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精品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孤独之旅 》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孤独之旅 》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孤独与困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生、社会和自我认识的深入思考。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理解人生的坎坷与挫折,培养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还需引导。

学生在生活中也许会遇到类似的孤独和困惑,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于人生思考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培养坚定的信念,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孤独之旅。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人生感悟资料。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作者的简介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为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合作探讨以下问题:a.课文讲述了作者的孤独之旅中的哪些经历?b.作者在孤独之旅中产生了哪些困惑和思考?c.作者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和孤独的?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 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 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4、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二、学习导航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嬉()闹觅()食驱()除雍( ) 旧茬()儿戳()破撩()逗轩( ) 凹()地掺()杂胆怯( ) 撅( ) 给()予( ) 你认为还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厚实:嬉闹:撩逗:茫然:乖巧:驱除: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语需要理解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你认为还要补充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新知导学1、学生浏览课文,完成下表2、依据上表理清故事情节开端:()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读课文,理解文意1)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我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体现“孤独“的词语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读课文,揣摩语言,合作探究1)学生分四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小组一段,比一比谁组读得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孤独之旅》示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孤独之旅》示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孤独之旅》示范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的教材,本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与成长,从而体会到孤独的内涵和价值。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受,并通过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境。

本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孤独的本质,认识到孤独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并学会在孤独中思考和自我提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孤独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人生哲理类的文章感兴趣,但需要注意避免陷入过于沉重的思考,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文章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解孤独的内涵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孤独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的孤独感受。

2.突破策略: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孤独的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验孤独的感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准备相关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3.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一段孤独旅程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孤独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驿站近日开展了“生活的挫折,成长的礼物”的心理案例征集活动,面向全校征集素材,采用有奖!我们班决定依据《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来推举杜小康,那么杜小康到底符不符合要求?这个考察任务就交给同学们了!2.展示任务:出示心理案例征集表3.完成素材说明手册:平板选词填空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任务之后,打开平板,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检测。

活动一第一站:在挫折中体味孤独借用朋友圈的形式让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杜小康心情脉络。

学生依据课件所给图片,畅所欲言,限时3分钟发布朋友圈。

第二站:在孤独中对抗逆境推送小组学习的表格:1.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到环境描写的句子。

2.让孩子想象杜小康心情的颜色。

3.让孩子分析内心的心理感受。

总结学生找到的环境描写,并将这些环境描写的色彩对主人公心理的烘托作用加以强调,链接九年级的中考复习。

小组进行合作,1号2号同学读环境描写句子,3号4号同学填表格,5号6号分析人物心理。

第三站:在逆境中收获成长1.展示问题:杜小康为什么会哭呢?组织学生自主思考。

2.将杜小康的“哭”和2022年中考题中可可的“哭”结合起来,让学生来谈感受。

1.设计问题:孤独之旅还可以叫什么旅程?2.发布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打到平板上。

1.学生对杜小康哭的原因进行畅所欲言地回答。

2.学生将杜小康的哭和可可的哭对比分析,得出委屈和成长的原因。

3.学生在平板的讨论面板进行“孤独之旅”名称的另一番探讨。

1.引用作者曹文轩的话,对这一课的主旨进行总结和升华,同时告诉学生成长道理: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不惧挫折,勇于直面挫折,才是献给自己的成长礼物。

2.呼应开头的情境,发布评价推荐表,给学生讲解推荐细则,组织学生利用平板进行投票。

学生利用畅言智慧课堂的投票功能来对主人公符不符合心理案例推荐来进行投票。

根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今天的作业练习:叙写自己的成长故事,运用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同时制定评价量表,给学生的写作指明方向。

《孤独之旅》精品导学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孤独之旅》精品导学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导学案的引导,让学生自 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 新精神。
及时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 时调整导学案的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导学案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目标达成度:评价导学案是否能够帮助 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内容质量:评价导学案的内容是否准确、 全面、易懂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 展的需要
丰富学校课程文化 的需要
导学案的目标与定位
01
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孤独之旅》这 篇文章 导学案背景与目标
导学案背景与目标
导学案的未来展望
导学案的反思与改进
导学案的反思与总结
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导学案的效果与影响
导学案的优点与不足
导学案的改进方向与措施
导学案的改进方向与措施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导学案 难度和内容
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 合作精神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不断改进和 完善导学案
添加副标题
《孤独之旅》精品导学案一 等奖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导学案内容与结构
02 导学案背景与目标 04 导学案的实施与评

05 导学案的反思与改 进
06 导学案的推广与应 用
07 结语与致谢
添加章节标题
导学案背景与目标
导学案的编写背景
语文课程改革的需 要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需要
单击添加项标题
学习过程:安排学习步骤,指导自主学习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孤独之旅》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孤独之旅》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孤独之旅》导学案导学案:《孤独之旅》【导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导学过程】一、课文阅读: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10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2.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发生在哪里?(2)登场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3)梁警官和陆仔最后悲惨的结局是什么?(4)你认为故事的主要意义是什么?二、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15分钟)1.课文的整体结构如何?2.识别主要事件和情节。

3.选取一段描写,分析语言特点。

三、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15分钟)1.作者为什么选择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主题思想?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四、拓展阅读:以《孤独之旅》为题,以三段为一组,写出一篇感想短文。

(25分钟)1.第一段:简单概括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第二段:表达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3.第三段:谈谈你对孤独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孤独。

【导学案解析】一、课文阅读: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10分钟)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故事梗概,为后续分析和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思想打下基础。

二、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15分钟)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技巧的分析能力。

三、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15分钟)这一部分可以培养学生对作者意图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以及找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四、拓展阅读:以《孤独之旅》为题,以三段为一组,写出一篇感想短文。

(25分钟)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思考,并与个人生活和经历相结合,学生可以表达出自己对孤独的理解和在面对孤独时的想法和做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孤独之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孤独之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孤独之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孤独之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孤独之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知道霎Time的成长经历;2) 理解霎Time对“孤独”的认识;3) 理解“他人视角”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4)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及短语。

2. 能力目标1) 学会如何理解英语文章中的细节,了解文章的主旨;2)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3.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2) 让学生认识到“孤独”对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文章并理解其主旨。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他人视角”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阅读理解、讨论、情景模拟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5分钟)教师可播放一段关于自我认知和孤独的视频进行热身。

为学生引入“孤独”主题。

2. 导入(7分钟)展示题目:W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you hear the word "loneliness"? Ask students to brainstorm ideas and collect the answers.3. 阅读(30分钟)1) 阅读理解:请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孤独之旅"(Lonely Journey)。

2) 观看课堂视频。

4. 学生讨论(15分钟)教师分为小组让学生讨论问题:“你认为霎Time是怎么样的人?他有哪些特点?”5. 总结(8分钟)1) 教师总结文章的主旨并检查课堂考试。

2)学生们针对此主题写一篇文章或进行图片表达(待定)。

五、教学反思1. 通识性讲解通过本次课中对于“他人视角”的解释,学生对于团体观察与群体思维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17课《孤独之旅》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7课《孤独之旅》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出人物的形象难点:结合文章的环境描写,能说出小说的主题
新课导入
九年级,你们的身高或许超过了父母、老师,但你们的心理真的“长大”了吗?能否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有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的寂寞,使他痛苦也令他成长。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孤独之旅》。(预时:1分钟)
当堂反馈
1、文中环境描写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一定作用,找出有关语句并分析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如芦苇荡、放鸭图、孤独的杜小康等。】
2、学完本课,相信大家对孤独有了更深的体会,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预时:5分钟)
驱除:茫然: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歇斯底里:
成果记录二:
人物:
环境:
情节:
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成果记录三:
孤独是心头的针,会时时刺痛脆弱的心灵;孤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会__________________。
(预时:5分钟)
再读课文
走进孤独
内容:再读课文,走进孤独
学法:再次速读课文。参考以下问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讨。
展示方案三:
方案建议:
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2.我要回家
3.还是分头去找吧。
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2、(1)鸭群、扇形水流
(2)黄昏时的炊烟和河面
(3)芦苇荡的宽阔无边
(4)芦苇荡暴风雨的凶猛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优质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优质课导学案_1

《孤独之旅》教案课题:《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课文情节;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有一句歌词大家都熟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走近孤独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孤独—→坚强)三、品读课文,理解孤独请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孤独”的句子。

(学生跳读课文,品味语句。

)学生思考后交流。

例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

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

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此环节,结合不同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孤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迷茫、恐惧、害怕、胆怯等)四、探究质疑、感悟孤独1、学贵有疑,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让他们在纸上写下两类问题:A、我有疑问,需要向其他同学请教的问题:B、我认为值得考考大家的问题:2、学生质疑。

第17课《孤独之旅》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7课《孤独之旅》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孤独之旅》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

2、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3、积累读读写写词语【学习重点】1、理解小说的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

2、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学习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

【新课导入】同学们到了初三,身体长高了,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你心理“长大”了吗?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描述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去放鸭。

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

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

让我们一起去体验“长大”的感觉。

作者介绍曹文轩,汉族,男,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天瓢》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黑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经历。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

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负担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小说通过杜小康与父亲离家到芦苇荡放鸭的经历的叙述,描写了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给下列字词注音曹文轩.()嬉.闹()撩.逗()凹.地()胆怯.()撅.断()戳.破()朦.胧()掺.杂()觅.食( )旧茬.()咀嚼.()抠.()杜雍.和()给.予( )解释词语:家底:厚实:嬉闹:撩逗:茫然:乖巧:驱除:浩浩荡荡: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天昏地暗:按照故事情节梳理情节。

语文:3.10《孤独之旅》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doc

语文:3.10《孤独之旅》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doc

3.10《孤独之旅》学案教师寄语: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居里夫人学习目标:1.在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学习欣赏小说的艺术价值。

2.了解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的方法。

品析人物形象。

3.理解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1.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从人物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2.理解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文学作品与学术著作,主要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大水》、《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嬉. ( ) 闹觅. ( ) 食驱. ( ) 除雍.( ) 旧茬. ( ) 儿戳. ( ) 破撩.()逗2.解释下列字词。

厚实:嬉闹:觅食:驱除:回应:撩逗:歇斯底里:3.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①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 )②等杜小康终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舱的席子上。

( )③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

( )④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二、理解探究1.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基本内容。

2. 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三、合作释疑1.小说结尾写道:“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的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这是一种什么描写?如果把这节文字删掉有什么不好?2.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6孤独之旅(2)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6孤独之旅(2)

16.2孤独之旅【学习目标】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点难点】1.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安静下来。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

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

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

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时,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小鸟正浮在水面上。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

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1.说一说杜小康恐慌的原因。

2.这一段文字写得很美。

芦荡的景物为什么又不能让杜小康安然入睡呢?3.你有过孤独的感受吗? 请用200—300字表述。

二、文本探究(一)揣摩语句,深层探究1.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杜小康成长的过程?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2.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1.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2.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对人物的成长过程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分析下列句子的作用。

(1)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我要回家……”(2)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

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3..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3篇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2.审美欣赏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领会优美的意境。

3.通过学习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性格。

教学重点:认识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孤独”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玩味歌词,导入新课:“生活处处皆语文”(幻灯片文字),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时不在。

前几天听同学们唱歌,我发现有两句歌词耐人寻味——“我不想我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看幻灯片,点名学生唱这两句)同学们,你们想长大吗?(让学生畅谈成长的烦恼或快乐)不管我们想与不想,岁月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的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学会坚强,获得成长。

而在众多的考验中,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一位孤独少年的成长历程。

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中紧扣两个关键词“成长”“孤独”,以生活中学生成长的烦恼或快乐为切入口,又时下流行的歌曲SHE的《不想长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体验人物情感。

1.本文以一篇小说,因此根据以往学习小说的经验,我们应该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学习?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方面着手去学习。

人物:杜小康情节: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辛,精神上的磨练,最终在暴风雨后之后“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设计说明:本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使学生强化读小说的方法技巧,即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着手阅读。

《孤独之旅》学案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孤独之旅》学案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1.第①段中4个加点的“黑”字,哪些是实指,哪些是虚指?作者这样肆意渲染,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父子俩最大的敌人是孤独?他们是如何战胜这一敌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子。”品味一下加线词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结尾写道:“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的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这是一种什么描写?如果把这节文字删掉有什么不好?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三、学生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十环境十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1)本文讲了故事,表达了一个主题。
(2)复述故事主要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用一段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独之旅》主要对人物杜小康进行心理刻画来表现他的性格。
B杜小康在暴风雨之夜经受身心两方面的磨练,终于变得坚强,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部编人教语文初中九年级上册的《阅读16孤独之旅》学习教案5

部编人教语文初中九年级上册的《阅读16孤独之旅》学习教案5

孤单之旅【教课目的】知识与水平1.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小说内容,领会标题的含义。

1.理清故事情节,剖析人物形象,掌握课文主题。

2.领会小说中环境描绘、细节描绘和心理描绘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尝小说精巧传神、语重心长的语言。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线,丰富感情体验,建立奋进信念,培育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领会细节描绘、环境描绘和心理描绘的作用;2.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课难点品尝小说的细节描绘和环境描绘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从前感觉过孤单吗?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孤单是什么呢?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单之旅》,领会孤单带给人的味道。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曹文轩,汉族,男,1954年1月生于江苏省盐城市乡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念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今世文学博士生导师。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今世文学教研室主任,小孩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有《草房屋》、《红瓦》、《天瓢》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宋庆龄小孩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中国少年写作的踊跃倡议者、推进者。

2、知识链接《草房屋》是一部对于少年景长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屋”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他亲眼目击或参加了一连串看似平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

小说描述了几个孩子念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洋溢着艰辛与苦痛,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累积词语。

乱窜。

赐予。

戳破。

万顷。

觅食。

撩逗3.检查预习累积词语:乱窜赐予戳破万顷觅食撩逗词语释义: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样激动,举止失态。

不离半步:形容一步也不走开不离半步一泻千里:形容地位、景况、名誉等降落得很厉害。

充耳不闻: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三、新解课文(一)整体感知1.这篇小说的三因素是什么?答案示例:人物(主人公):杜小康文章讲了一个如何的故事?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从父亲去放鸭。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精品教案新部编版1(甄选.)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精品教案新部编版1(甄选.)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精品教案新部编版1(优选.)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第十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其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把握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能力。

此外这篇课文虽然只是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但它也拥有主要的人物——杜小康父子、有完整的情节——杜小康在失学之后与父亲放鸭的经历、以及关于鸭群、芦荡、暴风雨的细腻的环境描写等小说的三要素,对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就学生的情感结构来讲,九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孤独是成长中的一道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存在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引导他们理解主旨,明白“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感受和成长的必修课。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小说这种文体也有了一些接触,但是他们理解的现状是感性的多一些,理性相对不足,所以教师可以将小说这种文体三要素及描写方法的抽象知识放入具体的文本分析里去理解和体味,以加深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的认识。

三、学习目标:根据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并结合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1、通过浏览课文,抓住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出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找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味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

3、理解孤独是成长历程中的催化剂,学会在孤独的旅途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四、学习重难点:本篇课文的题目为孤独之旅,对题目的解读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行为脉络和主旨体现,所以我将重点设计为,理解“孤独之旅”的重要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精品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重点】
品味“孤独”,体验“成长”的感受。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轩( ) 嬉闹( ) 凹地( ) 雍( ) 掺杂( )
胆怯( ) 撅( ) 给予( ) 觅食( ) 撩逗( )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眺望:厚实:
嬉闹:撩逗:
驱除:茫然:
乖巧: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

1974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明确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二)深层探究
1.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2.人物赏析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

(1) 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2)根据故事情节,你能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吗?
(3)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语句是什么?
(5)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三)语言品析
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

请找出并点评你认为文中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

侯晓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