

如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1)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生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知识重点

《生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知识重点

1.新陈代谢: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2.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

3.新陈代谢的意义:是机体环境之间最基本的联系,也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了。

4.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5.反应:由刺激引起的机体活动变化。

6.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7.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组织。

8.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发生反应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足够的刺激强度;②足够的刺激持续时间;③一定的强度-时间变率。

9.阈强度(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10.阈刺激: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

11.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呈反变关系。

阈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反之越低。

12.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强度/阈值。

13.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14.体液:占成人体重的60%,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15.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

16.稳态:内环境中各种离子浓度、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因素只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波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7.稳态的特点:内环境相对稳定但不固定。

18.稳态的生理意义:如果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新陈代谢将不能正常进行,机体就会发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9.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2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3.反射活动的种类:①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吸吮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

①条件反射:后天学习获得(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24.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暂、局限。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7. 生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 根据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无性生殖 18.动物有性生殖 体内受精 (1)按 受精方式 分 体外受精 (2)按 胚胎发育方式分
方式
卵生
发育场所
营养来源
常见动物
母体体外 卵中的卵黄 昆虫、鱼类、鸟类、两 栖类、爬行类,鸭嘴兽 哺乳类 胎生 母体子宫内 母体供给 (主要) 卵胎生 母体体内 卵中的卵黄 鲨、蝮蛇
花粉管 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在 形成 粒精子,其中 两 粒 精子和 一 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被子植物的生殖方式 卵细胞 属于 生殖。(另一粒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有性 将来发育成胚乳,这就是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分裂生殖(单细胞藻类 ) 孢子生殖( 苔藓、蕨、藻类 ) 分 根 植物的无性生殖 营养繁殖 压 条 (被子植物) 扦 插 嫁 接 组织培养
嫁接成功的关键: 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贴在一起。 扦插或嫁接的枝条选取要求 1、带3~4个芽,芽能产生生长素 防止蒸腾作用带走大量的水分 2、只有少数叶片, 3、下端要削成斜面(增加吸水的面积, 或增加形成层的接触面积)
营养繁殖的优点: 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
按将来发 育成什么分
花芽—将来发育成花。
混合芽—含有叶芽和花芽, 将来发育成枝叶和花。
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顶芽发育较快,抑制侧芽的发育
顶端优势
自花传粉 传粉方式
异花传粉
人们常用人工授粉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途 径 昆虫传粉 靠风传粉 虫媒花 风媒花 花瓣鲜艳,花蜜香甜 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或 成羽毛状且伸出花瓣外
1. 精子的形状像蝌蚪,其作用是使精子能游动。 2.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其意义是提供胚胎初期发 育所需的营养。 3.受精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的细胞核结合。 4. 男性生殖器官 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产生卵细胞, 睾丸:产生精子, 分泌雌性激素 分泌雄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的通道, 精囊:分泌黏液,储存粘液 受精的场所 前列腺:分泌黏液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的通道、 输精管:输送精子的通道 月经流出的通道、 尿道:排尿、排精的通道 胎儿产出的通道 5.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胚胎在子宫内发育 6.胚胎发育的营养初期来自卵黄,主要来自母体。 7.胎儿靠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 8.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胎盘中有丰富的血管 9.羊水的作用:减少震动对胎儿的影响。

《学前卫生学》课后复习题[整理版]

《学前卫生学》课后复习题[整理版]

第一章生理基础1.什么是人体的系统:①构成人体生命大厦之砖是细胞。

②同一类细胞聚合在一起就构成组织。

③许多器官成龙配套,完成某一方面的生理功能就成为系统。

2.什么是运动系统:①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②人体共有206块骨头。

骨与骨相互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以维持身体的形态和姿势,并保护着内部的脏器。

3.人体要运动,所以骨与骨之间的连结也就有了不同的形式:①不需要动的地方,比如头颅骨,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属于不动连结,每块颅骨的边缘呈锯齿状,相互嵌合纹丝不动,这正适合它对脑的保护功能。

②脊柱是人体的“大梁”,既要负重,但又要能活动才行,所以脊椎骨之间是以软骨层(椎间盘)相连,属微动连结。

③需要活动的地方,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则是关节。

4.人体的主要关节:①上肢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②下肢有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③头部有上颌关节,张口,闭口就是这个关节的活动。

5小儿运动系统的特点(1)骨骼:人体四肢的骨头形状细长,叫长骨,如上肢的肱骨,尺骨和桡骨,下肢的股骨,胫骨和腓骨等,都是长骨。

人长个子主要是由于脊柱和下肢长骨的长度增加了。

小儿的骨头在发育,就需要较多的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身体里的钙,磷就不能被充分的吸收利用,骨头长不结实,就会得佝偻病(软骨病)。

(2)腕部的骨头:人一共有8块腕骨,但要到10岁左右8块腕骨才全部钙化。

难怪小儿的手腕劲不大。

(3)小儿的髋骨与成人不同,它还不是一块严丝合缝的骨头。

小儿的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借助这软骨连结在一起。

一般要到25岁左右,髋骨才能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

(4)骨头的化学成分,除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和有机物。

无机盐(主要是钙盐)赋予骨骼硬度,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赋予骨骼弹性。

成人的骨头无机盐约占三分之二,有机物约占三分之一,小儿则无机盐与有机物各占二分之一。

所以,小儿的骨头韧性强,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还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称为“青枝骨折”。

生理学基础知识点(一)2024

生理学基础知识点(一)2024

生理学基础知识点(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机能的一门学科,包括人体的各个系统的功能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反应。

本文将介绍生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涵盖了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相关内容。

1. 神经系统1.1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1.2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1.3 神经传导的过程和机制1.4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区别1.5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呼吸系统2.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2 呼吸的生理过程和导致呼吸的驱动因素2.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和交换2.4 呼吸系统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2.5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和症状3. 运动系统3.1 骨骼肌和平滑肌的结构和功能3.2 运动的类型和运动的作用3.3 神经肌肉连接和运动的调节3.4 运动的能量代谢和肌肉疲劳的机制3.5 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常见类型和治疗方法4. 消化系统4.1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4.2 摄取、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和机制4.3 消化酶和胃酸的分泌及其作用4.4 肠道菌群和消化系统健康的关系4.5 消化系统疾病和消化不良的常见类型和预防措施5. 循环系统5.1 心脏结构和功能5.2 血管类型和血液循环的路径5.3 心搏和心电图的原理5.4 血液的成分和生理功能5.5 循环系统的调节和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和治疗方法总结:本文介绍了生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相关内容。

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理,从而提高我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人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包括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

体液是指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又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其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的意义在于它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和神经分泌。

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包括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和温度。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跨膜转运,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具有特异性高、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离子的选择性、转运速度快和门控特性等特征。

主动转运是耗能的,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重点知识总结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稳态: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组织液和血浆)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恒定。

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加速生理过程。

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自身调节: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抗。

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些局部的组织细胞,作用于细胞上相应受体,调节剂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理基础第一节小儿的生理特点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1.概述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胳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骨骼还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2.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1)骨骼%1骨骼在生长: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屮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

另外,适卅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1腕骨没钙化好:玩具要轻,不提拎太重的东西。

%1骨盆还没长结实:覩骨由三块骨借软骨连在-•起。

不要让幼儿从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否则可能使骨盆变形。

%1骨头较软(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

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

如注意坐姿、站姿的正确。

%1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从侧而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在脊柱未完成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教育孩子坐有坐札I,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

(2)关节和韧带%1关节牢固性差:婴幼儿肘关节较松,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吋,若被猛力牵拉手臂, 梯骨头会从关节窝脱出,造成“牵拉肘”。

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

%1幼儿脚底的肌肉、韧带还不结实:脚弓的作用一•是增加人站立的稳定性;二是保护脚底的神经和血管,减少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

预防扁平足。

⑶肌肉1.肌肉易疲劳。

但由于幼儿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恢复较快。

2.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发育较晚。

于部腕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较差,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

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1.概述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保护肺的第一道防线。

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的作用。

鼻还是嗅觉器官。

感受器的适应咽是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会厌软骨在吞咽吋盖住气管入口,以防止食物滑入气管。

小孩会厌软骨反应不灵敏。

因此异物容易入气管导致疾病,应特别注意饮食。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婴幼儿呼吸系统的年龄特点及保育要点保护嗓子婴幼儿的声带还不够坚韧,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在有较大尘土或冷风的环境里唱歌;唱适合儿童的歌;注意饮食;感冒后若上呼吸道感染多喝水,少说话。

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三、循环不已的运输流一一^环系统1.概述由心脏和血管构成的一个遍布全身的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这个管道系统里连续不断地循环着。

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瓣膜关闭、开放的声音为心音。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

红细胞主要负责转运氧和二氧化碳,血小板起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2.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1年龄越小,心率越快%1锻炼可强心,但运动量要适度%1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婴幼儿%1淋巴结防御和保护机能相对比较显著%1幼儿血浆屮的凝血物质(纤维蛋白、钙等)较少,因此一旦出血,凝血较慢。

幼儿白细胞吞噬病菌能力较差,发生感染容易扩散。

四、食品加工管理——消化系统1.概述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

2.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牙齿乳牙:一般在6、7个月吋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

共20颗,2岁半左右出齐。

乳牙的功能:A咀嚼食物,帮助消化B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C有助于恒牙的健康D有助于口齿伶俐如何保护牙齿: A.营养和阳光B.定期对牙齿进行检查 C.避免外伤D.漱口和刷牙E.预防牙齿排列不整齐F.含氟牙膏六龄齿:乳牙没有掉之前最先萌出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上、下、左、右4颗,长在乳磨牙的里面,并不与乳牙交换。

唾液腺:6—7个月的婴儿,唾液分泌增加,但口腔浅,婴儿还不会及吋把口水咽下去,所以常流涎口外——生理性流涎。

胃:婴儿的贲门比较松弛,且胃呈水平位,容易漾奶。

肠:胃结肠反射明显肝脏:肝脏对糖元的储存量太少,容易因饥饿发生低血糖五、泌尿、输尿、贮尿、排尿——泌尿系统1.概述:泌尿系统包括肾脏(泌尿)、输尿管(输尿)、膀胱(贮尿)和尿道(排尿)。

肾脏:生成尿液的器官2.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从“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儿童尿道短,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

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饮水量充足。

六、身兼数职的皮一人体最大的器官1.皮肤的功能%1感觉器官。

②保护作用。

③调节体温。

④排泄器官代谢、吸收等2.婴幼儿皮肤的特点及保育要点(1)皮肤的保护功能差(2)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差(3)皮肤的渗透作用强1.概述七、人体内的“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调节系统。

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索(荷尔蒙)。

2.婴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脑垂体,被称为“内分泌之王”。

夜间入睡后,生长激索才大量分泌。

%1垂体性侏儒症:牛长激索分泌不足②巨人症或者肢端肥大症:牛长激索分泌过量。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甲状腺激索,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索的原料。

孕妇怀孕期间缺碘,胎儿出生后容易得“地方性克汀病”。

八、人体的防御机构——免疫系统1.概述免疫系统的功能:①防御功能②稳定功能③监视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

免疫的种类: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婴幼儿免疫系统的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皮肤、粘膜薄嫩,屏障作用差。

体液屮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战斗力不强,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体内的细菌就容易繁殖、扩散。

(2)容易得传染病:小孩对传染病普遍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是传染病的易感者。

九、眼睛——视觉器官婴幼儿眼睛的特点及保育要点:(1)五岁以前有生理性远视小孩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

(2)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十、耳——听觉器官婴幼儿耳的特点(1)耳廓易生冻疮(2)外耳道易生疗(3)对噪声敏感(4)易患屮耳炎:婴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鼻咽部的细菌易经耳咽管进入屮耳,引起急性化脓性屮耳炎。

(5)耳药物屮毒:3岁前的幼儿听神经娇嫩,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

保育要点(1)不要用尖锐的器物挖耳掏耳屎,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2)遇到巨大声响吋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同吋双手堵住耳,以免震破鼓膜;(3)预防外耳道凉;(4)预防中耳炎;(5)预防噪音.....十一、人体的司令部一一神经系统1、概述(1)神经系统的组成屮枢神经脑脊髓周围神经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植物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

每个脏器都受这两种神经的双重支配,但它们的作用却是相反的。

(2)神经细胞的结构轴突:轴突外面包裹着髓鞘,起绝缘作用。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反射是指在屮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4)大脑皮层活动的特性(基本规律):%1优势原则优势原则是指人们的学习或工作效率与相关部分的大脑皮层是否处于优势兴奋状态有关。

若有关的大脑皮质区域处于优势兴奋状态,人们学习和工作效率就高。

否则,效果不理想。

兴趣能促使“优势兴奋”状态的形成。

%1镶嵌式活动原则:大脑皮层有着十分细致的分工,为从事某一项活动时,只有相应区域的大脑皮质在工作,与这项活动无关的区域则处于休息状态。

随着工作性质的转换,工作区与休息区不断轮换。

通过镶嵌式活动方式,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能有劳有逸,以逸待劳,维持高效率。

%1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若一系列的刺激,总是按照一定的吋间、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半重复多次以后,这种顺序和吋间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下来,有了规律。

每到一定吋间,大脑就“知道”下面该干什么,提前做了准备。

这种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就叫“动力定型”。

建立动力定型以后,脑细胞能以最经济的消耗,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

%1睡眠: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有规律的、充足的睡眠是生理上的需要。

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是精力和体力得到休息和恢复。

2.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⑦脑细胞数FI的增长:出生前半年至出生后一年是脑细胞数H增长的重要阶段。

一-岁以后脑细胞的数H不再增加②脑重量的变化快③神经髓鞘化:随着年龄增长,髓鞘逐渐形成,婴幼儿的动作就更加迅速、准确了。

(2)容易兴奋、容易疲劳科学用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优势原则让儿童兴趣盎然的投入她所从事的活动屮,要设法引起他的兴趣。

其次是利用“镶嵌式活动原则”,恰肖安排儿童各项活动吋间、内容和方式,使儿童轻松的活动。

因为幼儿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就需要经常变换活动内容、方式,使幼儿不觉得疲劳。

再次是根据“动力定型”妥善安排好儿童一天生活的各个环节, 建立起良好的生活节奏,使习惯成自然。

到吃饭吋间吋,孩子正好感觉饿,有食欲;到睡觉吋间,孩子正好感到困,能很快入睡;醒来精神足,玩得高兴。

(3)需要较长的睡眠吋间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需要较长的睡眠吋间进行修整。

充足的睡眠不仅能使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同吋,睡眠吋脑组织能量消耗减少,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索也在睡眠吋分泌,可以促进机体生长。

(4)脑细胞的耗氧量人:儿童脑细胞的耗氧量约为全身耗氧量的50%,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5)精神神经发育中枢神经的一切功能活动,包括动作能力、语言能力等的发展,统称为精神神经发育。

精神神经发育监测要早发现,早干预。

分为5个领域:(1)大运动能力:反映脑对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也是反映脑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2)精细动作能力:指手眼协调能力。

(3)认知能力:指对环境刺激的感知、分析综合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言语能力:包括言语的感知、理解、表达能力。

(5)情绪和社会行为能力:包括社交行为(社会性微笑)、社会认知能力(认生)、独立生活能力。

十二、生殖系统一婴幼儿生殖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牛殖系统发育缓慢,要到将来进入青春期后才发育迅速。

第二节新生儿期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期:从出生到出生后28天(国际上统一规定)。

1.各系统的特点(1)骨骼、肌肉、关节%1骨骼:新生儿不少的骨头还是软骨。

比如8块腕骨就全是软骨。

共有350多块骨%1凶门:新生儿颅骨之间的缝隙较宽,在头顶前部有一处没有骨头的部分,叫前凶门。

%1脊柱:脊柱的负重、支撑能力很差。

%1肌肉:新生儿刚出世,四肢屈肌的力量大于伸肌,四肢呈蜷曲状态。

随着月龄增加, 屈肌和伸肌的力量逐渐协调,四肢就会伸展开来。

不要硬把新生儿的胳膊、腿拉直,裹紧, 这样就限制了新生儿的运动。

最好是包裹松而不散,使新生儿的下肢呈自然的“蛙式”,上肢能自由活动。

%1关节:新生儿的关节还没有发育好,关节不够牢固,在受到强力作用下,容易发生脱臼(俗称掉环)。

(2)皮肤%1表皮:新生儿的皮肤薄嫩,保护功能差。

%1皮下脂肪:由于皮下脂肪较少,容易使体热散失%1汗腺:因汗腺未发育完善,环境温度高吋,体热散发受阻,容易受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