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2篇
教案《山居秋暝》
教案《山居秋暝》教案概述:《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居秋日黄昏图景。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意境和语言,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培养他们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山居秋暝》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王维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教学内容:1. 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简要介绍唐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山居秋暝》的全文,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维能创作出如此美丽的诗歌?他的创作风格有哪些特点?第二章:诗歌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描绘。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形象感受诗人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象描绘。
2.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变化和意境营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关注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3. 让学生通过描绘意象,感受诗歌中的意境美。
第三章:诗歌意境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解读诗歌中的意境,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2.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组合,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分析意境与诗人情感的关系,如“山空无人,水落石出”所表达的孤独和寂静。
第四章:诗歌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
2.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意境深远等。
2. 探讨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风格,如“空山新雨后”的简洁之美。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欣赏古典诗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第【1】篇〗设计意图《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内容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范文。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储备,随着年级的增长,古诗词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本节课着眼于通过精读引领教学为学生创设语言构建的学习情境,重点进行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要素,教者制定了本课阅读教学主要策略:1.重视学习内容的一课一得。
初步感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课外古诗,拓展能力。
2.构建系统性的学习梯度,渗透“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等学习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
3.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写话,初步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实现“认知——实践——迁移”的整合教学。
学习目标1.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山居秋暝》。
学习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巧妙导入1.点明主题,复习古诗师: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不同的景物都能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你们学过哪些写景的诗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请齐读课题。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
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读后感、作文大全、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essay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山居秋暝课案教案5篇这份《山居秋暝》课案教案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篇唐代诗人王维的经典作品而设计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第【1】篇〗知识目标:了解诗人王维,掌握诵读要领,把握诗文内容、结构、主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文意象的理解,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诗文的朗读,结构,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意象,体味诗画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对王维大家能了解多少?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wǎng)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四十岁为界限,之前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做一番事业,后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
四十多岁后,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
人称“诗佛”。
读他的诗,往往给人一种超尘脱俗、清新秀雅的感觉。
总是描绘出一派恬美,幽静的山水田园风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成就最高的一首《山居秋暝》。
2、听读感知(1)听录音:要求边听边体会诗中情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诵读,注意节奏、停顿3、回答问题(1)诗歌的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明确:题“山居秋暝”,“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山居”,点明了地点,并表明所描绘的是山村的生活情景。
(2)请同学反复朗读后,找出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
意象:山、雨、月、松、泉、石、竹、莲、舟空山秋雨图、明月松间图、清泉石上图、竹林深深图、莲动渔舟图。
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
(3)作者对这些画面的描绘目的是什么,就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从哪句诗可以得知?目的是要表达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反面衬托出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归隐的渴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第1篇】《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导入。
1. 板书课题2. 解题。
你知道题目中哪个字的意思?试着连起来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1. (表层功夫)自由朗读,读准读通,读出节奏。
2. (初步感受诗歌意境)读完诗歌,你有什么感受?说说你的理由A. 凄凉B.悲怆C. 欣喜D.宁静3.齐读,试着读出这种感觉。
活动:朗读、交流三.品读意象。
1. 抓诗眼“空山”,理解“空山”不空出示《鸟鸣涧》《鹿柴》,对比三首诗,发现共同的词语“空山”。
思考:这座山真的是空山吗?自读诗歌,圈画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交流,教师板书。
思考:老师为什么分成两行?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写景。
明月青松竹林莲叶清泉浣女渔舟2. 思考:这一动一静该怎么读,才会让听的人神往?教师出示两首古筝音乐,试着为两句诗配乐。
《高山流水》《渔舟唱晚》。
3. 配乐朗诵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教学1. 展开想象,描绘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随即指导朗读。
2. 抓取“明月”意象。
出示古诗,体会不同诗歌环境中,意象的语言不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思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悲壮雄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相思)了解古人写诗“景语皆情语”再次朗读诗句,感受诗歌宁静、悠远的意境。
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教学1. 练笔:这句诗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灵动而又充满烟火气的乡野生活图。
发挥想象:伴着夕阳晚归的女孩们在“喧”些什么?满载而归的渔民们又会谈论什么?同桌合作写一写,比一比谁写的既丰富又合情合理。
2. 交流展示。
并指导朗读。
3. 炼字之美古诗字数不多却意境悠远,每个字都值得反复品味。
古人也讲究炼字之美。
细细默读这句诗歌,哪一个字值得你记住?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4. 交流感受,并有感情朗读。
六.回归诗眼,空山即“空心”1. 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
《山居秋暝》教案范文(精选3篇)
《山居秋暝》教案范文(精选3篇)《山居秋暝》教案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难点培养鉴赏能力课型讲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目的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方法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诵读——讨论——质疑——答难——领悟。
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山居秋暝》。
二、介绍近体诗的常识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律诗”)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
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
三、赏析王维的《山居秋暝》1.简介王维王维,字摩诘,是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来,由于政局的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首诗就反映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2.品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齐声朗读)3.分析首联:第一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的“空”在这里不当空空荡荡、一无所有讲,而是由虚空的意思引申为深远和宁静。
“来”,助词,无义。
与“去来江口守空船”的“来”同义。
“新”,清新。
词序应为秋晚空山雨后天气新。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1《山居秋暝》教案(2)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1《山居秋暝》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山居秋暝》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掌握《山居秋暝》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释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与讨论,提高学生留言和表达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文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美好,珍惜环境。
2.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山居秋暝》的主旨和主题。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比喻。
2.分析句子结构,掌握其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山居秋暝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文章的主题。
2. 学习新课1.讲解并解释文章中的生字生词。
2.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朗读文章内容。
3. 深入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文章的主旨。
2.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分析和解读。
4. 练习与巩固1.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课文内容。
2.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多种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心得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课文阅读方面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引导和解释,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希朥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山居秋暝》的诗意,体会王维诗中的意境。
(3)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感受王维隐逸生活的思想,引导学生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理解王维的隐逸思想。
1. 教师准备:(1)熟悉《山居秋暝》的教学内容。
(2)准备相关的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准备诗中的生僻词语的解释。
2. 学生准备:(1)预习《山居秋暝》。
(2)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王维的诗作。
(2)介绍《山居秋暝》的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反复朗读《山居秋暝》。
(2)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3. 诗意解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自然美。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山居秋暝》的朗读和背诵。
2. 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感想和体会。
3. 调查其他同学对王维诗作的了解,进行分享。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山居秋暝》的朗读、背诵和写作作业的情况。
3. 理解与表达: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评估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生的反应等方面。
八年级语文教案 山居秋暝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山居秋暝9篇山居秋暝 1张成华------------------------------------------------------------【创新设计】一、教学目的1.领悟诗的主旨,学习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
2.品味诗的意境和风格。
3.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
二、教学思路1.用对比参悟的方法鉴赏诗歌。
2.活动:企业创意策划。
三、创新意图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讲读参悟诗歌。
1.自读课后练习一,给本诗划分节奏,弄清尾字的平仄。
2.按节奏和平仄规律朗读这首诗,读出抑扬顿挫之美。
3.把作者身世、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结合起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4.抓住颔联、颈联品味意境: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根据情感指出朗读时应注意的语调、语速。
6.王维的诗与谁的诗风相近?诵读类似的诗句。
7.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二)企业创意策划活动。
1.提出假设:假如王维生活于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现代社会,他除了作诗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2.明确活动方向及任务。
选择职业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同时又要与社会经济形势相适应。
王维是著名的山水诗人,现代社会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因此他可以开一家有“归隐”特色的旅游公司。
3.完成企业创意书。
——公司形象:本公司的“双休游”旨在让游客在紧张工作之后的双休日里,走进自然,走进农家,找到轻松、闲适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觉。
——景区设置:桃花源村、陋室、故人庄、山居、田园居、南山。
——日程安排:桃花源村(第一天上午及午餐),陋室(第一天下午),故人庄(第一天晚餐),山居(第一天晚),田园居、南山(第二天)。
——具体景点设计:以“山居”为例:①松林散步,倾听天籁,体味自然。
倘有月亮,会有“明月窥人”或“月亮走我也走”的美景出现。
②清泉漂流,体会“清泉皮筏石上流”的趣味。
③湖中泛舟采莲,时有“惊起一滩鸥鹭”的情景再现。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山居秋暝》这首诗,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 让学生体验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感受自然对人的启示与教育。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情感。
2. 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感悟大自然的力量。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山居秋暝》诗歌材料。
2. 多媒体播放设备。
3. 少量课上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自己在秋天时喜欢去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
2. 提问:你们在大自然中会感受到什么?请举例说明。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告知学生本节课要学习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
Step 2:欣赏诗歌(15分钟)1. 播放《山居秋暝》诗歌的朗诵或音乐伴奏。
2. 让学生静静地听诗歌,感受其中的意境。
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描绘的自然美景,以及自然对人的启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3:理解诗意(15分钟)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 导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
3. 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对诗歌进行进一步解读。
Step 4: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在秋天时的美景照片,描述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自己的照片和诗歌的描绘,分析自然景色的美丽之处,以及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Step 5:课后延伸(10分钟)1. 让学生以自己在秋天遇到的美景为素材,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出来,与同学分享。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山居秋暝》是一首描写秋天自然美景的诗歌。
我们讨论了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山居秋暝》。
(2)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心灵宁静。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王维的《山居秋暝》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 王维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3. 王维山水田园诗风格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领悟和表达。
2. 通过对诗歌的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王维的《山居秋暝》全文及其注释。
2. 王维的生平介绍资料。
3. 与王维山水田园诗风格相关的其他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的其他诗歌,如《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2)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新课内容展示:(1)展示《山居秋暝》全文,引导学生朗读。
(2)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主题。
3. 欣赏与讨论:(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山水田园之美,体会王维的诗意境界。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诗歌创作背景介绍:(1)介绍王维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讲解《山居秋暝》的创作背景,如王维在山居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
5. 诗歌背诵与默写:(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要求熟练掌握。
(2)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歌中的重点句子。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点。
(2)强调诗歌欣赏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背诵《山居秋暝》。
(2)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山居秋暝》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相关推荐《山居秋暝》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居秋暝》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山居秋暝》教案篇1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
(雍陶)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通用6篇)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通用6篇)王维《山居秋暝》教案(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山居秋暝》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深刻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感受诗中的图画美。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问答、情境教学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首古体诗之后,今天我们转入近体诗的学习。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
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课文讲解(一)讲解近体诗的相关知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
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等几种,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
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部编版《山居秋暝》优秀教案2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喧、歇”等四个生字,会写“孙”字。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会认“喧、歇”等四个生字,会写“孙”字。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古诗词在我们中华文化中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山居秋暝》。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你知道图片中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二、知识园师:同学们,学习一首古诗,要先了解一下关于这首诗的知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王维。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课前搜集的小知识吗?三、朗读园师:同学们,学习一首古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朗读,大家先来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师:大家读的声音洪亮,也非常整齐,但是对于一首诗,好像还缺少了一些什么。
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好吗?(师配乐范读)师:老师读的和大家有什么不同?(节奏、情感)请大家带着情感,带着韵律,再读一遍。
(生配乐齐读)四、字词园师:同学们,字词就像一个一个的小砖块,想盖大楼必须先把砖块做好。
请同学来展示一下课前的字词学习。
(生上台展示前置性学习成果)五、诗意园师:同学们,解决完了字词,我们可以来真正走进这首诗,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些诗句的意思,从题目入手。
(生逐句解释诗句意思)六、意境园师:同学们,学习古诗词只理解字面意思是不行的,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诗人的饱满的情感和丰富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问题,来深入理解这首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创新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四季之美,正如篇章页上所写的“四时景物皆成趣”,配合着所绘的四季书签更显得如诗如画。
《古诗词三首》中也选取了秋冬两季最典型的诗词供学生学习和体会。
《山居秋暝》是本课的第一首诗,诗人王维将空山雨后的秋意微凉,松林间皓月斑驳的光影,石上清泉潺潺以及竹林中浣女归来侃侃的声响,渔船掠过荷田的摇曳,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山居秋暝》本就该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仿佛能从画中听到一支恬静优美的丝竹,充分表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学生则需要在感受动静描写的妙处之余,还可以试着从诗情画意当中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怀和乐于归隐的情趣。
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吟诵《山居秋暝》,读准暝、浣等字词,理解暝、喧、歇的意思;2.调动视听感触及想象,感受这首诗中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3.了解王维,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诗佛品质;重点:想象画面,体会诗句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难点:感受王维寄情山水,看淡一切世俗的佛系处事态度。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有趣的汉字1.发现字形的共同点——指向发现出示“时、昨、晚、晓、晨、昏”。
2.发现字义的共同点——指向归纳都和太阳/时间有关。
3.介绍造字的出发点——指向字理设计意图:从几个简单的带有“日”部的字,由浅入深,其一调动学生的识字思维;其二迁移理解字义的方法,为课堂上学习古诗、体悟情感,做好了铺垫。
一、由字及题,导入揭题(一)品读诗题感秋意1.联系发现猜题之“暝”板书“暝”,指名读,正音,猜义。
设计意图:猜字义是课前谈话的思维延续,既可以从课前谈话时的发现来猜,也可以根据预习从注释中获得的解释来说。
教无定法,但只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便是学法的成果。
教师可沿着学生的发言,先猜再用注释印证,也可以先说注释再用刚才的发现来补充,目的就是把“暝”这个生字记住并理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
[教材分析](一) 教材地位与作用《山居秋暝》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的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
诗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和韵味。
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致独特的韵味,引导学生品味、积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并不陌生,小学大纲中要求必背诗歌篇目是75首,学生有古诗学习经历。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意境传神。
但过往的古诗学习,不讲意境,一味要求背诵,使学生一听到“古诗”二字,马上浮现“背诵”二字,实在是头痛欲裂。
虽然学生对古诗不陌生,但是因为不喜欢,使很多学生诗中没有走进古诗,没有深入了解过它。
(三)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根据这一要求,结合这首诗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秋天傍晚的山林美景。
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目标]1. 知识能力目标:①运用自主学习法、朗读品味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秋天傍晚的山林美景。
②运用情境朗读法、借助微课视频示范引领等方式,初步了解体会古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 情感与价值目标:运用名家配乐朗诵、吟唱视听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山居秋暝》教案【优秀4篇】。
《山居秋暝》篇一教学目的]1.品读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诵读课文。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3.对王维思想的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思考: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二、走近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较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诵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初步感知:1.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2.抓住意象空山新雨后,时间、地点、天气(背景)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景物:月、松、泉、石(主体)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诗人愿望(抒情)王孙自可留。
3.发挥想象,联想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
请抓住意象特别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范文)山居秋暝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
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
王维诗《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篇
王维诗《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2.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3.学习《山居秋暝》的艺术技巧,体味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2.理解该诗的艺术技巧。
3.体味诗人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外学习板书:1.王厂长的一番话,抛砖引玉,让我们接着讨论。
2.你放心去做,如果碰到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问:大家看这两个句子,找找看里边有什么成语?这些成语用在句子中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应该怎么用?(生回答)明确:“抛砖引玉”是比喻用粗浅的、拙劣的东西(多指诗文、意见等)引出别人高超的、完美的东西。
这是个谦辞,如“我的这一番话,不过是抛砖引玉,还请大家提出更好的方法”;“鼎力相助”是指大力帮助,这是一个敬辞,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如“遇到什么困难,还希望您鼎力相助”。
那么,这两句个成语为什么用错呢?是因为它谦、敬辞用错了地方。
二、导入新课1.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我国的古典诗歌灿若星河,那么,我国的古典诗歌都有哪些类型呢?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板书:2.问:我们刚刚回忆了古典诗歌的类型,那么,大家在本单元中找找看,哪些文章是古体诗?哪些是近体诗?明确:《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是古体诗,《近体诗六首》里的是近体诗。
师点拨:近体诗成熟于唐代,唐以前的诗基本都是古体诗,唐以后的基本都是近体诗。
但是,唐人既写古体诗,也写近体诗。
3.问:那么,如何鉴赏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说过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1)理解文意(2)找形象(意象):人物、事物、景物→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什么意境(对意象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什么情感(3)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经历(4)分析艺术技巧→有哪些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诗中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5)语言特点师:我们前段时间用这个方法学习了两首古体诗,那么今天,我还就用这个方来学习几首近体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autumn dusk in the mountai ns《山居秋暝》教案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山居秋暝》教案2、篇章2:《山居秋暝》教案篇章1:《山居秋暝》教案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
\'(雍陶)\'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僧无可)\'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司空曙)都不免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比较豁达的是:\'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杜牧)可是王维在这里却把\'空山\'的秋暝写的如此热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上一句是所见,下一句是所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上一句是所闻,下一句是所见。
错落地把当时的景色、人物勾画得如此幽美,如此绚丽。
看起来,这里洋溢着一片热闹;可是,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和作者所要表现的幽静基调并不抵触,反而是相反相成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
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
它和那些写幽静就必然是寂寞凄清的寒瘦诗人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被称为\'四灵\'之一的南宋诗人翁卷(字灵舒),他在雁荡山时,曾写出他的观感:\'背日山梅瘦,随潮海鸭寒。
平途迷望阔,峻岭疾行难。
\'\'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
果落群猴拾,林昏独虎行。
\' 我不知道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也许他认为这样才算是\'真实\'地写出雁荡山的景色。
然而,他未免把幽静看得过分死板了,认为只有使用瘦、寒、迷、难、空、昏、坏、独等类字样,才显得幽静,因而他不能不堕入了枯寂的一途。
许多山水诗人也打不破这个圈子,把幽静通向冰冷,甚至通向死寂。
然而,幽静并不等于枯寂冰冷(假如不是有意描写枯寂死寂的话),只有知道幽静与热闹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反相成的关系,才不难理解王维的优秀山水诗何以与众不同。
在诗的结末里,诗人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来点明自己愿意留在山中的意思。
翻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春夏两季的许多花花草草,如今都已经衰谢了。
由他去吧(所谓\'随意\')!山中的隐士(所谓\'王孙\',是泛指,也包括作者在内)完全能够欣赏这些迷人的秋景,用不着楚山去的。
收束了全诗,并点出作者作诗的用意。
三、背诵这首诗歌。
四、体会自然之美,最强环保意识。
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人们了解自然,欣赏自然,从自然中汲取美的力量,但是,现在我们缺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让学生列举人类破坏自然的例子: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让孩子认识破坏生态环境引发的后果,才能为人类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活乐园。
才能让我们的后代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空间。
篇章2:《山居秋暝》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认知目标: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贯彻两纲: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揭示课题,资料交流1、背诵复习《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介绍诗人及其作品,了解诗人的风格。
学生交流,介绍王维生平。
通过交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古诗,感受情怀1、学习《山居秋暝》,指导朗读。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末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范读、跟读、自由读、齐诵。
2、掌握古诗的意思。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每一句的含义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花春草,任凭它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加深理解。
体会意境,感受画面美本诗共描绘几幅美丽画面?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雨后初晴图。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图。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第四幅“竹喧归浣女”——浣洗晚归图。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月夜采莲图。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小结: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给出示例,余下学生填。
(共五幅画面——雨后初晴图、明月松林图、清泉印月图、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分析课文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2、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的艺术画面?3、空、静的景色衬托出诗人怎么样的心情?4、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山居秋暝》这首五言律诗,一开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是空空的,很容易让人想到空旷、静谧。
王维受其母的影响较深,佛教讲究“四大皆空”,在诗人的眼里,一切胜景浮名都不过是一“空”而已!傍晚十分,一切都迷蒙起来,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更是一片清冷的秋意!也是为全诗定下了恬淡、清新的感情基调。
同时暗点了时间、地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有声有色、动静结合。
以“喧”来反衬“静”,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
清人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人说“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诗人笔下的景色如此清幽、明净、静寂。
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
诗人的心境极为淡泊、宁静,不含任何杂念,所以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皆能打动诗人的心,所见的所闻的皆是美之所在,形诸于诗,则是空灵清净、平淡之境。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
从“误入尘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
“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
正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了。
诗的尾联,诗人大发感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草就随它衰败吧!如此清幽、恬静、淡远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孙去静静地欣赏品味,其实这是诗人借《楚辞·招隐士》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布置作业抄写、默写古诗完成作业知识的积累与巩固。
板书:静景:雨后初晴图、明月松林图、清泉印月图——自然美借景抒情动景: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人情美补充资料:作者简介:王维是唐代诗人中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