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与蜡染实验2
扎染蜡染

淘宝店铺:(蝈蝈艺苑)编制
/
目录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二、扎染 1、扎结方法 2、染色工艺 3、工艺操作步骤 三、蜡染 1、工艺流程 2、染液处方配制 3、工艺操作步骤 四、实验总结
小结
• 本次试验让我们了解到了用 扎染和蜡染进行印花的基本步 骤以及扎染蜡染的工艺设计等。 • 这次试验大大提到了我们的 动手能力,也提升了我们队印 花的兴趣。
蜡染
1、工艺流程: 蜡染图案设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熔蜡、上蜡——碎蜡— —色基显色——冷水冲洗——热水脱蜡— —皂洗——水洗——烘干
蜡染工艺步骤
(1)根据蜡染作品特点设计图案 (2)将面料置于打底液中浸轧并烘干 (3)将熔融的蜡用毛笔上到织物上需防染的 部位。 (4)将上完蜡的织物用手揉搓或拍打碎蜡 (5)将织物放入显色液中进行显色5分钟。 (6)取出织物用冷水充分水洗,在用热水充 分脱蜡后进行皂洗、水洗、烘干即可。
实验器材及材料
• 实验器材:染杯 电炉 温度计 电子台秤 烧杯 量筒 刻度吸管 缝衣针 笔 调色盘 熨斗 搪瓷盘 搪瓷杯 木框等。 • 实验药品: 直接染料 食盐 石蜡 太古油 皂粉 色酚 碳酸钠 醋酸 色酚等。 • 实验材料:棉织物
扎染
1、扎结方法 (1)针扎法:平缝串针扎法、折叠满针扎结 法、小蝴蝶扎法等。 (2)捆扎法:塔扎法、大理石扎法、包扎法、 折叠扎法等。 (3)综合扎法:缝捆综合扎法、捆扎综合扎 法等。
2、扎染工艺 (1)工艺流程: 扎结后织物——温水润湿——浸染——水 洗——晾干、熨平 (2)工艺处方:直接染料 2 % 食盐 20g/L (3)工艺条件:浸染温度:70-90℃ 浸染时间:10—30min 浴比: 1:50
扎染蜡染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和体验我国传统手工印染技艺——扎染和蜡染的制作过程,了解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提升个人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艺术学院手工工艺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纱布:棉布、麻布等2. 染料:蓝靛、红色、黄色等3. 助剂:食盐、醋等4. 工具:剪刀、绳子、画笔、染缸、温度计等5. 设计图纸:提前准备好的图案设计图五、实验步骤1. 扎染制作步骤(1)图案设计: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图案进行设计。
(2)布料准备:将纱布洗净晾干,裁剪成所需尺寸。
(3)扎结:按照设计图案,用绳子在布料上进行扎结,注意扎结的松紧程度。
(4)染色:将扎结好的布料放入染缸,加入适量的染料和助剂,根据染料种类调整温度和时间。
(5)脱蜡:染色完成后,将布料取出,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使蜡溶解。
(6)晾晒:将脱蜡后的布料晾干,即可得到扎染成品。
2. 蜡染制作步骤(1)图案设计:与扎染相同,选择合适的图案进行设计。
(2)布料准备:将纱布洗净晾干,裁剪成所需尺寸。
(3)绘制图案:用画笔在布料上绘制图案,注意图案的线条要清晰。
(4)涂蜡:在绘制好的图案上涂上蜂蜡,使图案被覆盖。
(5)染色:将涂蜡后的布料放入染缸,加入适量的染料和助剂,根据染料种类调整温度和时间。
(6)脱蜡:染色完成后,将布料取出,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使蜡溶解。
(7)晾晒:将脱蜡后的布料晾干,即可得到蜡染成品。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扎染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扎染作品,图案清晰,色彩鲜艳。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扎染的制作过程和技巧,掌握了扎结、染色等关键步骤。
2. 蜡染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蜡染作品,图案精美,冰纹效果明显。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蜡染的制作过程和技巧,掌握了涂蜡、染色等关键步骤。
七、实验心得1. 扎染和蜡染是我国传统手工印染技艺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扎染和蜡染的制作过程,还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蜡染与扎染》(一等奖课件) (2)

当然了,同 学们没办 法做那么 复杂的图 案,老师 就跟大家 一起做出 颗爱心送 给家人, 好不好!
一起做个游戏,开始 今天的活动吧! 分小组合作
• 棉布方巾、旧报纸或一次性桌布、皮筋 若干、扎染粉、一次性手套、塑料滴管 或塑料瓶。
*扎染过程中注意:不要将扎染颜料沾染 到桌上或是衣服上。
*扎染作品的清洗工作,要在扎染颜料完 全干透后再进行。
1.说一说要用这块布做什么东西? 可以做围巾送亲人、朋友)
2.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的手工艺。
• 同学们还能想到其他的对称 图案吗,抓紧动手试试吧!
2.通过学习与实践,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 增强继承、保护传统手工业及工艺文化的使 命感和责任感。
3观察颜色混合产生的间色,有意识的制作混 色效果
一、教学重点: 扎染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难点: 纹样的设计与制作技巧
扎染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 艺,该工艺始于秦汉,兴于魏晋南北朝,风盛唐代, 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 使中原扎染工艺几乎一度失传。明清时期,洱海白 族地区的染织技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到了民国,居 家扎染已十分普遍 。现今,这种传统工艺得到了许 多艺术家和印染工作者的重视,使古老的扎染工艺 重新焕发青春。
*扎染的棉布方巾需要提前清洗过。扎染 时方巾半干会更容易产生混色效果。
• 将准备好 的方巾对 折,画出 一半的心 形;
• 沿所画线 条把方巾 收起。
• 用皮筋沿 线捆扎紧;
• 扎好后滴 上喜欢的 颜色;
• 密封好静 置6-8小 时。
结论1:扎捆过程中扎紧的力度,间隔的疏密 程度直接影响到扎染的染色效果。 结论2:染色的水分多少、时间的长短、染料 的浓淡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扎染的效果。
《蜡染与扎染》示范教案

《蜡染与扎染》教学方案教材分析蜡染和扎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质朴而有个性的形象与设计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创造智慧。
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起源历史,欣赏优秀蜡染、扎染艺术品,掌握蜡、扎染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这是学生在本课中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但课本中文字说明较少,图片也不多。
蜡染、扎染的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课本都有介绍,课堂上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并体验蜡染、扎染的魅力与乐趣,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蜡染、感受蜡染、体验蜡染,并热爱蜡染,尊重热爱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并培养民族自豪与自信,教师应通过网络查阅更多知识进行补充,如蜡染扎染在生活中的使用等。
教学目标1.通过对精美蜡染和扎染图片的欣赏,了解其种类和特征及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欣赏扎染艺术的作品过程中,了解扎染工艺流程,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老的染色技艺,体会扎染的独特美感。
3.利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智慧火花的碰撞,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扎染技法的使用。
扎染作品的图形创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展示:蜡染探究、扎染探究。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美丽的蜡染与扎染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制作的PPT展示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新课讲授(一)蜡染与扎染的概念:1.蜡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防染工艺,与扎染、蓝印花并列为中国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先用液状蜡将图案绘制在布上,再经染色后除去蜡质而成。
2.扎染:即纺织品染色工艺,它是用针、线、绳、对纺织物进行紧固的结、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
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而形成渗透不均匀的花纹图案,这便是扎染。
(二)以扎染为例介绍扎结的基本制作方法:1.打结法:打结法一般可以分为长条打结、边角打结、斜角打结和多点打结等。
传统手工印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手工印染技艺,包括扎染、蜡染、夹缬和手绘染等,掌握基本的印染方法,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手工印染工作室四、实验材料1. 白棉麻布(用于扎染、蜡染、夹缬)2. 蓝靛染料(用于扎染、蜡染)3. 蜡(用于蜡染)4. 铜板(用于夹缬)5. 铅笔、颜料(用于手绘染)6. 水桶、染缸、剪刀、胶带等辅助工具五、实验步骤1. 扎染- 将白棉麻布折叠、绑扎成各种形状,确保扎紧。
- 将绑扎好的布料浸入蓝靛染料中,浸泡时间根据所需颜色深浅调整。
- 取出布料,用清水冲洗去除浮色。
- 展开布料,观察扎染效果。
2. 蜡染- 将白棉麻布平铺,用蜡刀蘸蜡液在布上描绘图案。
- 将描绘好的布料浸入蓝靛染料中,浸泡时间根据所需颜色深浅调整。
- 取出布料,用清水冲洗去除浮色,待蜡完全脱落后,布面呈现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
3. 夹缬- 将白棉麻布平铺,用铜板制作出所需图案。
- 将铜板上的布料剪下,留下铜板上的图案部分。
- 将剪下的布料浸入蓝靛染料中,浸泡时间根据所需颜色深浅调整。
- 取出布料,用清水冲洗去除浮色,布面呈现镂空图案。
4. 手绘染- 将白棉麻布平铺,用铅笔勾勒出所需图案。
- 用颜料填充图案,注意色彩搭配和线条流畅。
- 待颜料干燥后,布面呈现手绘图案。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扎染:扎染效果丰富,可呈现出不同的纹理和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 蜡染:蜡染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3. 夹缬:夹缬图案镂空,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
4. 手绘染:手绘染图案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具有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手工印染技艺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这些技艺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这些技艺,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扎染与蜡染实验报告

扎染与蜡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扎染和蜡染两种染色技术在织物上的应用效果,并比较两者的优缺点。
二、实验材料- 织物:白色棉布和丝巾- 扎染工具:橡皮筋、创可贴、剪刀- 蜡染工具:蜡、蜡刀、烙铁- 染料:各种颜色的染料溶液- 容器:盛放染料的碗或盘子- 实验记录工具:相机或手机、笔记本三、实验步骤1. 扎染实验步骤1. 准备白色棉布和橡皮筋等材料。
2. 将棉布铺平,根据设计要求,用橡皮筋或创可贴将棉布扎成想要的形状。
3. 准备染料溶液,每个溶液的颜色可以根据需要定制。
4. 将扎好的棉布放入染料溶液中浸泡,时间可以根据颜色的饱和度进行调整。
5. 将染好的棉布取出晾干,可以用吹风机加快干燥速度。
6. 进行洗涤和晾干,再次确认颜色是否符合需要。
2. 蜡染实验步骤1. 准备白色丝巾和蜡等材料。
2. 将丝巾铺平,使用蜡刀或烙铁在丝巾上涂抹蜡,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涂抹不同3. 准备染料溶液,每个溶液的颜色可以根据需要定制。
4. 将蜡涂抹好的丝巾放入染料溶液中浸泡,时间可以根据颜色的饱和度进行调整。
5. 将染好的丝巾取出晾干,可以用吹风机加快干燥速度。
6. 使用热水冲洗蜡,在冲洗过程中,蜡会融化并从织物上脱落。
7. 进行洗涤和晾干,再次确认颜色和图案是否符合需要。
四、实验结果1. 扎染效果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各种颜色的染料溶液对扎好的棉布进行染色。
通过调整浸泡时间和浓度,我们得到了不同深浅的颜色。
扎染技术可以制作出多种有规律或无规律的斑点、条纹等图案。
然而,由于直接浸泡染料,颜色很难在织物上均匀分布,有时会出现色差。
2. 蜡染效果在实验中,使用蜡刀或烙铁在丝巾上涂抹蜡,形成了各种图案。
然后将蜡涂抹好的丝巾放入染料溶液中染色。
由于蜡的包覆作用,染料只能渗透到蜡未涂抹的区域,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同时,蜡还起到了抵抗染料的作用,使得染色更为均匀。
最后,通过热水冲洗蜡后,织物上的蜡会融化并从织物上脱落,最终得到了图案鲜明的蜡染作品。
扎 染 蜡 染 设 计

机械扎鹿胎缬
二. 线的练习 1.单层串缝(平针串缝) 此法为最基础的线扎,针脚间距离根据面料的厚薄, 一般设定在0.5—1厘米之间,针脚太密或太宽,效果一般 都不一定理想,所用的缝线要牢固,可以采用双线缝。缝 线要一线到底中间不能接线,否则不容易抽紧扎线,扎线 串缝完后,扎线头尾分别抽紧打结固定,越紧越好。这样 在染色时才能使花纹清晰。另有跳针串缝与单层串缝基本 一样,其中只是改变了针脚的距离,方便行针设计的 同 时又产生了不同的花纹效果。
蜡染又称“蜡缬”,先用蜡在织物上绘出图案,然后 在常温下染色,最后用沸水煮去蜡即成。由于蜡凝结收缩 或搓揉叠压后产生许多裂纹,我们称其为“冰裂纹”或 “蜡裂纹”,染料浸入裂纹便产生非常生动自然的花纹, 这也是蜡染独有的装饰特点。蜡染可以由单色染和多色染 工艺。 中国最早的蜡染织物是东汉蜡染画布(如图1),在 新疆民丰尼雅东汉遗址出土,残片原图上有龙尾和脚印, 人物是一尊手持鲜花的佛像,也有人认为其人物手持蔬菜 水果是象征丰收,整个形象自然生动,带有一些异域文化 特点。
作业要求
一、扎染蜡染各一张 二、规格:1.5米×1.5米各一张 三、画面效果不能太简单,要有一定的主题和思想性,可参 考装饰画。 四、由于工作室空间和设备的限制,分组进行。 五、必须先定草稿,经老师允许之后方可制作。 六、做蜡染的同学必须在工作室进行画蜡的过程, 由老师全程监督。
单层方胜串缝
对折方胜串缝效果图
7.绕针串缝(包边串缝) 所谓绕针串缝就是针脚必须绕过对折线,因此必须边 绕针边抽紧。
小针脚绕缝效果图
大针脚绕缝效果图
三.面的练习
1.自由塔形扎 自由塔形扎是面扎染最基本的扎法,也是最方便的扎法, 也可以说是放大了的“鹿胎缬”,自由塔形扎的面不能太 小,扎制时只需任意提起织物的一角,用线自由捆扎。扎 紧后的面料造型像宝塔。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一学习目标: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
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方法: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教学用具:课件、录像教学过程:扎染工艺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
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
染制的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
特别是大理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色彩艳丽的各种各样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为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平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
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
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家居用品、以及服饰上面。
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有一种田园的质朴,回归自然的感觉。
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扎染简述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在染色前将织物或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色浆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
二、扎染的艺术风格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扎染25种技法制作与染色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夹染扎染缝染的25种技法,并制作出相应作品。
二、实验原理
在手工染的过程中用夹板,绳子,线等材料用夹扎捆的方法防止染料上染纤维形成特殊的花纹图案,是传统防染技艺的一种。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
1. 实验材料棉布25块,绳线若干,直接染料若干克,食盐10克,夹板两对。
2. 实验仪器染锅,水桶,电磁炉,天平,缝衣针,玻璃棒。
四、实验步骤
1. 将25块棉布采用不同的夹杂缝等方法,做好防染准备。
2.将棉布置于水桶里浸泡十分钟,使棉布充分溶胀备用;将染锅加水至二分之一处,放入染料搅拌使染料溶解并加热至沸腾。
3.将棉布置于沸水染浴中,进行染色,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上染均匀,在10分钟,20分钟时分别加5g食盐进行促染。
4.30分钟时关闭电磁炉,取出所染的25块棉布,冷却10分钟,拆除防染工具并用水清洗干净。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夹杂捆时松紧适度,既保证能起到防染目的,也不至于过紧无法拆除防染工具。
2. 在染色和清洗时防止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