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养性文选 苇岸:《一九九八 二十四节气》《大学语文新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苇岸部分诗作书影
四、创作背景
苇岸以心灵拥抱大地、拥抱文学,无疑受到 他所喜爱和崇敬的19 世纪美国作家亨利·戴 维·梭罗和19世纪末、20 世纪初法国作家弗朗 西斯·雅姆的精神影响。梭罗的散文集《瓦尔 登湖》曾给他带来精神的喜悦和灵魂的颤动,使 他感到自己与梭罗的文字“仿佛具有一种血缘 性的亲和和呼应”。
六、对作家的评论(3)
苇岸充满爱意的与人格实践 活动一致的写作留给我们的又一 深长思索,是他对于“数字化生 存”时代沉溺于物欲的泥淖而导 致的环境恶化与人性扭变所表露 的忧患情怀。
六、对作家的评论(4)
苇岸深感物质主义汹涌洪流中的当今是一 个“被剥夺了精神的时代”,一个“人变得更 聪明而不是更美好的时代”,仿佛“一夜之间, 天下只剩下了金钱”,处处可见“对积累财富 落伍的恐惧,对物质享受不尽的倾心”(《自 序》) 。他痛切地指出:“把幸福完全寄托在 财富上,是人类无数错觉中最大的错觉”(《幸 福》) 。为此,他看重人类内心精神上的进步, 探索和追求“人在智慧中重新获得童年”。
五、作品导读(6)
“关注人类文明的永恒情怀和人的内在精神 的延伸力”, 意欲通过这样优秀和美好的文字, 拯救不断被破坏的人类文明,也就是以其独特 的方式对这一难题作了思辨和求索。苇岸对自 然和古老农业文明的深情皈依与还原,也从另 一角度体现了他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反思。细 读《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可以深味苇岸以整 个心灵朴素吟唱所带给我们的和谐宽厚、澄澈 和警示。
五、作品导读(3)
现代生态伦理学认为,人类对待生物的行为应 以维护物种的生存为标准,危害物种生存的行为是不 道德的;人类对待生态系统的行为应以维护基本生态 过程,保护生态圈稳定机制,维护生态系统整体性为 标准,破坏及损害生物圈整体性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要尊重和善待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将人与自然协调 的价值观作为人类未来的价值方向。以这样一种道德 哲学观点来解读苇岸的《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就 能感受到他对大地的拳拳之心与绵绵情愫。
六、对作家的评论(5)
对劳动和俭朴生活的向往 与歌吟。苇岸对作为人类天性 之一的劳动的诗意和美有一种 天生的眷恋和憬悟。
七、课堂讨论
☆ 试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分 析苇岸的这首诗歌的艺术表 现形式和深刻隽永内容之间 的联系?
八、思考与练习
1. 你是如何理解《一九九八 廿四季节》 的主题的?
五、作品导读(2)
在《一九九八 二十四节气》中,苇岸用诗人的 手仔细地把握着季节流转的脉搏,把人与野地的世界 用相同的节拍贯通起来。该组文章通过观察节令细微 的植递和农事疏缓的变更,来体贴大自然率真的表情 和微妙的灵性,读后能使人领略到东方节气的准确、 奇妙和神秘,并使人能想象到先民天才的智慧,农耕 社会的有机以及季节的生命性和万象运行的秩序。苇 岸用简约、准确、生动、智性的文字为大自然画像, 用心血去表现大地上内在而又丰沛的诗意,文字清新 隽永,意味深长。
苇岸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无论是写到他的亲人 和朋友,无论是写到生气贯注的大自然中的有声 的生命(动物) 和无声的生命(植物) ,乃至写到无 生命的磅礴于天地间的种种大自然事象,都可以 看到爱和心灵的对等的恒在的交流是如何地孕 育了他的艺术美感,令我们领略不尽。
五、作品导读(1)
这是苇岸未完成的作品,其主题是一 个不断被书写的文学命题——人与自然的 关系。为了写作《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 他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在他居所附近的田野 上选了一个固定的基点,每到一个节气都 在这个位置,面对同一画面拍一张照片, 形成一段笔记,时间严格定在上午点,风 雨无阻。
六、对作家的评论(1)
苇岸充满爱意的与人格实践活动一致的 写作留给我们的另一深长思索,是他对来自百度文库大地 道德的尊崇与呼唤。
以这样一种道德哲学观点来解读苇岸的 《大地上的事情》、《一九九八 廿四节 气》、《我的邻居胡蜂》、《放蜂人》、 《鸟的建筑》、《去看白桦林》、《美丽的 嘉荫》等篇,就不难读出他“与大地同在”的 拳拳之心与绵绵情愫了。
五、作品导读(4)
苇岸为廿四节气所拥有的“一个个东 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而 惊叹叫绝,将早春的田野凝望成“一座太 阳照看下的幼儿园”,望着满眼清晰伸展 的绒绒新绿,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 绿色自身也有生命”。
五、作品导读(5)
人同人自身相遭遇,既是现代哲 学面临的难题,也是现代伦理学和美 学面临的难题。苇岸怀着对大地的深 情与自然展开平等对话和交流,感悟 自然的律动和变化。正因为如此,他 和他的作品获得了自己独特的生命价 值与文学意义。
六、对作家的评论(2)
苇岸关于大地道德主题的抒写,从其深 层意蕴与审美指向来说,是在实践他自己的一 种热切的追求:人应该具有“与万物荣辱与共 的热烈灵魂”(《没有门户的宝库》) ;“无 论人类走得多远,都无法脱离自身的根 柢”(《我热爱的诗人》) 。这种“与万物荣 辱与共”的“自身的根柢”即是大地——— 人类及万物的母体,那是一片温煦而博大的心 灵的憩园,应看作是人类的原乡。
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
苇岸
一、教学要求
➢ 通过阅读,体会作者优美的文 笔和细腻的观察力。
➢ 结合自己对节气的认识,形成 自己的感悟。 ➢ 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深挚之爱。
二、学习要点
1. 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的能力。 2.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人与自然 之间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三、作者简介
苇岸(1960—1999),1960年1月生 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 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 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 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998年,为写 《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苇岸在家附近 选择了一块农地,在每一节气的同一时间、 地点,观察、拍照、记录,最后形成一段 笔记。1999年在病中写出最后一则《二十 四节气:谷雨》,5 月19日因肝癌医治无 效谢世,享年39岁。按照苇岸自己的意愿, 他的亲友将他的骨灰伴着花瓣撒在故乡的 麦田、树林与河水中。苇岸留下了《大地 上的事情》、《太阳升起以后》两本作品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