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概述
职业健康安全分级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保障员工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员工、临时工以及外委项目部员工、劳务工等。
三、职责1. 安全环保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分级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监督检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
2. 生产技术部:负责落实职业健康安全分级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确保本部门员工遵守职业健康安全规定。
4. 员工:遵守职业健康安全规定,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四、分级管理1. Ⅰ级风险(高风险):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2. Ⅱ级风险(中风险):指可能导致一般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3. Ⅲ级风险(低风险):指可能导致轻微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五、管理措施1. Ⅰ级风险(高风险)管理措施:(1)建立专项风险评估报告,明确风险等级、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等。
(2)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实施严格的作业许可制度,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应资质。
(4)加强对高风险作业的监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2. Ⅱ级风险(中风险)管理措施:(1)开展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等级、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等。
(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作业流程。
(3)定期检查安全设施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4)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Ⅲ级风险(低风险)管理措施:(1)开展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等级、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等。
(2)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定期检查安全设施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4)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六、监督与考核1. 安全环保部负责对职业健康安全分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教育制度概述思维导图-高清脑图分享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二者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不能随意制定和废止。
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规范性(取向性):满足........需求。
主要表现为阶级性,某一阶级的价值取向,为某一阶级的利益服务历史性:古今不同强制性:必须遵守教育制度根本特征在于规范性和系统性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无制度):始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后出现实体化教育,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
制度化教育(有制度,在校内):含义:制度化教育指正规教育,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标志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新阶段中国制度化教育兴起标志:“废科举、兴学堂”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在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标志:学习化社会代表思想:库姆斯主张非正规教育概念,伊里奇主张非学校化观念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社会依据: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制约(修业年限)人的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要符合学生阶段性特点,小学数学均为6~7岁学制本身的因素:受国内学制历史发展的影响,也参照国外学制的经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代表国家:西欧,英国为代表(18,19世纪)表现形式:学校系统分为两轨,①资产阶级子女学校:自上而下(大学,中学)属于学术轨,有较强的学术性;为劳动子女设立,自下而上(小学,初中职业学校)属于职业轨评价:有利于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但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单轨学制代表国家: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形式: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大学)特点: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中学习(一个系列,多种分段)评价: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效率低下分支型学制(Y型学制)代表国家:苏联,中国(20世纪上半叶)表现形式:单双轨学制的综合,前段 小学,初中阶段学制是单轨;后段学制是双轨,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构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如今的社会越来越需要技术性的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适应经济方式转变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
就目前来看,许多省市已经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作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点和突破口,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职业教育;制度;人才;背景【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职业技能,所以职业教育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课程,并且以各种不同的技能为基础。
大力扩招学生,以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端技术人才为目标,才能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制。
一、职业教育的含义职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社会培养技术性人才为主的教育方式。
通俗地说,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厨师、医务人员、财务会计、电力等方面的人才,并要求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也有一些高校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总体来说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所以,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是供不应求。
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社会经济的转变和工业的大力发展,电工、数控、医学、烹饪等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急剧增加,高技能人才已经供不应求。
而我国职业教育的制度和范围都还达不到标准要求,这就需要国家大力地扶持职业教育,弱化中、高考的强力效应,面向社会和学校大力推广职业教育。
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职业教育的比例甚至已经超过了素质教育,因此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和经济较为发达,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直接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建设性人才,国家的工业和经济的建设都离不开高端技术人才。
只有做好了职业教育工作,国家的发展才有希望。
三、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一)职业教育的特征不鲜明,一些高等职业学院既想遵循高学历的培养模式,又想大力抓职业教育。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工作情况介绍
21.07.2020
23
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大典》修订工作安排
21.07.2020
24
领导批示
李勇武会长、李寿生副会长、赵俊贵副会长 专门听取并审阅了专题工作报告,李会长指
示:“一定要组织好”。
联合会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家委员会; 制定了工作计划。
6-25-03 废物处理人员
6-26-01 检验、计量人员
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21.07.2020
42
修订任务申报(附表)
承担80项
参与30项
将参与工作的调研 组成员及调研单位 等信息通报工作办 公室备案。负责修 订全部环节工作。
既可根据本行业实 际,按要求组织开 展职业调查,也可 直接组织人员提出 修订建议
21.07.2020
25
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
专家委员会
工作办公室
若干专业组
21.07.2020
26
修典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赵俊贵 副组长: 熊传勤 成 员: 联合会人力资源部
教育协会 鉴定中心 相关单位负责人
21.07.2020
27
工作办公室
工行业作专办家公组委室织员 具协体调负的责日常《专工大业组作典》修订
技术方法专家组对修改后的职业描述信息进 行汇总整理,形成大典修订版初稿。
经专家委员会进行修改讨论后,形成征求意 见稿,送地方、行业部门等广泛征求意见。
技术方法专家组根据反馈意见对职业描述信 息进行调整、统筹、完善,形成送审稿
由工作办公室报工作委员会审定、批准并颁 布。
21.07.2020
第二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中心,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 现代化教育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 1978年2月,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归国家劳动总局主管。1982年8 月,教育部将中专教育司改为职业技术教育司. •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提出 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方针。 • 1986年7月,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991年1月, 第二次,评估,办好一批示范和骨干学校 • 1996年6月,第三次中职毕业可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实施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一)原始的生存教育 • • 1.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 的 2.原始社会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
3.职业教育发韧于原始社会
生产教育及其以后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之本
一、非学校化时期的职业教育
• (二)古代的职业教育 • 《周礼· 考工记》:“周有六职,坐而论道,谓 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直以饬 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异珍以资 之,谓之商旅;饬地力以长地材,谓之农夫; 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工。” •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素质教育,建立职业教育的“立交桥”,终身学习体系
三、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 • • •
重大的职业教育探索和实践 1979年2月,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 职教师资 1980 年,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兴办职 业高中 1980年 ,试办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大学) 1991年 开始,开展职业学校评估,建设重点职 业学校 1997年7月,国务院已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民办职业教育的兴起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制度
背 景 ——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调整
2007年8月30日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规定: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 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 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
建立
(一)职业资格等级设置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特征 (三)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一)职业资格等级设置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结构
初级
国家职业 资格五级
中级
国家职业 资格四级
高级
国家职业 资格三级
技师
国家职业 资格二级
高级技师
国家职业 资格一级
技能层
技术层
一 级:高级技师 二 级:技 师 三 级:高级技能 四 级:中级技能 五 级:初级技能
对照 对照 对照
副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工程师,讲师 助理工程师,助教
背 景 ——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调整
1996年5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 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 业资格证书制度。
背 景 ——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调整
1999年6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再次重申:要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 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新任务新要求: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部署发动: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创新发展:建立新职业发布制度 监督保障: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
第二部分 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
概
述
政策框架
实施系统
质量控制
概述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系统
法律法规 行政管理
技术标准 技术支持
医师培训计划分层分级
医师培训计划分层分级引言医师作为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在诊断、治疗和照顾病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医学知识、技能和技术不断更新,而且医疗环境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持续的医师培训和教育至关重要,以确保医师们能够跟上最新的医疗进展和提高医疗技能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提出一种医师培训计划的分层分级建议,以满足不同层次医师的培训需求。
一、培训计划概述1.1 培训目标医师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医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和提高医疗质量。
根据不同医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和专业方向,我们将提出一种分层分级的培训计划,以确保医师们可以得到适合其需求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1.2 培训分层分级在医师培训中,我们可以将医师分为初级医师、中级医师和高级医师三个层次。
在不同层次中,对医师的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分级,以满足其不同的培训需求和职业发展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将提出以下培训计划:- 初级医师培训计划- 中级医师培训计划- 高级医师培训计划二、初级医师培训计划2.1 培训目标初级医师通常指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他们刚刚踏入医疗领域,需要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以适应临床工作。
因此,初级医师培训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医疗制度和规范,以及培养初步的临床素养和沟通技能。
2.2 培训内容初级医师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医学知识、诊疗技能、临床实践指导、医德医风教育等方面。
培训课程包括但不限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诊断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
此外,还应强化沟通技能、团队合作和医学伦理等相关内容。
2.3 培训方式对于初级医师的培训,我们建议采用“导师制”和“住岗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即由资深临床医师担任初级医师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指导,同时安排他们参与临床实践,积累临床经验。
三、中级医师培训计划3.1 培训目标中级医师通常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学术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
讲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讲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一、前言讲师是学校的栋梁,是培养学生的一线教师。
讲师在学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的讲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是学校推动教职工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障。
二、讲师分级分类管理的意义1.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讲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可以将教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级别,明确了教师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2. 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讲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可以设计不同级别的培训计划和教学指导,引导教师扎实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 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讲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教师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壮大。
三、讲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 初级讲师初级讲师是学校新进教师的起步级别,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师德、业务基础和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具备一定的课堂管理和学生指导能力。
初级讲师的工作主要是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2. 中级讲师中级讲师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职业发展的初级讲师,他们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师德、业务基础和教学能力,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具有较强的课堂管理和学生指导能力。
中级讲师的工作主要是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和教学改革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能力。
3. 高级讲师高级讲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先进人员的代表,他们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师德、业务基础和教学能力,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具有出色的课堂管理和学生指导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能力,并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经验。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基本问题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基本问题作者:孙善学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08期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系列报道一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制度设计和改革探索。
在综合考虑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企业培训制度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趋势的基础上,按照“从职业出发”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初中后教育分流为起点、以5级架构为主体并能够纵向发展的职业教育分级模型,建立了职业教育分级标准、不同层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和同其它类型教育的沟通转换机制,形成面向职业需求和求学需求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用于指导职业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管理。
在2010年11月16日召开的北京市教委深化职教改革工作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新的制度设计把职业教育分为1至5级及5+级,既可以使学生在职业教育体系内连续学习,也方便成年人“回炉”接受与其既往水平相适宜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学历不再单纯地使用传统的普通教育学历概念来描述,赋予了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
2011年4月28日,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试点项目工作部署会召开。
会议对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第一阶段的论证汇报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标志着这项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报道北京市职业教育这一重要改革举措,与广大读者一起见证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从前期论证、项目试点到正式启动、推广实践的探索过程。
——编者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新成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最先反映到职业教育上,能否及时响应新成果、新要求是判定职业教育制度先进性的主要标志。
我国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需要发挥职业教育的关键作用。
为此,职业教育体系与制度改革十分迫切。
安全保卫专业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 4 0 G 2
北京 政法 职业 学 院学报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2 98 2 1 ) 2 o 0— 0 17— 2 5( 0 1 0一 o 1 4
总第 7 4期
安全保卫专业职业教育分级 制度改革研究
张景 荪 … 杨 玉 泉
【 摘 要 】 职业教 育分级制度改革是构建 中国特 色 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推动 职 业教 育科 学发展 的有 益探 索。作 者就 安全保 卫 专 业职 业教 育分级 制度 改 革的 必
为契机 , 展职 、 开 教育分 级制 度改 革实 验 , 完善 职业教 育基 本制度 的有益探 索 , 以为 满足人 民群众 是 可
接受职业 教育 的需 求和 经济社会 发展对 高素质 劳动者及 技能 型人 才 的需 要创造更 好 的支撑条件 。基于 这样 的指 导思想 , 京市启 动 了职业 教育分 级制度 改革试验 T作 。 北 职业教育 分级制 度是将原 来镶嵌 于普通 教育 、 学历 教育体 系 中的职业教育 逐步分 离 出来 , 打破 目前 中职 、 职学历概念 , 高 按照技 能型人 才需求 的层次性 和职业 教育规 律特点 加 以重构 , 1 到 5 从 级 +级 6 个 级别 进行 划分 , 职业教 育逐级 直通 。其 中 , 级 为初 始等级 , 当于 目前初 中后 的职业 准备 教育 , 以 使 1 相 可 从 事非技术 类 岗位 或简单 技能 型 岗位 T作 , 市 收银员 、 级农 艺T等 ; 如超 初 2级为基 础等级 , 当于 目前 相 的中等职业教 育 , 以从事一般 技能 型岗位工作 , 可 如制 图员 、 流配送员 等 ; 、 物 34级为 提高等级 , 级 相 当 3 于 目前 高 中后 的职业 准备 教育 , 以从 事一 般 复杂程 度 的技 能 型 岗位 和辅 助管 理 岗位 工作 , 可 如导 游 、 办 公 室文员 等 。4级相 当于 目前 的高 等职业 教育 , 以从 事 比较复 杂程度 的技能及 管理 岗位 T作 , 技术 可 如 员 、 业管 理员 等 ; 、+级为 发展 等级 , 以从 事 复杂 技术 及管 理 岗位工 作 , 具有一 定 职业精 神及 领 物 55 可 或
教师等级制度
教师等级制度
教师等级制度是指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工作表现和资历等因素,对教师进行分级划分的制度。
教师等级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等级:
1. 初级教师:刚刚入职的新教师,处于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 中级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3. 高级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任务,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4. 特级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卓越的表现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出色的教学技能,能够对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引领。
在具体的评定标准上,不同地区和学校可能存在差异。
但总体来说,教师的等级评定通常会综合考虑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教学成果、师德师风等因素。
同时,教师等级制度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教育教学的变化和发展。
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职业教育基础知识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通过提供实践性的教育培训,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和行业知识,使其能够在特定职业领域中胜任工作。
职业教育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职业教育的概述职业教育是一种与传统的学术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形式,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具体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以便能够胜任特定的职业工作。
与学术教育注重理论和学科知识不同,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实践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可以分为技能型和职业型两类。
技能型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如电工、厨师、焊工等。
而职业型职业教育则是以特定的职业领域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护理、会计、市场营销等。
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性和实践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1.适应就业需求:职业教育根据社会的就业需求,为学生提供特定职业领域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2.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职业教育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相关专业领域的技能和经验,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3.促进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型和实践型人才,为各个行业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4.满足人才需求:职业教育通过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提前了解并满足了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
三、职业教育的基础知识技能职业教育的基础知识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知识: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特定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该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操作技巧。
2.实践技能: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参与实际操作和实验,熟悉并掌握相关的技能。
3.团队合作:在职业领域中,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其适应工作中的合作环境。
4.职业道德:职业教育应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教育系统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分级聘任实施方案
教育系统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分级聘任实施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总则为加强对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激励,促进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教育系统内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聘任管理工作。
专业技术职务包括但不限于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
三、分级标准1.教授:具有博士学位,工作经验丰富,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3.高级工程师:具有本科学历或以上,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多年,技术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四、聘任程序1.申报资格:符合聘任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主动提交申请或者由主管部门提名。
2.评审评定:由相关评审委员会对申请人进行评审,综合考虑其学历、工作经验、成就、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
3.确定聘任等级:根据评审结果,确定申请人的聘任等级,颁发聘书。
4.公示择优:对已确定聘任等级的人员进行公示,确保公平公正。
五、评价标准1.工作业绩:包括在教学、科研、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2.专业水平: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学历背景:包括学历等级和教育背景。
4.工作经验:包括工作年限和从业经历等。
六、激励措施1.薪酬激励:根据聘任等级,给予相应薪酬调整,确保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
2.培训机会: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相关培训机会,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3.职称评定:聘任等级将作为评职称的重要依据,提高职称评定的公平性。
七、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应定期对聘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聘任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性,对审核不合格或存在作假行为的人员进行处理。
八、附则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相关事宜的解释权归教育系统管理部门所有。
教育系统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分级聘任实施方案将有效促进教育人员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事业的水平,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资历框架、学分银行、1+X证书制度的关系解析及施策思考
12推进资历框架和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方案》)的重要举措。
在《方案》中,资历框架、学分银行、1+X证书制度多次相联出现,例如,“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探索实施试点工作,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
本文拟探讨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提出推动三者建设的策略建议。
一、对资历框架、学分银行、1+X证书制度的基本认识(一)资历框架资历框架又称为学习成果框架。
目前,学术界对资历框架的认识不一,概言之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工具学说,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界定,资历框架是一种用以对各种资历进行开发和分类的工具,其是按照事先确定的一套标准对各级学习成果所应达到的程度或目标作出的规定。
另一种是制度学说,例如,欧盟认为,资历框架是对不同层级的资历从学习成果的角度作出描述,每个层级都有相应的学习成果标准,是以能力标准为本对全社会各类资历(包含各类学历文凭、证书和先前学习成果等)进行分类、分级、认定、衔接的一项新型资历制度。
无论是工具学说还是制度学说,其内涵均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资历框架是为了社会的各种学习成果积累、转换;二是等级和标准是资历框架的两个基本要素。
从社会治理整体角度看,资历框架是一种覆盖全社会各种学习成果的资历作者简介杜怡萍(1969- ),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政策及专业建设(广州,51003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资历框架对接的1+X证书制度实施研究”(BJA190100),主持人:杜怡萍;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课题“基于职业教育的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实践研究”,主持人:周凤华;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重点项目“资历框架视阈下的粤港澳大湾区中职教育资历互通互认研究”(2019ZQ JK067),主持人:杜怡萍资历框架、学分银行、1+X证书制度的关系解析及施策思考杜怡萍摘 要资历框架、1+X证书制度、学分银行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概念,三者均指向学习成果,资历框架侧重于分类和分级,学分银行侧重于积累和转换,1+X证书制度侧重于评价,三者均具有制度性和工具性,资历框架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1+X证书制度是资历框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实践,也需要学分银行进行课程互认、学分转换。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概述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概述2011-09-19 08:19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制度设计和改革探索。
在综合考虑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企业培训制度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趋势的基础上,按照“从职业出发”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初中后教育分流为起点、以5级架构为主体并能够纵向发展的职业教育分级模型,建立了职业教育分级标准、不同层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和同其它类型教育的沟通转换机制,形成面向职业需求和求学需求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用于指导职业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管理。
现代化建设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层次性、专业性和发展性,构成了职业教育分级的客观基础。
从分级标准可以反映出社会分工的复杂性和用人结构的层次性对职业人才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文化知识的具体要求。
职业教育一般从1级到5+级,分六个级别。
职业教育的1级和2级,属“基础性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初、中级劳动者。
职业教育1级主要为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职业准备教育,目的是帮助社会新增劳动力达到基本的职业资格准入条件,培养具有必要的职业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初级劳动者,可以从事非技术类岗位或简单技能型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2级相当于现行制度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中级劳动者,可以从事一般技能型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3级和4级,属“提高性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应用性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3级属于高中后的职业准备教育,培养具有较好职业素养和一定管理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可以从事一般复杂程度的技能型岗位和辅助管理岗位。
职业教育4级相当于现行制度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以从事比较复杂的技能及管理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5级和5+级,属“发展性职业教育”。
护士分级管理制度
护士分级管理制度一、概述护士分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及工作年限等因素对护士进行分级管理,以便更好地发挥护士的职业特长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制度旨在进一步完善护士的工作管理体系,促进护士职业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二、分级标准1.学历层次(1)职高及以下:持有职业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护士,不分级。
(2)大专及本科:持有大专及本科学历的护士,初级护士。
(3)硕士研究生: 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护士,高级护士。
(4)博士研究生: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护士,专家级护士。
2.职称层次(1)初级职称:初级护士。
(2)中级职称:中级护士。
(3)高级职称:高级护师。
(4)副高级职称:副主任护师。
(5)正高级职称:主任护师。
3.工作年限(1)工作不满3年:初级护士。
(2)工作3-5年:中级护士。
(3)工作5-10年:高级护士。
(4)工作满10年:副主任护师。
(5)工作满15年:主任护师。
三、分级管理职责1.初级护士(1)负责基础护理工作,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2)积极参加岗前培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3)协助上级进行护理操作,确保病人的安全。
(4)协助上级护士完成病人健康教育工作。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2.中级护士(1)负责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病人得到科学和合理的护理。
(2)负责病人护理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危急情况的处理。
(3)对初级护士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护理能力。
(4)配合医生、其他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进行工作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积极参加职业进修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高级护士(1)负责病区护理管理工作,制定科室的护理工作计划和目标。
(2)负责病人护理过程中的复杂问题的解决和危急情况的处理。
(3)负责团队的管理和协调,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和团队精神。
(4)负责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和质量。
(5)参与护理研究和科研项目的开展,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4.副主任护师(1)负责病院护理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科室的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
教师分级管理制度
教师分级管理制度一、教师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教师分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激励教师培养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分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1. 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教师分级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设立科学合理的晋升通道和晋升条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2. 提高工作绩效。
通过分级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与激励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
3. 促进学术交流与教学改进。
针对不同级别的教师建立不同的培训和交流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4. 优化学校人才结构。
通过分级管理制度,能够选拔出最优秀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使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合理、稳定、优秀。
三、建立教师分级管理制度的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
建立基于教师实际工作绩效和贡献的分级管理制度,要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减少评价主观成分,使教师公平竞争、公平晋升。
2. 绩效导向原则。
分级管理制度要以教师的工作绩效为核心,侧重考察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实际结果和成就,推动教师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品质。
3. 鼓励创新原则。
分级管理制度要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对那些在教学上有特色、在学科领域有突出成就的教师给予肯定和支持,激励更多的教师积极进取,在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四、教师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1. 制定教师分级标准。
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成果、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级标准,将教师分为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等级别。
2. 建立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通过定期的教师绩效考核,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和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确定教师的薪酬、职称晋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概述
2011-09-19 08:19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制度设计和改
革探索。
在综合考虑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企业培训制度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趋势的基础上,按照“从职业出发”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初中后教育分流为起点、以5级架构为主体并能够纵向发展的职业教育分级模型,建立了职业教育分级标准、不同层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和同其它类型教育的沟通转换机制,形成面向职业需求和求学需求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用于指导职业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管理。
现代化建设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层次性、专业性和发展性,构成了职业教育分级的客观基础。
从分级标准可以反映出社会分工的复杂性和用人结构的层次性对职业人才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文化知识的具体要求。
职业教育一般从1级到5+级,分六个级别。
职业教育的1级和2级,属“基础性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初、中级劳动者。
职业教育1级主要为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职业准备教育,目的是帮助社会新增劳动力达到基本的职业资格准入条件,培养具有必要的职业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初级劳动者,可以从事非技术类岗位或简单技能型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2级相当于现行制度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中级劳动者,可以从事一般技能型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3级和4级,属“提高性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应用性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3级属于高中后的职业准备教育,培养具有较好职业素养和一定管理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可以从事一般复杂程度的技能型岗位和辅助管理岗位。
职业教育4级相当于现行制度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以从事比较复杂的技能及管理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5级和5+级,属“发展性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5级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以从事复杂的技术及重要管理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5+级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开拓意识、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能够解决重大生产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关键技术问题的拔尖人才,可以从事设计研发、工程技术及高级管理岗位工作。
其中,5+级别为开放级别,对某些专业,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在5级之上,还可能出现6级、7级或更高级别。
这种分级设计,形成了自下而上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逐级递进、教育内容和要求顺畅衔接、入学制度和形式开放灵活、质量保障和评价严谨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
(制定培养方案的基础)
为保证职业教育分级制有效运行,需要建立职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职业教育标准委员会、职业教育授权委员会、职业教育评价委员会等管理机构。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的实施机构则包括中等及高等职业院校、社区学院、企业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及部分普通高等学校。
各类职业教育机构以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标准为依据,负责组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保障教育质量,经过考核达到分级标准要求的颁发相应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
职业教育分级制需要建立新的开放的职业教育入学制度,其基本框架是:初中后分流进入职业教育采取登记入学;职业教育逐级升学采取直通方式;跨教育类型升学(普通教育进入职业教育)采取考试或测试方式;成人入学采取考试或测试方式。
职业教育分级制旨在建立一个面向人人、适应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拓宽现有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扩大职业教育资源范围,增强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和可选择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教育模式上,按照分级标准设计教学方案,以学习者的既往经历、知识、能力为基础确定培养方案,以模块化教学和学分制管理为特点,形成柔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受教育者提供职业生涯全过程指导,实施连续学习与弹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模式。
(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分级制宽进严出的入学制度、灵活的学习制度决定了建立职业教育评价工作机制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在本地区职业教育评价委员会的主持下开展的、职业院校评价委员会参与的、由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构成的人才质量保障机制,是决定是否授予毕业生相应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必须环节。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需要建立针对教育对象的统一测评、内审外审制、考官制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具体是职业教育1级至3级主要实行内审外审制;职业教育4级以内审外审制为主,辅以考官制;职业教育5级和5+级实行考官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