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2022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学期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和一个 STEM 学习以及一个专项学习:《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借此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科学史、正确认识与实际应用几个方面,呈现科学发现与技术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科学与用科学奠定基础。
同时,还借助研讨微生物“功”与“过”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渗透辩证法的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仿生》本单元的设计就是从实际事例出发,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和仿生物品之间的联系,体会仿生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仿生概念,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地球的运动》本单元整合了地球和宇宙单元关于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变化,公转和四季变化的一系列活动的内容,同时可以结合生命科学领域进行昼夜交替现象对动植物影响的学习。
模拟实验简单易行,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化抽象为直观。
《简单机械》本单元为系列研究活动,将为中学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
《立体小菜园》强调学生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各个领域的知识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不仅凸显体验的真实性,增加学习的意义性和趣味性,还指向科学概念的建构和高阶思维的发展。
在教材中增设 STEM 项目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教材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机会的不足。
《像科学家那样》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有很大的改变,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比之前好多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有改观,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基础比较差,不积极习惯,被动学习、学习自觉性等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海豚与声呐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海豚与声呐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海豚的生活习性和声呐的作用。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海豚的一些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分析海豚的表现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重点:1.了解海豚的生活习性和声呐的作用。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海豚的一些特征。
3.能够分析海豚的表现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海豚的表现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互动探究法。
3.观察实验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准备教案和PPT。
2.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3.检查实验器材和设备。
二、导入1.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只海豚的图片,并让学生猜想它可能的生活环境和特征。
2.让学生就海豚的形状、颜色、大小、动作等方面描述它的特征。
3.对学生的描述进行总结,评价或纠正学生的表述错误。
三、探究1.教师为学生介绍海豚的生活习性,如它们生活在海洋中,喜欢跳跃、追逐和游泳等。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海豚的声呐对其生活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声呐,海豚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海豚发出声波的实验视频,并为学生讲解声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使用漂浮物体模拟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释实验结果。
四、总结教师总结海豚的一些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再次强调声呐对海豚的重要性。
五、作业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查找更多关于海豚的信息,并写下做为作业。
六、板书设计海豚和声呐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图片、视频、实验等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和现象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在交流讨论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他们思考和提问,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感觉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感觉课题:感觉教材: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感觉是人体的基本能力,有五种基本感觉。
2. 学习感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帮助人们观察世界,获得信息。
3. 掌握运用感官器官来感受事物、刺激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感觉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感觉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教学板书。
2. 感官器官图示。
3.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话题:“大家好!我们每天与周围的事物接触时,会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学生谈论,了解学生对感觉的基本认识。
步骤二:感觉的概念(10分钟)1. 要求学生先听音乐,然后带领学生谈论自己在听音乐过程中的感觉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明确感觉的概念,解释感觉是人体在接触、观察、接受刺激时的反应。
步骤三:感觉的种类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介绍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并给出相应的图示。
2. 分别介绍每种感觉的作用,如视觉帮助我们观察和辨认事物,听觉帮助我们听到声音和语言,嗅觉帮助我们闻到味道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感觉对人的生活的重要性,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
步骤四:感官器官的作用(15分钟)1. 准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感受。
2. 让学生依次用感官器官感受实物或图片,多方位地感知事物。
3. 引导学生总结感官器官的作用,如眼睛可以看见世界,耳朵可以听见声音等。
步骤五:感觉和生活的关系(10分钟)1.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不同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用视觉辨认路标、用嗅觉闻出食品的味道等。
2. 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步骤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复习感觉的种类和作用。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人体的保护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感觉,了解感觉的种类和作用,以及感觉与生活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13撬重物的窍门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撬重物的窍门苏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撬重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撬动物体操作。
2. 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物体撬动的关键因素,并提高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撬重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撬动物体操作。
教学难点:语境的建立,巩固学生的物理概念,并进行实践操作。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大小不同但有一定重量的物体,如书本、石头、铁球等。
2. 教师准备一些小木棍或者是曲别针,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师做好语境的呈现,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辅助讲解和讲解的理解。
教学过程:Step1自由探究(10分钟)教师放置几个不同的物体在桌子上,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可以使用小木棍、曲别针等工具,看看哪一种情况下可以更容易地撬起物体。
Step2理论解释(10分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会感受到,物体能否撬动与杠杆的类型和长度有很大关系。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展示杠杆的图像,并讲解什么是杠杆,并且辅以杠杆原理的图片和PPT让学生了解杠杆的使用方法、原理及分类等。
Step3探究杠杆的使用(20分钟)在学生对杠杆的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出具一些通过撬动进行实验的情境,让学生来进行操练。
情境一:请把桌子上的书本撬起来,让书与书架间多一个手指缝。
情境二:请在地上放一块较大的石头,用杠杆让其慢慢滚动。
Start4巩固掌握(10分钟)根据操作情况进行讲解,总结撬动物体的方法和原理,强化学生的概念。
Step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里或学校通过实验操作练习,将撬动较重物体的方法和原理确定下来。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在语境方面做得还算不错,通过实践和讲解,让学生们对撬动物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但是有部分学生对操作和PPT 的理解还是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和观察力。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备课笔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20 ---20 学年第学期学校:班级:科目:姓名:学科教学计划任课教师: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时间:年月日(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起子、刀、蔬菜、盒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资源开发机械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本节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机械。
让学生认识生活.娱乐中的简单机械,总结这些机械好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机械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机械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智慧的结晶。
使学生体会到:现在我们学习和使用这些机械,将来也会创造更先进的机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综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综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下册科学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综合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各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1. 单元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 了解不同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 学习合理搭配食物,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2. 单元二:生物的生长发育- 探究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 学习如何照料植物和动物,促进它们的生长发育。
3. 单元三:物体与能量- 理解物体的能量转化和传递。
- 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物体制作简易机械。
- 探究能量的来源和利用方式。
4. 单元四:天文与地理- 了解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
- 学习太阳系的组成和运动规律。
- 探究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5. 单元五:物质与变化- 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 学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探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置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概念。
3. 情境设置:通过故事、图片或实际场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完成相关问题或实验。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6. 拓展延伸:提供更多相关的知识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7.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后记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后记I. 前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设计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兴趣。
下面将分三个部分介绍课程的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和教学后记。
II. 课程的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将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程分为14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流程如下:A. 准备工作学生知识和技能预备情况- 了解上一个单元研究内容。
- 掌握本单元研究目标和要求。
教师知识和技能预备情况- 熟悉本单元教材和教学大纲。
- 根据本单元研究目标和特点,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
B.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研究主题:第1单元小手拉大手- 研究内容:了解全身的感受细胞和味觉细胞。
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探究生命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研究目标:- 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 分析味觉的生理过程;- 感受与观察用宝宝湿巾清洗手的效果。
- 研究重点:理解生命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研究难点:分析味觉的生理过程。
-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 教学手段:PPT、实物展示等。
- 教学评价:小测验。
第2课时- 研究主题:第1单元小手拉大手- 研究内容: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常见的日常生活问题、科学去除手上油污和研究正确洗手方法。
- 研究目标:- 手部卫生的重要性;- 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 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常见的日常生活问题。
- 研究重点: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
- 研究难点: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常见的日常生活问题。
- 教学方法:合作研究。
-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合作等。
- 教学评价:小组合作。
C. 教学总结本单元通过两次课时的研究,学生理解并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分析味觉的生理过程,研究正确洗手的方法,掌握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常见的日常生活问题。
III. 二次备课本教学设计中,教师有必要做好二次备课的工作,以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的二次备课主要工作如下:A. 教材的整理教师需要检查教材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如果有必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5、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6、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教具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学生说一说移动石头的方法。
引出本课课题,板书:1、什么叫机械。
2、新授局部1、认识机械(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哪些?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3)教师出示书P2图片,请学生判别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区分简单和庞大机械(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
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1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些局部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庞大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3、认识机械的作用(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棍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的对比实验,总结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3)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匡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形?4、介绍古代机械(1)看书P3上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教案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机械》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认识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特点、作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还需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并掌握简单机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能运用简单机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学习。
2.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
3.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如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案。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简单机械。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如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杠杆的平衡、轮轴的转动、斜面的倾斜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起子、刀、蔬菜、盒子课时安排:1课时(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资源开发机械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本节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机械。
让学生认识生活.娱乐中的简单机械,总结这些机械好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机械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机械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智慧的结晶。
使学生体会到:现在我们学习和使用这些机械,将来也会创造更先进的机械。
关于简单机械,学生存在着片面认识,他们认为简单机械就是工地上的大吊车.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而没有意识到我们每天用的筷子.勺子等物品都是简单机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实用)
教学设计执教者:陈荣明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石塔河中心小学陈荣明一、基本情况分析第一学期全班53人参考,本班人平68分,及格率82%,优秀率7%,是我意料之外的不理想的成绩。
主要原因本人对科学教学理念树立不够,知识点把握不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等。
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
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
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时间”和“地球运动”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措施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五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15升旗的方法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升旗的方法苏教版课题:升旗的方法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升旗的方法,了解升旗程序的规范,学习升旗礼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忠诚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升旗的方法和程序,理解升旗礼的意义和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升旗礼的内涵和精神教学准备:1. 苏教版教材2. 升旗台3. 国旗和绳索4. 麦克风和音响设备5. PPT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观看PPT,理解升旗礼程序2. 回顾中国国旗的标准3. 谈论升旗礼的重要性二、学习(35分钟)1. 教师示范升旗程序,让学生了解升旗规范,体验升旗礼的情景。
2. 教师详细讲解升旗的方法和程序,让学生能够掌握。
3. 学生进行模拟升旗,加深记忆。
4. 学生观看升旗礼视频,理解升旗礼的具体内容和内涵。
三、运用(15分钟)1. 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介绍升旗礼的步骤和意义。
2. 班级进行升旗仪式。
四、总结(5分钟)1. 汇报升旗仪式的情况和感受。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升旗礼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制作升旗礼PPT,让学生自己设计升旗仪式。
2. 请当地的志愿者团体到学校进行升旗示范和提供意见建议。
3. 与其他学校组织升旗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PPT、口头讲解、现场模拟等方式,全方面的掌握了升旗礼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深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忠诚精神。
同时,通过升旗仪式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升旗程序,提升了课堂效果。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互动教学、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m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1、认识常见岩石一、教学目的:1、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2、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3、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五、教学课时:2节六、学校准备:配套光盘,《科学材料袋》、岩石标本、滴管、挂图、盐酸、放大镜、锥子、小刀、钉子……。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课:1、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的?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
3、板书课题:略(二)认识岩石1、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2、教师指名学生发言,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解读说明)3、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4、师生共同研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引导)5、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略(三)观察岩石,认识特征:1、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3、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亲自演示讲解)4、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教师巡视引导)5、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新的发现,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6、在教师引导下填表:(1)我对岩石的了解:(2)观察岩石标本的记录:(1)岩石的作用(2)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3)(4)第二课时(一)观察岩石并分类:1、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定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引导。
3、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标本名称我的发现(1)(2)(3)(4)(5)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5、学生阅读文本(或看光盘、挂图)6、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全部教案(共3课时)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全部教案(共3课时)1.大脑【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2.知道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心,了解大脑的管理范围。
3.体验到探究大脑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结构。
【教学难点】了解大脑的管理范围,认识到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自学提示单、装有水约重1400克的瓶子、核桃仁、鲜嫩豆腐、七巧板。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游戏活动:看谁反应快。
同学们,我们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游戏——看谁反应快。
听口令说或做相反或相对的动作。
例如:师说“好”,同学们说“坏”;师说“上”,同学们说“下”。
游戏开始: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手——右手,抬头——低头,开眼睛——闭眼睛。
师:在游戏中,同学们所做的这些游戏动作是谁在指挥着你?(引导学生认识到是“大脑”在指挥。
)2.板书:大脑(板书课题)。
3.过渡:关于大脑,你们还想知道什么?4.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体重要器官——大脑”。
二、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人大脑的形态、结构。
2.知道大脑有那些功能?自学提示:1.小组内自学52—53页大脑的重量、大小、形状、软硬、颜色?2.说一说大脑有哪些功能?三、了解大脑的位置1.大脑是头吗?你是怎么想的?头:人体最上部分,动物的最前端部分,通常包括口、眼、耳、鼻、大脑等。
大脑:位于头颅骨内。
出示投影。
2.过渡:封闭在头颅骨内的大脑有多重呢?四、了解大脑的质量1.教师出示两个装满水的瓶子,介绍这两瓶水的重量就是大脑的重量。
让学生拎一拎,掂一掂,感受大脑的重量。
2.请每组同学拎一拎桌子上的水瓶,猜一猜它有多重?3.学生猜测并汇报。
4.这一重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大脑的重量,同学们猜一猜你自己的大脑有多重?5.学生猜测并汇报。
6.那么我们的大脑究竟有多重呢,请看下面的小资料:7.出生时,脑的重量约400克,1岁半时大约800克,3岁脑重量约1000克,到15岁才达到成人水平,成人脑重为1300~1400克,由于大脑占脑的80%,所以大脑的重量是1120克(由于体形的关系,男性比女性重一些)。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师用书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师用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二)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2、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3、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一些机械工具,教学碟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研究主题1、(出示各种机械)提问:在老师的讲台上有一些东西认识吗?(笤帚、义子、筷子、起子、锤子、镊子……)知道他们的用途吗?2、讨论:人类为什么要制造这些工具?(引导学生明确:降低工作难度、省力)你们能具体说说在生活中怎么给人类带来好处的?3、讲述: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所以他们被统称为——机械。
(板书)今天我们就是来研究机械的。
(板书完整课题)(二)学习新课1、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1)提问:以前听过机械这个词吗?在你的脑海中认识的机械有哪些?为什么筷子、笤帚……这些小东西也被称为机械?(再次明确机械的概念)(2)讲述:工厂的那些制造物品的大机器是我们所认识的机械,因为他们为人类制造物品提供了方便,省力、降低了工作难度。
但是他们的内部构造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被称为复杂机械。
而像筷子、镊子等这些比较小巧、简单的工具由于也为人类提供了方便、省力等益处,所以也是机械类,由于简单所以被称为简单机械。
而复朵机械其实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
(3)阅读P2概念(4)观看教学碟片(5)填写习作对应作业2、揭示机械的作用(1)教师出示一块木板上面有钉子,请同学帮忙用手将钉子拔出来。
2022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教案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第1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目标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找到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的共同点。
通过观察植物、动物以及人体各种细胞的图片,知道细胞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细胞是动物、植物、细菌的基本组成单位。
难点:描绘不同细胞的形状。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传统显微镜、洋葱、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滴管、介绍白细胞形状变化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放大镜、手持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出示课本第1页的小诗: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提出了哪些问题?预设这首小诗提出了4个问题:牛奶因为什么而变酸?面包为什么变软?橘子为什么会发霉?苹果为什么会腐烂?教师引导:同学们,牛奶变酸,面包变软,橘子发霉,苹果腐烂……都是因为微生物的影响,而微生物是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只有使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他们的样子。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一起来探究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板书课题: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二、学习新课活动1: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教师引导:观察手背的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我们都需要使用显微镜。
下面,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出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图,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下:(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上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4)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1、什么叫机械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二)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2、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3、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一些机械工具,教学碟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研究主题1、(出示各种机械)提问:在老师的讲台上有一些东西认识吗?(笤帚、叉子、筷子、起子、锤子、镊子……)知道他们的用途吗?2、讨论:人类为什么要制造这些工具?(引导学生明确:降低工作难度、省力)你们能具体说说在生活中怎么给人类带来好处的?3、讲述: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所以他们被统称为——机械。
(板书)今天我们就是来研究机械的。
(板书完整课题)(二)学习新课1、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1)提问:以前听过机械这个词吗?在你的脑海中认识的机械有哪些?为什么筷子、笤帚……这些小东西也被称为机械?(再次明确机械的概念)(2)讲述:工厂的那些制造物品的大机器是我们所认识的机械,因为他们为人类制造物品提供了方便,省力、降低了工作难度。
但是他们的内部构造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被称为复杂机械。
而像筷子、镊子等这些比较小巧、简单的工具由于也为人类提供了方便、省力等益处,所以也是机械类,由于简单所以被称为简单机械。
而复杂机械其实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
(3)阅读P2概念(4)观看教学碟片(5)填写习作对应作业2、揭示机械的作用(1)教师出示一块木板上面有钉子,请同学帮忙用手将钉子拔出来。
询问拔钉子同学的感受。
(2)提问:有什么好方法解决?(3)教师请刚才的同学用起钉锤将钉子拔出,再说说感受。
(对比感受让学生再次明确机械的益处)(4)讨论:在生活中你们使用过哪些机械?为你带来了什么帮助?(分组讨论并进行记录)(5)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记录(6)假想:如果没有这些机械帮助人类,会出现什么情况?(由此让学生想到木工室里的那些机床为大家做木工活带来的方便)(7)进行安全使用机械的教育3、了解机械由来已久(1)提问:古代的时候有工具吗?(2)教师介绍: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是猿人,而人类真正的进化的标志其实就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学会制造各种简单的机械,帮助人们狩猎、生产,在水上航行……这些工具里面都包含着简单机械的原理。
(3)看书P3工具图片。
提问:认识书上的这些工具吗?有什么用?讨论:这些工具的哪些部位降低了工作难度?哪些部位可以省力。
(三)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并完成作业(四)布置作业寻找家中的各种机械。
2、怎样抬高讲台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教学后记: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2、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语言的原理。
4、能够通过实验发现省力的原理。
(二)科学知识: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务,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研究杠杆的功能与作用。
2、教学难点: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铁棒,剪刀,开瓶器,镊子等。
2、学生准备:尺子,硬币,橡皮,剪刀,开瓶器,镊子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并齐读。
2、提问:知道我们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了?班上谁的力气最大?3、请力气最大的同学上来搬讲台,知道讲台是非常重的。
4、询问:讲台重吗?你一个人能搬动它吗?怎么办?5、分组讨论6、汇报方法(有的学生会提出多几个人抬,也有很多学生会提出用杠杆)7、谈话:刚才有的组提出用一根帮子就可以抬高讲台,怎么做?你们能用简图表示吗?8、学生演示。
(二)主题研究1、认识杠杆及作用(1)(展示学生示意图)讲述:一根棍子就能比较轻松的将讲台抬高,其实这根棍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人们将它叫做杠杆。
(板书)杠杆包含了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所以就能轻松撬动讲台。
(2)提问:现在能说说杠杆这种机械有什么用?(省力)(3)认识动力点、阻力点2、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1)提问:杠杆由支点、动力点、阻力点三部分组成。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了?让我们继续研究。
(2)实验研究①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在尺子一端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②提问:你能有几种摆法使木尺平衡?③分组实验,并认真做好记录。
(强调不改变固定硬币的位置)④汇报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3)讨论: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不同造成不同结果,当然不要出现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词)(4)小结3、了解杠杆的广泛运用(1)谈话: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杠杆,你们还能说出哪些?(2)学生分组谈论。
(3)分析三种类型的杠杆:剪刀、开瓶器、镊子。
(三)巩固应教学后记:用1、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哪种机械?有什么收获?2、讲述: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撬起整个地球。
”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3、学生自由谈论3、斜坡的启示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
3、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4、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科学知识: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要的拉力越小。
3、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4、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斜面角度的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认识斜面的变形及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螺丝钉,开瓶器等。
2、学生准备:小车,测力器,书若干,小黑板,记录表,铅笔,三角形纸一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记得老师上课用的投影小推车吗?每次推进教室时都需要同学来帮忙,哪些同学帮忙推过?2、请推过的学生说说感受。
3、讨论:推车很重,每次进教室时由于有台阶所以都很困难,你们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可以让学生分组比划试一试)4、讲述:刚才很多小组提出把台阶处做成斜坡,就可以省力。
(画图)斜坡的组成就是两头一高一低、坡面为硬质材料。
坡面就是一种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5、(图片)介绍: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想出这样的方法,帮助人们把重物搬到高处。
一个简单的斜面就可以帮助人们省力吗?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1)实验:使用斜面省力①谈话:使用斜面真的可以省力吗?请你借助实验篮里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
②学生分组实验③汇报实验结果(2)斜面坡度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①谈话:实验验证斜坡确实可以省力,可是同样的小车,在每个组的斜坡上所省的力为什么不相同了?②小组可以派一位同学到其他组寻找原因③询问:你们发现原因了吗?④讲述:刚才很多组提出与坡度大小有关。
这只能是提出的假设,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⑤分组设计实验,并实验⑥汇报试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⑦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斜面的角度确实影响所需拉力。
坡度越小,所需力量越小,反之越大。
2、认识斜面的变形及运用(1)谈话:是不是只要有斜面就可以省力了?(2)看图:陡峭的山路(3)思考:怎样才能爬上这陡峭的山?你见过解决的方法吗?(启发学生想到盘山公路)(4)动手操作:将一张三角形的纸绕在一支铅笔上,你们能发现什么?(5)讲述:(展示螺丝)这种螺旋其实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虽然距离变长了,但却能更节省力气。
这种变形斜面的利用被广泛运用在公路建设上,如刚才所提到的盘山公路。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谈话:除了盘山公路,你们好能想到哪些变形的斜面?(2)分析P8图片,并明确这样的目的(三)总结4、拧螺丝钉的学问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3、能够教学后记: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二)科学知识: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3、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4、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3、勇于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简单机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教学难点: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碟片,图片,轮轴实验盒,测力计。
2、学生准备:螺丝钉,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木板。
四、教学过程:(一)体验轮轴的省力作用,认识轮轴1、通过拧螺丝钉的活动,初步认识轮轴(1)教师讲明拧螺丝的要求教师准备各种螺丝刀让组长上来拿(2)活动:拧螺丝钉,教师巡视,对于螺丝刀大小不合适的小组询问原因(3)汇报:选择什么样的螺丝刀可以轻松的把螺丝拧进木头里?(大的)(4)观察螺丝头的构造,用简图画出来。
(小圆)观察螺丝刀的头,及画出拧螺丝时的形状(刀头)(5)讲述:我们可以发现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更好拧螺丝,螺丝刀在转动的时候和螺丝形成了一个大圆套小圆的构造。
(画图)2、查找与螺丝刀相同结构的其他轮轴(1)讨论: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种大圆套小圆的装置?(2)图片提示:方向盘、水龙头、门锁……(3)讲述:像螺丝刀、方向盘……,有一个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4)播放教学碟片(二)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1、谈话:轮轴是一种机械,使用这种机械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了?2、看书P10实验,明确实验方法3、教师提示学生拉动轮轴时不能停停动动,要在拉动过程中记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