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论文:儒家思想的宗教性分析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性意蕴及其现代意义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性意蕴及其现代意义【摘要】20世纪关于“儒家是否宗教”以及儒学的宗教性的讨论,不仅将问题本身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为更进一步地探讨儒家各个方面的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和切入点。
那么本文认为儒学显然并非西方式的宗教,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认儒学之具有宗教性。
这里的宗教性是指儒家价值的信仰者对于宇宙的超越的本体所兴起的一种向往与敬畏之心,认为人与这种宇宙的超越本体之间存有一种共同创造而且交互渗透的关系。
而我们对儒学宗教性的讨论显然不是无的放矢,儒学宗教性的发掘对于现代社会有诸多积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对儒学自身的现代转换提供了全新的维度。
【关键词】宗教性;共同创造;内在超越;生态伦理;民族宗教1 问题的提出20 世纪儒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事件就是对“儒家是否宗教”以及儒学的宗教性的讨论。
这一讨论具体而深入地考察了作为“精神性宗教”的儒家或儒学的特殊品格,具体而深入地考察了儒家或儒学思想具有的“宗教性”意蕴。
①这一讨论的实质性意义在于,不仅将问题本身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为更进一步地探讨儒家各个方面的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和切入点,以至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本文认为儒学显然并非西方式的宗教,西方式的宗教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同时儒学关注的核心是“当下的人”而非“彼岸的神”。
在中国传统社会是没有宗教的,然而不管是冯友兰先生说的“中国传统是以哲学代宗教”还是梁漱溟先生说的“中国传统是以道德代宗教”,无疑儒家蕴含了宗教的功能,至少实际上起到了宗教的文化功能。
人们在儒家思想中获得了“安身立命之道”,儒家的宗教情怀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西方传统经典宗教的出世性也在逐渐的弱化,随之而凸显的是宗教的人间性和人文性。
在这种背景下,儒家传统思想的内在超越之路,以及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特点,获得了更多现代转化的生长点,同时对西方传统的经典宗教也提供了诸多启示。
因此,研究儒家思想中的宗教性意蕴,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且也可以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
儒家学说宗教论探析
体。
孔子即是此群体中最杰出的学者。
他的弟子很多,由此形成了儒家学说,并在诸子百家争鸣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派。
他们以远古贤明帝王的治世为理想社会,以礼教区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以仁、义、忠、孝作为社会道德规范,而且特别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
儒者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积极入世的精神特别强烈,世俗性的特征非常显著。
在春秋战国的乱世,其学说与法家、墨家、纵横家比较,则颇为迂阔而不适用,所以它的价值也不为各国的统治者所认识。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鉴于自秦王朝统一中国以来已经试用过法家、纵横家和道家学说为治国的理论,从政治上考虑,见到儒家礼教有利于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其“仁”与“义”作为社会道德原则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中国儒家,包括现代而易为民众接受,因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具新儒学,并不具备宗教的性质。
然而二尊儒术”的建议。
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皆以儒家学说为十余年来,西方神学家们都认定儒家是宗教,其影响治国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政治伦理的理论基础。
汉代学及于汉学界和国内学术界。
于是儒家是否宗教,就成者对儒学性质的认识是明晰的,所以《汉书-艺文为甚受关注的学术问题。
在我们中国传统观念中,儒志》述及先秦以来学术的“九流十家”中最有影响的家与宗教是无关系的,但现在既然成了学术问题,探而形成学派的九家,首为儒家,其次为道家、阴阳讨起来便非常复杂而困难了。
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从孔子的时代至东汉永平四年(61)班固完成《汉书》初一、儒家属于东汉以来的三大信仰之一稿时,虽然有原始的迷信残存民间,以及阴阳五行及儒为学者之称。
中国春秋后期,即公元前5世纪谶纬之说流行,但学术界尚无宗教的概念;这时儒家之末,在知识分子阶层中出现一种文化修养很高,熟和道家皆仅为学派而已。
欧洲、中亚和印度的许多民悉历史典籍,懂得礼乐,志于为诸侯贵族服务的群族都有自己的神话,而宗教则依附于神话,在这些民儒家学说宗教论探析谢桃坊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印度僧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于中国洛阳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一卷,标志着印度佛教开始在东土流传。
从儒家的天人观看其宗教思想与实践
从儒家的天人观看其宗教思想与实践宗法性传统宗教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一以贯之的“正宗大教”。
儒学作为官学,与官方宗教经常是并行发展,“虽有时交叉,但决不合一,”①使宗法性传统宗教这一“正宗大教”几千年来一直在祭政合一、祭族合一的轨道上行进,虽然其祭祀典制不断完备,却始终没有形成一套内在的神学体系。
论文从儒家天人观的角度对儒家的宗教思想与实践进行分析,从哲学的高度探寻儒学与官方宗教“虽有时交叉,但决不合一”的思想深层原因。
论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在对儒家天人观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后得出结论:儒家哲学从根本上说是“天人之学”,儒家站在宇宙的高度将自然、社会和人类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遵循共同的规律,在天称为“天道”,在人称之为“人道”,“天道”是“人道”的来源,人类的思维和活动只要能上达天道既符合人道,即“天人合一”。
第二部分基于第一部分的研究结论,从儒家天人哲学的高度对儒家宗教思想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儒家“以人为本”的天人哲学思想,使儒家的宗教思想具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特点。
第三部分在第一、第二部分的研究基础上,对儒家的宗教实践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儒家关注人生和人的主体意识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精神传统,决定了儒家的宗教实践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特征。
儒家“神道设教”的宗教实践既讲人,又讲神,神道的目的在于完善和加强人道,倡导的是一种与神道对立的人道的观念和人道精神。
儒家宗教实践的本质是人文的、世俗的和非宗教的。
儒家宗教实践的外在形式是宗教牲的,内在心理体验是人文性的,两者在礼乐文化体系中自然融合。
“礼”是儒家宗教思想与实践的载体,“礼”成为宗法社会秩序的象征。
最后,儒学“以人为本”的天人哲学本质上是人学,儒家以“神道设教”,借神道弘扬人道,致力于承担“敦厚以崇礼”的教化,以求建立理想的大同社会。
封建统治者借敬天祭祖来显扬其至上的王权和威仪,维护其宗法统治。
儒学与宗教中的伦理道德观
儒学与宗教中的伦理道德观儒学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但都对伦理道德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诠释。
在儒学中,伦理道德是其基础和核心,而在宗教中,伦理道德则是信仰和敬畏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儒学和宗教中伦理道德观的异同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儒学中的伦理道德观儒学是中国的传统思想之一,以孔子为代表人物。
儒学强调的是人的本质和人的修养,它正是以二者为基础,来阐述其关于伦理道德的思想。
在儒学中,“仁”是最核心的概念,指是爱、仁慈和人性。
儒学认为“仁”是人类天性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高尚的特质。
只有通过修养,才能把“仁”发挥到极致,进而构建出一个安定、和谐、关爱的社会。
此外,儒学还注重家庭伦理。
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让人们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伦理道德,让大家树立起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信念。
同时,儒学还倡导了儒家礼制,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一定的礼节,以体现尊重和关注。
儒学的伦理道德思想得以贯彻到中国的社会和治理中,在实践中被相当程度地认可和接受。
在中国古代社会,“风”和“俗”被均视为很重要的道德规范。
这些规矩和仪式都是儒家思想的延续。
宗教中的伦理道德观宗教是人类精神和信仰领域的一个方面。
宗教伦理道德观注重的是神秘、超越、心灵和个人价值。
它通过让人们接受某种神的存在,来推动人们的道德行为和精神生活。
伦理道德在各个宗教中都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不同宗教中的解释和强调却是不同的。
基督宗教中有“十诫”,伊斯兰教有“五行”,佛教则有“八正道”。
这些道德标准差异巨大,但指导的原则却都是为了构建更加和谐、高尚和美好的社会。
宗教伦理道德观还关注对待他人的友爱和宽容。
宗教鼓励信徒学会接纳和包容他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尽力成为一个更为宽容、自律和高尚的人。
宗教伦理道德观是在超自然信仰的观念上产生的,其特有的信仰和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类的和谐发展、精神修养、道德教化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儒学和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儒学和宗教对人类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2024年儒家教化思想研究》范文
《儒家教化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儒家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在古代社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其中,教化思想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塑造。
本文将深入研究儒家教化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现代意义。
二、儒家教化思想的核心内容1. 人本主义儒家教化思想的首要原则是“人本主义”,即强调人的中心地位和重要性。
它主张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人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人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儒家的崇高人文精神。
2. 仁爱之道“仁”是儒家教化思想的重要范畴之一。
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包容、宽容以及自我克制等道德品质。
儒家认为,通过践行仁爱之道,人们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礼仪之规儒家教化思想强调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们应该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礼仪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和品质。
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尊重。
三、儒家教化思想的现代意义1. 道德教育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教化思想仍然具有非常高的道德教育价值。
它所倡导的仁爱、礼制等道德观念,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背景下,儒家教化思想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2. 促进社会和谐儒家教化思想所倡导的和谐观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它主张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和谐观念不仅体现了儒家的崇高人文精神,也符合现代社会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3. 提升个人修养儒家教化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它认为,通过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人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种个人修养的观念,对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儒学宗教性浅析
关于儒学宗教性浅析关于儒学是否是宗教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那儒学是否是中国的宗教?我也不知道,不不过既然谈到宗教问题,我想我们最少应先了解一下到底何为宗教?作为宗教究竟需要有些什么必要条件?虽然我们都知道各个国家由于文化差异对宗教的定义各不相同,就比如说:《大英百科全书》给宗教(religion)一词这样5个意义:(1)对上帝或其他超然力量的服从和崇拜;(2)对宗教信仰和教规得承认和信奉;(3)宗教观点、信仰和实践的个人趋向或制度体系;(4)古时候指良心;(5)热爱和信仰某种事业、原则或信仰体系;《大美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宗教是以…终极‟、…至上‟和…神‟为核心的一种信仰和礼仪的模式,人们企图由此凭借通常的现实经验与来世相通,并希望获得有关来世的灵性感受。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的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是感到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因而企求某种超越的力量作为命运的依托和精神归宿。
”等等。
虽然不同文化,不同名族对宗教定义在语言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宗教的几个本质的属性,比如:肯定有一个信仰对象,终极追求目标,信奉体系,信奉团体组织。
那儒学到底是不是宗教呢?或者说从从何种意义上讲它是宗教?当然儒学建立最初是完全与宗教性沾不上边的,只是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政治伦理学说,它和诸子百家争鸣。
我想儒学慢慢具有宗教性应该是伴随着封建统一大帝国的建立和巩固逐渐进行的。
是经过董仲舒及后人改造后的儒学。
从董仲舒开始,他以公羊春秋的儒家学说为主干,广泛吸收阴阳五行黄老刑名等多种学说,形成了以“天人感应”为思想核心的理论体系,使儒学开始蒙上神的色彩。
再到宋明理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儒教的开始。
宋明理学吸收佛道的思想营养和思辨方法,使“教合流”,发展传统儒学,构建起儒学本体论学说,史称之为“新儒学”。
新儒学将儒家伦理思想和哲学整合为一,形成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本体论学说。
从宗教的角度看儒学
从宗教的角度看儒学为什么一切外来的宗教和文化不能同化中国人的精神?为什么那些“舶来品”来到中国不久,就会被中国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所同化?一个民族在她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上,必然离不开宗教对其野蛮性的陶冶。
宗教涉及的是一个民族的信仰问题,它是以人的现实存在为背景的。
宗教总是与社会伦理、政治制度等融为一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整体思维水平。
宗教的职能首先要解决人与客观世界、人与社会的矛盾。
原始宗教只是初步解决了这些矛盾,而进入文明社会的纯粹宗教需要系统性地解决人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各种问题。
哲学和宗教虽然密切相联,但一个健康发展的民族,哲学与宗教应该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
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英阶层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最高思维水平的代表,宗教则代表着一个民族绝大部分普通人的精神信仰。
儒家思想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精英阶层的思想,也代表着普通大众的精神信仰,并且成为皇权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立法”基础,不可不谓巧妙也!宗教的思维模式是圆圈式结构,哲学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式上升结构。
儒家思想显然是以解决礼坏乐崩之后的信仰问题为宗旨的,其思维模式显然属于宗教的范畴。
儒家思想对客观世界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刻意回避了那些理论上的难题,使人们不再对客观世界产生怀疑。
这样,儒家文化在功能上就行使了一部分宗教、哲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的职能。
儒家思想既是宗教,又非标准形态的宗教;既是哲学,又非标准形态的哲学。
如果说儒家思想是宗教,那么宗教观念中至高无上的上帝在哪里?如果说儒家思想是哲学,那么宇宙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在哪里?孔子学说中的“存在”就是那些表现在现实世界里的仁、义、礼……不过是些存在的图式、概念而已,并非存在本身。
孔子关于“仁、义、礼”的学说直接源于周礼。
周礼原本是来自原始宗教的,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在仪式中透出宗教的魂魄。
这样,孔子学说很自然地就与宗教有了共通之处。
“席不正不坐。
”(《论语·乡党》)坐席不合礼制,不坐。
《2024年儒家教化思想研究》范文
《儒家教化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教化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文化脉络中,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儒家教化思想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了解其深刻内涵及价值所在。
二、儒家教化思想的内涵儒家教化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教育,主张以仁爱、礼义为核心,以实现社会和谐为目标。
具体而言,儒家教化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仁爱思想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以仁爱为基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这种仁爱思想体现了人类的道德本质和基本价值观念,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2. 礼义思想儒家强调礼义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义是道德行为的准则。
礼义思想不仅规范了个人的行为举止,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 教育思想儒家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手段。
教育应该以德为本,注重培养人的品德、知识和能力,使人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才能的人。
三、儒家教化思想的价值儒家教化思想的价值在于其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具体而言,儒家教化思想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社会和谐儒家教化思想以仁爱、礼义为核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和谐思想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冲突,需要倡导儒家教化思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培养人的品德儒家教育思想强调以德为本,注重培养人的品德。
这种教育思想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3. 传承文化精髓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精髓。
通过对儒家教化思想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撑。
儒家思想的信仰论文
儒家思想的信仰摘要:儒家思想的信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原则。
这种信仰,我们称之为“情感信仰”。
儒家的思想以仁爱为本、修己安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态度教化世人。
儒家思想与宗教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关键词:儒家思想情感信仰宗教宗教一词源于日本人对英语religion的翻译,但自从18世纪以来,却一直在很大程度上作为基督教的代名词而使用。
儒家思想在某种意义上似乎隐含了宗教性。
对于儒士而言,上天的意志是通过仁来实现的,因此,天和仁就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最终目标。
从这种意义上讲,儒家思想可以定义为一种宗教,即儒教。
然而对“儒教”一词的实际所指,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儒家的宗教”(confucian religion);一是指“儒家的教化”(confucian enlightenment)。
众所周知,在儒家的思想里,本源的事情乃是仁爱。
其实,信仰并不仅指神格化的宗教信仰,甚至并不仅指存在者化的对象化信仰。
借用《老子》的话说,信仰并不仅对“有”的信仰,还有更有确切的对“无”的信仰(此“无”并非佛教之空)。
在儒家的观念中,这就是对真切情感的相信,这里不仅没有神格性的信仰对象,也没有任何存在者,而只是生活情感的直接显现。
这样的信仰,我们不妨称作“情感信仰”。
甚至可以设想,有一个杀人不眨眼、不信神也不信天理良心的人,然而当其面对其所爱者之际,他绝不会为所欲为,他此时此刻分明表现出一种敬畏感来,如佛家所言:“一阐提也有佛性”。
而这样的敬畏感来源于一种信仰。
儒家教化的宗旨,就在于唤醒他的这种真切的信仰与敬畏感,然后“扩而充之”,而使他“立乎其大者”。
所以说,对死亡的恐惧,既可以通过宗教信仰来消除,也可以通过情感信仰来消解。
这种消解不是源于情感,而是源自对这种情感的领悟。
人的自然生命是指人由出生到死亡的生理过程,儒家的理想生命是一个践仁的道德生命,这个由践仁得以完成的道德生命是在自然生命的历程中实现的。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一直扮演着宗教和哲学的双重角色。
在儒学的传播中,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着重探讨了儒学的宗教性质及其影响,以及如何加强儒学的哲学性,以更好地发挥儒学与现代社会的作用。
一、儒学的宗教性质及其影响儒学虽然被归类为哲学学科,但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一种宗教。
在儒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教义和思想体系逐渐得到了宗教化的转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宗教传承和仪式。
例如,儒学的核心思想“仁爱”就被视为一种道德信仰,成为了中国的精神信仰之一。
此外,儒家还创立了一系列的儒教仪式和祭祀仪式,如“孔庙祭孔大典”、“八闽祭孔”等,这些仪式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宗教的一部分。
儒学作为一种宗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思想理念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儒家教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一。
儒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敬仰,儒家思想也对中国社会的道德和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如何加强儒学的哲学性1990年代以来,我国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儒学经历了一次“复兴运动”,当代新儒家在儒学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代新儒家认为,儒学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是相当必要的,由此也就需要对其进行加强和改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首先,要充分挖掘儒学的哲学性。
既然儒学需要从一个信仰系统发展成为一种哲学学科,那么儒学答案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内在价值的传递。
因此,在当代儒学中,要强调儒学文化的哲学性和人本性,强调儒学的核心理念和基础思想,将传统宗教儒学转变为一个哲学体系,并加强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其次,要加强儒学的与时俱进性。
如今,全球化、信息化等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普遍,我们需要跨出传统束缚,用新的视角去看待儒学思想,并在其基础上赋予其以中国特色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与儒家思想的对比分析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与儒家思想的对比分析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宗教信仰和文化思想源远流长。
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思想是宗教信仰和儒家思想。
这两种历史文化思想的基础极其深厚,对于中国人民的形成和文化传承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
今天,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和儒家思想。
一、宗教信仰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主要包括道教、佛教和儒教。
道教和佛教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宗教,两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
而儒家思想虽然不算是一种宗教信仰,但又与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中国文化思想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道教一开始是中国的一种思想体系,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了宗教信仰体系。
道教主张一个人应该注重理解宇宙和人类与之关系的本质。
道教强调生命和宇宙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以及宇宙中不可避免的一切变化。
而且,道教还在中国的医学和武术方面大有发展,为中国人民健康生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佛教是中国人熟知的另一种信仰和文化宗教。
佛教融合了在其发源地印度的数种传统文化和信仰,使其得以逐渐传播到中国。
佛教是对文章的反问,并推崇对于生命、人类和整个宇宙的思考和理解。
佛教历来提倡“慈悲为怀,利他为本”,其强调的关乎自然界中一切形式生命的尊重和尊严。
佛教内外兼修,涵盖教化、哲学、心理、医药、音乐、绘画、修辞和科学等众多方面。
佛教的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思想中最具有渊源和包容性的重要信仰。
儒家思想关乎的是社会人际间的礼仪、文化、道德、伦理、智慧和宽容。
儒家思想极为注重人的修养、品行、标准、才能和技能,在儒家思想中,注重人之大地,生活在一个极其优美和协调的环境中。
儒家思想旗帜鲜明地宣扬了一种将实现同时心中求道和行为优雅的理想世界的思想。
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非常深刻,他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基础。
儒家文化思想的主体是儒家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时间并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文化体系中。
浅谈儒学与宗教的关系以及如何复兴儒学
浅谈儒学不是宗教以及如何复兴儒学的相关问题内容摘要:目前关于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仍无法得出统一结论。
本人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经过深思熟虑,得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本文将针对支持儒学是宗教的观点,从争论的热点出发,在儒学的思想渊源、“儒释道”三教、究天人之际、儒学不具备一般宗教的特征等方面予以论证儒学不是宗教的问题。
同时针对这场儒学是不是宗教之争产生的背景及原因,来说明宗教性不能复兴儒学。
关键词:儒学、宗教、思想渊源、“儒释道”三教、究天人之际、一般宗教的特征、儒学复兴一、儒学不是宗教本文将在儒学的思想渊源、“儒释道”三教、究天人之际、儒学不具备一般宗教的特征等方面予以论证儒学不是宗教的问题。
(一)儒学的思想渊源我们知道儒学以先秦儒学为开端,又以孔子为开创者。
那么想要探究儒学的思想渊源,就要知道孔子思想的来源。
最明确的是孔子对周礼的继承,那么对夏商时期具有巫术色彩的思想有无继承呢?商王朝可以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王朝,强调“君权神授”。
而孔子是明确反对鬼神说的,也就是说孔子没有继承夏商时期的宗教思想。
但是孔子却又提出了“神道设教”的著名命题①,这正是让人迷惑的地方。
有些人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明儒学是宗教的,其实不然。
孔子既然反对鬼神,又为何提出这种命题呢?这和孔子继承周礼的原因是一样的。
孔子生活在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他一生渴望和平,因此他希望通过周礼可以巩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祭祀等宗教活动来稳定社会。
儒家对宗教的观点影响了几千年,最重要的是,既然是“神道设教”,就没有唯一的神。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宗教战争,儒学给任何宗教都留出了空间,社会才得以稳定。
这才是孔子提出这一命题的目的。
同时周朝时期提出了民的概念,也就是民本思想。
这样中国自周朝以后,宗教就退出了社会主流。
而孔子全盘继承了周的民本思想,也接受了周对鬼神的观点。
这样儒学从思想渊源开始就没有宗教思想,又怎能说儒学是宗教。
简论儒家思想的宗教性和非宗教性
简论儒家思想的宗教性和非宗教性收稿日期:2014-09-22作者简介:符文忠(1969-),女,海南万宁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一在一般的宗教意义上,儒家思想具有的非宗教性的特征,即它不像西方宗教那样设定有一个神的存在,也不相信有一个彼岸世界,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从本体论来看,儒家哲学所说的本体和西方哲学中的本体并不一样,西方哲学中的本体是纯粹实体形态的本体,这个实体形态的本体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那里就已经变成了上帝。
再说,西方哲学对于本体理论的建构是由逻辑分析、即由对系词“是”的追问而开始的。
而中国哲学的本体则既是实体,又是境界,是一体两面的存在。
而且本体从来没有离开人,所谓“性即理也”。
其对于本体的把握也是由人在道德实践中体悟而来,如程颢所说“天理”是自家“体贴”出来的。
第二,从宇宙论来看,儒家哲学没有去设定在宇宙中有一个绝对神的存在,没有把神作为自己的终极信仰,也没有对神的存在做出一个宇宙论的证明,即所谓神是宇宙发展的终极原因、或者所谓的“第一推动者”。
对于神,它则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实际上,儒家对于神采取的是悬置的态度。
这样就有别于西方哲学和宗教,因为在西方的文化里,无论是古希伯来,还是古希腊,特别是古希伯来,有关神的文化比较发达,对于神的信仰乃是人之生命的根基所在。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时,就提出了对于宇宙终极原因的问题,在逻辑上设定了“第一推动者”。
这个所谓的“第一推动者”在中世纪经院哲学那里获得了进一步的展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进行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时,就是以一个事物的运动是由于另外一个事物的推动,另外一个事物则再由另外一个事物去推动,由此上溯,必然就推出了一个终极的推动者,而这个终极的推动者就是上帝。
而儒家哲学则不同,它虽然也探讨宇宙发展的动力,但没有在宇宙之外去寻找“终极原因”,而是把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归之于事物自身,归之于事物的内在矛盾,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儒家教化思想研究
儒家教化思想研究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化思想是其核心之一。
儒家教化思想旨在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本文将从儒家教化思想的历史演变、基本理念、实践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儒家教化思想的历史演变儒家教化思想起源于孔子时代,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提出了以“仁”、“义”、“礼”为核心的教化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其教化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二、儒家教化思想的基本理念1、人性本善:儒家教化思想认为人性本善,人类天生具有善良、正直、聪明的本性。
因此,人们应该通过自我修养和教化,保持和发扬这种善良本性。
2、德行至上:儒家教化思想认为德行是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只有具备良好的德行才能真正成为有价值的人。
因此,人们应该注重道德修养,追求卓越的德行。
3、礼乐教化:儒家教化思想认为礼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通过礼乐教化,可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知行合一:儒家教化思想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和实践相互促进。
人们应该不断地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三、儒家教化思想的实践途径1、教育为先:儒家教化思想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因此,教育应该被放在国家发展的首位,通过推行基础教育、创办学校、组织学术研究等措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2、榜样引领:儒家教化思想强调榜样的力量,认为优秀的人物可以引领社会风尚。
因此,应该树立品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榜样,让人们学习和追随。
3、文化传承:儒家教化思想认为文化传承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人们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基。
4、社会参与:儒家教化思想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社会热点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人们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024年儒家教化思想研究》范文
《儒家教化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儒家思想,自春秋战国时期兴起,至今已传承千年,影响深远。
其教化思想更是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儒家教化思想的发展脉络、内涵及价值,以期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儒家教化思想的发展脉络儒家教化思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及其弟子,后经孟子、荀子等儒学大师的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化理论体系。
这一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古代社会伦理道德、文化传承、政治治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孔子的教化思想孔子强调“仁爱”、“礼制”和“中庸”等核心思想,主张以德治国、以德育人。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就能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实现社会和谐。
孔子的教化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强调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
2. 孟子、荀子的教化思想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教化思想,他强调人性本善,注重道德教育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礼法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强调外在约束与内在自觉相结合的教化方式。
三、儒家教化思想的内涵儒家教化思想的内涵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教育:儒家教化思想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人的德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在道德教育中,儒家注重“仁爱”、“礼制”等核心思想,通过教育引导人们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2. 重视教育过程:儒家教化思想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
在教育中,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认为人应该通过自我修养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3. 培养和谐社会:儒家教化思想致力于培养一个和谐的社会。
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还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儒家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引导人们遵循道德规范、注重和谐与平衡,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儒家教化思想的现代价值尽管儒家教化思想起源于古代中国社会,但其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儒学中的宗教性探析
儒家的宗教性探析宗教在其最宽泛的意义上说是一种方法,通过这一方法,认识到现象界之局限性的人类,可以采取具体的步骤,在某种宇宙视野的观照下进行自我转化。
这不单单是一个过程或表面文章,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们当然可以把儒家思想视为一种宗教,因为儒家在行为的一开始就要求,在宇宙变化进程中,首先要建立道德反映和精神觉悟。
Mary Evelyn Tucker, “Religious Dimensions of Confucianism:Cosmology and Cultivation”, in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vol. 48, no.1, 1998.Herbert Fingarette认为,儒家思想的宗教性主要表现在它对礼的重视上,在他看来:不像在基督教那里一样,一个人和其他人皆绝对属于上帝,人只是上帝一个“碎片”,而在(儒家)这里人并不神圣,也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开花结果,而是在遵守礼仪的过程中,仁的开花与结果。
Herbert Fingarette, Confucius: The Secular as Sacred. New Y ork: Harper & Row, 1972在主张儒家思想无神论的同时,安乐哲(Roger Ames)认为,根据约翰·杜威(John Dewey)所说的,“(宗教意识就是)在既依赖又支持的过程中,人与想象中的周围世界结合为一个宇宙(整体)的意识”,儒家思想仍然具有深刻的宗教性。
Roger T Ames, “Becoming Practically Religious: A Dewey and Confucian Context for Rortian Rel igiousness”, in Huang Y ong (ed.), Morality, Human Nature, and Metaphysics: Rorty Responds to Confucian Critics. New Y ork: Global Scholarly Publications, 2007. Paul Rule认为,儒学,特别是新儒学即宋明理学具有宗教性,因为它重视“敬”。
再论儒学何以具有宗教作用
文 史 哲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 LOSOPHY 2008年第4期(总第307期)No14,2008(Serial No.307)再论儒学何以具有宗教作用杨泽波摘 要:儒学不是典型的宗教,却有着宗教作用,其原因在于儒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其一是“上通天道,至为超越”,其二是“当下呈现,鞭策有力”。
前者决定了儒学不是一般的伦理教条,后者决定了儒学不是一般的空头理论。
儒学的这两个特点是通过仁性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学界一般所说的儒家的道德代宗教其实是仁性代宗教。
我们说儒学不是宗教却有宗教作用,并不是嫌其不够格,需要进一步将其上升为宗教,恰恰相反,儒学从学理上看要高于一般的宗教。
关键词:儒学;宗教;牟宗三关于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历来有不同看法。
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赞同者之中,出发点又有所不同。
从维护儒家立场着眼者有之,如牟宗三;从批评儒学立场出发者亦有之,如任继愈。
笔者近年来比较关心这一问题,前后写了一些文章①,本文是对此前研究的进一步思考,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总的说来,我对儒学与宗教关系的看法较为持中,主张儒学不属于典型的宗教②,却有着宗教的作用。
说儒学不是典型的宗教,是指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相比,儒学既不信一个人格神,也没有一个最高的教主。
如果把儒学视为宗教,这个重要的特点很容易被淹没。
但另一方面,儒学确实又有着宗教的作用。
这方面不管是以肯定还是以批评立场说话的人,都有大量的论述,足以令人信服。
既不属于典型的宗教,又有着宗教的作用,其道理究竟何在呢?在这方面,牟宗三关于儒学既超越又内在的意见值得重视。
“天道高高在上,有超越的意义。
天道贯注于人身之时,又内在于人而为人之性,这时天道又是内在的(immanent)。
因此,我们可以康德喜用的字眼,说天道一方面是超越的(t ranscendent),另一方面又是内在的(immanent与t ranscend2 ent是反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论文:儒家思想的宗教性分析【中文摘要】近年来,关于儒教是否为宗教的研究和争论被学术界广泛关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等基本国策的确立,特别是国家开始正式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定位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以后,人们对传统价值意义的理解开始发生改变,人的文化认同和身心安顿等现实问题日趋尖锐复杂。
由此,社会和学术界企图建立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文化系统来应对解决以上问题。
论文的选题和意义:通过对当前国际环境分析得出,多元文化已然成为今后主要的发展趋势。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亨廷顿据此提出了“文化冲突”的概念,儒家思想的价值和作用被重新认识和评估。
在中国,历史证明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必须由先进的文化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要求我们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磨合创新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日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文化性。
研究儒家思想的宗教性,对引导儒家思想文化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参加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采用文献法、宗教比较、社会学等研究方法,对儒家思想的宗教性进行研究。
首先,梳理了儒家思想的宗教性渊源及儒家思想宗教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其次,分析了宗教和宗教性的静态与动态的区别。
论证得出:儒家思想与中国原始宗教有极其深厚的渊源,孔子的思想直接来源于周公,具有文化的连续性、继承性。
虽然孔子对原始宗教加入了的人文关怀,但终究脱离不了当时的历史、社会生产力条件的制约。
儒家思想中的天命观和神道设教具有显著的宗教性,作为儒家的代表思想的天命观继承了三代以来对原始“天”的崇拜,又更加抽象到主宰人生命运、自然世界的不可抗力、超自然力。
儒家以神道设教作为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础,其主要思想是对天和祖先的敬畏,在其敬天法祖的思想下,对天和祖先的祭祀活动带有明显的宗教性。
儒家思想有极强的内在道德超越性,使其信仰的人生价值和人生境界具有宗教性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儒家思想作为社会伦理的指导法则,带有宗教性的禁欲等思想。
但儒家思想缺少宗教所必须的宗教仪轨、宗教组织。
综上所诉,儒家思想具有较强的宗教性,但不是完整意义的宗教。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About Confucianism whether for religious research and debate attention by academia.Since the 1990’s, Chinese society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as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reform and ope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basic state policy, especially countries formally began with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o locate the natur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economy of traditional later, people value significance of understanding began to change, people’s cultural identity and body and mindrealistic problem increasingly sharp settle etc is complicated. Thus, the social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 attempt to establish the Confucian cultural system to respond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The thesis topic purpose and mean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multicultural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 in the future. Taking development, hu Confucian culture as the mainstream in th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economic rapid ntington’s presenting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conflicts, and the Confucian thoughts of value and effect has been re-understood and evaluation. In China, historical proof a powerful economies must be guided by the advanced culture, marxism must be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in order to sav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CPC put forwar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arget request we will fin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bined with marxism in practice, gearing innovation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 Confucianism produced, since the date of influence Chinese ever-present thinking, feeling and behavior, and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 and unique culture. The study of Confucian thoughts, guide Confucianism religious cultural adaptation in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practical significance.Paper by using literature, religion comparison, sociology research methods, religious nature of Confucianism study. First, combed the Confucianism religious origins and Confucianism religious expression form and content. Secondly, analyzed the religion and religious static and dynamic difference. Demonstrates that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primitive religious have extremely deep origin, Confucius thoughts directly from the continuity of zhou, culturally, inheritance. Although Confucius of primitive religious joined more humanistic concern, but ultimately without the current historical, social productivity restrictions. The Confucian thought destiny view and set a significant Shinto teaching, as representatives of religious thoughts of the Confucian destiny view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inherited from the original “days”since the worship, and more abstract to dominate life destiny, the natural world force majeure, super natural force. Confucianism strong morals transcendence, make its beliefs the value of life and life realm has religious and unique humanistic care. Confucianism as the guidance law, social ethical ideas with religious abstinence. But Confucianism lack of religious ritual,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Based on the lawsuit, Confucianism has strong religious, but not complete meaningreligious.【关键词】儒家思想儒家宗教性【英文关键词】Confucianism Confucian Religious【目录】儒家思想的宗教性分析中文摘要3-4Abstract41. 引言6-111.1 问题的提出61.2 研究综述6-101.3 研究方法10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0-112、儒学还是儒教问题争论概述11-152.1 儒学、儒教问题争论的历史11-132.2 宗教和宗教性的对比13-153. 儒家思想的宗教性渊源15-213.1 “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15-163.2 商、周的宗教活动16-213.2.1 神灵观的演变16-173.2.2 卜与筮17-193.2.3 祭祀和祭礼19-214. 儒家思想的宗教性表现21-314.1 春秋之前的天命观21-234.2 春秋及之后的天命观23-294.3 神道设教29-315. 儒家思想具有宗教性但未形成宗教31-385.1 儒家思想具有道德超越性,但不具有宗教的形式31-325.2 先秦儒家内在超越分析32-345.3 宋明理学的内在超越分析34-355.4 儒家思想具有内在超越但不具有宗教的组织35-38结论38-39参考文献39-42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42-43后记43【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QQ: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