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追问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追问的策略研究

周家乡中心学校胡雪英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都离不开思维。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言语训练和思维训练交互作用、伴随始终的过程。思维是从遇到问题开始起步的, 问题提得好, 有助于学生探究解决, 积极思考。阅读教学中的设疑便是思维锻炼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般采用问答的方式。目前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问题极为浅显易懂, 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能够回答的同学多, 课堂气氛热烈, 但没有实在的意义和效果, 对学生思维的促进和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反之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过难, 要求过高, 甚至提出一些很偏、很难的问题, 似乎在有意刁难学生, 以显示教师水平。有些教师甚至用“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作提问形式, 没有思考价值,说白了, 还是教师在向学生灌输思想,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理解和见解。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追问,注重追问策略的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答问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思考判断并作即时的引导、点拨。追问作为特殊的提问形式,有着其它提问方式无法媲美的艺术性。追问教学对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出教师、学生、文本多方互动的教学氛围,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登高的话,追问就是课堂教学进入佳境的台阶。这个台阶如果能即时搭好,学生就会更上一层楼,眼界将更宽阔,风景将更诱人。一堂课,若能搭好几个台阶,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出火花,学生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二、概念界定

我翻阅了许多资料,说法不一,但百变不离其宗,概括如下:追问就是以教师既定的答案为目标,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一问之后继续发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正确解答为止。”

本课题想探讨的追问,不是形式上“一问再问”,也不是目的上的“实现既定答案”。我想探讨的追问是一种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在学生阅读感悟基础上,对学生的答问中认识肤浅或模糊不清等进行点拨、开掘式地发问,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讨论、回答,促使学生的认识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灵活性,从而习得语文能

力为目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师生、生生之间应展开充分交流,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2、“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僵化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启发由此而生。

3、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多元智能理论所蕴涵的新的教学价值观包括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和多元多维的评价观。这种理论为“课堂追问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智能的多纬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4、素质教育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潜力,都有其自己的个性特长,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

四、相关研究综述

美国加里•D•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专门论述了提问策略,提出有效问题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在教师课堂提问层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另外,许多教育家的教育教学论中指出“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及分类。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也逐步成为大家研究的对象,研究结果主要以论文形式出现。如安徽省绩溪县曹洪辉老师写的《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思考》,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中专门论述课堂提问技能,总结出17项课堂提问技术,包括初级提问技术的设计、表述、语速、指向、重复、重新表述、调焦、倾听、搁置、分配、停顿和高级提问技术的转换、探索、提示、转向、反问、回问等。并提出相应的提问序列、原则等。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李如密在《教学艺术:如何开启学生思维》一文中提出问题性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讲究艺术。应遵循适时适度、因人循序、反馈强化原则。

但这些研究里面仅提到了教师的提问策略,很少涉及追问策略。即便从追问的角度加以综述,大多也是以教师为主的,形式上的一问再问,低效甚至无效。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追问有效性这方面的研究尚处空白,有待实践和研究。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将围绕“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追问的策略研究”这块内容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认识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追问的价值及遵循的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探索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追问有效性的策略与技巧。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出教师、学生、文本多方互动的教学氛围,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追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的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追问的技巧和艺术,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熟谙提问的技巧,尤其对追问缺少必要的和深入的研究,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本课题从有效追问的教学理念出发,具体分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追问的现状,确定影响教师阅读教学有效追问行为的主要因素,构建一种阅读教学有效追问的分析框架,并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追问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各种策略。

(二)提高教师课堂阅读教学有效追问的策略研究。

1、课堂阅读教学有效追问的主要特征研究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情景,怎样追问,追问什么,什么时候追问,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探索。首先要研究的是何谓有效追问,有何特征?在具体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主体性。追问是在学生阅读感悟或质疑基础上生成的,学生的最初认识是进行追问的依据。其阅读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探究为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次是诱思性。课堂上的追问,不是有意的刁难,也不是简单的是否之问,而是注重循循善诱。它重在诱导学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准确把握文章精髓。最后是系统性。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顺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问题的设置,不管预设还是生成的应有系统性。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原初体验”基础上,经过这一系列有序答问后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思维变得敏捷,有广度和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