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复习资料

题型:

1.客观题

<1>名词解释

<2>判断题

<3>简答题

2.主观题

<1>给出一句话,认同与否,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2>案例分析。(出自书上,多于《领导》等章节)

<3>论述题

《简答题部分》

一.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管理原则的具体内容

1.分工原则

2、职权与职责原则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

7.人员的报酬原则

8.集中的原则

9.等级链制度原则

10.秩序原则

11.公平原则

12.保持人员的稳定原则

13.首创精神

14.团队精神

二,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条基本原则:

(1)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2)合理地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

(3)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照科学方法来工作。

(4)管理当局与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与责任。

三,霍桑试验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A、工场照明实验。目的在于调查和研究工厂的照明度与作业效率的关系。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单纯的直接关系,但生产效率仍和某种未知的因素有关。

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即福利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员工的情绪。影响员工情绪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的人文环境即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

C、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即访谈实验。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目的是了解如何得到员工真正的内心感受,进而了解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解决问题

的帮助,最终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结果发现解决员工的不满情绪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即群体实验。这个试验选择了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并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

2、霍桑实验得出了那些重要结论?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以前的管理认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B、以前的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霍桑实验证实了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及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

C、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发现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的特殊情感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D、以前的管理把物质刺激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而霍桑实验发现工人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

全感、和谐、归属感。因此,新型的领导者应能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E、以前的管理对工人的思想感情漠不关心,管理人员单凭自己个人的复杂性和嗜好进行工作,而霍桑实验证明,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应像霍桑实验人员那样重视人际关系,设身处地地关心下属,通过积极的意见交流,达到感情的上下沟通。

四,系统的性质: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要素而构成的统一的整体。有两种基本的系统,即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系统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性:

1. 整体性一个系统要由多个要素组成,所有要素的集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要素不但有着自己的目标,而且为实现整体的目标充当着必要的角色,缺一不可。

2. 目的性任何一个系统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在某些系统中又体现出多重性。目的是一个系统的主导,它决定着系统要素的组成和结构。

3. 关联性即一个系统中各要素间存在显赫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机制。这种联系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随着系统目标的改变以及环境的发展,系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更。

4. 层次性一个系统必然地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这个更大的系统常被成称为“环境”,一个系统内部的要素本身也可能是一个个很小的系统,这些小系统,这些小系统常被称为这个系统的“子系统(Subsystem)”,由此形成

了系统的层次性。

五. 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两大内容。

外部环境分析:(1)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即政治与法律因素(political and legal),经济因素(economic),社会文化因素(social and culture),以及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分析。

(2)产业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1)核心能力的分析

(2)波特的价值链模型

(3)SWOT 分析

(4)机会与威胁分析(OT)

(5)优势与劣势分析(SW)

六.决策的过程(即步骤):

1.辨识和确定问题。

2.确定决策的目标。

3.拟订解决问题的备用方案。

4.对方案进行评估。

5.选择方案,实施方案并追踪,评价其结果。

七.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

①上下级双方的素质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