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运维平台建设与电信运维技术相关参考文件
01.中国电信运维[2013]9号《关于印发2013年网络运行维护考核指标的通知》
![01.中国电信运维[2013]9号《关于印发2013年网络运行维护考核指标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79cf45a77232f60dccca105.png)
关于印发 2013 年网络运行维护 考核指标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股份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 为贯彻落实企业持续深化转型的发展战略,全力支撑集团 “以创新和服务双领先推动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推进和落实 2013 年运维重点工作,集团公司制定了 2013 年网络运行维护考 核指标及考核办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2013 年网络运行维护考核指标分为网络运 行质量、产品支撑能力、客户服务水平和运维基础管理与支撑四 个部分,另外结合运维工作特点,针对重大通信安全事故、重要 通信保障以及运维集约化和产品维护经理推进设置了加扣分指 标,考核对象为各省公司运维部门。 二、考核流程 (一)年初根据公司整体战略并结合运维重点工作安排,集 团公司运维部组织制定网络运行维护考核指标与考核办法。 (二)需要各省上报相关原始数据的指标,原则上各省级公 司要在次月 8 日前及时上报指标完成情况及相关说明,遇节假 日可适当顺延。
各项指标以全省参测城市总采样点为基础统一计算。 4.其他说明:各项指标的详细定义和测试方法参见《中国 电信 CDMA 网络 DT/CQT 测试评估技术规范》。 (六)宽带业务测评(8 分) 1.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 8 —
该指标包括宽带异常掉线率、宽带用户自助测速合格率、重 点网站用户感知测评三部分内容 (1)宽带用户异常掉线用户率:进行测评的宽带用户中, 存在异常掉线的用户数所占的比例。
中国电信运维部 2013 年 2 月 4 日
— 2 —
附件 1
2013 年省公司运维考核指标内容及权重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1、EVDO 无线掉线率 2、语音掉话率 无线 3、基站断站率 4、AP 可用率 一、 网络 运行质 量 (50%) 数据 传输 交换 5、DT/CQT 测评 6、宽带业务测评 7、零配置业务开通成功率 8、CN2 网络节点可用率 9、干线光缆中断率 10、C 网 DC1 软交换网络接通率 11、短消息时延达标率 权重 5% 5% 3% 2% 7% 8% 3% 2% 8% 5% 2% 5% 5% 5% 5% 6% 5% 4% 6% 5% 4% 负责考核处室 无线处 无线处 无线处 无线处 网优管理处 数据处 数据处 数据处 传输处 交换处 交换处 产品处 客户维护服务 中心 客户维护服务 中心 客户维护服务 中心 传输处 传输处 综合处 资源处、 产品处 综合处 产品处
中国电信IDC维护规范

中国电信IDC维护规范(暂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6年12月目录序言 (1)编写人员名单 (2)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维护组织 (5)第一节维护组织机构及职责 (5)第二节维护职责划分 (6)第三章维护工作基本制度 (7)第一节各级岗位职责 (7)第二节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8)第三节维护作业计划管理制度 (9)第四节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9)第五节资料管理制度 (10)第六节客户进出机房制度 (11)第七节客户资料保密制度 (12)第四章设备维护管理 (13)第一节设备的管理原则 (13)第二节设备的大修和更新 (13)第三节客户设备的管理 (14)第五章维护作业管理 (16)第一节IDC设备集中监控 (16)第二节IDC设备维护 (16)第三节IDC客户设备维护 (17)第四节IDC网络安全维护 (18)第六章IDC机房配套设备的维护管理 (19)第一节IDC机房动力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19)第二节IDC机房空调维护管理工作 (21)第三节IDC机房安全管理工作 (23)第四节IDC机房集中监控维护管理工作 (24)第七章故障处理管理 (25)第一节通则 (25)第二节故障等级划分 (26)第三节故障处理流程 (26)第八章维护质量考核管理 (30)第一节质量指标 (30)第二节质量统计与分析 (31)第三节质量检查 (32)第四节维护质量考核评定 (32)附件一:IDC差异化维护服务等级表 (34)附件二:报告管理中相关报告格式 (35)序言为了更好地支撑转型业务发展,指导各地开展好转型业务维护工作,2006年9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和上海、湖南、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省(市)电信公司成立转型业务维护规范编写组,按照网络运行维护工作要面向网络、面向产品、面向客户的要求,结合转型业务的特点,吸收各地转型业务维护工作经验和差异化服务、电子运维、综合化集中维护等近几年运行维护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历时2月,经过多层面的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修改,编写了《中国电信转型业务维护规范(试行)》,现予颁布试行。
中国电信运维〔2013〕37号网优集约化方案

— 10 —
第四节 网络优化作业计划管理制度 第四十四条 实施无线网优作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优 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无线网优工作落实到位。 第四十五条 日常优化工作以本地网自主开展为主,一小部 分工作可由省网优协助、参与或负责。日常优化作业计划由省网 优制定并发布给本地网,至少应包含《作业标准》第三条表格里 规定的内容。作业计划中,对于各种例行开展的工作,应按照年、 半年、季度、月、周、日等时间设定开展周期。 第四十六条 本地网应将日常优化作业计划里的任务分解 落实到具体的小组、岗位或个人。对于工作量较大或者涉及工作 区域较大的地方,例如规模较大城市的 TOPN 小区处理、例行 DT 测试工作,可以分成不同的片区,不同片区由不同的小组或人负 责;对于开展周期较长的工作,比如年度的基础数据核查,可以 制定更细化的落实计划,分阶段、分批次地执行。 第四十七条 日常优化工作要达到闭环。日常优化中涉及的 问题来源(测试、统计数据等)、分析和处理记录(分析数据、 工单、执行记录等)、优化效果验证记录(优化后的复测数据、 统计数据等)应由流程发起人统一整理并在问题解决后上传至本 地数据库存档;流程中涉及的数据更新统一由数据库管理员进行 更新;遗留问题应由流程发起人填入遗留问题表,定期进行复核。 如果未能实现闭环,则视为该项工作未完成。 第四十八条 省网优对各本地网的日常优化工作开展和完 成情况进行评估,一是通过网络指标,例如利用 KPI 指标,或利 用话单提取接入 Ec/Io 优良比、DRC 申请速率优良比等指标,来 考察日常优化工作是否做到位;二是通过工作完成情况,包括例
规程总册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

中国电信CDMA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试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8年9月V1.0版本编写说明:为顺利承接CDMA网络维护工作,保证CDMA网络平稳过渡和运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了移动网络有关维护标准、规范的编写工作,包括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维护规程、网优管理办法等内容。
本册为维护规程,包含以下文档:《维护规程总册》《分册1-网络设备维护指标和作业计划分册》《分册1-1无线网设备》《分册1-2 室内及小区分布系统》《分册1-3 基站配套设备》《分册1-4 核心网设备(电路域)》《分册1-5 核心网设备(分组域)》《分册1-6 增值业务平台》《分册1-7 信令网设备》《分册1-8 网管及支撑系统》《分册2 移动应急通信设备管理分册》《分册3 基站设备代维管理分册》《分册4 CP/SP/AP维护支撑管理分册》本次维护规程的编写总体思路是以继承为主,在原联通的移动网运行维护规程(2005年修订版)基础上,修订了与中国电信现行维护体制不相适应的内容,并根据中国电信实践经验补充了部分维护管理有关内容。
有关中国电信CDMA网络运营和维护组织主要参考《关于中国电信全业务经营下组织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电信[2008]458号)和《关于做好移动网络维护准备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电信[2008]534号)。
本次修订的维护规程版本编号为2008年9月V1.0,主要用于指导CDMA网络交割过渡期内的运行维护工作。
本维护规程各分册之间以及本规程和本次编写的其他CDMA网络维护标准、规范的衔接关系如下:维护规程总册和分册关系:总册规定原则和共性内容,分册根据各类设备特性规定维护技术指标、维护作业、特定的维护管理要求等具体内容;总册是组织维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分册是实施维护工作的具体参考。
维护规程与指标体系、考核管理办法之间关系:维护规程明确维护目标、原则、工作内容以及开展各项维护工作应遵守的标准和流程;指标体系规定网络运行质量的具体指标定义,统一衡量网络运行和服务质量的标准;考核办法则根据不同时期网络维护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每年进行修订发布,规定具体考核实施的办法。
中国电信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传输设备分册

中国电信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传输设备分册1. 简介本规程旨在规范中国电信通信网络中传输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网络正常稳定运行,并提供对传输设备进行维护和故障处理的指导。
2. 运行维护职责2.1 运行维护人员- 运行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背景和能力,负责定期巡检传输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运行维护人员应及时处理传输设备的故障,并记录事件和故障处理过程。
- 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维护传输设备,包括检查设备状态、清理设备、更新软件等。
- 运行维护人员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设备运维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2.2 运维管理部门- 运维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传输设备的运行维护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 运维管理部门应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运行维护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 运维管理部门应定期评估传输设备的性能和健康状况,并提出优化建议。
- 运维管理部门应协助运行维护人员解决复杂故障和技术问题。
3. 运行维护流程3.1 巡检和维护- 运行维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巡检频率对传输设备进行巡检,包括检查硬件状态、连接情况、信号质量等。
- 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对传输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内部和外部、更换损坏部件、更新设备软件等。
3.2 故障处理- 运行维护人员应及时响应传输设备的故障报警,并进行故障定位和排查。
- 在故障处理过程中,运行维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故障修复和设备恢复。
- 运行维护人员应记录故障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并及时报告给上级部门。
3.3 应急处置- 运行维护人员应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并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 运行维护人员应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协调和沟通,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中断时间。
4. 维护记录和报告- 运行维护人员应建立健全的维护记录系统,记录巡检、维护、故障处理和应急处置的相关信息。
- 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提交维护报告,包括维护工作的总结、故障处理情况和改进建议等。
01.规程总册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试行)

中国电信CDMA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试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8年9月V1.0版本编写说明:为顺利承接CDMA网络维护工作,保证CDMA网络平稳过渡和运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了移动网络有关维护标准、规范的编写工作,包括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维护规程、网优管理办法等内容。
本册为维护规程,包含以下文档:《维护规程总册》《分册1-网络设备维护指标和作业计划分册》《分册1-1无线网设备》《分册1-2 室内及小区分布系统》《分册1-3 基站配套设备》《分册1-4 核心网设备(电路域)》《分册1-5 核心网设备(分组域)》《分册1-6 增值业务平台》《分册1-7 信令网设备》《分册1-8 网管及支撑系统》《分册2 移动应急通信设备管理分册》《分册3 基站设备代维管理分册》《分册4 CP/SP/AP维护支撑管理分册》本次维护规程的编写总体思路是以继承为主,在原联通的移动网运行维护规程(2005年修订版)基础上,修订了与中国电信现行维护体制不相适应的内容,并根据中国电信实践经验补充了部分维护管理有关内容。
有关中国电信CDMA网络运营和维护组织主要参考《关于中国电信全业务经营下组织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电信[2008]458号)和《关于做好移动网络维护准备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电信[2008]534号)。
本次修订的维护规程版本编号为2008年9月V1.0,主要用于指导CDMA网络交割过渡期内的运行维护工作。
本维护规程各分册之间以及本规程和本次编写的其他CDMA网络维护标准、规范的衔接关系如下:维护规程总册和分册关系:总册规定原则和共性内容,分册根据各类设备特性规定维护技术指标、维护作业、特定的维护管理要求等具体内容;总册是组织维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分册是实施维护工作的具体参考。
维护规程与指标体系、考核管理办法之间关系:维护规程明确维护目标、原则、工作内容以及开展各项维护工作应遵守的标准和流程;指标体系规定网络运行质量的具体指标定义,统一衡量网络运行和服务质量的标准;考核办法则根据不同时期网络维护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每年进行修订发布,规定具体考核实施的办法。
中国电信相关技术及文件

中国电信相关技术及⽂件第⼀部分中国电信(2011)89号《中国电信集团⽹络发展指导意见(2010版)》(节选)前⾔当前及今后⼏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信息化需求持续旺盛和国家培育发展新⼀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和三⽹融合试点启动对⽹络的业务⽀持和差异化竞争能⼒提出了更⾼的要求;光纤接⼊、云计算、物联⽹、LTE、下⼀代互联⽹等新技术逐渐成熟,给⽹络演进注⼊了新的驱动⼒。
同时,企业EVA提升和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要求进⼀步优化投资结构,盘活挖潜现有资源,降低⽹络成本,突出⽹络发展效益。
集团各级⽹络发展部门应充分认清形势,准确把握企业"⼗⼆五"深化战略转型对⽹络发展的要求,抓住今后2-3年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在加快推进基础⽹络的宽带化、IP化、融合化、扁平化和业务⽹络整合的基础上,构建新⼀代全业务智能⽹络和统⼀开放的综合业务平台体系。
要做⼤做宽通道,提升⽹络智能⽔平,保持3G和宽带能⼒领先优势;做强做优平台,推进平台整合,加强能⼒开放,⽀撑内容与应⽤的快速引⼊,提升⽹络与平台价值,实现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要关注新增⽹络资产的结构和价值、存量资产的挖潜盘活,推进共建共享和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撑企业 EVA 的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做宽通道,实现⽹络能⼒的规模发展。
充分认识光进铜退的战略意义,统筹规划、系统组织、⼤⼒实施FTTH建设与改造,在"⼗⼆五"末实现南⽅城市地区光纤接⼊全覆盖,按需提供百兆接⼊。
积极实施铜缆退⽹,推进语⾳接⼊IP化。
加快部署具备多业务接⼊和远程管理能⼒的家庭⽹关和企业⽹关。
扩⼤3G⽹络覆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络利⽤率;加强WiFi有效覆盖,扩⼤对3G的分流⽐例,提⾼WiFi⽹络的可运营、可管理能⼒。
根据接⼊宽带提速、三⽹融合、移动互联⽹等带来的流量尤其是视频流量的快速增长,加强IP、传输城域⽹与⾻⼲⽹的扩容优化,提升IP⽹络的全业务承载能⼒,做好全⽹IDC、CDN的统⼀规划建设。
中国的信息天翼运维系统培训资料.pptx

8月使用人数
37 69 80 81 86 94 115 156 157 161 183 185 313 439
统计8月份全省通过帐号手工登陆 天翼运维次数为:71462次 通过手机绑定码自动登陆天翼运维 次数为:132429次 天翼运维平台操作工单92260张。 而目前综合服保系统每天全省的工 单量大概为2万多张。因此目前天 翼运维的使用率仍然偏低,现目前 手机终端已经下发到各个本地网, 再次组织大家进行一次全省的使用 培训。
点击小箭头进入具 体模块。
可左右滑动翻页 我的报表,可点击
10
天翼运维主界面介绍
设置中包含4个模块。
点击小箭头进入具 体模块。
可左右滑动翻页 设置
11
我的工单之开通工单
开通工单详情、开通工单概要信息页面可以进行工单处理操作(接单、回单、反馈
、请求等操作),同时集成其他相关的业务操作 (综合业务、、网元操作、支撑申
返回按钮 选择查询类 型,现在只支
弹出框持按电钮路信息查 询
客户名称输入框
电路编号弹出框
查询按钮
24
综合支撑之政企客户信息
查询结果。 电路信息区
25
综合支撑之综合业务
点击综合业务后在同一界面可进行资源信息查询、用户信息查询、宽带信息查询。 点击可进行页面切 换 点击可进行资源信 息查询
26
查询结果。
系统登陆和自动升级
登录
自动升级
允许用户手机号与 号在系统中进行了绑 定设置,无需登录直接鉴权便可进入系统 ,因此首次登陆务必使用本人帐号在本人 手机上登陆;
系统可以一次鉴权成功后保留密码,点击 选择帐号名后,会自动输入密码进入系统
如果检测到有新版本时,系统会 提示最新的版本信息,并可进行 系统升级
电信行业智能化网络运维与服务优化方案

电信行业智能化网络运维与服务优化方案第一章智能化网络运维概述 (2)1.1 网络运维智能化背景 (2)1.2 智能化网络运维发展趋势 (2)第二章智能化网络运维技术体系 (3)2.1 大数据分析技术 (3)2.2 人工智能技术 (3)2.3 网络自动化技术 (4)第三章网络监控与预警系统优化 (4)3.1 监控系统智能化改造 (4)3.1.1 监控数据采集与处理 (5)3.1.2 监控系统架构优化 (5)3.1.3 监控界面与交互优化 (5)3.2 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5)3.2.1 预警模型构建 (5)3.2.2 预警算法与应用 (6)3.2.3 预警系统实现 (6)4.1 故障诊断智能化 (6)4.2 故障处理流程优化 (7)第五章网络功能优化 (7)5.1 网络功能评估方法 (7)5.2 功能优化策略与实施 (8)第六章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 (9)6.1 运维团队智能化培训 (9)6.1.1 培训内容智能化 (9)6.1.2 培训方式智能化 (9)6.2 运维流程智能化改进 (9)6.2.1 运维流程优化 (9)6.2.2 故障处理智能化 (10)6.2.3 运维数据分析与挖掘 (10)第七章网络安全与防护 (10)7.1 安全态势感知技术 (10)7.1.1 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概述 (10)7.1.2 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实践 (11)7.2 安全防护策略优化 (11)7.2.1 安全防护策略概述 (11)7.2.2 安全防护策略优化方法 (11)7.2.3 安全防护策略优化实践 (12)第八章智能化网络服务优化 (12)8.1 用户服务质量保障 (12)8.1.1 网络监测与评估 (12)8.1.2 网络优化策略 (13)8.1.3 用户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13)8.2 个性化服务推荐 (13)8.2.1 用户画像 (13)8.2.2 推荐算法 (13)8.2.3 推荐策略 (14)第九章电信行业智能化网络运维实践案例 (14)9.1 实践案例一:网络故障处理 (14)9.1.1 案例背景 (14)9.1.2 故障现象 (14)9.1.3 故障处理过程 (14)9.1.4 故障处理效果 (14)9.2 实践案例二:网络功能优化 (15)9.2.1 案例背景 (15)9.2.2 优化目标 (15)9.2.3 优化过程 (15)9.2.4 优化效果 (15)第十章智能化网络运维与服务优化展望 (15)10.1 未来发展趋势 (15)10.2 挑战与机遇分析 (16)第一章智能化网络运维概述1.1 网络运维智能化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行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和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中电信运维〔2009〕7号(关于印发中国电信宽带型出租业务开通交付工作规定的通知)

的时延的平均值。区间时延平均值指一个地域内所有站点到
另外一个区域所有站点的时延的平均值。具体的时延指标按
照 CN2 对外承诺指标执行。
(2)CN2 PE-PE 抖动平均值
抖动指两个节点间连续两个数据包时延变化的月平均
值。抖动平均值指该站点到其它所有站点的抖动的平均值。
QoS 等级 钻石 白金
金
银
铜
抖动
-7-
标;对于普通型业务,承诺指标为 PE-PE 间指标。其中,CE-CE
指标以客户 IP 虚拟专网无流量(应用)时的测量值为准。对
于不同 QoS 等级业务间的互访情况,承诺其中较低等级的 QoS
指标。
(1)CN2 PE-PE 时延平均值(双向)
时延指两个节点间传送数据包往返所需时间的月平均
值。区内时延平均值指所在地域内所有站点到其它所有站点
-3-
业务手册是中国电信向客户提供业务的简要介绍,包括 业务属性、典型业务应用、简单故障排查等内容。条件具备 的省分公司可以联合业务部门先行提供,条件不具备的省分 公司可以先提供试点 VIP 客户,并逐步推广。
现场培训是指测试完成后由现场开通人员给客户进行简 单的技术培训,包括业务介绍、客户端设备介绍,电缆/光缆、 尾纤以及与客户设备的联接电缆等的规范标识和说明等。
2ms
5ms 不承诺 不承诺 不承诺
(3)CN2 PE-PE 丢包率平均值
丢包率指两个节点间数据包传送过程中丢掉的数据包占
总发送数据包的百分比的月平均值。丢包率平均值指该站点
到其它所有站点的丢包率的平均值。
QoS 等级 钻石 白金
金
丢包率 0.1% 0.5%
1%
银
铜
不承诺 不承诺
最新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试行版)-上册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试行)上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5年编写工作组名单:组长:孙小红总编:谌刚主编:高柏峰、张赛编写人员:刘悦、邓勇、刘阳、祁峰、王超、姜松、王燕川、刘大方、宫云萍、周平利、李文云编审人员:李屹寰、解文旭、毛东峰、高柏峰、李向东、朱挺、张赛、张勇、荣革、朱建群、严国忠、陈园、靳勇目录总则 (1)第一章维护组织 (3)第一节组织架构 (3)第二节维护职责 (3)第三节岗位职责 (11)第四节维护费用 (13)第二章基本作业制度 (15)第一节通用制度 (15)第二节远程维护制度 (31)第三节现场维护制度 (35)第三章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45)第一节网络运行调度 (45)第二节网络调整和割接 (46)第三节数据管理制度 (48)第四节网络优化流程 (58)第五节版本管理流程 (65)第六节网络质量管理 (79)第七节互联互通管理 (81)第八节代维管理制度 (83)第四章客户服务 (89)第一节服务概述 (89)第二节业务支撑 (90)第三节申告处理 (97)第四节事件处理 (100)第五节服务质量 (106)附录 (110)附表一:移动核心网逻辑资源数据变更申请表 (110)附表二:软件版本需求汇总表 (111)附表三:软件版本入网测试申请表 (113)附表四:软件版本现网试验申请表 (114)附表五:软件版本现网试验评估报告 (115)总则第1条为加强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保障移动通信网高效稳定运行,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和客户需求,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产业部颁布的法规、标准和规定,结合中国电信现行运行维护管理体制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要求制定本运行维护管理规程。
第2条本规程是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各级网络运行维护部门(下文简称维护部门)应遵守并按其要求执行。
第3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国电信CDMA、EVDO、LTE移动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网、核心网、信令网和业务平台等)的运行维护工作。
电信行业云平台建设与运维最佳实践分享——第一季

J2EE
终端用户
互联网/防火墙
局域网
前端Web
服务
中间件
今天
• 敏捷式开发 • 快速自动化、连续性部署 • 动态资源调配 • 跨越多数据数据中心 • 不停机维护系统应用 • 性价比高的低成本开销 • 提供百万级用户24x7的访问 • 多种设备统一接入和访问 • 随着业务需求快速开发上线 应用
优化数据中心现有服务 实施全面服务器虚拟化 实施网络/存储虚拟化 实现桌面虚拟化 完成云资源管理自助服 务门户的构建 同城或异地的数据灾备
• 市/区业务系统 • 委办局业务系统等 基础架构即服务
完成云计算平台业务流 程规范化、自动化 使用快数据、大数据等 技术,优化数据访问、 分析和管理 完成终端用户访问 实现应用级灾备(双活)
第二阶段
数据中心优化 网络/安全/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 桌面虚拟化 云资源管理门户 数据级灾备
第三阶段
云平台的运维管理的 流程化、自动化 数据访问和管理优化 移动设备访问和管理 应用级灾备
内容
关键活动
了解电子政务业务应 用和系统,规划软件 定义的数据中心 概念和技术验证 U2VL 构建服务器虚拟化资 源池,实现统一监控 • 门户网站 • 办公自动化 • 行政审批等 虚拟化
高效 廉洁 服务型政府
一体化政府 一站式服务
集中统一 管理体制
整合 政务资源 集约化 发展模式
一体化 技术系统
22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在政府行业的广泛实践
VMware 国内政府部分客户
国家部委
地方政府
公安
海关/税务
其他政府行业
23
谢谢!
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管理制度

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管理制度一、引言电信运营商作为提供通信服务的重要实体,其网络运维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就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和阐述,希望能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网络运维管理体系1. 网络设备管理电信运营商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设备管理体系,对所有网络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监控。
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是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和应对能力,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不受侵犯。
3. 网络运维流程制定详细的网络运维管理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执行标准,确保网络运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时,要注重对网络运维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网络故障处理机制1. 故障排查与定位电信运营商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故障排查与定位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
对于常见的故障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故障记录与分析建立故障记录与分析制度,对网络故障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总结故障原因和处理经验,为日后的故障预防和提升网络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四、网络性能监测与优化1. 网络性能监测建立网络性能监测体系,对网络性能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网络性能异常和瓶颈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网络运行稳定和高效。
2. 网络优化针对网络性能监测结果,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对网络结构、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网络的承载能力和传输速率,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和满意度。
五、结语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管理制度的完善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运营效率,也关系到用户的服务体验和信赖感。
希望各家电信运营商能够加强网络运维管理制度的建设,提升网络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1.中国电信移动网运行维护指标体系介绍

V1.3指标体系概况
新指标需要设备支持SNMP协 议;(目前思科PDSN、中兴 AAA不支持)。 PDSN中RP、PPP等指标需要区 分PCF和接入方式(1X、EVDO 、WLAN)进行统计,目前设 备尚不能支持,需要进行升 级。 设备升级支持新运行质 量 指 标 时 间 预 计 2011 年 三季度。
1 2 3 4 5 6 7 8 报表1( 资源类指标) 报表 (EV-DO Rev.A 资源类指标) 报表2( 连接指标) 报表 (EV-DO Rev.A连接指标) 连接指标 报表3( 会话性能指标) 报表 (EV-DO Rev.A HRPD会话性能指标) 会话性能指标 报表4( 指标) 报表 (EV-DO Rev.A PCF指标) 指标 报表5( 话务量指标) 报表 (EV-DO Rev.A话务量指标) 话务量指标 报表6( 报表 (EV-DO Rev.A流量统计指标 流量统计指标 报表7( 切换类统计指标) 报表 (EV-DO Rev.A切换类统计指标) 切换类统计指标 报表8( 寻呼类统计指标) 报表 (EV-DO Rev.A寻呼类统计指标) 寻呼类统计指标 V1.0指标体系概况 定 义 的 为 EVDO 无 线 侧 指标,统计点均在BSC 或PCF; 大部分统计指标的统 计粒度均细化到载扇 级别; 网管接口需要升级到 CORBA3.0 才 能 支 持 , 目前各厂家正在开发 ,计划2011年1季度开 发完成。
短信首次下发成功率指标: 部分省份反映通信助理平台的短信发送影响首次 下发成功率指标(当A用户做被叫不在服务区时, 通信助理平台会发送一条短信给A用户通知其有电 话,但是此时该用户不在服务区,因此本条短信 首次下发势必失败)。我们已将此问题提交给交 换处,但是考虑到此种情况对于所有省都存在, 对运维评估不会带来较大影响,因此考核期内不 对该指标统计方式进行调整。
{业务管理}中国电信运维业务规范资源移动应用分册

{业务管理}中国电信运维业务规范资源移动应用分册中国电信“i运维”业务规范—资源移动应用分册(V1.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目录1文档说明91.1范围91.2规范性引用文件91.3缩略语、术语和定义91.3.1缩略语91.3.2术语101.4资源移动应用分册的定位112管理目标要求123资源应用场景133.1资源确认应用133.1.1场景定义133.1.2参考示意图133.1.3业务操作133.2在途更改资源配置143.2.1场景定义143.2.2参考示意图153.2.3业务操作153.3更改资源覆盖163.3.1场景定义163.3.2业务操作163.4资源查询173.4.1场景定义173.4.2参考示意图183.4.3业务操作183.5作业计划、巡检193.5.1场景定义193.5.2参考示意图193.5.3业务操作203.6工程验收213.6.1场景定义213.6.2业务操作213.7资源设施属性更改223.7.1场景定义223.7.2业务操作223.8能力指标查询223.8.1场景定义223.8.2参考示意图233.8.3业务操作234业务功能需求244.1资源查询244.1.1概述244.1.2实体设施查询244.1.3缆线资源查询294.1.4光路查询334.1.5电路查询344.1.6业务号码查询354.1.7扫描查询364.1.8一站式查询364.1.9查询结果保存及本地浏览374.2资源更改374.2.1概述374.2.2光缆更改纤374.2.3铜缆更改线384.2.4更改端口394.2.5短信提醒394.3定位与地图服务404.3.1概述404.3.2地图服务414.3.3资源定位414.3.4周边搜索424.3.5导航434.4资源确认功能434.4.1概述434.4.2网格/划小营销资源视图查询展示444.4.3资源确认46 4.5地址覆盖管理474.5.1概述474.5.2覆盖管理47 4.6技表维护484.6.1概述484.6.2技表巡检484.6.3设备整治494.6.4管道监护巡查50 4.7光缆中断定位导航514.7.1概述514.7.2光缆中断定位514.7.3定位导航52 4.8工程验收534.8.1概述534.8.2验收操作53 4.9资源设备属性更改554.9.1概述554.9.2属性更改55 4.10能力指标查询554.10.1概述554.10.2查询权限564.10.3查询条件564.10.4查询结果保存及本地浏览564.11日志查询功能574.11.1概述574.11.2登录日志查询574.11.3更改操作日志查询574.12论坛与学习功能584.12.1概述584.12.2交流论坛584.12.3学习资料595界面操作及数据权限功能595.1界面实现要求595.2资源数据访问安全要求606资源移动应用数据要求616.1背景616.2资源移动应用数据要求617资源移动应用封装708应用实施建议728.1应用实施路线728.1.1业务覆盖维度728.1.2区域维度728.2应用实施阶段划分739附录749.1附录一:编制人员名单741文档说明1.1范围本文档梳理了中国电信“i运维”资源移动应用的管理目标、业务场景、功能需求、应用数据要求、资源移动应用封装以及应用实施建议。
中国电信装维及接入网维护技能竞赛学习知识点手册第一部分技术篇

中国电信装维及接入网维护技能竞赛装维专业学习知识点手册第一部分技术篇目录一、接入网基础理论 (3)1.1 《学习大纲》知识点分布 (3)1.2 具体知识点: (3)1.2.1 接入网基本概念 (3)1.2.2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 (4)二、EPON技术 (5)2.1《学习大纲》知识点分布 (5)2.2 具体知识点: (6)2.2.1、PON的工作原理(包括PON网络定义和网络组成、网络位置、传输机制) (6)2.2.2 掌握FTTH所提供的业务类型以及典型场景的应用 (8)2.2.3掌握FTTX所提供的业务类型以及典型场景的应用 (9)2.2.4 EPON与GPON的性能差异 (11)三、XDSL宽带接入技术 (13)3.1 《学习大纲》知识点分布 (13)3.2 具体知识点: (14)3.2.1、XDSL的概念 (14)3.2.2、ADSL参数 (16)3.2.3、影响ADSL的主要因素 (17)3.2.4、现网典型应用 (18)四、以太网技术 (21)4.1 《学习大纲》知识点分布 (21)4.2 具体知识点: (22)4.2.1、以太网概念 (22)4.2.2、以太网现网典型应用 (27)五、FTTX装维技术 (27)5.1 《学习大纲》知识点分布 (27)5.2 具体知识点: (29)5.2.1、ODN网络架构及配套设施 (29)5.2.2、FTTH模式的用户终端的安装原则、安装规范以及特点 (33)5.2.3、楼道布线规范 (37)5.2.4、线路入户典型场景的布线方法 (39)5.2.5、户内布线的方法、施工要求 (39)5.2.6、跳纤步骤及注意事项 (44)5.2.7、常用仪器仪表工具的使用 (44)六、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基础 (44)6.1 《学习大纲》知识点分布 (44)6.2 具体知识点: (45)6.2.1、计算机系统组成 (45)6.2.2、网络分层结构 (46)6.2.3、IP基础知识及常用命令 (51)6.2.4、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小型局域网配置 (54)一、接入网基础理论1.1 《学习大纲》知识点分布(初级)●了解接入网基本概念●了解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中级)●了解接入网基本概念●了解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高级)●熟悉接入网基本概念●熟悉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1.2 具体知识点:1.2.1 接入网基本概念从整个电信网的角度,可以将全网划分为公用电信网和用户驻地网(CPN)两大块,其中CPN属用户所有。
电信运维平台建设相关参考资料全

电信运维平台建设相关参考资料----------------------- -----------------------日期:运维平台建设相关参考资料目录第 1 章运维支撑系统助力宽带可持续发展 2004-9-163第 2 章建立综合运维机制的必要性5第 3 章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电信运维技术大比武8第 4 章电信运维管理技术手段发展分析9第 5 章世界电信运维支撑系统(BOSS)3月要闻综述17第 6 章建设现代运营支撑系统20第 7 章中国电信运维管理系统建设之我见36第 8 章对电信运维管理体制的研究43第 9 章移动电子运行维护系统(E-OMS)工程53第 10 章建立宽带接入综合运维体制58第 11 章企业监控中心解决方案61第 12 章GSM本地网集中操作维护系统66第 13 章CNC Connected商业网运维优势69运维支撑系统助力宽带可持续发展 2004-9-16当前,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接入发展已经呈燎原之势,千万级的用户规模使得宽带接入成为运营商网络发展策略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网络的运维支撑方面,宽带接入为运营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即如何将宽带接入的发展与整个固定网络有机结合,确保新业务与传统业务共同发展。
从中国宽带接入市场大的背景来看,网络边缘部分的融合正成为电信发展的大趋势。
为了顺应接入层融合的发展趋势,以与满足大客户综合业务一站式购齐的需求,运营商开始建设综合业务接入网。
相应地,运营商正在着手建立一套综合运维的机制,构筑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运行维护服务平台,打造集中统一的网络维护体系,使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最大限度地保护现阶段对接入层的投资。
在接入层投资建设上,面对多元化的接入技术,建立一个模块化结构的公共接入平台应该是发展趋势,而在接入层管理维护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提高的用户服务质量的要求,建立一种“以客户为中心,效益为导向”的综合运维支撑体系是适应新时期接入层融合的必然趋势,可以有效降低维护的成本,加强对网络的维护,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从而提高对用户、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更好地为用户和市场服务。
中国电信i运维业务规范-装维分册

保密等级:公开发放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CT 2012 ZY-105中国电信“i运维”业务规范-装维分册(报批稿)2012-06-30发布2012-07-01实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I)1范围 (1)2“I运维”应用综述 (2)2.1 “i运维”应用定义解析 (2)2.2 “i运维”应用功能规范描述方法 (3)3装维应用的环节和场景 (3)3.1 开通与障碍工单上门准备环节 (4)3.2 开通工单外线施工环节 (9)3.3 障碍工单外线施工环节 (26)3.4 装维施工竣工环节 (38)4“I运维”应用技术要求 (45)4.1 操作便捷性 (45)4.2 界面美观性 (45)4.3 智能终端的技术要求 (45)5“I运维”对OSS支撑能力的要求 (46)5.1 “i运维”应用与OSS支撑能力的关系 (46)5.2 OSS支撑能力等级划分 (47)前言“i运维”应用是将OSS能力通过移动应用平台开放给手机或定制终端使用的业务应用的统称。
i运维”应用包括“装维”、“网优”、“资源”等子应用,本标准是中国电信“i运维”应用系列标准之一,整个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a)中国电信“i运维”业务规范-装维分册b)中国电信“i运维”应用与外系统接口交互数据的技术要求-装维分册。
c)中国电信OSS移动应用总体架构及技术规范本标准以中国电信OSS规范为基础,结合各省对“i运维”工作的实际需求,首次制订了“i运维”系列标准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运部组织制定,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参与了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洪、王燕川、张淑建、黄光明、那晓骏、周平利、陈乔乔。
本标准于2012年6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制订。
中国电信“i运维”应用技术要求-装维分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电信“i运维”应用的总体描述、装维应用的环节的场景、“i”应用的技术要求以及装维应用对OSS支撑能力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维平台建设相关参考资料目录第1 章运维支撑系统助力宽带可持续发展2004-9-16 (1)第2 章建立综合运维机制的必要性 (3)第3 章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电信运维技术大比武 (6)第4 章电信运维管理技术手段发展分析 (7)第5 章世界电信运维支撑系统(BOSS)3月要闻综述 (14)第6 章建设现代运营支撑系统 (16)第7 章中国电信运维管理系统建设之我见 (25)第8 章对电信运维管理体制的研究 (30)第9 章北京移动电子运行维护系统(E-OMS)工程 (38)第10 章建立宽带接入综合运维体制 (43)第11 章企业监控中心解决方案 (46)第12 章GSM本地网集中操作维护系统 (51)第13 章CNC Connected商业网运维优势 (54)第 1 章运维支撑系统助力宽带可持续发展2004-9-16第 1 章当前,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接入发展已经呈燎原之势,千万级的用户规模使得宽带接入成为运营商网络发展策略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网络的运维支撑方面,宽带接入为运营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即如何将宽带接入的发展与整个固定网络有机结合,确保新业务与传统业务共同发展。
从中国宽带接入市场大的背景来看,网络边缘部分的融合正成为电信发展的大趋势。
为了顺应接入层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满足大客户综合业务一站式购齐的需求,运营商开始建设综合业务接入网。
相应地,运营商正在着手建立一套综合运维的机制,构筑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运行维护服务平台,打造集中统一的网络维护体系,使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最大限度地保护现阶段对接入层的投资。
在接入层投资建设上,面对多元化的接入技术,建立一个模块化结构的公共接入平台应该是发展趋势,而在接入层管理维护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提高的用户服务质量的要求,建立一种“以客户为中心,效益为导向”的综合运维支撑体系是适应新时期接入层融合的必然趋势,可以有效降低维护的成本,加强对网络的维护,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从而提高对用户、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更好地为用户和市场服务。
目前,建立综合运维体制模型的核心思想是“设备层统一维护,业务层分权维护”,从而实现网络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的相对独立(统一的网管平台实现多业务网络的集中维护管理,同时提供多个业务发放渠道,满足多业务网络各种业务开展的需求),组织结构也可以相应地简化为接入网网管中心和数据维护中心。
首先是设备层统一管理。
接入网网管中心负责综合接入网的设备层维护,其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窄带话音接口板、宽带ADSL与LAN接口板、数据专线接口板等基本硬件的维测,实现硬件故障告警、环境电源监控和线路测试等,即保障接入层物理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对于设备层的统一管理,可以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采用不同的网管平台,通过选用不同的服务器配置和服务器数量实现全网设备的统一集中管理。
该集中网管系统支持全网的拓扑管理、环境电源监控、集中告警等功能,并可以根据行政区域的划分支持多个客户端的域管理和授权,收集和统计各客户端上报的故障告警、性能统计等信息。
各客户端主要负责本区域设备的管理维护,接受统一网管中心的权限管理,向统一网管中心上报告警数据等。
其次要做到业务层分权管理。
数据维护中心负责多业务的发放,其业务管理系统是根据不同业务网资源情况,进行纵向调配的专业资源管理和用户管理系统。
由于各专业业务网络的维护人员对业务层比较熟悉,他们的精力可以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开展各种业务,如何使网络增值上。
而对于设备本身、线路的维护则可以统一交给设备层的接入网网管中心。
业务层的分权管理主要是建立多业务的发放策略,通过业务端口管理功能实现多业务网络的业务发放。
同时,各业务的发放渠道在统一网管平台上有相应的权限控制,维护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维护相应的业务网络。
针对大客户,要提供SLA服务以及综合运维“主动维护”解决方案。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数据配置、告警、统计和检测手段的不足直接影响了运维效率。
据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故障均发生在CPE侧,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线路测试和终端管理手段,对故障未能及时处理,影响了大客户的满意度。
为了提升对大客户的服务,运营商需要建立一种“主动维护”的综合运维机制,对用户的网络进行定期检测和实时监控,在用户还没有感知的情况下,及时发现网络的故障隐患,将其排除从而保障大客户网络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为大客户提供满意的SLA服务。
“主动维护”可以通过例行测试、性能统计分析、网络监控等网管功能来实现;建立例行测试制度,利用网管系统强大的业务运营能力对全网设备进行综合性能分析和实时性能监控;应用专业的网络监控系统,并通过报表输出,发现安全隐患,实现实时的故障诊断。
总之,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维支撑体系在ADSL等宽带接入的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结合业务的需求和网络的实际情况,做好运维支撑工作,为宽带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第 2 章建立综合运维机制的必要性第 2 章(2003-10-09 08:40:18)接入层发展趋势和运维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网络向NGN的演进,如何兼顾网络技术发展和投资保护,快速响应大客户个性化的综合业务需求,是目前接入层投资建设的焦点问题。
下一代网络是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业务驱动型网络,与现有的网络架构完全不同。
对于占网络整体投资70%的接入层来讲,要实现接入层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首先,在业务提供上,现有接入层网络因核心网分离而采用叠加建网的方式,导致业务的开展受交换机机型的限制和制约,与NGN分层建设的思路相矛盾,业务扩展性差。
其次,在综合业务需求上,大客户对宽窄带及数据等综合业务的需求还不明显,现有建网方式基本能满足其打电话和宽带上网的业务需求,接入层综合业务统一平台的优势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再次,在维护体制上,传统的维护方式按业务网独立设置维护部门,对于多业务需求的用户响应要协调多个部门,业务开通时间长,故障受理环节多,已经极不适应竞争环境的发展,也阻碍了接入层的融合。
现阶段,许多运营商都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
在综合接入网的维护上,运维体制由原有的分散维护体制向统一集中网管和大客户SLA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以客户为中心、效益为导向”的综合运维机制,面对NGN网络设备分层、业务融合的发展趋势,做好维护体制变换的准备;面对大客户综合业务需求的变化,在有效降低维护成本,确保网络安全、高效运行的同时,提高对用户、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更好地为用户和市场服务。
综合运维体制模型针对接入网的综合化和融合化趋势,为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降低维护成本、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应该建立分层的接入网综合维护机制,其核心思想是“设备层统一维护,业务层分权维护”。
首先是设备层应统一管理。
接入网网管中心负责综合接入网的设备层维护,其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窄带话音接口板、宽带ADSL、LAN接口板、数据专线接口板等基本硬件的维测、硬件故障告警、环境电源监控和线路测试等,即保障接入层物理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对于设备层的统一管理,可以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采用不同的网管平台,通过选用不同的服务器配置(可以是台式机、PC服务器和工作站)和服务器数量实现全网设备的统一集中网管。
该集中网管系统支持全网的拓扑管理(例如全网OLT、ONU的组网拓扑)、环境电源监控(包括综合接入设备机柜、机房环境的监控)、集中告警等功能,并可以根据行政区域的划分支持多个客户端的域管理和授权,收集和统计各客户端上报的故障告警、性能统计等信息。
各客户端主要负责本区域设备的管理维护,接受统一网管中心的权限管理,向统一网管中心上报告警数据等。
其次是业务层应分权管理。
数据维护中心负责多业务的发放,其业务管理系统是根据不同业务网资源情况,进行纵向调配的专业资源管理和用户管理系统。
由于各专业业务网络的维护人员对业务层比较熟悉,他们的精力可以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开展各种业务和如何使网络增值上。
而对于设备、线路的维护则可以统一交给设备层的接入网网管中心。
业务层的分权管理主要是建立多业务的发放策略,通过业务端口管理功能实现多业务网络(PSTN、DDN和ATM/IP网络)的业务发放。
例如,窄带语音业务的开通,就是通过业务端口管理功能中的PSTN端口管理模块和V5接口管理模块,建立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业务发放的渠道,从而保证交换机侧和接入网侧V5接口和E1中继接口数据配置的一致性,实现语音业务的安全发放。
同时,各业务的发放渠道在统一网管平台上有相应的权限控制,维护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维护相应的业务网络。
综上所述,“设备层统一管理,业务层分权管理”的综合运维机制,通过建立统一集中网管平台和多业务的发放渠道,可以充分保障综合业务的顺利开展和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营,是面向下一代网络在接入层建设上实现可维护性设计的有力措施。
大客户SLA服务以及综合运维“主动维护”方案深圳电信在全国率先推出SLA业务等级服务模式,通过双路由、双节点、双电源、双端口等方式为大客户提供更加可靠的网络服务(包括网络性能、服务响应时间、业务提供保证等),不仅降低了企业网络中断造成效益损失的可能性,提高了大客户的潜在效益,而且促进了其自身宽带网络的增值和盈利。
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数据配置、告警、统计和检测手段的不足直接影响了运维效率。
据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故障均发生在CPE侧,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线路测试和终端管理手段,对故障的不及时处理,影响了大客户的满意度。
为了提升大客户的服务满意度,要建立一种“主动维护”的综合运维机制,对用户的网络进行定期检测和实时监控,在用户还没有感知的情况下,及时发现网络的故障隐患并将其排除,从而保障大客户网络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为大客户提供满意的SLA服务。
“主动维护”可以通过例行测试、性能统计分析、网络监控等网管功能来实现。
首先,建立例行测试制度。
可以通过网管的内置图形化测试台,设定定时的例行测试任务,有计划地对用户线路以及终端进行例行测试,提前发现故障;还可以通过一些厂家专有的统一测试硬件系统(例如华为综合接入网BTSS宽窄带统一测试板),完成用户端口内线电路、用户外线DMM测试,用户终端测试,CQT测试宽带外线质量,CO仿真测试ADSLModem 等。
其次,利用网管系统强大的业务运营能力,对全网设备进行综合性能分析和实时性能监控。
网管平台提供丰富的实时性能图形(曲线图、柱状图),可以监控设备的上行与下行流量、xDSL 端口工作流量、带宽利用率、丢包率和误码率、CPU占用率和V5信令跟踪等,还可以根据异常指标上报告警系统,支持性能告警功能,特别是可以通过告警转E-mail或手机短信报告通知到用户,该功能可以为SLA高服务等级的客户进行定制,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