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三首)简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浩然诗(三首)简析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从这首诗的后两句看去,诗人一夜没有睡好,风雨声让他担心花朵可能经受不住;后来迷迷糊糊地睡去,连天亮了都不知道。这时到处都能听到鸟叫的声音,美妙极了。尽管有风雨,春天仍然是挡不住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完全用不着感伤。
世界上不可能永远阳光普照,毫无风雨;生活里总会有曲折变化。“‘落多少’可以不说,又不容不说”(吴瑞荣《唐诗笺要续编》),诗人既有他的担心,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而以后者为主。在这样一首非常明白易懂的小诗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真景实情,人说不到”(顾璘《批点唐诗正音》),所以很耐读。孟浩然热爱生活,与花鸟大有感情,同自然和谐相处,他的担忧和愉悦又都是淡淡的——这样的诗人,大家都喜欢读他的作品。
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在唐朝,被认为有罪的官员往往被打发到南岭以南的蛮荒之地去,让他受罪。孟浩然虽然一生没有正式进入官场,但认识不少官员,其中颇有被发配到岭南去的,例如他有一首题为《江上别流人》的诗写道:“以我越乡里,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其中就流露了对于被流放者的同情——那时许多被流放者其实是比较好的官员。
南岭是很大的山,也是一条天然的气候分界线。南岭五岭中的大庾岭以梅花著称,据说“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寒暖之候异也。”(《白孔六帖·梅》)诗人的朋友袁瓘袁拾遗被流放到岭南去,应当比较早地看到梅花了,但那里的春天同洛阳的春天相比又如何呢?问这样一个似乎不着边际的问题,隐含着对于落难之友的同情。孟浩然的诗总是写得很含蓄,下笔很淡,然而很值得咀嚼回味。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一辈子没有正式做过官,是著名的隐士,而从这一首诗看去,他并非不想出仕,倒是很希望有高官来引荐提拔自己。清朝评论家沈德潜说“读此诗知襄阳(指孟浩然)非甘于隐遁者”(《唐诗别裁集》)——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而人们很容易忘了诗人的这个侧面。
但是诗人写洞庭湖确实写得好,八月份水位最高的时候,湖水几乎与岸齐平,水气很大,波涛翻滚。诗人形容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是何等的气势!由这一片辽阔的水域联想到“欲济”和“羡鱼”,顺流而下,十分自然。既然是跃跃欲试准备在“圣明”之时出来做官,诗当然要显得有些气势。孟浩然平时写诗并不追求气势,倒是非常平淡的,现在有特别的背景,有必要换一副笔墨,而他也有本领写这一路的句子。所以明朝人邢昉说“孟诗本自清淡,独此联气盛,胸中几不可测”(《唐风定》)。大诗人总是有比较多的本领。
闻一多先生说过,通常以这一首诗为孟浩然的代表作,“其实诗中的前四句不足以代表其诗,而后四句不足以代表其为人”(郑临川记录本《闻一多说唐诗·孟浩然》)。他之所谓“不足以代表”,意思是说不足以代表孟浩然的主流;但这也是孟浩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张九龄被免去丞相的职务,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孟浩然到他手下去当过一段时间佐吏,当于此诗有关;但这首诗未必即作于张九龄请他担任僚佐之时,很可能写得比较早。《唐诗纪事》卷二十三载:“明皇(唐玄宗)以张说之荐召孟浩然,令诵所作,乃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帝曰:‘卿不求朕,岂朕弃卿?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因是故弃。”如此说可信,则《临洞庭上张丞相》一诗早已写成,并且传到皇帝耳朵里去了。
杜甫的《登岳阳楼》亦为描写洞庭湖的名篇,拿来与这一首比较着读,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