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读《墨子》有感

合集下载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墨子》读后感《墨子》读后感1记得,从小我就听到孔子,听到人们谈到老夫子的儒学。

等上了高中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我想的那样。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和传播是无法仅仅用着八个字就所能形容的。

我们都知道:儒墨道法是那时最有成就的四大学派,仲尼的儒学使我们看到人性最温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学使我们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质朴力量;庄周的逍遥使我们聆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吟唱;至于韩非子的'法家则带我们领略了秩序下的一片繁荣。

我个人不太喜欢孔子,也许是因为他那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也或许是因为那束缚女子的“三从四德”。

自从读了墨子,我便深深的爱上了墨子,我是那么的敬爱他。

墨子始终站在人民的利益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这一点上,墨子有着天生的优势:出生社会低下的手工业者的他,对底层百姓所受的磨难有着深切的体会。

有人曾说:墨子是儒家的叛徒,是墨家的始祖。

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因为墨子知识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儒家讲求的繁琐礼节不利于国计民生,那些主张不适合他,于是他选择了一条他所认为正确的道路。

墨子的选择是争取的,墨子的道路是艰辛的。

将“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作为己任的墨子,在深切了解百姓疾苦后提出“强本节用”的主张。

“强本”即加强农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节用”即反对统治阶级过度的浪费。

墨子认为:一切不利于人民的开支都应该消除,在我看来,提出这个观点的他,是真正站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是真正为民着想的。

墨子有读到的见解。

“兼爱”与“非攻”视人如己,爱利万民,这一观点完全适用于我们现在社会。

我国人口众多,但不以多欺少,而总是用和平为主的手段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

墨子的思想,于今,意义重大。

《墨子》读后感2鲁迅先生评价墨子为中国的脊梁,孙中山先生因墨子博爱,将他称为“东方耶稣”,足以可见现代人对墨子历史地位的肯定。

《墨子》这部伟大作品无论在政治、哲学,还是伦理方面都有着非凡的贡献。

《墨子》心得体会

《墨子》心得体会

《墨子》心得体会《墨子》是一本流传至今的古代著名哲学经典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通过阅读与思考,我对《墨子》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墨子》是一部关于和平、爱和公义的哲学著作。

这本书以墨子的名字命名,是因为墨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社会改革者,他的思想贯穿了整本书。

书中的主旨是“非攻”,也就是反对战争与暴力,并倡导以兼爱为原则来解决矛盾和争斗。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彼此关爱,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攻击。

他主张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只有通过兼爱和宽容,人类才能拥有真正的和平。

在《墨子》中,墨子提出了“三爱”:“爱人”的重要性。

“爱人”的概念是指无私的为他人着想,尽力帮助他们。

墨子认为只有爱人,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善良和公正。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冲突和矛盾是因为人们缺乏“爱人”的精神。

如果人人都能“爱人”,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和和谐。

墨子还提出了“非攻”的理念。

他坚决反对武力与战争,认为战争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剧。

他主张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利益,只有通过和平解决问题,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与繁荣。

尽管战争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但墨子却呼吁人们要摒弃战争思维,寻求和谐与合作。

阅读《墨子》让我深刻反思了人类的行为与观念。

我意识到,虽然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智力和科技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争斗与战争。

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忽视了他人的利益,缺乏互相关怀和支持的意识。

我想,墨子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

当我们面对冲突和矛盾时,我们应该更加温和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暴力或互相伤害。

只有通过互相关爱和宽容,我们才能建立起和平与和谐的社会。

此外,《墨子》还让我了解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环境。

在这个混乱的时期,墨子致力于通过他的思想和行动来改善社会。

虽然他未能完全实现他的理想,但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文化和哲学。

总的来说,阅读《墨子》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更深地理解了人类思想的历史演变,也让我思考了人们应该如何相处与生活。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

读《墨子》有感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一千个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翻开《墨子》,拨开重重的历史迷雾走向墨子,靠近他的思想、性格,倾听他沉潜舒缓的低俗,我们讲顿悟生命中的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获得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别样的感受。

《墨子》在我看来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本百科全书,它涉及了政治、思想、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读完墨子以后的感受。

一、兼爱之道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墨子出身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是平民,他没有很厉害的父亲,身后没有强大的靠山,他的家境并不宽裕,估计就是一个可以基本维持日常生活的水平。

后来因为他才华出众,有不少王公君主向他请教,很多人追随他。

但他没有那种终于熬出头的感觉,他没有过上养尊处优的日子,依然穿粗衣,着草鞋。

或许正因为这样的出身,他更加的了解平民百姓,才会冲破尊卑贵贱的封锁线,为他们说话,反应他们的心声,所以提出了“兼爱”,他在《兼爱》上中下三篇里,反复说明“兼爱”是根治乱世之道,是促进和谐之理。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墨子很明智,他很早就从根本上看出为什么当时那个社会会有战乱,就是因为人们不相爱。

他列举的那些例子很不美好,“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但一切都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他希望大家没有贫富的观念,相互爱戴,不以自己为中心。

当然,“兼”是墨子理念的关键词,兼,有“广”和“全”的意思,还有一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意思,顾名思义,“兼爱”,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不分贵贱,不分尊卑,不分强弱,不分诈愚。

跨越时代的封锁线,彼此相爱,墨子说的明白:“有李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这是他的理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实现了。

各种基金会的建立,各种贫困人得到帮助。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但是,一切依然存在不美好,人们心理的重负、精神上的压力和对未来的忧虑却在一天天地加重。

读《墨子》的心得体会

读《墨子》的心得体会

读《墨子》的心得体会阅读《墨子》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墨子作为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其学说在当时独树一帜,对我个人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感受到了墨子对于社会公正和普遍道德的强烈追求。

他提倡“兼爱非攻”,主张无差别的爱和反对侵略战争。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反对不义之战,追求和平与公正。

同时,墨子的“交相利”思想也启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利共赢的,而非损人利己。

这种思考方式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促使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原则。

其次,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令我印象深刻。

虽然我作为一个无神论者不完全赞同这一观点,但这也引发了我对于信仰和神秘主义的思考。

我认为,墨子试图通过这一思想来强调天道酬勤、因果报应等道理,鼓励人们行善积德、自我完善。

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对于超越自我的追求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

在《墨子》的学习中,我意识到了其学说的复杂性。

它融合了政治、军事、哲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人民对于改革的渴望。

通过学习墨子的思想,我不仅对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此外,墨子在政治方面的见解也令我深感共鸣。

他认为社会上的贫富悬殊和为官者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是由于缺少相互关爱所致。

这种思考方式促使我反思现代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思考如何通过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墨子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和以民为本的思想也提醒我们,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建立在公正、仁慈和关注民生福祉的基础上。

最后,读《墨子》还让我意识到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墨子本人博学多才,不断开拓和创新,从他的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知识的不懈追求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这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贡献。

总之,《墨子》是一本极具智慧和启迪的经典之作。

《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

《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

《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墨子》读后感1《墨子》是墨家的经典之作,有的人可能认为《墨子》的作者是墨子。

但是不然,《墨子》并非墨子一人而著,是由墨子及其弟子一起编著而成的。

关于墨家创始人——墨子,由于各处历史资料稀缺。

我们甚至连他的生平信息也无法准确的知道。

许多人都知道墨家后来消失于西汉,却不知道在此之前墨家曾与儒家一样是先秦的显学,在遭受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文化摧残过后,一起称为显学的儒家在西汉兴盛起来,而墨家却衰落了。

一代显学化为千古绝学,墨家为何消失?这也是学术界的一个谜团。

虽然墨家消失了,但是代表其学术界的思想的著作《墨子》仍然被流传下来。

有人说《墨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寂寞的书。

自墨家消失后,《墨子》这本书沉默起来,两千多年后终于在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时,被重新看到了这部著作的闪光点。

《墨子》时一部神奇之书,其中包括;1许多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政治以及军事理论。

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还延伸到了国外,清末学者邹伯奇就提出“西学源于墨学”的说法。

他认为西方的天文、历法、算术等都源于《墨子》,并曾经依据《墨子》的理论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

制造过望远镜与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照相机。

学者张自牧在论说了墨家科技成就后说“墨子为西学的鼻祖”。

尽管墨家消失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墨子》这本书中来了解墨家的核心思想。

墨家在《墨子一书中提出十大主张:兼爱、尚贤尚同、非攻、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天志、明鬼。

而这十大主张又可细分为四大类,即一:伦理思想,也就是墨子学说的理论基础兼爱。

我们在学习历史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就知道了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也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爱护,共同谋福利。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阅读《墨子》,让我对墨家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墨子的人格魅力深感钦佩。

《墨子》所倡导的核心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无不透露出对和平、公正与秩序的渴望。

墨子反对剥削,崇尚劳动,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他主张人人平等,无论贵贱贫富都应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关爱,这种普世价值观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墨子的逻辑思想尤为突出,堪称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他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政治主张,使我深感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墨子的思想领域极其广泛,涵盖了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等各个方面,显示出他卓越的才华和博大的学识。

通过阅读《墨子》,我还对墨家学派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后,墨家在先秦时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墨家学派的繁荣与传承,也彰显了墨子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然而,《墨子》中的一些观点也存在争议。

例如,墨子主张节用、节葬,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忽视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传统。

同时,兼爱思想虽然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关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这一理念仍是一个难题。

墨子的思想主张反对剥削、崇尚劳动,反对以强欺弱、主张兼爱、非攻。

他强调实用主义,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俭。

同时,他也反对儒家礼乐制度,主张节葬、节用。

这些思想主张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墨子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的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更是一个实践家。

他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主张,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墨子的这种实践精神,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启示,即我们应该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墨子 读后感

墨子 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
读《墨子》有感,《墨子》这部著作,是阐述墨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尚同”、“节丧”、“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大理论,这些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俗化的,旨在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

墨子不仅关心百姓的疾苦,还主张仁政,他不仅是同情还是真抓实干的帮助穷人。

这种无私的行为和禁欲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具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读完《墨子》,我深感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他不仅关注个体的道德修养,还关注社会的和谐稳定。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提倡博爱、反对战争、主张节俭、反对浪费、重视实际、反对空谈等思想,这些都是墨子对于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此外,《墨子》中还有许多关于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等方面的论述,这些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于后世的哲学、科学、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墨子》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思想的著作,它不仅反映了墨子的卓越才智和思想深度,也体现了墨家学派的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

读完这部著作,我不仅对墨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墨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思想经典,书中包含了墨子的思想和观点。

墨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等重要理念,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墨子》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墨子的思想的博大精深,也对中国古代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墨子》一书中,墨子提出了“兼爱”这一重要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应该不分亲疏、不分贵贱地对待他人,即“兼爱”之道。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也是对儒家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摒弃偏见,对待他人要坦诚友善,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另外,墨子还提出了“非攻”这一重要的思想。

他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的灾难,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

墨子主张通过“非攻”来实现和平,认为只有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也是对当时战争观念的一种挑战。

墨子的“非攻”思想对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摒弃战争思维,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国际矛盾,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在《墨子》一书中,墨子的思想还涉及到了宇宙观、人性观等多个方面。

他对宇宙的观念是“天下为公”,认为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大家庭,人们应该共同维护宇宙的和平与安宁。

在人性观方面,墨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规范来加以约束。

这些思想都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宇宙和人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运行规律。

总的来说,阅读《墨子》这部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墨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阅读《墨子》,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对当今社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反思。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墨子》,从中汲取智慧,启迪心灵,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墨子》的读后感

《墨子》的读后感

《墨子》的读后感《墨子》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书籍,这本书作者是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许多问题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解答。

读完《墨子》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首先,我被墨子对和平的追求所深深吸引。

《墨子》在书中多次强调和平的重要性,提倡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

墨子认为,战争和冲突只会带来伤害和痛苦,而通过互相尊重和理解,国家之间可以实现和平共处。

他的理念使我反思了当前世界上的冲突和纷争,不禁让我思考我们能否像墨子一样,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我被墨子对智慧和知识的追求所打动。

墨子强调人类的智慧和知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他提倡学习和研究,认为只有通过知识和智慧的积累,人类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读完《墨子》后,我深感自己在知识上的欠缺,并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而墨子在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见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墨子认为,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准则,他强调对他人的关心和善良。

他提倡以公平和正义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并主张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使我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态度,让我认识到只有遵循道德规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此外,墨子对于科学与技术的重视也令人印象深刻。

他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来解决问题,提出了诸多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

他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创造出真正有用的技术和发明。

这些观点引发了我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思考,使我更加珍惜科技带来的便利,并对科学的未来发展保持着高度的期待。

通过阅读《墨子》,我深刻体会到了墨子的思想的深远影响和启发力。

他的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墨子的追求和探索,使我对社会和人生的诸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我愿意借鉴墨子的智慧,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作出贡献。

国学墨子读后感

国学墨子读后感

国学墨子读后感1. 《墨子真厉害呀!》哇,我读了墨子的故事,墨子可太牛了!就说那次和同学一起做手工,我想做个复杂的模型,同学都觉得太难了不想弄,我就说:“墨子能发明那么多厉害的东西,咱这算啥呀,干就完了!”然后我们就一起努力做起来。

读了墨子,我明白了只要有决心啥都能做到呀!2. 《墨子让我佩服!》哎呀呀,墨子真的太让我佩服啦!有回我看到公园里有人乱扔垃圾,我就跟小伙伴说:“墨子都讲要爱护环境呢,咱可不能这样!”然后我们就一起把垃圾捡起来了。

墨子让我知道了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呀!3. 《墨子,我懂你啦!》嘿!读了墨子的那些道理,我好像懂他啦!有次我和弟弟抢玩具,突然想到墨子说的要互相友爱,我就说:“咱别抢啦,像墨子说的要友好嘛!”然后我们就一起玩了。

墨子教我要和别人好好相处呢!4. 《墨子好棒哦!》哇塞,墨子好棒哦!记得有次我看到有人欺负小同学,我就冲过去说:“墨子才不会让你这样做呢!”然后那个人就不好意思地走了。

墨子让我有了勇气去帮助别人呀!5. 《墨子,我爱你!》哈哈,墨子,我爱你!那次我参加比赛前很紧张,我就心里想:“墨子遇到困难都不怕,我也不怕!”然后我就信心满满地上场了。

墨子给了我力量呀!6. 《墨子太有意思啦!》哟呵,墨子太有意思啦!有回我不想写作业,妈妈就说:“墨子那么勤奋,你咋能偷懒呢!”我一听,赶紧就去写了。

墨子让我知道不能偷懒呀!7. 《墨子,我记住你啦!》嘿嘿,墨子,我记住你啦!记得有次我和朋友们闹矛盾,我就想到墨子说的要宽容,我就说:“咱别生气啦,墨子说要大度呢!”然后我们就和好如初了。

墨子让我学会了宽容呀!8. 《墨子可太神了!》哇哦,墨子可太神了!有次我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我就说:“墨子教导我们要珍惜粮食呢!”然后那个人就不浪费了。

墨子让我懂得要珍惜东西呀!9. 《墨子真了不起!》呀,墨子真了不起!那次我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大家都很累不想走了,我就说:“墨子能走那么多路去传播他的思想,咱这点路算啥!”然后大家就又有精神了。

作文:墨子读后感

作文:墨子读后感

作文:墨子读后感墨子读后感《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子及其门徒所著的一部著作。

它集中表达了墨子的一系列政治、伦理、宗教、军事等思想理论,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在阅读完《墨子》后,我深受启发,引发了许多深刻的思考。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以兼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史观。

兼爱即无差别地向他人敞开心怀,推崇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友爱互助,消除差别,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与当今社会强调的“和谐社会”、“互助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墨子》中,墨子还提出了“非攻”哲学思想,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和平相处,反对战争、暴力行为。

墨子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稳定社会的追求,告诫我们通过理性思维、宽容待人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武力。

《墨子》着重探讨了天命观念,墨子认为万物和人的命运由上天决定,人们要顺应上天的安排,不要妄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天命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思维方式。

但是,我们现代人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即应该认识到人力有所限,不要妄图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

墨子的军事思想也是《墨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主张国家应该注重发展军事力量,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主权。

墨子的军事思想对于现代军事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军事制度、策略战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我看来,墨子所倡导的兼爱、非攻思想是我们现代社会应该推崇的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友爱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应该主张和平、追求和谐,秉持墨子思想的指导进行交流和磋商,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

总之,读完《墨子》,我深深被其思想的深邃和智慧所折服。

兼爱、非攻、天命、军事思想等都给了我很多启示。

墨子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际指导意义,使我对社会、人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相信,只要我们发扬墨子的思想,将其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必将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读《墨子》有感

读《墨子》有感

读《墨子》有感读《墨子》有感墨子其实很平民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

当时的周王朝政府信誉严重缺失,权威性已经不在。

周王分封了大量的诸侯,看到周王朝的气数已经差不多了,诸侯们便争先恐后地抢占各自的地盘,割据一方,虎视眈眈。

为了争土地,甚至互相残杀。

社会阶层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旧的贵族逐渐没落,新的地主和新的商人成为“新贵”,纷纷要求政治上的地位。

在墨子止楚攻宋取得成功的第二年,恰值楚惠王当政五十年,墨子为宣传“义”,专程到楚国献上自己的著作。

楚惠王读了此书后,对墨子说:“您的大作很好。

请您留在楚国,做我的顾问。

每年俸禄一百钟,委屈您这位贤人了。

”墨子一听话说得很客气,就感觉到惠王不准备实行自己的学说,于是决意辞行回家。

墨子非常有原则性。

墨子所有观点的核心或者说宗旨就是为“最大多数人”造“最大的幸福”。

战争对大多数人没有好处,所以必须反对。

攻伐是不利于天下,且违背了“义”的原则;而非攻则有利于天下,且又合乎“义”的原则。

那么,墨子回家干什么呢?除了讲学,还自己琢磨造“飞机”。

我们知道,墨子是个熟练的手工艺人,抽根烟的功夫,他就能削好三寸之木,然后很快制成一个载六百斤重的车轴。

墨子的木工技术可以和鲁班媲美。

《鸿书》记载说:“公输般制木鸢以窥宋城。

”《墨子·鲁问》也说:“公输子(鲁班)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天不下。

公输子以为至巧。

”不知道为什么,韩非子一口咬定造“飞机”(木鸢)这桩伟大的创举墨子也干成过。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一天墨子看到鸢(鹰)在空中翱翔,就花了三年工夫,用木片等材料精心制作了一只木鸢,飞了三天掉下来了。

他的一个弟子拍马屁说:“老师您真了不起,竟然能让木头的老鹰飞起来。

”墨子谦虚地说:“我差得太远了。

我的木鹰,造了三年,三天就坏了。

”墨子生活节俭,粗茶淡饭,穿着很朴实。

有一次,公孟子头戴礼帽,腰间插笏,穿着儒者服饰来见墨子,问服饰与行为有何联系。

读《墨子》有感

读《墨子》有感

读《墨子》有感读《墨子》有感读《墨子》有感1历史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有名的大师,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大师如云,孔子,孟子,韩非子。

同样,也有着被大家遗忘的大师。

去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就是以他命名的,那就是我今天的主人公,一位伟大而又神秘的大师——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开拓了具有新精神的学派,他很平凡,他只是不断开拓和创新出一个又一个惊天动人的事件,从古至今,伟人不断浮出,可是,在我看来,他们的影响远不及墨子的思想理论伟大。

我国也不断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墨子的思想。

儒墨学派个个都是技艺精湛的优秀工匠。

他们将技艺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了《墨经》。

读了《墨子》之后,我深受感触,因为儒墨家是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传奇色彩浓厚的学派,它永远旗帜鲜明,组织严密,凝聚力强。

墨家主张的要贫苦大众追求和平正义,公平对待每一个人,就是这样的思想才让我们永不忘怀。

墨家主张的思想个个贴近民生。

“兼爱”是首要思想。

在社会动乱时期,人们相互残害,墨子认为是人们“不相爱”造成的。

所以,在当时,墨家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才会使人们相处友好。

这是墨家思想的核心,这也反应了墨子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矛盾。

墨子希望人与人之间不仅仅要停止产生矛盾,还想让人们停止一切侵略的战争,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他是非常支持的。

他的主张一次次说出了小生产者的政治地位和他们的思想。

“节用”、“节丧”是墨家思想中的精华。

墨子认为,为政者应该增加生产,使物质财富成倍增长,这在当时落后的农业经济时代,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

墨子的主张数不胜数,个个都贴近民生,即使现代化社会的我们读来,也都感慨良久,不得不叹服。

我要高声呐喊:请大家记住这位伟大的墨子吧!愿墨子的精神永久存在我们的心里。

读《墨子》有感2在春秋战国,这是中国历史上大师扎堆诞生的时期,中国古代哲学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当孔子的名声已经走出国门;在五大洲四大洋留下足迹,另一位大师的名字,好像被冷落了,他就是墨子。

墨子的读后感

墨子的读后感

墨子的读后感《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器巨著,作者为墨子。

这本书侧重于兵器的制作和使用,对兵器的种类、使用方法以及相应的战略战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堪称中国古代武器制造与战争战略的重要参考书。

在阅读完《墨子》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墨子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的关注,以及他对和平与利他精神的强调。

首先,墨子的读后感让我感受到了墨子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在书中,墨子强调了武器的制作与使用应当为了保卫家园、保护人民的安全,而不应该为了征战扩张或者滥杀无辜。

他强调了兵器只能是一种防御性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侵略的工具。

这种对人民生活的关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墨子的善良和对人类社会幸福的追求。

其次,墨子在《墨子》中强调了社会和谐与利他精神的重要性。

墨子提出了以兼爱为理念,主张取消战争、争斗,推崇和平与团结。

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伤亡,而和平能够使人们和谐共存,实现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这种关注社会和谐、推崇利他精神的态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墨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他对人类社会的关怀。

墨子的读后感不仅给我带来了思考,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思。

在当今社会,战争和冲突依然存在,人们往往利用武器进行争斗和压迫他人。

墨子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弘扬和平与团结的精神,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互帮互助、相互理解与尊重,我们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繁荣。

反思还让我认识到,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追求和平与利他精神。

我们不能只关注个人的利益,而应该看到整个社会大局。

墨子的读后感促使我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进步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墨子》这本著作不仅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和战争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关注人民生活和推崇和平的思想给予了我们现代人深刻的启示。

读完《墨子》后,我认识到和平的可贵,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相互尊重,共同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这本书对于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提醒我们军事力量的正确使用和武器制造背后的责任。

《墨子》读后学习有感:兼爱,非攻

《墨子》读后学习有感:兼爱,非攻

《墨子》读后感:兼爱,非攻《墨子》一书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的总集,主要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

墨家思想领域极其广泛,有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等,其中逻辑思想尤为突出,堪称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墨子》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墨子,生卒年不祥,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一书的思想极其丰富,单用两千字定是写不完的,故选取其中两方面,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两方面浅谈一二,若有不对之处,缘我学识浅薄也。

首先,是“兼爱”,记得高中历史课本必修三第一章讲的便是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介绍到了墨子,当时只是简略的介绍,后来进了大学,从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才真正知道了墨子以及他的思想。

“兼爱”是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墨子的所谓兼爱就是天下人彼此相亲相爱,由此可知,墨子认为天下混乱的原因是臣不孝君,子不爱父,父不尊兄,反之,君不慈臣,父不喜子,兄不爱弟,以及盗贼四起,诸侯相攻等,“皆起不相爱”。

因此,墨子指出“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读后感范文

《墨子》读后感范文

《墨子》读后感范文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下面是的《墨子》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直都以为自己从小接触的都是孔老夫子的儒学,步入大学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我所想的那样。

春秋战国时代,那“诸子百家, ___”的学术研究和传播是无法光用这八个字来形容的。

我们都知道:入、法、道、墨是那时最有成就的四大学派。

仲尼的儒学是我们看到人性最温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学是我们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质朴力量;庄周的逍遥游是我们聆听到灵魂深处的自由吟唱;至于韩非的法家则带我们领略了秩序下的一片片繁荣。

我个人不太喜欢孔子。

也许只是因为他那一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也或许是因为那女子的“三从四德”论。

读了墨子,我更偏爱墨子。

墨子,他总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这一点上,墨子有着天生的优势:出身于社会低下的手工业者的他,对百姓所遭受的困苦有着深切地了解。

有人曾说:墨子是儒家的叛徒,是墨家的始祖。

但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因为墨子只是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儒家讲求的繁琐礼节等不利国民生计的主张不适合他,才选择了另一条更适合他的道路。

“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作为级任的墨子,在深切了解百姓疾苦后,提出“强本节用”的主张。

“强本”即加强农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节用”即反对统治阶级过度的浪费。

墨子认为:一切不利于人民的开支都应该消除。

在我看来,提出此观点的他,才是真正地站在人民根本利益上,为人民着想。

为人民谋福的思想家。

治理国家,墨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兼爱”与“非攻”。

视人如己,爱利万民,不亏人自利和人不关己则为“兼爱”。

他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只知爱己,利己,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人与人之间才相互敌对。

如今的我,对此也颇有感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素质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是人们的视野却在不断地缩小。

读墨子有感

读墨子有感

读《墨子》有感大师常常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那是因为那一方土地,那一段时光,具有得天独厚的培养大师的潜质。

春秋战国,这是中国历史上大师扎堆诞生的时光,中国古代哲学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当孔子的名声已经走出国门,在五大洲四大洋留下了足迹,另一位大师的名字好像被冷落了,他就是墨子。

墨学也曾盛极一时,成为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显学。

战国初期大有超过儒学之势。

致使荀子哀叹:“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暑假认真读了读《墨子》,颇有感慨。

儒家虽然高唱民贵君轻的口号,但实际实行的做法确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其核心思想是巩固王权,安抚人民,使其各司其职,以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当然就当时而言,确实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

强大,稳定的王权在当时也就意味着社会的相对稳定,比如象秦,楚这样大的诸侯国,就不易受到外敌入侵。

儒家统治了中国文化2000多年,其所蕴含的的封建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国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早已过时的话语却已经植入我们的思想。

想想,当中央集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庸庸碌碌按部就班的服从命运的年代已经结束,在这个用双手和大脑就可以改变命运的年代里,儒家的核心思想已经和这个社会脱节了。

所以依我看来,是时候换换口味了,何必一再将儒家经典奉为真宗。

倒不如将诸子百家的文化都请进课堂,一一评功论过。

再回头看墨子,也是主张仁政,而且人家不仅是同情,还真抓实干的帮助穷人。

他们主张“尚贤”“兼爱” “节用”“非攻”,“尚贤”就是要重视人才,人家才没有像儒家一样排斥异己,而是主张因才而用,只要需要举荐的人有才能,即使他们是自己对头“儒家”,墨家在原则上也主张选用。

选拔人才在当今社会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兼爱”有点类似和谐社会的提法,也是西方基督教主要教义之一。

墨子认为,“当查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譬如:“子自爱,不爱父”,“弟自爱,不爱兄”,“臣自爱,不爱君”则会做损人利己的事,致使天下乱。

也是主张统治者要能学会,象关心权贵的利益一样关心广大百姓的。

读《墨子》有感_高中生读后感1200字

读《墨子》有感_高中生读后感1200字

读《墨子》有感_高中生读后感1200字读《墨子》有感_高中生读后感1200字篇一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题记正如余秋雨所说,墨子的全部都是黑色的,他如同黑色的旋风席卷整个中华大地,但是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他的作用呢?他是普通百姓的代表,他是社会底层的代表,当然不可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认可,因为封建帝王是要家天下的.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middot非攻,而他自己则是将这个理念带到了那样黑暗的时代,不知是墨子的悲哀,还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孔子的名声远超过墨子,可是谁又能将墨子的功绩抹杀呢?他的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中.其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也正是靠的这种兼爱思想吗?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哪一次成功的战役不是靠人民的力量,那一次不是集体的智慧.现在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感谢墨子,是他的思想引领着中华名族的复兴.我们更要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泉涌报,墨子的理念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成功,就算我们不高呼拥护墨子,最起码也要能够记住他.上为从国家的角度出发,那么从个人呢?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任何人没法比的,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逆子呢?或许他们就没有感恩的心,父母的含辛茹苦,换来的却是冷眼相对父母的辛勤浇灌,换来的却是心灵折磨,或许不能这么的武断吧,毕竟还有那么多的有良知的子女,卧冰求鲤,那是多么的让人感动,扇枕温衾,那是多么的让人震惊,鹿乳奉亲,那是怎样的感恩!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或许我们不需要一饭千金,但是我们任然需要学习感恩的精神,人生不过区区八十载,当你步入晚年之时,在想感谢帮助过你的人,也许时间也不允许了.感恩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在心中感恩,不如在行动中恩,不要让感恩只是浮于表面,成为空中楼阁.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治疗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来看你.它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低智能动物尚且会感激别人的救助,人类难道不也应该有颗感恩的心吗?狗和鸟会长久地凝视你离开表达感激之情,可是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他们可能很快忘却你.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之情弥散在天地间,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温暖,有了亲切.因而我们应当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情感.我们现在生活在钢筋混泥土铸成的社会之中,他的兼爱思想我们更应该学习.随着时间的流逝,兼爱的思想或许已经渐渐淡忘,但是换来的却是感恩.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育.你我学会感恩,从今天开始.感恩--我们成长的必修课!《飘》的读后感_高中生读后感550字篇二翻开《飘》的第一页,我就被它那浑然一体的文学魅力以它所散发的人性的光辉所捕获.它讲述了一段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浪漫绝美的爱情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农园主的千金,在美丽温柔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野性,向往着自由的心灵.当灾难从天而降,她扔掉世俗伦理道德赋予女性的枷索,勇敢的追求幸福,闯荡事业,守卫她所爱的家园.而这才是真正的斯佳丽一个大胆,精明执着的女性,如同一条锐利的鞭子,无畏地抽击着封建思想的桎梏,纵使到头来自己是遍体鳞伤也再所不惜.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但她却不了解他们中任何一个,她如果了解阿希礼她就不会爱上他,她如果了白瑞特,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生都在很固执的追求着幸福,却又一次次将真正的幸福推向深渊.整本书以她的爱情为线索,以战争为血肉,以人物为灵魂,以思想为血液策划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美丽战争,改变了斯佳丽,也使我对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她在危难时刻杀死北方士兵,在极端贫穷时开创事业,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不屈.为了维护家人及产业,她不得不与甘扶澜结婚,表现出她的牺牲精神.建业时期,她独特的经济眼光,商业天赋,敢于拼搏的精神,实质上就是传统妇女容易被忽略的优点.斯佳丽毕竟是女人永不放弃,永不绝望.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敢杀掉一个士兵,在一无所有之下承担一个女人所不能承受的痛楚,这需要勇气.每每遇到困惑,痛苦,我便会以Tomorrow is a better day!来激进自己,怕什么.我载《飘》的情感望着斯佳丽的背影走着自己脚下的路.。

《墨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墨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墨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墨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墨子》读后感 1《墨子》一书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的总集,主要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

墨家思想领域极其广泛,有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等,其中逻辑思想尤为突出,堪称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墨子》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墨子,生卒年不祥,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一书的思想极其丰富,单用两千字定是写不完的,故选取其中两方面,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两方面浅谈一二,若有不对之处,缘我学识浅薄也。

首先,是“兼爱”,记得高中历史课本必修三第一章讲的便是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介绍到了墨子,当时只是简略的介绍,后来进了大学,从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才真正知道了墨子以及他的思想。

“兼爱”是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墨子的所谓兼爱就是天下人彼此相亲相爱,由此可知,墨子认为天下混乱的原因是臣不孝君,子不爱父,父不尊兄,反之,君不慈臣,父不喜子,兄不爱弟,以及盗贼四起,诸侯相攻等,“皆起不相爱”。

因此,墨子指出“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墨子》有感广昌县一中姚烨莹我国先秦时期是一个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各种思想活动非常活跃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产生了众多的思想派别,被后人称作诸子百家。

而儒、墨、名、法、道、阴阳六家则被公认为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派别。

其中墨家是一个较为奇特的学派。

一方面墨家在战国时期就成为了一个盛极一时的思想政治团体,它的学说与儒家的学说并称为当时的显学。

战国中期的大儒孟轲曾这样描述过墨家的势力:“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而另一方面,在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墨家沉寂了下来,以至于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它的学说几乎无人问津。

这无疑引起了后人对它进行研究的兴趣,但同时也给对墨家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因为后世对先秦墨家学说的记载和评述太少,所以可供我们掌握和利用的资料也就相应的少了,这与对儒家,法家,道家的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

也正因如此,先秦时期记载墨家学说的《墨子》一书在我们对墨家的研究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墨学研究存在这样一个特点,即同儒,法,道家相比,学术界对墨家的研究很少,但是在这些不多的研究中,在许多问题上学者们的争议却很多,而学者们在对自己所持观点进行论证和对他人观点进行批驳时,又都是援引和利用同样的史料。

于是在拜读了这些学者们的长篇大论后,更加感到了对这些原始史料深入和精确掌握的必要性,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墨家学说的实质。

《墨子》这部书综合和全面的反映了墨家学说有关各个方面的思想,包括“尚同”,“尚贤”,“非攻”的政治思“尚同”是墨子政治主张的第一要义。

《墨子》一书中的尚同篇首先阐述了确立“尚同”这一政治主张的理论前提。

墨子认为在没有刑政的社会初始状态下,“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于是“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所以墨子认为要救世之乱,就要建立政治,国家,刑罚制度,即立“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那么在这里人们就有一个问题,即“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是否必然导致人们的非他人之义而交相非的结果?因为许多人发现人们之间“义”的不同和冲突也可以由当事人自己通过彼此的妥协和让步来解决,没有必要去否定他人的“义”。

而这样一来墨子所提倡的“一同天下之义”也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

那么墨子的理论在这里出现问题了吗?不是。

因为再进一步分析,虽然有上面的情况存在,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关于“义”的冲突都可以由当事人自己协商解决,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彻底地排除非他人之义而交相非的情况的发生。

那么就整体而言,这就是一种必然。

它不是一对一的必然,不是说有一次“义”的不同就必然导致一次非他人之义,而是说在“义”的不同和冲突这样一个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会有当事人自己协商解决不了从而导致非他人之义及交相非的情况产生,所以说墨子的这个立论是成立的。

那么我们明白了这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怎样去解决才能避免天下乱若禽兽然呢?墨子认为只有设立正长一同天下之义才能救世,于是有了他的一套以“尚同”为核心的政法理论。

但是这里就又有问题了,即面对这样的乱世,救世是否只能用“一同天下之义”的方式来解决?如果有其他的方法,那么墨子所提出的这一方法是最好的吗?以上是两个很关键的问题,若两个答案都是否,那么墨子的政法理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第一个问题很简单,答案是否。

因为我们知道不“一同天下之义”世界仍可以和平的发展,天下并没有乱若禽兽然,现实世界告诉了我们答案。

其次,对于第二个问题,人们也不难回答,求同存异这样的外交政策带给我们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显然有更好的方法存在。

问题好象解决了,但是问题真的那么简单吗?应该看到我们轻松的得到了上面的答案,是由于我们是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而经过了漫长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的我们是没有理由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历史长河中的事件,人物和他们的思想。

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着不同的答案。

在现代我们知道怎样最快的从北京到达上海是乘坐飞机,而这样的问题在两千年前正确的答案无疑是骑马。

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如此。

在墨子生活的时代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那个阶段,我们所知的更合理的,更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吗?即使有,但它有可能能被提出来并被实施吗?所以就我理解而言,墨子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在当时不能说其全部内容都是正确的和科学的,但就整体而言,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认为在墨子生活的时代,救世的唯一可行和正确的方法就是墨子所提出的以“尚同”为核心的政法理论。

《墨子》书中有关天鬼和宗教的内容在学术界争议很大。

一部分学者依据这些内容认为墨子的学说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它的法律思想具有神权法的特点。

更有些学者指出墨子学说就是以“天”,“鬼”为为核心。

而也有学者认为仅仅因为墨子主张“天志”“明鬼”就判定他是一个宗教家或认定墨子学说是一种唯心的学说,是不对的。

他们指出在《墨子》书中有关天鬼的内容里也可以看到墨子不少关于对天鬼的疑辞,认为他不是彻头彻尾的宗教有神论者,同时指出墨子的天鬼实际只是他推行自己政治主张的一种工具。

在读过《墨子》后,我感到从相关内容来看,应该说墨子的确是在努力的全面的阐述和论证他的天鬼思想,而这一思想无疑是属于宗教唯心主义。

所以说墨子学说带有宗教色彩是正确的。

并且在《墨子》书中不存在所谓的墨子对天鬼的疑辞。

主张墨子对天鬼存有疑辞的学者指出《墨子》书中的两处来证明。

“子墨子有疾,跌鼻进而问曰:‘先生以鬼神为明,能为福祸,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

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使我有病,何遽不明?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

百门而闭一门焉,则盗何遽无从入’”?有学者认为墨子在这里指出天鬼不能干预一切,对于他这样的圣人,鬼神亦无力保佑其不得病。

从而认为者证明了墨子对天鬼的存疑。

这是错误的。

首先墨子的这翻话是针对跌鼻对于鬼神的一些怀疑而说的,目的是肯定鬼神。

其次墨子是要通过说明鬼神的惩罚是一个人得病的充分原因而不是必要原因,来维护他的鬼神论,肯定鬼神的存在和作用,而不是去说明鬼神的无力的一面从而使人们产生对鬼神的怀疑。

另外一处被学者引为证据的是:“今洁酒醴粢盛,以敬慎祭祀,若使鬼神请有,是得其父母姒兄而饮食之也,岂非厚利哉!若使鬼神请亡,是乃费其所为酒醴粢盛之财耳;(自)[且]夫费之,非特注之污壑而弃之,内者宗族,外者乡里,皆得如具饮食之;虽使鬼神请亡,此犹可以合欢聚众,取亲于乡里。

”学者们发现墨子在这里提到的鬼神的存在竟只是一种假设,而且墨子还容许了相反的假设,即没有鬼神的存在。

于是由此认为墨子对天,鬼存在的信仰并不坚决。

在我理解不是这样。

这段话的前文告诉我们墨子的这番话是用来反驳“今执无鬼者”的“意不(宗)[终]亲之利,而害为孝子乎”这样的言论。

墨子所做的假设是为了说服人们去敬天事鬼,也就是说在退一步而言的情况下,即使鬼神可能存在又可能不存在,人们也应该“洁酒醴粢盛,以敬慎祭祀”。

所以墨子在这里把鬼神的存在作为一种假设,和容许鬼神不存在的假设的出现,只是墨子反驳他人时用的辩驳之术而已,不能简单的把这一段话单独地剥离出来,进而从中推出墨子对鬼神的不确信。

但是我们从这一段史料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在这段论述中,墨子显然放弃了让人们确信鬼神一定存在的努力(但仅仅从这一点是不能表明或证明墨子本人对鬼神存在的不确信),但是却极力的向人们说明即使鬼神不存在,人们这种敬天事鬼的行为也是有合理性的,是有益的,即“合欢聚众,取亲于乡里”。

那么我们就发现此时在墨子这里,人们对于鬼神的信仰就不是他最为关注的了,他最想得到的,认为最至关重要的是人们所做的敬天事鬼的行为本身。

人们可以对鬼神存有疑虑,或干脆认为鬼神不存在,但只要你的行为是符合鬼神存在状况下的人们行为的标准,那么对于墨子而言你就是可被接受的。

那么如果以上分析成立的话,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墨子是一个宗教家和墨子学说是唯心主义学说的论断。

因为一个真正的和纯粹的宗教家,是不可能去要求一个人行为上符合宗教形式要求而在思想上背离宗教的实质要求。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又有一个问题要考虑,那就是墨子为什么要将有关宗教和天鬼的内容加入到他的学说中?我认为这个问题应和墨子的政法理论联系起来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墨子的政法理论是以“尚同”为核心的。

那么怎样才能够实现尚同于一义呢?墨子在《法仪》一篇中有如下的一段论述。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然则溪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溪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

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当皆法其学溪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

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当皆法其君溪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

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墨子在这里否定了法父母、学者和国君,但是在《尚同》一篇中却要求天下人逐级的尚同于家君、乡长、卿与宰,诸侯,三公和天子。

显然这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前者说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说的是墨子理想中的社会。

墨子首先论证在现在的社会状况下是不可以法父母、学者、国君的。

但是墨子又认为必须要通过尚同才能救乱世,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以达到墨子理想的尚同社会呢?于是墨子提出了法天,尚同于天。

并且墨子所积极宣传的天、鬼,已不是从前意义上的天、鬼。

从前的神灵的形象是任性的、喜怒无常的、不可测度的;它随意的决定一切,无所谓正确、正义、公正和合理。

而在墨子这里他明确的为天、鬼安上了一个确定的属性或赋予了一种明确的性格。

而这时我们发现事实上天鬼之所欲,也就是墨子的主要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等,例如:“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

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

”“夫鬼神之所欲于人者多,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

”于是有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有意志、施赏罚的“天”的存在,墨子的尚同主张就有了合理性和强大的说服力。

天鬼在这里成为了墨子推行自己主义的工具,正如他自己所言“有天治,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天治”就是用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为刑政”、“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的“法”和“仪”。

同时,又是实行自己主义的保证:“使天下之人,皆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天下岂乱哉!”恩格斯在论西欧中世纪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与宗教的关系时说:“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