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课件
脑出血的影像与临床PPT课件
01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畸形、颅内肿瘤 等是常见病因。
02
病理
脑出血后,血肿形成和扩大可导致颅内压升高, 压迫脑组织,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诊断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可确诊脑出血,同时可了 解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
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
针对偏瘫或不完全瘫 痪的肢体进行康复训 练,包括关节活动、 肌肉力量训练等。
语言康复
对于失语或语言障碍 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 训练,包括口语、听 力、阅读和书写等方 面的训练。
认知康复
针对认知障碍的患者 进行康复训练,包括 注意力、记忆力、思 维等方面的训练。
心理康复
对于情绪障碍的患者 进行心理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增强自信心。
03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出血灶的影像学特征
01 高密度影
CT扫描时,出血灶表现为高密度影,这是因为血 液中的红细胞密度较高。
02 形状不规则
出血灶的形状通常不规则,边界模糊,这是因为 出血是快速发生的,没有时间形成规则的形状。
03 占位效应
出血灶在颅内占据一定的空间,导致周围脑组织 受到压迫,产生占位效应。
预后评估
01
02
03
评估指标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 高血压病史、出血部位、 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
评估方法
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 检查、神经功能评估等方 法进行预后评估。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预后。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脑出血ppt课件
脑出血ppt课件•脑出血概述•脑出血影像学检查•脑出血急性期治疗•脑出血康复期管理目•脑出血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总结与展望录01脑出血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发病机制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当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脑出血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占所有卒中患者的20%-30%。
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血液病等是脑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
季节与地域分布脑出血的发病与季节和地域有一定关系,冬季和北方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脑出血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呕吐、偏瘫、失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等。
分型根据出血部位和临床表现,脑出血可分为基底节区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室出血等类型。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诊断标准脑出血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其中,头颅CT是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鉴别诊断脑出血需要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2脑出血影像学检查检查方法CT是脑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快速、无创的扫描方式获取脑部横断面图像。
表现急性期脑出血在CT上呈现为高密度影,可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系统。
此外,CT还可显示脑水肿、脑疝等继发改变。
检查方法MRI通过强磁场和射频脉冲获取脑部多序列、多方向的图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表现MRI对急性期脑出血的显示不如CT敏感,但随着时间推移,MRI在显示亚急性、慢性期脑出血及周围水肿方面更具优势。
此外,MRI还可用于寻找脑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脑出血影像学课件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脑出血影像学
颅内出血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一)、硬膜外出血
1、临床:
·多发生于头颅直接损伤部位,损伤部位多伴有骨折。
·多位于颞、额顶和颞顶部。
·由于硬膜与颅骨粘连紧密,所以出血的扩散范围比较局限,因此血
肿多为双凸透镜形。
2、影像学:
CT: ·血肿多变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影,边界锐利,血肿范围
力、意思障碍等;
·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大脑半球、脑干及小脑; ·血肿多表现为“肾形”。
2、影像学:
CT:急性期(包括超急性期):脑内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灶周出
现水肿带,血肿较大者可出现占位效应;
亚急性期:血肿密度逐渐减低,灶周水肿减少,血肿周边吸收,中央仍为高 密度影,出现“融冰征”;
间接征象表现为脑积水、脑水肿、脑梗死、脑内血肿、脑室内出 血、脑疝等。
病例四 JB1032027 男 68岁 头部外伤后3小时
病例五 JB996711 男 42岁 车祸致颅脑外伤18小时
(四)、高血压性脑出血
1、临床:
· 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逐渐出现一侧肢体无
颅内出血的影像学诊断
一、脑膜
脑膜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脑蛛网膜、软脑膜。
·硬脑膜:坚韧而有光泽,由两层合成,外层源于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
两层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脑蛛网膜: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隙,与软脑膜之间
有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
·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和神经,覆盖于脑的表面并伸入沟裂内。
二、颅内出血
2024版《脑出血》PPT课件(完整版)
3 脑出血远程医疗服务的拓展
借助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技术,未来可以为偏远地区和基层 医疗机构提供更便捷的脑出血诊疗服务。
4 脑出血患者全周期管理的加强
从预防、急性期治疗到康复期管理,未来将对脑出血患者 进行更全面的全周期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5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 等。
分型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基底节区出血、丘 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等。不同 部位的出血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同。
2024/1/26
6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2024/1/26
7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
首选检查方法,可迅速准 确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 出血量以及占位效应。
03
04
脑出血新型影像学诊断 技术的应用
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 最新进展
脑出血神经保护药物的 研究与应用
脑出血康复治疗的创新 方法与实践
2024/1/26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脑出血精准医疗的实现
随着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 脑出血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2 脑出血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
康复计划调整
根据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估 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21
定期随访观察安排
பைடு நூலகம்
随访时间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适的随访 时间,如每3个月、6个月或1年
进行一次随访。
随访内容
包括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心理 状态等方面的评估,以及康复计
划的执行情况。
脑出血影像学诊断
脑出血影像学诊断脑出血影像学诊断简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其诊断和治疗需要依赖于影像学技术。
影像学诊断能够直观地显示出脑出血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的常见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
影像学表现1. CT 表现- 经典的脑出血CT表现是在脑组织中有明确的高密度区域。
这种高密度区域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
- 脑出血的密度高于脑组织,但低于骨头。
,在CT图像上脑出血通常呈现为高密度影。
- 脑出血的灶周边常常可见有水肿表现,即所谓的“套套征”。
- 大面积、严重的脑出血可能导致脑室扩大,脑沟回变窄。
2. MRI 表现- MRI对于脑出血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在MRI图像上,脑出血通常呈现为低信号强度的区域。
- 脑出血的边界也比较清晰,在T1加权图像上呈现为高信号强度的边缘环。
这是由于出血物周围的脂类分解产物在T1加权图像上显示为高信号强度。
- 脑出血的周边组织可能显示水肿和炎症反应,这在MRI图像上呈现为高信号强度的区域。
影像学诊断方法1. CT扫描- CT扫描是脑出血影像学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 CT扫描的优势在于其快速、准确和普遍可用。
- 在紧急情况下,CT扫描可以提供迅速的检查结果,帮助医生作出及时的诊断和决策。
2. MRI扫描- MRI扫描在脑出血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分辨率。
- MRI扫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脑出血的类型和分布。
- ,MRI还可以提供有关脑出血的潜在原因和合并症的信息。
3. 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它可以用来评估导致脑出血的血管病变。
- 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血管的狭窄、扭曲和异常扩张等病变。
- 血管造影对于脑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出血的鉴别诊断非常有价值。
4. 脑电图- 脑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脑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
- 脑电图可以显示脑电活动的异常,如慢波和尖波等异常波形。
- 脑电图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1. 引言本章节介绍脑出血及其临床意义,以及使用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性。
2. 影像学检查方法2.1 磁共振成像(MRI)描述MRI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并详细说明不同序列对于显示不同类型和时期的脑出血有何帮助。
2.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解释CT扫描如何被广泛运用来快速、准确地发现并定位急性或亚急性阶段的脑内出血灶。
3. 腔隙征象与模式分析对常见形态特点包括局限型、弧线状等多种样式进行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加深理解。
4. 出血量测量与分类系统探讨目前流行使用到最新一代计算机软件辅助下,通过体积法精确定量化吸收值从而得知具体容积大小。
同时简述了国际上通行采纳率高达90%以上Wienholt 分类标准.5.其他相关指标参数描述化验室检查指标如D-dimer、纤维蛋白原等在辅助判断方面的应用。
6. 影像学评估与临床意义详述影像学表现对于确定出血部位和范围,以及预测患者病情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7.本文档涉及附件:1)MRI图像示例:包括不同类型脑出血的典型MRI图像。
2)CT扫描结果样本:呈现急性或亚急性阶段各种形式的脑内出血灶。
8.法律名词及注释:- 脑卒中: 指因颞区缺氧导致大量神经元死亡而引起突然发生持久功能障碍(通常超过24小时),并排除其他可能原因所造成之后遗留下来.-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象技术,通过利用核自旋共振产生信号从而高质量三维体素数据集。
-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利用X射线穿透物体并记录其相对密度变化,从而图像。
脑外伤、脑出血的CT诊断 PPT课件
河南油田总医院 lzw
一、硬膜下血肿
病因病理
1、硬膜下血肿发生在硬膜下腔,是颅 内血肿中最常见,约占50%-60%,根据 血肿出现症状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 慢性3种。
2、 大多数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 裂伤灶中的静脉和动脉受损伤出血而致 的,常常发生在外伤着力部位以及对冲 部位的颅骨骨折致脑表面的动脉或静脉 破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半球表面。
河南油田总医院 lzw
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以急性及亚急 性较多见,且经常合并严重脑挫裂伤。 因此常有严重意识障碍、昏迷加深或 清醒后昏迷、单侧瞳孔散大和其他脑 压迫症状。并发脑疝时可出现生命机 能衰竭的症状。
河南油田总医院 lzw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1、CT检查是硬膜下血肿首选检查方法。在
CT平扫上,血肿的密度直接与血红蛋白含量有 关。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伤后血肿多呈新鲜 血液或软血凝块,3天内血液凝固,血浆吸收, 血红蛋白浓缩。因此,此期均有典型CT表现, 主要特点是颅骨内板下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影, CT值可高达70HU-80HU,体积大,也可以表现 为双凸形高密度影。部分可为混杂密度影,有 的可出现液-液平面,即高密度血凝块沉于血肿 下部或溶血后含铁血红蛋白下沉所致。
河南油田总医院 lzw
伤后3小时CT平扫: 未见出血。
河南油田总医院 lzw
伤后2月,患者 觉头痛,逐渐加 重,遂到医院就 诊,予CT复查。 CT平扫:右侧额 颞顶部颅骨内板 下见半月形密度 稍高影,CT值: 32-50HU。范围: 12 x 2.5 x 7cm。 右侧脑实质、侧 脑室明显受压变 窄,左侧侧脑室 未见异常。 CT诊断:右侧额 颞顶部慢性硬膜 下血肿。
度血肿影,左右及前后径为
脑出血影像学诊断
脑出血影像学诊断简介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实质内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准确地诊断脑出血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在脑出血的诊断和评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CT扫描脑出血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CT扫描。
CT扫描能够提供关于脑出血的详细信息,如出血的位置、大小、形状等。
在CT扫描图像上,脑出血表现为高密度的区域,常常与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形成对比。
根据出血的形状和密度,可以进一步判断出血的类型,如原发性出血、继发性出血等。
MRI扫描MRI扫描也常用于脑出血的诊断和评估。
相比于CT,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信息,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脑出血,如微小出血、慢性出血等,MRI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MRI图像上,脑出血表现为低信号区域,常常与周围脑组织形成对比。
血管成像除了CT和MRI扫描,血管成像也对脑出血的诊断和评估有重要意义。
血管成像可以帮助确定出血的原因,如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等。
常用的血管成像技术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是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的重要基础。
CT扫描是最常用的脑出血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出血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
MRI扫描具有更高的解剖分辨率,对于特殊类型的脑出血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血管成像可以帮助确定出血的原因。
熟练地运用这些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脑出血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预后。
颅内出血CT、MR的诊断课件
右 侧 外 囊 脑 出 血
右 侧 丘 脑 区 脑 出 血
中 脑 左 侧 脑 出 血
左侧基底节脑出血
亚急性期脑出血CT影像学表现
血肿随红细胞溶解、吸收,密度逐渐减低。这一 吸收过程首先从血肿的边缘开始,逐渐向中心发 展。血肿的密度以每天1.4~1.5Hu的速度减低, 以每天0.65mm的速度缩小,尤以小血肿CT值的降 低更为明显。一般直径≤2cm的血肿,在14天左 右或更早就可变成等密度。但CT扫描所见血肿的 吸收和缩小,仅是根据血肿由高密度逐渐变为等 密度或低密度来判断的,而实际上此时血凝块的 大小变化不大,所以占位效应并没有明显减轻。 此期内血肿周围的水肿在早期逐渐达到高峰后, 便开始吸收减退并消失。当血肿呈等密度时,CT 平扫仅能依靠占位表现做出诊断。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平片、CT、MRI、DSA 传统X线平片仅可显示骨折和颅缝分裂,现使用
很少 CT为首选方法,可显示颅脑外伤引起的出血、脑
前后径(cm)×左右径(cm)×上下径 (cm)π/6
超急性期脑出血CT影像学表现
血液自血管溢出后,最初血肿呈液性或半凝固状 态(<4h),血肿呈略高密度影,密度可均匀一 致,CT值达55~60Hu。此后随血凝块的形成和收 缩,血肿的密度随之增高,一般于出血后3~4小 时后逐渐达到高峰,CT值可高达90Hu。血肿的形 态和占位效应主要与出血的量和部位有关。位于 脑实质内的血肿,出血量较少时,常呈圆形或卵 圆形,占位效应亦比较轻;出血量多时,常呈较 大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占位效应亦比较重,甚 至可引起脑疝,并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血 肿周围可出现低密度环影,这与血肿内血凝块收 缩、血清被挤出,以及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造成 缺血、坏死、水肿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CT超快速容积扫描进行MIP,3DVR后处理 可快速、无创地评估颅内、外血管的情况,了解血
管狭窄、闭塞的重要信息,并可进行多种方式的图 像重建
24/86
CTA前交通动脉瘤
25/86
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并动静脉畸 形。
8/86
发病后 2小时
发病后10天
发病后42天
发病后 3个半
月
9/86
脑室出血
原发性脑室出血 继发性脑室出血 继发性多见
临床表现取决于脑室出血 量: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与SHA类似, 严重者四肢瘫,去脑强直 生命征不稳汗多等
10/86
右侧丘脑血肿破入脑室系统 2周后血肿吸收
11/86
脑干出血
12/86
小脑出血
后枕部头痛,频繁呕吐 眩晕、眼震,小脑性共
济运动失调 出血量大者(即重型):可
突然昏迷。去脑强直(桥 脑受压枕骨大孔疝表现)
13/86
脑出血的MRI表现及分期
14/86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早期 亚急性中期 亚急性晚期 慢性期
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 好发:脚间池 侧裂池
22/86
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
脑池、脑裂、脑沟密度增高可呈铸型 早期高密度,晚期可为等密度,脑沟裂池消失 出血部位基本反映出脑血管病变部位 间接征象:脑积水、脑水肿、脑梗死及原发病变表现等
23/86
蛛网膜下腔出血CTA
17/86
亚急性期(4天-3周)
– 早期(4-7天):T1开始出现高信号,从周边开始向中心推进 – T2WI低信号: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不影响T2 – 后期(7天后):细胞外游离正铁血红蛋白:缩短T1,延长
T2 – 逐渐演变为双高信号
亚急性期血肿(5天) 18/86
CASE1:发病7天 CASE2:发病13天
脑出血
1/86
概述:是指脑实质的出血,又称脑溢血或出血性脑卒 中。本节主要讨论非损伤性脑出血,也叫原发性或自 发性脑出血。此病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死亡率居脑 血管病首位。
病因:常见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80%以上);其 次为血管畸形和动脉瘤.
病理:一般认为是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压 骤然升高引起小动脉破裂所致,常为多发而主要分布 豆纹动脉。
分期
15/86
超急性期出血(≤24h)
– 完整红细胞内的氧合血红蛋白,对MR信号影响轻微 – 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易与肿瘤混淆(高场)
CASE1 发病1小时
CASE2 发病316/小86 时
急性期(2-3天)
– 完整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变为脱氧血红蛋白(顺磁性) – ⑴仅影响T2不影响T1, T1呈等低信号,T2低信号 – ⑵周围脑水肿明显
19/86
慢性期(>4周)
– 巨噬细胞吞噬的铁大量沉积在血肿壁上形成含铁血黄 素环,T2WI缩短,边缘出现环状低信号
第40天 20/86
2 month later... 5 month late2r1./.8.6
蛛网膜下腔出血
成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前常有诱因, 如体力劳动过度、咳嗽、情绪激动等;多见于 颅内动脉瘤(50%)、高血压动脉硬化(15%)和 AVM(5%)
③通常突然起病,在几分钟至数小时达顶峰,表 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抽搐、 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此与出血 部位、出血量有关
3/86
CT分期
脑内血肿与周围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因时 期不同而异,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 慢性三期。
4/86
– 急性期
为脑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 外囊出血常呈肾形,其它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CT值50~80HU,周围绕以脑水肿带 有占位表现,血肿可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26/86
检查禁忌症
1.碘过敏患者 2.有过敏体质、哮喘、心衰史、甲亢、
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 期不能进行检查。 3.孕妇及婴幼儿慎用。 4.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HUNT分级3-4 期病人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检查。
27/86
蛛网膜下腔出血MRI表现
28/86
CT平扫
33/86
CT表现
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
多数病变密度不均匀
无灶周水肿,无占位效应
34/86
MRI表现
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病灶 周围可见完整的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 使病变呈“爆米花” 样,具有特征性 病灶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
5/血肿边缘开始吸收变模糊,密度减低 – 然后呈向心性缩小,周围脑水肿带增宽,占位效应明显 – 1月后呈等或低密度灶
6/86
– 慢性期
2月后血肿完全吸收,形成脑脊液密度的囊腔 伴有同侧脑室、脑池、脑裂、脑沟的扩大
7/86
增强
– 吸收期增强扫描血肿周围可有环状强化 – 环的大小、形状与原来血肿大小形状一致 – 急性期与囊变期无强化
发病部位:基底节区最常见(占70-80%);桥脑
(8-10%);脑叶(5-10%),额叶、颞叶、顶叶、
枕叶均可发生;小脑出血(小于10%)。脑室出血
(3-5%):靠近脑室的脑出血破入脑室称继发性脑
室出血
2/86
临床特点
①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多见,男多于女,可 有脑出血或脑梗塞发作史
②多在清醒、活动时发病,可有情绪激动、用力、 气候剧变等诱因。少数病例病前有头痛、动作不 便,讲话不清等症状
FLAIR序列
29/86
鉴别诊断
30/86
动静脉畸形CT表现
平扫
– 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灶,其中可见点、线状 等或高密度血管影、钙化、软化灶
– 无占位、无周围水肿表现,但常有脑萎缩 – 合并出血时可见颅内出血的表现
增强
– 点、条状血管强化影,可显示粗大引流血管
31/86
32/86
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上少见,发生率占脑血管畸形的7% 病理:由扩张,衬有内皮的窦样间隙构成 窦样间隙排列紧密,无正常脑组织间隔 病变呈圆形或分叶状,几乎100%有瘤内出血 单发VS多发(50%);幕上(颞叶最多)>>幕下 最常见于额颞叶深部和基底节区 可无任何症状,多数可引起颅内出血和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