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6.张作霖在北京杀害李大钊
1.1927.9宁汉合流
2.1928.4蒋介石“北伐”奉系张作霖12.29张学良东北易帜
3.1929蒋冯战争蒋桂战争
4.1930蒋冯阎桂中原大战蒋胜统一
1.1931沈阳
“九一八”事变
2.1932伪满洲国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列强支持军阀割据混战
日本的侵华(局部)
五四运动
中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运动
合作破裂
蒋形式统一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1919.5.4-6.28
1.导火索
2.政治口号
3.两个阶段
两个中心
两种主力
4.三罢斗争
5.斗争胜利①②③
6.意义:①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②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4.1935.12.9一二九运动.中共北平学生
西安事变
1.1924.1广州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住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共反帝反封主张.标志着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2.1924.6黄埔军校建立.特点:把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3.1925.3.12孙中山逝世(植树节)
3.1932上海一二八事变4.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共东北抗日游杨靖宇上海19路军抗战何香凝
1.1933初日犯热河进攻常常.国民党守军长城抗战(喜峰口)
2.1933冯玉祥吉鸿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①②③
1.1935.5华北事变
何梅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1935.8.1把一宣言
3.1935.12瓦窑堡会议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日益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以及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签订了巴黎和约,引爆了北京1919年5月4号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这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那么这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呢?五四运动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同时也是在这场运动之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实干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由社会主义思潮中的一支涓涓细流,变成了磅礴的大潮,在中国思想界澎湃激荡!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
在此前后,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后改编为红二方面军)也先后撤出根据地,进行了长征。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长征,终于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等地,结束了长征。
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会议尖锐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护国战争
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 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积极参加反 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 体的护国军起义。在护国战争中, 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 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 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 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 气概。
宋教仁
二次革命
宋案经过:袁世凯本想以重金 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 动。袁世凯便密令国务总理赵 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1913年 3月20日晚,宋教仁在_上__海__ 火 车站遭歹徒枪击,遇刺身亡。
宋教仁被暗杀,这成为革命 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线。
二次革命
2、二次革命的发动
(1)背景:“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 国内舆论的谴责。_袁__世__凯_下令以武力镇压 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 ,并派兵南下。 (2)时间: 1913年 (3)过程:____孙__中_山和_黄__兴___号召兴师讨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 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 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 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签订“二十一条”
复辟帝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 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 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爆发
背景: 孙中山发表《 讨袁檄》文,梁启超和蔡___锷___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 爆发的时间: 1915年底 爆发的地点: 云南 经过:__蔡__锷、 李__烈__钧、 唐__继__尧__ 宣告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下令解散国民党 (3)解散国会。 (4)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 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5)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 定继承人。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件
北洋政府在外交上多次失策,如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
列强干涉
列强如日本、英国等国对中国的内政进行干涉,加剧了中国的分裂和动荡。
内政问题和地方割据
中央集权不足
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权力薄弱,地方军阀割据严重,导致政令不通。
派系斗争
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导致政治混乱,国家发展受阻。
经济困境和社会矛盾
经济萧条
北洋政府时期经济萧条,民生困苦, 社会矛盾尖锐。
财政破产
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导致财政破 产,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04
北洋政府的垮台和 影响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01
02
03
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由国共两党合作组成,旨 在推翻北洋政府的黑暗统 治。
北伐战争的经过
从1926年开始,国民革命 军先后攻克了长沙、武汉 、南京等重要城市,最终 占领了北京。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开始传播 西方民主思想和革命思潮,民 众的觉醒意识逐渐增强。
辛亥革命和袁世凯的崛起
0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02
袁世凯在革命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掌握了 实权。
03
袁世凯通过政治手腕和军事力量,逐渐巩固了自己 的地位。
北洋政府的成立和组织结构
1913年,袁世凯正式就任中华 民国大总统,北洋政府正式成立
北伐战争的结果
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 治,结束了长达13年的军 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北洋政府的垮台和历史地位
北洋政府的垮台
由于连年战争和内部腐败,加上国民革命军的强大攻势,北洋政府最终垮台。
北洋政府的历史地位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相对统一的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为中国近 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pptx
反动政治势力的肆虐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影响
03
03
民主制度失败
北洋政府实行封建专制统治,民主制度在中国的试验失败,使中国政治更加黑暗。
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01
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时期,各地军阀割据,相互混战,导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05
代表新的生产关系
人民力量的壮大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北洋政府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要点三
利益诉求不一致
北洋政府内部各派系和政治势力之间存在利益诉求不一致,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力量。
要点一
要点二
权力争夺激烈
北洋政府内部各派系和政治势力之间存在激烈的权力争夺,导致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
中国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各种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团纷纷涌现,争夺国家权力。
军阀割据和混战局面愈演愈烈,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时期。
袁世凯的篡权和政治野心
北洋政府建立的背景
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团纷纷建立政权,形成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袁世凯在政治斗争中逐渐占据上风,最终掌握了国家权力。
北洋政府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和混战时期,国家政治陷入黑暗和混乱之中。
北洋政府时期,各级军阀割据一方,互不隶属。这些军阀之间经常爆发战争和冲突,导致社会混乱不堪。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与外国势力勾结,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此外,各级军阀还利用自己的势力,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各级军阀的割据和混乱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_课件
1915年12月12日,袁宣布承受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
0
0 0
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废除帝制
0
军阀混战
我学到的知 识
学 后 反 我学到的方
思
法
我还要努力 的
0 0 0
0
谢谢
0 0 0 0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皇帝梦的破灭
1.1912年,__宋__教__仁___等革命党人将同盟会改组成__国__民__党_____。 国民党在在国会选举中取得参众两院大多数席位,成为国会第一 大党。 2.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立即号召兴师讨袁。各地宣布独立,就
0
是“_二__次__革__命__”。但在北洋军的进攻下失败告终。 0 0
废除帝制 0
0
张勋拥戴末代皇帝溥 仪复辟,遭到全国人 民的反对。12天即被
推翻
孙中山发表两次讨 袁宣言,护国运动
胜利结束。
0
军阀割据混战
皖系军阀段祺瑞
0
0 0
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
0
奉系军阀张作霖
0 0 0
0
袁世凯死 后,中国形成 了军阀割据的 局面。
军阀割据形式表
0 0 0 0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0
0 0
军阀割据混战
0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1912年2月12日,_宣__统__帝__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宣布“赞 成共和”。孙中山宣布辞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___中__华__民__国__临__时__大__总__统_。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起 _大__地__主__、__大__买__办__阶__级___的反动政权。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的黑 暗统治时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共张PPT
第六页,共28页。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2、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
权益的“二十一条”
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
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第七页,,共28页。
第十一页,共28页。
蔡锷
李烈钧
护 国 战 争 形 势 示 意 图
第十二页,共28页。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 ‘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 民贼。……誓死戮(lu)此民贼,以 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试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 世凯称帝的态度。
坚决反对,并声讨其忘却共和,
革命派与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焦 点
实质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
要外因及特点
第二十页,共28页。
(一)二次革命 1、时间:1913年 2、结果:失败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为复辟做的准备工作
2、袁世凯复辟 (三)护国战争 1、时间:1915年底
一、二次革命
二 次 革 命 形 势 示 意 图
第五页,共28页。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1、镇压二次革命。 2、强迫国会选举他 为正式大总统。 3、下令解散国民党。4、 解散国会。 5、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6、改 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7、修改总统选 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 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
•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 哪些准备?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强迫国会选举他 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颁布《中 华民国约法》,改责任 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 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 定继承人。 对外:卖国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 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 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 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 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 • • •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
【学习目标】
• 1、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 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 动”。
• 2、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 战局面以及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学习重难点】
• 重点:
•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 斗争 • 难点: •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 垮台的原因
【课前知识储备】
二、北洋政府
三、内阁制
• 又称议会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 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 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
二次革命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
•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在国 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引 起袁世凯的恐慌。袁世凯密 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 宋教仁。1913年春,准备北 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 站遇刺身亡。 • (1)背景:“宋案”发生后, 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袁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 党,罢免江西、广东、安徽 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 (2)时间:1913年 • (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 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 命”。 • (4)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 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 凯镇压下去。 • (5)性质:以孙中山为首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 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 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优秀教案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优秀教案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目标】1.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战争。
2.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的独裁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
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作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军阀割据。
【教学过程】教师:(展示漫画)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孙中山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是否继续实行呢?我们先来看一幅漫画:《刀大杀人多》反映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经常用暗杀的方式来排除异己。
这幅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师: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军阀”“北洋”“北洋军阀”的概念。
“军阀”是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是指清朝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如下:一、二次革命教师:北洋军阀统治初期,中国南北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实际上仍处于对峙状态。
北方省份基本上在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控制之下,而南方多数省份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之下,如江西、广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湖南、四川等。
由于革命党人在南方具有一定的军事、政治力量,袁世凯在未建立起全国范围的稳定的统治秩序之前,曾发表共和为最良国体,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的通电,表示绝对赞成共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袁宣言
护国战争的结果,推 翻了“洪宪”帝制,埋葬 了袁世凯,而且迫使段祺 瑞恢复了《临时约法》和 国会。因此,护国战争是 一次胜利的革命战争。 但是,护国战争的胜 利果实最终又归于北洋军 阀段祺瑞,国家政权并没 有发生革命性的转移,人 民还是毫无所得,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仍然没有改变。
各地督军反对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的消息传 出后,“全国民情,莫 不反对复辟”。各地报 纸,无不“口诛笔伐, 痛斥叛国”。孙中山闻 讯,非常愤慨,发表了 《讨逆宣言》,坚决反 对帝制复辟、反对军阀 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 度。
军阀割据形势图
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开始与国务 院总理段祺瑞争夺中央的权力,称为“府院之争” 。
黎元洪
段祺瑞
“府院之争”到“参战问题”时,更加表面化 了。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胁迫黎元洪同意对 德绝交、进而宣战。黎元洪则在美国公使“允为 后盾”的情况下,下令将段祺瑞免去职务。段祺 瑞指使皖、奉、豫、浙、鲁、陕、黑、和直隶八 省脱离中央、宣布独立,并在天津设立独立各省 总参谋部,要以武力倒黎,并鼓动徐州军阀张勋 攻打黎元洪、解散国会。
Hale Waihona Puke 护国战争形势图二、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列强失去了统治中 国的共同工具,便各自寻找和培养自己的走狗 ,扩张侵略势力。在列强激烈争夺下,中国出 现了各派军阀割据和互相火并的动荡局面。
袁世凯死后, 中国主要的地方军 阀包括:以段祺瑞 为首的皖系、以冯 国璋为首的直系、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 系、以阎锡山为首 的晋系、以唐继尧 为首的滇系、以陆 荣廷为首的桂系等 。
1917年6月7日,张勋率领 4000余辫子军进入北京,逼迫黎 元洪解散国会;13日,在张勋的武 力威胁下,黎元洪被迫解散国会; 28日,张勋与康有为制定了复辟计 划。7月1日凌晨,他们把溥仪抬出 来宣布复辟,改称这一年为“宣统 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张 勋任所谓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大权 独揽。一时,北京街头出现了穿着 清朝龙袍、脑后拖着真假发辫的遗 老遗少,光怪陆离,乌烟瘴气。
张勋在辛亥革 命时曾被清廷任命 为江苏巡抚兼署两 江总督、南洋大臣 ,袁世凯当政期间 封他为“上将军” 。他以徐州、兖州 为老巢,全力扩充 辫子军,为复辟清 室做准备。
张勋
康有为
康有为、劳 乃宣(清末署学 部副大臣)、胡 思敬等大大小小 清廷遗老,怀着 “亡国之恨”, 反对民主共和, 为清室复辟大造 舆论,多方宣传 “非复辟不能救 中国”。
蔡锷
袁世凯复辟帝制 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 国人民的反抗。1915 年间,孙中山领导的 中华革命党在国内接 连发动武装起义。12 月,李烈钧联络唐继 尧武装讨袁。12月25 日,梁启超的弟子蔡 锷在云南宣布独立, 组成讨袁的“护国军 ”。
1916年元旦,袁 世凯在新华宫接受了百 官朝贺。与此同时,蔡 锷为首的军政府宣告成 立,发布讨袁檄文,公 布其十九大罪状。全国 掀起了反对袁世凯逆行 的斗争浪潮。贵州、广 西、陕西、浙江等省份 宣布独立。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二次革命”的失败,最终结束了辛亥革命。在帝国 主义支持下,袁世凯反动的武力统一的政策取得了暂时成功 。此后,袁世凯开始了他的反动统治,并一步步走上了复辟 帝制的道路。
袁世凯与各国公使
一、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
1913年9月,国会召开 总统选举。袁世凯命令警 察厅和拱卫军联合派出军 警“保卫”国会,所有入 场议员,不准擅自离开。 议员们忍饥挨饿,直至把 袁世凯选为大总统才准离 开。 10月10日,袁世凯特 意在太和殿举行就职仪式 ,俨然以皇帝自居。 袁世凯
袁世凯当上正式总统后,便和守旧派、复辟派掀起了 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1912年9月,袁世凯下令尊崇伦常, 要“全国人民恪守礼法”。1913年6月,他又颁发了“尊崇 孔圣”的通令。1914年12月,袁世凯下令正式恢复前清的 祭天制度,并亲自到天坛祭天。祀孔祭天的活动预示着袁世 凯复辟帝制的日子渐渐临近。
蔡锷全家照
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 众叛亲离。段祺瑞、冯国璋、徐世 昌等心腹大将离他而去;帝国主义 各国也不再对袁进行支持和帮助。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 帝制,并于次日废除“洪宪”年号 。 5月9日,孙中山发表《讨袁宣 言》,号召“除恶务尽”。表示不 仅要打倒一个袁世凯,还要和所有 同袁世凯一样的反动派斗争下去。6 月6日,袁世凯这个独裁者、卖国贼 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病死。
1915年8月,袁世 凯鼓吹“共和不适于中 国国情”的论调,加快 了复辟帝制的进程。12 月12日,发布命令,宣 布称帝。13日,接受百 官朝贺,下令查禁反对 帝制的活动。31日,又 下令明年改为“中华帝 国洪宪元年”,准备于 元旦正式登上皇帝宝座 。这出复辟帝制的丑剧 ,至此达到高潮。
袁世凯复辟帝制
李烈钧
1913年11月4日 ,袁世凯以国民党议 员和李烈钧有联系为 借口,下令解散国民 党,撤销国民党议员 的资格。 1914年1月10日 ,袁世凯公然下令取 消国会。各地方自治 会和省议会也随即通 令取消。
1914年3月,袁世凯 炮制出所谓的《中华民国 约法》,把总统的权力夸 大到跟专制皇帝相似的程 度,规定总统连选连任无 限制,并可以无任何限制 推荐总统继任人。这样, 袁世凯不仅可以成为终身 总统,并且可以传之子孙 。这时的中国,只剩下了 “民国”的一块空招牌。
袁世凯祭天
袁世凯的反动统 治,激起了广大人民 和革命党人的不满。 1913年9月27日,孙 中山在东京筹组中华 革命党,亲手拟定入 党誓约,吸收了第一 批党员。1914年7月 8日,中华革命党在 东京举行成立大会, 孙中山就任总理。
中华革命党成员
二十一条谈判
1914年8月,第一 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 趁机占领了青岛和胶济 铁路全线,举国义愤。 1915年1月18日,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奉 令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为了获取日 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 ,竟然同意了日本的侵 略条款,引起了全国人 民的愤慨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